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彙總9篇

說課稿2.89W

作爲一名專爲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薦】說課稿模板彙總9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材簡析

《玩出了名堂》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第15課。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說的是荷蘭人列文虎克喜歡玩鏡片,利用看守大門工作的清閒磨鏡片,做成放大鏡,在玩放大鏡時,突發奇想,把兩片放大鏡片放一起有了驚人的發現,隨後做成一架簡單的顯微鏡,進而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玩出了大名堂。課文語言表達準確而又生動活潑。全文貫穿一個"玩"字,似乎列文虎克的重大發明創造是在不經意的玩中完成的,其實不然,正是列文虎克在玩的過程中善於觀察、善於思考,才玩出了震驚世界的名堂。課文字裏行間滲透着創新思維的要素,即:興趣、耐心、觀察、思考。這篇課文緊扣觀察的專題,目的是啓發學生在平時的玩耍、遊戲中,如能細心觀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可能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習慣。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已有一定的識字基礎,掌握了一些識字方法,並能夠運用識字方法自主識字。在學文前,學生可以藉助拼音或查字典把課文讀通順。玩是小孩子的天性,課文內容離學生的生活很近。教學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在玩的同時,要留心觀察事物,纔會有所發現,從而激發學生的觀察興趣,培養觀察事物的能力。同時,在第一單元的《金色的草地》中,文章也表現了玩耍中的發現這一內容,在課文學完後,引導學生寫過觀察日記,所以也降低了對於這篇文章的理解難度。但是學生對放大鏡、顯微鏡、微生物的有關知識不夠了解,大多學生可能沒見到過,有必要在課前佈置學生利用多種途徑如讀課外書、上網、觀看音像資料,掌握豐富的有關顯微鏡、微生物的有關資料,拓展資料袋裏的內容。在學習方法與能力上,三年級的學生不大會透過細緻的閱讀文字,理清文章的脈絡,概括事件主要內容更是困難。由於年齡小、缺少社會經驗等原因,對於人物品格以及事件中蘊含的道理等內容,學生理解起來也會有較大困難。學生閱讀經驗、方法積累的還不多,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嘗試運用一些簡潔而有效的方法,如:聯繫上下文、品詞品句、邊讀邊想象等。

基於以上考慮,我們設定如下教學目標:

1、瞭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鏡的過程中,是怎樣發明顯微鏡和發現微生物的,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2、有感情朗讀課文,感悟文中蘊含的道理。

3、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中感悟作者表達的妙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並交流從中受到的啓發;引導學生在品詞、品句、品讀,做到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樣從玩中發明了顯微鏡和發現了微生物的,並交流從中受到的啓發。

二、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標要求,語文課程一定要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教學本課時,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學法:抓重點詞句品悟。品詞:課標指出:三年級的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在第三段中我抓住"薄"和"厚"詞,有效的促進學生感悟到列文虎克偉大的細心和耐心。品句:提示學生可以藉助"因爲……所以……"和"如果……就……"的句式說一說。這個環節設計,既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妙處,一舉多得。品讀:學生感悟讀。我兩次讓學生想象列文虎克當時心裏會怎麼想?這樣揣摩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貼近人物心靈,加深閱讀體驗,豐富讀書感悟,讀得更有感情。本段文字表達深入淺出,十分生動活潑。在適當的時機播放錄像資料,出示圖片,激起學生朗讀興趣。、

以疑導讀,讀中悟理。學生緊緊圍繞自己提出的問題進行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在質疑中學會梳疑。在"怎麼玩?玩出了什麼名堂?"等問題中悟出深刻的道理。

在教法上,基於對教材的理解,本課我遵循"以學定教、以人爲本、以讀帶講"的基本思路,主要採用品詞析句、朗讀感悟、整體把握等方法,如在上課之初,以"玩"切入,讓學生說說自已平時喜歡的遊戲,讓孩子自然而然、滿心歡喜地進入課文。充分的朗讀是理解課文的紮實有效途徑,在體會"玩法"中,我引導學生抓住"磨鏡片"、"玩放大鏡"等段落,真正做到在讀中感悟,時時把"玩"與"名堂"緊密聯繫在一起。整節課用心營造民主、寬鬆、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準確導向,使學生目標、任務十分明確地投入學習;敢於放手,給足學習時間,開放學習空間;恰當幫扶,比如:用問題引路,用方法助學,用朗讀示範,用話語點撥,用生成促學,用評價激勵。

