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說課稿1.91W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說課稿模板集合七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學內容

拋出快樂

遊戲:我們真棒

二、指導思想

本課依據《體育課程標準》(水平三)學習目標,把培養良好的運動情緒放在首位,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中,掌握所學的技術動作,提高運動技能,進一步促進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發展。主要圍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等學習領域開展身體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相關學科的聯繫,重視啓發學生思維,開拓學生智力,做到智力活動與體力活動相結合,體力發展與能力發展並重;全課緊緊圍繞主教材,採用多形式的教學方法和練習方法,並結合小實驗,讓學生髮現和理解技術動作,明白道理,掌握技能,把“懂、會、樂”三者有機完整地結合,從而掌握技術動作,提高投擲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擇實心球作爲主要教學內容,是因爲實心球是一項發展力量素質爲主的體育投擲器材。透過對這一教材的學習,能發展學生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同時,在教材的選擇上,注重全面性,搭配合理。鍛鍊的部分,既有上肢,又有下肢,既學會技術動作,又使全身各項素質都能得到全面發展,同時把思想教育貫穿於教學之中,讓學生養成日常鍛鍊時注意安全的意識和習慣。

四、學情分析

我的執教對象是小學五年級學生

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以下特點:

1、學生易從直觀形象的思維能力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善於思考,探索。

2、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時間不長,好動是這一時期學生的特徵。

3、具有豐富的想象力

雖然本年齡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及判斷能力還不夠成熟,但是由於他們神經系統的機能特點,可塑性強,容易學會各種各樣的動作。所以我在內容的講解時採用了直觀的教學方法和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使得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同時把抽象的知識和平淡的內容進行改編。從學生的知識結構,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來尋找科學有效地方法實施教學,使學生想學、樂學,更多地爲學生的發展提供有利的學習環境。本班學生體質狀況總體一般,有較高的集體榮譽感,各學習小組都有體能相對較好的學生,還有部分體能一般,但技能基礎較好的學生,在教學中應注意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龍頭作用,鼓勵和帶動一小部分相對後進的同學。

五、教學目標

1、發展學生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提高投擲能力。

2、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具有展示自我的願望和行爲。

3、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讓學生養成日常鍛鍊時注意安全的意識和習慣。

六、教學方法

1、教法

根據本課內容枯燥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和情緒激勵法進行教學,以幫助學生儘快形成動作表象,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對比法,講解法、分解練習法和完整練習法,透過教師的講解示範,學生的練習,使學生更快地掌握動作要領。

2、學法

本課在學法上運用了嘗試法、對比法和觀察法。首先,讓學生透過實驗觀察,比較正確與錯誤之間的區別,接着在嘗試練習中發現問題,從中悟出正確的動作的原理、要領和方法,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教學內容

拋出快樂

遊戲:我們真棒

二、指導思想

本課依據《體育課程標準》(水平三)學習目標,把培養良好的運動情緒放在首位,激發學生對體育的興趣。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中,掌握所學的技術動作,提高運動技能,進一步促進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的發展。主要圍繞“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等學習領域開展身體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依據教材內容,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相關學科的聯繫,重視啓發學生思維,開拓學生智力,做到智力活動與體力活動相結合,體力發展與能力發展並重;全課緊緊圍繞主教材,採用多形式的教學方法和練習方法,並結合小實驗,讓學生髮現和理解技術動作,明白道理,掌握技能,把“懂、會、樂”三者有機完整地結合,從而掌握技術動作,提高投擲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節課選擇實心球作爲主要教學內容,是因爲實心球是一項發展力量素質爲主的體育投擲器材。透過對這一教材的學習,能發展學生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同時,在教材的選擇上,注重全面性,搭配合理。鍛鍊的部分,既有上肢,又有下肢,既學會技術動作,又使全身各項素質都能得到全面發展,同時把思想教育貫穿於教學之中,讓學生養成日常鍛鍊時注意安全的意識和習慣。

四、學情分析

我的執教對象是小學五年級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以下特點:

1、學生易從直觀形象的思維能力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善於思考,探索。

2、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時間不長,好動是這一時期學生的特徵。

3、具有豐富的想象力

雖然本年齡階段的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及判斷能力還不夠成熟,但是由於他們神經系統的機能特點,可塑性強,容易學會各種各樣的動作。所以我在內容的講解時採用了直觀的教學方法和生動有趣的教學形式.使得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分散,同時把抽象的知識和平淡的內容進行改編。從學生的知識結構,接受水平和理解能力.來尋找科學有效地方法實施教學,使學生想學、樂學,更多地爲學生的發展提供有利的學習環境。本班學生體質狀況總體一般,有較高的集體榮譽感,各學習小組都有體能相對較好的學生,還有部分體能一般,但技能基礎較好的學生,在教學中應注意充分發揮優秀學生的龍頭作用,鼓勵和帶動一小部分相對後進的同學。

五、教學目標

1、發展學生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提高投擲能力。

2、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具有展示自我的願望和行爲。

3、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讓學生養成日常鍛鍊時注意安全的意識和習慣。

六、教學方法

1、教法

根據本課內容枯燥的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和情緒激勵法進行教學,以幫助學生儘快形成動作表象,激發學生的練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同時我還採用了對比法,講解法、分解練習法和完整練習法,透過教師的講解示範,學生的練習

使學生更快地掌握動作要領。

2、學法

本課在學法上運用了嘗試法、對比法和觀察法。首先,讓學生透過實驗觀察,比較正確與錯誤之間的區別,接着在嘗試練習中發現問題,從中悟出正確的動作的原理、要領和方法,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七、教學重點:

背弓充分、出手速度

教學難點:

用力順序、出手角度

八、教學流程

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以及本課教材內容特點,貫徹啓發誘導、循序漸進的原則,我將這節課分爲四個環節即:1、聽清數字反應快,找到朋友喜唰唰!2、爭當無敵大力士,球越橫繩樂哈哈!3、體智結合送信忙,拼出字來棒棒棒!4、音樂語言在其中,“小烏龜”意念巧放鬆!

