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合集9篇

說課稿2.36W

作爲一名老師,編寫說課稿是必不可少的,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於說課稿模板合集9篇

說課稿 篇1

【說設計思想】

三年級下冊已學習過用連除方法解決實際問題,這裏出現的是另一種形式的需連除解決的問題。根據這一學情,本節課採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讓學生從說中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係,引導學生說出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根據所教學生大部分學生只會做,不會說的特點,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多讓學生動口和動腦,培養學生真正會分析題意,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訓練學生先動腦思考再動筆的良好思維習慣。以“解決問題”爲主題,分層遞進。整節課設計由分層提問 → 分層探究 → 分層練習,逐層滲透各種解題策略。

【說教材】

連除的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了小數除法計算後進行教學的,其實就是把小數除法與實際問題聯繫起來,是小數除法的綜合運用。連除的解決問題一方面進一步鞏固小數除法,另一方面培養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其特點是:總量與兩個變量有關係,並隨着兩個變量的變化而變化。

教學時,要加強數量關係的分析,引導學生用數量關係來描述解題思路。鼓勵學生獨立思考,主動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多向思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爲以後學習更復雜的解決問題打下基礎和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

【說教法】

1、注重口頭表達,訓練學生把解題思路說清楚。讓學生從說中理解題目的數量關係。

2、訓練思維習慣,培養學生審題的關鍵及方法。讓學生靈活運用各種解題策略,認真審題、弄清資訊間的數量關係後再動筆列式的良好習慣。

【說學法】

1、重視語言表達和思維習慣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口頭表達能力和良好的思維習慣,爲學生的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內容逐步分層。整個教學流程主要分了“三層”,從複習提問到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到鞏固練習,每一層又逐步分層,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

3、注重解題策略的滲透。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掌握各種解題策略,爲學生以後的數學學習鋪墊。

【說教學程序】

本堂課我們主要預設了以下環節:第一環節:分層提問,引入問題策略;第二環節:分層探究,滲透解題策略;第三環節:分層練習,激活解題策略;第四環節:拓展延伸,深化解題策略;第五環節:幻燈回放,回憶解題策略。

第一環節:分層提問,引入問題策略。

師:同學們,之前我們已經學習了小數的除法計算,這節課我們來學習用小數除法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板書:解決問題)

(開門見山,直奔課題,明確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師:你能根據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嗎?

(1)3個籃球共240元。

(2)一週看35頁。

(3)2臺拖拉機4小時共耕地32公頃。

師:三道“熱身題”提出的問題都是用什麼方法來計算的?(除法)它們的問法都是怎樣的?(得出歸一問題的模型)

(根據三年級已經學過連除的解決問題,所以我設計了三道“熱身題”。這三道複習題由淺入深,讓學生的思維有個適應的過程。第(1)題是單一的“歸一”問題;第(2)題是隱藏7天這一個資訊的簡單的“歸一”問題,也爲例11的理解做好充分的準備;第(3)題是整數的“雙歸一”問題。前兩題都是隻有唯一的答案,後一題就比較開放,複習題的三個“小分層”有利於學生思維的開闊,也很好地爲這節課的學習進行鋪墊。從這提問題中也可以瞭解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總結“歸一”問題的問題模型。)

第二環節:分層探究,滲透解題策略。

師:哪位同學可以把題目大聲讀出來?(對學生的回答給予一定的評價)

師:讀完題目,你覺得這道題哪些詞語是解題的關鍵?(抓住學生的回答讓學生理解“上週”“每頭一天”的意思。)

師:求每頭每天,你想到用什麼方法計算?(除法)

師:能一步算出得數嗎?(不能)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間說一說你先算什麼,再算什麼?然後列式計算。

(在老師的指導下分析了題意,再來一個小組學習,讓學生小組之間說一說,可以培養學生之間的口頭表達能力和與人交流能力。也可以在說的過程中真正理解題意,初探題中的數量關係。讓學生在相互說中進行同化,讓說得好的同學帶動說話不完整的同學,從中互補,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全班彙報交流,得出三種不同的解決方法。

(全班交流,把小組交流的結果彙報出來,再一次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語言的簡潔,明確了題中的數量關係。在彙報的過程中也注重方法的多樣性,由易到難,活躍了學生思維,體現數學解題方法的靈活性。線段圖和圖畫是幫助解決問題最有效最直觀的教學方法,透過兩個線段圖的演示,讓學生第三次深刻理解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接着用兩幅圖來理解3×7=21表示什麼意思,學生很容易就會理解到21相當於21頭奶牛產奶一天或1頭奶牛產奶21天。)

最後總結歸納,掌握解題策略。

師:同學們真棒,一道題可以用三種不同的方法來解決,請問這三種方法都是幾步計算的?(兩步)都用什麼方法來計算?(連除或相乘再除)

(解決問題要善於總結方法,拼命地做題而不善於總結方法會變成機械練習,在做題中常回頭看看,從中總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會使學生學得事半功倍,學得靈活。比較和分析這兩種解題策略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策略。)

第三環節:分層練習,激活解題策略。

1、方法變遷,激活“分析”策略。(做一做)

2、練習變式,激活“排除、多樣化”策略。(選一選)