教學過程

研究了教材、確定了教法、學法,爲了體現我的設計理念,我預設了以下環節

一 、談話揭題,質疑匯入

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喜歡的遊戲和在玩中體會,即從玩中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另外,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也激發了濃厚的閱讀興趣。爲一會兒的讀文打好基礎。

二 、由疑而入,整體感知

出示導讀提示,讓學生帶着提的問題初讀讀課文。在初讀環節上,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讓學生切切實實地接觸文字,在與文字充分接觸中自主識字,走進文字,做到"不讀熟,不開講". 放手讓學生自讀,允許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方式。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內容、學習生字、新詞,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讓學生把問題提出來,又把問題還給他們,讓他們帶着問題去閱讀。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體,並且,充分的交流閱讀收穫是一個實效性很強的學習方式。

三、走進課文,體會"玩法".

1、解析"怎麼玩".

先讓學生自由朗讀,劃找列文虎克怎麼玩的句子。接下來,就要引導學生細讀感悟了。在學習第三自然段中,我抓住了磨玻璃那段話,引導學生從中品味:厚、薄二字。這一厚一薄,看似簡單,實際上暗含着他多少心血呀。透過對詞語的品味,對相關內容的想象,學生會想象到製作情景,會認識到玩中要耐心,有持久性,纔會成功。

2、感悟"新玩法".

在玩放大鏡到玩顯微鏡中

在朗讀交流中,引導學生抓住"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讓他們想怎麼會這樣,看到這樣的蚊子腿,列文虎克會有怎樣的反應?讓學生感受到玩中得到的快樂。透過不同的玩法又有了新的發現,讓學生體會要會思考,纔有新玩法,纔會有新發現,接着又抓住句中的"想"和"試"兩個字,幫助學生揣摩人物當時的心理狀態,可以有效的讓學生進入課文情境,貼近人物心靈,加深閱讀體驗,豐富讀書感悟。

3感嘆"玩出的名堂".

後面寫他的發現的句子表達深入淺出,十分生動活潑。我讓學生們讀懂列文虎克觀察了哪些事物後,猜想他還會觀察什麼?填空列文虎克用顯微鏡觀察( ),看見了( )。讓學生與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大名堂。接着引導學生理解"小人國"和"居民"分別指的是什麼,並用課件直觀感受微生物這個神奇的世界。這個環節既增強了學生的讀書興趣,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訓練了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體會到了作者表達的妙處,一舉多得。

四 品味過程,"玩"出道理。

文章學到這裏,玩出了花樣的學習也就告一段落了。我們能夠從中體會出什麼道理呢?學生靜下心來,回顧列文虎克玩出花樣的過程,會有所感悟。我提示學生可以藉助以下句式說一說:因爲------,所以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學生髮言過程中,師幫助歸攏、提升,總結出列文虎克玩出大名堂背後的祕密。即:持久的興趣;無比的耐心;細緻的觀察;用心的思考。隨着課堂學習的逐步深入,學生一步步走進了列文虎克的內心世界,一次次加深了對列文虎克玩法的認識,最終,水到渠成,明白了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列文虎克玩出了大名堂,從中經歷了真切地閱讀體驗,收穫了寶貴的閱讀方法。

五 聯繫生活,深化主題。

聯繫以前學過的課文,開拓學生的思路。課文雖然講的是列文虎克的玩耍,而實質是講觀察、好奇心和求知慾,它們是科學創造和發明的出發點和原動力。於是我引導學生交流交流自己在玩耍中的發現或收穫,從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培養觀察能力,增強創造意識。

六 當堂檢測,及時反饋。

我安排了與課文內容緊密聯繫的練習題,讓學生對於本節課的學習進行檢測,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板書設計

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透過板書,能使學生直觀地抓住線索,理清思路,體會中心。因此,我板書力求體現這些,以達到事半功倍地效果,板書如下:

15 玩出了名堂

鏡 片 放大鏡

玩 放大鏡 顯微鏡

顯微鏡 微生物

細心觀察

善於思考

持久耐心

說課稿 篇2

青島版分數乘法說課稿

(鞠躬)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我是1號選手,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分數乘法 ),

我將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 過程、說板書設計這四個階段來完成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 分數乘法 )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8 )頁至第( 16 )頁的內容。這部分教學內容在《數學課程標準》中屬於“數與代數”領域的知識。學習分數乘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整數乘法意義以及分數加減法基礎上教學的。本節課主要內容是求幾個相同分數的和,將分數乘法與整數乘法相聯繫,並探索出分數乘整數計算方法。學好這部分知識有助於學生爲以後分數成分數打下基礎。

根據以上對教材理解和內容的分析,我制定了三個方面教學目標:

⒈ 知識目標:掌握分數乘正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準確地進行計算。

⒉ 能力目標:透過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探索能

3.情感目標:能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簡單的問題,感受生活與數學的的密切聯繫。 爲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和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 理解讓學生掌握分數乘正整數的計算方法,並能準確地進行計算。 ); 本課難點是:在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整數意義,掌握分數乘整數計算方法。)。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說法和學法。 教法: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爲了更好地突教法,我在採用啓發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探索新知, 並在探索過程中,掌握本課重難。 說學法: 採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在探究新舊知識間的遷移過程中,突破本課重難點。

三、說教學過程

(六)年級的學生生動活潑、富有好勝心理,並且大部分學生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能在課堂上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在這節課中我設計了多種活動,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使學生輕鬆學到知識。同時,爲了更好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達到已定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下面我就具體說說這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以舊引新

1、在黑板上出幾個分數加法的計算題

123173335+ 5 10+10+10 14 +14 +14

在做題目前:

1.我會要求學生寫出計算過程。

2.再引導學生說一說分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333讓學生想一想,能不能把 14+14+14改寫成乘法算式呢:?

很自然地引出今天學習的內容,分數乘法【板書課題】

(這樣設計,透過複習舊知爲新知的學習提供遷移準備,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慾望,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本環節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活動。

1.出示例題教學例1

根據題意,電腦課件呈現示意圖。

列出解答算式:

2222+2+26 + + = = 1111111111

26 ×3= 1111

(3)組織學生探索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6師:11 ×3= 11,說一說你是怎麼想的?

① 讓學生在小組交流各自的想法

② 接着小組討論後讓學生反饋思維的過程和結果 2×32222+2+26教師板書:11 +11+11 =11= 6= 11

③最後我會引導學生一起總結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再學生口述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2、接着我讓學生看到第9頁教學例2 3計算:8 ×6

(1)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

(2) 接着同桌交流計算方法和步驟。

(3) 比較計算過程,看一看哪一種更爲簡單。

(3)最後我會引導學生歸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再計算。

[本環節的設計意圖是: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學生在課堂的自主地位。] 第三環節:鞏固應用,內化新知。

本環節我依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對課本第9頁的做一做及練習題目加以整理和歸類,有針對性練習。

(本環節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鞏固新知,使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解決問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第四環節: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這一環節,我請同學回答三個問題:

⑴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2) 你還有什麼疑惑?(3)你感覺自己今天表現如何?

讓學生互相交流,暢所欲言

四、說板書設計

科學的板書設計有利於學生全面理解學習內容,提高學習效率。在本節課的板書中,我力求簡單明瞭形象的反映知識體系以及知識的發展過程,突出本課的教學重點。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節課《尊重自然》是小學五年級“三生教育”第一部分生命教育的第三個活動課,它是繼“尊重他人”之後,引領學生把目光投向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更廣袤的大自然的一個活動課,教材編排上分爲四個部分:地球上多彩的生命、它們和我們在一起、它們的生命受到威脅、它們已離我們而去,從多彩的生命到離我們而去,追根溯源,激發起學生對生命的珍惜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二、說目標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和本班學生實際,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定位在:

1、知識與能力方面:使學生認識大自然中更多的生命物種,理解這些生物與我們人類的生活密切相關。

2、過程與方法方面:以觀看圖片、收集資料、談體會作爲本節課教學的主線,從而促成師生的交流與互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在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與物種的滅絕中產生思想火花的碰撞,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地球家園的思想感情,從小樹立環保意識。

