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合集9篇

說課稿1.75W

作爲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優秀的說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實用的說課稿模板合集9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將要說課的內容是《畫風》。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設計理念、教法學法、教學流程、板書設計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教材分析:

《畫風》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精讀課文。主要講三個小朋友一起動腦筋想辦法,把無形的風生動地展現在紙上的故事。課文內容淺顯,對話較多,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體會三個孩子的思想,學習他們敢想敢做、相互協作的精神。同時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考慮課文的特點及學生的年齡特徵,我將《畫風》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目標:(1)能認識 “宋、濤、陳、丹、趙、藝、顯”7

個生字,會正確書寫“丹”。(2)讀懂課文,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

2、情感目標:激發學生朗讀與創新的熱情。

3、發展目標:培養學生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和創新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領會文中小朋友的創意,只有透過孩子們的仔細品讀,因此,我將本課時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朗讀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創意;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怎樣開動腦筋想辦法,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很難做到的事情,因此,我將“培養學生遇事要善於動腦筋想辦法”確定爲教學難點。

二、設計理念:

語文是一門充滿激情和愛的課程。我希望在語文課堂上,能用一顆童真的心,和孩子們一起快樂,一起憂傷,一起燃起學習語文的激情,一起去實現人生的夢想,希望自己的語文課堂,洋溢着陽光和歡樂。因此,我的第一個設計理念是:點燃激情!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本堂課上,我希望能夠在一種有形、有聲、有色的情境中,盡力點燃孩子們思維的火花,激發起孩子們創造的熱情,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我的第二個設計理念是:情境創新!

三、教法學法:

語文教學,不僅爲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更要發展學生的

思維、讓學生學會學習。我根據各個教學環節的需要,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法上,我選擇了謎語匯入法、自主閱讀法、情境創思法等。在學法上,我主要選擇了合作探究法、情境品讀法,讓學生透過多種形式的讀以及動口說、動手畫,積累語言,培養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創新思維,營造出一種形、色、聲有機結合的教學情境,使全體學生主動、有效地參與到教學的全過程中。

四、教學流程:

(一)猜謎激趣,匯入課題

一堂新授課,富有情趣的匯入,能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能撥動孩子們的思維之弦,能架起一座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畫風》一課,我採用謎語匯入法:即“雲兒見它讓路,花兒見它點頭,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這是什麼呀?”學生情意盎然,很快就可以猜出謎底:風。

我又提出:“小朋友們,大家都知道有哪些風呀?風是什麼樣子的呢?”針對孩子們的回答,我將及時做出評價:“大家表現得真棒,今天有3個小朋友也很能幹,看他們會幹什麼呀?”——畫風!於是,課題《畫風》呈現在了我們的面前。

我再讓學生圍繞課題,大膽質疑,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和好奇心,產生讀書探究的慾望。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我叫同學們一邊讀課文,一邊標出自然段,一邊圈出並認讀生字,還建議同學們同桌互考生字,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了寬鬆的學習氛圍,又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三)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識字是讀寫的基礎。本課要求認識的7個生字,有6個出現在課文人物的姓名中。爲鞏固對生字的識記,我透過粘貼帶有名字的三個小朋友的頭像,讓學生與他們打招呼。就這樣,學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生活情境中,鞏固了對生字的記憶。低年級識字最基本的原則是:復現、復現、再復現!我又出示了生字卡片,讓學生認讀,認讀中,我相機指導 “丹”字的寫法,讓學生透過丹與舟的對比,發現 “丹”比“舟”字少一撇、一點。接着,我在田字格里寫,讓學生跟着我將“丹”寫在書後的田字格中。學生透過對比和書寫,能對“丹”字有深刻的記憶,其他字聯繫學生生活與學習實際認識,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識字的質量。

(四)情境體驗,精讀感悟——情境閱讀法

1、我們再次和新朋友打招呼,看看他們在草地上幹什麼?自然過渡到課文1--3自然段的學習。然後,我提出問題:“那他們是怎麼畫風的呢?請小朋友們讀讀課文的4--8自然段,一邊讀一邊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畫出課文中描寫三個小朋友怎樣畫風的句子,畫好後在小組中交流。”

2、全班彙報交流。

在學生自主閱讀、感悟交流時,對於文中的幾個重點句子與段落的朗讀感悟,我將採用下面的方法進行:

⑴“宋濤是怎樣畫風的呢?”這個環節,我將採用現場畫畫的方式指導學生的朗讀感悟。我預設的情境如下:“小朋友們,你覺得怎樣讀纔可以讓我們感受到風呢?這樣吧,老師就當宋濤,請大家一起用朗讀告訴我應該怎樣畫風吧!”在學生的朗讀中,我故意把雨絲畫直,讓學生髮現問題,第二次隨着學生的朗讀我畫出了斜斜的雨絲,這樣做學生就能更好體會風藏在斜斜的雨絲裏。 隨機出示宋濤的畫,讓學生找出“風藏在哪裏?”並讓學生以“風來了,風把__(什麼)__吹__(怎樣)__了,風藏在__(哪)___裏”這樣的句式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朗朗上口的句式讓學生覺得非常有趣,而我“小詩人”的誇獎,將逐漸激發孩子們表達的熱情,課堂情緒將逐漸高漲!

⑵在指導朗讀“陳丹是怎樣畫風的”句子時,爲了讓學生讀出風的感受,先指名找出對應的句子讀一讀,讓學生評價,並找出能感受到風的詞語,再一次指名試讀。學生的興致定然高漲,此時,我提出:“小朋友們,請全體起立,現在,我們都是小樹,如果你覺得自己讀出風的感受了,請你像小樹一樣彎一彎,好嗎?”小朋友們在愉悅的朗讀中,自然而然就體會到風藏在彎彎的小樹裏了。

⑶學習趙小藝畫風的句子時,前一句中,“杆”是個多音字,我會作爲一個知識點板書在黑板上,讓學生讀一讀、記一記。由於前面學生能夠自己找出可以感受到風的詞語,我會叫學生直接回答,學生會說出紅旗飄、風車轉。接下來,我採用賽讀的方法,激發孩子們透過自己的努力,將這些句子讀好!

