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範文集錦八篇

說課稿2.63W

作爲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實用】說課稿範文集錦八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二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方向與位置”中的第二課時,是在學生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的方向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透過看望老人這樣一個情境,使學生學會看簡單的路線圖,瞭解路線圖的基本結構,由方向和距離確定兩地的相對位置、進一步鞏固看圖辨認方向的知識。

教學目標:

1、能根據方向與距離確定兩地的相對位置,描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具體路線。

2、能正確運用所學知識準確地說出來去某個地方所走的路線,能與實際生活聯繫起來進行學習。

3、養成尊敬老人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 學會看簡單地圖上的路線圖。

教學難點: 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具體路線。

二、說教學方法:

教學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設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活動情境,爲學生提供思考與人合作交流的空間,增加探索體驗的機會,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和理解知識。

三、說教學手段: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了具體的生活情景,設計了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練習活動,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樂,達到寓教於樂的目的。

四、說教學流程:

(一)、情境創設:

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重陽節這天,小紅、小明和小剛三個好朋友約好去敬老院看望老人。(板書:看望老人)但三個小夥伴不認識路,他們手中只有一副地圖,這可難住了三個小夥伴。大家能幫幫他們嗎?老師把三個小夥伴去敬老院的路線圖帶來了。(課件出示主題圖)看看你能從圖中看懂什麼?

(由於學生第一次接觸路線圖,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滲透傳統美德的教育)

(二)、探索新知:

1、觀察路線圖,學會從中獲取資訊。

說一說,在圖中你獲得了哪些數學資訊?

你知道圖上的符號表示什麼意思?那些數又表示什麼?圖中的每一小段表示什麼呢?

(這個環節的設計目的在於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路線圖,知道從圖上獲取資訊來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2、解決問題:

小紅現在要去敬老院,她應該怎樣走?敬老院與郵局都在小紅家的西邊,怎麼區分敬老院與郵局的不同位置呢?你能用準確的語言描述嗎?

請你說一說小明怎樣走才能到敬老院?小剛呢?

你知道誰家離敬老院最近?誰家離敬老院最遠?爲什麼?

如果三個小朋友看望老人後,他們怎麼走才能回到自己的家?

(本環節採用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爲學生創設有利於他們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的技能。而用準確的語言進行描述,使學生明白:只知道方向是不夠的,還要知道距離才能確定位置。)

三個小夥伴回到家後各自去做自己的事。小剛要去郵局,小紅和小明要去書店,他們又應該怎樣走呢?在小組內交流交流。

(充分利用教材現有的資源進行變式練習,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三)、鞏固練習:

1、幫三個小夥伴解決了問題,現在我們再幫城建局的叔叔們一個忙好嗎?

在商場的東面60米的地方建一個遊樂場,請用三角符號標出她的位置。在商場的西面20米的地方建一個停車場,請用圓形標出它的位置。如果你是設計師,你還想建什麼?建在什麼地方?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說一說。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學模式: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的學習範疇,教學中我採用了:欣賞匯入——合作探究——創作實踐——展示評價——拓展延伸五個學習步驟,在合作探究環節我運用了感知欣賞——感悟解析——實踐鞏固 “五步三導”教學模式,將教學時間劃分爲2分鐘——15分鐘——25分鐘——8分鐘。

整節課以圖片欣賞爲基礎,以問題爲導向,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欣賞典型圖片,小組探討分析如:(1)從課本中你瞭解了哪些黑白裝飾畫的資訊?你認爲怎樣纔算好的黑白裝飾畫?(2)在深色衣服上如何表現黑色的辮子?(3)怎樣使一副黑白裝飾畫更具美感呢?……系列問題,這些提問就像是路上的導向牌,把遊人引向目的地一樣地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由表及裏的描述、分析、解釋與判斷,很自然地使學生最終獲得審美享受,並掌握創作方法,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從而達到提高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教學目標。這就是 “五步三導”教學模式的主導精神與構建基礎,歸納起來就是:一導主題視覺形象描述;二導形式美特點感受;三導小組判斷與評價。

二、說教學技術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學容量大、使視覺衝擊力強、讓學生在富有藝術氛圍的課堂中主動學習,愉快學習。兩段視頻一是透過收集網絡資源和視頻軟件下載截取獲取;一是課前錄製。充分利用教育雲平臺資源選取教學圖片,參考優秀的教學設計和案例。

三、說教學藝術

本節課採用多媒體課件、講授、示範畫教法進行教學,用1課時完成本節內容。採用欣賞、討論、實踐、講授和示範畫等方法,引導學生感知感悟走進黑白裝飾畫,在思考和討論中培養學生合作互動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鍛鍊學生的評述能力,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激發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1、活動方式 考慮到初中生比較好動,在教學組織方面我採用比較活潑的分組競賽活動形式進行教學,穿插富有特色的樂曲作爲背景音樂,調動學生的學習情境與學習興趣,以期達到教學目的。

2、實踐方式 特別設計出課堂作業的版面,讓學生在範例學習後立刻進行欣賞實踐操作,促進遷移,是感性到理性,理解到應用得到真正的落實

3、輔導與評價方式 在學生進行練習時間裏老師走看,對一些學生進行輔導,指導畫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增強學生對學習充滿信心和把握作畫技法,及時對好的作品進行表揚,對不足的作品要進行鼓勵。在組內和全班採用自評、互評、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欣賞。

