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

說課稿1.93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說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語文說課稿模板集合6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摘 要】智障兒童存在語言缺陷,爲了補償這一缺陷,語言訓練成爲生活語文課的一個重要內容。《西紅柿》是本人根據我校中級一班學生特點,結合生活實際自編的教材。編寫目的就是讓學生在瞭解西紅柿顏色、形狀的特點基礎上練習說話。由於智障兒童的特殊性,課堂教學必須採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西紅柿》一課我採用了實物教學法、塗色感知法、分層教學法和多種形式的說話練習,讓學生參與到整個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透過本節課,使每個學生語言能力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鍛鍊提高,並從中得到快樂的體驗,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說課稿對整個課堂教學設計作了全面的闡述,說明了怎幺教,還結合學生實際說明了爲什幺這幺教。

【關鍵詞】培智;生活語文;自編教材;西紅柿;說課稿

1 說教材

《西紅柿》是我根據中級一班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認知能力,語言表達特點,結合生活實際自編的生活語文教材。課文主要是從顏色、形狀等方面特點描寫了西紅柿的樣子。編寫意圖是讓學生在認識

西紅柿特點的基礎上練習說話。

2 說學情

中級一班共有8名智障兒童,輕度3名,中度5名。他們記憶能力比正常兒童差,感知覺緩慢,抽象思維能力薄弱。在語言表達方面,輕度同學有一定的表達能力,能表達清楚自己的意願,但缺乏簡單的具體描述能力。中度同學中有一名能說簡單的詞語,但表達不清楚。其他同學能清楚地說出詞語,但說完整句子能力差。根據以上情況我把他們分成A、B、C三組,分層教學。

3 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文的編寫意圖和中級一班學生特點,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3.1 知識與能力目標

A組同學:能夠說出西紅柿的顏色、形狀,根據這些特點簡單描述西紅柿的樣子。

B組同學:能夠說出西紅柿的顏色、形狀,用“西紅柿是————(顏色或形狀)。”的句式說完整話。

C組同學:在老師的幫助下說出西紅柿的顏色、形狀。

3.2 過程與方法目標

採用實物、圖片、朗讀等方法,讓學生透過看、摸、嘗、塗、說的過程完成本課的學習。

3.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激發學生語言表達的願望。

4 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本節課的重點是說完整句子。難點是熟練地說完整句子。

5 說教學方法

5.1 實物教學法。透過實物演示,直觀形象,學生更容易接受,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親自看、摸、嘗、說,調動多個感官參與體驗,加深印象。

5.2 塗色感知法。智障兒童感知覺緩慢,透過塗顏色的過程可以慢慢去感知西紅柿形狀和紅色這個色彩,強化記憶。

5.3 分層教學方法。智障兒童程度不同,不同層次不同要求,使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有進步,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快樂,增強學習的自信心。

5.4 多種形式朗讀、說話法。智障兒童有語言缺陷,因此說話訓練是生活語文課的一個重要內容。爲了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快樂學習,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說話練習,使學生在興趣學習中語言缺陷得到補償。

6 說教學準備

洗乾淨的大西紅柿、畫着西紅柿圖案的卡片、紅蠟筆、兩個詞語卡片(紅紅的、圓圓的)

7 說教學過程

7.1 匯入(2分鐘)

爲了使學生感到親切、自然、易接受,設計了與他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繫的導語:“同學們,你們都吃過什幺菜呀?”“今天老師也給你們帶來了一種蔬菜,看看這是什幺?”由學生熟知的事物引入,輕鬆自然、親切,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7.2 新授

第一個環節:認識實物西紅柿。(8分鐘)

因爲智障兒童抽象思維能力薄弱,直觀形象思維尚可,因此採用實物教學。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親自去感知。然後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說出西紅柿的顏色、形狀。並且把課前準備好的詞語卡片隨機貼在黑板上,採用各種形式讀,強化記憶。

第二個環節:給卡片上的西紅柿塗紅色。(4分鐘)

這個環節設計的目的:一是轉換一下學習方式,避免單調、疲勞、失去學習興趣。二是在學生塗顏色的過程中慢慢感知西紅柿的形狀和紅色這個色彩。塗好的同學在教師的幫助下把卡片貼在黑板上進行展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第三個環節:練習說完整句子。(20.5分鐘)