⑷課文最後一自然段語言文字優美,並且描繪的畫面也很迷人,我將出示帶有動畫的課件,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並美美的朗讀。

3、朗讀感悟,體驗文字。

此時,學生的情緒已經達到了一個高潮,更希望能把課文從頭到

尾再讀一次。於是,我又讓孩子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朗讀,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融入課文的情境;既培養同學間的團結協作精神,又進一步增強了語感!

4、透過剛纔的朗讀,孩子們已經對文中的三個小朋友有了很深的印象,我提出:小朋友,你們喜歡這三個新朋友嗎?爲什麼?學生將探究出:他們愛動腦筋、愛思考,平時留心觀察生活。<板書>

(五)聯繫生活、拓展想象——情境創思法

1、接下來,我設計了找風這個環節,讓學生從教室裏一切可以被風吹動的事物出發,找到大街上、小河邊、森林裏以此激發學生的興趣,既尊重學生對事物的獨特感受和獨特的情感體驗,又培養學生大膽想象,仔細觀察的好習慣。

2、此時,孩子們思維的火花已經點燃,我就激勵學生,拿出畫筆,紙張,畫出自己找到的風,也許,他們的筆法不那麼高明,色彩也不一定和諧,但他們求新求異的思維卻得到了發展。

3、孩子們展示了自己畫的風以後,我將引導學生動腦筋想辦法,畫出聲音、氣味,進一步訓練學生的思維。孩子們高漲的情緒中,已經播下了一顆顆創新思維的種子,也許有一天,這些種子將萌芽,生根,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中心。希望能夠用概括的文字、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地濃縮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課程即生活!整堂課的學習,我希望能夠與孩子們共同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讓他們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品味到學習的快樂,並透過對文字的感悟,積澱語感,發展思維,希望我的學生,在學習結束之後,對這樣的語文課程,能夠有一種心靈的期待!

謝謝大家!

最後,敬請各位老師多多批評指正!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給予是快樂的》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人間真情”專題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保羅在聖誕節之夜與一個小男孩在短暫的接觸中,由誤解到理解的變化過程,揭示了給予是快樂的人生哲理。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深切感受人與人之間美好的情感。

二、說教法和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基於此,我準備採用的教法是講授法,點撥法。講授法教師可以系統的傳授知識,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具體的學法是討論法、朗讀法和勾畫圈點法,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閱讀習慣。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一)、談話匯入

1、同學們,在生活中什麼樣的事情能夠讓你感到快樂呢?

2、揭題《給予是快樂的》(正音:給予jǐyǔ理解詞義)。

3、解釋題意

設計意圖:此導語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展開,消除了學生上課伊始的緊張感,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本設計着眼與對文字含蘊的充分挖掘,以“在生活中什麼事讓你感到快樂?”這個學生熟悉的生活問題爲學習起點和重組學習內容的主線,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積極思維。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同學們老師讀完課文深受感動,故事的情節一波三折。現在我們趕緊來看看這個故事吧!

課件出示要求:1.認真讀讀課文,讀準字音。

設計意圖:首先,教師請學生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解決字詞問題,教師有針對性的對某些容易讀錯寫錯的生字詞進行指導,這爲學生閱讀文字掃清了障礙,也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徵。

2、找一找:文中出現了那些人物。

3、在故事的發展過程當中,有很多情節都十分出人意料,讓人感動聰明的你都發現了嗎?找一處,讀一處。並說一說爲什麼讓你感動?

設計意圖:經歷“學生與文字初步的對話”,透過對全文人物的連結,達到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以“文中出現了哪些人物,他們之間發生了一些什麼事情?”爲切入點,根據交流情況進行板書,提綱挈領,突現教學目標,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導行作用,以此引出他們之間發生的事情中有那些出人意料的情節來進行討論。

4、這篇課文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設計意圖:新課標對學生閱讀的要求是: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爲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

(三)文中的保羅體會到給予是快樂的?從哪裏可以感受到?

指導朗讀第12-13自然段。

設計意圖: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此環節力圖將學生置於閱讀的主體地位,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爲出發點,學生邊讀邊思考,在讀中理清思路,鍛鍊學生的聽說讀和概括能力,解決教學重點。按照課程標準,學生應在教師引導下進入情景體驗,在讀中揣摩、感悟、體會語言所承載的知識、情感、文化、思維,從而表現出對語言本體的學習,而不應拘泥於教材對材料展現的邏輯順序,以及結果分析展開教學過程。因此,以這一材料爲載體,以“讀-品、讀-思、讀-悟”爲基本學習活動程序,讓學生透過不同角度感悟和表達快樂的意蘊,使學習程序螺旋式重現、上升,使他們比較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並促使其語文素養(朗讀水平、讀書能力)得到多方面的提升

(四)合理想象,感悟主題

1、聖誕節的夜晚流光異彩、熠熠生輝,美麗的聖誕樹上掛滿了一份份美好的祝願,聖誕音樂在每個人耳邊盡情流淌,歡聲笑語充滿了整個街道。請大家想象他們三個人一起度過了一個怎樣難忘的夜晚。

2、是啊,這是一個多麼美好的夜晚,因爲他們心中都裝着他人,把愛獻給人,這就是給予令人快樂

3、再次讀題感受給予是快樂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在學生充分感悟文字的基礎上,透過想象、交流,將結構化後的以符號爲主要載體的書本重新“激活”,與學生經驗世界溝通。激活學生學習的內在需要、興趣、信心,提升他們主動探求的慾望及能力。再次點擊“中心”,收到畫龍點睛的功效。