四、說教學反思

在授課過程中,可能講解內容知識不到位,學生理解不透切,因此在學習練習過程中沒有認真去畫畫,不注意構圖和點線面的處理關係和變化,可能有一部分學生提不起學習興趣,但大部分學生在“五步三導”的促進下,面對一幅幅陌生的作品能有條理地講述自己的視覺感受,並大膽的說出自己對一些作品的評價與判斷。從學習興趣與學習情緒來看,採用本模式上課時,學生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與高漲的情緒,課堂氣氛活躍、和諧,整堂課學生處於積極的思維狀態、豐富的情感狀態和合作的交往狀態。從學生課堂欣賞點評的反饋效果來分析,學生基本掌握了美術欣賞方法,敢於表達自己審美判斷,不過,學生的回答還有一些書面化、成人化,作爲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學習欣賞分析時,千萬不要給學生灌輸成人化的觀念和評價標準,而要善於和敢於鼓勵學生大膽發言,承認學生對作品的獨特見解和表達熱情。

說課稿 篇3

各位領導 老師

上午好:

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第一冊第三單元12課中的一篇漢語拼音üe ün,本次說課我分爲兩部分。

一、 說教材分析

本課共包括六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是兩個韻母üe ün,每個韻母都配有一幅生動的畫面作爲學習載體。藉助畫面學習韻母üe ün的發音和整體認讀音節yue yun的讀音及四聲。

第二部分是練習聲母jqx與üe、ün相拼,注意ü上兩點的省寫規則。練習q與韻母üan的拼法。

第三部分是出示了四個帶有音節的詞語。,

第四部分是üe ün在四線格中的書寫。

第五部分是要認識的六個二類生字。

第六部分是作爲漢語拼音教學這一部分整合的活動與練習內容。

根據本課的課型特點和在教材中所處的位置,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以下學習目標:

1、 學會兩個韻母üe ün,讀準音,正確書寫。

2、 學認兩個整體認讀音節yue、yun及它的四聲。

3、學習聲母與üe ün組成的音節,知道jqx與ü相拼時兩點省略的規則,並能準確熟練拼讀音節。

4、藉助拼音讀詞語,認識六個生字。

其中,準確拼讀音節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本課分兩課時,第一課時:使學生知道üe ün的發音,學認整體認讀音節yue、yun及它的四聲,練習聲母與韻母拼讀。第二課時指導學生在四線格中書寫üe ün和認識六個二類生字。

.(下面我重點講一講我是如何完成以上教學目標的。)

二、教學流程和教學策略

第一部分:創設情境,複習匯入:

播放優美的音樂。教師指着黑板上貼有不同顏色,背面寫有學過的複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氣球。用語言匯入:小朋友們,瞧!拼音樂園裏有好多的氣球。你們喜歡這些漂亮的氣球嗎?你喜歡哪個就把哪個摘下來。並把它讀給大家聽一聽。

緊接着讓學生給"氣球"分類。

(黃氣球的名字都是複韻母,紅氣球的名字都是整體認讀音節)這一環節的目的是把枯燥的拼音字母隱藏在學生喜歡的氣球上,讓學生在有情有趣的活動中複習了複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讀音。

匯入新課: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在拼音樂園中繼續認識幾個韻母朋友和整體認讀音節。你們想知道他們是誰嗎?

這個設有懸念地匯入,引人入勝,可激發好奇之心。

第二部分:觀察情境圖,教學複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

第一環節:教學韻母üe和整體認讀音節yue.

第一步:出示"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圖上畫的是什麼?(比一比誰說得具體,說得精彩)第二步:老師告訴學生月亮的"月"讀成一聲就是我們今天學的第一個韻母的üe發音。

第三步:教學複韻母üe的發音方法:發üe時,由ü開始,然後向e快速滑動,一氣呵成。然後領讀兩遍。

第四步:學生同桌練習一一指名讀、開火車讀。

這一部分重點教給學生üe的發音方法,就爲學生下一步學習ün的讀音找到了鑰匙。

第五步: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e.

這一環節採用多媒體課件演示:üe獨自一人在草地上玩,正巧大y也出來玩。它感到很委屈,於是就把自己不能單獨成爲音節的苦惱告訴了大y.大y聽後笑着對üe說:"小üe,別傷心,我大y幫助你,我倆在一起不就能給字注音了嗎?而且發音是一樣的,ü上的兩點去掉了,就組成了永不分開的整體認讀音節yue.

然後出示yue整體認讀音節的四聲,組織學生認讀。

這一環節,意在透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故事,讓學生生動有趣地學會的整體認讀音節yue,掌握他的讀音和用途。

第二環節:教學韻母ün和整體認讀音節yun.

第一步:由"雲朵"的"雲"引出ün的讀音。

第二步:鼓勵學生按照üe的發音方法試讀ün.檢查時以小組爲單位,可以評選出"最佳合作獎".

第三步:採用多媒體課件演示整體認讀音節yun.

