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實用】說課稿模板集合9篇

說課稿6.97K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說課稿模板集合9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內容是《愚公移山》。愚公移山的故事歷來爲人們所傳頌,可謂家喻戶曉,衆人皆知。今天我說課的內容就是這篇膾炙人口的寓言。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分析、教學創意、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對本課的設計進行說明。誠請各位評委給予批評指正。

一、教材分析:

《愚公移山》選自《列子.湯問》,是古代寓言中的名篇,它有如下幾個特點:①濃郁的神話色彩,易激發學習興趣;②可讀性強,易於記誦;③基礎性強,有一定數量的文言詞彙需要積累;④寓意深刻,實踐性強;⑤故事性強,人物形象鮮明,但教材偏重於理性,有可能束縛學生對“智叟”的形象思維。

本文安排在現行初中語文教材第六冊第六單元中。從本單元教學目標和編者意圖看,是希望透過本文的學習讓學生達到:能夠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大意、在反覆誦讀中領會文章豐富的內涵和精美的語言、積累一些常用文言詞語,提高學習文言能力的目的。

二、學生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十幾篇文言文,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要學習與現代漢語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語言,又要像閱讀現代文那樣理解文章內容和寫法,對於初三的學生來說,難度並不大。只要教師給予方法技巧上的點撥指導就能成功。

三、教學創意:

創意一:從“體驗”角度組織教學,全課的教學由“朗讀體驗”——“發現體驗”——“學法體驗”三個部分組成。在“學法體驗”中向學生介紹若干種閱讀方法,進行閱讀實踐。

創意二:師生互動,進行探究與合作學習;激勵性評價貫穿課堂教學。

四、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目標設計的綜合化、系統化、細目化、行爲化原則,及以上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我將教學目標定爲如下幾方面:

1、知識目標:理解積累文言詞語,理解課文寓意,理解對比、襯托手法以及課文以神話結尾的作用。

2、能力目標:文言文的誦讀;多種學法的體驗。運用全面的、辯證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學習古代人民戰勝艱難險阻的偉大氣魄和堅強毅力。積極進取,要有戰勝生活學習上的“太行、王屋”的決心和勇氣。

4、創新目標:智叟也智。

教學重點確定爲發現體驗。教學難點是透過探討愚公移山舉動的“智”與“愚”,學習愚公的意志與毅力。教學課時爲第一課時,教學課型定爲學法體驗課。

五、教法學法:

爲充分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訓練主線”原則,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科特點,主要採用啓思、點撥式教法,藉助多媒體課件,激趣、啓思、點撥。分四個版塊進行教學。學法則以誦讀、發現、體驗爲主。旨在讓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全程參與,主動獲取知識。

六、教學程序:

教學版塊之一:同學們進行讀誦體驗。(15分鐘)

教學活動圍繞掌握課文誦讀和理解課文的大意、積累文言詞進行。

1、 匯入。請一個學生講愚公移山的故事匯入課文學習(1分鐘)。

2、 同學們聽錄音朗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楚人物對話的語氣、語調,畫出疑點。聽朗讀後的師生互動探討。(3分鐘)

(1) 着重掌握以下幾個句子節奏:

方/七百里;

懲/山北之塞;

“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

投諸/渤海之尾

(2) 着重讀准以下幾個語氣語調:

“曾不能/損魁父之丘”(擔憂的語氣)

“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譏諷的語氣語調)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痛斥的語調)

“何苦而不平?”(堅定反駁的語氣)

3、 同學們集體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大意。(4分鐘)

思考這麼一個問題:這篇課文從什麼寫到什麼?

同學們發言。

同學們與老師的對話可能有:從有大山寫到山被揹走,從大山阻塞寫到無壟斷,從愚公移山的想法寫到愚公移山的行動,從開始移山寫到移山結束,從人的移山寫到神的幫助,從愚公移山的遠大理想寫到愚公移山的偉大精神……

4、 參看課下注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生翻譯課文、記住文下注釋裏的文言詞。(共7分鐘)

首先鼓勵學生回憶翻譯的原則:信——忠實原文,達——通順流暢,雅——優美生動。

翻譯方法指導:(2分鐘)

(1) 加。如“方”即“方圓”,指面積。

(2) 改。如“仞”現在已經不作長度單位運用,可改爲意思相近的詞“丈”來代替。

(3)補。文言文中常有省略主語、介詞的賓語和量詞等,翻譯時必須補出。如“二山”即“兩座山”。

(4)調。文言文的語序有的與現代漢語不同,翻譯時需要調整。如“甚矣,汝之不惠”,這是謂語提前的倒裝句,翻譯時可作“你太不聰明瞭!”

(5)省。文言文中的發語句,即句首的助詞,或句中語氣助詞,如果省略後不影響原意的可省去。如“雖我之死”,“之”字是助詞,在句中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翻譯時可省略不譯。

學生自主翻譯課文積累文言詞語。(5分鐘)

教學板塊之二:學生進行“發現體驗”(15分鐘)

教學活動圍繞文章的主題寫法、進行探討。並且給每個自然段或情節標上小標題。

1、 指名朗讀課文的第一段,圍繞這麼兩個問題交流:本段中告訴了我們哪些資訊?“本在冀州之南”中的“本”字有什麼作用?

師生的互動交流可能有:寫太行、王屋兩座山異常高大,暗示挖掉這兩座山簡直是太難了;說明了這兩座山原先的位置所在。 “本”字的作用在於爲故事製造一個“懸念”:這麼高大的兩座山已經不在原先的地方,這是怎麼回事呢?是什麼原因,是什麼力量使這兩座山變動了位置呢?有此縣念,增加了故事的吸引力,激起讀者探求答案,樂讀文章的興趣。爲後面寫愚公精神作了鋪墊。鼓勵學生加小標題。

2、指名朗讀第二段。思考:這一段包含哪幾層意思?寫了愚公的什麼思想精神?寫“其妻獻疑”用意何在?寫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的作用是什麼?