(五)拓展昇華,深化主題

1、那麼你有過因幫助別人或被他人幫助而自己感到快樂的經歷嗎?說一說。

(出示)我也曾因爲_________而感到快樂。

總結:同學們都幫助過他人或被他人幫助過這個世界是多麼美好。

2、讀了這篇文章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請寫下來。

設計意圖: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範圍,滿足學生的閱讀期待。按照《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教學精神,根據學生與教師的自身特點,以及由此而設定的教學目標,爲了更好的突現本節課的“學習主題”,教者對教材內容進行了大膽整合處理,使學習內容得到合理的昇華,有效地激活了學生的思維,促進了新的學習資訊與已有經驗的耦合,並實現了思維的內化、情意的激發。努力使“教師執行”的課程轉變爲“學生經驗”的課程,真正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課程標準得以有效落實。

三、作業超市

1、閱讀《給,永遠比拿愉快》,並寫下自己的感受。

2、課外收集“給予是快樂的”相關名人名言。

3、今後的生活中,向文中的保羅、小男孩學習。

設計意圖:鞏固知識點,發揮學生想象力,理論-實踐,學以致用。

四、說板書設計

24、給予是快樂的

保羅————小男孩————弟弟

不是獲得而是給予

不是炫耀而是關愛

設計意圖: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明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

說課稿 篇3

一、 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課內容是《牛津小學英語》4B 中的Unit3 What’s your job?本單元的核心教學內容是 “談論人物”,主要談論了人物的姓名、年齡和職業。

(二) 教學目標:

聽、說、讀、詞彙policeman, policewoman, waiter, waitress, worker, driver, cook, farmer.

聽、說、讀、句型 What’s your/his/her job?

教學重點:

能正確聽、說、讀、寫詞彙policeman, policewoman, waiter, waitress, worker, driver, cook, farmer.

教學難點:

正確聽、說、讀、句型What’s your/his/her job?和一些比較難讀、難拼的單詞。

二 說教法

1.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從學生身邊的情況展開討論。

2.課堂上穿插一定的小遊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說教學程序

1 Free talk

每一堂課的開頭很重要,要在上課一開始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興趣,這樣便容易開展下面的內容。在這一部分,我先問候了幾位學生,然後以他們熟悉的人爲謎底,用他們前兩個單元學習的句型Who’s that boy/girl with…?作爲謎面,既複習舊知,又很好地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爲下面的合作學習打下基礎。

Step 2 Lead in

緊接着,我又用遊戲猜單詞複習一、二單元所學的單詞,最後出示字母 j讓學生猜,從而引出本課的第一個生詞 job.在此基礎上,順勢揭示課題並學習本課句型,同時運用已學過的職業單詞教師、醫生、護士操練句型。

Step3、 Presentation1

由於本課有八個單詞,其中四個單詞的末尾恰好都是er,根據這個特點,我將這四個單詞安排在一起教學。在呈現這些新單詞時我設計了不同的方法,如以方向盤引出driver,以工人帽引出worker,以圖片引出farmer,以托盤和茶杯引出waiter。同時,在朗讀單詞的時候,相機進行了句型的操練。

Step4. Consolidation

在教完這四個單詞後,我又引導學生總結髮音規律,想一想我們學過的哪些單詞末尾也有er,以幫助學生總結語言材料中的規律並加以應用。爲了加深學生的印象,提高學習的興趣,我設計了一個chant作爲鞏固練習。這首兒歌簡單易學,讀起來朗朗上口。He’s a waiter. Welcome waiter. She’s a driver. Hello, hello, driver. You’re a worker. A very good worker. I’m a farmer. A happy happy farmer.

Step5. Presentation

在新授另外四個單詞時,我也嘗試了不同的方法,如自己表演女服務員讓學生猜;請一胖男生戴上廚師帽,手拿單詞卡cook進行教學,同時將cook與book,look進行比較,以繞口令的形式訓練學生的口齒,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氣氛中學會新知識。最後在教policeman和policewoman時,我先出示女警帽和男警帽引出police,然後請一女生和男生上來試戴,引導學生自學policeman和policewoman,同時用本課的句型進行操練。課堂氣氛活潑,師生配合融洽。

Step 6. Consolidation

在最後的鞏固部分,我設計了一個男女生的對抗賽,對抗賽分爲兩個環節,一是Act and guess。讓學生表演某一職業,然後提問What’s my job?同組的學生猜出他(她)的職業。第二個環節是看首字母或尾字母猜單詞並拼出來。這樣的遊戲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起到記憶單詞的作用。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今天我說的課是《統計》,《統計》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屬於統計與概率領域的知識。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統計經驗,以及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表和方塊統計圖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學習這部分內容,能使學生體會到統計結果在不同標準下的多樣性,爲今後進一步學習統計知識打下基礎。教材透過提供動物投球場景,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引出不同的分類,從而得到不同的統計結果。接着呈現相應的統計表讓學生整理數據,並思考分析兩次統計有什麼不同,使學生體驗到不同的統計方法。“想想做做”中的練習則強調實踐與交流,讓學生再一次全面親身經歷統計的完整過程並從中獲得一些啓示,解決一些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信心。

二、說教學目標

基於對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以及二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和分析過程,體驗統計方法的多樣性,並學會用條形統計圖來表示統計的結果。

2、過程與方法

在學習統計的過程中發展數學思考,能從統計的角度提出並解決與數據資訊有關的問題,培養初步的統計觀念。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參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培養數學學習的積極情感和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感悟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說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過程,體驗不同標準下統計結果的多樣性。教學難點是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