1、聽清數字反應快,找到朋友喜唰唰

這一環節,把以往枯燥的慢跑、做操形式的準備活動,以遊戲來代替,採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遊戲——快找同伴,爲了適應學生的心理特點,增加遊戲的趣味性,在遊戲時,加以數字的加減乘除和變換方向的跑來進行遊戲,這樣在無形中調動了學生的注意力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反應能力,逐漸使學生中樞神經處於興奮狀態,從而爲掌握技能奠定基礎。

2、爭當無敵大力士,球越橫繩樂哈哈

這一環節中的主要任務是讓學生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提高投擲能力,爲了完成這一任務,我將本環節分爲三個步驟進行,我採用了出示掛圖、小實驗和教師示範等直觀教學法。首先,出示掛圖可幫助學生較生動具體地瞭解動作形象、技術結構和幅度、路線,以及技術動作的完成過程,形成動作表象和感性認識。同時,在出示掛圖時採用簡明易懂的講解方法,把教學動作分爲兩段,逐段地進行講解,強調發力順序和學生易犯錯誤的環節,突出重點、難點,這樣講解層次分明,易爲學生接受。

其次,是向學生展示兩個對比性較強的小實驗,在做實驗的同時,我加入提問和對比的講解方法,把相應的兩個實驗加以對比,先提問再講解,啓發學生積極思維。例如:爲什麼第一個實驗的球會成拋物線飛出,而第二個球卻徑直落下?透過這種方法可起到新穎刺激的作用,引起學生注意,啓發學生積極思考,提高他們的學練興趣。然後再指出他們的差異、正誤、優劣等區別。這樣可使學生獲得更爲具體,鮮明的認識和加深理解,突出動作難點解決的重要性。

接着,讓學生進行徒手練習,在練習時我改變了以往四列橫隊的站法,使用圓圈站法。一方面,教師在圈中,可多個角度示範,使學生更清楚地看清教師的示範動作,另一方面使原來隊伍造成嚴肅、正統的氣氛,變得活躍、和諧。

在實踐練習階段,練習場地是這樣設計的:在一定遠處設定適應學生投擲水平的標誌線,讓學生有拋擲的目標,增加學生的練習興趣。並在投擲前方設定一定高度色彩鮮豔的顯眼橡皮繩,要求學生在練習時應把球拋過橡皮繩,從而達到改進出手角度和協調用力的目的。在練習過程中,我採用了重複練習法,因爲這樣有利於教師觀察,並能使學生在反覆練習中掌握和鞏固動作技術。同時及時給予口頭評價和暗示,如“出手快”、“蹬地快”、“背弓充分”、“穩住”等字句,捉住關鍵,達到教學要求,提高動作質量。

3、體智結合送信忙,拼出字來棒棒棒

透過“我們真棒”的遊戲,培養學生小組協作能力和團結、互助、勇於克服困難的精神,使學生的腦力活動和體力活動達到有機的統一,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從而達到育心強體、增智促技的作用。

4、音樂語言在其中,“小烏龜”意念巧放鬆

①教師透過語言,引導學生進入情景並配以優美的音樂,使大腦肌肉得到有效放鬆,恢復到相對靜態。

②課小結,講評本課教學與練習的優缺點,使學生了解本課的學習效果。

5、場地器材

籃球場、實心球8個、橡皮繩一條、錄音機一臺、4張廢舊紙板。

說課稿 篇2

課題是《戲曲大舞臺》,將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及說農遠資源的應用五個方面說課。

首先,說教材。

《戲曲大舞臺》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語文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綜合性學習課。其目的是想讓學生走進民族文化的瑰寶——戲曲天地,去領略它博大精深的內涵,去欣賞它回味悠長的神韻,從而積累戲曲方面的文化知識,激發學生對中國戲曲的熱愛!

根據新課程標準對綜合性學習的要求,本單元課文訓練的意圖和七年級學生的特點,我確立瞭如下三個維度的目標:

知識和技能:瞭解戲曲有關知識,學會把握不同劇種的`特點並進行初步的戲曲鑑賞。

過程和方法: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瀏覽網頁,從豐富的戲曲視聽及圖文資料中,直觀感受戲曲的特點。我將指導學生用討論法,小組合作法,表演法帶領學生體驗戲曲藝術之美。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會戲曲藝術的魅力,激發學生對中國戲曲及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確立爲:激發學生對戲曲的興趣,學習一定的戲曲知識。

教學難點爲:體會戲曲富有文化底蘊的曲詞,感受戲曲特有的藝術魅力。

第二,說教法

在教學中,我們往往只注重戲曲知識的介紹,卻忽視了直觀感受和能力遷移對學生的作用。所以儘管不厭其煩地講解分析。在學生頭腦中,戲劇知識還是一片空白,更談不上對戲曲的喜愛,去達到預期的欣賞水平了。爲真正達到教學目的。我把課堂內容與資訊技術進行整合:將視聽、圖文資料製成專題網站,輔助教學,做到發揮網絡資源資訊量豐富的巨大優勢,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激發學習興趣。

