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範文合集八篇

說課稿1.57W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實用】說課稿範文合集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3單元第2課《觀察水》。

教材簡析,本課與《生命離不開水》、《家鄉的水資源》《地球上的水》共同組成生命之源——水這一單元。本課在單元中起承上啓下的作用,主要是引導學生觀察水的一些性質。首先透過對一杯水的觀察,讓學生描述水,並能鑑別六種液體;然後引導學生觀察方塘在水中的變化,發現水能溶解一些物體;最後引導學生觀察水中紙巾變化和硬幣上杯口上水錶面的變化,從而瞭解水的毛細現象和表面張力。課時安排二課時,根據實際情況,我把水能溶解一些物體作爲另外一深時的教學內容。本課的中點是我定位爲:讓學生經歷水的毛細現象,表面張力的探究過程,並體驗樂趣;難的是感悟,理解水的毛細現象和表面張力。要根據科學課程標準要求,以及學生全面素質發展的需要,從情感、知識、等方面制訂本堂課的教學目標。

能力方面,學會用多種感官認識水,能區分什麼是假改,什麼是事實。

情感方面,在探究過程中,能探究過程中能夠細心觀察,尊重事實,尊重別人的意見,喜歡研究與水有關的現象,願意與同學交流看法。

知識方面,瞭解水能產生細水現象,瞭解水的表面張力。

二、說教學方法

建構主義認爲,科學知識不是透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學習環境下,在教師和學生夥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透過自已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作如下思考:

直觀教學,依據本課教學思路,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透過分組實驗和(實物展示)讓學生動口、動手、動眼、動腦,充分重視學生的直接經驗,感受獲得。

情境教學從兒童身邊自然事物,生活中關於水一些有趣的現象,開始探究活動,利用一些必要的工具,營造科學探究的學習情境,倡導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拓學習活動,在探究中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強調主動參與,小組合作,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方式,大量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參與或探究活動,促使學生自行獲取資訊,讓學生自已找水喝。

繼續運用觀察分析,總結等方法。

三、說教程序

本課的教學準備主要是教師準備,噴水實驗器材,各種液體、硬幣、餐巾紙、滴管、回形針等。本課堂的教學力圖體現基於現代建構主義理論下,運用多元智力理論,將以往“個體戶”式的單向學習,轉爲主動參與小組活動,並以探究爲主的學習,根據教材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目標等回來採用如下教學流程。

情爾尋入,利用噴水實驗,刺激學生感官,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迅速讓學生進入角色,激發學生對水的探究慾望。

交流已有儲備,出示一杯水提問“水是一種怎樣的一種物體?”喚醒學生對水的已有認識;透過“找水遊戲”,讓學生從六種液體中鑑別出水,這是對已有的知識的一次綜合運用,並且辨析找水的過程與方法,讓學生建立科學的鑑別液體的方法“看聞嘗”。通“過讓學生說一些生活中關於水的一些有趣現象”這一設計,讓學生從已有的儲備中檢索並提取出生活中的有關水的現象,滲透了讓學生關注生活,關注身邊的每一樣事物,關察生活這一思想,並且教學也是從生活中的一些水的有趣現象,進入了另一個環節,體現了新課程探究從身邊的自然事物開始的思想。

探究交流,首先是對毛細現象的探究,出示一杯加紅墨水的水,讓學生想辦法讓水往高爬,一來是發散學生的思維,二來是爲毛細現象的特徵出現,作鋪墊,當學生一時想不到讓水自已往上爬時,教師適時出示餐巾紙,有了抓手,學生的生活經驗一下子被喚醒,辦法有了,都並沒有一下子把所有器材都陳列給學生,體現給學生的思維和自由。這一實驗結束後,學生提出“水爲什麼會往上爬”這一問題,鼓勵學生分析與交流,並且辯析一此原因,儘量讓學生能找到餐巾紙中有小孔和縫隙這一原因,要是找不到原因怎麼辦,(結合課)這裏就牽涉到“對一個問題探索到什麼程度才停止?”的問題,我們都希望學生能針對某一問題在教師指導下,進行進行螺旋式的、順暢的探究,最終找到原因,圓滿完成,但有時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不能理解,仍找不到原因,我認爲不必急於讓學生強行記住這一概念,日後適當的時候,學生會明白這一道理的,我認爲只要學生根據