愚公移山的原因,移山的決心,愚公移山的目的,老愚公領着家人投入開山除障的行動,運上搬石的艱鉅勞作,鄰人孀妻的小孩子也跑去和他們一同幹起來……愚公具有崇高的思想、宏遠的志向、堅強的決心;“其妻獻疑”襯托愚公具有宏大的心願、堅強的意志;小孩子“跳往助之”表明愚公此舉之得人心,也有烘托的作用。鼓勵學生加小標題。

3、朗讀第三段。思考:智叟責難愚公之不自量力的話有什麼用意?愚公是怎樣針鋒相對地駁斥智叟的?愚公的話表現了他的什麼思想精神?

講解 智叟之先言表明他自視聰明,而嘲笑愚公之不智。爲了加強其嘲諷之意,他還用了個倒裝句;智叟之言說是在責難愚公之不自量力,連山上的一根草也無力除之,

卻要去挖出掘石。出言不遜的智叟,自視聰明,傲慢待人,其實是個識陋智拙,胸狹見短之人。透過智叟的言行,更加突出愚公的偉大。

愚公首先斥責智叟自視聰明,然後用子孫後代是“無窮匱”的道理駁斥,令智叟理屈詞窮,無言以對,愚公的這些話表現了他的志向的宏遠,心願的摯誠,意志的堅定,愚公對人和自然的關係問題有正確的認識,他有戰勝自然的信念,這種信念是愚公開山平險意志堅定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基礎。鼓勵學生加段落小標題。

4、朗讀第四段,提問這則寓言的結尾寫天帝“感其誠”,命大力神揹走二山,以此作結,好與否?這個結尾是宣傳封建迷信呢,還是具有神話色彩呢?

讓學生討論後明確:這樣作結有三個好處:①讚頌了愚公心意之誠,意志之堅,突出了故事的主題。愚公開山平險心意之誠、意志之堅,使山神“懼”了,天帝也受之感動。②增添了故事的瑰麗色彩,如此作結,既富於想象,又寓託深情。③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美好願望,借神力懲服自然,以實現愚公之志,這是人們的共同心願。

5、進一步明確主旨的3分鐘辯論:愚公該搬家還是該移山。辨證的看問題:明確智叟也有智的地方。

教學版塊之三:同學們進行“學法體驗”(8分鐘)

向同學們介紹幾種學習方法。

1、多次概括法——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從不同角度對文章進行幾次概括。

文序把握法——找出表現文章順序的關鍵字或句子,迅速理出文章脈絡。

畫面標題法——從文章中選出一個或幾個精美的片段,然後給它“命名”。

請各位同學任選一種方法進行嘗試,並進行課中交流活動。有的同學如果認爲自己還有更好的讀課文的方法,也可以將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教師準備來配合各學法補充的內容有:

多次概括法:

① 壯舉

② 移山傳說

③ 艱鉅的任務與微弱的力量

④ 遠大的理想,堅韌的毅力

⑤ 愚公不愚

⑥ 智叟不智

⑦ 永不放棄

⑧ 感天動地移山情

⑨ 艱辛的移山,曲折的情節……

文序把握法

文章先製造懸念,然後按照起因經過結果的順序來寫。

第一部分(1)寫山高大與原來的位置。

第二部分(2-3)移山的原因和經過。

第三部分(4)移山的結果

畫面標題法:

第二段:愚氏開山運石 或 畢力平險

如第一段:高大的山

第三段:“愚”“智”之辯 或 智叟不智 愚公不愚

第四段:神力相助 或 理想成現實

教學版塊之四:師生小結後佈置課後作業。(2分鐘)

選作一題發揮想象,將課文有關內容改寫成片段作文

1、 在家庭會議上

2、 愚公智叟辯難

愚公移山

《列子》

愚公不“愚”-----勇往直前

智叟不”智“-----成爲笑談

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與處理】

《春天在哪裏》是小學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第一單元的教材都是圍繞“春天”這一主題進行編排的,與這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融爲一體,剛好又是在春暖花開的時節學習本組教材,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緊密。在語文園地口語交際的過程中,穿插了綜合實踐活動,使口語交際更有憑藉,更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爲學生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臺,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讚美春天的思想感情。

學生入學已有半年,能用普通話進行表達,但表達得不夠完整、不夠準確。由於學生年齡小,傾聽別人說話缺乏耐心、不夠認真。因此,將本次口語交際的教學目標確定爲:完整地講述春天的變化,做到語句通順、內容具體,儀態大方、有禮貌。認真聽人說話,瞭解內容,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意見。

【教法學法】

口語交際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

【活動準備】

活動的準備要從開始本組學習時就提出要求。在課文部分,引導學生走進春天的圖畫,用眼去欣賞,用耳去傾聽,用心去感悟。在識字部分,提示學生去找春天,畫春天,蒐集有關春天的資料。組織學生到濱江公園去春遊,要求學生從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三個方面去尋找,春天給大自然帶來了哪些變化,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

【教學過程設計】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五個環節進行:

一、激情引趣,創設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想不想聽?”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住。接着播放視頻《春天在哪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形成“未成曲調先有情”的良好課堂基調。然後以“春天不僅在小朋友的眼睛裏,還鑽進了小朋友的耳朵裏,躲在小朋友的心田裏。回憶一下,大家到濱江公園去春遊,發現春天有哪些變化了?” 調動起小朋友的學習熱情。

這樣的設計,爲學生創設了口語交際的機會,把課堂教學拓展到生活實際,使學生敢說、樂說、會說、善說,享受到交際的樂趣。

二、小組討論,互相介紹

新課標特別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進行學習。將學生分成四人小組,互相介紹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物、聽到的春天的聲音、感受到的春天的變化,在小組中合作交流,發表見解,互相補充。教師提示學生儘量說具體、補充完整,並且融入其中,個別輔導。

這樣做,能夠激發學生交際的慾望,增強學生表達的自信心,又可以使不同層次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三、上臺展示,交流彙報

教師問:“同學們在小組中說得真好,誰願意向全班同學彙報一下,你在哪裏找到春天了?它是什麼樣兒的?”找幾位同學上臺說說,要注意說具體、說完整,做到大方、有禮貌。臺下的同學和老師一塊兒認真聽,對沒說到的內容,可以進行補充,對沒聽懂的地方,可以發問質疑,還可以評價他說得好不好,並說明原因。

