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品】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集合十篇

說課稿3.2W

作爲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園說課稿大班10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品】幼兒園說課稿大班集合十篇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

一、說教材

根據季節變化及主體的確定,我選擇了《美麗的春天》這個內容,在這之前,幼兒已經學習了有關春天的知識,對春天有着豐富的認識,爲本次活動奠定了基礎,活動的內容符合大班幼兒的能力水平。

二、說目標

根據幼兒的已有生活經驗,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根據主題在氣球上進行創作性繪畫;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及講述能力,使之萌發熱愛春天的情趣。

三、說重難點:

由於幼兒接觸這樣的作畫不是很多,因此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確定爲:畫出自己所看到的春天和在氣球上繪畫的力度和方法。

根據這一重難點,我準備了春天景象照片、彩筆、氣球、音樂《春天在哪裏》等教學具。

四、說教法、學法本次活動中,我用到了這些學習方法

1、透過觀察、欣賞、講述、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講出春天到了,大自然勁舞的變化,豐富幼兒關於春天的知識,激發他們的創作渴望,透過觀察、啓發、想象、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

2、爲幼兒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尊重他們的想法和創作。

五、說活動流程設計:

1、開始部分:歌曲引入

2、基礎部分:首先出示照片,幼兒透過觀察瞭解春天,尋找春天,從而講述春天美麗的景象;然後教師範畫,講解作畫的要求。

3、幼兒創作部分:幼兒根據課堂上的觀察以及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創造性地進行主題繪畫,教師巡迴指導,對能力差的幼兒進行個別指導,最後讓幼兒根據自己講述自己的作品內容,將語言表達能力滲透其中。

4、結束部分:幼兒用畫好的氣球裝飾走廊。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意義與地位。

《顏色變變變》是大班主題活動《變變樂園》的一個子課題,是一個顏色變化的探究活動。藍天、白雲、紅花、綠葉,孩子們生活在一個多彩的世界裏,多彩的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大班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爲幼兒解開了這個疑惑,幫助幼兒瞭解了紅、黃、藍三原色其中兩種顏色混在一起變出另一種顏色的神奇,感受顏色變化的奇妙,激發幼兒探索、發現顏色變化的慾望,豐富有關顏色變化的經驗,體驗變化的樂趣。

2、教學目標。

本次活動遵循《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的精神,體現幼兒園教育活動以“幼兒發展爲本”的原則,符合幼兒愛動手、愛擺弄的年齡特點,基於現代“四二一”的家庭結構及教育上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導致了孩子之間缺乏交流、不懂得協商、合作,什麼事情都以“自我爲中心”等方面問題的考慮。本人在活動中有意識地創設環節,引導幼兒相互協商、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共同探討、互相交流在探究中的發現,從中滲透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提高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

因此,本人預設了以下三個活動目標:

(1)讓幼兒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感受三原色的變化;

(2)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激發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3)樂意與同伴分享自己對顏色變化的發現。

3、教學重難點。

《綱要》指出:探索是兒童的本能衝動,好奇、好探究是兒童與生俱來的特點,在此次活動中,爲了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發展孩子們實際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本人把“幼兒主動參與變色的操作活動、探索顏色的變化”定位於本次活動的重點。考慮到這是幼兒第一次自主探索顏色的變化,在操作中會異常興奮和忙亂,爲了有序地完成操作、發現、記錄這一探究過程,本人把幼兒自主分配角色,互相合作調配顏色定爲本次活動的難點。

4、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了完成具體活動的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發展的,我給每組幼兒準備了一個調色盤,一張記錄表和一支筆。還在最後環節給每個幼兒準備了一個製作陀螺用的硬紙片和若干牙籤。準備的每一種材料都是要讓幼兒透過動手使其發生變化,從而獲得啓發,得到發展。

二、說教法。

1、演示法。

第一環節觀摩小魔術表演,讓孩子觀察顏色由無到有的變化過程。第二次的演示法是運用在,記錄表的講解上,透過直觀的記錄表,更好的爲孩子做示範,讓他們清楚地感知操作和記錄的方式方法。同時,演示調顏色和做記錄表的時候,本人只示範調配了一種顏色,其他的留給孩子們足夠的想象、探究空間,避免孩子清一色模仿的結果。

2、談話法。

主要體現於調色和記錄結果的小結評價。孩子們在配合調色和做記錄的時候有的有交流、有的因角色分配發生衝突、有的調色時意見不統一需要商量等等,談話法促進了孩子與孩子之間、孩子和老師之間的交流,從中也圍繞目標滲透了孩子合作意識的培養。

3、觀察法。

在活動第三環節,幼兒動手操作調色,探索顏色的變化時,本人透過觀察,幼兒調色之前的協商分工情況,觀察幼兒的調色和記錄過程,以便及時有效地進行指導和評價。

三、說學法。

1、觀察法。

科學活動中的觀察法是非常重要的,在開頭引題激趣環節,幼兒觀看小魔術演示,觀察了顏色從無到有的變化過程,從而產生好奇心和探究慾望;繼而又觀察了教師示範調色和記錄的方法,爲下一環節的操作及記錄提供了有效的指導依據。

2、實物操作法。

在活動第三環節,幼兒充分利用教師提供的顏料、調色盤、棉籤、紙片等進行調色操作,在調色中感知、探究顏色的變化過程,從中獲得有關顏色變化的知識經驗,在活動延伸部分,幼兒又利用自己所調出的顏色和教師提供的材料自制五彩陀螺,最後在輕鬆愉悅的背景音樂中玩轉陀螺的遊戲,充分體驗操作的樂趣。

3、討論法。

科學教育內容要求教師要引導幼兒積極參加小組討論,探索等方式,培養幼兒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索的過程和結果。本次活動,討論法主要運用於兩個環節,一是幼兒調色及記錄之前的角色分工問題,以及完成調色、記錄一系列探究過程的交流、探討;另一處是運用於操作結束後討論、交流操作結果。

四、說教學過程。

1、觀摩小魔術表演。

我設計的小魔術表演目的在於讓幼兒透過觀看錶演、觀察其變化過程從而產生好奇心,激發求知慾。魔術演示特意請個別幼兒嘗試,有的幼兒能變出顏色,有的幼兒卻變不出顏色,什麼原因呢?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呢?把疑問留幼兒,讓他帶着疑問進入下一個環節。

2、幼兒親手操作。

透過觀看老師小魔術表演,孩子們已經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動手操作,這時,老師透過直觀的演示法,把操作步驟教給孩子,讓孩子在觀察中得到啓發,同時,老師又沒有面面俱到的把所有問題都幫孩子解決,而是留有一定餘地的讓孩子在操作中發現問題,培養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老師只示範調配了一種顏色,其他的讓孩子自己調配。因爲,如果老師把所有的顏色都調配出來呈現給孩子,等孩子們自己變顏色的時候,可能新鮮感就沒有那麼強烈了。

3、談話小結。

小結環節是增進孩子們的交流,激發他們表達的慾望,從中滲透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創設濃烈的師幼互動氛圍。

4、活動延伸:《我的陀螺轉起來》。

孩子們利用剛纔變出來的顏色給陀螺上色,這個環節,很多孩子會有意識去尋找漂亮、鮮豔的顏色,有的把三種顏色混在一起的小朋友找不到漂亮的顏色了,他們開始尋求幫助,向別人借自己想要的顏色,所以合作交流再一次體現。而且,透過這一次,他們一定懂得,下次應該怎樣操作才能調出漂亮的顏色。最後在愉快的音樂中快速旋轉自己製作的陀螺,讓幼兒體驗獲得成功的快樂。