三、說教法

“尊重自然”是以自然界中的生命現象爲基調的,而自然界中的生命又是何等的豐富、何其的廣闊,因此,根據知識和教材編排的特點,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困難,我對本節課的總體設想是以“圖片展示+學生感悟”爲基本的教學方法,爲此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五個部分,除教材中已有的四個部分外我又增加了“環境遭到破壞”一部分,五個部分均採用了大量的圖片,既有獨立性又互爲一個整體,在教師的引領下爲學生展示了一個完整的自然界,其中又配有小故事、小資料等,從而有準備的激發起學生的環保意識。

四、說學法

作爲山區的學生,他們對大自然的感受是非常深刻的,但是視野的廣度還不夠,特別是對於一些科學知識還比較缺乏,爲了讓學生對自然界的生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在學生的學法上我主要設計了以下幾個環節:

1、課前收集資料:要求學生透過上網或查閱課外書籍,每人準備一份關於“自然界”的材料,可以是自然小故事、數據資料、生物圖片、自然小知識等,並在課堂上進行展示。

2、談體會:要求學生在看了多媒體展示的圖片、資料,以及同學們展示的材料後,發表自己的感言。

3、寫作文:要求學生根據本節課的學習內容,談一談自己的認識和體會,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第二課時完成)。

五、說過程

1匯入設計.

爲使學生從宏觀上對自然界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在匯入部分,我主要是爲學生展示了一個地球衛星圖,並給學生介紹了地球上海洋、陸地的面積,物種的數量等資料,從而激發學生了解大自然的興趣。

2、第一部分——地球上的多彩生命。

在這一教學環節上,我按植物、動物、微生物、魚類幾個部分給學生展示一些圖片,作用是畫龍點睛,然後讓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動植物,展示他們課前收集到的資料,並用一句話讚美大自然的美,爲激發學生尊重自然埋下感情的伏筆。

3、第二部分——他們和我們在一起。

這一部分主要是介紹一些和我們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動物、植物,如:禽類的雞鴨鵝、獸類的馬牛羊,以及果樹、農作物等,這些對於我們農村學生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因此很容易引起學生的討論,所以我再進一步問學生如果沒有了這些動植物,我們的生活會怎樣?

4、第三部分——環境遭到破壞。

“人類離不開自然界,但同時又在不斷的破壞着大自然,請同學們看”,接下來我爲學生呈現了一組環境污染的圖片,如:礦山開採、河流污染、白色垃圾、工業污染等,使學生感受到人類對自然界的破壞和不珍惜,並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身邊的污染情況。

5、第四部分——他們的生命受到威脅。

“由於人類的破壞和自然界的運動,許多生物的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接着我爲學生呈現了第四組圖片,在這一個環節中,我主要採取的方式是“圖片展示+說明介紹”,本環節的最後我給學生講一個“藏羚羊的故事”,讓學生感受到自然界物種的生命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已經瀕臨滅絕。

6、第五部分——它們已離我們而去。

“同學們,地球已經有幾億年的歷史了,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由於地殼運動、氣候變化等等原因,一些物種已從地球上永遠的消失了,給我留下了無限的遺憾”,接下來,我爲學生呈現了第五組圖片——地球上已經滅絕的物種圖片,有動物、有植物,同時給學生介紹一些它們的資料,最後讓學生說說,你看了這些圖片你想到了什麼?從而進一步增強學生尊重自然界生命的思想感情。

7、結尾。

本節課結尾時,我以讓學生談自己的學習體會爲線,再次引導學生理清思路,學生的思想感情從高峯跌至谷底,最後向學生再次發出號召“尊重自然,保護地球”。

說課稿 篇4

《綱要》指出: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兒歌一直是幼兒最喜歡的文學形式。爲此,結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徵,確定本次活動的目標爲:

1、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兒歌,感受作品中活潑美好的情感。

2、幼兒初步嘗試仿編兒歌。

第一條目標爲知識學習和情感態度學習目標,第二條目標爲能力學習目標,重點爲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兒歌,難點爲仿編兒歌。

目標:

1、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兒歌,感受作品中活潑美好的情感。

2、幼兒初步嘗試仿編兒歌。

內容:

蹦蹦跳

重點:

爲幼兒在理解兒歌內容的基礎上學習兒歌,

難點:

仿編兒歌。

準備:

1、背景圖三張。

2、小圖片四張。

形式:

集體

過程:

一、出示圖片,引發幼兒興趣。

二、幼兒學習兒歌。

(一)逐段理解兒歌內容。

1、這是誰的家?