這一環節,"由扶到放",利用學生已掌握的方法,透過小組合作,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培養了他們主動探究的能力。

在這一部分,我安排了兩個遊戲:

第一個練習是開火車直呼整體認讀音節。

第二個練習是標調。

第三部分:教學jqx與韻母üe、ün組成的音節。

因爲這一部分是教學難點,所以教學時,我主要透過摘蘋果和摘梨子的遊戲完成:(教師事先把jqx與是韻母üe、ün組成的音節寫在水果的背後,其中梨的後面都是三拼音節)。

點到名的學生快速上臺摘水果,其餘同學大聲喊:"快快快,摘水果。"學生摘到後,就直接舉着水果後面的音節讀:讀對了,所有同學跟着讀三遍,然後把帶有音節的卡片貼到黑板上,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了什麼?小ü見到jqx帽子摘掉了。

漢語拼音是一串枯燥無味的字元,要想讓學生在摘一摘,讀一讀中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第四部分:藉助拼音讀詞語,學認六個生字。

第一步:多媒體播放拼音娃娃的話:歡迎,歡迎各位小朋友到我家來做客。

然後,屏幕上依次出現四個音節詞語"學習、運動、全面、解放軍",學生認讀,形式可多樣。

第二步:用鉛筆畫出本課要認識的生字。用所喜歡的字組成。

這一環節使學生感到了學習拼音的用途。而且透過選擇自己喜歡的字組詞進行訓練,尊重了學生的個性需要,從中訓練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第五部分:在四線格中書寫韻母üe、ün.

第一步:教師請學生做老師,討論討論這兩個複韻母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書寫。提出要注意的是這兩個複韻母之間要寫得緊湊一些。

第二步:指導學生在四線格中書寫。

這一環節,教師與學生的換位互動,體現了"雙主體"的和諧交融,同時,教師形象直觀地展現書寫的過程。

第六部分課堂小結。

興趣是學好漢語拼音的關鍵,只要我們能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巧妙地創設學習環境,就一定能調動起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說課稿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本課的第一課時進行說明: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的15課,這個單元是圍繞“珍愛我們的家園”這個主題,訓練重點是注意把握主要內容,聯繫實際,深入思考。讓學生感悟人類的生存與自然資源、生態環境的密切聯繫,懂得人類應該珍惜資源、保護環境,鼓勵學生積極行動起來,爲地球家園美好的明天,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這是一篇被譽爲是有史以來在環境保護方面最動人心絃的演說稿。文章以飽含深情的語言,生動形象地描述了人類與大地上河水、空氣、動植物等的血肉關係,強烈地表達了印第安人對這片土地無比的眷顧和真摯的情感。文章最大的特點是語言優美,內涵豐富,情感充沛。一方面,課文大量運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把土地上的一切事物都當成自己的兄弟朋友,字裏行間處處充滿着對這片土地的珍惜和熱愛,表達出對他們無比眷戀的感情,也增強了文章的感染力。另一方面,體現課文主旨的語句“如果我們放棄這片土地,轉讓給你們,你們一定要記住:這片土地是神聖”反覆出現,產生一詠三嘆的表達效果,不僅深化主題,而且強化了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激發學生保護環境、愛護大地的情感,懂得必須用全部的力量和情感來保護自己的家園,獲得對自己生存的土地、家園的深刻認識,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2、學情分析

學生進入六年級上學期的學習,已經能抓住課文主要內容,透過找重點詞句來理解課文,積累了一些語言,初步有了朗讀、想象能力,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悟課文所蘊含的道理還有一定的難度,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及個別差異,讓孩子在本節課中在原有知識、能力的基礎上各有所獲,透過朗讀,想象理解課文,感悟道理。

3、說教學目標

學寫8個生字,正確讀寫“聖潔、駿馬、雄鷹、潺潺、迴盪、滋潤、善待、松脂、寶貴、滋養、嬰兒、眷戀、閃閃發光”等詞語。是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情感。

是引導學生體會語言優美,感悟語言蘊含的意義,並進行仿寫。

4、說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透過誦讀課文,感悟文章優美的語言,感受人與自然息息相關的情感。

5、說教學難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語言,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說教法、學法

採用“問題引導、當堂訓練”的方法,抓住課題的“神聖”。以此爲主線,讓學生讀中悟,悟中讀,學會運用各種方法來(如:抓住關鍵詞句理解句子、聯繫上下文、聯繫實際,深入思考)培養學生閱讀後敢於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說教學步驟

爲了達到以上目的,我採取了四個步驟:

1、設計一個填空:“這片土地是()的”而後,圍繞課題質疑:這片土地指哪片土地?爲什麼用神聖來形容這片土地?讓學生帶着問題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並解決生字、詞。

2、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透過讀書、討論和交流,學生明確了全文可分三大部分──先告訴我們這片土地上的每一部分都是神聖的,接着告訴人們要善待土地,保護好河水、空氣、動植物。最後強調,大地是人類的母親,要保護好她。

3、品讀課文前三自然段。爲了幫助孩子們理解課文內容,向他們介紹寫作背景,然後,讓大家再自由朗讀課文前三自然段。感悟哪些內容讓你感到神聖?課文第二自然段,作者提到,所有的一切在他們的記憶和體驗中都是神聖的。我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幫助大家再顯那耕地縱橫交錯,植物綠如海洋;山脈連綿起伏,羣山環繞,河水清澈見底的畫面。讓大家透過優美的語言想象美麗的畫卷,然後透過誦讀,把自己感受到的溫馨、美麗、富饒、和諧的情懷錶達出來。