五、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過程始終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參與其中,教師爲主導,積極調動幼兒的各種感官,讓幼兒在活動中,透過看一看、說一說、做一做等各種體驗,激發幼兒學習熱情,在操作探索中發現顏色變化的神祕,感受顏色變化的樂趣,從而完成預設目標的要求。我設計的小魔術演示非常吸引幼兒,孩子對我投放的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興趣,雖然最後他們的操作結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顏料全部混在一起,而有的由於不能把握顏料的用量而影響到調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過程也比較忙亂,但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應: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他們從活動中學到自己需要的本領,比如說,透過合作他們完成了記錄表,他們知道了:紅+黃=橙;紅+藍=紫;黃+藍=綠色;他們透過語言交流,獲得自己沒有的,但又想要的顏色讓自己的陀螺變得更漂亮,就是這樣的過程讓他們懂得遇到問題時如何想辦法解決。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就很需要培養孩子這種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在活動過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處理的比較粗超的細節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後還需更加努力學習經驗,提高教學水平。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3

一、教材分析:

《剛要》提出:“幼兒語言的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發展密切相關”,“幼兒社會態度的培養應滲透在多種活動和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之中”。大班下學期正是孩子爲順利入學做好各方面準備的時期,因此要不斷對幼兒進行獨立自理等能力的培養和鍛鍊,日常區域活動中孩子們已經熟悉和認可了“物歸原處”的規則,這一規則對如何保管好自己的物品起到的作用將透過這個故事得到進一步的認識。

二、說活動目標

教育目標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既是教育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終點,根據近期大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求,我確立了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有趣的情節和語言。

2、懂得只有物歸原處才能保管好物品。

三、說重點難點

確立了活動的重點和難點,才能在活動組織中有的放矢。本次活動的重點爲:理解故事有趣的情節和語言;難點爲透過故事、親身經歷等懂得只有物歸原處才能保管好物品的道理。

四、說活動準備

爲了使故事活動更加生動、有趣,增進孩子參與和表現的積極性,我做了如下準備:

1、幼兒前期經驗:區角活動中觀察每個孩子“物歸原處”的做法和表現;活動前一天佈置小作業——帶自己家裏的熊、松鼠、浣熊、貓頭鷹、眼鏡等玩具帶到幼兒園來,爲孩子理解和主動表演故事創造條件。

2、物質準備:掛圖,背景音樂,故事錄音,熊、松鼠、浣熊、貓頭鷹、眼鏡等玩具。

五、說教法學法

《剛要》中強調:“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力爭形成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精選的教法有:多媒體展示法、演示法、視聽講結合法、表演法等。

六、說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以“談話匯入——體驗學習,構建新經驗——鞏固理解,經驗交流——活動延伸”爲活動主線,具體過程爲:

(一)談話匯入檢查帶玩具的小作業完成情況總結:“小朋友們經常能夠完成老師佈置的小作業,例如今天帶來了我們要用到的各種玩具,說明小朋友們的記性非常好,可是今天來了一位小客人小熊,它的記性不怎麼好,它的眼鏡找不到了,眼鏡哪兒去了呢?”引出故事。

(二)體驗學習,構建新經驗——教師操作玩具動物,隨背景音樂分段欣賞故事。

1、從故事開頭講至“貓頭鷹聽了一愣,然後哈哈大笑起來。”提問:熊分別找誰去幫它找眼鏡?松鼠、狐狸和浣熊分別對熊說了些什麼?熊的朋友松鼠、狐狸和浣熊見到熊爲什麼會笑?爲什麼會說那麼稀奇古怪的話?貓頭鷹爲什麼哈哈大笑?你覺得它們看到了什麼?請你猜猜熊的眼鏡哪裏去了?(大班的孩子都喜歡聽故事,他們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傾聽習慣,這裏的遞進提問意在引導孩子細緻觀察,體會故事情節的趣味性;老師要特別注意迴應孩子的回答,透過有效的追問,梳理幼兒的思維。)

2、繼續欣賞故事至結尾。提問:熊的眼鏡在哪裏?誰幫它找到了眼鏡?

3、討論:熊爲什麼找不到自己的眼鏡?眼鏡應該放在哪裏?(引導幼兒進入情境講述,領悟只有物歸原處才能保管好物品的道理。物歸原處的理解:從哪裏用了放回哪裏、習慣成自然,好習慣的養成祕訣是貴在堅持等。)

(三)鞏固理解,經驗交流——運用掛圖,老師和孩子共同看圖講述故事。

1、進一步理解故事,回憶提問:熊的眼鏡在哪裏找到的?爲什麼會在自己的頭上?

2、熟悉故事內容後,隨背景音樂分組進行角色表演,請小朋友分別扮演熊、松鼠、狐狸、浣熊、貓頭鷹進行表演。(孩子的直接經驗來自親身體驗,參與的過程更是理解鞏固已有經驗的過程,更是熟悉和運用知識的過程,這裏的分組意在讓每個孩子在有限的時間裏都體驗參與的快樂,豐富自己的經驗。)

(四)結束部分請幼兒說一說自己有沒有發生過類似的事情,說一說你應該怎樣保管自己的物品。(小結平日區域活動中孩子們物歸原處的做法,不管是公共玩具還是個人物品擺放要便於取,記得物品擺放在哪裏,用完後要放回原處,這樣就不會丟失了。)

(五)延伸活動“我是小小值日生”活動,評比哪組孩子整理的區角整齊、乾淨、條理;整理自己的小書包;整理自己的小房間等。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4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大班音樂欣賞《化蝶》。

我將分“說教材理解—說目標確定—說過程設計”三大塊,進行我的說課。

首先說說我對音樂欣賞《化蝶》這一活動的理解。音樂欣賞《化蝶》選自《中國孩子百科畫冊》課程指導大班(上學期)“有趣的昆蟲”單元活動。同處這一單元的還有《屋裏的毛毛蟲》童話,裝飾畫《蝴蝶》以及“昆蟲運動會”等,這些活動主要就是引導孩子瞭解昆蟲與植物,人類生活的關係,瞭解昆蟲的一些基本知識。從而發揮主體性,發展創造力。音樂欣賞《化蝶》是音樂劇《梁祝》中最經典的一段音樂,整首曲子共分四個樂句,旋律舒緩,優美,感人,(加之蝴蝶又是孩子非常喜歡的一種昆蟲,結合爲此活動設計製作的富有動感的電腦動畫,透過與樂曲內容相溫和的生動的畫面,孩子喜歡的遊戲化表演等,如此爲孩子創設了一個賞心悅目的音樂視聽覺環境,給孩子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其次,由於孩子園的音樂教育對孩子的發展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不論是欣賞活動,還是歌唱活動,韻律活動,器樂活動,對孩子來說都意味着不同層次的學習。爲此,我在爲《化蝶》確定目標時,就是根據新綱要藝術領域中的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三個方面來制定。

1、欣賞《化蝶》,感受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

2、在感受過程中分辨樂句,模仿蝴蝶飛以及停止時的動作造型。

3.大膽創編蝴蝶飛舞動作,心情愉悅地與同伴交往。

重點難點定位在第二個目標,透過多種組織形式,雙主體互動模式,使孩子能充分感受樂曲,在此基礎上獲得情緒體驗,引起聯想想象並嘗試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受,來表現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來學會分解樂句,在句末能用停在花上或靜止造型來表現,從而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學中有玩,玩中有學”心情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這個遊戲我準備設計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有關蝴蝶的前知識準備,透過春遊,蒐集蝴蝶知識圖片,標本。VCD,組織孩子開展有關蝴蝶的知識討論會等,加深孩子對蝴蝶這一昆蟲的瞭解,爲下一層次的欣賞活動奠定基礎。第二層次即音樂欣賞《化蝶》,在這一層次中,我將幫助孩子感受《化蝶》這首樂曲優美抒情的旋律,學會分辨樂句,能大膽創編蝴蝶飛舞的動作,從而活動愉悅的情感體驗.第三層次,就是在活動區角提供各種材料,引導孩子用多種方式,可以用打擊樂器敲敲,打打;可以用畫筆塗塗畫畫;也可以戴上蝴蝶或花朵頭飾,兩兩相對地表演,以此充分發揮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使孩子對音樂的表現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今天我主要講的是第二層次欣賞《化蝶》,接下來,我將詳細闡述這一層次的教學流程設計,整個教學流程設計爲:

(一)激趣引題,啓動情感。

(二)初步欣賞,動畫結合。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四)感悟音樂,創編動作。

(五)扮演角色,充分表現。一共五個板塊。

一、激趣引題,啓動情感。

1.謎語匯入,師談話:今天老師請來了一位客人,是誰呢?(集體猜謎語)。給大家一個驚喜喔。

2.大家真聰明,原來這個謎語說的就是美麗的蝴蝶。看(點擊電腦動畫)美麗的蝴蝶仙子飛來了。它給我帶來了一首優美的曲子。 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設計意圖:好奇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契機。而謎語式的匯入方式針對大班孩子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由此製造的懸念更能引起孩子的好奇心。爲此,活動一開始,我就用謎語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透過體溫激發孩子參與活動的興趣,透過生動形象的電腦動畫啓發孩子的情感。從而使孩子自覺自在,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活動中。

二、初步欣賞,孩子結合。

1、聽完曲子後提問:聽這首《化蝶》,你感覺到了什麼?(孩子自由表述)

2、談話:這是一首非常優美,抒情的樂曲。我們再來聽聽樂曲中蝴蝶在幹什麼?(邀請個別孩子講述)

3、師談話:聽這首樂曲,除了能感覺到蝴蝶飛來飛去,還說了什麼事呢?

(播放電腦動畫)

4、師生談話:你感覺到了什麼?蝴蝶在幹什麼?(孩子自由討論,表達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倡導“讓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已成爲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音樂欣賞,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如何讓音樂欣賞活動真正成爲孩子的精神創造活動,使技術含量高。

爲抽象的音樂欣賞變得形象生動、富有童趣,是我們常常遇到的問題。爲此,我設計了電腦動畫,在欣賞——設問——再欣賞——再設問——電腦動畫結合這一環環相扣的過程中,使孩子自然而然地投入到欣賞活動中,主動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接納,去欣賞音樂《化蝶》的美。

三、動作表達,分辨樂句。

1、師設問:我們看到蝴蝶仙子停了幾次?我們一起用動作來表示。

(播放音樂,伸出食指,手劃節奏,由此感知樂曲有四句。)

2、師談話:我們聽出來了,這首樂曲共有四個樂句,那除了用剛纔的方法,還可以用什麼動作來表示已經是一個停頓的地方呢?(孩子探索、嘗試)

3、依據個別孩子的介紹,帶領大家邊聽音樂邊用相應的動作表示出來。

師:小朋友想的辦法可真多,把掌聲送給你。

4、師生談話:爲什麼大家用的動作,到樂句末都是慢慢的,或是停下來的動作?(孩子自由討論,瞭解樂句句末用停止動作表示較爲恰當。)

設計意圖:孩子是天生的藝術家,音樂的興奮的語言,對孩子有較大的感染力。他們在欣賞音樂的時候,會強烈地需要用動作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動作與音樂的結合一方面增加了音樂欣賞活動的趣味性,動靜結合;另一方面,孩子能較形象直觀地掌握樂曲四個樂句的結構特點,自由發揮,互通資訊,這種開放性的形式給孩子的自我表達提供了豐富的廣闊天地。

四、創編動作,感悟音樂。

1.師談話:蝴蝶仙子說,它要成立一個舞蹈隊,專門表演《化蝶》這個舞蹈,誰願意參加?

2.集體創編蝴蝶飛舞動作,並隨音樂表現,師觀察孩子表現。

3老師:我請××小朋友來表演一下,他在每一句結束的時候就用一個非常優美的造型來表示。(個別孩子示範,擺出靜止造型動作)

4.點擊電腦,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蝴蝶仙子是怎麼跳舞的?

5.提供盆花(自制紙花),邀請四名孩子表演。師談話:讓我們看看,誰會被蝴蝶仙子選中呢?(根據大多數孩子的評判,爲表演的孩子佩帶紅、藍標牌)

6.師談話:祝賀被選中的小朋友,沒有選上的小朋友也別泄氣,繼續努力哦。

設計意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一環節我創設了一個輕鬆自由寬鬆的體驗環境,採用雙主體湖動模式,只要不影響同伴,孩子可以用各種動作,隨着音樂旋律釋放表演激情,而教師始終飽含熱情,不斷髮現孩子的閃光點,並給予鼓勵,讓孩子獲得成功感。

五、扮演角色,充分體現。

1、出示蝴蝶,花朵頭飾,師談話:看,蝴蝶仙子送來了什麼?

2、要求孩子兩兩相對找好朋友,分配角色,戴上頭飾聽音樂,按樂句做蝴蝶或花動作。

3、師觀察孩子表現,見解介入表演,提醒“蝴蝶”與“花朵”的目光交流。

4、在愉快的遊戲中結束活動。

設計意圖:優美的樂曲加上可愛的頭飾,孩子想象着自己是一隻美麗的蝴蝶或是一朵美麗的花,用舒緩的肢體動作非常投入地表演,這種孩子喜歡的遊戲方式耳濡目染的薰陶一下子就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將孩子身心帶進音樂的殿堂,羣情激動,氣氛達到了高潮)

以上這些是我本次說課的內容,懇請領導、專家、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

前段時間我上過這麼一節活動課:大班美術活動《神奇的線和色》。在活動中我發現小朋友的思維非常侷限,畫來畫去都是那麼幾條線條,一幅畫沒有具體的內容。說白了,就是連幼兒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畫的是什麼。可見,他們對線條的想象程度還不深入。又根據大班幼兒年齡特點,他們應該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與想象力,可是,本班幼兒在這方面比較薄弱,針對我們大四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設計了這一大班綜合活動《神奇的線條》。讓他們從中進行充分的講述,大膽想象,從而逐漸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想象能力。

2、目標定位: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幼兒實際情況,確立了以下幾方面的目標:

1)能根據簡單的各種線條(波浪線、弧線、鋸齒線、直線等)結合生活經驗編述故事

2)拓展幼兒的思維能力,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重點:發展幼兒語言能力

難點:根據線條結合生活經驗編述故事

活動中主要透過以幼兒爲主,讓幼兒充分講述,大膽講述,啓發示教學法來突破重難點。

3、活動準備:《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依據《綱要》精神我做以下三方面的準備

1)一張白紙(畫上兩個點爲一排,一共三排)

2)白紙每人一張、勾線筆1支,地上畫有各種線條的迷宮

3)音樂、磁帶、錄音機

二、說教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活動,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因此,本次活動教師將充當幼兒的支援者、合作者和引導者,採取相互尊重、協商、交流、共同構建的方式,並共同學習與成長。採用的教法有:

1、情景創設法:利用走迷宮這個幼兒喜歡的遊戲活動,將幼兒引入到活動中,極大地調動起孩子講述的慾望。如:剛纔我是從直線上走過來的;我是從波浪線上過來的等等。

2、演示法:是指教師透過給幼兒講解,把事物和教具呈現給幼兒看,幫助他們獲得理解。比如活動中我邊畫邊講故事幫助幼兒理解。

3、觀察指導法:此教學方法是針對幼兒在活動過程中出現的情況,教師可以採取隨機指導的方法,它體現了教師對活動的調控能力。

4、啓發示教學法:當教師提出來的問題幼兒無法回答或者不知道從哪個方面回答時,教師用語言或者動作給予啓發。

三、說學法

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與講述活動,不僅提高了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更昇華了想象。