在交際過程中,學生會對看到的大自然的變化說得最多、最全面。比如,“我在公園裏找到春天了,我發現柳樹發芽了,小草變綠了,桃花開了。”“我在廣場找到春天了,小朋友在放風箏。”“我到隆中去玩,發現鬱金香開花了。”“我回老家,在小河邊看到小蝌蚪了。”……此時,老師再問:“誰聽到了春天的聲音?”把學生引入聽覺感觀的回憶,學生就能說出風吹樹葉沙沙響,燕子唧唧叫,蜜蜂嗡嗡忙採蜜等等。教師再提示:“春天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哪些變化?”學生會說天氣暖和了,我們脫下厚棉衣,換上了單衣,早上上學不凍手了,白天變長了、變亮了,可以省電,哈氣時看不見白霧了……

課前,教師已要求學生蒐集了許多有關春天的資料。此時,爲學生提供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由各小組推薦學生上臺,或展示圖片、繪畫作品,介紹圖中春天的景物,或展示照片,介紹是誰在哪裏幹什麼,那裏風景如何,或展示實物,介紹它在春天時的變化,或朗讀有關春天的詩詞,或談自己感受到的春天。聽與說的要求不變。

交際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初步的簡單的評價活動,促進他們更認真傾聽別人發言,並判斷正誤、優劣,或肯定讚揚,欣賞別人優點,或質疑爭論,對別人提出建議和批評。課堂上這種積極交流、雙向互動的局面,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也有利於進一步端正學生良好的聽說態度,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注意觀察和傾聽,及時發現學生口語交際的不足,予以點撥糾正,規範學生的口頭語言,更要善於發現學生充滿童趣、富有創意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才能,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創造生機勃勃、極富動態的課堂氛圍,形成有效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局面。

四、播放視頻,溫故知新

“同學們說的真美啊,春天已經來到我們身邊,我們一起欣賞吧!”播放視頻《春滿人間》,展示出春天的美景。“同學們,看了剛纔的畫面,你們想說什麼?你最喜歡哪個畫面,爲什麼?”讓學生透過視頻畫面溫故而知新,促使學生情不自禁地主動觀察春天的景物、傾聽春天的聲音、瞭解春天的變化、唱出春天的讚歌。

五、開放資源,拓展學習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爲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需要,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資源。在這一環節中,整合課內外和網絡資源,進行有效的拓展學習。

爲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感官認識,開闊學生視野,播放視頻《春滿人間》,同學們就會情不自禁地說:“春天真美啊!”教師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讚美春天。如:畫一畫自己看到的春天、背一背有關春天的詩詞、唱一唱有關春天的歌曲、寫一寫有關春天的感受……這樣跨學科的整合學習,拓寬了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促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中滲透整合,初步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意識。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學生不喜歡春天。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教師可以抓住這一機會,讓喜歡春天的學生和不喜歡春天的學生分成兩隊,分別準備資料,雙方展開辯論,看誰能說服對方。在這一交際過程中,喜歡春天的學生可能會說:春天天氣暖和了,草綠了,花開了,到處都是美麗的景色,我可以出去春遊,所以我喜歡春天。春天來了,不用再穿厚棉衣了,我喜歡春天。春天可以放風箏,因此我喜歡春天。而不喜歡春天的學生可能會說:春天天氣忽冷忽熱,容易感冒,我身體弱,不喜歡春天。春天也是病菌大量繁殖的季節,很多流行病就是這時候開始流行的,比如流腦、非典等,損害人的健康,我不喜歡春天。在這激烈的爭辯中,學生對春天的特點了解得更全面,認識更客觀。然後,教師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出去欣賞大自然的美麗風光,應該注意什麼呢?讓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這樣水到渠成地爲學生創設了交際的情境,貼近學生生活實際。並從中得出,要有健康的體魄,必須注意衛生、積極鍛鍊身體,遊玩中還要注意安全。

說課稿 篇3

《看電視》說課稿

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第二冊語文教材第二單元第五課《看電視》第二課時。

一、教材分析

第二單元編排《識字2》、《看電視》、《胖乎乎的小手》、《棉鞋裏的陽光》、《月亮的心願》等五篇課文,教育學生關愛他人,尊敬長輩,樂於助人,使學生懂得要尊敬長輩、敬愛父母等道理。

《看電視》這篇課文是一首短小的詩歌,生動地描繪了一家四口看電視的感人場面,巧妙地將家庭的溫情與尊老愛幼的好風尚融爲一體。語言樸實無華,卻飽含深情,精彩處既讓人忍俊不禁,又讓人感慨萬千。作者以“奇妙”爲線索貫穿全詩,開頭、結尾兩次提到我家看電視有些奇妙,首尾呼應;整首詩也都在寫我家看電視的奇妙——放棄自己愛看的電視節目,換成別人愛看的頻道。最後,作者巧妙地拋給讀者一個問題,引起讀者思考——每個人的心裏都裝着一樣什麼東西?

二、教學目標

《看電視》這首詩歌的教學時間安排爲二課時,其中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是:

(一)認知目標:學生會寫“家”、“完”兩個字,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二)技能目標:學生在讀好課文的基礎上,初步感知詩歌的韻律美、情感美,喜愛讀詩歌;

(三)情感目標:學生能體會人與人之間親情;

三、重難點

本課的重難點在於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力求做到在讀中理解,在讀中體會人與人之間的親情。

四、教法學法

新課標倡導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題,語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因此,將教學方法確定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情境教學法”。

五、教學過程設計及理論依據

本課的教學設計按以下五個環節進行:

(一)小記者採訪,談話匯入新課

1、小記者採訪時提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你平常在家最喜歡看什麼電視節目?第二個問題:你知道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最喜歡看什麼節目嗎?第三個問題:你家的遙控器平常誰拿着,你家看什麼電視節目誰說了算?