四、說教學流程

圍繞教學目標,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分三大環節組織教學。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藉助多媒體創設小動物投籃場景,透過談話引導學生仔細看圖,然後交流,看到了什麼?這樣設計,抓住低年級學生的特點,讓學生在生動有趣的情景中主動進入學習狀態,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產生統計的需求,爲新課的探究作好鋪墊。

第二環節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我分三個層次組織教學。

第一層次合作交流,經歷統計全過程。首先觀察花盆,統計出不同顏色的花有多少朵。這樣設計,呈現了按照不同標準進行分類收集、整理數據的意義,使學生初步認識到因爲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就要按不同的標準分類處理數據。接着組織學生利用學過的統計知識,分小組合作收集、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的填寫。統計知識的教學強調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我這樣設計,自然地讓學生經歷了收集、整理、分析數據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統計意識,提高了對數據的處理能力,而且透過多次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學習體會,從而積累統計活動的經驗,掌握一些基本的統計方法,獲得成功的體驗。

說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我所執教的是水平三(五年級)《沙瓶投擲》一課,主要的教學內容是沙瓶擲遠和沙瓶炸碉堡遊戲。透過沙瓶擲遠練習,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投擲能力和協調能力。發展投擲能力在一、二、三年級透過遊戲和競賽有所體現,但是學生只有淺顯的認識,因此,本節課一方面透過自制器材——沙瓶擲遠,鞏固學生的正確動作要領,另外透過沙瓶炸碉堡遊戲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投準技術。

二、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對事物充滿好奇且善於思考,喜歡新穎的、有一定難度的、多人獲集體參與的活動,有較強的的表現慾望,注意力不太穩定。其身體基本活動能力在一、二、三年級透過沙包教學初步得到鍛鍊,有一定的投擲技術基礎,但多是模仿,對技術要領還未形成較正確的理解。

三、學習目標

1、掌握擲遠和投準的基本技術和技能。

2、發展速度、耐力、靈敏等運動素質和肌肉力量、肌肉耐力等素質。

3、培養學生積極進取、主動參與、團結協作的運動態度。增強自尊與自信。

五、教學教法

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法中採取了教師引導爲主指導爲輔。學法中注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小組合作方式參與本課學習。

六、課的設計

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以及本課教材內容特點,貫徹啓發誘導、循序漸進的原則我將本課設計四個環節,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

一、開始部分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注意力是保證聽好課的首要條件,所以教學中教師應在學生集合後情緒尚未穩定、注意力尚未集中前,運用適當的手段或方法使學生的注意力儘快集中到對體育知識、技能的學習上來。

二、準備部分

準備部分有兩個環節,一是饒擺好的沙瓶正方形進行熱身跑;二是師生共同進入沙瓶操熱身操。在輕鬆、愉快、活躍的氛圍中,提高興奮點。充分做好準備活動爲下面的環節做好準備。

三、基本部分

爲了營造快樂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進行學習,我在複習投擲沙包技術動作的基礎上進行情景教學,把沙瓶看做手榴彈進行投擲,並8米10米12米遠的距離進行投遠練習,在他們玩的過程中,我會把技術動作逐步滲透給學生,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我把學生分成4個小組,每個小組都到指定的場地進行練習,當他們創編的時候,我就到各個小組巡視,看一看他們創編的玩法參與到學生中來,與他們一起玩。並加以指導,引導學生可以七個人或八個人一起玩,來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然後當我吹哨時以小組爲單位集合小組進行展示自己創編的成果,對於展示自己創編玩法的同學,我要給予表揚,然後讓同學們來評價,哪一種玩法好、新穎,對於好的玩法,集體進行練習。在這一環節中,讓學生在玩中學,給他們充分的活動空間,想象空間,挖掘他們的創造能力。

透過上一環節創編選出好的玩法進行比賽,透過比賽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讓他們積極參與,並享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結束部分

跟着教師一起互動放鬆,如兩人間放鬆手臂,縱隊拍前一人的肩背等等。從而達到恢復學生生理和心理狀態的目的,同時滲透美育,陶冶情操。

本節課的優點:

1、整個教學過程集中和分散相結合,以啓發引導爲主,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2、利用哨子、口號和風趣的語言幫助學生學習,充分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

不足:

1、在上課前應讓學生做一些沙瓶的遊戲,避免課堂上學生拿到沙瓶後過於興奮。

2、投擲沙包的練習在一、二年級的教學中都有接觸,所以學生對原地肩上投沙包的動作已經有了較深的印象,投擲手榴彈的講解過細,完全沒有必要進行這麼細緻的講解,教師可以做一兩次示範來代替講解,在練習中重點就這個一下錯誤動作,應精講多練即可。

說課稿 篇6

一、教學目標實現的恰當性論證。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①學生能根據文字、圖片、視頻等資料的描述及在實地進行考察,感受身邊正發生着的變化。

②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透過網絡和實地探究我們身邊事物的演變過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以及分析比較和實踐考察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追尋海寧皮衣等身邊事物的歷史演變過程,讓學生感受歷史的存在,以歷史的觀點理解身邊的一切,培養學生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培養學生傳承文明的精神。

爲了保證目標實現的恰當性:我們努力做到一個避免、兩個結合。

1、我們在任務佈置上——避免貪多求全我們在任務的佈置時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精’字上多做文章,充分考慮時間因素,考慮七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而新課程要求採取範例式敘述方式,儘量貼進學生生活實際,本節課只以探究海寧中國皮革城的皮衣爲主的一個任務就是基於這些考慮設計。

2、在教學方法上追求兩個結合教法上教學課堂和空中課堂相結合;學法上自主學習和實踐考察相結合。

二、網絡適用性論證——三個考慮。

1、考慮教材適用性 《身邊的故事》適用網絡,因爲:

①七年級的《社會與歷史》是從我們生活的歷史和環境,抓住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來構畫我們生活的世界的基本框架,進而讓學生了解社會是怎樣的,本單元是從歷史的維度展開,而本節課是從學生身邊的故事來反映歷史,以與學生的生活密不可分的事例爲案例,如家庭、衣食住行等,我們選擇海寧皮衣這一學生所熟悉而感興趣的案例。“變化”是這節課的關鍵詞,僅憑教材資料,沒有網絡豐富資訊的支撐是無法很好解決好這一重點的。

②這是一節學生的歷史與社會的綜合實踐課,而學生全體親臨現場受到交通、安全等各種因素的限制,而網絡可解決這一難題。

2、 考慮學生操作性我校七年級學生具有求知慾望強、好奇心大、積極性高、表現慾望強的特點,能比較熟練使用Internet,有較高的資訊獲取、分析、處理、應用的能力。這給學科與資訊技術整合進行教學提供了一個重要的前提。另外透過綜合實踐課的學習具備現場的採訪和實踐能力。

3、考慮環境可行性。

①學校擁有多媒體網絡教室(含多媒體廣播系統、60臺學生電腦、一臺教師專用電腦、投影機及投影幕、音箱等)。

②現場(海寧皮革城)的每一個攤位和辦公室都能上網,有攝像機,能與機房現場互動。③藉助東師理想資訊化教育平臺,專門爲本課製作的自主學習專題網站。

三、網絡可行性論證—教學過程與設計(一課時,共40分鐘)。

透過“創設情境、對比引入──空中課堂、合作探究──各抒已見、小荷初露──總結提高、知識內化──佈置作業、拓展探究”等環節進行教學。

第一環:創設情境,對比引入。(5分鐘)

對比學生的家庭照片和書上近百年前的家庭照片的異同,鼓勵學生充分發掘圖片資訊,匯入新課。

網絡應用:引導學生進入專題網站(利用東北師大的理想教育自主學習平臺建立“身邊的故事”專題網站,教育學生規範使用網絡(如作品的上傳、疑難交流、現場的交流等)。

第二環:空中課堂,合作探究。(20分鐘)

探究皮衣的變化:結合本地產業特色,探究服飾中海寧皮衣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

網絡應用:

1、設立空中課堂。

多數同學在教室探討皮衣的歷史、現狀。另派出一組同學在現場進行採訪,連接空中課堂、實現兩地直接對話、互動,保證課堂內學生現場提問,交流的即時性,充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展示網絡的強大優勢。海寧皮衣的發展從獸衣到皮衣,從禦寒到時尚,這是20xx年海寧的皮衣展。

2、網上進行交流討論,師生、生生在交流、思維的碰撞中增進感情,調動積極性。

第三環 各抒己見,小荷初露(時間10分鐘)

各組彙報小組的成果網絡應用:各小組透過網絡彙報本組成果;網上發佈論點,疑難交流,實現師生、生生互動;教師進行網上指導,保證課堂有序進行.這是我們學生交流的生產工具,走進家庭中吃、住、行變化的成果。

第四環 總結提升,知識內化(5分鐘)

讓學生談談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有何感想?學生回答,教師歸納我們身邊的一切,都有自己的故事,都有着從過去走到現在的軌跡,它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歷史的變化。並激勵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編出更多更美更精彩的生活故事!網絡應用:網上交流討論,促成知識內化。

第五環:佈置作業,拓展探究。

課外實踐:透過查資料或向鄰里長輩真實探究我們身邊某一事物的變化歷史及其變化因素?寫出一份調查報告。

四、網絡創新性論證—教學反饋。

一堂課下來,可以感受的是這堂課有以下三方面的特點:

1、實現雙贏教學本節課既能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又能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提高學生收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2、激發學生興趣。瀏覽、採訪、互動、實踐活動串連了本堂課。一次次互動,一句句評論,無一不是學生智慧的表現,學生興趣濃厚。學生能主動參與、樂於探究,使學生在生活中知識得到建構,能力得到鍛鍊、情感得到培養,並獲得成功的體驗。

3、延展課堂空間。教學中既有課前的準備,有當堂的彙報,空中課堂的實踐,也有課後的調查,把課前、課中和課後連在一起,實現了課堂的延展性。這一切說明,資訊技術在這節課上起了橋樑的作用。本堂課,資訊技術運用的創新點是:憑藉資訊技術,拓展課堂空間,優化教學方式,建立社會大課堂,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說課稿 篇7

