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推薦】說課稿模板合集9篇

說課稿1.85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說課稿模板合集9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同學: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 《酶的作用和本質》

接下來我就從以下五個方面來說說這一節課。

一、說教材

二、說教法

三、說學法

四、說具體的教學過程

五、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選自高中必修1第五章第一節《酶的作用和本質 》這一部分內容是第五章的重點內容。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而新陳代謝的進行又離不開酶的催化作用,因此,瞭解酶的作用和本質,爲理解細胞中複雜的生命活動的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本節內容還與選修模組的相關內容有着內在聯繫。例如,選修模組中有關酶的應用等,都是以“酶與代謝”部分的相關內容爲基礎的。

知識目標:

(1)、說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本質。

(2)、闡述細胞代謝的概念

能力目標:

(1)、透過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推理、比較、分析、歸納總結的能力。

(2)、透過有關的實驗和探究,學會控制自變量,觀察和檢測因變量的變化,以及設定對照組和重複實驗。

(3)、在有關實驗、資料分析、思考與討論、探究等的問題討論中,提高運用語言表達的能力以及分享資訊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透過閱讀分析“關於酶本質的探索”的資料,認同科學是在不斷的觀察、實驗、探索和爭論中前進的,。認同科學家不僅要繼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於吸收不同意見中的合理成分,還要具有質疑、創新和勇於實踐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2)、透過小組間的討論、合作與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透過讓學生了解酶的發現過程,使學生體會實驗在生物學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透過討論酶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科學技術與社會生產、生活的關係。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酶的作用、本質

2、教學難點:酶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原理

二、說教法

1.實驗法: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

2.新授課教學基本環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匯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導學案、佈置預習

三、說學法

學生透過初三、高一階段化學的學習,對於純化學反應已比較熟悉,但是對於細胞內部的化學反應及生物催化劑──酶的認識有限。工業制氨的化學反應是在高溫高壓並且催化劑作用下進行的,細胞內部卻是常溫常壓的溫和狀態,而細胞代謝包括一系列的化學反應,這些化學反應的進行應該有生物催化劑──酶的參與,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進行,由此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引入對酶相關知識的學習。

四、說具體的教學過程

第一部分:酶的定義

1、提出疑問:比較過氧化氫在不同條件下的分解這個實驗要解決什麼問題?

2、透過實驗討論得出結論:催化特定化學反應的蛋白質、RNA或其複合體。是生物催化劑,能透過降低反應的活化能加快反應速度,但不改變反應的平衡點。絕大多數酶的化學本質是蛋白質。

第二部分:酶的催化特點

1、爲突破學生自主學習的障礙。我採用、運用實驗與掛圖,引導與講解相結合的形式,直觀並清晰的讓學生理解酶的催化特點:具有催化效率高、專一性強、作用條件溫和等特點。

教學過程設計

引導質疑提出問題

分組討論作出假設

設計探究方案

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課件展示知識梳理

五、板書設計

一、細胞代謝:細胞中每時每刻都進行着許多化學反應。

二、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高效催化體內的生物化學反應。

三、酶的本質

大多數爲蛋白質,少數爲RNA。

我的說課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 教材分析

《風箏》是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一篇敘事性散文,這篇魯迅文章。既表現手足親情又意蘊豐富,有助於提高學生情感體驗,培養探究性閱讀能力。文章講述了“我”因爲看到風箏,引起對兒時虐殺自己小兄弟的風箏夢的回憶和深深的自責,展現了兄弟間濃濃的手足親情。

2、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具有初步整體感知和理解能力;但獲取知識的方式多以圖片、聲音等具體形象爲主,較少接觸意蘊深厚的文章,對抽象的文字有陌生和排斥心理;字面理解文意,泛泛感知思想情感;難以抓住要點來準確體會、理解文章思想感情。

3、教學重難點

重點:整體感知全文,理解文中“精神虐殺” 指什麼;

