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3篇

說課稿2.31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是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說課稿3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3篇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3篇1

說學法

淺顯的謎語,逼真的動物叫聲,引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了幼兒聽的習慣和說的習慣。活動情景的設計把幼兒帶入一個動物世界。他們迫不及待的去喂小動物,精練的提問:你想給誰送什麼?你的好朋友是誰,它喜歡吃什麼?在這樣有梯度的提問中,幼兒的語言越來越豐富,語言表達的資料呈螺旋上升,表達潛力自然提高。聽的習慣、說的習慣也在培養。小動物坐位置更是提高了幼兒的分類潛力。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即得到樂趣,又活躍了思維,即培養了興趣,又提高了語言表達潛力。

說過程

《動物吃什麼》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和藝術領域。其基本目的是透過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我採用環環相扣的組織形式,活動流程爲:設定懸念、激發興趣――找朋友感知發現――組織討論。擴散思維――動物分類。提升經驗――活動延伸,擴展視野。

1、設定懸念,引起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一半。動物園又來了新朋友。誰來動物園了?緊緊吸引了幼兒,透過聽聲音,看動作,猜謎語把動物們引出來,一下子就把幼兒帶到了動物世界,激起他們的興趣。

2、找朋友,感知發現、

(1)、飼養員叔叔給動物準備了好多吃的,它們是什麼?

教師逐一出示食物圖片,鼓勵幼兒說出這是什麼。

(2)、你給誰送什麼?

幼兒說出給誰送什麼,並動手操作。然後扮演動物的老師說謝謝小朋友。送給我……引導幼兒說出不用謝。那裏的師幼互動,即爲下面的語言訓練帶給了示範,也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同時也爲下面幼兒之間的互動打下了基礎。

(3)、你的朋友是誰,它喜歡吃什麼?

部分潛力差的幼兒,有了前面的語言示範,也能試着說出來。那裏注意了因材施教和麪向全體。

語言潛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用心應答的環境,透過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即瞭解動物吃什麼又發展了語言。

3、組織討論,擴散思維、

動物的種類繁多,前面幾種只是代表。經過幼兒討論想象,會說出更多的動物,能激發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祕的興趣,使本活動重點得到突破。還有許多小動物它們是誰呢?它又吃什麼呢?當老師問討論結果時,要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有些動物只吃草,有些動物只吃肉,這樣就爲下一步動物分類打下基礎。

4、動物分類,提升經驗、

如果簡單的讓小朋友給動物分類,即生硬、又不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於是我設計了動物聯歡、共進午餐的場景。你的朋友是誰?它就應在幾號餐桌上,爲什麼?爲了減少盲目性,每號餐桌上先送上兩個小動物。老師簡單總結,幼兒再根據自己的經驗放置其它小動物。每位幼兒都十分興奮和愉快。興奮和愉快是幼兒活動的最佳背景。在這個過程中,每位幼兒都敢說,敢做,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用心性比較高。在那裏把零碎的知識進行加工整理,認識了許多動物,瞭解到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落實化解了難點。

5、活動延伸,擴展視野。

動物範圍的廣大,讓探索沒有止境。如果就此結束。剛激起的興趣也持續不了多久。本活動的生成、延伸也是必須的了。動物不同,喜歡吃的食物也不同。請小朋友注意收集有關動物的資料和圖片,帶到幼兒園來,大家互相交流。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3篇2

一、說教材。

1、課題來源:

火災是幼兒生活周圍經常發生的事,如果在事故中幼兒不會保護自己,後果將不堪設想。江蘇省的一家幼兒園留給我們的教訓實在是太深了,因此,讓幼兒學會在火災事故中保護自己的生命顯得由爲重要。,有必要讓幼兒瞭解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明白在平時生活中不能隨意玩火,培養幼兒的防火意識,學習拔打119火警電話的正確方法及幾種火場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所以,我認爲:選取此課題有好處十分重。就如:《綱要》中所說:“既貼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取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次活動來源於社會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