第三,說學法

根據新課程標準指出的:“綜合性學習應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的主動積極參與”有關精神,再結合我們遠程教學“模式三”環境下的各項要求,我把學法定位爲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用屏幕廣播實現的“羣體學習法”;二是學生之間共享成果的“小組協作學習法”;三是採用問題引領和任務驅動來實現的“自主探究學習法”。我將透過對這三種學法的落實和指導,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實時監控,充分發揮遠程教學的特點,同時又要把這堂課上出語文課的特色與韻味,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有所收穫。

第四,說教學過程

一、 問卷匯入

在開始我會充分利用網絡這一方便快捷的交互平臺,以網上問卷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對戲曲的認識與喜愛程度。 如有對戲曲有了解的同學,可讓他試唱兩句,調動課堂氣氛。如果沒有,那麼今天大家就一起隨老師走進戲曲天地,去領略戲曲的博大精深的內涵與獨特的藝術之美。

在此我以問卷的方式匯入,激發學生的興趣,爲之後課堂氣氛的調動起到良好的鋪墊。

二、 瞭解劇種

這一環節我設定了四部不同劇種中的經典橋段,讓學生猜猜它們分別是哪個戲曲種類。然後引導學生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當中分四組在老師整理歸納的網頁資源中分別尋找這些劇種的圖文資料,再派出代表總結歸納。並讓學生在自學中試唱幾句,體會各種戲曲唱腔的獨特以及韻味的悠長。這一活動中,學生既欣賞到了各種戲曲,又領略到戲曲多姿多彩的表現形式,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戲曲的興趣。

三、 戲曲常識

綜合考慮學生學情與戲曲特點,這一環節我將將主要介紹戲曲的行當、臉譜及虛擬性這三大特點。首先我會故意以“角色”這個詞來提問,然後再點明角色是外行的叫法,在戲曲中我們稱之爲行當。再讓學生在專題網站內去查找四大行當的特點及相關內容,這時遠程教育設施及資源在此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學生可在網絡上找到相關內容自由瀏覽,既培養了學生的操作能力,又讓學生養成自己動腦思考的好習慣。然後我再用四大行當中的淨行引出臉譜的知識,同樣讓學生在網上找答案,再用兩個與臉譜相關的知識題來鞏固學生對剛學知識的印象。臉譜顏色豐富,圖案精美,學生學習中還能體會戲曲的畫面之美。

關於第三點虛擬性的介紹,我將會展示一個字給大家“虛戈”。所謂“虛動干戈即爲戲”,再配以一段三岔口的視頻,讓學生明白,舞臺上即使沒有千軍萬馬沒有山川河流,但仍可透過演員表演體現出來。

四、 品詞學唱

“虛動干戈即爲戲”這其實是一副對聯的上聯,它還有下聯,便是“又加一點便成文”

在這一個教學環節我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充分認識戲曲受到了人們的喜愛,除了它優美的唱腔,華麗的服飾外,還在於它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內涵。特別是戲曲唱詞工整押韻,優美上口,給人以美的享受。例如京劇中途《三家店》這一經典橋段,唱腔優美,唱詞工整。引導學生髮現唱詞的工整押韻。另外,唱段中還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即孝文化.我們語文教學中重視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在這節活動課中,我們不妨現場教同學唱這幾句,透過學唱與品讀來體會戲詞中豐厚的思想文化內涵。以此爲例,讓學生自主探究,品讀戲詞,融入戲曲。

五、 珍視瑰寶

今天,我們看了戲,聽了戲,演了戲,還品了戲,走進戲曲天地我們才發現,原來戲曲的世界如此的奇妙。我們應該珍視與傳承我們中華民族這一偉大的藝術瑰寶。然而課堂是有限的,語文學習的空間卻是廣闊的。大家走出課堂,走向生活,去感受戲曲文化的無窮魅力。(展示“相關連結”。)佈置作業。

以上五個教學環節,以調動學生的興趣爲主線,循序漸進,環環相扣。並注重綜合性學習的特點,培養了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

五.說農遠資源的應用

在語文教學中,將遠程教育資源合理運用能活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它使課堂教學變得輕鬆愉悅,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從而讓學生快樂地棲居在課堂上。

總之,語文教學有着無限的魅力,網絡資源更有着廣闊的空間,教學中將二者有機結合,將會構建出理想的語文課堂。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綜合性學習《戲曲大舞臺》課堂實錄+教案+反思

片段一:聽歌激趣,走進戲曲天地。

片段二:看戲猜戲,瞭解戲曲種類。

片段三:品戲賞詞,體會戲曲意蘊。

片段四:模仿嘗試,感受戲曲魅力。

片段五:課外拓展,熱愛戲曲文化。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說設計思路《菸斗薩克斯》這則故事,主要以小老鼠爲吸菸生病的老爺爺演奏薩克斯並帶動老爺爺也演奏薩克斯爲主軸,共同感受了小老鼠的聰明、善良的形象,讓幼兒在情感上得以體驗,深入其中,用現實生活中感知的事例來解決問題,猶如現實中的翻版,孩子們易於接受。其次,故事中所表現的主題內容——戒菸,也是全世介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次活動讓孩子透過對故事的理解遷移經驗,擴展和表達自己的想象,在情感上得以昇華,讓幼兒從內心出發,懂得環境保護應該從自己的身邊做起,點點滴滴逐步積累,進一步增強自身的環保意識。

2、說活動目標活動的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大班幼兒語言特點。結合新綱要中語言目標,讓幼兒的語言發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能力等其他方面共同發展,從而制訂本次活動的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知故事中小老鼠聰明、善良的形象。

(2)學習用完整、清楚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並能大膽地質疑。

(3)知道吸菸有害人體健康。

3、說重點難點重點:知道吸菸有害於人體健康,污染空氣,而音樂能使人精神愉快。

難點:理解老爺爺生病及病好的原因。

二、說活動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作了以下準備:

1、掛圖,薩克斯圖片,薩克斯音樂一段。

2、錄音機,故事磁帶,PPT。

三、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地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運用了直觀法、提問法、猜測討論法等教學方法。採用直觀法是因爲這個年齡段的幼兒思維具有明顯的具體形象性特點,屬於典型的具體形象性思維。從幼兒認識事物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來看,在幼兒園語言教育中貫徹直觀性原則非常重要。以看圖片、看課件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能使教學進行得生動活潑,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

採用提問法是因爲提問能引導幼兒有目的地、仔細地觀察,啓發幼兒積極思維。我運用啓發性提問讓幼兒將看到的具體形象的圖片或課件用語言描述出來,是解決活動重點的有效方法。提問法是語言活動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學中,我嘗試將單一性、回憶式、封閉式的提問方法改成多樣性、啓發式、開放式的提問。我透過:“聽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疑問麼。”“看了這幅圖你有什麼問題想問麼。”等等這些問題既能啓發幼兒的思維,又能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表達自己的想法。

猜測討論法討論能開拓幼兒的思維,是激發幼兒言語的重要方法,而言語是幼兒學習閱讀和檢驗閱讀能力的基本手段。運用猜測討論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兒積極言語,最終有效地完成教學目標。

四、說學法。

遵循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看看、聽聽、想想、說說、玩玩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幼兒將運用觀察法、討論談話法等。觀察法是幼兒透過視、聽覺感官積極參與活動,幼兒透過觀看圖片和課件直接獲得印象。猜測討論法是幼兒在討論、猜測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是幼兒練習說話的好機會。

五、說活動過程。

結合幼兒園教育工作原則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1、引導幼兒看圖,匯入活動。

2、分段欣賞故事,初步理解故事內容。

3、完整欣賞故事。

4、討論交流,知道吸菸有害健康。

在第一個環節中我先出示了薩克斯圖片,透過讓幼兒觀察圖片,讓幼兒大膽猜測,覺得像什麼?再透過欣賞優美的薩克斯音樂,從而引出了第二個環節的故事。教師生動地分段講述有趣的故事並提問,充分調動幼兒視、聽等感官,能使幼兒深刻理解故事內容,並感知故事中小老鼠變廢爲寶的聰明才智,體會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美好情感。再透過完整欣賞故事知道了老爺爺是怎麼樣纔會生病的,又是怎麼樣纔好的。最後讓幼兒觀看戒菸廣告語,瞭解吸菸的危害,並及時讓幼兒說說吸菸還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危害結束了本活動。

說課稿 篇4

《買小狗的小孩》這篇課文,採用的是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9冊第五單元的教學內容,本單元的訓練重點是:繼續學習朗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能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有關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殘疾孩子的自信、自尊、自強以及堅強的毅力,產生敬佩之情。

教學目標:

1.理解小男孩堅持用同樣的價錢買一隻小瘸狗的原因,感受他自尊自強、自立的品質。

2.能評價文中的兩個人物,說出自己的觀點與同學交流。

3.能聯繫課文內容,想象當時的情景,理解一段話的意思。能把讀了這篇課文後的感受寫下來。

教學重點:

理解小男孩堅持用同樣多的錢買一隻小瘸狗的原因,感受小男孩自尊、自強、自立的品質。

教學難點:

理解小男孩說的“我不要你送給我,這隻小狗和其他小狗一樣值100塊錢。我先給你五塊六毛二做訂金,以後一個星期給你五塊錢,直到付完爲止”這段話。

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以熟悉的內容、共同的主題,營造濃郁的情感氛圍,使學生迅速入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設計意圖】抓住學生的概括內容,課文講述了一位殘疾的小男孩一定要花一百塊錢買一隻小瘸狗的事。我順勢引導全班學生對文章難點內容的理解,我說:“既然這個故事與小男孩買小狗有關係,我們先了解課文中是一個怎樣的小男孩?買了一隻怎樣的小狗”用單曲線畫出體現特點的語句,在文章中批註,然後交流。

三、走進文字,內化情感:

【設計意圖】:透過學生默讀課文,提出的不懂問題,足以看出學生對於學習知識的渴望,教師及時幫助學生梳理、歸納問題。本篇課文圍繞:“小男孩爲什麼堅決要用同樣的價錢買一隻小瘸狗?”展開學習,也正是文章重點所在。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文字,充分體現以學定教,因此教師尊重學生這種求知的慾望,把學生引領到求知的氛圍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加入到探索知識的海洋中來。突出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朗讀課文中培養學生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中想象等,當學生理解不到位時,教師提出輔助性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想象能力、評價能力。

當學生的情感與文中的主人翁有機地融爲一體時,學生在自主感知、感情誦讀中內化了文字言語,這樣的情感體驗,學生獲得的不僅是美的享受,人格也得到昇華。本環節落實《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中提出的在閱讀教學中的“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

四、走出文字,拓展昇華: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鼓勵學生用個性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把自己想對老闆、小男孩、小狗說的話寫下來,把學習語文與學生的情感體驗溝通起來,做到既學語文,又學做人。

五、教學效果:

透過這種教學過程的設計,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受到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雖然起初認爲是篇幅短小但含義非常深刻的文章,認爲學生理解起來比較的困難,但是實踐後,透過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對重點詞句的品味,以及課堂中的反饋,可以看到學生真正讀懂了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體會到了小男孩與老闆對待小狗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以及他們之所以有這樣不同的價值觀的原因所在。並且不同層面的學生透過這節課的學習都有所得,他們的能力在不同方面都有一定的提高。

