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元日》說課稿

說課稿1.1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元日》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元日》說課稿

《元日》說課稿1

第一部分 說教材解讀和教學價值

《元日》是蘇教版國標本四年級上冊的最後一課中的一首古詩,是北宋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文學家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絕句。全詩敘事與寫景結合,表現了歡樂祥和、萬象更新的新年氣象,呈現了“放爆竹、喝屠蘇、換桃符”的春節傳統行爲文化。同時,《元日》是王安石拜相實施變革、推進新法之初寫的,是詩人借新年新氣象來表達自己對變革充滿喜悅和自信。這首詩歷來膾炙人口,廣爲傳誦。我想,人們傳誦的是一種美好生活,春節過大年的歡樂祥和的美好生活;傳誦的是一種民俗文化,中華民族過年的種種行爲文化;傳誦的是一種人生追求,王安石爲國爲民實施改革的人生追求。

根據王榮生先生的“定篇”概念,作爲古詩的教學目標定位在傳承優秀文化上。因此,我把感受歡樂氛圍,理解節日文化,體會詩人內心作爲《元日》的核心教學價值。

 第二部分 說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教什麼比怎樣教更重要,語文課堂教學不能把課文等同於教學內容。有了以上對教材的解讀,我把本詩教學設定爲“三個一”:一首古詩,一種文化,一個詩人。即,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春節文化,體會詩人情感。

與“三個一”的教學內容相對應的教學目標是:

1、理解古詩,能說出詩句的意思。能感情朗讀、背誦古詩,能讀出古詩的味兒。

2、讀寫互動,能感受春節文化。

3、適度拓展,體會詩人內心。

 第三部分 說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

堅持“讀悟結合、讀寫互動”的教學理念。以讀爲主線,在讀中理解詩意,感悟文化,體會詩情,並朗讀出古詩不同的味兒;以寫爲訓練,把“寫”擠進課堂,豐滿文字,豐厚文化。

 第四部分 說教學特色和教學創新

教學模式的創新:實施“三段式古詩教學模式”,即基礎板塊——核心板塊——發展板塊。這是我的古詩教學課題研究的一大顯著成果,也是教學的最大特色。

感情朗讀的創新:以讀爲線,三個板塊的感情朗讀的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不同,分別讀出古詩的歡快味、文化味和詩人的自信味,並分別把這種味道讀到臉上、頭上和手上。

二次理解的創新:在介紹詩人王安石及寫作背景後,將王安石的變法改革融入到古詩理解之中,並創造性地說出古詩的意思。

第五部分 說教學過程和教學意圖

 一、基礎板塊——解題匯入,朗讀背誦,理解詩句

(一)理解“元”字,匯入解題

1、理解“元”字:每年的1月1日叫元旦,知道是什麼意思嗎?(元:第一,開始。旦:字形告訴我們是地平線上升起的太陽,是早晨的意思。元旦就是公曆一月一日。)你還能想到“元×”嗎?(元年、元月、元宵、元日)這裏的“元”都是第一的意思。

2、匯入解題:今天我們要學的一首古詩就叫《元日》。題目意思是農曆正月初一,就是我們現在的春節。如果你用這個題目來寫作文,你會寫什麼?(寫春節做什麼,寫出春節的快樂。)

[教學意圖:匯入要與生活相結合,要有語文味,要簡潔明快。]

(二)朗讀背誦,理解詩句

1、背誦古詩:預習過了,短短的4句28個字,能背下來嗎?

2、理解字詞:預習過了,哪些字詞的意思你懂了?哪些字詞的意思還不懂?(“一歲除”、“入屠蘇”、“瞳瞳日”可能要引導學生理解)

3、說說句意:能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嗎?(只要學生理解,

說通就行,但要做到字字落實。)

在爆竹聲中,除去了舊的一年,迎來了新的一年。春風送了溫暖,人們歡快地喝着屠蘇酒。旭日的光輝普照千門萬戶。人們總是把新桃符換去舊桃符。

4、感情朗讀:

(1)讀出節奏味:古詩朗讀講究節奏、重音,一般七言絕句朗讀的停頓、重音有規律,停在第四字後,重音落在第五字上。我們來試試,讀出節奏和重音。

(2)讀出歡快味:這首詩的基調是歡快,要讀出歡快味,把歡快味讀到你的臉上。

[教學意圖:有了課前預習的基礎,加上古詩簡短,古詩教學就不應該是零起點,教學完全可以從直接背誦開始。有了課前預習的基礎,教師只要適當追問、指點,讓學生理解字詞、詩句的意思。有了理解古詩的基礎,讓學生運用古詩節奏、重音規律,把握基調進行感情朗讀。]