這個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難點。爲了突破重難點,我設計了趣味性、多樣性的說話練習。

7.2.1教師示範。參照板書對西紅柿的樣子進行整體描述,給學生整體的感知。

7.2.2 師生接龍。教師說西紅柿是,學生說紅紅的。教師說西紅柿是,學生說圓圓的。師生再調換過來說。這種形式可以增加趣味性,學生在快樂中語言得到鍛鍊。

7.2.3 自由練習。在師生接龍的基礎上,把時間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練習說話。教師隨機走動,發現問題及時幫助。

7.2.4 分組合作互補練習。把學生分成兩組,每組成員程度不同。輪流說,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互相提高。

7.2.5 個人展示。讓每個學生都展示一下,程度好的同學可以自由發揮,說得更具體些;程度差的同學可以說詞語。教師都要給予肯定表揚,培養他們的自信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7.3 總結(0.5分鐘)

我設計了鼓勵性的總結語:這堂課同學們不但知道了西紅柿的樣子,還學會了用西紅柿說話,你們真聰明!下課後你們還可以繼續練習說。這樣的總結語既是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勵,又可以把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

8 說板書設計

板書融在教學過程中,圖片和文字相結合,增加了直觀形象性和趣味性。課題西紅柿寫在中間,周圍是學生完成的塗顏色的作品。右邊是教學中隨機粘貼的詞語卡片。這樣的板書既直觀形象,有簡潔明瞭。既是教學內容的概括,有突出了重難點,是整個課堂教學的濃縮。

參考文獻:

[1] 南靖縣特殊教育學校蔡文婷《培智低年級語文的說課基本內容》。

[2] 《認識蔬菜》說課稿

[3] 認識水果說課稿_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簡析

課文講的是“我”到非洲旅行時,想買一個非洲木雕做紀念,又擔心路途遙遠,木雕沉重,只好放棄了這個打算。爲了不讓我帶着遺憾離開非洲,賣木雕的少年等待在賓館前,送給我一個方便攜帶的木雕小象墩,從中可以看到少年的美好心靈。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一是瞭解非洲人民同中國人民的友誼;二是透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揣摩人物內心活動;三是積累一些四字詞組,並學會恰當地運用。

2、本課教學目標定爲: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遊覽、工藝品”等20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3)學習透過人物的言行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明白少年爲什麼送木雕給“我”。

3、教學重難點:

“識字寫字,正確讀寫詞語和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爲什麼送木雕給“我”,感受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是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是“讀懂本課內容,明白少年爲什麼送木雕給‘我’,感受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二、說教法

遵循“以教師爲主導、以學生爲主體,以訓練爲主線”的教學原則,針對本課的教學目標,本課將採用的教學方法爲:

1、朗讀體會法。扣住關鍵句,指導學生反覆誦,在誦讀中積極思考,以讀促思,以讀促情,從而體會中非人民的友情。

2、閱讀拓展法。在閱讀文字的同時,補充課外資料,以幫助學生挖掘教材豐富的人文內涵,對理解文章的主旨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使學生受到心靈的震撼。

3、讀寫結合法。在閱讀感悟文字的基礎上,創設情境進行寫話,強化表達能力。

三、說學法

以“遺憾”爲中心點,以賣木雕少年的言行、神情爲線索,對文字進行個性化的解讀,在自讀、自悟、交流反饋中,逐步實現對文字的深層理解,深入感受賣木雕的少年對中國人民的友誼。透過寫話,拓展思維,加強語言訓練,進一步深化對文章中心的感悟。

四、說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

板書課題,讀課題,思考:你想知道什麼?

2、檢查預習,認識生字

(1)出示生字卡,指名讀,其他的同學正音。

(2)輕聲讀課文,想一想課文講一件什麼事?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評讀。

(4)討論交流:課文講一件什麼事?

3、品讀課文

(1)學生自讀。

師導語:請靜思默想,或輕聲讀讀,畫出寫少年言行和神情的那些句子,體會體會。(教師巡視,瞭解學情)

(2)學生讀後反饋。

誰想站起來讀讀你畫出來的描寫少年的句子。

(3)尋找深入感知課文的切入點。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寫少年神情有個句子是寫眼神的,你們發現了嗎?