小白兔怎樣走?(引出蹦蹦跳)

去幹什麼?

2、這是誰的家?

小青蛙怎樣走?

去幹什麼?

3、這是誰的家?

大袋鼠怎樣走?

袋袋裏邊有什麼?

(二)整體學習兒歌。

1、教師師範朗誦。

2、提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兒歌。

3、集體朗誦。

4、分組朗誦。

三、幼兒仿編兒歌。

1、還有誰是蹦蹦跳?

2、出示圖片,集體仿編。

延伸:

幼兒多觀察,自己仿編兒歌。

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S版第七冊的精讀課文《麻雀》。《麻雀》出自19世紀俄國著名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之手,以新穎的構思精煉,優美的語言文字,敘述了一隻老麻雀在獵狗面前奮不顧身地保護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傷害的事故,塑造出老麻雀在危機關頭,挺身而出,爲救幼兒奮不顧身的果敢形象,讚揚了母愛的無私偉大。

本文選自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人與自然”,本單元以“初步瞭解文章敘述的順序,更好地把握文章主要內容”爲訓練重點,麻雀是單元的起始課,目的是讓學生理清寫作順序敘述的,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及其表達方式,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而進行的,從讀悟寫,讀寫結合的訓練。

根據教學大綱和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和課後練習,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繼續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讀懂重點句段,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愛的偉大。

2、學習作者具體指敘和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二、能力目標

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想象力。

三、德育目標

懂得老麻雀奮不顧身掩護小麻雀那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四、教學重點

1、抓住描寫小麻雀、獵狗、老麻雀的神態、動力的句子,體會三者的特點,進一步感受愛是一種強大力量。

五、教學難點

1、體會第4、5自然段中描寫老麻雀神態、動作的句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即“一種強大的力量”就是愛的力量。

說教法和學法

新課改精神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閱讀學生的重點是培訓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而教學過程又必須強調合作精神,突出自主性,注重探索和研究的過程,因此,我主要採用學生自主學習,擰究的方法,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設計教案時,我結合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閱讀方法,先讓學生欣賞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並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後提出兩個問題。1、如:“老麻雀、小麻雀、獵狗分別給你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課文中哪些句子體現了他們的這些特點,爲什麼?讓學習合作探究,採取“讀——找、畫——議——讀”的方法,從文章中批答案,說理由,並透過朗讀把自己的理解讀出來,在反饋交流時,抓住重點句子,讓學生仔細體會,深入理解,透過各種讀的形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朗讀中積累語感,積累詞彙。

說教學過程

1、激發興趣,自讀自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所以我首先採用情境教學法,範讀課文1—3自然段,把學生帶入找獵歸途的情境之中,拉近學生與文字、作者之間的距離,使學生在心底升騰起對小麻雀的憐惜之情,這時,我忙問一句“此時,你最想知道什麼?”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的興趣就會集中到探討“接下來會發生怎樣的故事?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這兩個問題上來了,這時,我拋給學生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輕聲自由朗讀4—7自然段,畫出讓你感動的語句,抓住這些重點問句,有感情地去讀,設身處境地地去想,在感受最深的問句旁邊做上批註,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辯論,深入探究