《向生命鞠躬》一文選自初一語文新教材第六單元,說的是在初冬的一個早晨,一個父親帶着兒子上山郊遊,無意中發現了一隻孱弱衰老的螞蚱。父親抓住了螞蚱,把它穿在草稈上。不料,螞蚱兩次頑強逃生,不禁令人震驚,繼而對它鞠躬致敬。本文寫作切入口很小,僅是一次觀察的偶得,卻表現了“生命的尊嚴在於能夠堅強的活着”的大主旨,同時也促使我們人類反思要關注生命,哪怕只是一隻微不足道的小昆蟲。本文的描寫非常生動,尤其是螞蚱“悲壯逃生”過程的描寫,不僅震撼着作者,也強烈打動着讀者的心。這篇文章就是在解讀作者的一次心靈體驗,讀它的同時,讀者也經歷了一次心靈的洗禮。初一的學生大多能看到螞蚱的頑強和對自由的渴望,並對此感動,然而,基於閱歷淺,學生可能就事論事,也可能由此聯想到人生,但僅是概念上的套話,而不能親身體驗提升。我要做的就是透過教學讓學生領悟生命的意義,從而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感謝生命。同時,關於生命,這個話題很大,容易上成說教課,基於這兩點,我把教學目標定位在1、透過圈劃詞句品讀螞蚱逃生的“悲壯”,感受其渴望自由,頑強抗爭的精神。2、培養學生關注平凡生命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基於同樣理由,我採用的是朗讀式的感悟教學。第一個環節是整體感知,使學生沉浸文字。讓學生在充分預習的基礎上快速瀏覽課文,思考兩個問題:1)作者對螞蚱的稱呼的變化及其情感變化的軌跡。2)“我”爲什麼會向一個普通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生靈——螞蚱鞠躬?透過獨立思考後小組溝通,全班交流讓學生初步感受到了螞蚱的頑強。第二個環節是品讀賞析,使學生體驗文字。不加咀嚼的朗讀遠遠不能讓學生真正理解、感悟、內化。頂多是在囫圇吞棗的朗讀中,那些精彩的詞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學生的大腦中閃過。因此我引導學生先獨立思考,採用圈點讀書法,找出螞蚱頑強生命力的具體表現,然後小組討論彙總,派代表發言。重點賞析文中的環境描寫,螞蚱“悲壯逃生”的動作描寫和情態描寫後,進行散讀和齊讀,使學生在朗讀中再一次體會螞蚱的頑強和“我”的震撼。第三個環節是拓展延伸。透過討論螞蚱的逃生是否值得,從而讓學生認識到生命只有一次,它無論以怎樣的形式存在,都應得到尊重。然後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從課本中走出來,變成自己的經驗能力。如寫生命感言。第四個環節是歸納總結,寄予希望。再次迴歸課文,號召大家都來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 。真正將教學目標落到了實處。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有缺憾的藝術。回想上課情況,我覺得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了一些遺憾:1、在上課過程中沒有完全放開,存在教案意識,免不了牽着學生的思路按預設軌道推進,以至錯失抓課堂生成資源的良機。2、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不是很充裕,使得一些同學很獨到的見解來不及發表。這個就很可惜。3、我還要在我的課堂語言上更加精雕細琢,設計問題時考慮更周全,更精煉。比如在拓展延伸部分,讓學生換位思考的問題,現在想想這讓學生很難回答,如果變成“是否只有頑強的生命才值得尊重”就更好了。(這個問題我也準備的,時間關係沒講到)4、我應充分發揮老師的指導作用,既尊重學生對教材的多元解讀,也及時加以分析小結,加深學生印象。5、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更注重與學生的眼神交流和心靈交流。6、因自身的緊張而導致時間估算偏差,結尾就比較倉促,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以上只是我個人的一點膚淺的認識。在以後的工作中,我還要不斷提升業務水平,磨練心理素質,爭取繼續進步,繼續完善。

教案描述:《向生命鞠躬》教學稿

教學目標:

1、透過圈劃詞句品讀螞蚱逃生的“悲壯”,感受其渴望自由,頑強抗爭的精神。

2、培養學生關注平凡生命的積極的人生態度。

教學難點:感悟螞蚱渴望自由,頑強抗爭的精神。

教學重點:透過學習啓發學生對生命的積極思考—-人的生命應該充滿活力和精神。

教學準備:powerpoint

預習導學:

讓我們跟隨作家孫盛起的腳步,一起來到初冬的一座空曠、寂寥的山上走一走,看看大自然能給予我們怎樣的收穫。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向生命鞠躬》。

1、掌握下列詞語,特別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蕭瑟 刈剩 麥茬 空曠寂寥 靜謐 倔強 躡手躡腳

筋疲力竭 鞠躬 螞蚱 孱弱 眺望 五臟六腑

2、朗讀課文,瞭解主要內容。

3、將最讓你感動的語句圈劃出來。

4、收集關於生命的名人名言和詩句。

 教學過程:

一、常規活動:課前演講

二、匯入課文:

三、瀏覽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討論、交流:作者對螞蚱的稱呼變化及對應的情感變化。

四、品讀賞析,感受生命

重點賞析我向螞蚱鞠躬的原因。

小組討論:螞蚱頑強的生命力在文中有哪些具體的表現?

五.拓展延伸:

討論:你認爲螞蚱這樣做值得嗎?爲什麼?

交流:我的生命感言——

六、教師寄語。

讓你、讓我、讓大家都來關注生命、珍惜生命、熱愛生命、感謝生命吧!

七、佈置作業:

1、課外收集關於生命的文章一篇。

2、短文寫作:《由螞蚱逃生想到的》

教研員簡評:

張老師是一位年青教師,剛登上講臺不久,但透過今天這節課展示了她良好的素質和勇於探索的精神。“朗讀感悟式教學”究竟如何進行?張老師作出了自己的思考,並給出了答案。張老師這節課具有以下特點。

⑴注重情境的創設。爲了讓學生能沉浸在文字中,張老師多次安排了抒情的背景音樂,學生們在諸如《命運》等不同的音樂氛圍中感悟生命的意義。⑵注重連通學生的體驗。引導學生透過自身的生活體驗和閱讀體驗進入文字,還原“情境”,從而感受作品語言文字背後的衝突與妥協。⑶注重挖掘作品“人文性”的同時,沒有忽視對作品藝術性的點撥。如側面描寫、環境描寫等。⑷多種形式的朗讀各得其所,各盡其妙。有齊讀、散讀、提讀、片段朗讀、整段齊讀等。

說課稿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說說教材,《稱讚》這課是一篇新教材,這是一個很有啓迪意義的童話故事。在小獾有點泄氣的時候,小刺蝟稱讚了他,使他有了自信;小獾稱讚小刺蝟的蘋果香極了,使小刺蝟消除了一天的疲勞。可見,“稱讚”的效果是多麼神奇啊!看來只要是發自內心的稱讚,即使是平淡如水的一句話,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平時的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希望受到別人的稱讚,得到別人的肯定。我們經常也有這樣的感覺,加班加點地拼命工作,能得到領導的一句表揚或者同事的一句稱讚,也就滿足了。