現象亂舉出生活中的例子,這一探究過程能給學生留下痕跡就可以了。其次是對“水”表面張力的探究,共兩個實驗,硬幣裝水和滿的水杯中加回形針,都是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並由學生提出問題,“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然後交流、分析、辨析一些原因,這兩個實驗之前充分讓學生進行猜測,作出假設,透過列數字的方式,讓假設和事實之間形成強烈的反差,震撼學生的心靈,關於水的表面張力在腦中刻下永久的痕跡,水的表面張力我的定位主要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樂趣,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探究欲;科學知識方面我認爲是次要的,只要學生能觀察到水面發生了變化,水面鼓了起來就可以了,至於表面張力這一概念我認爲不一定要揭示。我認爲“一節課下來教師不一定給學生一個肯定的、標籤式的結論”,這也是一種“留白藝術”,希望所課堂上引發的科學學習延伸到課外。4歸納總結,讓學生談收穫,談感受,也主要是側重於情感態度價觀方面,再讓學生提出觀察研究的關於水的問題,讓課堂探究延伸到課外,使學生的探究活動不因課堂教學的結束而中止,課的結束成爲學生新的探索的起點。當然,這只不過是我的單相思,課例沒出好,只會與這裏,說課以及課堂中有很多問題存在,希望大家毫不保留地給我指出來。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本課題是甘肅省教育科學研究所編寫的《初中資訊技術》八年級

第二章第二節的內容。用瀏覽器訪問網絡能聽歌,看電影,下載軟件,查閱資料,發表言論等。Internet Explorer瀏覽器是系統自帶的,現在應用面最廣的瀏覽器,學會的IE瀏覽器的使用,其它瀏覽器就不在話下了。

二、說學情:

1.學生對網絡有着濃厚興趣,但更多的同學用來娛樂,真正用網絡來促進學習的較少。

2.學生的知識、技能差異較大,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動手實踐能力較差。

3.依據這一學情分析,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以興趣爲引導,透過小組合作動手實踐、個人展示、資訊交流等環節培養學生的探索、實踐能力,培養資訊交流的習慣。力爭每位學生都有所提高。

三、說教材目標和重難點

知識與技能

1.認識瀏覽器的視窗;

2.掌握用IE瀏覽器上網的基本操作;

3.學會對IE瀏覽器進行簡單的設定。

4.正確使用IE上網瀏覽資訊

過程與方法

1.啓發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

2.透過真實教學情境的創設,使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會與他人交流、分享。

2.培養探究意識、創新精神、競爭意識。四、說教學準備

多媒體網絡教室,學生事先分好組,並對組長加以指導,並告知學生需完成的任務。

四、說教法和學法

本節課主要採用任務驅動(爲學生提供體驗實踐的情境和感悟問題的情境,圍繞任務展開學習,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等,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的學習體系。)與演示教學(直觀高效便於難點突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學法: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實踐操作、自主探究、協作學習”。它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

五、說教學過程

激趣匯入 探索新知 鞏固提高 暢談收穫 自我評價

六、學法引導

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引領學生:

1.保持良好的探究學習能力;

2.勇於表達自己觀點,大膽嘗試演示;

3.善於協作學習;

4.將所學內化成自身的綜合能力。

七、對學生的評價方式

預備性評價:學生前面已經學習了計算機網絡基礎知識,在此基礎上來學習IE瀏覽器,知識體系自然銜接。

過程性評價:透過學生自主探究完成學案進行過程性評價,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現對象、自主解決問題、自主蒐集資訊的能力。

總結性評價:透過教師的鼓勵性的話語和小組代表展示相結合開展總結性評價。

自主評價:透過填寫課堂學習評價表,對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自我評價。

說課稿 篇3

以前物理的教學,重點主要放在對科學內容的學習上,強調的是對知識的記憶和實際解題能力。而現在,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新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把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和科學內容的學習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顯然,透過科學探究活動,學生不僅同樣學到了科學知識,而且還培養了他們的分析和動手能力,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的研究方法,因而必定會取得更好的效果。本人就從初二物理《光的傳播》這一內容的教學中談談自己的設計。