二、核心板塊——讀寫互動,感受文化,體會詩境

1、過渡圈畫:春節,中華民族最盛大的傳統節日,蘊含着豐富的節日文化。從詩句中就能知道春節做些什麼,請圈畫出有關詞語。(放爆竹、喝屠蘇、換桃符)

2、感受文化:能說說這樣做的起源、目的,以及發展到現在的做法、意願嗎?(學生交流,教師點撥,概括板書)

放爆竹:開始古人燃放爆竹是用來驅除邪鬼,後來人們改用放鞭炮,現在還放煙花,由單純的驅鬼求平安,變成了一種歡快。

喝屠蘇:正月初一這天,古人要飲屠蘇酒,祈求健康。現在親人團圓、親朋聚會都要喝些酒,是健康的需要,也是一種慶賀。

換桃符:古人用桃木板寫上神的名字,或者畫上神的圖像,懸掛在門上來驅趕邪鬼。到現在改用了貼春聯,是一種喜慶。

小結:春節,是一個祈求平安的節日,是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是一個充滿濃濃文化味的節日。

3、形象描述:王安石用詩句呈現了一幅歡樂祥和的節日畫面,讀讀詩句,看看插圖,想想生活,用你的筆來具體描述其中一個畫面。(引導學生先說後寫,靈動生成。以下是學生交流寫話情況

的預設)

畫面一:過年,放鞭炮可是孩子們的最愛。你看,幾個孩子在放“轟天雷”呢,小女孩們捂着耳朵圍在那兒不敢上前,只有那個小男孩蹲着身子,伸長手臂,捏着引火,一點一點向前移。“滋——”,引線着了,隨即騰空而起,“碰——啪”炸開了花。孩子們也樂開了花。

畫面二:親朋相聚,喝酒是必不可少的。大家紛紛端起酒杯敬酒祝賀,這個說祝你身體健康、閤家歡樂,那個說祝你事業興旺、恭喜發財。真是人人妙語連珠,個個喜氣洋洋。

畫面三:年還未到,家家戶戶就忙着貼春聯。這家寫着“梅花春爛漫,竹報歲平安”,那家寫着“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都是那麼紅火,都是那麼喜慶。

(三段話都是訓練總分結構,但又有所側重,三個畫面分別側重於人物動作、人物語言和看到的對聯內容。)

4、感情朗讀:現在要讀出文化味,應該讀好哪些詞語?(爆竹、屠蘇、新桃、舊符)讀時可以搖頭晃腦,把文化味讀到你的頭上。

[教學意圖:關注、理解、傳承文化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對話交流、讀寫互動中,引領學生把握春節文化符號,感受民俗文化氣息,豐厚春節文化生活。]

三、發展板塊——拓展探究,走進詩人,體會詩情

(一)簡介詩人,體會感情

1、過渡激疑:我們理解了古詩,感受到了春節的'歡樂氣氛,春節的萬象更新,春節的文化傳統。難道王安石就是爲了告訴我們這些嗎?這還要聯繫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來體會。

2、簡介詩人:王安石,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改革家。他兩度出任宰相,爲了國家富強,百姓富裕,他實施變革,推行新法。

3、體會詩情:這首詩就是在王安石變法之初寫的,是爲了表達自己變法成功的喜悅和自信。

(1)詩句中處處都能看出來,我們先來關注一些重點詞語。(教師可以先示範,再由學生交流)

爆竹:是在慶祝實施改革、推行新法的爆竹。

春風:是改革的春風。

瞳瞳日:是改革的陽光。

新桃:是推行的新法。

(2)有了這些新的發現,我們可以把每句詩的意思用上“改革或新法”來說說。

在爆竹聲中,廢除了舊法,推行了新法。改革的春風送了溫暖,人們幸福地喝着屠蘇酒。改革的陽光普照千門萬戶。人們改革總是要實施新法換去舊法。

(3)小結:由此可見,王安石是借新年萬象更新的氣象來寄託自己實施變法的自信。因此,這首詩不但表現了春節萬象更新的景象,還表達了詩人對實施改革的自信。

4、感情朗讀:現在我們應該讀出詩人的自信味,要讀好哪些詞語?(爆竹、春風、瞳瞳日、新桃)讀時可以加上動作,把自信味讀到你的手上。

三次感情朗讀味道不同,要求不同,方式也不同。可見,感情朗讀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讀。