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觀察法:透過觀察教師邊畫邊講故事,爲下環節做了一個鋪墊。

2、多渠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教案中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看一看、走一走、畫一畫、說一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幼兒在不知不覺中對線條產生興趣。

3、操作體驗法:心理學家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我就採用了操作體驗法,在活動中引導幼兒發揮想象用各種線條描述故事,同時注重幼兒的語言交流,體現了生生互動。

四、說活動流程

本活動整個過程分爲五個流程進行。

感受線條的流暢——能根據各種線發揮想象力線條象什麼——利用線條創編故事——幼兒邊作畫,邊編故事(播放音樂)——延伸活動

第一環節:感受線條的流暢

首先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環境,以“老師帶孩子們到線條王國玩”,“走線條迷宮”線索讓幼兒走走、看看、說說引出課題充分調動幼兒的興趣。其次是幼兒已有經驗的體驗,透過小朋友講述線條名稱教師逐一畫出,並做相應的徒手練習,爲以後的環節做了鋪墊。

第二環節:能根據各種線發揮想象力線條象什麼

以兩個小點點吵架的情節,引導幼兒運用已有的生活經驗想象辦法,許多孩子都能想到用各種線條來幫助他們,同時透過教師的演示,進一步提問,這些線條讓你想到了什麼呢?激發幼兒的想象,爲以下活動的開展做鋪墊,這裏其中也滲透了科學教案的內容即兩點一線,其次是個別幼兒操作,其他幼兒講述,有了以上的經驗,小朋友的想象裏自然會更加廣泛。

第三環節:利用線條創編故事

之前所有的內容就是爲這一環節做鋪墊的。教師用各種線條一邊作畫一邊引出好聽的故事內容,然後提問:這條線條代表故事裏的什麼?爲下一環節幼兒自己動手邊畫邊編故事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四環節:幼兒邊作畫,邊編故事(播放音樂)

這裏,我利用輕柔的音樂爲幼兒提供了輕鬆、自由的空間,發揮幼兒活動的主動性,在滿足幼兒練習繪畫線條的同時,也發展幼兒的想象力。操作中由於幼兒的能力存在差異性,完成任務有快有慢,我請先完成的幼兒找老師或者已好的幼兒說說自己畫裏藏的故事,讓孩子在等待中結伴交流,獲得成功的喜悅,在講述活動時,由於時間關係,我只請了兩位幼兒講述,其他幼兒也有講述的慾望,於是,我將活動作爲延伸讓他們與同伴互講,從而滿足他們的想法,進一步體驗講述語言的樂趣。

活動結束了,但是“活動”還沒有結束。小朋友的想象力是無限的,我們應該尊重幼兒的想象力,因此,我讓幼兒回家繼續用各種線條編故事。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6

一、設計意圖

注重幼兒的興趣和終身教育是我活動的兩大特色。幼兒園是現代幼兒生活學習最爲熟悉的環境之一,活動開始我就從讓幼兒在活動中體驗情感態度着手,注重幼兒參與活動的過程。在整個活動中我都是強調以幼兒自主參與活動爲中心培養幼兒的興趣。有了這種興趣才能讓幼兒對下面乃至今後的藝術活動保持積極的心態,這種心態對幼兒以後的工作學習都是會有影響的是至關重要的。因爲在活動中要求幼兒手腦眼並用的活動起來,《綱要》對幼兒藝術教育的目標是: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以往我們的美術活動基本是以幼兒單獨進行創作的形式來進行,忽略了美術活動中幼兒的交往和合作。而合作畫的關鍵是要作畫的人之間默契的配合。這中配合說簡單也不簡單,對幼兒有一定的挑戰性,說難也不難只要幼兒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就不難完成。在教師適時的引導和集體作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中就讓幼兒手腦眼結合協調並用的,它的巧妙之處就在於其潛移默化性,是比較適合幼兒。這樣既能面向全體又能保護好他們對藝術表現的積極性讓每個幼兒都得到美的薰陶和培養。活動中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對幼兒表達出現困難的地方加以點撥。使每個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參與到活動中。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的以上設計思路我制定了情感、認知、技能等三方面內容的目標。

第一點是:透過活動,激發幼兒表現藝術美的興趣。萌發幼兒樂意關心和幫助有困難的人的情感。第二點是:在活動中讓幼兒明白協調好與同伴合作關係的重要性,培養幼兒初步的合作協調能力。第三點是: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想象,設計造型各異的建築並嘗試協作完成一件作品。

因爲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綱要》中也曾指出“要避免僅僅重視表現技能或藝術活動的結果而忽視了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感體驗和態度傾向,所以我把第一點作爲我活動的重點。這條目標將會體現在我整個活動當中。孩子是充滿好奇心的,我會抓住這一特點讓活動以不同於常的形式出現。比如:我會在課前帶孩子們玩“我設計的幼兒園”的建構遊戲,讓他們對幼兒園建築有大概的瞭解。然後,演示各種不同造型的幼兒園建築進一步引起他們對繪畫的興趣。而繪畫時不是單一的想象而是手腦眼多種感官結合來進行。這樣,讓他們在新奇之餘會跟着不自覺的豐富、積累經驗。第二點是認知方面,雖然大班幼兒的美術技能掌握已有了一定的基礎但其小肌肉羣發展還不夠完善。況且,幼兒的身體協調性也不夠所以要透過協商分工合作的形式完成一件作品是有些難度的,所以就把他當作一個具體目標來執行。並且意識到,原來我們可以用很多種方法來表現我們生活中的美。第三點是我活動的難點。由於整個繪畫是靠小組合作完成的是與合作伙伴間配合好與否密切相關的。活動中難免發現問題。這時必須讓幼兒學會解決這問題,其中的道理是幼兒在以後的生活學習中時時會用到的也就是說可以被幼兒持續所用的。因此我把它當作難點來執行。具體繪畫中我不會強調幼兒所設計造型的規範性及準確性,而是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在觀看教師的演示指導後,憑藉自己的經驗與同伴適當的商量交流來嘗試完成一件合作設計畫。將他們現有的理解、想象引導到更深的方面,進一步表現創造的慾望和熱情。

三、教材選擇與分析

現行的《綱要》要求我們所選的教育內容是各領域內容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來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而《希望幼兒園》這一美術活動正符合了這一要求。就大班幼兒而言,這個年齡段的幼兒心理活動概括性和有意性的表現更爲明顯。觀察力已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具體形象性思維較爲成熟,而抽象邏輯性思維則處於萌芽狀態。簡單地說他們的好奇心已不再僅僅是看別人表演而是想透過自己親身的實踐來得以滿足。幼兒已有了一些生活經驗和相關的技能,在這個時候,需要老師積極的引導幼兒去發現生活中美的事物,並把它們用藝術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讓幼兒瞭解生活中還有許多與他們一樣大的小朋友需要大家的幫助等等,這些都是幼兒可以切身感受到的美。活動中激起幼兒爲他們設計一個漂亮的幼兒園的願望,進而讓幼兒在關心幫助他人的過程中體驗溫暖,獲得快樂。增強幼兒的自信心,從而激發了他們潛在的求知慾。同時幼兒能充分展開想象透過說說、畫畫使他們的表現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在整個繪畫過程中是需與同伴合作共同完成的,這時繪畫的人手眼要協調而與其配合的人動作也應是協調好的。活動中選擇了“合作畫”這種集體創作的形式,不僅可以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學習互相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時也讓幼兒瞭解生活中還可以用許多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生活中的美。雖然,這樣的繪畫方式是有一定難度的,但卻爲他們提供了一次嘗試與同伴合作完成任務的機會,由於教材難易度恰倒好處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所以使整個活動成爲他們滿足自己求知慾,讓他們在一個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同時也自願自主的情況下達到掌握某種技能的遊戲過程。這也正是響應了《綱要》在藝術領域內容選擇中提出的能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的要求。