(一)課題引入:

初二學生好動,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剛開始的引課很重要。在心理學中有這樣的經驗,人們感興趣的往往是切合人們實際的,對之略有所知卻又並不完全瞭解的東西。根據這一結論結合這節課的內容,我選擇了各種自然界奇特的光現象引課,有日全食,月食,極光,海洋深處會發光的生物等等。透過展示這些真實的圖片,激發他們學習光的熱情,爲學好整個光現象打好基礎。

(二)新課講授:

1. 光源: 光源的定義可以直接給出,學生很容易接受。但在講光源的分類時我避免了由老師先寫出光源的類型再讓學生舉相應實例的方法,而是讓學生先隨意舉例,他們思路非常開闊,會舉出各種各樣的光源,甚至有可能舉出一些非光源的例子來,我在板書的時候就有意識的把它們分成三堆:非光源、人造光源、自然光源,學生舉的差不多了,就提出問題:“我們能否把這些光源分分類?”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光源每類的共同點,進而歸納總結出光源的分類。

用這種方法授課,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他們自己舉例,自己歸納總結,自己得出結論,當然對這部分知識的理解就會更深刻。

2.光的直線傳播規律的形成

① 在規律的形成過程中,我先是演示一組實驗:讓激光束分別射向空氣、玻璃、水。讓學生觀察光線的傳播路徑,引導他們得出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② 接下來學生舉生活中這樣的例子。

③ 提出問題:“我們得出任何結論都要知道這個結論的適用範圍,光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沿直線傳播嗎?有沒有條件呢?”

④ 學生可能一時舉不出反例,這時我就告訴他們“其實我們經常見到這樣的例子,新X人喜歡吃烤肉,當你站在爐子的一邊看另一邊的人或物體時,常會看到什麼現象?”

⑤ 讓學生先回答,然後再補充,共同總結其原因。類似的還可以再舉晚上看星星總是一眨一眨的例子。

透過演示實驗和舉反例所創設的情境,學生很容易得出“光在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的規律,並且強化了對均勻介質的理解,突出了本節課的重點。

3.利用規律解釋現象

① 解釋日食、月食現象:由於日食、月食發生在天體之間,直接用語言不好說清,因此我用動畫模擬了日食月食形成過程。一邊演示一邊引導學生解釋這些現象。在解釋過程中強調正因爲光是沿直線傳播的,所以光射不到的地方纔會有陰影,才形成了日食、月食。

同時告訴學生,古代由於科學不發達,看到月食認爲是被天狗吃了是一種凶兆,這些迷信的說法我們應該摒棄。

這樣教學不僅培養了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而且對學生進行了反對迷信,崇尚科學的科學史觀教育。

② 解釋小孔成像是本節的難點。學生總是誤認爲像是小孔的像,像的形狀與孔的形狀有關。爲了突破這個難點,我採用演示實驗的方法,爲此專門製作了小孔成像演示儀——接通電源的燈泡在圓筒底面的毛玻璃上成像。爲了解決像的形狀只與物的形狀有關,與孔的形狀無關的問題,在圓筒一側的紙片上戳出圓形、三角形、四方形的孔,接通電源後燈絲就會在圓筒另一側的毛玻璃上成像,透過改變孔的形狀,讓學生觀察成像形狀,引導他們得出像的形狀只與物的形狀有關。不僅如此,這個小孔成像演示儀中的圓筒還可以前後推動,引導學生進一步找出物與孔距離影響像的大小的規律。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98%的學生都能得出正確的結論。但還有一個問題,他們可能還解釋不清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這時我引導學生動手畫光路,在這裏穿插着講光線的知識,告訴學生我們之所以引入光線,就是爲了研究方便。在畫光路的時候,首先把物體放在某一位置,根據光的直線傳播的性質畫出它的成像情況,再換一個位置再來看成像情況,比較它們的'異同並解釋爲什麼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實像,爲後面研究平面鏡成正立的虛像做鋪墊。這樣既加深了對光的直線傳播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和動手能力。

