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認識幾分之一》的說課稿

說課稿1.65W

《認識幾分之一》的說課稿

一、說教材

《認識幾分之一》的說課稿

說課內容:蘇教版國標本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64——65頁的內容:認識幾分之一。

學生在三年級上冊對分數已有所接觸,認識了一個物體的幾分之幾,初步知道了分數的含義: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幾份中的幾份就是幾分之幾。在此基礎上,本單元繼續學習分數的意義,不同處是:把一個物體擴展爲一些物體,即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認識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和幾分之幾。這點是學生對分數認識上的一個飛躍,也是本單元教學分數的核心與難點。學好本單元知識,對學生今後解決分數問題有很大的幫助。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心理特點,我確立本課的教學目標爲:1、知識技能目標: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認識這個整體的幾分之一。2、情感態度目標:透過創設情境,自主探索,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認識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教學難點:能把一些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找出其中的幾分之一。

二、說教法、學法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我用小猴子分水果這個情景貫穿新課,使學生在強烈的興趣中,激發探索的慾望,從而積極參與數學學習。

2、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要建立在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認知基礎上,讓學生在原有基礎上探索並建構新的數學模型。因此在教學新知前,我先透過小猴分西瓜複習一個物體的1/4。

3、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喚起學生對分數意義的初步認識,在此基礎上,透過小猴子分桃探索一個整體的1/4。這樣設計,可以促使學生進行分數意義的正遷移:幾份中的1份就是它的幾份之一。

4、引導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建構。透過讓學生經歷把4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些桃的1/4,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會探索一個整體的幾分之一的方法,從而在後面的學習中能夠主動探索。

5、“對比”教學是本課的一大特色。在新授中進行了兩次對比:一次突出了單位“1”的不同,第2次突出了分數的意義。練習中也設計了兩次對比:第一次再次突出了分數的意義;第二次讓學生體會到分數相同,由於整體數量不同而每份數量也不同。

三、說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複習一個物體的1/4

猴媽媽把一個西瓜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分得這個西瓜的幾分之幾?

強調:4份中的一份就是1/4。

2、教學一個整體的1/4

猴媽媽把4個桃平均分給4只小猴,每隻小猴可以分到(1個桃),這1個桃是這些桃的幾分之幾?爲什麼是1/4?

強調:4份中的.1份就是1/4。

3、對比,突出單位“1”不同

兩個1/4有什麼不同?有相同的地方嗎?(意圖:在突出被分對象數量不同的同時,體會意義上的相同,只要是被分物體4份中的1份,就是1/4)

4、遷移到一個整體的1/2

如果把4個桃平均分給2只小猴,每隻小猴可得到這些桃的幾分之幾?爲什麼?

小組討論後,集體交流。(意圖:在前面“引”的基礎上“放”,有利於學法遷移)

5、對比,突出分數的意義

爲什麼同樣是4個桃,上面每隻小猴得到的是這些桃的1/4,而下面每隻小猴卻得到這些桃的1/2?

小結:把一些桃平均分成幾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幾分之一。

(二)鞏固練習,深化拓展

1、想想做做1

獨立完成後,集體交流。

對比:下面兩幅圖,爲什麼一個是6個蘋果的1/3,而另一個卻是6個蘋果的1/2?(意圖:再次提煉分數的意義。)

2、想想做做2

把正方體個數設爲9個

12個

對比:爲什麼同樣是1/3,每份所表示的個數卻不同?(意圖:滲透總體數量不同,那麼同樣的1/3所表示的具體數量也就不同。)

3、想想做做3

4、拓展練習:拿小棒遊戲。

(1)拿出12根棒的幾分之一

a、拿出12根小棒的1/2、1/3

b、你還會拿出這堆小棒的幾分之一?

(2)根據幾分之一是幾根,推算整體有幾根小棒

a、師出示2根小棒:是一堆小棒的1/3,這堆小棒有幾根?

b、師出示3根小棒:是一堆小棒的1/3,共有幾根?

(三)總結回顧

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意圖:幫助學生回顧、梳理本課所學的知識及方法)

總之,本課設計透過創設情境,能較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新課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練習設計有層次,由具體到抽象,由易到難,既鞏固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標籤:說課稿 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