難點:體會、理解作者悲哀之情和全文濃濃的手足親情。

4、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品讀敘事中的描寫語句,積累詞彙。

能力目標——學習迅速抓住文章要點的方法,透過討論賞析,理解“精伸虐殺”實質。

情感目標——感受文中濃濃的手足親情,學習作者嚴於自省的高尚品德。

二、說教法

1、理論依據: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學習要“提高閱讀和寫作能力”,“能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情感”,“重點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溝通課堂內外”“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以問題帶動閱讀學習”。

2、教學方法:

實踐法:親身體驗體會到文章意圖。

提問法:本課教學主要方法,透過連環問題促使學生閱讀文字,理解主題。

誦讀法:透過各種朗讀方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勾畫法:透過重要句詞來落實重點,理解文意

討論法:培養合作精神及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能力。

3、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示範朗讀,風箏圖片。

三、 說學法

依據以上學生學習狀況和教學安排,指導學生上網收集資料,透過實踐參與培養學生自學和動手整理資料的能力;引導學生透過朗讀、啓發、討論、探究來賞析、理解敘事散文。問題法,提示法穿插使用。讓學生學過本文,不僅理解了作者的情感,還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逐漸形成主動閱讀文字、理解文意的興趣。

四、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

創設情境,匯入新課(配樂展圖,引出課文)

介紹作者

(二)整體感知

聽讀課文,疏通生字積累詞彙

快速閱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全文圍繞風箏回憶了什麼事?你有何感受?)

(三)品讀賞析

“我”對小兄弟的“精神虐殺”指哪件事?具體說說。(誦讀,表演)

(四)討論探究

“我”當時爲什麼要那麼做?現在的心情是怎樣?劃出關鍵詞。(引導,討論)

(五)拓展實踐 播放學生放風箏錄像,寫一段放風箏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不僅起着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之功效。我的板書是一隻展翅飛翔狀的風箏,上面印着大大的精神虐殺,一方面是我不許小弟放風箏,一方面是小兄弟對風箏的癡迷,而這其中又承載着濃濃的手足親情。板書簡潔明瞭,形象地體現了全文的主要內容和教學重點。

六、教學反思

在上課時,我把語文從單一枯燥的文字解說種釋放出來,擴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了學生語文實踐機會,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積極性,使學生願意主動去閱讀文字,動筆記錄下自己的感受,因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文段有很多寫得非常優美。存在的問題是對教案不夠爛熟於心,提問有時不夠有針對性,被外界干擾後顯得不夠流暢。因此,充分備好每一課,做到備教材,備學生,熟悉教案時我今後在教學中要更努力的方向和重點。

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歐陽修的《養魚記》。

《養魚記》是九年級上冊語文讀本上的古代小品文。本文主要採用了託物言志的手法,借“小魚”隨遇而安、知足常樂來嘲諷自己陶醉池邊的美景之中,反映了作者不甘心做“池中物”的內心世界。作者借“童子”“活其小者而棄其大者”的行爲,對當時社會上主宰他人命運,人爲地製造不公平事件的行爲進行了批判。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讀本是對課文《醉翁亭記》的補充,使同學對歐陽修有更深刻的認識,歐陽修被貶滁州,看似隨遇而安,其實歐陽修從初登仕途,就不甘心隨遇而安的,其內心也是相當複雜的,這從本文可窺見一斑。本文也能幫助學生對《馬說》一文中所採用的託物言志寫法加以鞏固理解。同時,也能讓學生積累更多的文言虛實詞。

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新課程的具體要求以及本課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我確定如下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定數量的文言詞語。

2、理解課文大意。

3、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能力目標:

1、能結合書下注釋和已有的知識,領會課文大意。

2、反覆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

情感目標:

1、體會作者對世事不公的諷刺,對陶醉虛幻之夢的自嘲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如何面對生活的抉擇。

根據農村中學學生語文水平較低的情況和學生涉世不深的現狀。

我把“理解課文大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爲教學重點。

把學生“體會作者對世事不公的諷刺,對陶醉虛幻之夢的自嘲的思想感情。以及引導學生如何面對生活的抉擇。”作爲難點

教法與學法

文章第一段描繪了一幅幽美清爽的魚池畫,我採用直觀法,給這一段配置恰當的圖片,喚起學生視覺上的愉悅。

文章第二三段內容看似簡單,但意義深刻含蓄。我設計一系列問題,由淺入深地進行啓發教育,並引導學生採用自主探究法和合作討論法,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