3、習慣培養,激活“思考”策略。(說一說)

4、綜合運用,激活“比較、優化”策略。(比一比)

(整個鞏固練習的形式多樣、新鮮而又不缺思維含量,環節之間由淺入深,學生能力也得到提高,最後的“比一比”更是學生綜合能力檢測的“大舞臺”。第一題是簡單的“雙歸一”問題,是本節課的學習內容,第二題是“雙歸一”問題的深化,先連除再連乘,最後一題是第二題的同類型,但“6頭奶牛一週產奶多少千克”這一問題也可以用另外更簡單的方面法來解決,因爲6頭是3頭的2倍,所以可直接220.5×2,解決方法也要“優化”。這樣的練習設計有利於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保障中下生能學好最基本的,也爲中等生提供發展的平臺,更能滿足優生的需求。)

第四環節:拓展延伸,深化解題策略。(書本P43第3題)

(這道題包含了大量的數學資訊,而且圖文並茂,需要學生有很強的收集資訊和分析資訊的能力,可以檢驗學生各種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否紮實,也可以讓優生往更高層次發展。)

第五環節:幻燈回放,回憶解題策略。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用幻燈片播放的形式回憶整節課的內容。)

(透過幻燈片連續播放的形式來回憶所學,是一種課堂小結的新方法,它可以讓學生對40分鐘的所學所做有一個觸動的回憶,在這回憶的瞬間,學生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想法和收穫,讓整節課有個完美的收場。)

【設計反思】

在學習了小數除法的計算後,讓學生用小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體會小數除法的應用價值,上完這節課後,自我感覺上得很真很實也很有效,這節課的設計,我主要體現了“分層”來解決問題這一理念。整節課主要分三“大”層,每個大層裏又分小層,層層深入,激活學生的思維,滲透解決問題時常用的解題策略,爲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一、巧設分層,激活思維。

第一大層是“複習”分層,裏面又分三個“小”層,複習題裏的三道提問題由淺入深,很好地爲例題的學習做好鋪墊,又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第二大層是“探究”分層,裏面又分了四個“小”層,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學得主動又紮實。第三大層是“分層”練習,裏面又分了四個“小”層,“小”層裏又分“小小”層,一環扣一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

二、注重表達,訓練說話。

在社會實際生活中,口才往往比文才運用更直接,更具有實際價值,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勇於說話、樂於說話、善於說話。每個人都應具備較強的說話能力,以此作爲立身、處事、待物、生存的基礎。本節課中我很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讓學生把每一步計算所表示的意思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來,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鍛鍊了口頭表達能力,也可以讓學生在說中明白解題思路和解題步驟。

三、滲透解題策略,提高解題能力。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習策略的滲透,在課的各個環節適時滲透各種學習策略。如在講授例11時,先引導學生看到題目先找關鍵詞,接着引導學生要分析題意,最後總結解題方法,有效滲透了“找關鍵詞”“分析”“總結”等學習策略。在鞏固練習時又滲透“遷移”、“排除”、“對比”“優化”等解題策略,有效地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四、抓數量關係,形成思維習慣。

要想正確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進行列式,理順題中的數量關係很重要;而要找到正確的數量關係,學會思考方法就是關鍵。一般在解決問題中用得最多又最有效的思考方法就是“綜合法”和“分析法”。 綜合法是指從已知條件出發,藉助其性質和有關定理,經過逐步的邏輯推理,最後達到需求問題,其特點和思路是“由因導果”,即從“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而分析法就剛好相反,它是從問題出發,找出相關聯的量,經過逐步推理,最後找到已經條件來計算,其特點和思路是“由果導因”,即從“問題”找“條件”。如果學生能熟練運用這兩種方法來思考的話,就不會說看到題目那麼多資訊,不知從何下手,所以這節課中我很注重讓學生說出數量關係,教會學生思考的方法,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也爲往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說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上午好,我是aaa。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畫楊桃》。我的說課分爲六個部分,分別是:說教材、說目標、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 、說板書設計。

一、【說教材】

《畫楊桃》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主要講圖畫課上,對楊桃進行寫生練習,“我”根據自己看到的,把楊桃畫成像個五角星的樣子,同學們覺得好笑。老師透過這件事,啓發我們知道同一個事物從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結果,從中受到科學思想方法的教育。

選編這篇課文的主要意圖是,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理解課文內容,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其中的深刻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或看問題,應該實事求是,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 。

二、【說目標】

爲領會編者意圖,達到應有效果,根據課標的三個維度、中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活躍的特點及本課語言準確、生動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生字詞語。

2.能讀通讀順課文,有感情地角色朗讀文中的人物對話。

3.能透過抓住重點詞句理解體會,初步讀懂課文所蘊涵的看問題或做事情的時候,不能憑空想象,要實事求是。

三、【說教法】

教是爲學服務的。選擇適當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依據新課標理念,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課我採用“一法爲主、多法相輔”的策略,以“讀悟結合法”爲主,情景教學法、資訊收集法爲輔,優化結合,充分體現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的目的是爲了不教。爲了讓學生學會自己學習,本節課我將重點採用“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 和“朗讀感悟法”。