[教學意圖:詩人簡介要兒童化,是爲了便於學生理解古詩內涵,體會詩人感情。讓學生用上“改革或新法”來說說詩句意思,更是爲了使體會詩情兒童化。這樣,品讀這首詩,就是在品讀王安石一段獨特的人生經歷。]

(二)課後拓展,表達文化

1、改寫古詩:課後,把課堂中交流的三部分合起來,加上頭尾,就是一篇古詩的改寫文。

2、拓展古詩:我們熟知的王安石的詩還有《梅花》《泊船瓜洲》,都與王安石實施變革有關。課後可以與人合作,查閱資料,學習探究這兩首古詩,你會更加理解、敬佩王安石的。

[教學意圖:有了課內的片段說寫基礎,課後的改寫古詩更豐厚了文化。有了課內本詩的學習基礎,課後的探究學習更豐厚了詩人。這樣,就將古詩教學的觸角伸向了更廣闊的天地。]

《元日》說課稿2

一、說教材(包括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元日》是蘇教版教材四年級上冊的一首詩,作者王安石在詩中透過“爆竹聲”、“屠蘇酒”“換桃符”以及開始送暖的春風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人們在春節的歡快情景和萬象更新的情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王安石既是詩人,又是政治家,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這首詩就是透過新年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感。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融,洋溢着節日的歡快氣氛。教材在出示古詩的同時,還精心繪製了一幅人們歡快過年的圖畫。學生經過仔細觀察,就會被圖畫中的熱鬧場景所吸引。四年級學生仍舊對顯性的畫面比較感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在讀詩時會將詩中的畫面與自己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理解,從而能夠感受到詩中洋溢着的歡快氣氛,也能夠體會一系列春節傳統習俗背後蘊含着人們對幸福美好來的期盼之情。而對於王安石的執政理想,四年級的學生是無法理解的。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我制定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2、朗讀課文,透過引導學生自學,在交流中學習古詩,並以讀悟情。

3、培養學生運用資料自學古詩的能力。

其中教學目標2是本課重點,教學目標1、3是難點。

本課的教學1課時完成,在上課之前,教師要準備課件及寫有古詩的小黑板。

下面我就說一下本課的設計思路。

 二、說設計理念

在新基礎的背景下,課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如何有效地讓學生走進詩的天地呢?我嘗試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 在教學中用多層次的吟誦、多層次的問、拎出一條主線等方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字世界,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 並收集其他詩句,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立足古詩文校本課程的大背景,讓學生課上品析、課後創作,從中提升學生的古詩文素養。整堂課以問爲針,以讀爲線,力求創建語感共生的課堂,詩意的課堂。在這樣的設計思路下,我們將透過以下教學環節進行學習。

 三、說教學過程

(一)“聊”出“年景”

“未有曲調先有情”,要讓學生走進詩的情境,就要調動他的生活體驗,喚醒他的情感積累。爲此,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同學們,再過一個多月 ,我們將迎來中國最熱鬧、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知道是什麼節嗎?春節到啦,過年啦!哦,大家臉上都露出了笑容,爲什麼這麼開心呀?”緊接着,學生就會說到在春節裏令自己開心的事情,而這些快樂的事是由過年時那豐富多彩的習俗帶來的。老師在評價時也要運用多種方式營造快樂的氛圍,令學生感受到春節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節日。如讓學生模擬爆竹聲、引導學生想象使用壓歲錢的情景等。這裏,讓學生在和諧、寬鬆的氛圍中聊出春節的特色,春節的氣氛,既有利於激發學習情趣,又能爲學生後面的學習做好心理鋪墊。隨後揭示課題,

這就進入了第二個環節。

(二)初讀有“韻”

古詩的特點之一就是它轉承合轍的韻律,遵循這一文體的特點,我首先讓學生帶着字音、節奏兩方面的要求——字正腔圓和有板有眼自由朗讀古詩,接着在反饋時注意運用激勵性評價和劃分節奏符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並落實這兩個層次的朗讀要求,紮紮實實讀好詩。由“字正腔圓”到“有板有眼”的初讀要求使學生明白詩所特有的節奏魅力,並掌握了讀出韻味的基本方法——劃分停頓符號。經過四年古詩文大環境的薰陶,大多數學生都明白讀詩僅字正腔圓板有眼是不夠的,還要讀得有感情,這就向學生提出了朗讀的更高層次的要求。接着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

(三)巧問促“悟”