教學課時:一課時(因爲本課書下提供的註釋較全面,這就減少了學生的文字障礙。)

【說教學程序】

依據教學目標,我把本節課分爲五個版塊:

第一版塊: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展示山村池塘的畫面,讓學生看着畫面談感受。

此設計的目的是:讓同學在圖片的引領下,帶着自己的感受直觀地走進文字,與作者的感受產生對照,並引起思索。

第二版塊:整體把握,感知課文。

1.自由朗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做到聲音洪亮,有節奏感,尤其要注意語氣、停頓。

關於這一小環節,可透過3個渠道完成:①由學生提出應注意的字詞讀音、句內停頓及個別語句的語氣處理,並朗讀,教師點評。②播放課文錄音,學生先聽,後小聲地跟着讀。③參考註釋,利用工具書,自疏文意,有疑難之處,小組討論解決。

2.檢查練習,鞏固反饋。

用小黑板,列出文中重點的虛實詞以及重點句子。教師巡視,後評講,重點給予學法指導。如翻譯文句的方法:換、留、刪、調、補這幾個字的用法等,以起到強化鞏固的作用。

此版塊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受之以漁。讓學生學有所得,得之有法,讓學生拿到一把開啓文言文之鎖的鑰匙,使之能自由地閱讀文言文,培養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能力。同時,也達到完成知識目標1、2以及能力目標1

第三版塊:合作討論,探究質疑。

此版塊共設定了四個問題,如下:

1.文章寫的是“養魚”,請找出文中寫“養魚”的段落及語句。

2、童子是怎樣養魚的?結果怎樣?

3、結合上下文,聯繫《馬說》,說說“小魚”“大魚”“童子”的象徵義。

4、作者對“小魚”“大魚”“童子”所持的態度分別怎樣?

5、既然是“養魚記”文章爲什麼用一半的篇幅描述魚池?分解爲如下幾個小問題:

A、魚池具有什麼特點?

B、小小的養魚池給作者什麼樣的感受和聯想?

C、作者的處境與感受與下文的那種魚的處境與感受相似?作者對此的態度如何?

這五題的設計意圖及處理方式分別是:

第1、2題理解文章的內容,但較淺顯,學生可以獨立完成。

第3、4、5題:引導學生領會文章的思想。可以讓學生小組討論,合作探究。這是文章的重點,也是難點。1—3是啓發學生領會作者對世事不公的斥責,第4題是一道過渡題,從作者對世事的不公的斥責過渡到作者借“小魚”的知足常樂,嘲諷自己的隨遇而安。

第5題:分解爲3個小題,並由這3個小題一步步地啓發學生尋找答案。我將在底第3小題後介紹作者的寫作背景,幫助學生領會託物言志的寫法。

第四版塊:拓展延伸,能力訓練。

像“童子”這樣的領導現在存在嗎?倘若讓你遇上他,你會這麼辦?

設計這道題是體現“新課程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的理念。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促進者,也是學生人生的引路人。

第五版塊:佈置作業,強化理解。.

此環節我設定一道題目,供課外練習,加強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消化。題目是《讀歐陽修》,要求結合《醉翁亭記》和本文,鼓勵課外讀歐陽修更多的文章。

下面我把板書展示一下:

附板書:

養魚記(歐陽修)

童子 活其小者而棄其大者 斥責

大魚 不得其所 枯涸不平

小魚 有若自足 遊戲乎淺狹之間不屑

我 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

足已舒憂隘而娛窮獨自嘲

透過這一板書對文章內容、寫法以及作品思想加以總結。使教學更爲形象化和直觀化。也能幫助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4

1.教材簡析

《珍珠鳥》是七年級(下)第六單元的第一篇課文,這個單元以“人與動物”爲內容專題編選課文,其中的五篇課文都是寫動物的佳作。本單元閱讀教學要求感受並思考課文中所表現的“人和動物”的關係,以激發學生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珍珠鳥》這篇課文透過人與鳥相親相伴的細膩描寫,發出了“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由衷感慨。從對“人與鳥”的關係變化的敘述中,啓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存方面作深入思考。