四、說活動準備

根據選材的特點和設計內容,應教學的需要,這節課的活動準備主要分爲兩個方面:

(一)幼兒生活經驗和知識的準備。首先,要求幼兒在課前已有“我喜歡的幼兒園”的建構遊戲活動經驗;其次,透過家園共育活動方式,邀請家長一起配合讓幼兒簡單瞭解貧困地區孩子的生活情況及有關幫助他們的愛心活動資料蒐集。 這樣,讓幼兒獲得相關的生活經驗,爲激起幼兒合作創作畫《希望幼兒園》美術活動做鋪墊。藝術來源於生活,是生活中美好事物的集中反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的引導幼兒多觀察幫助幼兒瞭解幼兒園的相關建築,爲幼兒參與本次活動課前知識技能的做鋪墊。

(二)教具及材料準備:包括教師根據活動內容設計的圖片和創設一個爲貧困地區小朋友設計一間《希望幼兒園》的主題情景來貫穿活動的始終,體現了《綱要》中提出的“以遊戲爲幼兒的基本活動”這一理念。幼兒的的操作材料有:每組一張全開的圖畫紙,油畫棒等學習用具。

完成一次教育不是一節課一個活動就可以了的,而是與其前延後續密不可分的,所以課前知識的滲透很有必要也很重要。另外,藝術氛圍濃否對藝術活動的進行是有一定影響的。因此,要創設一個理想的作畫空間讓幼兒能輕快愉悅的進行作畫。首先應有一個足夠大的幼兒合作畫的場地空間,然後還要準備適合進行本次活動的輔助材料和用具。當然,好聽的音樂也是不可缺少的在繪畫時放一些幼兒熟悉的極富表現力的音樂,幫助幼兒再現一些生動的形象是能激起幼兒想象的。

五、說教學方法

根據設計的活動內容,主要採用的教學法有“直觀演示法”,在活動的開始部分,透過照片、圖片演示,形象生動的將幼兒匯入課題,引起學習的興趣。匯入課題後採用了“啓發性提問法”,引導幼兒帶着問題去觀察並思考,激發幼兒參與創作的興趣。最後採用了“示範講解法”,這是美術活動中最常用的教學手段,能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表現方法,但我把它放到最後,主要體現了“幼兒纔是活動的主體,教師應該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這一理念精神。幼兒的學法主要有“討論法”,在觀察之後和操作之前,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討論,有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法”也是美術活動中常用的學法,幼兒透過動手操作,才能掌握技能技巧和從中體驗情感教育。同時採用展示法,透過幼兒展示自己及欣賞同伴作品的過程中,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發揮了幼兒的主體作用,讓每個幼兒都獲得了表現自我的機會,並對自己的表現能力逐步充滿信心。其中也透過了幼兒間的互補學習等方法,表達着各自豐富的、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 的理念。整個活動的前部分是老師與幼兒的互動,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性。活動中老師爲激發幼兒說的慾望和熱情,積極創設了一個利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本領的情境,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着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不但有師幼的互動,主要還是幼兒與幼兒的互動,活動中老師鼓勵幼兒帶着自己的思路,大膽去探索、嘗試、合作創作。我認爲整個活動的指導難點是如何在創作活動中鼓勵幼兒用言語進行交流,進一步表現創造的慾望和熱情。並體驗這種合作的樂趣,強化幼兒的集體意識。

六、說教學程序:

有了以上這些分析和準備,根據教學需要,本次活動我設計了八個環節:經驗準備-欣賞引題―激發興趣―幼兒操作―展示交流等五個環節。

(一)開門見山式提問,直奔主題。( 匯入課題,引導幼兒細緻觀察。)

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出問題老師:“說說我們們幼兒園有些什麼地方?你最喜歡幼兒園裏的什麼地方,還想在幼兒園裏添加一些什麼建築?” 這樣一邊演示一邊用語言來激發幼兒的興趣。用提問法,明確的把“觀察”和“比較”這兩個任務交待給幼兒,利用幼兒學過的本領,增加活動的生動性,讓幼兒一開始就帶着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

(二)透過欣賞和觀察,積累知識經驗,並激發幼兒進行融合再現的意願。

1、經驗準備:有了之前的觀察幼兒園的經驗準備後,孩子對於在繪畫過程中需要把握幼兒園建築物的結構、形態等特點,有了一些瞭解,爲合作設計活動做鋪墊。

2、欣賞重現,以談論的方式,激發興趣。讓幼兒初步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同時也引出一下個環節。

3、幼兒自由討論。在前面活動的環節之後,適當的提供給幼兒一個相對自由的空間,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理解,能充分調動它們學習的積極性。討論結束後,幼兒進行分工組合。於是,帶幼兒進入活動的第三個環節。

(三)幼兒自由想象並表現,分組合作體驗創作的樂趣。

1、啓發幼兒大膽想象,這個環節的設計主要依據於《綱要》對藝術活動提出這樣的要求:“提供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個幼兒的想法和創造,肯定和接納他們獨特的審美感受和表現方式,分享他們創造的快樂。”。所以,我改變以往教師示範,幼兒學習的模式,讓幼兒真正成爲活動的主體,變“要我學爲我要學”。也許這一過程還會出現許多富有創意的新發現呢。

2、幼兒分組操作:在幼兒確定構思和意圖之後,啓發幼兒在已有的經驗基礎上自由操作探索,給予及時表揚和肯定幼兒的想法和創造。最後,再來解決這次活動的知識點(難點)。

(四)展示作品,引導幼兒相互欣賞和交流。

老師帶領幼兒一起欣賞同伴的作品,交流自己的創作經驗,請每一組派一位幼兒(講解員),大膽的向大家分別介紹自己那一組設計的幼兒園有哪些特點?新奇在哪裏?從而體驗審美愉悅,達到自我評價。這一環節把活動推上新的高潮。讓幼兒充分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繪畫是幼兒表現自我,創造世界的一種有效的語言,我們要不斷的培養幼兒在繪畫方面的自信心。尊重幼兒的藝術表現,合理評價幼兒的作品,就能有效的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孩子就會大膽、自信的描繪出絢麗多彩的世界!

大班說課稿――我想這樣飛(彭愛雲)

一、教材內容分析:

“我想飛”是一個從“飛行”切入的主題,其更深層的內涵是:激發孩子朦朧的渴求意向,使之昇華爲鮮明具體的“飛天”理想,並進行順勢引導,讓孩子們的創造想像以及如何實現理想的現實認識都獲得發展。活動的重點和難點讓幼兒大膽想像,激發他們想“飛”的慾望,並在想像的基礎上,願意用語言或繪畫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二、幼兒情況分析

大班幼兒探 索慾望增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

三、活動目標

透過以上活動教材內容和幼兒情況分析,結合新《綱要》精神,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確定本次活動目標爲:

1、大膽想像,激發幼兒想“飛”的慾望。

2、在想像的基礎上,願意用語言或繪畫表達自己的奇思妙想。

3、萌發探索未知事物的願望,相信透過努力,想像會變成現實。

四、活動準備

爲順利達到活動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請家長和孩子共同查閱有關飛行器的知識。

2、教具準備:爲調動孩子的各種感官,顯示飛行器的光盤、準備了孩子們繪畫的紙、筆,以及展示繪畫作品的展板。

五、活動過程

本次活動分爲三部分:一、我們現在這樣飛;二、未來的飛行設計師;三、“我想這樣飛”畫展。總體設計思路以新《綱要》爲指導,由淺入深,由表入裏,從感官到體驗到創造,使原有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聯繫,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造性地學習。從中發展孩子們的觀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和創造力。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認識球體