首先讓學生輕聲地讀這首詩,讀的時候結合插圖和有關注釋,想想這首詩大概在講什麼意思?並試着說一說詩的意思。在讀和想的過程中學生同時也在看註釋、看插圖,是對他們運用資料自學古詩能力的培養。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理解詩意、感悟情境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也一直是學生的弱項,有些學生甚至產生懼怕心理。因此,隨後在交流古詩意思的過程中,我沒有直接讓學生說,而是提出了兩個大問題。

第一問:“在這一歲之首的元日,有哪些換了?”並要求學生用“在一歲之首的元日,——換成了——”的句式說一說。學生很自然地會說到舊符換成了新桃、寒風換成了春風、舊歲換成了新年這些辭舊迎新的景象,接着引導學生快說辭舊迎新的心情,進而讓學生帶着那樣的心情齊讀《元日》,透過這第一問完成了感悟性朗讀上的`第一次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當學生交流到寒風換成了春風時,要引導學生理解“曈曈日”,可以這樣問學生:“春風吹拂在我上暖洋洋的,你從詩中的哪裏還可以感受到這股暖意呢?”學生接着便會提到“曈曈日”的意思,從而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之一。

第二問:“冬盡春來,萬物更新,人們心中都充滿着辭舊迎新的喜悅,那麼人們又是用什麼方式來辭舊迎新的呢?”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並不困難,他們很快就會說到燃爆竹、換桃符、喝屠蘇酒這些方式。這時陡然一轉,以一個追問“咦,人們怎麼都選擇這些方式來辭舊迎新呢?”激發學生再次運用註釋、探索文字的熱情。學生便會發現燃爆竹、換桃符、喝屠蘇酒這些春節習俗中所傳達出的人們期盼新的一年平安、幸福的美好願望。緊接着引導學生想象說話:“人們還會期盼些什麼呢?”在想象說話的環節中教師要在引導學生說話注意完整性的同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亮點(如用得好的四字詞語)進行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的說話逐步有質量上的提升。隨後引導學生讀出企盼、讀出祝願就水到渠成了。透過第二問又進行了朗讀的第二次提升。

最後教師範讀,學生閉上眼睛傾聽、想象,並結合整首詩說一說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彷彿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透過這最後一問引導學生說一說整首詩的意思,在前面兩個問題的鋪墊下,學生說的難度降低了。但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透過評價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說、帶着感情說。隨後就分別從把祝福送給詩中的人們,送給現在身邊的每一個人及自己和送給全世界的人這三個角度朗讀《元日》。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提供適當的幫助,透過有層次的問吸引學生注意力,適當降低學生自主學習的難度,讓他們很自然地進入詩的情境中去探索,有利於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以問串起一條主線,打破了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增強了討論交流的有效性;讓學生依靠想象走進詩境,增強了體驗的有效性。一首《元日》,僅僅是學習春節詩篇的開始,這就進入了第四個環節。

(四)走向延伸

投影出示描繪春節場景的其他詩句(3句),要求學生按照初讀《元日》的要求先自由朗讀這些詩句,讀到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再交流從這些詩句中分別可以看到怎樣的情景。可以讓學生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隨後引導學生課後也試着寫一寫關於過年的詩句或詩篇。拓展閱讀讓學生觸類旁通,感悟更深,課後讓學生嘗試創作,使學生“我口寫我心”,寫出積累的情感體驗,萌發一種我是“詩國人”的自豪感!

《元日》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我說課內容是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四年級第二冊的第七單元第3課古詩兩首中的《元日》。

這首詩描繪了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人們迎着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的熱鬧氣氛。表現出了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

這一課是一首七言絕句,教學內容的主要特點是語言精練、節奏鮮明、韻律和諧。

四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學習古詩的方法,這爲本節課教學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實際,我打算設計以下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一是使學生能夠理解詩句所表達的內容

二是透過學習,領會作者透過本詩所要抒發的情感。

 教學難點

學會作者以新年的熱烈爲背景,抒發自己情感的方法。

(說教學目標)

我根據語文課程標準、教材內容和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語文學科課程教學的理念,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透過教學,讓學生在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的基礎上,理解詩中重點詞句的意思。

2、透過學習,讓學生能夠結合詩句的內容體會詩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

3、在教學過程引導學生學習作者積極投入,樂觀自信的改革精神。

(說教法.學法)

爲了在教學過程中較好地實現我所設計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我打算選用講授法,談話法、情境教學法組織開展教學活動。

透過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以達到深入理解和體會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的教學效果。

(說教學準備)

爲了保證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我準備在課堂教學前做好以下一些準備工作:

一、做一個教學課件,其中包括作者和寫作背景的介紹、春節的熱烈場面的圖片、詩句內容的解析等內容。

二、課前設計一個預習:讓學生收集作者的資料和創作背景,初步瞭解古詩內容。

本內容的教學我準備用一課時來實施教學。

(說教學過程)

根據“爲了一切學生的發展”的教學思想和《語文課程標準》“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我打算按照以下六個環節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第一個教學環節:透過預習檢測匯入教學

一上課,我就提問:課前我們已經佈置同學們預習和查考有關資料,下面請同學們思考一下元日是什麼意思?與我們今天什麼日子相對應?這時學生們會根據預習的知識積極回答:古代的大年初一叫作“元日”。這時我會給予積極評價,然後繼續引導:那麼在我們今天的“元日”這一天你們會在做什麼,想什麼?學生會各抒己見。在大家對元日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礎上,我就引入今天的學習內容:下面我要學習的這首古詩也是一首描寫元日的詩,讓我們來看看作者是怎麼寫元日,又在這一天想到了什麼。揭示課題:元日(板書)

在這一環節中,我利用學生課前預習爲背景,從談話法入手,讓他們從一開始就充滿好奇心滿懷興趣的參與學習。

 第二個教學環節:補充介紹作者和寫作背景資料

我準備提出問題:詩人是誰,你對詩人有多少了解。學生結合預習的成果回答問題之後,我就繼續提問:那麼你對這首詩的寫作背景瞭解多少呢?透過學生自己說,加深學生的印象,也可以檢查出預習的情況。在學生介紹完之後,我就學生的介紹對作者和寫作背景進行一些適當的補充,爲後面的學習打下基礎。

 第三個教學環節:逐句講授和理解詩句內容

爲了使學生能夠理解整首詩的內容,更好的體會作者在古詩中抒發的情感,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設計了以下兩個教學活動:

1、回憶學法,閱讀理解,初步感知詩句的意思

首先我打算提問:我們要學會一首古詩你有什麼基本辦法呢?並幫助引導學生回憶起之前古詩的學習方法,爲後面的自主學習做好知識儲備。在得到先讀準字音,接着讀通詩句,然後理解意思,最後展開想象的答案後,我將給予積極評價。接下來要求學生自由讀古詩,同時強調讀準音。

2、自主探索,理解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內容

(1)自由朗讀結束後,我打算提問:要讀懂古詩要先理解詞語的意思,你理解了哪些詞語的意思呢?學生說出自己對一些詞語的理解後,我就接着問: 你還有什麼不懂的或不理解的嗎?告訴大家,讓大家幫幫你。這時會有學生提出疑問,比方說屠蘇的意思不理解,我就請其他同學爲她解答。對於這些敢於提問和幫助解答的同學我都會給予表揚和肯定。針對大家都不理解的內容,我以啓發式引導,幫助學生去理解。

透過這樣的相互學習,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

(2)在掃清詞語的障礙之後,我請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同學負責一句詩句的理解,並提出小組比賽的要求:同學們對詩中的詞有了一定的理解,我們接下來把詞語與詩句聯繫起來,看看哪組同學能解釋清楚詩句的內容?爲學生創設一種競賽氣氛,充分調動班級的學習氛圍。對於學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我將給予啓發性指導。

 第四個教學環節: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詩句內容

爲了使學生能夠理解整首詩的意思,我將出示春節的熱鬧場面的圖片,讓學生在理解詩句的基礎上,請同學試着結合圖片,更直觀形象的說整首詩的'意思。

第五個教學環節:創設情境體驗作者表達的情感

1. 描述詩描繪的場景。我讓學生找出古人是怎樣過春節的詞句,有學生回答:燃爆竹,飲屠蘇,迎紅日,換新符。接着我會提問:這樣的過節會給你留下怎樣的感覺?學生會立刻回答:熱鬧。

2.聯繫作者的心理狀態。讓學生回憶作者的介紹: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

3.體驗作者當時當地的心情。在這個環節,我就作者的背景引導學生想象:同學們在這個熱鬧,祥和的節日裏,你作爲政治家你會有怎樣的想法,你會有怎樣的心情?在學生透過情境體驗作者的情感後,揭示這首詩表達的情感:本詩就是作者透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第六個教學環節:透過朗讀背誦進行鞏固性訓練

爲了加深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對課堂內容的鞏固,我將設計以下兩個教學活動:

1、讀一讀:多喜慶,多熱鬧呀。能把這首古詩的熱鬧和喜慶透過讀表現出來嗎?如果你覺得讀不足以把熱鬧和喜慶表現出來,也可以透過動作表現出來。 自己讀-----指名讀-----全班讀

2、背一背:以小組競賽的形式,看看哪個小組能根據理解將古詩背誦出來。 最後我採用歸納式的課堂總結:

課堂的小結應該組織學生自己來完成,透過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麼?還有不懂的地方嗎?