2.教學目標

1)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由此,我確定本課的“情感和態度目標”爲:激發學生關愛生命的情感,引發學生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

2)根據教材的知識構建特點和學生思維活躍的特點,我確定本課的“知識與能力目標”爲:品味語言,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美深刻的語句,培養閱讀、鑑賞作品的能力。

3)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要求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我確立本課的“過程和方法目標”爲: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新課程開放性的特點。

3.教學重點:

1)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展示人和動物之間充滿愛和信賴的理想境界。

2)提高對課文的感悟能力。

4.教學難點:

對“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現實意義的理解。

二、說教法

對本課我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教法:

1.閱讀法與自學輔導法相結合,出示自由閱讀思考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快速閱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初步理解“人與鳥”之間的關係。

2.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爲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品味語言,探究課文內容,同時向課外延伸,聯繫生活實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並且引導學生從中總結自己的感悟和心得。

三、說學法

我採用的教學有助於學生掌握以下學法:

1.養成學生快速閱讀習慣,掌握從中篩選資訊的能力。

2.學會品味語言,積累生動的詞語和優美深刻的語句,提高對文章的整體感知能力,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

3.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培養,這種學習方法符合新課程中“以學生爲主體,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教育理念,貫穿於教學之中,使學生素質全面提高。

4.學會聯繫現實,以開拓眼界,進一步感悟“人和動物”的關係。

四、說教學過程

1.新課匯入

多媒體展示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圖片匯入,然後請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來談談自己與動物之間的故事,再從“人和動物”聯繫到課文中“人和鳥”的關係,把自己的實際生活與課文的內容有機結合,突出學習的重點。

2.整體感知課文

帶着問題快速閱讀課文,多媒體出示問題:

1)分別畫出“我對珍珠鳥的照料與呵護”和“珍珠鳥的活動變化”的語句。

2)用簡單的語句概括珍珠鳥的活動變化,並說說爲什麼珍珠鳥的活動會有這些變化?

(讓學生在快速閱讀中篩選課文有關資訊,透過以上幾個問題有效地幫助學生逐漸明白人與鳥之間的關係是什麼?這種彼此信賴的關係是如何建立起來的?)

3.合作探究

作者在珍珠鳥所相處過程中得出了怎樣的感受。結合實際談談你的理解。

(在這個環節中採用小組討論再進行課堂交流的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團結合作和語言交流的能力,同時進一步掌握作者的感情基調,把握文章的主題,聯繫實際,從中得到感悟。)

4.品味語言,閱讀賞析

請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愛的語句成細節,讀一讀,然後說說自己喜愛的理由。

(在這個環節中,鼓勵學生大膽合作交流,表達自己對語句的鑑賞評析,欣賞並學習課文的優秀表達技巧,如擬人化手法的運用,對動物各種描寫方法的學習融情於景的寫法等,這對於提高語文學習的基本功是很有好處的。)

5.拓展延伸

同學們,今天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幅人鳥和諧相處的生動畫面,可正當我們陶醉在這美好的意境之中時,在你的腦海中是否也和我一樣出現了一些我們不願看到的畫面呢?

1)觀看圖片,說說造成這些事實的根源。(多媒體出示有關人類破壞“人與動物和諧相處”關係的圖片)

2)結合實際,談談你在看了這幾幅圖片之後的感想,課後把它整理在你的作業上。

(在這個環節中我主要是想透過逆反性思維的方式,讓學生觀察圖片再聯繫實際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在腦海中形成一種鮮明的對比,以此達到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的主題,得到更深的感悟的目的。在這裏也可做一定的引導,讓學生的感悟由“人與動物”的關係聯繫到“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係,把“信賴”放到更爲廣闊的背景中去。)

6.課堂結束:

多媒體展示各種和諧的畫面,配以優美的音樂,結束本堂課的學習。

說課稿 篇5

我說課的題目是人教版《奇思妙想》

根據《美術課程標準》劃分的學習領域,本課屬於“設計應用”領域,它是在 學生對於形象思維已經達到一定水平的基礎上開展的,爲了符合學生年齡特徵,進行創造性教育,就要求教材學習要靈活、有趣味。南宋的朱熹曾經說過:“事必有法,然後可成”。基於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要使學生有創意地設計、製作一件作品,並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這節課我就圍繞“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導學爲主線”來設計整個教學過程。