講到小孔成像還可以給學生介紹一段我國古代在光學方面的史料,比如墨子在20xx多年前做的小孔成像的實驗,告訴他們在對光線直進的研究中,古代中國走在世界的前列,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自豪感教育。

4.光速

① 用打雷時總是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的現象,使學生認識光速比聲速大的事實。

② 接下來直接給出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值並作形象的比喻。比如光1s內傳播的距離相當於繞地球7.5圈。

③ 爲提高學生興趣,體會科學家的探索精神,加深對光速的認識,我還簡單介紹兩種測光速的方法:伽利略測光速法和邁克遜旋轉八面鏡測光速法,比較兩種方法的差異,分析邁克遜旋轉八面鏡測光速的合理性,從而培養學生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小結:

在小結過程中,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強調本節課的知識要點,即光沿直線傳播的條件,光速大小,並相應的舉一些實際問題,比如射擊瞄準,隊列排隊等,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釋,做到學以致用;二是歸納本節課的研究方法。我們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總是首先創設相應的情境,在情境中觀察,歸納,總結,再進一步思考所得出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適用性,有沒有特例,需不需要再加限定條件等等。其實我們學習物理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學習物理學的研究方法,用學到的這些方法解決我們現在還未知的問題。所以大家應該從今天起有意識的培養自己探究問題的能力。

(四) 課後體會

這節課的內容其實比較簡單,學生生活中對光的認識還是比較多的,難點就在於用光的直線傳播的原理解釋現象,尤其是對小孔成像的理解。而本人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這個問題,透過動畫演示和實物演示,給學生創設了相應的物理情境,在情境中觀察,在情境中歸納,總結,很容易的突破了難點,而且還能讓學生對這一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我是來自紅康幼兒園教師劉志紅,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根據新的教學理念,讓幼兒成爲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爲教學活動的構建者、組織者、和材料的提供者,結合幼兒的認知特點,讓幼兒透過多種感官,感知體驗如何就不會打擾別人休息。並透過提問、總結和遊戲法培養幼兒不打擾別人休息的意識,教育幼兒關心和尊重他人。

一、說學情:

中班小朋友年齡剛滿4歲,而且不少幼兒沒有入過小班,就直接運上中班了,孩子們無論從知識、技能,還是道德養成和行爲習慣都可以說是一張白紙說教材:近日,白晝一天天在加長,人們中午需要午休,可孩子有時不睡還鬧的歡,我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社會教育內容的要求,讓幼兒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爲規則、學習自律和尊重他人,以及課程整合的新理念,將語言、音樂、美術等學科都用在本課中作爲教學內容。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幼兒的認知特點,我從幼兒的知識技能、發展目標和行爲目標三個方面,制定瞭如下幾個目標:

1、讓幼兒知道怎樣就不打擾別人休息。

2、教育幼兒不要打擾別人休息。

3、體會和區分聲音的高低、強弱、輕重的不同。

4、教育幼兒要關心和尊重長輩。

三、說重點、難點:

中班幼兒知識缺乏,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本活動雖然我們最重要的應該是培養幼兒不打擾別人休息,教育幼兒關心和尊重長輩,但是,這是一個長遠目標,短時間內很難內完成。所以,本節課的重點應該是透過各種方法和手段讓幼兒先掌握不打擾別人的知識。

四、說教學方法:

新時代的教育理念、教學策略及模式,要求教師不再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而由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爲學習模組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資訊資源的提供者。幼兒的學習受環境的影響很大,所以,我採用了具體形象設疑法、多種感官感知法和親切、生動談話法,讓幼兒透過看、聽、說、做等親自體驗的方法,讓幼兒主動學習和總結,接受多方面的刺激和體驗,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和興奮感,從而透過教師的談話提問法使幼兒大膽總結出每一過程中的目的要求,使整個教學過程增強了趣味性和活動性。

五、說教學過程:

A、出示“媽媽休息圖”和“丁丁思考圖”供幼兒思考問題,再透過出示許多玩具和學習用具供幼兒幫助丁丁解決問題,然後讓幼兒任意發表自己的觀點。

B、爲了讓幼兒透過多種方法親身體驗,感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是否正確,我採用瞭如下步驟:

a、讓幼兒親自玩各種玩具,感知什麼東西聲音太響,什麼東西聲音低,從而自己總結得出有人休息時可以玩什麼玩具,不可以玩什麼玩具;

b、讓幼兒聽故事,透過聽覺體驗和想象什麼聲音高、重、強,什麼聲音輕、低、弱,從而得知有人休息時自己應該是輕輕地說話;

c、讓幼兒透過聽音樂做律動,進一步得知走路也有輕重之分,自己總結出有人休息時走路也要輕輕的;

d、讓幼兒聽不同性質的歌曲,感知輕重、強弱、高低不同的音樂,體會有人休息時,自己可以聽什麼樣的音樂,看什麼樣的電視;

E、透過多媒體採集了一些切合幼兒生活的圖片,給幼兒一個綜合分析判斷機會,讓幼兒知道怎樣做纔是“聽話的小輕輕”。在教學活動結束時,教師透過分析、總結分別從多方面引導幼兒自己總結出怎樣就能做一個“聽話的小輕輕”。並且還教育幼兒要關心和尊重長輩。

最後,爲了長久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和自律性,還特爲幼兒準備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供幼兒自由選擇參加,進一步感知體會本活動的目標。

六、說教學預想:

透過具體、形象、生動的教學活動,多種感官的感知和體驗,增強了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親自體驗並總結出了一些知識和道理,從而,啓發了幼兒的智力,拓展了幼兒的思維,同時也培育了幼兒的良好生活習慣和行爲習慣以及幼兒的自律性。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材,《稱讚 》這課是一篇有趣的童話新事,小刺蝟和小獾豬相處的多麼融洽,多麼有人情味兒!看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農作中,我們都受到別人的稱讚,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常也有這樣的覺得,加班加點的拼命農作,能得到領導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讚,也就滿足了。

二、學習目標

1、知識目標

(1) 認識10個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力目標

透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3、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要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難點:知道小刺蝟是怎樣發現小獾的優點, 從而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四、教法與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瞅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開作學習 局面。

五、教學流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開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1、創設情境、匯入談話。

獵奇是小學生的天性,抓住學生的獵奇心,從而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開始,我們依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認識“刺蝟”、“小獾”,有機地把學生帶進喜聞樂見的生活中,看看相互飽勵與稱讚會有什麼什麼神奇的作用,這樣匯入符開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遊戲激趣、穩固識字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我依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閉注學生的集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獵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課上透過摘蘋果、開火車等遊戲來激發學生的興趣,穩固了生字詞。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真正成爲教學的主體。課堂氣氛也十分活躍。

說課稿 篇6

一 、說教材

這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二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十九課。本單元以“美麗、神奇的大自然“的主題來整合課文,本課處於一個重要的教學地位上,是一篇講讀課文,它以地質勘探隊員叔叔和川川的對話爲主線,向小讀者們展示了岩石這本"書"的無窮魅力。透過叔叔的介紹,描繪了"書"中的"字"、"畫"以及這本"書“的作用,從而激發了學生探究大自然的意識。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認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想像能力,表演能力。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課文,讀好人物的對話,體會川川對大自然充滿興趣的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知識的興趣,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學習生字詞。準確把握人物心理,讀好人物對話。瞭解"書”中的內容,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興趣。

課前準備:課件、學生蒐集的有關化石和岩石的相關資料、生字卡片、小黑板

二、說教法

新大綱提倡:“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所以本節課主要採用媒體演示、自主讀書,合作學習、合作解疑的教學方法。

三、說學法

根據以上教學方法,學生可採用“問一問,說一說,讀一讀”的方法完成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問”自己不懂的地方,“說”自己理解地內容,“讀”文中“川川”和“地質探究員”的重點對話。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動腦、動手、動口。透過自己的勞動獲取知識,變被動學習爲主動學習。體現“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原則。