說課稿 篇5

《看不見的空氣》粵教科技版《科學》教材,三年級上冊《認識空氣》單元第六課,我上的是第一課時。

本課以學生探究爲核心,引導學生有針對性地對空氣進行觀察、實驗,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發展創新思維。

本課教學設計中,我從證明空氣存在的活動入手,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空氣的存在;透過“捕捉”空氣和移動空氣的活動,讓學生認識空氣佔據體積和可以流動的性質。學生在課堂上經歷了提問、觀察、實驗、討論、交流等科學探究活動,掌握了知識,提高了能力,培養了科學的情感和態度。

一、我確定的教學方向——三目標一重點

1、科學知識目標:

能用簡單的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透過各種實驗活動,認識空氣的性質。

2、能力培養目標:

透過觀察、操作等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小組合作的團隊精神,樂於思考、勇於探索的科學素養。

4、教學重點:

透過觀察、操作等探究活動,瞭解空氣的存在、流動及空氣佔據的空間。

二、我設計的教學流程——三活動一討論

活動一:空氣在哪裏?

透過活動,使學生學會用間接的方法證明空氣的存在,學生認識到空氣這種物質雖然看不見、摸不着,但是它確確實實是存在的。

活動二:“捕捉”空氣

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將空氣裝起來,然後充分運用感官去感覺空氣,使學生對空氣形成多方面的感性認識。再讓學生用口頭語言把自己的感覺描述出來,透過描述,學生頭腦中的空氣會由零散的表象向概念化的方向發展。

活動三:轉移空氣。

透過本活動,學生可以清楚觀察到:氣泡的上升和杯子水面的下降,領悟到空氣是能夠的轉移,進而進一步認識到空氣是可以流動的。學生在實驗的同時,還能感受到這種科學方法的魅力。

討論:空氣佔據空間嗎?

經過前面的一些活動的開展,學生對空氣有了一定的認識,透過討論空氣是否佔據空間?讓學生進一步明確空氣是確實存在的,並且佔據一定的空間。

三、我採用的教學理念——三突出一提高

1、突出探究這個中心

在學生的探究活動中,應該給學生提供充足的研討時間,透過自主學習獲取知識。本課的三個活動中,我給了學生大量的時間進行猜測、觀察和研討,讓學生親歷猜測——實驗——驗證等一系列探究活動,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領悟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科學研究的能力,培養科學的情感和態度。

2、突出學生這個主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其實課堂是學生的,學生的觀察、實驗、交流方式只要是學生喜歡的,都應該支援。學生的眼光是獨特的,教師不可以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們的觀察比較結果,學生的每一點發現都應該鼓勵。

3、突出實驗這種手段

實驗是學生最喜歡做的事情,實驗更能爲課堂創設出濃濃的學習情境,爲學生的學習搭建平臺,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的慾望。本課開展的三個活動和一個討論都是在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學生在探究活動敢猜測、肯合作、肯交流,將動手、動口、動腦融於一體,學習興趣高昂。

4、提高學生觀察、推理、實驗的能力

本課是一節實驗課,實驗從證明空氣存在的活動入手,讓學生利用各種感官瞭解“空氣在哪裏?”;透過“捕捉”空氣和轉移空氣的過程,認識空氣具有佔據空間和可以流動的性質。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實驗操作,交流彙報,得出結論。學生在學到知識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生觀察、推理、實驗的能力。

以上一些,是我個人不成熟的做法,肯定存在着許多不足,懇請各位專 家和老師批評指正,我將不勝感激,謝謝。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各種各樣的岩石》是教科版《科學》四下第四單元《岩石和礦物》的第一課,它屬於“科學探究”的目標系列,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透過多種感官、多種方法探究常見岩石的特徵,培養學生觀察岩石、研究岩石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類能力和創新能力。

本課教材共2頁,分爲2個部分。第一部分:開個石頭展覽會,是對岩石個性特徵的觀察,重點是對“我的岩石”的觀察活動,引導學生採用多樣的方法觀察岩石,並遵循“觀察方法-觀察結果”的邏輯關係交流探究結果。第二部分給岩石分類,是第一部分的延續,目的在於讓學生們研究一羣岩石的共性特徵,給岩石分類要學會根據岩石的某個特點確定分類標準。本課既有讓學生對已有岩石認知的瞭解和交流,更是指導學生運用觀察器官和觀察工具觀察研究岩石的過程。透過收集岩石、觀察岩石、比較岩石、給岩石分類,發展學生的觀察和分類水平。

二、說學情

四年級學生對岩石已有一定了解:他們知道在哪兒可以找到岩石,在家觀察過放在水裏的岩石,有的從課外科普書籍上了解了許多關於岩石的知識。這些都成爲本課的學習的基礎。本課以岩石爲話題,引導學生開展各種研究活動。學生對岩石並不陌生,對岩石是各種各樣的也早就心知肚明,但有時越是熟悉的事物學生越不容易產生關注,學生並不會花很多的時間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奧祕,這恰是我們教學有價值的地方。學生對收集岩石一般比較感興趣,而對岩石細緻的觀察和切實有效的分類則需要教師精心的設計和指導。

三、說教法

“各種各樣的岩石”一課屬於“科學探究”的目標系列,從教學流程來分析,本課的教學重在對岩石的觀察、比較,不斷挖掘學生觀察、比較、分類的潛能,重視學生在對岩石研究過程中的資訊的收集和整理,力求透過多種活動將學生對岩石的零散的發現如珍珠項鍊一樣串起來,形成自己對岩石的科學概念。而對於四年級的學生的認知水平來說,這種觀察又不適合大步子、粗線條教學,四年級的學生從接觸科學到現在,他們經歷的觀察活動雖然比較多,但教學期望往往與實際效果有一定距離,爲此,本課仍宜採用層層推進的方式設計教學,對學生觀察能力、科學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過高,必須符合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扶到放,逐步培養。