4、根據第二自然段進行仿寫。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體會文章在語言表達上的特點,讓同學們根據第二自然段的寫作特點進行仿寫。

小結

1、我們尊重這片土地上的任何東西,它們是那樣聖潔。

2、體會人與自然的休慼相關,從我做起關愛大自然。

四、說板書設計

土地神聖

河流

15、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善待土地空氣

動植物

我們屬於大地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送給好友的電子禮物——PowerPoint的應用》,下面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初中《資訊技術》第四冊第三章《用PowerPoint製作多媒體作品》的前三節學完後的綜合運用,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瞭解製作多媒體作品的一般步驟,掌握了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的插入以及幻燈片的播放,能夠發送電子郵件。但不能完整地製作一個多媒體作品,因此我設計了這節課。

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並獨立地製作一個多媒體作品,系統地掌握製作多媒體作品的一般方法,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主題是《送給好友的電子禮物》。既可提高他們的操作技能,對他們進行藝術薰陶,還可以促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中小學資訊技術課程標準》初中階段教學目標指出:“能夠與他人協作或獨立解決與課程相關的問題,完成各種任務”。根據初中學生心理、智力發展水平以及他們的知識經驗和情感需求,我確定了本節課的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用PowerPoint製作一個電子禮物,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對資訊蒐集、分析、整理、處理的綜合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透過直觀演示、任務驅動、分層教學和評價的影響,使學生熟練掌握製作幻燈片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創新和團結協作的精神,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對他人作品正確地評價,促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重點定位在:

熟練掌握製作多媒體作品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如何讓學生製作出主題鮮明、圖文並茂、豐富多彩的幻燈片。

二、說教法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主要採用了任務驅動法主導教學,同時還採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⑴ 直觀演示法

⑵ 興趣激勵法

⑶ 分層教學法

⑷ 協作學習法

⑸ 賞識教學法

三、說學法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總是處於被動灌輸的地位。在本節課學習過程中,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和資訊技術課的特點,採用了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實踐操作法

2.尋求幫助法

3.合作交流法

4.問題解決法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和突破重難點,本節課我設計了五個教學環節:

1.展示實例,激發興趣

2.任務驅動,自主創造

3.欣賞作品,網上評價

4.自主改進,送給好友

5.歸納總結,知識整合

在上課之前,我先了解最近這段時間,班上哪位同學要過生日。

教學環節一:展示實例,激發興趣

“咱們班某某同學快要過生日了,老師想送給他一份特別的生日禮物,我們一起來看看吧。”同學們觀看後,我問問大家:“同學之間的友誼是非常珍貴的,你想送給好友一份電子禮物嗎?”回答是肯定的,我順勢匯入課題:《送給好友的電子禮物》。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匯入新課,更具有親和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與求知。

“電子禮物可以是什麼形式呢?”同學們討論後,我提示大家,前面我們學過一個軟件,我們可以用它來製作電子禮物嗎?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回答可以,於是我匯入課題的副標題——PowerPoint的應用。

接着,我就直接從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入手,進入第二個教學環節:任務驅動,自主創造。

教學環節二:任務驅動,自主創造

我設計的任務並不是讓學生盲目地製作電子禮物,而是提示學生送一份好友喜歡的禮物。

針對學生學習基礎的差異,不同基礎的學生賦予不同的任務。任務規定了至少有四張幻燈片,基礎相對較弱的學生,我給他們設計的任務是四張幻燈片;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多製作幾張幻燈片,更加豐富地展示送給好友禮物的內容。

任務驅動的實施需要教師的啓發與幫助,使學生對任務進行分析,產生一系列需要分別完成的子任務,並找出哪些地方需要應用資訊技術,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爲了更好地製作禮物,我提供給學生五步操作法。

第一步:明確主題。主題就是送給好友一份電子禮物。

第二步:確定內容。

第三步:寫出腳本。腳本包含作品的流程、每一個介面包含的對象,每一個對象的呈現形式。

第四步:組織素材。爲了讓學生更快地完成任務,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素材提供給同學們使用。同學們還可以在互聯網上搜集作品需要的素材,並對素材進行分析和整理,使之符合我們的設計。

第五步:製作禮物。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遇到了問題,有以下幾種求助方式:

(1) 在教材中尋求幫助

(2) 在PowerPoint的幫助選單中尋求幫助

(3) 在同學中尋求幫助

(4) 向老師尋求幫助

在學生的製作過程中,我始終活動在同學們當中,及時地幫助學生、指導學生,並及時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評價,激勵學生繼續地完成任務。學生蒐集、分析、整理、處理資訊的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資訊素養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提高。這一教學環節,強化了知識點的落實和技能的應用。

結合本節課發展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目標和突破難點,接下來,進入到第三個教學環節:欣賞作品,網上評價。