在教學互動過程中,爲了更好地鼓勵學生積極聯想,樂於創造,我設計了“走近奇妙屋”的一系列活動,從“推開窗”、“開啟門”、“添東西”等幾個步驟來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一、“推開窗”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匯入時教師用直觀教學法,藉助多媒體課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推開窗“看一看”,看到“奇妙屋”裏各類實物圖片,如“便捷式遊艇”,“河馬杯”等,讓學生覺得很驚奇,由此激趣匯入新課——《奇思妙想》(板書)。

“看一看”之後“想一想”,請學生自習研究這些作品的特徵,發現製作成這些作品的材料原來的生活中常用的杯子等製作成的,這樣潤物細無聲地激發起學生更好的感悟“奇妙屋”中作品的藝術魅力,讓學生聯繫生活、自主感悟,激發學生對生活和對創造的熱愛之情,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提高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二、“開啟門”

同學們透過欣賞,瞭解了製作的形式,“奇妙屋”爲了獎勵他們,就讓他們進屋做客。這時,多媒體出示“開啟門”,讓學生懷着好奇的心態進入到“奇妙屋”中。透過這個示範的環節爲接下來的重難點做了很好的鋪墊。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聖陶說過的“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講’,‘教’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這句話,提醒教師要讓學生自主學習、發現,讓學生找身邊可以進行奇思妙想的媒材,這時教師透過“問一問”、“想一想”、“說一說”來滲透製作方法和步驟。

三、“添東西”

在和老師一起完成嘗試的作品之後,學生也想動手來“造一造”,這時候教師讓他們幫助“奇妙屋”一起來添傢俱、生活用品、裝飾品等等,努力的營造一種民主、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透過這個環節來解決本課的教學重點。接着要啓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解決如何製作的更巧妙,所設計的物品,又要有創意,又不失實用性的原則。

四、“展示櫃”

作業之後也讓學生進入到情境中,課件出示到“奇妙屋”中的“展示櫃”(黑板上),學生的作品都以展銷的形式放在“展示櫃”中,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將學習評價巧妙的融入遊戲之中。教師評價以鼓勵學生互相發現爲主,只要是有作品的,就都是奇思妙想,要尊重別人的勞動成果。這樣的形式來展示自我,分享收穫。

五、“寶貝屋”

爲了延續學生對本課的的情感,在評價過後我設計了“賞一賞”——即生活中實用的奇思妙想的圖例,如:多功能桌子,又可以變成牀,也可以變成桌子等,讓學生髮現奇思妙想的生活那麼有情趣,從而增添他們對生活的信心,以及對創造生活的美好願望,培養他們熱愛生活的美好情感。

以上爲本課的教學互動過程。

隨着現代化資訊技術的告訴發展,網絡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和深入,爲我們的美術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教學資源,更好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我認爲,教師在每個班,上完一節課,也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分析和反思,透過各班級同學的表現來做比較,思考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課件也要有相應的修改,這樣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學生的美術學習。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本節課是人教實驗版二年下冊《數據的收集和整理》。

2、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統計的基本知識的。爲了讓學生能瞭解學習統計的必要性,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有密切聯繫的生活場景,透過參與有趣的調查活動,使學生經歷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過程,瞭解調查的方法,學習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數據,認識統計的意義和作用。本單元學生學習的內容主要是調查、記錄和整理結果,意在使學生體會抽樣調查的合理性和記錄方法的多樣性。學會用畫“正字”法記錄數據,使結果易於整理。

3、學情分析: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等與統計相關的初步知識,爲本單元進一步學習調查、記錄和整理,簡單分析數據奠定了基礎。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與統計相關的生活場景,只是學生沒有發現,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研究和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

3、教學重點:在具體情境中體會抽樣調查的合理性,能正確填寫統計表。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分析能力與合作意識。

4、教學目標: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重點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初步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學會收集數據的方法,能填寫簡單的統計表。