當學生對課文的思想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後,小組派代表回答問題,要求:1、朗讀句子,句中感悟了感情朗讀,在以自學探究主爲的課堂 裏,“交流”成了提升探究過程的重要環節,這是在接受課堂所沒有的一種全新教學行爲,本環節學生、教師首力抓兩點:一是抓重點句子,品悟重點字詞,二是抓感情朗讀,以讀中悟懂,讀是語文教學永遠不變的一劑良方,讀中理、讀中感悟,讀中也在積累內外語言,因此這一環節中,我把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採取多形式引導學生品讀,在講到老麻雀時運用課件顯示:“突然,一隻老麻雀從一棵樹上撲了下來,像塊石頭似的落在獵狗面前,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着”。透過看屏幕上活生生的老麻雀憤怒地不顧一切地撲了下來,扎煞起全身的羽毛,並且配上老麻雀絕望的叫聲聲,使學生感受得更真切,理解得更深刻,頓時明白老麻雀這樣落下來以及爲什麼這樣做,突破難點,再透過 引導學生比較兩個句子,以直觀的畫面上升到理論知識,使學生更進一步深入學透課文,從理論上突破難點,也使學生“跳一跳”就能抓到桃子。

在理解:“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一種強大的力量使它飛了下來”。這句話時,教者提問:老麻雀爲什麼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透過前面的學生,相信大多數學生能說出答案,然後讓學生理解:“一種強大的力量”指的就是老麻雀與小麻雀之間的那份偉大的母愛,然後引導朗讀4—5自然段,進一步從讀中體會愛的偉大力量。

3、深化主題

愛國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概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識進步的源泉,因此,引導學生想象:“你從老麻雀的身上想到了什麼?”進行發散思維練習,培養創造性思維,放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發展智力,激活學生思維的獨立性、廣遠性,深刻性和創造性。

4、總結全文

教師先總結閱讀方法和文章寫法,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然後再用抒情的語言向學生強調愛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

5、佈置作業

課後蒐集能體現動物或人之間的愛的故事,與同學交流,讓學生從故事進一步感受到愛的偉大,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說課稿 篇6

一、教學理念

當代德育的重點逐漸由“道德教育”轉向“道德學習”,即由“培養論”轉向“學習論”。 爲此,教師作爲學生思想品德課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夥伴,與學生共同使用教材文字,實現:教師──教材──學生三者相互對話,教師與學生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共同學習,共同發展。誠如課程標準所說的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激發道德學習願望”。因此,教師在組織、引導學生學習教材中,要幫助學生學習道德知識,但更重要的是活化教材中所蘊含的德性精神,激發學生的道德需要,煥發學生道德生命活力,激勵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產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強烈願望;幫助學生提高道德判斷、道德選擇、道德踐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地位及作用

本框題由“誰都不能違法”、“犯罪必受懲罰”兩目組成,分別介紹什麼是違法、犯罪、刑罰等內容。是對上一框題“走進法律”更進一步的解釋,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學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2、學生分析

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他們既可以在良好的教育影響下走向品學兼優、健康向上的道路,也可以在不良的環境影響下走向道德敗壞、違法犯罪的道路。近年內,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佔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佔了青少年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缺乏法律知識的現象非常嚴重。因此讓學生了解哪些行爲是違法行爲,使他們懂得什麼行爲是合法的,什麼行爲是違法犯罪的,懂得什麼樣的行爲會帶來什麼樣的法律後果,以及相應地要受到怎樣的法律制裁,從而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

3、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違法,三種違法的含義及區別,以及犯罪的含義及基本特徵,刑事處罰的含義及種類。

(2)能力目標:針對初一年級學生思想不成熟,法制意識不健全的現狀,對學生以創設情境匯入,典型案例分析等形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透過教學,讓學生明白不論是什麼原因,只要是違反了法律,就是違法行爲,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以提高學生的守法意識。

4、教學重點

使學生能夠認清合法與非法行爲,初步具有守法觀念。

5、教學難點

行政違法行爲、民事違法行爲、刑事違法行爲三者的區別。

三、教學方法

根據本框教學內容,考慮採用以下教法:

1、理論聯繫實際。抽象的理論只有與生動的實踐相結合才能體現出它的偉大。教學中把理論知識的學習與案例的分析聯繫起來,可以加強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主導與主體相結合。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扮演好主導的角色,採用問題式教學法,透過學—導—學,培養學生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3、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四、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爲要“以學生爲主,教會學生學習,使學生形成適應學習型社會需要的終身學習的能力”。初一年學生的學習方法單一、不注重效率、死記硬背,因此在教學中要注重學習方法指導。透過本節課教學進一步使學生明白預習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培養自學能力,指導學生進一步作好筆記,學會圈點勾畫,提高學習效率。