教學環節三:欣賞作品,網上評價

學生基本完成作品後,我將優秀的作品上傳到我們學校的網站上,同學們可以自由地欣賞,同時藉此瞭解其他同學的製作方法與技巧,達到互學互進的效果。

我在學校的網站上公佈了一份評價標準,全班分成六個小組進行網上評價,並且分三步進行。

第一步,建立評價標準。小組交流討論,可以對網上評價標準進行創新,也可以制定各自的評價方案。這樣的評價,尊從了評價的客觀性原則。

第二步,互評。對照第一步的評價標準,小組同學對網站上的作品進行評價,我啓發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既培養了他們的審美情趣和對他人作品正確地評價,又培養他們團結協作的好習慣。

第三步,自評。這一步我採用了賞識教學法。並不是讓學生找到自己的不足,反而鼓勵學生將自己的作品和網站上的優秀作品進行對比,找到自己的優勢。這樣的評價更加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新意識。

接下來,爲了促進教學和落實評價的影響,進入到第四個教學環節:自主改進,送給好友。

教學環節四:自主改進,送給好友

首先我讓學生制定作品改進方案,然後自主地修改作品。特別注意讓學生保持自己的優勢,形成自己的風格。

接下來,同學們將電子禮物以不同的方式送給好友,有的同學的好友就在本班,邀請好友來欣賞;有的發E—mail,透過互聯網發送給好友;有的用mp3儲存下來,準備親自送給好友。同學之間的友誼之花在課堂綻放開來。看到同學們高興的樣子,我也感受到了教書給我帶來的快樂,學生給我帶來的快樂。

教學環節五:歸納總結,知識整合

最後一個教學環節是:歸納總結,知識整合。學生透過製作禮物的過程,已經知道製作多媒體作品的方法,讓他們用語言總結出來,更加牢固地記住了製作方法。然後,我對製作多媒體的基本方法進行小結。

最後,我展示學生中一個比較優秀的作品供大家欣賞,在愉快的氣氛中結束這節課。

以上就是我爲達到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設計的五個教學環節。

五、說教學反思——給學生的創新意識架建平臺

上完這節課後,經過教學反思,我認識到資訊技術課應該給學生的創新意識架建平臺。

在學生製作電子禮物這一教學過程中,我曾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講授法。也就是“手把手”地教學。結果,學生製作出來的電子禮物和我講解時的範例有許多相似之處,我明白了我把學生的思維帶到了一個模仿的領域。學生的思維受到了侷限,創新意識沒有得到發揮,違背了現代教學的理念。

因此,後來我再上這一課時,採用任務驅動、自主創造的教學方法,讓他們自主地創造,雖然製作所花的時間長一些,但是內容卻豐富了許多,形式也多樣化。

這告訴我,資訊技術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應該從學習中得到鍛鍊。因此,我們資訊技術教師需要不斷地加強現代教育技術的學習,及時地轉變教育觀念,讓資訊技術課堂充滿活力。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有不足之處歡迎各位專家評委、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分析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文明最精細的表現在情感裏”,而品德與社會正是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性課程。

《我的家鄉在哪裏》旨在引導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並激發他們想了解家鄉的興趣,明白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畫一畫自己的家鄉,讓學生初步知道和了解祖國的五種主要地形及基本特徵。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排意圖、課程標準,結合中年級學生實際,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爲:

知識目標:會看中國地圖,認識方向、圖例、比例尺;

能力目標:能借助地圖瞭解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地位、特點,本課的重點是:會看中國地圖,認識方向、圖例、比例尺;

難點是:能借助地圖瞭解自己家鄉的地理位置,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

四、說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尺子、筆;

五、說教法

課標指出: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法選擇上有:直觀教學法、合作交流法、集體討論法、活動探究法。

六、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技巧的人”。有效的教育必須採用兒童樂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方式,幫助他們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爲他們今後人格的和諧發展與完善奠定基礎,因此本課的學法有:角色扮演法、想象探究法、動手測算法、作品展示法。

七、說教學過程

(一)歌曲匯入,誘趣入題

音頻播放《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說: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家鄉,那是我們生長的地方,我們從小喝着家鄉的水長大,家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對我們都是那樣的親切,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伴隨着優美的音樂走進課堂,走進本課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習興趣。

(二)看圖學文

1、(出示)中國政區圖;

2、學習地圖上的語言,(這一部分可聯繫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學看平面圖”的內容);

認識方向、圖例、比例尺,明白只有確定方向,才能確定地圖上某一點的方位;知道比例尺,才能計算出圖上兩個地點之間的實際距離;瞭解圖例,才能讀懂地圖上表示的內容。

3、讓學生在地圖上找出自己的家鄉——福建,及家鄉周邊的鄰省等;

設計意圖:品社課學文明理的過程就是讓學生感受、體驗、領悟的情感過程,學生透過從中國地圖上獲得瞭解家鄉的有關資訊,明白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

(三)、課堂教學延伸

1、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地區的小朋友,然後讓大家在地圖上找找這些小朋友家鄉的位置;

2、學生測量一下從自己家鄉到不同地區的圖上距離,並根據比例尺計算實際距離;

設計意圖:大綱指出品社課要堅持知、情、意、行相統一的原則,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要注重教學的延伸,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

(四)、畫家鄉,深化導行

1、出示家鄉的地圖,讓學生認識和熟悉家鄉地圖的輪廓,知道家鄉省會城市;

2、生先想象一下它象什麼?如果塗顏色,我會選擇什麼顏色?