老師對學生,何嘗不是這樣呢?老師在學生的心目中是何等神聖啊!當學生獲得成功或者取得進步的時候,不要說稱讚,就是一個笑容,一個眼神,一次親切的撫摸,也許都能讓學生的心中涌起一陣暖流,留下一段美好的回憶。根據新課程標準和本組課文訓練的主意圖以及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2、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①認識10個生字詞。

②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能力目標:

透過朗讀,瞭解課文內容,體會相互稱讚帶來的快樂。

情感目標:

教育學生要學着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3、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懂課文。

難點:知道小刺蝟是怎樣發現小獾的優點,從而學習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二、說教法與學法

在這堂課中,我採用了創設情境法,情感朗讀理解法,直觀教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自學、討論、交流。爲學生營造一個民主、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形成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合作學習的局面。

三、說教學過程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採用了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激發他們的潛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力求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主要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新課標指出:“應讓學生喜歡閱讀。”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一上課,我就創設了動物王國的情境,我興致勃勃地說道:“今天,老師特別高興,昨天我去動物王國做客,和許多小動物做了有趣的遊戲。臨走時,國王聽說我今天要見你們這些可愛的小朋友,可高興啦!特意派來兩位大使來我班做客,讓我們用熱烈的掌聲歡迎它們的到來,好嗎?”在學生熱烈的掌聲中,在一雙雙好奇、驚喜的眼神中,我把小刺蝟、小獾請上了黑板,匯出了課題《稱讚》,成功地點燃了學生學習新課文,閱讀新課文的慾望和熱情。

(二)創設情境,自主識字。

生字認寫分開後,認的多,寫的少,如何讓學生輕鬆地識記生字呢?我嘗試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和生字多次見面,並教給一定的識字方法。首先讓學生在自由讀課文時,圈出不認識的生字,讓學生請教書上的“樹葉老師”,熟讀生字。然後用遊戲形式出示帶生字的詞語帶音節讀,去拼音讀。爲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我還設計了 “小刺蝟”和“小獾”的名片,透過看圖片,閱讀短小的兒歌,既讓學生認識了這兩種小動物,又復現了本課的生字。緊接着,讓學生尋找生字的規律識記生字,如 “蝟”“獾”都是“反犬旁”,這類字往往形容四隻腳的帶皮毛的小獸。這樣,學生就觸類旁通了

(三)、以情激情———學生擋不住真情的魅力

要調動學生的情感參與,教師首先必須投入自己的真情實感!有真情流露,纔有心靈交匯。在處理初讀課文這個環節時,我讓學生一邊欣賞生動有趣的畫面,一邊聽老師範讀。

範讀一結束,就有同學舉手說:“老師,聽了您的朗讀,我覺得自己好象就在大森林中,和小刺蝟、小獾一起採果子、做板凳呢!我們可以讀一下課文嗎?”

學生受到老師範讀真情的感染,也跟着搖頭晃腦、眉飛色舞、甚至手舞足蹈地讀了起來。

(四)、讀中悟意,讀中悟情

朗讀是二年級學生一項重點訓練項目。爲此,我引導學生從課文找重點詞句,採用自由讀、同桌對讀、分角色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指導朗讀,使學生在多層次、多角度、多元化的讀書中領悟到稱讚帶來的快樂,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如: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小刺蝟和小獾互相稱讚的句子,“你真能幹,小板凳做得一個比一個好!”和“你的蘋果香極了,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好的蘋果。”這兩句話。透過抓重點詞“真”“一個比一個”“香極了”等指導學生朗讀,然後讓學生加上表情讀、動作示意讀、同桌對讀。老師在評價中不時地稱讚和表揚學生,讓學生體會稱讚帶來的好心情。爲了讓學生更好地身臨其境地朗讀,體驗人物的心情,我組織學生在文字上展開合理想象進行創造性的表演,並隨機採訪小演員受到稱讚後的感受。

就這樣,我透過範讀、評讀、角色扮演、小組朗讀大比拼等環節,讓學生一步一步漸入佳境,在創設的情境中,在扮演的角色中,找到了感覺,抓住了感覺,體驗到了欣賞的快樂,稱讚的快樂,學習的快樂,朗讀的快樂!

(五)、實踐活動、拓展思維

體會了刺蝟和小獾之間稱讚帶來的變化後,我又爲學生設計了實踐平臺:自己選一個家人、朋友,發現他的優點,誇誇他的優點。讓學生以讀引讀,以讀引說,理出了人間的真情美,懂得了從平淡中見深情的真理,拓展了思維,培養了語言,提倡了學習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四、說教學反思

這一課我注重讓學生從整體上體會課文的情感,然後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具體感受課文中的真情。另外,我注重課內外的遷移,學以致用,讓學生真正學會稱讚。學完這課後,學生寫的日記非常感人,有的寫道:“媽媽工作了一天,做好了飯,我和爸爸連聲稱讚,飯菜真好吃!媽媽激動的說:“真的?”高興得不得了!還有學生寫:“媽媽有時對自己很失望,認爲自己當媽媽不夠合格,這時候,女兒就說,媽媽你已經做得夠好了!讓自己的媽媽找到了自信。”等等。

回想上課的過程,我發現還有許多不足。如在講到小刺蝟的稱讚帶給小獾自信這個難點時,如果更深入挖掘一下,讓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談談:當你有點泄氣的時候,你得到過別人的幫助和稱讚嗎?那時你心情怎樣?這樣,不知不覺中,學生就能理解“泄氣”、“自信”的具體含義。同時,學生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別人做得好,需要稱讚,別人做得不好,更需要鼓勵”的道理。