四、【說學法】

1、主動學習法:讓學生朗讀課文,並提出問題,讓學生在獲得感性認識的同時,

教師層層深入,啓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培養學生思維想象的綜合能力。

2、反饋補救法:在練習中,注意觀察學生對學習的反饋情況,以實現“培優扶差,滿足不同。”

五、【說教學過程】:

爲落實教學目標和體現教學理念,我把教學過程設計成以下四個環節1、談話引入新課。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檢查預習情況。3、精讀課文,積澱語感。4、迴歸整體,進行總結。

(一)、匯入部分

主要是簡單介紹楊桃,利用多媒體課件爲學生展示楊桃的圖片。然後出示課文標題“畫楊桃”,並且讓學生就標題展開聯想提問。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誰畫楊桃?”“怎樣畫楊桃”“楊桃畫得怎樣?”等等,教師對這些問題進行提煉。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

1、讓學生帶着教師提煉的問題默讀課文一遍,並圈出生字詞;

2、檢查生字詞的掌握情況

3、讓學生以4人小組討論的方式討論問題,選派小組代表在班級內交流答案,然後教師對問題進行點撥與總結,接着出示生字詞“ 叮囑、審視、輪流、和顏悅色、教誨、一生受用”要求學生讀準這些詞語。

(三)、精讀課文,積澱語感

討論問題,全班交流、反饋:(層層遞進、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1、引導理解“教誨、叮囑、審視、半晌、和顏悅色、一生受用”等詞的含義,並回歸原文進行深入理解。

2、父親叮囑我什麼,老師講的話具體指什麼?

3、畫楊桃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我要把楊桃畫成五角星?

4、父親的話有什麼深刻的含義?

5、有感情讀最後一段。

(設計意圖: 1、要培養學生敏銳的語感,就必須從語言文字的細節入手,教會學生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理解課文的表達方法。)

2、《課標》提出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裏安排小組合作學習是爲了落實在個體感悟基礎上實現優質資源共享。3、在朗讀中,我引導學生從文字中讀出感情,把感情送進文字。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

的薰陶。透過這一環節的學習,學生大概掌握了本課的重難點。)

(四)、迴歸整體,進行總結

總結全文時,我讓學生說說學習本節課後的感受?待學生交流完後,在適時總結學法並讓學生再次有感情地誦讀全文。在誦讀中感受父親的話,激起學生堅持科學的思想方法、一切從客觀實際出發的情感共鳴。讓學生在心中留下語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

六、【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體現作者的寫作思路和課文重點。我的板書力求精簡,重點突出。

11、畫楊桃

爸爸的話 是什麼樣,畫什麼樣

老師的話 是什麼樣,畫什麼樣

我的畫 認認真真,老老實實 實事求是

總之,以上設計我力求體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在教學設計總體上體現“實”字,在具體教學環節中體現“精”字,在教學過程中體現“真”字,將紮實的語言訓練和“個體價值的體現”結合起來。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說課稿 篇3

教材分析

《鼎湖山聽泉》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九年級第一單元第一篇課文,這是一篇寫景散文,作者不是停留在簡單地對景色的讚美上,而是歸結到對人生的感悟上:歷史是生生不息的,美感是充滿生機的。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第四學段閱讀的要求,我制定了本文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

透過吟哦諷誦,品味作者筆下鮮活的文字,感受作者字裏行間所涌動的熱愛大自然的激情作爲本課教學目標一;

學習作者調動感覺器官觀察自然景物,感受美好自然的方法作爲教學目標二;

學會在文中尋找生活的美,學會用文字表達生活的美作爲教學目標三。

其中目標一、二是教學的重點;目標三是教學的難點。

“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但又是一個特殊的例子,我們一方面要不這個例子用足用好,用得其所,另一方面,我們又不能得意而忘言,得魚而忘荃。

“整體閱讀,以語言訓練爲主”是這一堂課的指導思想,在教學方法的選用上主要體現這一點。在處理教材時,先讓學生朗讀,從整體上進行充分的感知:在品讀課文時,體味和推敲重點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在賞析課文時,感受作者在字裏行間所涌動的熱愛大自然的激情;在遷移訓練時,注意學會用文字表達生活的美。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採用朗讀、討論、質疑、點撥等方式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

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準備採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生熱情,又透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教是爲了不教,因此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其重要。這是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在本節課我十分注意培養學生:

1.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對基本語料的積累;

3.根據間接經驗感受生活。

根據這堂課教學的指導思想,我準備從以下幾個程度進行教學:

(一)初讀課文,感知語言

(二)合作探究,體味語言

(三)賞讀課文,品味語言

(四)綜合訓練,內化語言

在解題之後,我讓學生自由、大聲朗讀課文,在讀中掃除字詞障礙,瞭解文章的內容,然後請學生正確地朗讀全文,由學生進行評點。

一篇好的文章重在朗讀,從讀中能感悟字詞的意義,從讀中能理解文章的內容,從讀中能感悟作者的感情,以讀爲主,感悟朗讀,體現了語文課堂的書聲琅琅。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設計了五個問題,採用先四人小組後全班交流的方式合作探究:

1.從全文看,你認爲貫穿全文的是“泉”字,還是“聽”字,爲什麼?