2、小記者採訪代替了教師的平淡談話帶入,讓他們帶着新鮮、好奇進入本課學習,而且所採訪的問題爲後面學習課文時解決重難點搭設了一個橋樑,起到了一個鋪墊作用。

(二)聽看結合,整體感知

播放課文動畫範讀,渲染烘托氣氛。在輕鬆愉快氛圍中感知課文,初步獲得對教材整體內容的感性認識。隨後教師提出問題:歡歡家看電視藏着好多祕密,你們想知道嗎?要想知道祕密,就要“闖四關”(這樣設計是充分掌握學生好勝、喜歡挑戰的心理,設計“闖四關”遊戲,激發學生主動往下學習的願望)。

第一關:放課件,認生字,摘果子,教寫“家”、“完”兩個字。

第二關:學生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纔算闖關。教師提示:遇到讀不準的字要看準字音,多讀幾遍,知道讀準再往下讀。學生讀完後可讓學生說“哪些字經你後來努力,你讀準了?”。每組喊一學生讀課文來代表本組闖關。

第三關:同桌讀書,一人讀、一人聽,讀得好,獎給他一顆星。可以讓他當小老師,糾正別人的錯誤,也可以當虛心的學生,從小夥伴那學會一個字。

第一關認生字是複習上節課所學,是爲後面讀課文掃清障礙。教寫“家”、“完”兩個字,主要是把識字量分散,體現了每節課動筆!第二關一讀課文,要求明確,教師提問題“哪些字經你後來努力,你讀準了?”,讓學生自己解決難點,互相有啓示作用,同時也讓學生有了成功學習的體驗。第三關二讀課文,互聽互幫,讀得有層次、有目的,合作讀書,人人蔘與,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穫。

第四關經過一讀課文二讀課文後填空:

爸爸和我愛看 ;卻換成

了 ;

奶奶愛看 ;卻換成了 ; 外面一起爲媽媽換成了 。

第四關的填空是將課文的主線抓出來,學生讀課文後如果能將這條主線抓好,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就比較容易了。同時,第四關的填空題將學生的視線直接拉入到學生課文之中。

(三)圖文結合,讀中悟情

針對填空題解決三個問題:

1、爲什麼爸爸和我愛看足球賽,卻又換成了京劇?你是從課文的哪一小節知道這些的?學生讀第一小節後,用“因爲”、“所以”回答這個問題。

2.爲什麼奶奶愛看京劇卻又把它換成了足球賽?出示課文上插圖,學生觀察圖上有誰?他們分別在幹什麼?重點引導學生分析奶奶當時的表情和心理。採用師生賽讀、生生賽讀、男女生賽讀等多種方式重點指導讀第三小節。

3、爲什麼我們最後又都提議換成音樂舞蹈?指導齊讀第四小節,用“因爲”、“所以”回答這個問題。

設計以上三個問題,正是對本課重難點的剖析,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又用上“因爲”、“所以”說話,鍛鍊了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在解決三個問題時,把重點放在了第二問題上。透過看圖分析奶奶的表情心理,多種方式指導讀第三小節,可謂是

突破了重點中的難點,解決了難點中的重點。本課的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了。同時,本課的“情”和“趣”都被抓住了。

4、用自己的話講述歡歡家看電視的故事

這種做法有兩個好處:一是培養學生語言口頭表達能力;二是訓練學生讀詩時,在頭腦中形成詩歌畫面,在轉述過程中讓學生隱隱感覺體會到詩歌分行排列的文體特徵。

(四)整合全文,整體感悟

教師提出問題:歡歡家看電視的故事講完了,她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課件出示最後一小節),學生齊讀。問:你現在知道歡歡家看電視的祕密是什麼嗎?學生自由說。

最後一問,是對全文的一個整合,學生自由說的答案也是對課文所要表達“情”的一個整合。

(五)小記者採訪

問題一:你最喜歡課文中的誰,爲什麼?

問題二:以後如果你最喜歡看的《動畫城》開始了,而奶奶最愛看的《梨園春》也開始了,你會怎麼辦?

小記者採訪首位呼應,同時小記者所提的兩個問題也是對本科內容的一個綜合,而且將“情”落實到學生今後的行動上來了。 本教案在設計時,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自己去感悟。學生讀的有層次,先自己解決難題讀,再同桌互讀,培養了學生會傾聽的好習慣。交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學生明白讀書後要讀有所收,讀有所獲。教案在設計時也注重

說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針對剛走進幼兒園不久的幼兒我設計了此次區域活動。由於幼兒年齡較小,都是剛剛從家庭走出來進入集體生活的,幼兒園對他們來說非常陌生,獨自呆在陌生的環境中沒有安全感,對情感需求強烈,認知活動往往依靠具體的動作,喜歡擺弄操作材料,同伴之間的交流較少,語言交往能力、自制能力較差,小肌肉動作發展不協調靈活,生活自理能力較弱,許多事情還不會自己去做如:吃飯、穿衣、穿鞋、自己上廁所等等。所以此次區域活動的重點目標爲滿足幼兒情感需要,穩定幼兒情緒,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促進小肌肉的發展以及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我爲孩子創設了娃娃家、建構區、美工區等不同形式的區域活動,本着合理佈局便於流動的原則,將娃娃家區域設爲固定區,建構區、美工區設爲活動區。

二、各活動區域分目標

A、區域一:娃娃家 《 角色扮演-----我們更像爸爸媽媽》 活動目標:

1、願意裝扮娃娃家中角色,喜歡擺弄和操作各類提供的材料。(活動重點)

2、在角色扮演中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材料投放:

作爲固定區域,在投放圍裙、爸爸媽媽假髮、布娃娃、小牀、

小桌椅、小梳妝檯、小衣廚和教師用廢舊紙盒製作的煤氣竈臺,以及自制布製品食品包子、餃子、及各種仿真水果;還準備了秋季特有的材料:如落葉、石子、草等材料,配以紙片、橡皮泥,幼兒就可以擇菜、切菜、做麪條、包餃子??幼兒自主進行大量的撕割、盛放等活動,做飯就有樂趣可言。也可以讓幼兒從家中帶一些自己喜歡的玩具,這樣可以使幼兒感到親切,從而穩定幼兒入園情緒。

B、區域二:建構區----《寶寶蓋高樓》

活動目標:

1. 讓幼兒對建構材料感興趣,感知特徵,熟悉材料操作方法。(活動重點)

2.透過老師的鼓勵、幫助,學習鋪平、搭高、合拼的技能,搭建物體的簡單造型。(活動難點)

材料投放:

木質積木、插塑玩具、廢舊的包裝盒、草坪和一些小汽車是原來的材料,新投放的材料是變廢爲寶的奶粉桶、露露罐及紙板,爲了安全起見我們用即時貼粘牢。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搭建各種各樣的樓房、城堡。

C、區域三:美工區-----《拓印--寶寶的新衣》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芹菜、藕、辣椒等蔬菜的橫截面,蘸上顏料進行印畫,初步感知印畫的方法。(活動重點)

2、透過蔬菜印畫,感受這種特殊畫法的樂趣,豐富幼兒的想象。 材料投放:

本區域爲幼兒提供了充足、豐富的材料,膠棒、各種顏料、不同層次的新衣畫紙(裝飾一半的新衣畫紙;未裝飾的新衣畫紙;沒有圖案的白紙);今天投入拓印工具材料是蔬菜(芹菜、藕、蘿蔔、辣椒)的橫切面,用蔬菜來創意畫。

區域活動中,材料是幼兒活動的對象,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經驗、能力和需要相適應的材料才能激起幼兒對學習的主動性,因此在此區域中,我注意到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提供了不同層次的畫紙、拓印工具材料,透過有層次的投放材料,滿足了幼兒的發展水平存在明顯的個體差異這一需求。

三、說活動過程及教師指導:

蒙臺梭利曾經有這樣一個形象的比喻:當孩子一個人在森林中散步的時候,她能長久的沉思,她能浪漫的聯想,在這個時候如果遠處傳來悠揚的鐘聲,她的感覺會更加深,會像詩一樣美好。優秀的教師猶如那鐘聲,能加深這美好感覺。我想努力爲孩子傳遞那悠揚鐘聲,因此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在區域活動中我會有指導要點的對幼兒進行自理能力和情感教育方面的培養。

(一)活動流程:

1.出示區域,介紹今天的活動內容,提出活動要求。

2.幼兒按意願選擇活動區,進行分區活動,我重點指導建構區,配班教師重點指導娃娃家、美工區。

(二)接下來說說各區域的教師指導要點。

A、首先說說娃娃家:

指導要點:觀察、瞭解在先,介入、引導在後。

“娃娃家”遊戲是幼兒在教師特意營造的家庭情境中透過動作、語言來扮演角色,使用遊戲材料進行角色互動,展開遊戲情節的活動。剛入園不久的幼兒,會以自己在家的生活經驗爲託,快速的進入遊戲氛圍之中。這時候,我們會先透過觀察,然後瞭解幼兒的活動意圖、思維方式,並對幼兒的遊戲水平作出正確的診斷,隨後在此基礎上,因勢利導,以扮演角色的方式介入、引導、幫助幼兒實現自己的構想,並促使幼兒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如果不採用此方式,就會產生負面效果如:娃娃家中,孩子們正在幫娃娃穿新衣服,老師走過去卻問:“客人來了,你們做飯給客人吃好不好?”無意間,教師打亂了幼兒的思路,同時對幼兒玩娃娃家的內容進行了侷限。這都是沒有觀察造成的。爲避免出現皮亞傑所說的“當我們教授幼兒某個東西時,我們正妨礙了幼兒的創造力的發揮”這種現象,因此,我已觀察在前,介入在後爲原則進行指導。

B、說說建構區----寶寶蓋樓房

指導要點:重點發現“認知結”

在蓋高樓過程中,我需重點發現“認知結”,“認知結”是指幼兒在探索和思考的過程中,遇到可能會使其行爲受到阻礙後產生停頓的某個問題。我要注意到這些“結”並適時介入幼兒的活

動,使這些“結”成爲幼兒注意的焦點,從而使幼兒對問題有深層次的理解。如有一個幼兒在搭建過程中發現搭高樓容易坍塌,如何解決問題,這難住了搭建者,如搭建活動無法繼續,我會以工程師的身份介入活動,運用啓發式提問,引導幼兒主動思考,積極主動解決問題,共同想辦法,使遊戲順利地進行下去。在這裏,教師的適時介入解決了遊戲無法正常進行下去的問題,讓幼兒體驗到解決問題的樂趣,而且還能啓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 C美工區---拓印畫:寶寶的新衣

指導要點: 面向全體注意個體差異,讓不同基礎的幼兒得到充分發展

在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不僅要面向全體幼兒,而且要細心觀察,善於發現有困難的孩子及時給予鼓勵和具體幫助,使全體幼兒達到“定位目標”要求。例如:有些能力較弱的幼兒對拓印很感興趣,但很害怕完不成目標,這個時候,教師會引導幼兒選擇適宜自己的有層次的畫紙如裝飾一半的新衣,選擇有層次的工具如一個較大的拓印材料藕根橫切面,而能力較強的幼兒給予未裝飾的新衣或沒有圖案的空白畫紙、兩到三種大小不一的蘿蔔、青椒、芹菜拓印工具,這樣可以滿足他們表達細節的需求,對這些幼兒會有很強的挑戰性。此時,有層次性的材料優越性充分的展示出,教師的適時引導幼兒選擇適宜材料,既激發了幼兒的興趣,還能讓不同基礎的幼兒獲得、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活動結束: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海倫·凱勒》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一篇課文。

本文以感人的筆觸向我們介紹了一位與命運抗爭的英雄——海倫·凱勒。課文裏行間充滿了愛的溫馨。爸爸、媽媽、沙利文老師以及周圍的人們對海倫的關愛,喚起了海倫對生活的熱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海倫又把自己全部的愛傾注在其他殘疾人身上。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心教育的好教材。

(二)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語言環境,瞭解課文中引號的用法。

3、能透過朗讀體會課文語言,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度。

(三)教學重、難點

本人是一篇人物傳記,爲了更進一步感悟海倫與命運抗爭,因此,讓學生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是本文的教學重點。

(四)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積極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教學應以自讀自悟、自學探究爲基礎,充分發揮師生在教學中的主動積極性。

2、讓朗讀成爲學習的重要方式,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由地讀,自由地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理解課文,走進人物。

二、說教法

語文課的教學,應重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訓練學生的語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在本節課中,我運用多種層次的朗讀,讓學生口味語句,領會文章的意境,能更好地走近人物,走進人物。

三、說學法

在教學本課時,我以學生爲主體,注意主體參與。爲了發展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教學生運用“讀——劃——思

——議”法進行學習,在自主學習的前提下,再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在輕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學到了知識。

四、說教學程序

(一)交流說話,匯入新課

一開始上課,我就板書課題,接着匯入新課:上節課,透過對課文第一段的學習,我們走近海倫·凱勒,感受了她失明失聰的痛苦。我們再來聽一聽她內心的呼喊。這樣的教學,不但使學生溫故而知新,而且又很自然地過渡到下文中海倫不屈不撓的學習精神。

(二)朗讀想像,走近海倫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

1、就在這時,沙利文老師來到海倫身旁,她是怎麼做的?海倫又是怎麼做的?