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爲了體現了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引導學生去探索問題,自主學習,確保學生學習的主體位置。讓學生總結學習的體會,教師從中瞭解學生的學習得失。

最後,讓我來介紹一下這節課的板書設計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出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我的說課結束了,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元日》說課稿4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爲大家說課的內容是湘教版五年級上冊的《元日》的說課設計,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四個方面談談我對本課的設計:

一、說教材

《元日》是湘教版教材五年級上冊的一首詩,作者王安石在詩中透過“爆竹聲”、“屠蘇酒”“換桃符”以及開始送暖的春風等新年特有景物的描繪,展現了人們在春節的歡快情景和萬象更新的情景。結句“總把新桃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佈新的意思。王安石既是詩人,又是政治家,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這首詩就是透過新年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佈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感。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洋溢着節日的歡快氣氛。教材在出示古詩的同時,還精心繪製了一幅人們歡快過年的圖畫。學生經過仔細觀察,就會被圖畫中的熱鬧場景所吸引。

五年級學生仍舊對顯性的畫面比較感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他們在讀詩時會將詩中的畫面與自己的現實生活聯繫起來理解,從而能夠感受到詩中洋溢着的歡快氣氛,也能夠體會一系列春節傳統習俗背後蘊含着人們對幸福美好未來的期盼之情。而對於王安石的執政理想,五年級的學生是無法理解的。基於以上對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根據教學標準的新要求,我制定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1、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春節過年的習俗,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美好情感的追求。

2、朗讀課文,透過引導學生自學,在交流中學習古詩,並以讀悟情。

3、培養學生運用資料自學古詩的`能力。

其中教學目標2是本課重點,教學目標1、3是難點。

本課的教學1課時完成,在上課之前,教師要準備課件及寫有古詩的小黑板。

二、說教法學法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課堂的有效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如何有效地讓學生走進詩的天地呢?我嘗試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力避逐字逐詞逐句講析的做法,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在參與中自悟自得。在教學中用多層次的吟誦、多層次的問、拎出一條主線等方法讓詩中的畫面和詩人的感情在學生腦中“活”起來,進而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的生活世界融入文字世界,激發其情感,把詩人創造的意境在學生的心中再現。並收集其他詩句,使學生由此及彼,不侷限於一節課,一本書,在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興趣的同時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立足古詩文校本課程的大背景,讓學生課上品析、課後創作,從中提升學生的古詩文素養。整堂課以問爲針,以讀爲線,力求創建語感共生的課堂,詩意的課堂。

三、說教學過程

(一)“聊”出“年景”

“未有曲調先有情”,要讓學生走進詩的情境,就要調動他的生活體驗,喚醒他的情感積累。爲此,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同學們,再過一個多月

,我們將迎來中國最熱鬧、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知道是什麼節嗎?春節到啦,過年啦!哦,大家臉上都露出了笑容,爲什麼這麼開心呀?”緊接着,學生就會說到在春節裏令自己開心的事情,而這些快樂的事是由過年時那豐富多彩的習俗帶來的。老師在評價時也要運用多種方式營造快樂的氛圍,令學生感受到春節是一個豐富多彩的節日。如讓學生模擬爆竹聲、引導學生想象使用壓歲錢的情景等。這裏,讓學生在和諧、寬鬆的氛圍中聊出春節的特色,春節的氣氛,既有利於激發學習情趣,又能爲學生後面的學習做好心理鋪墊。隨後揭示課題,這就進入了第二個環節。

(二)初讀有“韻”

古詩的特點之一就是它轉承合轍的韻律,遵循這一文體的特點,我首先讓學生帶着字音、節奏兩方面的要求——字正腔圓和有板有眼自由朗讀古詩,接着在反饋時注意運用激勵性評價和劃分節奏符的方法引導學生關注並落實這兩個層次的朗讀要求,紮紮實實讀好詩。由“字正腔圓”到“有板有眼”的初讀要求使學生明白詩所特有的節奏魅力,並掌握了讀出韻味的基本方法——劃分停頓符號。經過四年古詩文大環境的薰陶,大多數學生都明白讀詩僅字正腔圓有板有眼是不夠的,還要讀得有感情,這就向學生提出了朗讀的更高層次的要求。接着就進入了第三個環節。