2.鼎湖山是著名的風景區,可寫的地方很多,作者爲什麼只抓住一個“泉”來寫,請你體會一下作者構思的特點。

3.文中多次閃現一個“綠”字,爲什麼?

4.寫“鼎湖山聽泉”,爲什麼前面又寫了鼎湖山的樹木森林,後面又寫森林遭受破壞的潛在威脅?

5.在合作探究中,你認爲還有哪些問題值得大家討論的?

合作探究前,我先讓學生思考一會兒再發表意見,這樣每個學生都會有一個思考的空間,避免產生優等生誇誇其談,後進生充當看客的現象,我們知道:對同一文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這種理解只有深淺不同,沒有對錯之分。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力求學生之間的互動,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這種最充分的資源整合的目的。

學生是最好的課程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課堂上生成的資源,調動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學會學習的能力,是新課程標準着力提倡的,所以我設計了第五個問題。

教師在這時的作用是與學生共同探究,適時“點撥”,“點”就是畫龍點睛,點石成金,“撥”就是撥難爲易,撥疑爲悟。

這一環節貫穿了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探究能力,也培養了學生團結合作的精神。

在對課文精心研讀的基礎上,我要求學生有感情地美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喜歡的語言,細細品味。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眼睛。”讓學生到文中尋找美點,品味美言,就是對語言的品味、積累。

學習的目的是爲了運用,爲了內化語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接受美的薰陶,從中獲得美的體驗,我設計了以下兩個題目:

1.文中對泉音的描寫用西洋樂器作比,能不能換一種來表達,比如民族樂器或者用山中的鳥獸的叫聲作比。

2.放一段音樂《苗嶺的早晨》,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去感受大自然的聲音,並說說你聽到了什麼?

這一部分可放在當堂完成,也可放在課後作爲作業。

說課稿 篇4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部編教材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的第三篇課文《蜘蛛開店》。

一、(說)教學內容:

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是引人入勝有思維價值的童話故事。“藉助提示講故事”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蜘蛛開店》一課故事情節簡單,一波三折,內容豐富。蜘蛛從“賣口罩”改成“賣圍巾”,再改成“賣襪子”,想的都是“織起來很簡單”;他賣東西的價格,總是“每位顧客只需付一元錢”。蜘蛛思維方式簡單,處事方式簡單,偏偏迎來了三位特殊的顧客,讓他吃盡了苦頭。本課在結構上有反覆的特點。“賣口罩”、“賣圍巾”、“賣襪子”三個部分,故事情節類似,寫法相似。

二、(說)學情:

二年級學生已經基本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本課的生字教學採取隨文識字的方法,但是對於抽象的詞語,學生理解困難的,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進行理解。童話故事本身有很強的趣味性,學生願意去讀。但是,由於低段學生年齡小,認知能力有限,在教學中,要引領學生梳理課文內容,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搭建講故事的支架。

三、(說)教學目標:

依據以上學情,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本組訓練重點,教學時要實現如下目標:

1、能借助拼音讀準15個生字,會寫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蜘蛛開店過程中發生了哪些事。

4、能根據示意圖講講這個故事,並能發揮想象,續編故事。

四、(說)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朗讀課文。讀懂蜘蛛開店過程中發生了哪些事,並能根據示意圖講講這個故事。

五、(說)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設定爲:

1、能借助拼音讀準文中的生字,讀準“蹲”“頸”“匆”的音,聯繫上下文理解“寂寞”“匆忙”的`意思,指導書寫“店”。

2、把課文讀通讀順,梳理課文的主要內容,提煉出課文的示意圖。

3、指導學生讀出三位顧客的特點,感受蜘蛛思維方式的簡單。

六、(說)教法:

爲了落實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本着教爲學服務的原則,我準備採用以下教法。

1、朗讀教學法。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要充分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充分地感知。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多種形式地讀,讀出動物的特點,讀出味道來。

2、啓發想象法。啓發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感知想象。

3、情境教學法。創設情境,拉近學生與文字的距離,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展開想象,感悟文字。

七、(說)學法:

俗話說,得法者事半功倍。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至關重要。

1、自主合作探究。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同桌互評,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2、舉一反三。“舉一”提供模式,“反三”按圖索驥。從扶到放,使學法得到遷移,讓學生觸類旁通。使學生逐漸學會朗讀的技巧。

3、讀、品、悟。多種形式的讀,以讀代講,品讀重點語句,入情入境感悟文字內涵。

八、(說)教學過程:

爲了達成目標,我設計了三個教學板塊。

板塊一:謎語導航,開啟“店”門

這一板塊主要是爲了達成目標一中指導“店”字的書寫。

利用謎語匯入課題,開門見山,提出課題中的“店”字進行生字教學。檢查字音,交流字形。教師引領,利用PPT啓發學生根據漢字的部件和意思想象識記。在書寫教學時,先引導學生觀察談發現,再引導學生回顧舊知:左上半包圍的字“丿”畫要伸展;“口”字在下,要寫得扁。然後教師範寫,學生邊說筆順邊書空。在學生練寫的過程中,指名一位同學上黑板寫。引導學生客觀評議,評出優缺點來。

“書寫密碼”促成長:

1、把字寫正確。★

2、寫準壓線筆。★

3、“丿”畫伸展,小“口”扁扁。★★

學生對照“書寫密碼”進行同桌互評,然後進行二次練寫,得到二度提升的效果。

板塊二:三顧文字,理清“店”名

這一板塊主要針對目標一和目標二設定

(一讀)出示初讀要求,整體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圈出生字,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2)標出自然段。

(二讀)整體把握故事的起因,蜘蛛先生爲什麼要開店?學習第一自然段。

隨文識字:“蹲”“寂寞”。聯繫“尊敬”的“尊”和“遵守”的“遵”來對比識記“蹲”字;結合上下文和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體會“寂寞”、“無聊”的感覺。相機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三讀)新課標指出,在低段語文教學中,應培養學生學習默讀的能力。學生邊默讀課文邊思考:蜘蛛先生先後開了哪些店?遇到了哪些顧客?梳理出課文示意圖,並進行板書,爲第二課時根據課文示意圖說故事做鋪墊。

板塊三:認識“店”客,讀出特點

這一板塊主要爲達成目標三設定

聚焦描寫蜘蛛想法的句子:

賣什麼呢?就賣口罩吧,因爲口罩織起來很簡單。

引導學生找到其他兩處,對比朗讀,引導發現“很簡單”,並進行板書。

接下來,創設情境,分別來到“口罩編織店”“圍巾編織店”“襪子編織店”。關注招牌,指名讀內容,一方面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另一方面,繼續感受蜘蛛思維方式的簡單。

讀出三位顧客的特點是這一板塊的教學重點。教學時,以讀代講。1、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來讀。2、觀察圖片,啓發想象來讀。如“河馬嘴巴那麼大,口罩好難織啊……”這個句子,就可以引導學生先觀察圖片,發揮想象,想象河馬的嘴巴到底有多大,再抓住“那麼大”“好難織啊……”來進行朗讀。然後舉一反三,讓學生觸類旁通,讀出描寫其他動物特點的句子。在指導朗讀描寫蜈蚣的句子時,由於句子較長,教師透過範讀讓學生學習停頓的技巧,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聯繫上下文,讀懂“匆忙”的含義,幫助學生入情入境感悟文字內涵,培養朗讀的能力。

在課堂的結尾,留下懸念:蜘蛛到底吃了哪些苦頭?接下來還會發生什麼事?等待下節課再開啓。

總結部分:

各位評委老師,在小學低段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追求的是趣味而又有成效的課堂。所以我在備課的時候努力做到“一課一得”,如這節課就是在整體梳理文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抓住三位顧客的特點來朗讀感悟。讓課堂變得簡單,讓學生學得輕鬆。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反思:說課不僅僅是按部就班說出內容,更重要地是傳遞思想。我在說這節課時,想要傳達的就是我個人的教學理念。怎樣教讓學生易於接受;怎樣學讓學生觸類旁通,掌握方法。說課前的學情分析至關重要,因爲教爲學服務,在基於學情的基礎上,才能以學定教,纔能有法有章。低學段的教學內容不能過多,要懂得取捨,抓住一個點,落到實處,做到“一課一得”。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大綱》的要求: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對閱讀能力提出這樣的要求“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

2、教材內容的特點和作用

《桃花源記》是試用修訂本初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詩人“以文爲辭”,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園詩《歸園田居》所描寫的田園生活更美,更理想。詩人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記》更具有文學的欣賞性,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文言散文的審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學的重點、難點

由於初一年級學生知識積累的有限,形象思維能力仍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難點可以這樣確定:

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4、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熟讀成誦,理解文章的內容。

能力目標:積累遷移,培養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德育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代人生。

二、教學設想

1、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個“春蠶收長絲,秋收靡王稅”般的社會,和平恬靜,怡然自樂。它是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徵。因此,我把本節課設計爲賞析課,以“美”爲突破口,開展教學,突出重點。

2、爲突破難點,我設計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啓發學生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現實的。

3、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CAI)課件創設情境,啓發學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才能。

三、學法指導

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桃花源記》是一篇美文,只有讓學生熟讀成誦,纔可能習得語感,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美意境。

2、想象法:愛因斯坦曾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爲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由此可見,想象力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引導學生髮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花源社會。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教師作爲啓發者和鼓勵者,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透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攝取知識,培養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是以朗讀爲紐帶,以桃源‘美’境爲主線,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爲核心。其教學基本流程如下:

教師導:誦讀感知 —— 分步品讀 —— 積累遷移

學生學:感受“美”—— 欣賞“美 —— 創造“美”

具體操作如下:

一、匯入新課,激發興趣

好奇心是想象的起點。這一環節主要是透過教師口述桃花源的故事,創設情感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二、反覆誦讀,整體感知

從認識的心理過程來說,這一環節是學生的感性認識階段,它是學生進行想象的基礎。設計讓學生透過反覆誦讀掃清字詞的障礙,習得語感,積累感性材料。其具體步驟是:

① 學生聽配樂朗誦,以此爲示範嚮導,讓學生進入情境;

② 學生自由讀,讀法自定,或朗讀,或默讀,甚至可以吟唱。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於去讀。此時,教師用幻燈片把一些易讀錯的字(如阡陌、語云、郡下、詣、驥、邑人)投影出來,供學生參考。