(2)、能根據不同的要求對數據進行簡單的整理。

(3)、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實際應用能力。

二、說教法

在教學上,本節課採用“引導探究”式教學。從學生身邊的問題出發,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探究問題,利用以前的知識解決問題。

三、說學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們關注的是教學過程,所以學生在討論中悟,悟中獲,獲中學,學中創新。自己主動獲取知識,同時也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本節課開始教師就創設情境,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喚起他們學習新知識的慾望,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於是就選擇了同學們熟悉的調查四種顏色,選哪種合適?做校服,這樣的引入,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究新知

1、在教學新知識時,我有意創設問題,舉手調查。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和機會發表自己的見解,探究調查的方法,透過討論體會抽樣調查方法的合理性,學會進行抽樣調查。

2、根據實際情況解決問題

在統計兩個人選誰參加故事會,引導學生體會記錄數據方法多樣性。這些方法中。最好採取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突出“正”字收集法。我這樣設計使學生在不斷思考的過程中內化知識,同時也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緊接着利用學生收集到的是數據,製成統計表。因此,這一環節的教學讓學生經歷收集和整理、繪圖的全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解決困難和合作的意識。同時,也使學生受到團結互助的教育。

(三)拓展應用

爲了體現教學的使用價值,讓學生最喜歡到哪裏去春遊。然後根據自己統計的數據,填寫統計表。這一環節是在學生掌握統計方法之後應用統計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到學習統計知識的必要性,使學生認識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道理,增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四)、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學生自己總結,培養學生的歸納總結、抽象概括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我評價意識。

總之,本節課是在素質教育的新理念中進行的,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參與學習過程中形成統計意識,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發現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服務於生活,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極大興趣。

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

上午好!

《孔子學琴》,研究專題是《抓住重點詞句,提高閱讀時效》。

一、教材分析

《孔子學琴》是語文冀教版版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講述了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五十歲時向師襄學琴,勤學苦練,最後琴藝達到爐火純青的故事,表現了孔子虛心好學、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的優秀品質。文章語言樸實簡練、人物形象鮮明,課文透過具體描述孔子學琴時的語言、動作、神態,生動的表現了孔子頑強進取、追求卓越的藝術形象。文章還透過描寫師襄聽琴的動作、語言、神態,從側面表現出孔子純熟的琴藝。默讀課文,理解孔子的琴藝是怎樣達到爐火純青的,體會孔子不斷進取、精益求精的優秀品質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根據教材特點我教研組確立了《抓住重點詞句,提高閱讀時效》的研究專題。

二、本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正確認讀本課7個生字,掌握11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理解“琴、瑟、笙、磬、畢恭畢敬、誠懇、爐火純青、如醉如癡、席地而坐、運用自如等生詞的意思。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透過課前查找資料,課中交流資料更好地學習課文,走近孔子。繼續進行自主識字,透過查字典、聯繫生活實際、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等方法,來理解重點詞句,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課文內容的理解,初步瞭解孔子,學習孔子謙遜好學、做事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質。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畢恭畢敬、爐火純青、如醉如癡、席地而坐、運用自如”等生詞的意思。

2、能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孔子的琴藝是怎樣達到爐火純青的。

3、透過課文內容的理解,初步瞭解孔子,學習孔子謙遜好學、做事一絲不苟、精益求精的品質。

教法和學法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緊扣專題研究重點,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思想,體現以讀爲本,以讀促學的教學方法,注重自讀品悟的教學理念,使學生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

在教法上,我運用多媒體直觀法,出示鮮活的人物形象,使學生完全置身於與偉人直面對話的情景,拉近學生與課文人物的距離。以孔子是怎樣使自己的琴藝爐火純青的這一問題統領全篇來設計教學主線,起到高屋建瓴、綱舉目張的作用。引導學生能更好、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深入地感悟課文內容。

在學法上,以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引導學生採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用稍快的速度默讀,養成邊讀邊思考,邊讀邊批註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在相互交流中進行思維碰撞、在積極評價中不斷昇華感悟,突出彰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

