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

說課稿2.06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麼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 篇1

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81頁例一及82頁做一做的第一題

2、教材地位及作用

本節課要認識的是要求學生認識鐘錶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時間,同時爲以後學習時、分、秒的認識及相關計算打下基礎。一般來說,一名6歲的兒童每天起牀、吃飯,上課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節課的目標定爲:

3、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會讀、會寫分針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時間,知道1時=60分。

能力目標:透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意識。

情感目標: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愉悅,並養成珍惜時間,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4、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重點:會讀、會寫分針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時間

難點:認識每個大格刻度各代表幾分

【說教法學法】

1、針對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好動,愛玩的心理特點,爲了激發他們的興趣,我採用了愉快教學法,把故事、遊戲貫穿於各教學環節中,同時還採用了動手發現教學法讓孩子們透過合作交流學會看時間。

2、爲了更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透過讓學生想一想、數一數、說一說、比一比、寫一寫、撥一撥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動眼、動耳、動腦、動口,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節課的教學活動。

3、發揮課件的輔助教學功能,增強教學過程的趣味性、直觀性和形象性。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誘發興趣,設疑匯入

1、利用學生熟悉的孫捂空給他們帶來謎語,讓學生猜出鬧鐘,激發學生興趣,接着課件出示各種造型的鐘表,並提問:小朋友你們也想設計出這麼漂亮的鐘表嗎?多方位地調動學生的情感,營造了學生積極向上,勇於挑戰、敢於創新的氛圍。接着,我繼續激勵學生,要想設計更漂亮的、美觀的鐘表,先要學會認識時間。(板書課題)

2、設疑:,那麼小朋友現在是幾點了呢?面對課件上的鐘面的時間既不是整時,也不是半時,便產生了認知上的衝突,那麼學生心理上產生了強烈的“我要學”的衝動。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認識鐘面刻度

(1)學生觀察學具鍾,小組交流,老師巡視。

(2)彙報、補充,課件演示學生反饋的結果。

(3)討論:時針走多少是1時?分針走到刻度1上表示什麼?分針走到刻度1上又表示什麼?

(4)數一數,算一算:分針從12走到每個大格刻度上各經過幾小格?每個大格刻度分別表示什麼?分針走一圈,一共經過了多少分?

(5)課件演示:分針走到刻度1經過刻度1走了5小格,刻度1表示5分,走到刻度2經過10小格,刻度2表示10分……1時=60分

(6)學生把結果填在81頁刻度圖

(7)交流記憶法。

(認識每個大格刻度表示幾分是本節課的難點,因爲學生們還沒有學過乘法口訣,只能1格1格數,或5小格5小格地原始方法,因此我在這環節中逐層疏理的方式進行教學,先讓學生從靜態的鐘面上得到1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格的新認識,新發現,爲正確讀取時間做好鋪墊。)

2、認讀分針指在大格刻度上的時間

遊戲:開火車。課件出現火車的畫面,伴着火車聲,火車聲一停,老師提問,點名學生讀出時間,指導學生用兩種表示方法寫時間。(新課標要求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數學,在這一環節中結合生活實際,設計了開火車的遊戲,使學生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身邊。師生共同參與的遊戲把課堂氣氛推向了高潮。)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平面圖形的拼組》,它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圖形拼組中的第一課時《平面圖形的拼組》。屬於空間與圖形領域的知識。

一、教材分析

《平面圖形的拼組》是在上一學期學習了《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透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分所學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了,本次學習是要透過擺、拼、剪等操作活動,讓學生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一些特徵,並感知平面圖形間的一些關係。

二、學情分析

本節的教學內容在上學期已有涉及,並且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繫緊密隨處可見。學生有比較好的經驗積累和知識儲備,但在做拼組時,學生可能會出現一定的思維侷限性,不能大膽的用多個材料多種方法進行拼組,教師要適當引導和示範,激發學生的思維。

三、教學目標及確定依據

根據《課標》中提出的義務教育階段的總目標,及第一學段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具體目標,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發展需要,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透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徵,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能力目標:透過觀察、操作活動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和合作探究與創新的意識。

情感目標:透過圖形拼組,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從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四、教學重難點及確定依據

由於一年級兒童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爲主,再加上一年級兒童以自我爲中心,合作意識差。所以,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是:

(1)透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徵,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

(2)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難點

透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

五、教學設想

在教學《平面圖形的拼組》這一課中,我結合《課標》中的教育理念,透析教材,把教學劃分爲三個部分,一是透過觀察、操作,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徵。二是透過”擺一擺“活動,使學生初步體會平面圖形間的關係,發現圖形中由簡單到複雜的變化及聯繫,三是“做風車”的活動,目的是讓學生既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徵又看到它們之間的關係,從而學習用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感受圖形美。