③ 小組內互評,看誰讀得最清楚、流利。透過討論比較優劣找差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讀”後讓學生寫出一句話,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並與本組的同學交流,看誰寫得最簡潔。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三、分步品讀,理解、欣賞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透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一環節分兩步進行:

(一)帶領學生欣賞桃源的自然美

這一環節的設計以“桃源美景”爲核心,讓學生入情入境,展開豐富的想象;繪聲繪色,進行創造性的描繪。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首先讓學生個別朗讀課文第一、二段,啓發其他學生思考:漁人在河兩岸以及從山口進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樣的景色?並要求學生找出寫景的句子。接着,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風景的圖片,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然後讓學生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景點用下列句式進行描繪。

句式:這裏的……美,你看(聽)……。

教師注意對描述中詞句理解不正確的地方,予以指正,鼓勵有創造性的描述。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學生:聽了大家的描繪,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圖,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透過教與學的雙向交流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引導學生體會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畫卷——社會美。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理解桃源的社會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因此我將進一步引導學生髮揮合理的想象,理解“世外桃源”的內在美—社會美,深化學生的美感,形成初步的理性認識。具體的做法是:

先啓發學生思考:“桃花源除了景美,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麼美?”學生回答之後,在屏幕上投影幻燈片,讓學生以漁人或村人的身份講述這裏生活的美。目的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去發現“美”,創造“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學生講述之後,進一步追問:這裏的統治者是誰?衙門在哪裏?這地方爲何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讓桃源中人樂不思蜀?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這裏沒有戰亂,沒有階級,沒有紛爭,沒有憂傷,處處恬靜,人們過着怡然自樂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樂的美妙生活畫卷。此時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把全文再誦讀一遍,使學生加深對桃源“美境”的體驗。在學生還陶醉在環境幽美、其樂融融的桃源勝景時,進入下一步的學習。

四、整合評讀——理解評價作者的理想

這是教學的難點,主要透過啓發思考和學生自己的討論來突破,同時使用多媒體幻燈片輔助教學,提供背景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涵,透過想象誘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從中得出有規律的認識,即上升爲理性的認識。

具體的做法是: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第四、五段,然後要求學生根據我提供的背景,聯繫歷史知識思考,並分組討論:這麼美的地方它存在嗎?你有什麼根據?如果不存在,作者爲什麼要這樣虛構呢?此時我根據學生反饋的資訊,對學生的思路、表達等方面點撥。並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理想的啓迪和薰陶,啓發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陶淵明的理想社會能實現嗎?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社會?

五、歸納總結

學生透過前面的學習,對文章的認識已從開始的感知形象過渡到理性的認識。此時由學生自我總結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透過問題的形式啓發學生思考: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談學習這一課的感受,也可以談學習方法等等。

在學生正感受到“收穫”的滿足感時,我讓學生在以下的三件事中作出選擇,把“收穫”變爲創造。這三件事是:

① 選一段你最喜歡的文段有感情地讀給全班或本組的同學聽

② 用你的筆畫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畫好之後,如果學生願意,就透過多媒體投影儀展示給全班同學看。

③ 製作知識積累卡:可以摘抄文中優美詞句,也可以把本節課的心得體會、學習的方法寫出來。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讀出,或者用繪出,或者用筆寫出,使課文蘊涵的美育價值在學生的讀、寫、畫中充分顯現出來,實現“美”的再創造,培養創新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以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六、課後延伸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曾說過:“教是爲了不教。”從認知心理來說,這是學習的必然,也是能力的延伸。因此我將透過佈置課後作業,把學生對桃源美的感受延伸至課外,開闊視野,瞭解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閃光的藝術魅力。具體說就是要求學生課後選讀以下詩作:《桃花源詩》(陶淵明)《桃源行》(王維)《桃源圖》(韓愈)《桃花溪》(張旭)《桃源行》(王安石)。

說課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玩氣球》是鄂教版新課標小學科學四年級下冊的第13課,也是引導學生探究空氣這種自然物質的開門課,課中教師透過提出疑問、分派科學探究任務,引領學生對空氣形成一個科學的認識。

二、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在生活中對空氣的認識是非常膚淺的,尤其是對空氣在我們周圍到處存在,並且佔據空間的事實缺乏認識,學生並沒有真正嘗試去揭開空氣的神祕面紗。

課堂上,我重點培養學生“觀察·思考·動手”的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知空氣,與人協作深入探究空氣的能力。

三、教學方針:

1、知識方針:指導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實驗探究,記錄結果,瞭解空氣的基本特性。

2、能力方針:能自己透過實驗得出正確的結論。

3、情感方針: 使學生產生研究空氣的強烈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慾望;願意把自己對空氣的感知、認知與同學之間交流分享。培養與他人合作的良好習慣,形成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瞭解空氣能佔據空間。

難點確定爲:在科學事實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和正確的解釋。

五、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探究法,它經過讓學生對自然物質的觀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對空氣的認識。鍛鍊學生髮散性思維,培養學生處理問題的能力。同時我又把比較法、發現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熱