2、默讀2~5自然段,劃出有關句子。

3、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在學生進行交流時,我讓學生自由讀、交流朗讀、評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體會海倫學習寫話的艱辛。

4、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知識開啟了海倫的眼界,增強了海倫生活的勇氣和自信心”?然後要求學生朗讀第5自然段,體會海倫心中美麗的世界和她對生活的無比熱愛。

5、海倫學習說話時,薩勒老師是怎麼教海倫說話的?海倫是怎麼練習的?指名讀6~7自然段。

6、同桌互讀、討論、全班彙報。

這一環節的內容跟上一環節的有點相似,因此,我讓學生用剛纔的學習方法繼續學習本段,做到學以致用,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學習。

7、艱辛的付出換來成功的喜悅。一聲“爸爸、媽媽,我回來了!”讓全家人欣喜若狂。你能用自己的語言將這激動人心的一幕描繪出來嗎?

這一環節,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將當時的情形描繪了出來,既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和思維能力,又很好了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抒發情感,走進海倫

1、齊讀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想想海倫爲什麼會永遠留在世人的心中。

2、此時,如果海倫就在你面前,你又會對她說什麼?

3、交流、總結全文。

與人物進行對話,不僅拉近了學生與人物之間的距離,走進人物的內心世界,又能再一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說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讓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瞭如指掌。我的板書力求能呈現文章的線索,突出文章的重點。因此,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海倫·凱勒

失明失聰 黑暗沉寂(暴躁)

海倫·凱勒 不分晝夜 如飢似渴(喜悅)

夜以繼日 堅持練習(興奮)

不屈不撓 永生留名(奉獻)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中學語文組__號,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松鼠》。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從教材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說教材

《松鼠》是蘇教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5課,作者布封(1707—1788),法國博物學家、作家,本文是一篇說明文,也是一篇描寫大自然中的小動物的文學作品。透過對松鼠的形態、顏色、用途等方面的細緻描寫,勾畫出了這種小動物漂亮的外貌、馴良的習性和乖巧的性格,突出了松鼠令人喜愛的特點。本文旨在說明松鼠外貌(形態與顏色)、習性(馴良與乖巧)、用途(肉、毛、皮)及其他特點。說它是文學作品,因爲它不同於一般的說明,它是將自己細緻入微的觀察與研究的結果,用文學語言準確、生動地表達出來,給人以一種藝術享受。這種文藝性的說明文又稱爲科學小品。它的特點是短小精煉,一篇集中說明一個問題,資料可靠,數據確鑿,力求知識的科學性;活潑生動,有豐富的聯想和想像,可敘述,可描寫,把科學融於藝術之中,引人入勝。

說學情

對於剛剛跨入中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思維能力和文字鑑賞能力尚在形成之中,對自然界的動物有着濃厚的興趣。因此,學習這個單元,可以以學生自主學習爲主,讓學生在閱讀思考中瞭解動物的形態、習性、性格等方面的特點,教師適當地加以點撥、引導,讓學生在反覆的閱讀中體味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生動性。此外,教師要因勢利導,激發學生關愛、保護野生動物的熱情,增強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說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語文學習重在強調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相互滲透和協調發展,我擬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是:感受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積累語言。

過程方法目標是:朗讀課文,感知內容,初步培養分析說明文的能力,透過分析重點語句,學習說明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小動物,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提升學生的說明文鑑賞能力。

說教學重難點

爲了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本文的重點放在分析課文中準確的說明和生動、形象、細緻的描寫,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本文難點是提升學生的說明文鑑賞能力和寫作手法的運用能力,感悟作者對松鼠的熱愛與讚賞,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動物的人文情懷。

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目標的制定,使得課堂有了明確的學習任務,但任務的完成,還得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手段,是使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一種推動力。孟子說:“教亦多術矣。”“術”即教學方法,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採用靈活的教法,不拘一格,凡是能達到目的、快的方法,便是好方法。

根據閱讀教學的特點和本課的實際情況,依據《語文課程標準》,本課主要採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勾畫圈點,養成勤動筆墨,積極讀書的習慣。

2、討論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合作探究。

3、比較法:透過《辭海》介紹松鼠的短文與課文語言的比較,體會課文語言的生動性。

4、歸納法:透過歸納,總結出學習說明文,寫好說明文的方法。

5、拓展遷移法:透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模仿課文介紹一種小動物。

學法:教學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教師教的目的就是爲了學生學。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法子要根據學的法子。”教師的教,只有透過學生的學,才能起作用,見效率。

就這堂課而言,主要方法:圈點勾畫法、朗讀法(理由: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和良好習慣),體驗法(理由:讓學生盡情地說自己特別感興趣的話題,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獨特的情感體驗。南師大教授吳永軍先生認爲,閱讀是一種生命活動,是一種自由的生活、精神的生活、智慧的生活;對於文字的解讀,誰都不能聲稱自己具有特別的見解或洞察力,在極端的意義上,所有見解都是旗鼓相當的。)

說課稿 篇7

學習目標

1.透過建議書,進一步感受人類的生存與周圍環境休慼相關、密不可分,知道應該投身環保,關愛家園。

2.結合身邊的事例,交流如何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問題。

3.透過寫建議書,增強學生表達、傾聽和樂於與他人交往溝通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關於全球生態環境狀況的數字和我國生態環境狀況的數字,以及今年重慶地區旱災情況統計數字。