三、教學思路

我的教學過程是:名言匯入—初讀感知—自主探究—交流感悟—暢談收穫。

閱讀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薰陶,獲得思想啓迪。因此,在本課的教學中,圍繞《抓住重點詞句,提高閱讀時效》的專題研究,在教學中重點透過以下教學策略達成教學目標。

1、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想和情感活動之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本課教學力求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如自由讀、小聲讀、默讀、細讀、分角色朗讀等,圍繞“孔子是怎樣使自己的琴藝爐火純青”的統領全篇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思考一邊在書上圈畫,接着進行全班交流,將讀、思、悟、說很好的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與先賢進行精神對話,瞭解他們的'經歷,解讀他們的人生,體會我們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在閱讀中受到啓發和教育,學習其精神、吸取其力量,爲終身發展奠定堅實的文化精神的根基。

2、抓住關鍵詞句品讀感悟、提高閱讀實效。先哲前賢的故事閃爍着智慧的光芒與生命的色彩,是後人成長的營養和學習的楷模。文章正是透過具體描述孔子學琴時的語言、動作、神態,生動地表現孔子勤學苦練、精益求精、不斷進取的優秀品質,這是教材的中心、也是教學的重點,在教學中,透過引導學生聯繫生活體驗、結合上下文、藉助工具書等理解關鍵詞語的意思,如抓住孔子練琴的動作,理解“畢恭畢敬”,感悟孔子學琴時嚴肅、認真的學習態度。抓住孔子的語言、神態,將孔子的四句話集中呈現在學生面前,透過反覆對比朗讀,體會孔子虛心好學、嚴格要求、不斷追求新的目標的學習品質。又比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讀師襄聽琴的感受,透過理解“如醉如癡”等詞語的意思,激勵學生透過自己的朗讀感受孔子琴聲的美妙,領會側面描寫的作用等。

總之,在教學中,處處以學生爲主體,不斷引導學生在讀中想,在讀中悟,感悟語言的同時積累語言,全面提高其語文素養。

說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 知識內容

本課包括的主要內容有《致橡樹》內涵的把握,象徵手法的運用。

2、 地位和重要性

《致橡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語文第一冊的必修內容,是高考考查的內容範圍;透過對這一節的學習,既可以讓學生了解關於舒婷關於朦朧詩的知識,又可以加深對意象概念、象徵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人生觀。

3、 教學目標

根據《致橡樹》一課的教學大綱及它在高中語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個維度設計即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我制訂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初步瞭解作家作品,加深對當代詩特點和發展趨勢的認識。

(2)能力目標:

繼續培養學生解讀詩歌意象的能力;

初步培養學生仔細品味意境與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評價能力。

(3)情感目標:

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培養獨立自尊的偉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4、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理解詩歌中鮮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詩歌中蘊含的豐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難點:

體會詩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雋永、質樸曉暢等特色。

準確把握詩歌的情感與主題。

5、課時安排

1課時

二、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平,我採取誦讀感悟法、探究式閱讀法以及多媒體教學方法。

這一節屬於意象比較強的一節課,因此首先我佈置學生預習,對有疑問的地方劃上着重號,在上課開始時透過放配樂朗誦、學生齊讀、個別同學單獨讀等方式使學生對詩歌大意有初步的瞭解。

然後提出問題,與學生共同探討。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師生共同討論的學習方法;運用設問、反問、疑問的教學語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學生的思維活動緊跟上老師的教學思路,學生纔有可能努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真正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老師是學習的“主導”。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思維充分調動起來,對問題產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時教師再稍作一點點啓發、點撥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體現了素質教育中能力的培養。

說課稿 篇9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課題學習《從數據談節水》,是人教實驗版數學八年級(上)教材第十一章《數據的描述》的第三節。這一節是在學習了用統計圖表描述數據以後的一節活動課,它是對七年級第四章《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及本章數據的描述等知識的鞏固和深化,是對所學的有關數據處理知識的綜合運用。在這一活動中讓學生感受統計與實際生活的聯繫以及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促使學生掌握基本的統計方法,透過對數據的直觀描述儘可能多地獲取有用的資訊,同時增強學生的節水意識及環保意識。