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狀況把目標定爲:

(1)瞭解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明白在平時生活中不能隨意玩火,培養幼兒的防火意識。

(2)明白火警電話“119”,以及拔打的正確方法。

(3)學習幾種火場逃生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潛力。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

瞭解火災的發生的幾種原因,明白火警電話“119”及學習正確拔打。學習幾種火場逃生的方法和技能。透過掛圖、多媒體課件、VCD碟引路、消防演習的遊戲形式讓孩子培養防火意識,自我保護潛力,使活動得到深化。活動難點是:學習幾種火場逃生的方法和技能,及學習拔打火警電話的正確方法。透過羣衆討論,看多媒體課件演示。再以遊戲的方式進行正確的方法、演練學習。使活動教育於學習、遊戲之中。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構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大班幼兒已有了必須的思維潛力和分析潛力。因此我採用直觀教學法,先設定問題,讓幼兒帶着問題去看掛圖尋找答案。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審美薰陶法、遊戲法層層深入、加以整合。例如:教師大膽地鼓勵孩子想辦法,表達自己的方法和自己的想法是我們此刻要倡導的。在這種活動當中,我們多次的讓孩子自己在火災的時候就應怎樣辦?帶着問題去思考。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設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僅提高了認識,鍛鍊了潛力,社會情感得到深化。

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並用適當的方法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每一個環節都引導幼兒是帶着問題去看一看,想一想,說一說,嘗一嘗,學一學等多種感官參與,不知不覺就掌握了、自我保護的方法,提高了自我保護的意識。因此,我們採用了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用心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爲了讓幼兒能掌握正確的方法從火場裏逃生得到鞏固和加強。我們就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設定火災的氛圍中進行逃生,消防演習。

四、說活動過程

我採用的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學習討論——遊戲體驗

(一)激發興趣(課件:着火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提出問題“發生一件什麼事情?”“什麼原因引起火災的?”(課件“着火了”)情境,引發幼兒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的關注,興趣。在以下的環節中,我都是“以你看到了是什麼原因引起火災”作爲發展主線,從形式上,資料實質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

根據幼兒好奇,求知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孩子自由探索,我們爲幼兒帶給掛圖,供幼兒觀察。在這一過程,教師是引導者,支援者,合作者,讓幼兒在簡單自由的氛圍中與同伴,老師說說各自看到是什麼?在這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爲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透過幼兒羣衆討論方式,對幼兒獲取發生火災原因進行整理。由於掛圖材料投放在孩子的視線前面,故講評時可結合掛圖進行,避免了空洞性。也點到了火災發生的幾種原因,更進一步讓孩子明白了不能隨便玩火。

(三)學習討論

由於大班孩子都是具備多維度思考的潛力。因此,我們在讓孩子學習如何報火警,逃生兩個重要環節中,都是提出問題讓幼兒去思考,說一說。在此我們允許錯誤的方法和爭論,教師不加以否認,再透過多謀體學習,教師加以分析,引導,小結以共同學習到達修正知識,方法。這兩個環節,孩子是處於自由,寬鬆探論氛圍中的。

(四)遊戲體驗

在幼兒都掌握了報火警、逃生方法時,例如:老師扮演消防員,讓孩子來報火警。這一環節也充分體現主角遊戲給孩子帶來的趣味性、知識性。又如:在檢驗孩子是否掌握正確的逃生方法時,我們運用了多媒體教學創設火災的現場氛圍。讓孩子完全體驗,投入於遊戲知識氛圍中。在教師生動的言語調動,引導下,師生共同學習。讓遊戲的方式對孩子知識的鞏固和深化。這種遊戲的形式演練是比較適合孩子年齡的發展特點的,在玩樂中獲得了知識的體驗。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3篇3

一、教材分析:

生活中各種聲音無處不在,到處充滿着各種各樣奇妙的聲音:比如拿個勺子敲敲會發出噹噹的聲音,用鈴鼓碰碰會發出嘩啦啦的聲音……大班孩子們喜歡這些聲音,樂意表現這些聲音,他們有了辯聽、探索各種各樣聲音的潛力,本次學習活動“奇妙的聲音”就是想在幼兒的原有的生活經驗基礎上,給孩子們有個提升,使他們在以後的生活中能更主動地探索自然中各種奇妙的聲音,激發幼兒探索的潛力。

活動的重點:引導幼兒瞭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會發出不同的聲音,能辨別生活中常見物體發出的聲音。

活動的難點:讓幼兒感知聲音是如何產生的,明白是由物體相互碰撞震動而產生。

二、教學目標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狀況,我制定了以下三個方面的目標:

1、引導幼兒瞭解聲音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東西發出不同的聲音。

2、感知聲音是由物體相互碰撞震動而產生的,豐富幼兒對聲音的感性認識。

3、對生活中各種現象有探索興趣。

爲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帶給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帶給活動的條件。因此我做了以下準備:

1、各種聲音的錄音帶。(鈴鼓的聲音、翻書的聲音、筷子的聲音、小碗的聲音等等)

2、帶給了多種物品,讓幼兒探索。如:打擊樂器、書、紙、積木、小鼓、小棍、筷子、碗等。

三、教學方法

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構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我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觀察指導法:針對科學探索活動的隨機性,採取觀察指導法是比較適宜的,教師透過敏銳地觀察,能針對地進行指導,還能在觀察中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以及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用心引導。在幼兒尋求聲音的操作活動中,運用觀察指導法,對他們在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困難予以幫忙指導,完成活動目標。

操作法:這是此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活動的主要方法。在新《綱要》中指出,教師要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本次活動有兩次的操作過程;一次是讓幼兒自由探索聲音是如何產生,透過物體的碰撞、震動感知。第二次是透過各種方法模仿聲音,感知聲音的樂趣。

體驗交流法:在探索活動結束後,教師組織幼兒進行探討、交流,發展了幼兒的語言表達潛力,也體現了師生互動,幼兒與幼兒的互動。這個方法貫穿在幼兒操作活動的始終。

四、活動過程

一、猜測活動,猜一猜,聽一聽。(指導語:你聽見了什麼聲音?)

教師爲幼兒設定了一個懸念,透過猜測活動一下子將幼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爲後面的探究活動奠定了基礎。

幼兒猜猜發出的是什麼聲音,這時老師不作迴應。

二、操作活動,在活動中體驗聲音的構成(指導語:請你來試一試,看結果和自己剛纔猜測的是否一樣?)

這個環節的分組操作活動是此次活動的重點,教師爲幼兒帶給了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並引導幼兒進行分組探究,既提高了幼兒的自主探究、動手動腦的潛力,還培養了幼兒的合作精神。

1、剛纔你猜對了幾種聲音?(操作後回答)

2、你用什麼東西發出了怎樣的聲音?幼兒討論交流自己的發現。

小結:許多東西都能夠發出聲音,不同的東西發出的聲音不同。

第二次探索:幼兒自由在活動室內“尋找”聲音,再次引導幼兒交流自己的操作及發現。

1、誰有辦法讓各種東西都發出聲音來?(幼兒隨意走動,尋找並製造聲音,然後說出自己的做法。)

2、聲音是怎樣來的呢?(動,振動,)

小結:物體間相互碰撞、振動產生了聲音。

三、配音遊戲活動,感受樂趣。

遊戲能夠這樣玩

1、播放不同的聲音,幼兒辨聽並模仿這種聲音。(鳥叫、風聲、馬蹄聲)

2、讓幼兒利用自己的手、腳和口發出聲音(跺腳、拍腿表示馬蹄聲)。3、用準備的材料發出聲音(搖動紙張等模仿風聲;搖塑料袋模仿下雨等。)。這一環節能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慾望,讓他們對聲音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活動推向高潮。

延伸活動:活動結束給幼兒再次提出懸念:辨別噪音和美妙的聲音。讓幼兒到生活中去傾聽尋找,給此活動留下更多的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