3、畫作展示,評選優秀作品;

設計意圖:蘇聯教育家馬卡連科說:“在學生的思維和行爲之間有一條小小的鴻溝,需要用實踐把這條鴻溝填滿。”學生透過動腦想家鄉,動手畫家鄉,從而將家鄉和自己的情感、態度結合起來,喚起學生內心深處對家鄉的感覺,有效的突破本課的教學難點。

(五)、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學了這一課,你明白了什麼?

2、家鄉是每個人成長的地方,家鄉在每個人的心裏一定有許多想要表述的言語,課後請大家互相說一說自己的家鄉;

設計意圖:課堂總結是本課的系統概括、深化,還可誘發學生的求知慾和積極的思維,使學生進入更深層次的探究;

八、說板書設計

1、我的家鄉在哪裏

方向、圖例、比例尺

畫家鄉

愛家鄉

5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們:

大家好!

我是某號選手李小慧,我說課的內容是冀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19課《水鄉行》,很高興能有機會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教學設計。我的說課流程包括以下幾方面:一、教學分析,二、教學目標。三、教法學法,四、教學程序,五、板書設計,六、教學效果預測。

一、 教學分析:

教材分析:《水鄉行》是冀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9課。本單元的文化主題是:人在畫中游。展現的是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而《水鄉行》是沙白1961年寫的一首小詩,節奏明快,韻律優美,展示了江南水鄉極富韻味的風情。這首詩由遠及近,寫了進水鄉,游水鄉,出水鄉,把“水鄉”景之美、境之幽,人之勤、情之美寫得有味、有趣,意境非常優美。

學生分析: 四年級學生已具備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和一定的獨立閱讀能力,能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探究、合作學習,並能發表各自的見解。本課所描繪的美景,學生並不很熟悉,有些離他們的生活經驗比較遠,所以創設教學情境是很重要的。

根據《語文新課程標準》對中年級閱讀教學的要求以及我對教材新理念的把握與理解,我將本節課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透過讀、誦、背想象水鄉優美的環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3、瞭解詩歌的敘述順序,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形式美。學習作者透過描寫景、物來抒發感情的表達方法。

4、正確認讀本課的生字和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主動積累優美詞句。

過程與方法:

1、透過以讀帶講,想象、對比的方式,感悟水鄉獨特的風土人情,並陶醉其中。

2、透過古典詩詞與現代新詩的巧妙融合,品味本詩的文字美、韻律美、意境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瞭解詩歌的敘述順序,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形式美。透過讀、誦、背想象水鄉優美的環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根據教材特點,爲了更好的落實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重點難點:

重難點分析:

體會水鄉優美的環境、寧靜的氣氛。

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爲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主要採用了以下學習方法。

三、教法學法: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點,以讀帶講,以讀促學,透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象,同桌互讀評議和指名讀,老師範讀和配樂朗誦等多種方式的讀,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想象,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2、想象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圖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啓學生想象的閘門,體會文章的意境和情感,真正做到基於文字又超越文字,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

3、情境教學法:有情有趣是教學,教學伊始,我藉助樂曲、色彩鮮明的畫面和充滿感染力的語言,扣住學生的心絃,引領學生走進水鄉,奠定情感基礎。研讀時,使學生在情境中理解課文的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放的閱讀思維空間,正視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和鼓勵。

除此以外,在教學過程中,我還運用自主探究法和合作交流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更好的走進文字,體悟文字。

因此,我設計了這五個環節進行課堂教學。一、激趣匯入 ,感受水鄉之美。二、初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三、朗讀品味,體會水鄉之美。四、昇華情感,留戀水鄉之美。五、拓展延伸,留住水鄉之美 。

四、教學程序

第一環節:激趣匯入 ,感受水鄉之美。

(一)多媒體課件出示水鄉視頻。教師展示並講解。

師作介紹:這裏的水域非常廣闊,河道縱橫,雲水相連。村莊裏,綠樹紅花,流水潺潺,幾戶人家沿河散立。放眼望去,千百條水渠,把無邊的田野劃成整齊的稻田,那一塊塊青翠的稻田帶給人們豐收的希望。

(二)學生談看後感受,激起讀文興趣。

(設計意圖:情境匯入,讓學生置身水鄉,感受水鄉之美,引起學習興趣,爲閱讀學習奠定認知和情感上的基礎。)

(三)引入課題:著名作家沙白寫了一首《水鄉行》表達他的讚美之情,讓我們和他一同走進江南水鄉,感受那特有的風情吧。

(設計意圖:激起學生的興趣,豐富學生頭腦的表象,對水鄉有了感性的認識,爲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

第二環節:初讀課文,理清文章層次。

(一)自由讀文:要求認真讀這首小詩,朗讀時,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把語句讀流利。

學生練讀時需注意的字:櫓、簾、榴、纜。

課件出示詩歌。

(二)指名讀,糾正並評論。

(三)我會讀。

課件出示生詞:門簾、石榴、一副、蟬聲、纜繩。

(四)教師配樂範讀:課件點擊音樂。提出思考問題:請大家想一想,作者先後到了哪裏?水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設計意圖:感知詩歌內容,形成初步印象。總體把握文章內容。)