2、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學習內容、新課程理念和認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進一步鞏固處理數據的基本步驟和方法,能靈活選用統計圖對具體問題的數據進行清晰、有效地描述,並獲取有用資訊並作出合理決策。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獨立思考、動手操作、團結合作、互相交流的學習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學會合理處理資訊,發展數學應用意識。

(3)情感與態度:使學生感受統計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培養學生的數感;使學生樂於接觸社會環境中的數學資訊,激發學生的節水及環保意識。

3、重點和難點

(1)重點:培養學生的數感和統計觀念。

(2)難點:能根據具體問題選擇適當的統計圖描述數據並獲取有用的資訊,並作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

二、學情分析

我今天所授課的班級,應該說學生的數學素質參差不齊,有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樂於參與數學活動,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學習基礎較差,會被動參與,因此應激發學生參與活動學習的興趣,使之獲得成就感。

三、教法和學法分析

枯燥的數據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採用激趣法:恰當收集選取圖片和視頻資料,爲課題學習營造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學生,巧妙設疑,激發學生的活動興趣。分層安排活動,能力強的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完成,能力差的學生分組分工合作完成,然後全班交流。例外,提供更多的學習擴展資料供學生瀏覽。這樣可讓所有學生有信心、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儘可能爲每個學生提供獲取知識的空間,讓他們在活動中獲得最大的成功,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讓他們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成就感。

四、教學形式和課前準備

本課題在多媒體教室進行學習。學生在課前也收集了一些有關水資源的資料,準備直尺、鉛筆、圓規、量角器等作圖工具。

五、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

設計意圖說明

新課引入

資料展示(投影)當前世界淡水資源及我國有關缺水的形勢的資料圖片

問題:(1)看了這些圖片,你有哪些感受?

(2)你瞭解世界及我國有關水資源的現狀嗎?

藉助圖片展示,是學生對我國國有資源現狀有直觀感受,觸發他們的節水意識!

探究新知

活動一:

閱讀課本80頁的“背景資料”,從中收集數據,畫出統計圖,並回答下列問題:

(1)地球上的水資源和淡水資源分佈情況怎麼樣?

(2)我國農業和工業耗水量情況怎麼樣?

(3)我國不同年份城市生活用水的變化趨勢怎麼樣?

(4)根據國外的經驗,一個國家的用水量超過其可利用水資源的20%,就有可能發生“水危機”,依據這個標準,我國1990年是否曾出現“水危機”?

學生閱讀資料,透過小組合作、討論的形式完成活動一。

活動二:

收集全班同學各家人均月用水量,用頻數分佈直方圖和頻數折線圖描述這些數據,並回答下列問題:

(1)家庭人均月用水量在哪個範圍的家庭最多?這個範圍的家庭佔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幾?

(2)家庭人均月用水量最多和最少的各有多少家庭?各佔全班家庭的百分之幾?

(3)全班同學家庭人均日用水量的平均數是多少?按生活基本日均需水量(BWR)50升的用水標準,這個平均數是否超過用水標準?

(4)如果每人節約用水10升,按13億人口計算,一天可以節約多少噸水?按BWR標準計算,這些水可提供給1個人多少年的生活用水?

(5)你還可以得到哪些資訊?

(教師巡視,指導各小組開展調查實驗活動)

活動三:

資料展示:(投影)我國水資源利用情況的有關資料,討論工農業生產及生活節約用水的好辦法。

課堂小結:

1.當前水資源狀況,

2.節約水資源帶來的價值,

3.節約水資源的辦法

佈置作業

整理本節課內容,統計相關數據;查找有關“節約水資源”的課題報告;並分析課題報告的寫法。

透過具體數據使學生了解水資源現狀,更深刻體會節水的重要性!

來源於同學們身邊的數據更有說服力,同時讓同學感受到節水應從我做起。

自由發言,各抒己見;把數學和生活聯繫起來,是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

引導學生思考、交流、梳理所學知識,培養理性思維能力,加深對資源現狀的理解。

學會整理、歸納所學知識;分析課題報告。

六、自我評價

這個課題學習,應該用比較長的時間,運用所學知識對生活問題進行學習、探究。這需要學生的充分準備,然後可安排學生一起進行探討、交流。在多媒體教室進行這個課題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各方面才能,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

標籤:模板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