四、說教學過程

本課文安排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學寫生字。第二課時:朗讀感悟,理解課文。這裏我單說第二課時。

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怎樣才能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呢?我緊扣“讀”、“悟”二字,引導學生步步深入地讀,在讀中發生感悟,啓發學生由淺入深地悟,並巧用多媒體幫助學生進入良好的意境,讓學生與文字之間進行輕鬆、愉快的對話,獲得審美體驗。

1.巧用多媒體激趣,初讀感悟。

“興趣是求知獲藝的先導。”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課的開頭,我用多媒體播放化石和岩石的照片,學生邊欣賞,老師一邊引導和介紹。我相信學生都會被生動精彩的畫面深深吸引了,他們情不自禁地就會翻開課文,這時師問:課題中的書爲什麼要加引號?課文中的叔叔是什麼人?結合理解勘探隊員。然後全班讀課題,讀準“最”、“書”二字。我因勢利導讓學生自讀課文,提出自讀要求,並讓他們在喜歡的句子或不懂的地方分別作上記號,他們以高漲的熱情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2.鞏固生字、生詞的學習。

新課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方式,而且經過三個學期的生字學習,他們都掌握了生字的識記方法。我還注意引導學生理解“雨痕”“波痕”和“刨根問底”等重點詞語。

3.巧用多媒體導學,整體感悟。

低年級學生形象思維能力強,但文章是靠語言文字塑造形象抒發感情的,而要使小學生透過文字來體會文中的情境,先得儘量讓學生把書中描繪的畫面與具體形象掛起鉤來,增強文字的形象性學生纔會想讀。我藉助多媒體給學生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能動能靜的教學環境,再採用小組自讀解疑 ﹦﹥分角色 ﹦﹥師生分角色等朗讀形式,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讀出形象從而解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上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我先來談談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章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在學生學習整數乘法和加減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係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從學生熟悉情境出發意在學生能理解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各部分之間的關係,學習這部分知識既可以解決實際生活的應用,又爲今後學習分數、小數的乘除法法奠定基礎,在整個數學體系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根據對教材地位分析及新課標的要求,我將三維目標確定如下:1.知識與技能目標:理解乘、除法的意義,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會在實際計算中運用。2.過程與方法目標: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抽象概括能力、遷移能力、邏輯思維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體會到成功的快樂。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知識點本身的難易程度,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爲理解乘、除法的意義,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教學難點爲用規範的數學語言歸納乘、除法的意義,理解“逆運算”。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接下來是我對學生的分析,四年級的學生好奇心比較強,有一定的觀察、比較、分析、理解能力,但總結歸納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節課鼓勵學生大膽用語言描述對新知的理解,提高學生概括能力,感受獲取新知的樂趣。

三、說教法

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在教法我選擇以啓發法爲主,輔之以討論交流法、講練結合等多法,並藉助多媒體、教材等教具完成教學,把課堂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新知探索過程。

四、說學法

科學的學習方法是開啟知識寶庫的鑰匙,是通向成功的橋樑,因此,我會引導學生採用動手操作、用腦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動手用腦中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

五、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上課伊始,教師出示春遊插花比賽的情境圖,並提問(1):每個花瓶裏插3枝花,4個花瓶一共插了多少枝花?預設有的學生會用加法列式計算:3+3+3+3=12,還有的學生用乘法列式計算3×4=12,教師繼續提問:爲什麼可以用加法,也可以乘法呢?順勢揭示本節課課題《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係》。

透過學生喜歡春遊插花比賽的情境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轉移到課堂中,爲新知的探索做好準備。

2、師生合作,探究新知

活動一:理解乘、除法的意義及其部分名稱

首先,教師組織學生先觀察兩個算式,同桌之間說一說:乘法和加法有什麼關係嗎?透過加法,我們如何描述乘法的意義?學生觀察後發現幾個相同數字相加得到的結果可以用乘法表示,教師講授乘法的意義及其組成部分名稱: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簡便運算,叫做乘法;相乘的兩個數叫做因數,乘得的數叫做積。在算式3×4=12中,3、4是因數,12是積。