(五)師生交流。

1、這首詩由遠及近,寫了進水鄉,游水鄉,出水鄉。

路線:水路上→水上村莊→稻田→離莊時

2、水鄉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預設:水面廣,人們坐船出入,他們勤勞,景色美,靜,熱鬧。

(設計意圖:理清作者遊覽的路線,既是獨立思考所得,也是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第三環節:朗讀品味,體會水鄉之美。

(一)教學時圍繞“你最喜歡水鄉什麼地方,喜歡那裏的什麼?”這一中心話題,引導學生聯繫全文,體會感受水鄉優美的壞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引導學生一邊讀書,一邊想象畫面。

課件出示自讀提示:

1、水鄉的每個地方都是一幅美麗的畫面,再讀詩歌,說說你最喜歡水鄉什麼地方,喜歡那裏的什麼。

2、喜歡哪幅畫面,邊讀邊展開想象,體會着讀出自己的感受。

(二)生練讀,互相說,師在同學中輔導:

(設計意圖:透過自讀自悟,讓學生積極參與到知識學習的活動中去。讓學生真正意義上成爲學習的主人,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集體交流,體會水鄉之美。

提出中心問題:水鄉行,你感悟到哪些獨特的風土人情?有滋有味的讀一讀。

學法指導:引導學生從有特點的詞或者短語中,品詞析句,並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用對比的方法,抓住不同,品味水鄉的景美、人美、情美,體悟作者展示給我們的優美意境。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聯繫全文,體會感受水鄉優美的壞境、寧靜的氣氛,感受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

預設:(1) 進水鄉

A、我喜歡水路上的風景:水面很廣,水雲相接。透過:“水鄉的路,水雲鋪,進莊出莊,一把擼”,體會到的。

水和雲彩鋪成的路不但廣闊,而且是五顏六色的,特別美麗,走在上面就像走在天上一樣如夢如幻。

(透過反覆誦讀,感受詩歌的節奏美、韻律美。)

(2) 游水鄉

B、我喜歡那個小村莊的景色。因爲那裏魚很多。透過:“漁網做門簾,掛滿樹;走進才見,幾戶人家住”,體會出。

(設計意圖:透過詩歌簡潔的文字,激發學生的想象,感受江南水鄉的人民的淳樸、勤勞。)

C、我喜歡那個小村莊,因爲那裏很美,有紅色的石榴,翠綠的柳枝又細又長,風一吹就翩翩起舞。透過: 榴火自紅,柳線舞;家家門前,鎖一副。

火紅的榴花熱熱鬧鬧地簇擁着細柔的柳條跳着輕盈的舞;樹陰下掩着間間茅屋,門上掛着鎖—原來人們都勞動去了

D、我喜歡小村莊,因爲那裏十分安靜,因爲只有幾戶人家,又都上了鎖。

(教師引領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音韻美。指導朗讀。)

E、我喜歡稻田,稻田一望無際,像海洋一樣,稻浪滾滾。透過:要找人,稻海深處;一步步,踏停蛙鼓。

稻如海,一片豐收的景象,這是辛勤勞動的碩果。

“一步步踏停蛙鼓”又讓我們領略到“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意蘊。只是彼時動,此時靜。好一派江南風光!人在天地之間勞動,多麼樸實的水鄉人。

(3) 出水鄉

F、我喜歡離莊時的景色,蟬已經不叫了,夕陽西下,水面上升起薄霧,像一層紗籠罩在小水村,很靜、朦朧。 透過:蟬聲住,水上起暮霧。

G、我喜歡那個小孩子,因爲他很好客,很會划船。 透過:兒童解纜送客,一手好擼。

水鄉特有的風土人情體現在方方面面,水鄉人能幹,水鄉的孩子更能幹,在理解文章情感的前提下,培養學生向水鄉孩子學習勤勞、好客、成熟自立的品質。

(設計意圖: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學生的自主體悟,在教學中,打破文章順序,隨學生的感悟而重點引導,深化體悟。引領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音韻美。指導朗讀。)

第四環節:昇華情感,留戀水鄉之美。

(一)昇華學生情感體驗:

教師提出問題:現在你和作者都坐在船上,回頭再看,心中不免留戀,有許多的依依不捨。你留戀的是什麼?

課件出示填空:

坐在船上,回頭再看水鄉,我們心中不免留戀,有許多的依依不捨。我留戀的是( )。

預設:人,風景,稻田……

(二)請你帶着喜愛與留戀之情,讀一讀整首詩。

(三)學生配樂詩讀。

課件出示配樂

(四)指導背誦全詩。

(設計意圖:使學生不僅讀懂作者離開水鄉的依依不捨,讀懂作者內心,更讀出了自己的感受。)

第五環節:拓展延伸,留住水鄉之美 。

(一)你們都知道哪些著名的水鄉?現在就帶大家到著名江南水鄉周莊去親眼看一看。

(設計意圖:水鄉的影像資料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瞭解水鄉的知識,嚮往水鄉。)

(二)、介紹文人墨客筆下的“水鄉”。

(三)拓展實踐

1、把《水鄉行》改寫成一篇小遊記。

2、畫一畫水鄉的圖畫。

3、積累描寫景色的詩句。

(設計意圖:把課內的學習引向課外,增加學生的收穫。)