出示“少年的眼睛裏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讀這個句子引起你怎樣的思考呢?

生質疑。

(設計“質疑問難”的環節,意在以學生爲本,關注學生在內容理解上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主動探究的學習精神。)

(4)研讀第一次對話

課件出示對話: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誠懇地說:“夫人,您買一個吧!”“啊,不,路太遠,這個太重……”我有些語無倫次。“您是中國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測道。我點了點頭。少年的眼睛裏流露出一絲遺憾的神情。

自由讀。分角色朗讀。討論:少年爲什麼感到遺憾,明白了嗎?

(5)研讀第二次對話

“這個小,可以帶上飛機。”少年將一件沉甸甸的東西送到我手裏……“太好了!”我高興地喊起來,掏出錢包就要付錢。少年連連擺手,用不太標準的中國話說:“不,不要錢。中國人是我們的朋友。”……他笑了,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

自由讀對話。分角色朗讀。討論:最後,黑人少年爲什麼笑了?

4、補充閱讀

賣木雕的少年爲什麼卻特別喜歡中國人呢?想知道嗎?

師補充:在上個世紀60年代,中國人曾大力援助非洲。(教師出示課件,打出相關圖片或網頁:①周總理訪問非洲。②中國醫生給非洲兒童治病。③坦贊鐵路。)

周總理曾三次赴非,訪問非洲十國;中國派出了100多個醫療隊支援非洲;特別是幫助他們修建了著名的坦贊鐵路。

(這一環節中相關資料的補充大大拓展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體現了對語文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對學生理解課文內容至關重要。本設計力圖透過這些資料的運用,促進學生理解課文,提升情感。)

5、情境寫話

(1)請你先想一想,人們會怎麼誇這個少年。(學生自由寫話)(2)交流評點。

(學生在理解感悟、體驗情感的基礎上,與文字產生共鳴,對賣木雕的少年有了深刻的認識,創設情境,讀寫結合,在寫中積澱語言,在寫中昇華情感。)

6、作業超市

熟讀課文,找出四個字的詞語並摘抄下來。

五、說板書設計

27、賣木雕的少年

介紹木雕

挑選木雕對中國人民的情誼

放棄木雕

贈送木雕

語文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給予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在沙漠中迷路後,飢渴已極、幾近死亡,面對一壺能救命的水做出的選擇:他選擇了付出這壺救命水,結果不但自己喝上了甘甜的泉水,還給別人也留下了救命之水。故事讚美了高尚無私,給予奉獻的品格。這篇短文內容比較簡單,但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在閱讀時,可先讓學生透過自讀自學疏通生字詞,大體瞭解文章內容。然後引導學生繼續深入閱讀、思考並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如有不懂的問題,教師可做適當指點。

文中第四段的第一句話“怎麼辦?這爲沙漠中的飢渴之人,面臨着艱難的抉擇”,是理解全文的關鍵句子。爲什麼說這個人面臨着艱難的抉擇?從文章敘述中可知,這個人萬一把水灌進吸水器吸不出水,他就選擇了死,這對一個求生願望強烈的人來說真是太難太難了。但這個人最終選擇了把水灌進吸水器,他冒着危險,到底爲了什麼?爲的是給像他一樣瀕臨死亡的迷路者也能留下一壺救命之水。這個人在生死關頭,表現出了高尚無私的胸懷,置生死於度外的品格。

在閱讀討論中,也可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合理想象,比如,這人沒有把水灌進吸水器,而是喝了個痛快,後來……,或者他把水灌進了吸水器,卻沒把水吸上來,於是……,讓學生設計各種不同的結局,並加以評價,從中理解人物的品格,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學情分析

獲得是一種滿足,給予是一種快樂。給予別人,感動別人也會感動自己。因爲簡單所以快樂,這篇短文內容雖然簡單,但蘊含了深刻的道理,可以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並討論,在討論中,學生如有不懂的問題,老師可做適當的指點。