雖然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的,但是這篇課文留給學生的是無窮的思考。同樣也留給老師們一些啓示:請用理解、欣賞的眼光看孩子,尋找他們的每一個閃光點,哪怕是極其微小的進步,也能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成功的喜悅。

說課稿 篇9

一、說教材

《三顧茅廬》是一則歷史故事,講述了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完成統一國家大業的故事,讚揚了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精神。

二、說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流暢、有情感朗讀課文,並能扼要複述課文。

2、領會抓住人物言行,情況陪襯以及透過人物間的相互烘托來表現人物精力品格的寫作方法,在學習中培養學生的探究精力和創新精力。

3、開端學習憑據典範互助編寫課本劇,並舉行演出,培養學生的互助意識。

三、設計理念

在傳統教學中,對於汗青故事我們一向相沿着“情節分析+人物特點”的教學模式,老師精緻入微的解說,學生有本有綱的分析作答,從而提示中央。這樣的學習歷程,我們說學生只滯留在淺層的語文知識上,至於學生的語文字領,情緒態度、代價觀、互助探究的意識、創新精力等等,關注甚少。爲此,就對於本課我的設計理念是:

(一)歷程開放,表現探究性。

語文課程是開放的,有活力的課程,它的開放要向全體學生開放,向學生的思想開放,向學生的情緒開放,向學生的將來開放。在開放的學習歷程中,老師要組織、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爲此,爲學生建立探究的景象,引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創新精力。

(1)情境的建立

在課堂中,建立肯定的情境,能開導學生運用多維視角,去思索辦理題目,拓展學生思想空間,豐富學生的思想方法,讓學生到場課堂教學的全歷程,從而滿意他們的探究欲、表現欲。

我在《三顧茅廬》中開門設疑:誰三顧茅廬?爲什麼?效果怎麼樣?等等疑問,能使學生的心靈與文字孕育發生撞擊,探求到孩子心跳與課本旨跳的合拍點,孕育發生移情效應。

(2)腳色的轉換

《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文字之間對話的歷程。”也便是說:閱讀課堂是由這三者之間的互動情勢的,在《三顧茅廬》的教學中,課始情境設計,老師是引發學生思想的引導者,當學生就“劉備是怎樣懇切至心約請諸葛亮的?”老師則是一個能欣賞學買賣見的諦聽者;能積極到場探究的到場者;當學生出現探究結果時,老師又是果斷學生了解正誤的鑑別者,這實質上是一個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動態天生歷程。

(二)感悟運用,突出本性。

閱讀是學生的本性化舉動,不該以老師的分析取代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自動積極的思想和情緒運動中,加深明白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緒薰陶,得到思想啓示,享受審美情趣,要憐惜學生奇特的感覺,體驗和明白。

(三)綜合訓練,注意實踐性。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偏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本領,而培養這種本領的重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以是不必刻意尋求語文知識的體系和完備。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打仗語文質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掌握運用語文的紀律。”如,本文是學生耳熟能詳的汗青故事,人物形象光顯,故事背叛生動,深受學生喜好。因此,適於將課文編寫課本劇舉行演出,開展語文實踐運動。

四、設計思緒

憑據文字的特點,學生本性生長需求以及設計理念,本節課教學思緒爲:

(1)建立情境,質疑探究。

(2)編寫腳本,重組資訊。

(3)演出入境,求活求趣。

五、教學歷程

(一)創設情境,質疑探究。

1、揭題質疑,初知大意。

(利用多媒體放錄像,學生思考提出問題,而後用一句話說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誰三顧茅廬?爲什麼三顧茅廬?結果怎麼樣?

誰能用一句話說完整、具體?

(設計意圖)透過錄像展示學生對故事情節,人物個性有豐滿的瞭解,又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積累語言的興趣,更重要的是爲編寫劇本、表演埋下伏筆,提供給學生創作的素材。

2、重點質疑,探究交流。

引出探究重點:劉備是怎樣誠心誠意邀請諸葛亮的?

(自由讀課文,用符號劃出表現“劉備”的詞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

★從語言方面探究

★從行動方面探究(抓重點詞句,指導朗讀。)

★從環境描寫方面(數九寒天)

★從張飛態度方面(訓斥張飛的魯莽)

3、賞讀複述,內化語言。

(1)自由組合,再次感受劉備邀請的誠意。

(2)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複述故事。

設計意圖:以題目引導探究,讓學生在資訊重組、比較分析、多向開放,自由質疑的提高和情境中探究,爲學生提供一個更開闊的、更活潑的探究平臺。題目標辦理,激起學生猛烈的探究慾望,又能激起學生進一步深入閱讀,不停研討,在良性循環中終極形成積極探究的生理偏向,同時賞讀、複述,層層深入,讓學生積聚語言,感悟語言,爲以後的編寫、演出辦事。

(二)編寫腳本,重組資訊。

(1)出樹模文,認識寫法。

老師把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簡樸課本劇流程發給學生,老師可以從場景的設計、語言的情勢(獨白、對白、話外音)、人物的行動心情等方面加以引導。

(2)分工互助,編寫腳本。

以課文爲素材,憑據課堂探究所得,展開合抱負象,編寫腳本。

設計意圖:學生編寫腳本的歷程,也便是學生琢磨課文、推敲語言、領會情緒的歷程,故意識地將課外資訊引入課內,將學生的學習引向課外,拓寬語文學習的內在和渠道,提高學生語文的綜合本領。

(三)演出入境,求活求趣。

設計意圖:課本劇的演出將抽象的語言筆墨標記轉化爲形象的心情姿態。它可以開導學生潛伏的智力,促使孩子的思想生長,使他們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服從,有用地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生長。

標籤:說課稿 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