一、教材內容分析幼兒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周圍事物的探索和求知慾望也特別強,新綱要強調"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爲科學探索的對象"。日常生活中,幼兒其實已接觸很多球體玩具,例如皮球、羊角球、乒乓球等,對它們十分感興趣,但對幼兒來說,他們很難完全用幾何角度來理解立體圖形,往往把平面幾何圖形和立體相混淆,因此,我設計了本次活動,讓幼兒透過親身經歷探究,實驗和操作感知球體的特徵,獲取有關球體的科學經驗。激發幼兒探索興趣,培養其關心周圍事物的習慣。

二、幼兒發展情況分析及目標制定大班幼兒探究慾望增強,能較好地運用語言與同伴、成人進行溝通與交流,會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因此,爲了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發展的需要。我確定本活動目標爲:

1、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培養幼兒的探索興趣和探索能力。。

2、透過觀察比較,在操作活動中初步認識球體的特徵。

3、引導幼兒運用討論、交流、等方式進行研究,體驗與同伴探索交往的樂趣。在遊戲中體驗幾何形體的有趣。

三、本活動的重點是:

讓幼兒在自主的探索活動中,感知球體的基本特徵。對於突破重點採用的方法:豐富幼兒的經驗,放手讓幼兒自己去嘗試,在實際操作中來解決;建構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本活動的難點是:

如何讓幼兒在探索、交流中進一步瞭解球體的特點,發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對於突破難點採用的方法:創設寬鬆的活動氛圍;運用鼓勵表揚;榜樣示範;個別指導。方法手段注重操作性、感受性、體驗性。

四、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具體活動目標服務的,同時幼兒是透過與環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的。《綱要》指出"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我將準備:

1、大量的幾何形體玩具,皮球、乒乓球。

2、橡皮泥、報紙等可塑性操作材料(延伸活動)。

3、創設較爲寬敞的場地,便於幼兒的操作。

五、活動過程:

1、匯入課題。

教師:"小朋友,請你們玩一玩這些玩具,找一找那些玩具可以滾動。"激發幼兒探索興趣,我爲幼兒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自由,讓他們任意選擇玩具,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從而調動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興趣是幼兒產生學習動機的重要因素,讓孩子自由地玩玩具以激發幼兒想玩、想探索的慾望,初步感知球體的一個基本特徵及可以滾動。在此基礎上,我讓幼兒進行了第一次操作,請幼兒任選兩種可以滾動的玩具。

2、引導幼兒操作嘗試在幼兒選擇過兩種玩具後,教師引導幼兒討論:"你們選的這些會滾動的東西又有什麼不同呢?請小朋友們比一比,試一試。"這一環節透過幼兒親自動手操作來感覺到自己的新發現,體驗到發現的樂趣和求知的快樂。請幼兒說一說自己的發現,並上前試一試,玩一玩,指出哪些玩具能向不同方向滾動。透過集中交流統一認識,感知球體可以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特徵。初次嘗試後,孩子們對球體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於是,我引導了幼兒進行第二次的操作。

3、幼兒第二次的操作嘗試第一次操作,幼兒在自由玩的過程中發現球體可以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特點。第二次操作則更進一步,主要是讓幼兒探究球體與圓形的不同,從而更進一步瞭解球體的特徵,發展幼兒的觀察比較能力。這是本活動的難點,首先引導幼兒與圓形比較觀察,認識球體,動手比一比,說一說他們有什麼不同。引導孩子依據比較觀察到的情況得出的結論與同伴進行交流,教師和幼兒小結:能向不同方向滾動的,無論從哪個方向看都是圓形的物體是球體。在不斷的探索中,幼兒獲取了知識,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4、鞏固對球體特徵的認識。應用已獲得的經驗辨別哪些物體是球體。

綱要強調,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等現象產生興趣,因此爲了讓幼兒從生活中感受到形、體的重要和有趣,我引導幼兒應用已獲得的經驗辨別我們周圍的哪些物體是球體。先請幼兒在周圍能看到的環境中找出與球體相似的物體。在深一層引導幼兒說一說日常生活中與球體相似的物體。實現了教育在生活中的延伸,體現活動的價值。

5、延伸活動在延伸活動中,我創設操作活動情景,請幼兒幫玩具加工廠製作球體的商品,激發幼兒製作球體的慾望。做好後可以試着滾一滾,是不是能朝任何方向滾動。教師提供報紙、橡皮泥等可塑性的操作材料,引導幼兒利用這些不同的材料製作球體,透過自身的參與動手製作進一步鞏固了對球體的認識。

本活動設計體現了《綱要》中科學教育的理念,緊密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爲幼兒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力求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學會尊重別人的觀點和經驗。在活動中,透過嘗試操作法、比較法、引導發現法、討論法、讓幼兒在操作遊戲中充分體驗自由、快樂的情緒,輕鬆愉快地獲得知識,感受到數學的有趣,使孩子們感到:科學並不遙遠,科學就在身邊。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7

教學理念

幼兒在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圖形,而且會詢問這是什麼圖形,注重幼兒的興趣和終身教育是我活動的兩大特色,幼兒園是現代幼兒生活學習最爲熟悉的環境之一。活動開始我就讓幼兒觀察我的掛圖,掛圖中有不同顏色的不同圖形,由不同圖形拼成的一幅畫,是爲了提高幼兒的感知能力,瞭解各種圖形分別由什麼特點。活動中教師一引導者的身份出現,對幼兒表達不清楚的或出現困難的地方加以糾正,耐心的指導,使每個孩子都能充分自主的參與活動中。

教材分析

《圖形找家》這一活動屬於操作型活動,關於圖形認識及圖形分類活動,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機組織練習,圖形教育多與實物相結合,促進幼兒具體技能的發展。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

活動目標

透過教材內容和設計意圖,吸取人本主義教育理念,爲滿足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綱要》涉及的五大領域教育目標,確定本次的活動目標爲。

1、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認識常見的圖形,引導幼兒用完整流暢的語言說明圖形的特點和含義。

2、在認識的基礎上,嘗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或合作創造,用不同的圖形及不同的顏色拼成一幅畫,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

3、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學會分類,分清各種不同的顏色和圖形,把圖形送回家。

活動準備

爲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在活動準備方面,特作以下安排。

1、幼兒知識經驗準備,老師帶來不同大小,不同顏色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若干,常見的圓形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物品若干件,家四個(家門分別爲各種圖形)。

2、幼兒自帶卡紙若干剪刀雙面膠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出示數字卡片,讓幼兒鞏固數字。

2、出示掛圖,讓幼兒交流掛圖中有什麼(房子樹卡車花)。

3、板書主題《圖形找家》,教幼兒認識圖形,說明圖形的特點。

4、出示物品,問幼兒這是什麼圖形的物品。

5、指名幼兒來認識圖形,或從衆多的圖片尋找老師需要的圖形。

6、問幼兒掛圖中的圖畫是由什麼圖形組成的。

7、分組讓幼兒把圖形送回家,再看看幼兒把圖形送回家的結果。

說教法

運用準備好的圖片及教具營造一個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幼兒理解再這一活動中,我們要認識新朋友,用引導的方式進入主題,突破把圖形分類這一活動的重難點是運用先讓幼兒認識新的朋友和新的顏色,老師正確的指導,然後請幼兒自由的討論,想一想再他門的家中的物品是什麼形狀的,充分提高幼兒的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板書設計