五、教學反思

1、教案的設計採用以活動貫穿全過程,學生在活動中探究、體驗、感悟,打破了傳統單向資訊傳遞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較好的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意識。

2、教學過程中安排了“聯繫生活,以案說法”、“課外拓展,學法踐行”等活動體現了課程的實用價值。

3、但在教學過程中,本人忽視了初一學生的概括能力不足,因此在對知識點的概括中出現了冷場,在提示或問題的引導上沒有把握學生的思維,造成對知識點的誤解。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克服不足,提高教學和教育水平。

六、教學點評

由於本課知識點多,學生對法律知識的瞭解程度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在設計此教案時,注重了知識體系的把握與落實,在活動上的設計相對少一些。

說課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揠苗助長》講的是古時候有個人盼望禾苗長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顧事物發展的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本則寓言通俗易懂,故事情節鮮明有趣,但寓意深刻。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特點,注意形象渲染,重視情境感受,讓他們在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情境中,感知語言情境,感受語言內容,感悟語言內涵,並讓他們在形象的想象和創造中培養創新能力。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會認會寫的生字,能結合語境猜測、驗證“巴望、焦急、疲勞”等詞語的意思。隨文識字,理解詞語意思是重點。

2、讀懂故事內容,能在讀、說、想中悟出故事的寓意:懂得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急於求成。這也是教學難點。

3、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寓言故事。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寓言所表達的寓意”。

教學難點:抓住重點詞語,在讀、說、想中悟出寓意。

二、教法學法

引導學生在語言訓練中紮實基礎知識;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情;在想象中豐富文字內容……努力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在閱讀中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三、教學流程設計:

(一)談話揭示課題,引發興趣

讓學生說說知道哪些寓言故事後揭題。目的在於理解寓言的特點:簡短,深刻。並讓學生就課題而質疑,如,“看見題目你讀懂了什麼?”“從題目中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二)初讀,整體感知課文

這環節讓學生帶着課題中的疑問,反覆讀課文,進行整體感知。

先從課題中的“苗、助、長”的理解入手,問,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禾苗長得快些,有什麼好辦法呢?引出“揠”的理解。

(三)品讀課文,悟出寓意

1、透過對文字的閱讀,明確農夫操之過急的心態,爲下文的理解打下鋪墊。同時,抓住這一主線,帶動“巴望”“焦急”等詞語的教學。利用這些詞語帶動上下文閱讀,結合語境想象理解,巧妙地將識字與理解課文相互滲透,真正實現隨文識字。

2、探究原因,理解操之過急

主要過程如下:

(1)農夫種了禾苗後是怎樣的心情?請學生從文中找依據。

(2)你好像聽到了農夫對禾苗說什麼?想象,進一步體會“巴望”的心態。

(3)讀出焦急的語氣。

(四)文字延伸,明理,表演創編故事,訓練語言。

1、情境再現:如果你就是農夫的兒子,會怎麼開導你爸爸呢?同桌想像一下

演一演,看誰最能讓爸爸明白自己錯在哪裏。

2、故事新編:到了第二年,農夫又種禾苗了,這回他會怎樣吸取教訓。既訓練了學生的複述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板書設計

力求體現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點突出,又便於學生複習。

說課稿 篇8

各位專家、領導、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說的課是《核舟記》。這是一篇介紹一件精美工藝品的小品文,全文僅400餘字。課文先概括介紹王叔遠的微雕技藝,交代核舟的來歷和它選取的歷史題材。然後,依次具體描繪核舟的船艙、船頭、船尾和船背,其中以船頭和船尾雕刻的五個人物爲重點。文章的最後,將核舟人物、物件等雕刻的數字總計一下,以具體詳實的數字,說明微雕工藝的精巧絕倫。下面我從幾個方面對本節課進行說課。

一、新課標與教材的整合

(一)新課標與文言文教學

新課程積極倡導研究性學習,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要時時鼓勵學生敢於說出與別人不同的想法;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合作伙伴,或者暫時選擇不合作。先思考,再討論,給學生留一個思考的空間。