愛科學的態度。

2、說學法:在指導學生的學法時,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爲此我提倡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思考,尋找答案”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

六、教具學具準備:

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易準備。

七、教學過程

謎語匯入力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課堂實施三步走:

1. 吹氣球,初步感知空氣的存在。(觀察法)

2. 尋找空氣,研究空氣的特徵。

3.再玩氣球,深入探究空氣佔據空間。

我力求講解耐心,用語親切,不要讓學生感到拘束和壓抑,不怕他們給出錯誤的猜測,鼓勵他們大膽猜想,然後自己動腦動手證明之前的猜測正確與否,並能自己歸納總結出正確的結論。我想,他們自己去思考,去發現。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動手能力、互助精神,還讓他們在活動中領會成功與喜悅,更好地激發在以後的活動中主動探究的慾望。(“做中學”)

八.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堂可的縮影,我的板書教簡單:把空氣的三大特性列舉了出來。正好體現整節課的知識探究目標,學生最終一目明瞭。

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第一課時《口算除法》。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數學課程標準》中的地位及作用,我制定瞭如下說課內容:

一、說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內容是“除數是兩位數除法的口算除法,有關整十、整百數除以整十數的口算除法,由於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同時,也是學習筆算除法的基礎,也是爲學生今後繼續學習除法是三位數的除法打基礎的,佔據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認識,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徵,以及資源庫中的內容我制定瞭如下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除整十數、幾百幾十的數(商是一位數)的口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口算;培養學生系統的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探索口算方法的過程。透過合作、交流、討論優化算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時我運用資源庫中的圖片、練習等內容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經歷探索過程,掌握口算方法。

四、說教學設計。

透過運用資源庫中的資源,組織教學過程的具體方案和步驟。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1、匯入新知

課的開始我先讓學生做了10道口算除法題,這樣可以爲學生學好本節課做好鋪墊,並引出課題。

(這樣的教學匯入,緊緊扣住新知的生長點、新知的最近發展區,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讓學生將相關的知識點遷移到陌生的新問題情境中。)

2、探究新知,理解新知:

第一步:學習例1,(多媒體出示)在運動會開幕式的情境中,讓學生透過數學資訊,提出有關的數學問題,並解決列式“80÷20=”請學生根據自學指導,自己總結口算的方法,並彙報。

教師總結。有兩種方法:第一種:因爲20×4=80,所以80÷20=4。第二種:因爲8÷2=4,所以80÷20=4。讓學生選出自己喜歡的方法。整個設計讓學生憑着各自已有經驗進行完成。

(利用資源庫中的資源,創設我在學習新知前,創設生活情境——分氣球、分彩旗的活動,把學生推上主人的地位,讓他們真正參與到學習中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意識,發揮“主導”作用,培養學生能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具體方案。)

第二步:大屏幕出示書中“做一做”作爲練習,鞏固學生的口算方法。

第三步:我把估算改成了解決問題的形式出示給了學生,讓學生自己列式,想到用估算的方法解決。給學生了一定的思考空間。

第四步:學習例2,多媒體出示題目,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研究,然後找學生代表彙報有了前面的基礎,學生很快的說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第五步:是兩道估算的題:122÷30≈ 120÷28≈ 有了剛剛兩道題的基礎,我直接讓學生進行估算。

第六步:我還是用了書中的“做一做”作爲練習,讓學生體會了口算和估算的聯繫。

我設計例題教學時:主要體現“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是由“扶”到“放”,讓學生嘗試練習,始終遵循學生的認識規律,由具體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透過自己的觀察、思考建立表象,形成新的知識結構,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探究新知的思維品質,促進了思維的發展。)

3、多層訓練,鞏固練習:

要達到學生掌握知識,最終發展能力的目的。學生的思維必須經過多次反覆,循序漸進地實際應用。我從資源庫中找到了一些有用的資源進行練習鞏固。

(數學課不僅要注重新知的探討學習,還要注重練習和應用。把書上一個個靜態的毫不相關的題目透過課件製作,讓它們串起來。形式多樣、層次不同的練習題,既讓學生鞏固了所學內容,又讓學生體會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繫,理解“數學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的理念,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4、歸納總結,深化新知:

請你用“我學會了”談談自己的收穫。

5、佈置作業:

爲了學生在課後能夠得到訓練,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題:請同學們編幾道像這節課我們學的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除法,考考你身邊的朋友們,看看他們會不會。

(透過資源庫中的資源來教學,能夠很好的解決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中,我利用資源庫中的一些資源有效的和解決了數學問題。在課堂中,我很注意課堂資源與課外資源的有機融合。)

說課稿 篇8

說教材:

本課的內容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絨花》,下面就教材、 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設計五方面談談我的課堂教學構思:

《雪絨花》是美國電影《音樂之聲》中的一首插曲,採用四三拍子和中速,格調優雅恬靜,情緒起伏不大。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教學目標和我對教材分析,我制定如下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熱愛影視音樂,初步瞭解多聲部合唱。

2、能力目標:學會用和諧統一的聲音演唱《雪絨花》,並用和聲效果演唱兩個聲部的《雪絨花》。

3、情感目標:體會主人公演繹《雪絨花》的情感並能以滿懷熱情的歌聲表達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說學法:

要讓學生在學習中順利突破難點,掌握重點,我準備引導學生採取以下幾種學習方法:

1、聽唱感知,整體把握音樂。主要是透過聽、唱的手段來感受內涵、體味情感,讓學生理解感受影視音樂的作用。

2、對比分析,讓學生在另一種風格的影視歌曲裏充分調動積極性,瞭解影視歌曲在電影中所表現的情感及作用。

3、親身體驗,驗證結論 將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結論運用於實踐,從而實現能力目標。

說教法:

1、視覺法:

在樂曲欣賞的同時,配以電視劇照,給學生視聽結合,這樣避免枯燥的說教形式,使本來抽象的內容變得具體形象化,有利於學生理解和分析影視音樂。

2、體驗法:

音樂審美必須要求體驗到音樂的意境。在教學中我準備創設情景,讓學生以相同的劇情體驗恰當和不恰當的音樂對錶演的作用。

教學環節:

在對教材具體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制定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

1、匯入環節:

上課後,重溫《音樂之聲》故事概要並提問有一首歌曲在電影中出現兩次,並有不同情感的歌曲是什麼?

2、新課環節:

1、帶上自己的理解朗讀歌詞,再聽伴奏朗讀並思考其節奏型。

2、用手打出3/4拍子,並分析3/4節奏的速度情感。

3、按各自嗓音條件分高低聲部,跟鋼琴學唱二聲部歌曲《雪絨花》。

3、深入環節:

爲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音樂在影視作品中對劇情所起到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我選取了歌曲《雪絨花》在電影《音樂之聲》中兩次出現的不同效果來讓學生對比分析。

欣賞《雪絨花》插曲一:上校和他的孩子們,還有家庭教師,一場家庭派對上演。《雪絨花》的欣賞與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和音樂情緒上是怎樣的?體現一種怎樣的氛圍,

總結:優美、抒情很溫馨的家庭氛圍。

欣賞《雪絨花》插曲二:在劇末,二次世界大戰時,奧地利被德國佔領,上校一家面對敵人槍口,在晚會上又唱起了這首《雪絨花》。這段音樂,慷慨激昂,歌曲使人的心都沸騰了,全場一起高唱 令人震撼,歌曲激起人們對侵略者的仇恨,喚起奧地利人們堅強不屈的民族精神。

4、拓展環節:播放影片中另一首插曲《do re mi》,進行比較,分析其節奏型,比較兩首風格情感。

5、創編環節:

完成歌曲節奏型改編遊戲,鞏固節奏樂理知識,並調動同學能動性。

小結:總結今天所學到的歌曲,《雪絨花》這首歌曲,總結優點,指出不足,提出希望,佈置作業。

說課稿 篇9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我是來自藝術教育系的王曉寧, 今天要爲大家講的課題是 《正副三和絃在兒歌伴奏中的運用》 。 下面由我向大家彙報下關於本課的設想,本節課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方法、說教學過程六個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教材的內容:我今天說課的內容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職業學校幼兒教育專業實驗教材《兒童歌曲》中的《小毛驢》 、《上學歌》、《我是一個粉刷匠》爲例。而即興伴奏中正三和絃和副三和絃在小調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和絃,但是他們怎麼在幼兒歌曲中區分開來,合理的編配就是我們這節課要重點學習的內容。主要任務是要讓學生能夠自彈自唱,掌握這三首曲目。

二、說學情:學前教育專業就是要以技能表現爲主要特徵,全方位地反映和培養了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對於音樂教育專業的學生來說,即興伴奏技能是必須掌握和今後從事學前教育教學的一項重要基本技能。

三、說教學目標:

1、透過教師的講解,使學生了解鍵盤樂器演奏的基本常識。老師透過即興的演奏同學們耳熟能詳的歌曲或樂曲,來激發學生學習鍵盤樂器即興伴奏的興趣。

2、掌握大小調正三和絃、副三和絃的基本知識。學習給幼兒歌曲編配伴奏的基本步驟。

3、掌握並用正三和絃、副三和絃爲小調兒童歌曲配伴奏的方法。 4、以視覺、聽覺爲先導,創設音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兒童歌曲伴奏的興趣,同時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

四、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爲簡單的兒童歌曲配伴奏以及節奏型的學習。教學難點:將節奏型運用到實際的兒歌伴奏中。

五、說教學方法:本節課教師採用鋼琴的實際操作以及與學生的互動相結合的方法,使得教學過程中有愉悅輕鬆的課堂氣氛,教師透過實際演示操作使學生親身感受即興伴奏的魅力。

六、說教學過程:1、首先給學生講解C大調和a小調的音階,指法、琶音、和絃,使學生能夠認識這些基本的伴奏元素,並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

2、教師講解C大調和a小調中的正三和絃和副三和絃。

3、如何判斷調式和運用大調中的正副三和絃爲歌曲《小毛驢》配伴奏。

4、學生自己練習,並在練習的過程中移調到F調。

5、不同風格的樂曲要求用不同類型的伴奏音型,在練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樂曲的情緒,根據樂曲的風格和情緒編配伴奏。

七、課堂小結。

八、佈置作業。

標籤:說課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