六、教學流程

新的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努力爲學生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學生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掌握知識、技能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經驗。遵循這一理念,我設計了情境激趣、舊知匯入——預習彙報、構建新知——夯實基礎 發展技能的三個板塊:

第一板塊:情境激趣、舊知匯入

新課伊始,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今天班裏來了一位小客人,讓我們用掌聲把它請進來!在掌聲中出示米老鼠圖片,米老鼠又建了一座新房子,邀請同學們去參觀,你們高興嗎?這時出示房子圖片。接着,讓學生觀察說出房子是由哪些平面圖形組成的?情境的匯入很快抓住學生的眼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慾望。既複習了舊知,又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平面圖形可以拼組成其他圖形。

第二板塊:預習彙報 構建新知

學生自主學習是課程改革的主旋律,提高課堂時效性是完成教學目標的保障,課前預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自主操作空間和探究空間,同時更爲優化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基於以上理念,本節課我採用了課前預習,課上彙報鞏固的形式,完成教材中的三個活動:

活動一:探索正方形和長方形特徵

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認識不是一無所知的,只是他們的認知只停留在感性層面,在這裏,我充分利用學生原有經驗,讓學生在課前的預習中自主探索:“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徵?彙報時重點讓學生說清“用什麼方法,知道長方形或正方形邊的什麼特點””學生主要透過量一量、折一折的方法在原有認知的基礎上進行自主建構,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點。同時,我又透過課件演示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使學生將感性認識提升爲理性認識。

活動二:拼組圖形

學生透過預習數學書27頁例2,對幾個相同的平面圖形可以拼成一個更大的平面圖形有了初步的認識。課上我又讓學生動手操作利用課件彙報,鞏固學生的認識。同時我爲學生提供充分的圖形,要求學生獨立嘗試進行拼組,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並透過作品展示、與同伴交流,由學生自己講解“用了幾個什麼平面圖形拼成了一個什麼圖形”。學生有了充分自我比較和與他人比較的機會,也就有了更充分的體驗和感悟,透過對比不同的拼組方法,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平面圖形的關係,有效的突破了重難點。

活動三:做風車

“做風車”這一活動,關鍵是要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思維的提升,否則就成了手工課。所以課堂中,我把重點放在討論“風車製作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圖形,圖形是如何轉化的?”這一問題上,學生透過小組合作交流、彙報。我又透過課件演示讓學生既體會了平面圖形的特徵又看到了它們之間的關係。如把長方形折成正方形紙是利用了正方形四邊相等的特徵,把正方形紙剪成三角形時,看到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關係,轉動風車時,又看到風車所轉動的路徑是一個圓。

第三板塊:夯實基礎 發展技能

檢測是實施課堂優化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本節課的第三板塊我設計了課堂目標檢測,檢測中以闖關形式設計了五個活動:即第一關:快樂填一填。第二關:動手剪一剪。第三關:用心拼一拼。第四關:仔細數一數。第五關:神奇拼一拼。

檢測中前三關,重抓基礎知識的落實,後兩關注重學生技能的培養,以及用數學的能力,符合低年級兒童年齡特點,我充分利用了學生爭強好勝,樂於競爭的心理,以爭奪智慧星的小組合作賽形式進行檢測。既提升了學生自主強化知識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集體主義觀念。

以上是我對《平面圖形的拼組》一課設計理念的剖析與闡述,當然,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所以,不足之處還請各位前輩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 篇3

一、 說課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64

頁到65頁《10的認識》。

二、 我對教材的理解

1、 教學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0的認識的編排與前面8、9的認識基本相同,教材先是顯示一幅主題圖供學生數數並抽象出數10,再認識10、10以內數的順序,比較相鄰兩個數的大小,最後學習10的組成和寫數。由於我們採用的計數法是十進制計數法,滿十要向前一位進1,因此10的組成十分重要,它是今後學習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進一步認識100以內、萬以內及多位數的基礎。

2、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分析和新課標的要求,本節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如下:

(1)引導學生經歷認識10的過程,初步建立10的數感。

(2)學會10的數數、認數、讀數、寫數、比較大小和組成,對10的數概念獲得全面認識和掌握。

(3)結合數概念的學習,讓學生感受數10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

(4)培養學生愛科學、愛祖國的情感。

3、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掌握10的組成

教學難點:讓學生能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

4、教具、學具準備

Flash課件,爲每兩個學生準備一張記錄紙和十個卡片蘋果。

三、 教法設想

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於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往住還要藉助於形象直觀的實物圖象或實踐操作的體驗活動作爲認識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教學要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運用直觀教學法,操作發現法,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準確把握概念內涵。