學生:準備自己收集到的關於環境污染、資源浪費、破壞家園的不良行爲。

教學過程

揭題匯入

這一組,我們學習了《只有一個地球》《鹿和狼的故事》《這片土地是神聖的》和《青山不老》四篇課文,快速瀏覽,說說你的感受。(可針對一課,也可針對整個單元談感受)

小結:課文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人類生存與周圍環境休慼相關、密不可分,懂得珍惜資源,關愛家園,不能隨意浪費資源,破壞環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如何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問題。

評:喚起學生對單元課文的整體回憶,進一步感受人類的生存與周圍環境的密切關係]

自讀提示,明確要求

1.自讀“口語交際?習作四的學習提示,整體瞭解本次口語交際的內容。說說本次口語交際的主題和內容分別是什麼。

2.師生共同確定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和內容:“爲什麼要珍惜資源”和“怎樣珍惜資源”。

[評:透過閱讀學習提示,明確口語交際的要求,學生的審題能力得到了提高。]

組內交流討論(一):“爲什麼要珍惜資源”

1.學生按要求進行準備。可以結合本組教材的內容進行交流,也可以結合學生收集的資料進行交流。

2.進行組內交流。

3.示範帶動,交流評價

⑴每一組推薦一名學生向全班彙報。

⑵將學生收集的資源有限資料用展示臺展示交流。

⑶評議。對向全班交流的同學進行補充、提問等,開展對話,說說聽後的感受。

⑷教師出示收集的關於全球生態環境狀況和我國生態環境狀況的幾個數字:

⑸開展看後感受交流。

[評:合作學習,資源共享,更多的學生參與交流。學生根據表達需要對資料進行加工,處理資訊的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組內交流討論(二):“怎樣珍惜資源”

1.學生展開積極討論,認真聽取別人的意見。

2.注意發言規範,集思廣益達成一致意見。

3.全班交流,評比“環保精點子”

⑴每一組推薦一名學生向全班彙報。

⑵將學生收集的“環保從我做起”精點子進行梳理。

①節約每一張紙。

②在需要傳達問候和祝福時,儘量不使用紙製的賀卡。

③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④節約每一滴水,保護長江水資源不受污染,不往江中扔垃圾。

⑤不使用塑料袋,自覺抵制白色污染。

4.結合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對照討論意見說說還有哪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可以提出整改意見和建議。

[評:“精點子”的評比,着眼現實,對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有積極的意義。]

課外延伸

請留心觀察自己周圍的生活狀況,對於鋪張浪費、隨意破壞的行爲該如何制止?

[總評:本次習作重點是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和身邊的事例,討論交流如何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的問題,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課外資料的補充對教學目標的達成具有重要作用。每一次的練習都有較明確的要求,也有利於讓學生的`口語表達更規範。

說課稿 篇8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你們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時間單元的一課《擺的祕密》,本課是教材上《機械擺鐘》與《擺的研究》的合併課。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法與策略”、“教學設計”這六個方面進行說課:

【教材分析】

1、單元分析

本單元是(教科版)五年級下冊的時間單元。這一單元主要研究的是人類對於鐘錶發現的進步歷程,讓學生們瞭解從古到今人們經歷了從天體計時—工具計時—鐘錶計時的過程。而工具計時爲本單元的重點,其中涉及到了一些工具有太陽鍾、水鍾、擺鐘等。透過用各種工具計時,使學生們認識到誤差是客觀存在的,不能避免,但可以減小。正是因爲這點人類在不斷追求精確的過程中才讓我們的測量工具向前發展。這樣纔會有古代的計時工具發展到現在的計時工具,從而有了現在非常準確的機械手錶、電子錶、石英錶、和更爲先進的原子鐘。本單元透過製作計時工具讓學生感受到縮小誤差是使科技和工具進步的內在動力。

2、課程分析

本單元關於擺的內容有《機械擺鐘》、《擺的研究》、《做一個擺鐘》三課。這三課之間存在着遞進的關係。《機械擺鐘》對《擺的研究》起到了鋪墊的作用。而《做一個擺鐘》是針對於前兩節課的一個檢驗應用和拓展。這三課體現了學生們認知的循環過程。從定量的分析—定性的分析—定量的分析。

擺在本單元當中很重要,因爲本單元前幾課的計時工具用來計量時間誤差非常大,爲了減小誤差,擺的出現大大滿足了人們的需要。用擺來計量時間也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擺的祕密》這一課讓學生親身經歷了一個猜想—驗證—分析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對猜測與擺的快慢有關的三個因素:擺錘的重量、擺的幅度、擺線的長短進行了驗證, 透過驗證得到擺的快慢只與擺長這一個因素有關,只得到這個結論不是最終的目的。而從實驗中學會控制變量、數據的分析、誤差分析等方法。讓學生們真真切切的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策略。

3、學情分析

本課的特點是經歷一個驗證猜測的科學探究過程。對於五年級的學生來說已經不陌生了。學生們在玩擺的過程中猜測出了影響擺的快慢的有關因素,在猜測過程中學生們的原有認知發生了矛盾,有的認爲有關係,有的認爲沒關係。從這裏開始就激發了學生們的探究興趣。認真思考設計方案,進行實驗,實驗後的數據分析都是學生們極其感興趣的。在整個探究的過程中,控制變量和分析誤差成爲本課的亮點。也是五年級學生學習的主要導向。

【教學目標】

1.經歷改變擺錘的重量、擺動幅度、擺線的長短對擺動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活動過程。

2.初步意識得到精確測量結果是需要反覆測量。

3.能夠對自己實驗的結果進行分析,並且根據自己的分析進行猜測。

4.透過自己的實驗,初步瞭解影響擺動快慢的因素是擺長。

【教學重難點】

經歷改變擺錘的重量、擺動幅度、擺線的長短對擺動次數是否產生影響的實驗活動過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擺線,鉤碼,鐵架臺。記錄單。課件

學生準備:秒錶或電子錶

記錄單是我爲學生事先準備好的。

 【教法與策略】

建構主義認爲,科學知識不是透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學習環境下,在他們的教師和學生夥伴的幫助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和透過自已意義建構而獲得的。結合這一理論,以及根據學生素質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這節課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和學法指導採用了直觀教學、情境教學、啓發教學、網絡輔助教學和突出自主探究、自主交流、對話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經歷一個十分典型的 “實驗觀察——發現——推測——證實” 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有關擺的更多問題。