(三)巧問促“悟”

首先讓學生輕聲地讀這首詩,讀的時候結合插圖和有關注釋,想想這首詩大概在講什麼意思?並試着說一說詩的意思。在讀和想的過程中學生同時也在看註釋、看插圖,是對他們運用資料自學古詩能力的培養。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理解詩意、感悟情境是學習的重點和難點,也一直是學生的弱項,有些學生甚至產生懼怕心理。因此,隨後在交流古詩意思的過程中,我沒有直接讓學生說,而是提出了兩個大問題,第一問:“在這一歲之首的元日,有哪些換了?”並要求學生用“在一歲之首的元日,——換成了——”的句式說一說。學生很自然地會說到舊符換成了新桃、寒風換成了春風、舊歲換成了新年這些辭舊迎新的景象,接着引導學生快說辭舊迎新的心情,進而讓學生帶着那樣的心情齊讀《元日》,透過這第一問完成了感悟性朗讀上的第一次提升。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注意當學生交流到寒風換成了春風時,要引導學生理解“曈曈日”,可以這樣問學生:“春風吹拂在我們臉上暖洋洋的,你從詩中的哪裏還可以感受到這股暖意呢?”學生接着便會提到“曈曈日”的意思,從而突破了本課的難點之一。第二問:“冬盡春來,萬物更新,人們心中都充滿着辭舊迎新的喜悅,那麼人們又是用什麼方式來辭舊迎新的呢?” 這個問題對學生來說並不困難,他們很快就會說到燃爆竹、換桃符、喝屠蘇酒這些方式。這時陡然一轉,以一個追問“咦,人們怎麼都選擇這些方式來辭舊迎新呢?”激發學生再次運用註釋、探索文字的熱情。學生便會發現燃爆竹、換桃符、喝屠蘇酒這些春節習俗中所傳達出的人們期盼新的一年平安、幸福的美好願望。緊接着引導學生想象說話:“人們還會期盼些什麼呢?”在想象說話的環節中教師要在引導學生說話注意完整性的同時捕捉學生回答中的亮點(如用得好的四字詞語)進行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的說話逐步有質量上的提升。隨後引導學生讀出企盼、讀出祝願就水到渠成了。透過第二問又進行了朗讀的第二次提升。最後教師範讀,學生閉上眼睛傾聽、想象,並結合整首詩說一說彷彿聽到了什麼?看到了什麼?彷彿處在一個怎樣的世界?透過這最後一問引導學生說一說整首詩的意思,在前面兩個問題的鋪墊下,學生說的難度降低了。但是在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透過評價引導學生按照一定的順序說、帶着感情說。隨後就分別從把祝福送給詩中的人們,送給現在身邊的每一個人及自己和送給全世界的人這三個角度朗讀《元日》。在這一環節中,教師提供適當的幫助,透過有層次的問吸引學生注意力,適當降低學生自主學習的難度,讓他們很自然地進入詩的情境中去探索,有利於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以問串起一條主線,打破了傳統古詩教學模式,增強了討論交流的有效性;讓學生依靠想象走進詩境,增強了體驗的有效性。一首《元日》,僅僅是學習春節詩篇的開始,這就進入了第四個環節。

(四)走向延伸

投影出示描繪春節場景的其他詩句(3句),要求學生按照初讀《元日》的要求先自由朗讀這些詩句,讀到字正腔圓、有板有眼,再交流從這些詩句中分別可以看到怎樣的情景。可以讓學生鞏固學習古詩的方法。隨後引導學生課後也試着寫一寫關於過年的詩句或詩篇。拓展閱讀讓學生觸類旁通,感悟更深,課後讓學生嘗試創作,使學生“我口寫我心”,寫出積累的情感體驗,萌發一種我是“詩人”的自豪感!

四、說板書設計: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板書如下:

元 日

爆 蘇 美好喜悅

《元日》說課稿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詩中“爆”“屠”“符”三個生字,知道“爆竹、屠蘇、曈曈、桃符”等詞語的意思,進而瞭解整首詩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入情入境地誦讀古詩,並背誦古詩;

3、瞭解古詩所描述的畫面和古詩所表達的情感,在學習古詩的同時感受祖國風俗美。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課件出示春節喜慶畫面,問:這些畫面一般是在什麼節日裏出現?生答:春節。

春節是一年中最隆重、最盛大、最富有特色的節日了,大家回想一下:我國在過春節時有哪些習俗?生自由述說。師交流總結:放鞭炮、貼窗花、掛燈籠等都是我國在過春節時的習俗,當然也是現代人過春節的習俗了,那在距今一千多年的宋代,人們是怎麼過春節的呢?大家想知道嗎?