出示掛圖,板書主題《圖形找家》,認識各種圖形。

板書:各種圖形的名字,貼圖形卡片。

送圖形回家。

活動延伸

讓幼兒回家看看他們家中有多少個正方形圓形三角形長方形的物品,再用自己喜歡的卡紙顏色剪成各種各樣的圖形,拼成自己喜歡的一幅畫,並向其他的幼兒介紹做的是什麼,怎麼做的,用到什麼技巧等,從而使這一教學活動進一深化。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8

一、說教材

最近我們正在實施《彩色幻想曲》主題,在這個主題中我們組織了各種各樣的活動,讓幼兒充分感受着五彩繽紛色彩的魅力。

今年四月份的時候我到上海蔘加了“從頭到腳玩音樂”的音樂培訓,接觸的都是節奏音樂,回來以後在孩子們中間嘗試過幾次,效果還不錯,其中就有將兒歌填入節奏中進行遊戲的,學過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在主題《彩色幻想曲》實施過程中,我想蔬菜也是五顏六色的,如果能把蔬菜名字填入到節奏中組織一個節奏活動,與最近實施的主題比較吻合,而且幼兒肯定喜歡。於是就設計了《蔬菜湯》這一活動。

二、說活動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已有經驗,我將目標定爲:

1、透過語言中包含的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和四個字的詞組學習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節奏型。

2、嘗試根據語言中的節奏型變化不同的節奏組合。

3、感受節奏活動帶來的樂趣。

三、說教學準備:

爲了更好的開展活動我製作了PPT以及幼兒比較喜歡的蔬菜模型若干。錄音機、磁帶四、說過程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和老師一起煮蔬菜湯――分組活動:“我們自己的蔬菜湯”――遊戲誰是“小饞貓”――放鬆活動整個活動我以“我要辦蔬菜大餐”爲線索首先請小朋友和我一起去買菜匯入活動。接着認識各種蔬菜,在認識蔬菜的時候我有意識的讓小朋友用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的方法說各種蔬菜名稱,爲接下來的活動做好鋪墊。接下來教師有目的的選擇了四種蔬菜蔥、青菜、胡蘿蔔、黃瓜然後請小朋友分別組成一個字蔥、兩個字青菜、三個字胡蘿蔔、四個字兩根黃瓜的詞語。然後給他們分別配上節奏型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進行念讀。

第三部分我引導孩子伴隨身體打擊樂即拍手念讀整個節奏型三遍。在孩子基本學會節奏型的基礎上教師將圖片調換以增加難度讓小朋友嘗試。

第四部分的分組活動“我們自己煮蔬菜湯”是本次活動的重難點也是高潮部分。首先我提出活動要求:“請小朋友分成4組,每組5人。分好組後每一組選出一個小組長先到老師處選擇四種蔬菜和節奏卡。然後帶領組員一起去煮蔬菜湯。在這個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大班幼兒的一個合作能力,大班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很好的領導和被領導意識,因此學習指揮是很重要的一個音樂教學內容。小組分組活動能培養孩子們的相互合作意識。同時我讓孩子們自己選小組長也體現了以幼兒爲主體。孩子們也能運用他們的方法來選,如推選、剪刀石頭布、點兵點將等。接下來以遊戲”到誰家做客“來檢驗孩子的學習成果。

第五部分”誰是小饞貓“讓小朋友嘗試新節奏型,即加入休止符。

結束部分我組織了一個放鬆活動”小星星“讓小朋友在走圓的形式中結束活動。

最後談一談組織活動後的體會,我覺得整個活動中,幼兒積極性都很高,在幫蔬菜說一個字、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的時候興趣就很濃厚,和老師一起煮蔬菜湯時積極投入,接着分組遊戲時孩子們的興奮點達到了高潮。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9

一、情況分析:

幼兒生活在豐富多彩的自然環境當中,一切東西都會吸引幼兒的心靈,從而煥發起無窮的好奇心,在《綱要》中,科學教育的內容從幼兒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風是幼兒在日常觸及到的最多的自然現象,本活動透過利用生活中的物體探索風的形成,讓幼兒在活動中更爲直接地體驗風的存在,激發他們的探究熱情,引發孩子們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二、說教材(一)、幼兒園《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內容要從孩子身邊取材,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的事物和現象的特點、變化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科學教育的任務是:培養幼兒對科學的探索興趣和愛好;重視探究能力的培養;教給幼兒主動探索的技能;發揮科學的教育作用。科學活動《風》就很好地落實了這一教育任務。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

引導幼兒在活動過程中感知風的存在,快慢、強弱。

2、能力目標 :

發展幼兒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

3、情感目標 :

讓幼兒想象風的奧妙,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培養幼兒從小熱愛科學的情感。

(三)、教學重點、難點

這是一次科學活動,其中穿插了一些科學常識教育。但教學仍以科學教育爲主。因此,整個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嘗試感知風的存在上。

感知活動透過小朋友與風對話,激發幼兒的求知慾,嘗試的形式是利用材料來尋找看不見的朋友。因此,幼兒動手操作探索風的形成是這次教學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使活動呈現趣味性、綜合性、活動性,寓教育於生活情境、遊戲之中。爲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準備:

1、 空間準備:操作桌子10張呈直角擺放在側面和後面,便於操作評價。

2、 物質準備:電風扇、扇子、吹風機、氣筒、紙板、吸管、氣球、吹氣玩具、吹風玩具、 書、雨傘、風車、有關龍捲風的碟片等。

3、經驗準備:已經知道空氣的存在;活動前在戶外感受風。

三、說教法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針對這次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設計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以情境教學法爲主,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形象,爲主體的生動活動提供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態度體驗,使孩子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

2、問題教學法:在活動引導中,提出恰當的開放性問題,可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形成了好的師幼互動。

3、操作教學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產生風的趣味性、多樣性,讓幼兒在看一看、用一用、試一試中獲得感知風的存在。第二次操作是試一試、比一比感受。

4、演示教學法:是指教師透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是透過看龍捲風的碟,讓幼兒對風有全新的認識,在這一過程中,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此外,在各個不同的教學環節中還穿插運用探索教學法、問題教學法、示範教學法、啓發聯想教學法、實際操作教學法等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動靜結合,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做到寓教於樂。

爲了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在活動前,教師讓幼兒在戶外感受了風。以增加幼兒對風認識。

四、說學法以幼兒爲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認識、鍛鍊能力,更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比一比、學一學、說一說、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使其在不知不覺中對活動內容產生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爲了讓幼兒對風有更深的印象,採用了遊戲體驗法,在尋找風朋友的過程中引導幼兒體驗、感受風存在的,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繼而去應發幼兒對風的好奇心與探究慾望。

期間,還透過幼兒間的互補學習、師幼合作的方法,表達豐富、多樣性的認識,體現着“以幼兒發展爲本”的理念。

五、說活動過程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

尋找風朋友激發興趣——自由探索感知風的存在——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形成——與幼兒交流探索結果——運用生活經驗及觀看錄象帶,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交流有關風的經驗——評價總結

六、說教學過程(一)激發興趣(利用找看不見的朋友,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興趣是人們積極、主動地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心理傾向,學習興趣是學習動機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動幼兒探求知識的動力,它會使幼兒產生學習需要,是學習活動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因此,我根據教材實際,創設興趣情景,來調動幼兒的學習熱情。活動開始,利用問孩子:“你們喜歡交朋友嗎?”然後讓幼兒閉上眼睛“有個看不到的朋友想和我們班的下朋友做遊戲”引發幼兒的興趣,從形式上、內容上都深深吸引着孩子。

(二)自由探索(幼兒動手操作嘗試探索風的形成)

創新意識是創新素質培養的前提,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在第二環節中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活動,我引導鼓勵幼兒利用各種物品扇動感覺風,激發幼兒的探究熱情,教師在一旁給予支援、鼓勵及指導,這一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支援者、合作者。