新課程下的文言文教學,要求學生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於表現力的語言,背誦優秀詩文篇章。關於教學,我認爲應體現“兩重一輕”傾向,“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一輕”指輕篇章的瑣屑分析。應多誦讀,培養語感。

(二)課文分析

《核舟記》是一篇教讀課文,具有一定的說明性,層次清晰、條理清楚,細緻描述了核舟的藝術形象,說明雕刻者構思的巧妙、技藝的高超,也顯示出我國古代工藝美術的卓越成就。語言精煉、簡潔、周密、生動。

二、 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學生經過初一和初二上期的文言文學習,已掌握了一定數量的文言實詞、虛詞,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會有明顯的提高,但仍有一些難點有待突破,如文言句式,詞類活用、虛詞的用法等。根據以上情況,我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目標

①積累一些重點文言字詞,能用現代漢語疏通文章大意。

②把握課文結構,學習按空間順序說明事物的方法。

③熟讀課文,能背誦一些自認爲好的語句。

2、能力目標:領悟雕刻者的巧妙構思,培養觀察能力、想像能力。

3、情感目標:瞭解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工藝美術方面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成就,加深對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國的熱愛。

4、教學重難點確定爲:

重點:目標的①、②、③

難點:③

三、教學步驟

從教材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遵循學生掌握知識過程“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由感性到理性”的認識規律,我將教學過程具體確定爲課堂匯入、整體感知、賞寶、說寶、雕寶五個環節,目的在於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1、學法:自主、探究、合作

2、教法:誦讀 點撥

四、教學過程

(一)課文匯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二)整體感知:

上課開始,透過聽示範朗讀,指導學生學會斷句,爲後面一遍又一遍的讀做準備,在學生疏通文意之後,課堂訓練也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現。Powerpoint演示文稿形象直觀,易於糾錯,其使用不僅幫助學生鞏固、活用所學的知識,更好地積累詞語;而且便於學生更準確、更全面地把握文意,解決學習的重點。同時也爲下面的難點突破環節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課文探究:

受中央二臺“鑑寶”節目的啓發,我在課文探究上,把師生互動的過程分爲“賞寶——說寶——雕寶”三步,以小組爲學習單位,鍛鍊學生合作學習精神。“賞寶”這一環節,是在學生讀課文的基礎上,帶着問題再深入讀課文,目的是幫助學生理清思路,爲誦讀課文打下基礎。“說寶”環節把過去單純的翻譯課文和背誦該爲活潑有趣的搶答形式,克服學生對文言文的畏懼心理,愉快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學生介紹核舟時,教師透過投影文字和形象的圖片展示,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課文內容。第三個環節是“雕寶”,也就是遷移訓練,它是作爲課後的一種仿寫練筆,透過新穎的方式提出來,我想學生會很願意嘗試的。

以上是我在設計《核舟記》時的幾點想法,不足之處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9

五年來,我爲實現自己的夢想和追求不懈地努力着。今天,藉此平臺,願與大家一起分享我的說課,讓我們一起探討,共同成長。我說課的內容是PEP B 4 Unit 5 B Let's tal. 本單元的話題是shpping. 購物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本課的知識點是大部分學生樂於學習和接受的,相信他們對本課的學習充滿期待。場”內學生之間的買賣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學生學以致用;透過討價還價,發展學生當家理財的經濟頭腦和對生活的適應能力。

課後作業也是兩部分:

①瞭解家裏人的鞋子尺碼並瞭解市場上不同規格,不同種類鞋的價格。

②根據詢問同學的衣物和鞋子,瞭解班裏同學的消費水平,小組之間合作完成此項任務。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是小學英語教學的基本任務。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聽、說、認讀的能力,積極引導學生參與、體驗、交流和合作,透過讓學生觀、比較、模仿、猜測等方式,讓學生懂得仔細傾聽和認真思考在英語學習中的必要性,並且透過師生、生生之間的大量語言交流,鼓勵學生大膽開口,勇敢表達,逐漸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從而獲得成功感。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因此,我們要鼓勵孩子們,讓他們知道“English, I can”。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說的不好,請大家批評指正。

That's all. Than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