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宋代詩人王安石寫的古詩《元日》,就知道答案了。

看到這個題目,大家有什麼想法?

對於王安石,你們瞭解什麼?

2、學習古詩五步驟大家還記得嗎?這既是學習古詩的目標也學

習古詩的方法。

3、按照這個方法學習古詩大家有信心沒有?

 二、民主導學

(一)任務一:明詩意、誦詩文

1、同學們,王安石在詩中描繪了大年初一什麼情景?開啟書,自由讀詩,邊讀邊圈難懂或不懂的詞語,想辦法解決。

2、生自主學習。

3、檢查初讀:

(1)出示詩,指生讀,讀準字音即可;

(2)詩中生字加紅點,再指生讀,問識記方法;

(3)詩讀通了,也讀順了,但是詩是有節奏的,七言詩怎麼讀?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4)讀第一、二、四行的最後一個字,找出韻腳,讀出韻味,指名讀,齊讀。

(5)釋疑:爆竹、歲、除、屠蘇、曈曈、總、桃符

(6)嘗試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7)再讀詩。

(二)任務二:賞詩畫、悟詩情

1、再讀古詩,發揮想象。你的眼前彷彿出現了古人過春節的哪些畫面?分別出自哪句詩?

2、生自主學習

3、展示交流

預設一:放爆竹畫面“爆竹聲中一歲除”

(1) 讀詩後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2) 春節那天大傢什麼時候放鞭炮?誰來說說爲什麼放鞭炮?

(3) 感受“熱鬧”,讀詩。

(4) 感受“快樂”再讀詩。

預設二:飲屠蘇畫面“春風送暖入屠蘇”

(1) 讀詩後想象:人們在喝酒時會說什麼?

(2) 詩中哪個字寫出了人們飲屠蘇酒時的感覺?(暖)

說說你的理解。

A:品味身體之暖。讀詩。

B:品味內心之暖:年輕人想到……,心裏暖暖的,不禁吟誦到“……”

老年人想到……., 心裏暖暖的,不禁吟誦到“……”

孩子們想到……,心裏暖暖的,不禁吟誦到“……”

(3)小結:春風不僅把溫暖的氣息送入屠蘇酒中,更將這溫暖的春意送進了人們的心田!再讀詩!

預設三:瞳瞳日畫面“千門萬戶曈曈日”

(1) 讀詩後彷彿看到了什麼?

(2) 哪個詞語帶給你這樣的`感覺?(曈曈)

(3) 古詩的詞語追求精煉,這裏卻捨得筆墨,兩個疊詞的使用,是爲了強調什麼?

(4) 出示王安石的簡介,想一想這句話的背後隱含了王安石什麼樣的情感?

(5) 是啊,新年的一輪暖陽照耀着千家萬戶,多麼溫暖!一切都充滿着希望,正如王安石的希望一樣!齊讀這句。

預設四:換桃符畫面“總把新桃換舊符”

(1) 出示插圖的春聯,師引導讀,表達了哪方面的祝願呢?

(2) 我們都知道春聯的來歷以及它的特點和作用,今天老師也帶來了幾幅春聯,請同學們讀一讀,看看適合送給誰?

(3) 把舊的春聯換下新的春聯,把美好的祝願進行表達,

讓我們再看看王安石的簡介。“舊”指什麼?“新”指什麼?

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內心的想法?爲什麼?讀詩;

哪個字最能表達詩人除舊佈新的決心?爲什麼?讀詩;

哪個詞最能表達詩人的雄心壯志?爲什麼?讀後兩句詩。

哪些詞最能代表詩人的希望?爲什麼?讀完整的詩。

(4) 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王安石?

 三、檢測導結

1、從古至今,寫春節的詩數不勝數,咱們一起來積累。課件出示。

我們發現詩中春節里人們都會( )、( )、( )等

2、師生共同完成。

3、新年新氣象,王安石用幾個畫面、幾句詩寥寥數語給我們勾勒出了人們歡度春節的喜慶場面,也讓我們感受到了他除舊佈新的決心,不管成功與否這份心繫百姓的情懷讓我們感動!直至今日,人們每到辭舊迎新的時候,都會情不自禁地吟誦王安石的《元日》

讓我們一起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