四、說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誘發學生對岩石的原有認識,建立岩石的初步概念:岩石是各種各樣的,在顏色、花紋、軟硬、輕重、顆粒大小、手感等方面有各自的特點。

2.岩石可以按照不同的特點分成不同的類別。

3.不同的分類標準其分類的結果也可能不同。

·過程與方法

1.學生能夠以個人參與或小組參與爲形式,獲得在附近尋找岩石的親身經歷。

2.在課堂中能夠綜合運用感官對岩石進行直接的觀察,讓孩子經歷觀察岩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能以岩石的某種特點爲分類標準給岩石分類。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願意與他人合作並交流。

2.從欣賞自然界中的石頭美景獲得美的體驗,從而熱愛大自然。

3.讓孩子獲得豐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悅情感。

五、說教學設計理念和特色

本節課我設計的理念是將學生定位於觀察者和科學探究者,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根據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興趣,直接用三個卡通問號板貼和小布袋創設問題情境匯入新課,透過讓學生猜、看、摸、聞等方式,喚起學生對一些常用觀察方法的回憶,並期望透過本環節的教學,讓學生能在生活中撿到一塊岩石時,不會隨便看過後就隨手扔掉,而會運用各種觀察方法對它進行研究。在隨後的教學中,我爲學生創設了便於學生探究的教學場景,圍繞“各種各樣的岩石”這個課題,由淺入深,分別設計了三個教學環節,“提供有結構的材料供學生觀察研究岩石”、“尋寶總動員”和“給岩石分類”,取材簡單、結構嚴謹,邏輯線索清晰。整節課緊緊圍繞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索意識和科學研究習慣爲中心,以使用多樣的方法對岩石進行觀察爲主線,透過分類展示板等輔助手段,引導學生最終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學會利用各種標準給岩石進行分類。

本節課我設計的特色是力爭以探究爲核心,爲學生提供大量的觀察探究岩石的機會,鼓勵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綜合運用感官對岩石進行直接的觀察,讓孩子經歷觀察岩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岩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並能以岩石的某種特點爲分類標準給岩石分類。透過運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實驗、遊戲、比賽、獎勵等,讓孩子獲得豐富的研究岩石的愉悅情感。整節課嘗試運用科學的探究方法,讓學生充分經歷探究過程,逐步形成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體現小學科學新課程以探究爲核心的基本理念。

六、說授課效果

這節課上完後,聽了兄弟地市同行的評價,自我感覺還好。主要從學生學習效果來看,學生學習熱情很高,全班所有學生都投入到了學習活動中,都能採用多種觀察方法認真觀察岩石,都有新的發現,都能提出有一定質量的問題。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至始至終是活躍的,發言踊躍,他們以生動活潑的語言方式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不僅感動了我,也征服了所有的聽課老師。透過本課教學,學生除了較好地完成了我預設的各項教學目標外,在科學興趣、語言、思維、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諸多心理品質上都有所促進,這是我所期待的,也是我永遠追求的課堂教學目標和價值。

七、說課後反思

這是我參加安徽省20xx年小學科學優質課評選的一節參賽課,臨時抽籤,第二天上課,時間緊任務重,賽前雖有準備,也難免有些顧此失彼,課後細細品味,得失盡在其中。

1.精心設計“有結構的材料”是學生觀察成功的保證。我爲學生準備的5塊岩石,不但從顏色、軟硬度、光滑度、成因等方面考慮,而且特別重視各自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儘量讓學生一目瞭然,便於觀察、便於分類。對於學生收集的岩石,在呈現時間上我也做了一定的考慮,教材上是先觀察學生自己收集的岩石,以“岩石展覽會”活動爲切入點,積極鼓勵學生尋找身邊的岩石,交流自己從小溪邊、房前屋後、校園內、公園裏收集的岩石,但由於學生自己收集的岩石隨意性很大,給學生隨後的觀察、分類活動都帶來了麻煩。我在教學中是先爲學生提供具有典型特徵的岩石讓學生充分觀察研究,然後再讓學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岩石,開“岩石展覽會”,最後進行分類。雖然只是對教材的順序進行了小小的調整,但比較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學生易於接受和認同。在觀察工具上,我也做了一些拓展,增加了學生比較熟悉的直尺和鐵釘等,爲學生的觀察研究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

2.遊戲活動——“尋寶總動員”,設計巧妙,爲學生從“對岩石觀察”到“給岩石分類”過渡架起了橋樑。設計“尋寶總動員”,目的是把“對岩石的觀察”和“給岩石分類”貫穿起來,使整個課堂教學結構緊湊、過渡自然,學生的研究活動環環相扣,一氣呵成。先讓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岩石進行觀察,比一比哪位同學發現的岩石特徵多,然後透過全班彙報、交流,把學生零碎的發現組合起來,形成對一種岩石整體的認識,進而擴展爲對某幾種岩石的整體認識。而“尋寶總動員”既是對前面岩石觀察成果的鞏固,有利於學生第二次全面運用多種方法對岩石進行觀察,又在不知不覺中,對自己小組研究的岩石在全班範圍內進行了一次分類,爲下一個活動“給岩石分類”做了鋪墊和知識上的準備,一舉多得、一箭雙鵰。

3.對學生的探究活動進行有效地指導非常必要。在進行“觀察岩石”的活動之前,爲了能使學生從更多方面來觀察岩石的特點、特徵,我設計了一個小問題:當我們面對一塊陌生的岩石時,我們可以採取哪些方法來觀察研究它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適時點撥。