四、 學法滲透

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生學習數

學的重要方式。在教學中,讓學生數一數、擺一擺、比一比、分一分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引導學生透過自己的學習體驗來學習新知,積極開展本課的教學活動,讓他們真正成爲課堂的小主人。

五、 說教學程序

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我設計瞭如下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故事引入

激發學生的學習願望和參與動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前提。這裏設計了一個小朋友都喜歡的故事——“猜一猜”引入課堂,故事主要是說“在數字王國裏,9以爲自己是最大的數,常常欺負比它小的數,後來1和0想出了一個辦法來對付9……”課件演示到這,我就讓學生來猜一猜,究竟“1”和“0”想出了什麼辦法來對付9?這麼一問,學生的思維就像被激活了一樣,同學們都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學生在這一環節中興致盎然,對數學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積極性高。同時,學生感悟到兩個數字可以組成一個新的數,數和數之間是有聯繫的,是可以組合的。比如:1和0站在一塊兒就變成“10”,然後就板書課題:10的認識。

(二)自主合作,探索新知

1、數一數

有趣的情境是孩子學習新知的有效平臺,在這一環節中,我就設計了孩子們喜愛的魔術表演情境,讓學生邊看魔術表演邊複習1?——9的數數過程,並體會“9添上1就變成10”的過程。還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認真觀察,讓學生說說畫面中還有什麼東西的數量也可以用“10”來觀察,如“畫面上有10朵花、10顆星星……”最後讓學生用“10”來說一句話,這樣設計,學生經歷了由物抽象到數的過程,感悟到數與生活的聯繫,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數字娃娃找家”

在這一環節中,我就把教學直尺圖這一枯燥的內容改爲小朋友非常喜愛的“數字娃娃找家”。這裏先是課件演示“0——10”各數字娃娃在玩耍的情況,到了回家時,其它數字娃娃都回到了家,只有數字娃“5、6、9、10”不會回家,還在走來走去。然後,我就請小朋友幫這些數字娃找到自己的家,數字娃娃都找到家以後,我就讓小朋友說10以內數的順序,如:5相鄰的前面一個數是誰?這一教學形式新穎,富有趣味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同時也有助於學習目標的落實。

爲了鞏固學生10以內數的順序,我還創設了神舟六號發射現場倒計時的情境,學生們熱情高漲,爲了這個偉大的時刻而自豪,爲了能夠與宇航員一起倒計時而喝彩。整節課的氣氛到了高潮時刻,學生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日後的學習態度,這不正是同時和他們進行了一次有效的科學思想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嗎?

3、比較10和9的大小。

我就利用課件出示點子圖的,着重強調9添上1就是10,讓學生比較10與9的大小時,我要求學生說出爲什麼要填大於號、爲什麼要填小於號?這樣一來不但可以訓練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概括能力和有序思維。

4、教學10的組成和分解。

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這一教學過程我努力挖掘數學的“應用性”。學習“10的組成”是本課的難點,尤其是讓學生從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的抽象思維過程。因此,我就設計了“分蘋果”這一手腦並用的活動來衝破難點。活動時我是這樣引入的:“小朋友,現在是蘋果成熟的季節了,果園裏的叔叔想請全班同學來幫忙摘蘋果,但蘋果摘下來以後,要把它們放到這2個筐子裏,同學們想想,如果讓你來放的話,可以怎麼放?”學生以同桌2人爲一組,自己進行分工:一個負責寫記錄表,一個負責分蘋果,然後,讓學生看着這些分法,說說自己的發現並彙報展示,學生說出了10的組成的記憶方法是:看到一組組成想到另一組組成,最後把10的組成進行板書,學生看着板書很快就發現到:左右兩邊的數合起來都是“10”,而且左邊的數越小,右邊的數就越大,這樣安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臺,同時還給學生充分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發散思維,提升了本節課學習的思維性,達到了知識的內化。爲了鞏固學生們對10的組成的學習,我分別設計了猜糖遊戲和對口令遊戲。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成爲一個生動活潑的主體。

5、10的書寫

在教學10的書寫時,我先讓學生觀察10和我們前面學過的數有什麼不同?讓學生比較得出10是由兩個數組成的,而且左邊的1和右邊的0與我們以前學過的“1”和“0”寫法一樣,然後教師範寫數字“10”,最後讓學生練寫。這樣設計是遵循了兒童的認識規律,因爲寫數是一年級學生學習中的難點之一,教師的示範十分重要。尤其是10是由1和0兩個數字元號組成的,跟前面寫的0——9有不同之處。