【學習目標】

1、學會書寫十個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給予的快樂和幸福。

3、在討論交流中流露真情,明辨事理,提高認識。

【教學重、難點】

從迷路者的選擇中體會他的心理,從他的留言中感悟給予的無私與快樂。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具使用】多媒體課件

【課前準備】學生:瞭解沙漠相關知識。

老師:瞭解學生認知情況。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簡介:本文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中的18課《做什麼事最快樂》,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隻小青蛙想弄清楚做什麼事最快樂,便去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媽媽。全文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小青蛙產生了做什麼事最快樂的疑問。第二、三、四自然段結構相同,分別寫了小青蛙問啄木鳥、水牛、蜜蜂做什麼事最快樂和得到的回答。第五自然段寫小青蛙問媽媽做什麼事最快樂。第六自然段寫媽媽的回答。

這篇童話以對話的形式敘述,適合學生分角色朗讀。文章生動有趣、淺顯易懂。學生在學完這一課後,可以懂得啄木鳥、水牛、蜜蜂對人類的貢獻,體驗如何跟別人進行口語交際,感悟到“做什麼事最快樂”的真正內涵,教育自己今後怎麼做人、怎麼做事。

(二)教學目標:根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該類型的課文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6個生字“做”“快”“樂”“叢”“爲”“別”。兩條綠線內的3個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編旁“刂”。認識1個多音字“覺”(jué)。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的不同語氣。

3、能認識到做對別人有用的事快樂,學會關心別人。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篇幅較長,但2、3、4段結構相似,老師講其一,學生便能知其二。根據兒童模仿性強的特點,學生樂於自己動手、動腦去感知新事物。針對新課標中對低年段識字寫字與閱讀的要求,可把“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作爲本課的教學重點。

本文最後一段青蛙媽媽的話:“做對別人有用的事,你就會覺得最快樂。”是文章的點睛之筆,正面回答了小青蛙提出的問題,是對啄木鳥、水牛、蜜蜂回答的總結,是理解的難點。

(四)課時安排:

根據上述教學目標,整課計劃2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學習字詞。第二課時:精讀課文,理解內容,朗讀訓練,遷移延伸。

二、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1、直觀演示法。本文內容每一段均附有一幅彩圖,圖文並茂。因此,可根據內容自制幻燈片,以講故事的形式播放課文錄音或者動畫。爲了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把小青蛙向啄木鳥、水牛、蜜蜂提問及他們的回答時的語言、動作、神態描繪得更加完整、具體,及時放幻燈片,讓學生看圖說話,並藉助圖畫擴展思維,豐富想象,培養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導語激情趣法。本課開頭以“快樂”着手,提問:“你有哪些快樂的事?”引發學生的生活體驗,懂得“快樂”一詞的意思。再以小青蛙和大問號的畫面匯入,揭示課題“做什麼事最快樂”,激起學生學習本文的興趣,並能跟隨着小青蛙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很快地進入課文的情境。

3、以讀代講法。本文語言淺顯易懂,要放手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感悟,自己學會閱讀方法。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採取多種朗讀形式,如自由讀、個人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讓學生在各種形式的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4、誘導思維法。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要尊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教師要學好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對話者的角色來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思維,營造輕鬆、活躍、和諧的課堂氣氛,激活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

5、遷移延伸法。在讀完課文後,創設一個說話的情境,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進行課文內容的再創造,並以正確的句式規範學生的語言,促進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然後結合自己談談想法和做法,學以致用。讓學生主動地說,準確地說,流利地說,生動地說,使語言訓練與知識鞏固、情感體驗相得益彰。

(二)學法:

根據課文的內容和要求,可讓學生採用“圖文結合,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說一說,演一演,議一議”的方法學習本課。先讓學生看課文動畫,再讀讀課文,邊讀邊想,體驗感悟,發表自己的見解。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讓他們採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在小組合作中演演、讀讀、賽賽、說說、議議,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感受到學習語文也是快樂的。

三、說教學程序

1、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爲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先出示注音詞卡“快樂”,讓學生準確認讀。提問:“你們有哪些快樂的事?”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作出自由的回答。接着,畫面出示一隻小青蛙和一個大大的問號:“你們看,這兒有一隻小青蛙,也在想着這樣一個問題,做什麼事最快樂呢?”畫面出示課題。師微笑說:“讓我們跟着小青蛙一起去找答案吧!”