(三)、交流結果(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在前一過程中,孩子獲得經驗是零碎的,那怎樣進行加工整理呢?在探索活動結束後,幼兒最想的就是把自己所發現的尋找風的方法告訴給其他幼兒和老師,如:她是用什麼方法做的?發現各種東西製造出來的風吹到身上的感覺是不一樣的?把自己在探索中所得到的經驗與老師幾同伴討論交流。爲此,在自由探索後我們就透過幼兒介紹,集體講評的方式,對幼兒獲取風的經驗進行整理。

(四)豐富經驗(利用生活經驗和看錄像感知風對人的好處與壞處)

引導幼兒回憶自然界的風,運用生活的經驗感知風對人的好處和壞處(好處:可以吹乾衣服、風力發電、熱的時候會覺得涼快等等;壞處:龍捲風會把人吹飛、房子會吹,給人類帶來危害等等),爲了使幼兒的興奮點上升,我給幼兒看了有關龍捲風的錄像,其動感使孩子感知龍捲風的力量,替代了圖片死扳不動的傳統方法。在輕鬆的氛圍中體驗了學習過程的快樂。教師適時賞識又給每個孩子體驗到創造的樂趣。此環節較好地將藝術融入了科學,達到比較完美的統一。

(五)、評價總結(總結幼兒自己探索到的有關風的經驗知識)

在活動過程中,對幼兒進行了情感、語言、能力、動作、發展等多方面的隨機評價和階段評價,總結豐富幼兒有關風的經驗知識。並採用幼兒自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法,達到師幼、幼幼互動作用,以使教育更好地爲幼兒發展服務。

(六)活動延伸

活動結束,我們不能馬上告一段落,關鍵是引導幼兒持續不斷地對風產生興趣。我把本次活動的物品投放到活動區,這樣更激發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根據這次活動以及幼兒的興趣、經驗和需要,進行生成活動。在活動的組織中我始終堅持以幼兒爲主體,以積極的體態語引導幼兒參與活動,用生動的語言對幼兒進行情感教育。活動中,幼兒思維活躍,始終能圍繞活動內容積極思考,從而將本次活動推向了最高潮。最後,讓幼兒輕快地走出活動室,到戶外尋找風、感受風,結束本次活動。

幼兒園說課稿大班 篇10

一、說教材背景:

由於清明節剛過,有不少幼兒的家長趁着清明節短短的小假期帶了小朋友出去了短途遊或回老家祭祖。於是,班上有幼兒在回園的第一天就在班上分享着放清明假去了哪些地方玩,還在討論着下次放假還想去什麼地方玩。但是,還有多少時間纔會放長假呢?小朋友們都爭先恐後的討論着,有的小朋友說,還有幾個月,有的小朋友說,還有十幾二十天??於是老師聽到了,決定在班上開展“我最喜愛的日曆”活動。

二、說教材內容:

幼兒們一聽到這項活動,紛紛從家裏帶了各種可樣的日曆。剛進教室各個幼兒爭先恐後的向老師展示他自己的日曆,有風景的,有卡通的,還有動物的,還有小朋友自己本身拍藝術照的??幼兒在欣賞、閱讀日曆上漂亮圖案的同時,對日曆上的數字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他們不知道這些數字到底代表什麼?是什麼意思?

三、說教學目標:

而本次活動主要是1)使幼兒認識各種日曆,能基本瞭解日曆的用途。2)能發現日期按順序排列的規律,知道一個星期有七天。3)會看日曆,從日曆中找到我國的一些重大節日,從小關注社會。

我就鼓勵幼兒自主探索。幼兒紛紛採用了不同方式去了解,有的問父母,有的同伴間相互交流等。今天的活動就是幫助幼兒理解這些數字的意義,把幼兒零碎的經驗加以整合。

四、說教學準備

1.多媒體年曆課件與圖片,各式各樣的日曆。

2.事先了解幼兒對日曆的概念。告訴幼兒,日曆可做成各種形狀,如掛在牆上的叫

掛曆,貼在牆上的單張日曆叫牆歷,放在桌上的叫日曆,還有小日曆卡,有的手機上也有日曆。

3.幼兒每人一支鉛筆。

4.幼兒在家自帶一本日曆。

五、說教法

1、直觀演示法:運用直觀、形象的教具進行表演示範,引導幼兒理解作品內容。活動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將整個日曆以圖片形式展示,透過觀賞課件,引導幼兒瞭解日曆的主要結構,理解日曆的內容。

2、提問法:提問是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事物,要求幼兒再現已知知識,啓發幼兒積極思維的手段。例如:有小朋友知道兒童節是哪一天嗎?

3、練習法:從日曆中找到一些重大節日。

六、說學法

1、參與法:幼兒參與找節日的過程。

2、發現法:透過日曆,讓幼兒去探索與發現我國的法定假期有哪些。

3、講述法:主要都會幼兒能準確地回答問題,在活動中,我會採用多種形式的提問,爲幼兒提供講述的空間,啓發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七、說教學程序

整個活動分爲三大部分,活動流程簡單明瞭地概括了整個活動,使大家一目瞭然,明白設計意圖,下面將其詳細說明一下:

一、 匯入部分:激發學習興趣,引出主題。

利用多媒體課件圖片,引導幼兒說一說自己喜歡的節日,爲什麼?我在此環節注意引導幼兒回憶原有的生活經驗,並組織幼兒進行討論,爲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突出活動的教學重點,引起興趣,引出主題。

二、 展開部分:理解日曆的內容,掌握學習方法。

1、教師講述日曆的構成,講解日曆上的數字與顏色及圖案的含義。讓幼兒認識日曆。以提問的方式引出主題。如:1)爲什麼週一至週五都是黑色的?而週六週日卻是紅色的?2)有小朋友知道數學數字代表什麼意思?那語文數字呢?(鼓勵幼兒結合自己的經驗及想法並講述,幼兒自由討論)此環節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幼兒在討論和集體指認中瞭解表示月份、日期、星期數字特徵。

2、自主辨別,尋找節日。

(一)探索研究,從日曆中找到一些重大節日。

1)老師想知道這個月哪幾號是星期六,請各位小朋友動動你的小手把它圈出來。

2)請你在日曆上找出今天是幾號,用圓圈把表示今天的數字圈出來。

3)請各位小朋友幼在日曆中找一找下面這些節日,然後與同伴說一說,各個節日是幾月幾日,是星期幾。(1)端午節;(2)中秋節;(3)國慶節;(4)冬至節。

(二)組織交流各自的查找結果,並思考:除了這些節日以外,你還知道有哪些節日,是星期幾?小朋友能找出來並按順序告訴老師分別有哪些嗎?

1)一年裏有哪些節日?(幼兒自主尋找節日看看講講)

(三)師幼共同小結:日曆有什麼用?

日曆真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們可以在日曆上找到許多的節日。

三、結束部分:遷移經驗,愉快表現。

大家在活動過程中可以看到,整個活動始終貫穿着幼兒尋找和指認數字的過程,其實這也是我對活動形式的一種嘗試,也就是說將尋找和指認數字作爲一種手段、一種載體,讓孩子在對數字的尋找、指認過程中瞭解日曆上的數字和我們生活的關係,獲得諸如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歸類能力、聽辨能力、感受、合作能力等等多方面綜合能力的提高。

今天的活動是這個小主題中的一個部分,透過今天的活動,將幼兒零碎的對日曆的認知和相關經驗加以提升,懂得並瞭解日曆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意義,並在此基礎上引發幼兒自己設計、製作日曆的興趣,讓幼兒能夠在認識並看懂日曆以後創作出一本屬於幼兒自己的日曆。

今天我所展示的這個活動肯定還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希望在座各位,能給予批評指正,讓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觀念的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長,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