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說課稿模板

說課稿1.64W

1說教材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說課稿模板

1.1教材分析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這一節,講述了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兩個方面的知識。在性別決定方面,以人爲例講述了XY類型的性別決定方式。在伴性遺傳方面,以人的色盲爲例,講述了伴性遺傳的現象和伴性遺傳規律。這部分教學內容,實質上是關於分離規律在性染色體遺傳上的作用。

1.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所教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思想教育目標: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及人口教育。

(2)基礎知識目標:

A、以XY型爲例,理解性別決定的知識

B、以人的色盲爲例,理解伴性遺傳的知識。

(3)基本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研究生物學問題的方法。

1.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材重點:性別決定、伴性遺傳的傳遞規律和特點。

(2)教學難點:伴性遺傳的機理及傳遞規律

2說教法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徵,我採用以下方法及教具進行教學:

(1)創設樂學情境,激發學習情趣教學方法。

(2)精心設疑激趣,以趣激學的教學方法。

(3)培養思維.強化訓練,倡導合作共學的教學方法。

(4)教學用具:錄像、投影片、計算機和色盲檢查圖。

我注重了設計激勵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渴求知識、探索真理,誘發他們強烈的學習願望的教法,使他們在知識的掌握過程中能獲得一仲滿足、一種快樂、

3說學法

學習指導的目的在於使學生願學、樂學、主動學、會學,在於提高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因此教學該課,我確定了以下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培養興趣,強化思維,反覆練習。

4說教學過程

我認爲。一個能鼓舞自己的學生學習的教師就是好教師。教師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讓學生在任何時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終保持強烈的求知慾望。如何才能激發起學生的這種強烈的學習願望呢?我的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4.1 匯入新課,激發情趣 在上這節課時,我先用錄像展示雞蛋孵化→小雞→生長髮育→成雞的簡短而生動的畫面,讓學生說一說“這錄像展示的是什麼樣的一個情景?成雞又分雌雄性別,它們在外形上有什麼區別?”

①這些生物個體同是由雞蛋(受精卵)發育而成的,爲什麼有的發育成雄性個體,有的發育成雌性個體?

②爲什麼有些性狀的遺傳總是與性別相關聯呢?要正確回答這些間題,就讓我們來學習‘性別決定和伴性遺傳’吧!”這樣置學生於知與不知的矛盾中,使學生產生價值取向,注意力開始集中起來,準備主動積極投入新問題的解決過程。

4.2 基礎知識目標A的學習 用計算機演示“人類男女染色體組型示意圖”的課件(男女不同的一對染色體在不停閃爍),讓學生比較兩者有什麼不同點?這些不同點可以說明什麼問題?透過類比、推理、歸納,很自然就可解決了這些問題,學生因而產生興趣。在此基礎上我再設問,“性染色體是怎樣來決定性別的呢?”再用計算機動態模擬“人類性別決定示意圖”的課件。由於此時學生正處於積極主動學習狀態,經教師啓發點撥,使學生在已有的知識的基礎上,以舊爲新,由具體到抽象,循序漸進地愉快地完成了教學目標的基礎知識目標A的學習任務。在講完新知後,用投影片提出兩個問題:“生男生女是由母親決定的,這仲說法對嗎?爲什麼?在戰爭年代,一國王想讓他的國家男丁多些,而制定了一條法律……。問國王能如願嗎?爲什麼?”讓學生相互討論,運用剛學過的知識去解決這些實際問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並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及人口教育。

4.3 基拙知識目標B的學習 首先展示“色盲檢查圖”這一“教具”,再透過投影片投影“一個色盲患者家系譜”,讓學生從這個色盲患者家系圖譜中找出特點。着重講解色盲遺傳機理,啓發學生寫出男女婚配六仲情況的基因型和外在表現,然後按四人爲一小組討論,讓學生在明膠上寫出遺傳方式圖解,每一仲婚配的遺傳方式,各請一代表到講臺,在投影儀上敘述自己的答案,並把四種遺傳圖解都留在投影儀上,經過講評糾正,共同總結出色盲遺傳傳遞規律及特點。

對於這一知識的'學習,我不是將現成的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在師生主客體角色互換中得以解決,使學生實現其思維活動的兩次飛躍:一是從具體到抽象的飛躍(即對色盲遺傳現象的解釋到X連鎖隱性遺傳規律的揭示);二是從抽象再回到具體的飛躍(即用紅綠色盲的遺傳原理用於實踐,解決各種人羣色盲的遺傳方式),使學生做到知識和能力的同步發展,始終處於愉快、積極主動求知的精神狀態之中,完成了教學目標中基礎知識目標B的學習任務。

4.4 讓學生對感興趣的問題自由提問 學科學的目的在幹應用科學。如何運用科學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間題,這是與人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分不開的。針對創造性思維能力發展的特點,在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後,我安排學生進行答疑活動,即由學生自己結合新知聯繫生活實際進行討論、提問和答辯。如果學生提不出間題,就給予提示誘導,鼓勵學主大膽地對已知結論和未知事物進行懷疑、聯想和想象,促使學生對科學的探索形成自己新的思路、新的觀念和新的思維方法,大大活躍了學生的思維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