2、動畫感知,初讀課文

接着就讓學生觀看課文的動畫,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感知,同時也爲接下來的朗讀課文作了一個示範。欣賞完動畫,就讓學生初讀課文。在初讀課文前提出要求:

①借讀拼音,讀準生字的音。

②目視雙行,不添字不漏字,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③看漢字讀通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些什麼內容。

給予學生充分的自由朗讀時間。然後檢查初讀情況,出示一些生字詞卡,和幾句長句子,指導學生把它們讀準讀通。

透過讀書,不僅使學生初步認識了生字,掃除了閱讀障礙,而且使他們瞭解了課文的內容。

3、識記生字,指導寫字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要“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意教給識字方法。”認讀完生字以後,讓學生找找哪些字自己已經認識了,讓學生當“小老師”,說說自己是怎麼認識的,介紹給大家,像“做”、“樂”。也可讓學生運用以前學過的識記字形的方法,如“熟字帶生字”、“部件加減法”、“換一換”等,像“叢”“快”“別”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來記。總之,尊重學生的想法,鼓勵他們的思維創造。這樣,避免老師講,學生聽的單一模式,又利用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識字能力,辨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最後指導寫字,督促習慣。

語文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㈠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小小的船》它是 葉聖陶先生寫的一首美妙精巧的.兒童詩。這首詩描述的是在晴朗的夜晚一個小朋友仰望一彎明月所看到的情景,展現了孩子飛上月亮、遨遊太空的美好願望。全詩共二句,第一句生動地描繪了月兒"彎彎""尖尖"那種惹人喜愛的形象;第二句由"小小的船"展開想象,寫小朋友坐上月亮這條小船所看到的無邊的藍天和天空中閃爍的星星。全詩形象優美,韻律和諧,充滿了兒童礻悟情,以心契心,以神會神,真正受到薰陶和感染。

2、再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可以自找學習夥伴,組成小組。告訴學生遇到不認葷他們走入情境學習,讓他們坐上"月亮船",面對"美麗的星空"自由想象,自由表演,自由體驗,自由誦讀。

㈡教學目標

新課標明確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結合,是學科課程目標的框架,體現了新課程的價值追求"。根據這一基本理念,我設計以下教學目標。

1、複習鞏固漢語拼音,學會田字格內4個生字,綠線內的9個生字只認不寫。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會背誦課文。

3、圖文結合,體會詩句所描寫的夜晚的天空,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

4、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獲得閱讀的樂趣和美的薰陶。

㈢教學重點難點

以識字、朗讀、背誦爲重點,以藉助畫面,透過想象引導學生體會詩的意境,獲得閱讀的樂趣與美的薰陶爲難點。

㈣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㈤課時處理

根據本課的學習目標和學生實際的學習需求,我安排二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習課文中9個生字,會認會讀;初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圖文結合,體會詩文意境,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情感。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學習田字格內的生字,指導學生正確書寫;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法分析

根據小學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以及兒童詩的特點,教學時應採用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採用以情境教學法、激趣引讀法爲主,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用畫面再現情境,用音樂渲染情境,用語言描繪情境;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採用小組合作學習,同學互評等合作形式,達到情景的統一與交融,使學生在互助中學習,在合作中發展。

三、學法分析

小學一年級學生形象思維佔明顯優勢,學習詩文有一定的難度。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交給學生一些學法:討論學習法、嘗試自學法、自主學習法、表演學習法等。

四、教學程序

下面我主要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程序。

新課標明確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交往、溝通合作、教學相長、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這一新的理念,並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有針對性地設計這節課的教學程序,安排以下四個學習步驟:

第一步: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小朋友,你們喜歡晴朗的夜空嗎?(學生可能會說喜歡)那你們知道夜空有什麼呢?(生自由說)你們喜歡月亮嗎?你們看,今天老師把月亮帶進了教室。(播放課件)有時候月亮是這樣的(出示圓月的夜空)有時候月亮又是這樣的(再出示新月的夜空)我趁機提問:這是什麼樣的月亮?彎彎的月兒像什麼?課文中小朋友爲什麼覺得彎彎的月亮像小船?你們看着這彎彎的月兒,想不想上去呢?今天,我們就把它當成小小的船,一起來學習《小小的船》(板書課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我與學生朋友般的交流,把天上的月亮搬進教室,藍藍的星空移到孩子們的面前,透過設定情境來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將會看得認真,聽得專注,會帶着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很快地進入到詩文的意境。

第二步: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學生是閱讀主體,應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地位。"因此,我設計以下閱讀環節。

1、一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因此,我先範讀課文。這樣,教師深情投入,真情流露,熱情洋溢,學生就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會神,真正受到薰陶和感染。

2、再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可以自找學習夥伴,組成小組。告訴學生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用藉助漢語拼音、請教同學和老師等辦法讀準字音

3、多媒體出示帶漢語拼音的生字(船、彎、坐、只、看、見、閃、星、藍)學生認讀,教師及時糾正讀不準的字音。

4、多媒體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學生認讀。

5、教師打亂生字卡片排列順序,學生認讀。

這一環節由扶到放,符合認知規律,意在反覆強化認讀,鞏固識字,逐漸建立字形與字音之間的聯繫。同時,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克服困難的信心,相信學生的認讀興趣會更加濃厚。

第三步:感情朗讀,體會感悟

㈠學習詩文,引讀激情

1、現在,誰再來說說彎彎的月兒像什麼?(簡筆畫板書月兒,板書彎彎、船)這條小小的船真特別。你們看它的兩頭(讓學生觀看課件理解"尖尖的",這時,學生可能會說小小的船兩頭尖。板書尖)哪位小朋友能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教室裏的這個"月亮"?(學生自由說)再指導學生讀好第一句詩。

2、小朋友,誰想來坐一坐這小船呢?你坐上後會怎麼告訴大家已經坐上了小船?(引導學生自由表演說:"我在小小的船裏坐"板書:坐)那坐上小船要上哪兒去呀?(學生可能會說太空)好呀,小朋友坐穩了,我們現在就出發,可要注意看呀,你在航行中看見了什麼?(播放課件,學生興趣盎然,)我伺機指導說: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簡筆畫板書星星,板書閃閃、藍藍)指導學生讀好第二句詩。

這樣設計一系列問題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再現課文情景,指導學生朗讀,培養學生語感,學生將會受到情感薰陶。

3、接着,我啓發學生:彎彎的月兒除了像小船之外,它還像什麼?(學生小組討論,想象說話,創設更大的思維空間)我再啓發學生:你坐在船裏除了看見星星和藍天,還看到什麼?(學生可能說如果往下看會看到夜景中的城市和鄉村等)

這樣不會把學生的思維定位,誘發學生的多向思維,大膽放飛學生的想象,從而使思維動起來,體驗真起來,語言活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㈡多形式朗讀,體會感悟

1、以讀爲本,即興表演。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表演是兒童思考、再現生活的基本方式。因此,我設計這樣的演讀方式:自由演讀、個別演讀、全體演讀。具體做法如下:

小朋友,現在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吧!大家可以站起來,先想象你就是文中的小朋友,再美美地讀一讀,最好能用上你喜歡的動作來演一演(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練習)再請個別學生上臺演讀,學生互評。最後全班一起模仿較優秀的學生邊讀邊演,教師也作爲其中一分子,這樣,教師角色轉化爲學習夥伴角色,師生互動來帶動生生互動,學生將會入情入境,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

2、激趣演唱,情感昇華。

如果現在是夜晚,我們一起坐在院子裏,擡頭看天空,藍天上有星星、月亮,這彎彎的月亮多像一條小船呀!(放音樂)現在大家閉上眼睛,隨着音樂輕輕搖擺。想想你是不是好像飛上藍天,坐在月兒上了呢?(播放課件,讓學生睜開眼睛)我們好像已經飛上藍天,坐在小船裏了,讓我們輕輕唱起《小小的船》(放歌曲)伴隨歌聲,學生將會進入美妙的境界,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促發他們欲飛上月亮船的美好心願。