其次,教師多媒體出示教材問題(2)、(3):有12枝花,每3枝插一瓶,可以插幾瓶?有12枝花,平均插到4個花瓶裏,每個花瓶插幾枝?請學生先獨立列式,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提問:這兩道題用的是什麼運算?與第(1)題相比,第(2)、(3)題分別是已知什麼?求什麼?怎樣算?請學生代表彙報結果,預設學生會快速列出算式:12÷3=4,12÷4=3,學生觀察並結合上節課加減法的學習,會發現這個兩個算式是已知兩個數的乘積的結果,要計算其中一個因數,用除法計算,教師講授:已知兩個因數的積與其中一個因數,求另一個因數的運算,叫做除法。在除法中,已知的積叫做被除數,已知的其中一個因數叫做除數,求得的另一個因數叫商。比如12÷3=4,12是被除數,3是除數,4是商。

活動二: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

然後教師提問學生,我們上一節課學習加減法的意義後還學習了什麼?那大家能用式子總結一下乘、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嗎?乘法和除法又有什麼關係呢?組織學生前後四人小組討論,我會走下講臺巡視指導,請學生以搶答的方式彙報結果,針對學生活動情況和彙報結果我予以肯定或鼓勵的評價,師生共同得出:乘法各部分間的關係:積=因數×因數,因數=積÷另一個因數。除法各部分間的關係:商=被除數÷除數,除數=被除數÷商,被除數=商×除數。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如果老師變一個魔術,藏起來1枝花,該怎麼列式?你又有什麼發現呢?預設學生會列出算式11÷3=3…2,11÷4=2…3,師生共同總結:被除數=商×除數+餘數。

本環節充分呈現教師爲主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獲取知識的快樂。

3、練習提升,鞏固新知

這一環節,趁學生的學習熱情,我會把拿出課本上的做一做融入到插花比賽的情境中,每個花籃有36枝花,一共有14藍,請學生列出算式並計算結果,接着根據列出這個乘法算式快速改寫出兩個除法算式,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4、總結歸納,擴展新知

練習結束教師提問學生:本節課主要學習了什麼內容?誰表現的最優秀?你最想向她學習什麼?引導學生歸納出本節課知識點,培養學生語言概括能力,學會發現他人的閃光點,在各個方面都能得到提升。

5、課後作業

教師在大屏幕中呈現必做題和選做題,請學生在作業本上完成,課後讓不同的學生數學也能得到不同的發展。

六、說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內容隨着課程的推進而逐一展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條理性,意在加強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幫助學生構建知識樹。

我的說課完畢,感謝各位考官的耐心聆聽,請問我可以擦掉我的板書了嗎?

說課稿 篇8

尊敬的各位專家、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對數的概念》。下面我從教材分析、目標分析、教學方法、教學程序、板書設計、評價反思等六個方面來彙報我對這節課的教學設想。

一、 說教材

“對數” 作爲中職教材基礎模組上冊的內容,被安排在第四章《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的第三節,共分2個課時完成。今天我要說的是第一課時——對數的概念。對數概念對於學生來講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此前,學生已學習了指數及指數函數,明白了指數運算是已知底數和指數求冪值,而對數則是已知底數和冪值求指數,二者是互逆的關係。對數的概念的學習是對數運算及對數函數的基礎,又能加深指數的理解,起到了承上啓下的重要作用。

(根據新課標要求及中職校學生抽象思維較弱的特點,我確定以下目標。二、說目標。)

二、 說目標

1、知識目標:

理解對數的概念。

掌握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

理解對數的性質

2、能力目標

能進行對數式與指數式的互化。

增強歸納,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增強協調合作意識、自我決策能力。

提高學習對數的興趣。

4、重難點及確定原因

重點:指數式與對數式的關係。

難點:對數概念。

三、 說教學方法

學生特點:中職學生的智力特點更側重於形象思維。

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行動導向教學、任務驅動教學。

四、 說教學程序

(一)、教學設計及時間分配

(二)、教學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