如當學生提出用眼睛看時,教師及時肯定好的,進一步追問:看什麼,怎麼看(看花紋、大小、形狀、粗糙、光滑等)。當學生提出用手摸時,教師及時指導:用手摸,摸什麼?用手還可以幹什麼?(光滑、粗糙、用手掂掂輕重)等。實踐證明這樣的設計爲學生後面綜合運用感官對岩石進行直接的觀察,掃清了障礙,同時爲學生利用工具進行觀察打下了基礎。

4.課堂教學機智不夠,影響了學生觀察的深度和廣度。由於這是一節參賽課,從功利的角度,我比較重視節奏的緊湊和時間的把握,從事後的“錄像”中可以看到,我在一些教學細節上處理得比較粗糙,課的發展雖然比較順暢和有趣,但結果只是簡單地演習了一個由“觀察方法——觀察結果”的過程。從整理“實錄”的過程中,我非常吃驚學生觀察的細緻和思維發展的活躍。不得不承認,這個班的學生實在是太優秀了,他們只經過一年多的觀察、描述培養,就能非常熟練地綜合運用各種感官觀察事物的各方面特徵,表達能力也令我讚歎不已。特別是學生對岩石放到水裏產生氣泡的研究,氣泡究竟是岩石裏的還是水裏本身就有的,這個問題具有很高的觀察訓練價值!而我在課堂中沒有及時抓住這一點加以引導,所以造成學生觀察面的淺顯,非常可惜。再如學生提出可用“放大鏡幫助觀察研究岩石”,我及時給予肯定,一帶而過,如果我再追問:“你打算用放大鏡觀察岩石的什麼?”,相信這個班的學生會很自然地把觀察重點轉移到岩石的紋路或顆粒上來,那樣這節課的觀察就有深度了。關注課堂細節將是我今後教學中一個值得不斷深究的課題。

5.注重了對學生觀察方法的指導,但對岩石進行有序觀察要求不夠。針對教師提供的有結構的材料,學生討論提出許多觀察方法(用眼看岩石上的顏色、花紋、形狀、大小、有沒有氣孔,用手摸岩石表面是光滑還是粗糙、掂一掂岩石的輕重,用鼻子聞一聞岩石的氣味,用耳朵聽一聽敲打等),由於我沒有強調觀察要有順序,所以當學生自己實際觀察時,有的學生在等工具、有的在水裏洗岩石,造成一定的時間浪費和混亂,學生彙報時,就出現了說不清、說不全的現象。有聽課老師建議:可以在學生說完觀察方法後補充問一問“你打算按什麼順序觀察?爲什麼要按這個順序?”這樣透過討論學生明確了觀察目的、認識到觀察順序的重要性,然後再按預定的順序觀察、彙報。這樣在分組交流觀察記錄時,會節省較多的交流時間,而且在彙報觀察到的現象時,學生會說得有條理且全面、準確。這個建議是否可行和必要,我將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進一步進行嘗試和研究。

6.給岩石分類的難點還需進一步突破。對於教材安排的“給岩石分類”活動,我有一些想法。給岩石分類活動是讓學生按照不同的標準給自己手中的岩石進行分類,由於標準不同我們分類的方法也不同。通常的情況下,學生能夠想到了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顏色、手感(粗糙光滑度)、透明度、氣味、花紋、輕重、厚度、硬度、大小、出處、密度等,粗略看來都可以進行分類,但如果我們仔細想想有些分類方法其實比較勉強,如大小、厚度、輕重這些分類,不是非常合理,即使你能分出來,也沒有什麼價值,對於輕重要在體積相同的情況下才具有可比性,我們在課堂中如何體現這種科學性?可以說有些分類標準雖然從理論上是成立的,但實際結果學生根本無法操作,在這節課中,我都沒能圓滿解決,但對四年級學生而言也許有這樣的分類經歷也就足夠了。記得在教參中有這麼一句話:讓學生儘可能多地提出給岩石分類的標準,並儘可能多地給學生時間,讓他們充分求證自己“分類標準”的正確性,我想在儘可能多的標準裏,有必要儘可能的做到分類方法的科學性。

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圖形工具的使用是河北大學出版社《小學資訊技術》三年級第二單元的內容,本課教材選用的是農家小院,而我把課題改成小小設計師,意讓學生能大膽設想,這一點也符合新課程標準中靈活運用教材、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本課是在學生已初步認識“畫圖”視窗,知道了鉛筆、刷子、橡皮、放大鏡等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瞭如何設定前景色、背景色的基礎上,對圖形工具包括橢圓、矩形、圓角矩形的學習。本節課重點學習矩形工具的使用。透過範畫欣賞,使學生理解圖形工具的使用以及圖形工具在繪圖創作中的重要性。學生透過自由創作,輕鬆地掌握利用圖形工具創作的技能,培養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2.學情分析

本課教學對象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認識了“畫圖”介面,並掌握了部分繪圖工具。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特點來激發其學習興趣,讓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學習,併發揮小組間的團結協作精神,互幫互學。在願學、樂學的氛圍中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

3.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能熟練掌握圖形工具的使用,並能夠使用圖形工具創作一幅完整的圖畫。

【能力目標】

1.透過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2.透過創作,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並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經驗,利用資訊技術解決現實問題。

【情感目標】

透過具體創作,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資訊技術的學習興趣,逐步養成應用資訊技術的習慣。

4.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學習矩形工具的使用。

【難點】利用上檔鍵(shift)畫正方形及複製方法的學習。

二、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運用

在這節課中,我堅持貫徹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指導原則。主要採用情境匯入法、任務驅動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讓學生運用已學畫圖知識,自己動手嘗試發現。透過“感知—模仿—遷移—運用”的方式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操作方法,並去實踐,從而培養學生對於資訊的獲取、分析和處理的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啓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營造寬鬆愉悅的課堂氛圍,課堂教學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最後透過作品展示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說學法指導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結合“任務”進行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在不斷嘗試中激發學習興趣,並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說媒體運用

本課教學在多媒體網絡教室環境下進行,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使教學過程更加形象、直觀,師生的互動更趨於和諧。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技術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三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慾望

問題匯入:同學們,我們國家正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我們身邊每天都在變化着,你發現這幾年我們縣城住房有什麼變化呢?