3、在太空中飛行的感覺真好,看到這樣的夜空,你想用什麼話來說說你的感受呢?(學生此刻將會產生不同的感受,體驗夜空的美麗和心情的愉快)是啊,大自然的美使我們心情這麼愉快,我們可得熱愛它,纔會有更多美的享受。(這樣來滲透思想教育)

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理解內容、體驗情感,都要以學生的充分閱讀爲前提,因此,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朗讀,學生嘗試讀好的基礎上對文中的情感因素有着各自不同的體驗,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

第四步:鼓勵質疑,拓展延伸

1、質疑:這節課裏,你學到了哪些知識?你還有哪些不懂?提出來在小組中討論,合作解決。(照顧中下層生)

2、小結:今天的收穫真不少,大家向課本、同學和老師學到了不少知識。在生活中,到處蘊藏着知識和智慧的寶藏;在大自然中,到處蘊藏着科學的奧祕。我們應從小熱愛科學,長大後不斷髮現大自然中更多的奧祕。

3、拓展延伸:課後抓住"月兒""星星""藍天"這幾個詞用自己的話把你想象中的美景說給你的家人聽,或把它畫下來。

感悟體驗誠可貴,遷移運用價更高。這樣不失時機地總結和拓展知識,也拓展學生的思維,強調了新課標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體驗、感受、情感",使教師成爲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引路人。

五、教學思想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力求體現新課程改革理念,將自己定位於各學生平等的合作者,在充分尊重學生及其獨特體驗的基礎上,使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落到實處,讓學生在課堂中學得輕鬆、愉快,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達到教學目的。但由於本人水平有限,在備課和說課的過程中,仍有不足之處,還請各位給予指正。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本單元的主題是“我們身邊的科學”。《棉花姑娘》一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童真的童話故事,課文主要講了棉花姑娘病了,它請求燕子啄木鳥等給自己治病,可它們心有餘而力不足。正當蚜蟲們得意的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時,七星瓢蟲把它們一掃而光。棉花姑娘又快樂地生活着,吐出了雪白的棉花。這篇課文寓生物常識於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啓發作用。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有助於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願望。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

二、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需、幫”兩個字。理解課文內容,知道七星瓢蟲是益蟲。

2、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主動體驗故事中角色的心靈世界。在讀讀議議中瞭解益蟲的一些科學知識。

3、閱讀、朗讀童話故事。對科學常識產生濃厚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慾望。樹立保護益蟲的意識。

三、教學的重難點:

認識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讓學生透過認識“七星瓢蟲”和“蚜蟲”,瞭解益蟲和害蟲的概念。並樹立保護益蟲的意識。

四、教師的教法與學生的學法:

1、教法:基於教學目標的制定和重難點的提出,結合《語文課程標準》的理念,我採用自讀感悟、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彙報交流等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語文課堂,始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夥伴。

2、學法:抓住課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結構相似這一特點,我採用重點扶學第二自然段,然後小結學法,再讓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合作自學第三、四自然段,進行彙報。這樣能讓學生懂得自學的方法,達到我會學。

五.教學流程

課前積累:

請大家讀一讀這個詞。你能仿照這個例子再說幾個詞語嗎?(齊讀)

(一)匯入:

同學們讀得太好了,棉花姑娘都忍不住爲你們鼓掌了呢!看,他來了,我們一起把他請到黑板上來吧!(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鞏固識字:

1、上課之前,老師想先帶大家到棉花田裏去採棉花,看,每朵棉花後面都有一個詞語,讀對了才能把棉花摘走呢!你們有信心嗎?

2.看來大家都是採棉花的能手,那寫的本領怎麼樣呢?老師來考考你。(只星雪幫請就)

出示學習目標

過度:聽說我們班同學朗讀的本領特別厲害,在座的老師也想來見識見識呢。

整體感知:

請大家開啟語文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要求讀的時候加入自己的感受。

學習第一自然段:

出示蚜蟲:看,這就是害得棉花姑娘生病的蚜蟲!(播放蚜蟲錄音)你覺得蚜蟲很怎麼樣?請你來讀一讀這一句話:可惡的蚜蟲(指名讀、齊讀)

你的語氣告訴我你非常討厭蚜蟲。

你看,你都讀得咬牙切齒了。

詞語讀好了,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把句子讀好。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句話。(老師彷彿聽到了棉花那哭泣的聲音!)