五、板書設計:

19水鄉行

水路上→水上村莊→稻田→離莊時

水靜、船多——榴紅、柳綠 —— 田忙 —— 兒童送客

六、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感悟和體會文章的意境。讓學生經歷從字面理解朗讀,到想象意境朗讀,到情感理解朗讀的漸進過程。從而使朗讀真正成爲學生感悟文章、昇華感情、培養語感的重要語文實踐活動。透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讀中感悟、展開想象等多種方式,使學生感受到江南水鄉淳樸的民風和水鄉人的勤勞。我的說課完畢,敬請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本課是二年級美術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本單元以“學生與生活、自然”爲切入點,激發學生表現大自然、生活物象的情感,學會用藝術的眼光觀察生活。而繼以線條畫爲主的〈〈給樹爺爺畫像〉〉一課之後,本課則是以色彩表現生活中常見的蔬菜,從而繼續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生活美。

基於以上思想的引導,我設計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透過本課的學習學會用色彩表現物象的形態、色彩特徵。

2、在欣賞中,體驗繪畫大師對生活美的感受;在擺設中,體驗構圖的美感;在探索中,體驗多種物體的前後遮擋畫法。

3、在情感教育方面,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和環保意識。

由於二年級的美術教學一直以認識自我,體會自然與親情和感受生活爲主,對專業的技能訓練較少,本課第一次接觸到構圖知識,因此我設計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運用色彩表現菜籃子的形態、色彩特徵,構圖知識的運用

教學難點:多個物體的組合擺放

教具準備:裝有多種蔬菜實物的菜籃子一個、四開素描紙四張、蔬菜卡片若干、雙面膠四卷、多媒體課件

課時:1課時

說教法:美術課教學中應注意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培養,根據教學內容對低年級學生可採用"猜猜、看看、想想、塗塗、擺擺"的主要教學方法,恰當的運用多媒體教學,讓學生全體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促進學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發展;利用多種感官刺激的方法解決本課的難點。

說學法:常言道:"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科學的學習是一把開發學生智能的金鑰匙,也是學習取得成效必要條件。教育要達到的目標之一就是要教會學生學會學習。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透過賞圖、自主嘗試、合作學習等方法來達到學習目的。

說教學過程:

首先從學生和老師餐桌上的食物匯入。出示課件,在衆多食物中,讓學生找出哪些是蔬菜,並準確說出蔬菜的名稱。(3')

(以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出示課題,講授新課:

1、提出問題:媽媽買菜時都用什麼東西來裝菜?(以此引導學生用菜籃子裝菜,培養學生環境保護意識。)(2')

2、創設情境:“張老師去你家裏做客,你能幫媽媽做些什麼呢?”

(以幫媽媽買菜的情境創設,引導學生認識蔬菜,體驗親情和生活的美好。)

學生從菜籃子中挑選自己喜歡的一種蔬菜並向大家介紹所選蔬菜的名字、顏色、形狀、營養等,並用肢體語言描述蔬菜的味道。(在用語言描述過程中熟知蔬菜的特點,爲作業做準備。)(6')

3、課件出示各種蔬菜的圖片欣賞。(引導學生認識更多的蔬菜,防止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只知道表現單一的蔬菜。)(2')

4、提出問題:“這些蔬菜漂亮嗎?他們組合在一起會是怎樣的呢?”課件出示各種蔬菜和菜籃子組合在一起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不同形狀、色彩、大小的蔬菜擺放在一起所體現的組合美,讓學生直觀感受組合藝術。)(2')

5、名作欣賞,出示畫家的繪畫作品:

提出問題:“你看到了什麼?”(讓學生認識蔬菜在繪畫中的表現藝術。)

“畫家是如何組合擺放蔬菜的?”(讓學生感受繪畫中講究的大小、疏密、色彩搭配等節奏藝術,初步瞭解構圖知識。)(4')

6、出示四幅繪畫作品,引導學生找出組合擺放較好的一幅作品,並說出理由。(讓學生避免出現這幾種常範的錯誤,進一步掌握構圖知識。)(2')

7、小練習:我來試一試。讓學生利用蔬菜卡片在投影下嘗試組合擺放。

(透過自己動手的探究活動,讓學生真正理解構圖的美感。)(4')

第三環節:學生練習

以小組合作形式,組織學生先將沒有顏色的蔬菜和籃子的卡片塗上合適的色彩之後一起將其組合擺放在一張4開紙上。教師巡視指導。

(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體會團結協作帶來的成功的喜悅。)(10')

第四環節:作品展示,講評。

首先學生欣賞並選出你認爲較好的一組作品,並說明理由。

在學生自我評價中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評價,鞏固本節課所學:

①用色準確,色彩搭配合理、漂亮②前後遮擋關係合理,富有美感

③疏有密,富有節奏感④恰當分工,團結協作好(3')

第五環節:進行小結

學生小結:以學生自由表達出:“我認識了哪些以前不認識的蔬菜?”“我學到了什麼知識?”“我學會用什麼方法欣賞生活中的蔬菜?”目的是讓學生回顧本節課所要掌握的知識以及學習的方法。

教師總結:整體評價學生的課堂表現,提倡學生關注家庭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視的環保知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