本課是五年級科學下冊第二單元第四課《機械擺鐘》與第五課《擺的研究》的合併課。由於我針對的學生是五年級,因此我在設計本課時特以課件(擺鐘動畫)引入讓學生觀察它,並且從中發現擺鐘計時的特點從而引入擺的概念,提出本課所要探究的課題。當學生們的好奇心被激起後便讓學生們利用桌上的現有材料製作擺,觀察擺的結構來了解什麼是擺線,什麼是擺錘。透過學生們自由完擺一分鐘而發現擺有時慢有時快,從而孩子們就會提出各種猜法,能用設計的實驗方法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否對,是否錯,來解決探究活動中的難點。

【教學設計】

一、課件引入

首先我讓學生觀看課件,要求他們邊看邊思考。(課件演示機械擺鐘)“你們有什麼發現嗎?”讓學生自由的說出擺鐘的特點,“你能給這個部分取個名字嗎?”在教師的引領下讓學生們認識什麼是擺,擺有幾個部分組成。“對於擺你想研究什麼問題”?便順時揭示課題《擺的祕密》並且板書。以上環節透過運用啓發教學、網絡輔助教學法相結合透過有趣的動畫演示,讓學生髮現擺動這個運動方式,理解什麼是擺、擺的結構是什麼,讓孩子們產生想研究的問題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內容的同時,激發他們對學習內容的興趣與動機,達到匯入、點題的效果。

二、探究活動

讓學生根據桌上的材料製作一個擺,並且利用一分鐘時間玩擺,要求(玩的過程中要仔細觀察,看看有什麼發現)在這個活動中教師給他們計時,這樣一來師生共同活動,體現了科學的新課程標準精神。然後提出:判斷擺擺動一次的標準是什麼?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交流,接着讓學生猜測:影響擺擺動快慢的因素有那些?當學生彙報時,教師邊板書:“與擺線的長短有關係、與擺錘有關係、與擺幅有關係”,學生們的回答代表他們的思考,教師就應該尊重他們的結果,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就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的新課標精神。“你們小組準備選那個因素進行研究?怎樣研究”?讓學生們以小組的形式展開討論並且(課件出示小組討論的要求、小組實驗的要求)。對於學生們來說,這是一個典型的發現問題的經過,同時又讓他們再一次經歷了透過控制變量來分析原因的活動過程,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接着讓學生們在組內、組間、班上進行交流實驗方案。透過這一環節讓學生明確任何探究活動必須要有計劃,包括制定步驟,選擇方法和設想安全措施,從而逐漸形成在着手解決問題前先思考行動計劃的習慣,並且還要學會尊重組中的每一個人,做到最終方案的產生是在小組中取得一致意見。接着讓學生分組實驗活動,教師指導參與(提示實驗要反覆做幾次,認真分析數據),這樣體現探究科學的科學性。“你們小組的結論是什麼?”引導學生進行數據分析,得出擺的快慢與擺錘的重量無關、與擺幅無關的結論。教師直接教會學生誤差分析的方法。探究部分是本課的一個重要的環節,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孩子們自己親身組裝,觀察,認識,使用擺這鐘工具。可以透過自己的實驗來計算擺的次數,進行探究,爲下面對影響擺的快慢的因素進行了鋪墊。

三、小結以及拓展。

我們研究的問題是關於擺的快慢與擺重,擺長,擺幅之間是否有關係。進行了三組實驗,從數據中我們得出了結論,擺的快慢只與擺長有關。我們可以從數據中獲得很多的收穫。我們可以知道在實驗過程中存在着一些誤差。我們想辦法去減小誤差的因素。使得到的數據更精確。同學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課下想想關於擺你還有哪些可以研究。能不能做一個一分鐘擺60次的擺。

四、整理桌面。

 【板書設計】

擺的快慢

擺錘的重量 無關

擺的幅度 無關

擺線的長短 有關。擺線越短,擺的越快。擺線越長,擺的越慢。

說課稿 篇9

一、教學分析:

《跨越百年的美麗》講述了居里夫人完成放射性元素鐳的偉大的科學發現的過程,表現了她獻身科學、爲人類造福、視名利如糞土的偉大人格魅力。文章字裏行間含着作者對居里夫人的滿腔讚譽、欽佩之情。我在備課時想力求透過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文章中深刻意含,用有感情的朗讀來表達出學生的感悟和體會,進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麗”的深刻內涵。

教學目標:

l 感受居里夫人獻身科學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質

l 培養學生理解、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

l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l 對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有個初步的認識。

教學重點難點:

感受居里夫人的理性美,有感情地讀文。

二、教法和學法

結合本課的特點和本組課文的訓練重點,以讀書訓練爲經,語言文字訓練爲緯,開發全腦爲橋,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以學生饒有興趣的說、演、議,來代替教師單一的講、管形式,在藝術的薰陶下激發學生興趣,在相容並舉中力求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發展性、創造性,從而達到激發興趣、理解感悟的境界。

三、教學流程

一、情境匯入新課,走近居里夫人

1.播放多媒體課件,觀看居里夫人的演講錄像。

2.同學們,你們知道眼前這位端莊、漂亮的女士是誰嗎?(居里夫人)

3.課前同學們已經蒐集了有關居里夫人的資料,相信居里夫人的形象已經定格於同學們的頭腦中,誰能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心目中的居里夫人。

4.請幾名學生自由發言。(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透過教師音樂渲染、圖畫再現、語言描述等教學策略,創設輕鬆愉悅的課堂教學情境,營造鮮活的課堂氛圍,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活動中。)

二、初讀感知課文,瞭解作者思路

1.結合學生的作文思路進行簡單小結。

2.同樣是寫居里夫人,我們看看作者樑衡在紀念居里夫人逝世100週年時創作的《跨越百年的美麗》是怎樣寫的。請同學們認真閱讀第18課(板書課題)。

3.學生自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4.認讀生字新詞。

5.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疏通難讀的句子。

6.默讀課文,想一想作者寫了有關居里夫人的哪些內容。

標籤:模板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