孩子們,請你閉上眼睛想象你就是棉花姑娘,可惡的蚜蟲在你的身體裏爬呀爬呀,他在吸你的血,吃你的肉。

(1)這個時候棉花姑娘最希望什麼?

自由回答——出示句子:她多麼盼望有醫生來給她治病呀!這個句子中有一個詞最能體現棉花姑娘現在的心情。(盼望)學生讀。

(2)課件出示:(調動生活經驗)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也有這樣的經歷

自主擴展:(),我多麼盼望()!

看來,最深刻的盼望都藏在了小朋友的心底。那麼棉花姑娘盼望着、盼望着,

學習2-5段

1、棉花姑娘也盼望着有醫生來給她治病,所以她不斷向身邊的人求助,可憐的棉花姑娘到底向誰求助了呢?(板書:燕子、啄木鳥、青蛙)

2、它最先是向燕子求助,請同學們看到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邊讀邊用“——”劃出棉花姑娘的話,用“~~~~”劃出燕子的話,趕緊讀吧!

3、彙報:

4現在,老師要請兩個同學讀讀,一個讀棉花姑

娘說的話,一個讀燕子的話,其他同學讀旁白,誰來試試?

4、老師聽出來了,棉花姑娘和燕子都非常有禮貌。哪些詞能說明他們很有禮貌呢?

是呀,請別人幫忙,要有請的語氣。請你帶着這種語氣再來讀讀棉花姑娘的話吧!全班齊讀棉花姑娘的話

5、燕子幫到了棉花姑娘嗎?但是它卻說了一句“對不起”,真是隻懂禮貌的燕子。誰再來讀讀燕子的話?(你也是個懂禮貌的孩子!)

6.同樣,啄木鳥和青蛙也很有禮貌。那他們和棉花姑娘都說了些什麼呢?請同學們自己來學習。注意用上我們學習第二段時用的方法。(出示幻燈片11)你喜歡誰,就讀那一段。

7.展示:指名彙報所劃的句子。請女生變成棉花姑娘,男生變成青蛙(啄木鳥),分角色來讀讀。

8、燕子、啄木鳥、青蛙都非常想幫棉花姑娘捉害蟲,可是它們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因爲:

(板書:)燕子只會捉空中飛的害蟲

啄木鳥只會捉樹幹裏的害蟲

青蛙只會捉田裏的害蟲

你能用上因爲所以再來說一說這幾句話嗎?

第五段:

1.三位都沒有幫上忙,忽然一羣圓圓的小蟲飛來了,很快就把蚜蟲吃光了他們是誰呢?

2.你能用書上的句子來介紹一下七星瓢蟲嗎?自由練讀一句、齊讀

3.那麼棉花姑娘以前見過七星瓢蟲嗎?你是從哪個詞知道的?誰來驚奇的問問?(指名,一起來噹噹棉花姑娘問一問。)七星瓢蟲的本領可真大。小動物們還給她發了一張獎狀呢。齊讀。這是一個什麼句式?你能把它變成被字句嗎?

同學們,這麼多動物醫生都想幫助棉花姑娘,你能分清楚他們的特長,來完成這道題嗎?

5、學習6段

a.善良的七星瓢蟲把棉花姑娘的病治好了,棉花姑娘有什麼變化?長出了什麼樣的葉子?(碧綠碧綠的葉子),你還能用碧綠碧綠形容什麼?長出了什麼樣的棉花?(雪白雪白的棉花)你還能用雪白雪白形容什麼?老師也積累了一些這樣的詞語,一起來讀讀吧!

棉花姑娘的病好了之後,變得更美了,老師都忍不住想誇誇他了,老師來讀讀第6段好嗎?如果你是棉花姑娘你的心情怎樣?(生:開心)快樂是可以分享的,小朋友們就一起開心地朗讀第六自然段。

板書:

棉花姑娘

燕子空中飛的

啄木鳥樹幹裏的

青蛙田裏的

七星瓢蟲蚜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