(學生可能說的會很多,當有學生說出樓房的變化上,引入課題。如果此時沒有學生說出的話,這時我引導學生:這幾年我們縣城中,一座座漂亮的高樓拔地而起,建造了一個個的居民小區,整個縣城的環境優美了。)

接下來引入課題。

(你們知道嗎?在蓋樓房之前都要進行設計,今天我們就來做一名小設計師來設計一棟樓房。)

播放課件。

(透過課件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欣賞幾幅小區的效果圖和高年級同學獲獎的設計圖)

(同學們,這是幾幅小區設計效果圖,從圖中我們看到小區內高樓林立,佈局合理,給人們提供了安靜舒適的居住環境。每幅圖都能體現設計者的獨到之處。這幾幅畫就是高年級的同學利用圖形工具設計的樓房,我們來看一下。就是這幅畫曾經獲得過全國的二等獎呢!看了這些圖畫之後,你有什麼感受呢?)

[本環節設計意圖:透過讓學生欣賞幾幅小區的效果圖以及高年級學生的作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此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已被點燃。]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首先出示一幅教學樓圖片(課件展示)

讓學生觀察這幅畫中都使用了哪些畫圖工具。(學生在小組內說一說。)

[此環節的設計意在培養學生在小組中的合作能力,並讓學生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對於觀察不夠仔細的同學,還可以透過小組內交流了解自己的不足。]

當學生觀察後,會發現這幅圖利用了很多繪圖工具,這時我讓幾位同學彙報。

(在學生說完後,要及時給予積極肯定的表揚。比如:你觀察的真仔細,你將來一定能成爲一位出色的設計師。以此來激發學生繼續探究學習的慾望。)

2.同學們現在肯定已躍躍欲試了,在工具箱找到矩形工具,任意畫一畫吧。(此環節讓學生嘗試畫一畫,是讓學生自學使用矩形工具的方法。)

當在工具箱中選擇了“矩形”的工具後,工具箱下面工具形狀設定框出現了3種填充方式。從上到下是:空心圖形、有邊線的實心圖形、無邊線的實心圖形。這是一個學生注意不到的地方,這時我讓學生分別選則一種畫一畫,比較有什麼不同,這裏不作爲重點。

3.接着教師提問:你們覺得在畫這幅畫時,需要注意什麼?

(這個問題比較深,意在讓學生深刻思考,回憶畫這幅畫時候的一些技巧,此環節也提醒一些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或毛病,學生會說出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對學生的回答教師要進行肯定性評價,重點的地方還要進行強調。)

當學生說道,畫直線的時候,要按住shift鍵的時候,此時抓住這個時機講解利用shift鍵畫正方形的方法。(如果沒有學生提到,則引導學生髮現圖中有正方形。在此我運用知識遷移的方法來突破這個難點:同學們在畫直線時,我們請shift鍵來幫助,就能畫出筆直的線,那麼畫正方形是否也能用這個方法呢?動手試一試吧!先放手讓學生自己嘗試,再由一名學生示範,我想就不難突破難點了!)

還有一個問題可能也是學生注意不到的,就是教學樓每個窗戶要畫的一樣大,如果只使用長方形工具畫,是很難達到效果的。這裏就涉及到了本課的另一個難點“複製”方法的學習。教材中是把這部分知識放在後面章節的,本課中爲達到最佳效果,我把這部分知識移到前面來講,這也符合新課程中倡導的打破教材束縛,不惟教材的理念。這部分知識是新知識,學生很難透過討論、探究來掌握,爲突破難點,我採用教師演示的方法來解決。

第三環節:自由創作 合作探究

“小設計師們開始創作吧!咱們也來設計一棟樓房。”

在創作過程當中,學生難免會遇到問題。這時要充分發揮教師在課堂中的調控指導作用,根據學生存在的不同差異,我是這樣安排的:同學們,當你在設計過程中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求助小組內的同學或求助老師,也可以觀看老師發給你們的視頻教學錄像。在這裏我爲學生們準備了“正方形的畫法”“不同填充方式”“複製的方法”三段視頻材料,供學生們使用。

[這一點的設計,也符合新課程中倡導的讓不同的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學習的理念。]

第四環節:展示彙報

在評析作品過程中,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自我評價,然後再進行全班交流彙報。在交流彙報時,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選取幾幅有代表性的作品進行展示,在展示中讓同學們提出優缺點,透過這個環節,讓學生知道自己的作品有哪些優點,還有哪些需要改進的地方,需要向其他同學學習什麼,達到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目的。最後修改完善作品。在此,我還設計了三個獎項,來鼓勵畫的好的學生。

第五環節:歸納總結,體驗成功

“同學們,我們今天做了一回小設計師,在創作中你有什麼收穫呢?說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吧!”

讓學生自己反思總結。最後教師點評,教師在作品評價過程中,要關注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善於挖掘學生的閃光之處,尊重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針對不同的作品給予恰當的認可和鼓勵。讓每一位學生都充分體驗到創作的愉悅和成功的快樂。

[此環節重在創設積極的學習氛圍,使每位學生真正成爲課堂上的主人,並且培養學生自我評價、自我總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