(三)鞏固練習,強化新知

練習是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熟練的技能,技巧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所以我就讓學生完成了書本第65頁“做一做”和第67頁的練習。

(四)課堂總結

透過老師的提問:今天你認識了哪位朋友呢?今天你學得最高興的是哪一部分的內容?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收穫,既能引導學生理順知識,又體現了能力的培養和知識的延伸。

(五)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突出重點、難點、又便於學生觀察,提高教學效率。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一)教材簡析: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強調學生透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可見,綜合實踐活動十分強調透過學生的自主探索,以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多年的實踐經驗證明:當學習的材料來自於現實生活時,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倍加高漲;當數學和學生的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纔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在此理念的主導下,我設計了《小小商店》這節實踐活動課。本節課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節數學實踐活動課,也就是課本第86--87頁的內容。這部分內容只有一個知識點:就是透過讓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在取幣、換幣、找幣的操作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教材藉助“小小商店”這一學生熟悉的背景,採用現場模擬的方式,展現了一個商店的真實情景,運用“角色扮演”這一生動有趣的活動形式,讓學生扮演售貨員與顧客,用對話形式提出數學問題,幫助學生複習鞏固前面幾個單元學過的一些數量關係。在商店的中間,教材設計了一些與活動有關的問題,其中前兩個問題是人民幣的計算的進一步提高,需要學生逆思考,第三個問題的開放性比較大,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用多種方法解決。一方面加深學生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計算方法,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此外,教材還鼓勵學生提出更多的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意識。

(二)、說教材重點和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我認爲“在活動中懂得不同面額人民幣之間的相互關係,體現付款方式的多樣性。”既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又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節課我以張熊飛教授的"誘思探究教學論"爲指導思想,結合教材和學生的特點,從知識、能力和品德三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透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在取幣、換幣、找幣的操作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2、能力目標:培養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行數學交流的意識和能力。

3、情感目標:在實踐活動中增強數學應用的意識,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和“用數學”的情感,並受到勤儉節約的教育。

三、說教法、學法:

從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要求出發,根據綜合學習活動課的課型特點,我採用角色扮演的活動形式,以學生爲活動的主體,以滲透教育爲原則,以訓練實踐能力爲目的,力求做到把資訊技術運用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從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四、說教具、學具準備: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需要,我準備了:

1、媒體課件一套。

2、用實物把教室佈置成臨時的小小商店,讓學生扮演售貨員和顧客,現場進行交易活動。

3、回收站所需的牌子。

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錢包(自制),學具人民幣若干。

五、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我說一下整個教學過程設計,首先我先說一下整體設計。

國際教育界流傳着這樣一句話:“你聽了,但是你忘了;你看了,把它記住了;你做了,你理解了。”如何讓學生從學數學變爲做數學,是我們教師面臨的新課題。在《新課程標準》理念的主導下,我們現在的課堂已不能象以前那樣傳統的一味的傳授知識,我們要讓學生從"學"數學變爲"做"數學,讓課堂成爲學生探索知識的樂園。因此,本節課,我將本着“讓學生在自主探究活動中貫穿於課的始終”的原則,以張熊飛教授的“誘思探究教學論”爲指導思想,透過各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啓發、誘導學生按照“創設情境,提出問題---實踐操作,探索問題---聯繫實際,創新應用”的規律組織教學,整個活動過程分爲四大環節:激趣引入、探討方法、模擬購物活動、交流評價。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感受體驗生活,學會把知識綜合的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第一層: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約5分鐘)。

由電腦演示學生喜歡的卡通形象匯入新課,使他們愉快地進入購物情境,進入角色。

第二層:模擬表演,實踐體驗。(約20分鐘)

教師選定一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一兩名學生扮演廢品回收員,其餘的扮演顧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幣卡片購買商品、廢品回收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要讓買賣雙方互相檢查對方在進行人民幣計算時有沒有發生錯誤。

第三層:活動彙報,體驗交流(約10分鐘)

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理話,展示自己選購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錢的巧妙之處和購買物品的經驗方法。同時,教師正確引導,使學生懂得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珍惜每一分錢,把錢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適當的時候,做一個有主見、善理財巧安排的好學生。最後評選最佳消費者。

第四層:聯繫生活,滲透思想教育。(約5分鐘)。

(二)說局部設計

下面我就以教學程序爲框架,以"誘思探究教學論"爲先導,以教學內容爲載體,具體說說本節課的教學環節。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長期的教學中,我們都能體會到:情境教學是低年級教學中一種十分有效的手段,它符合兒童的思維特點,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學生思維。因此。課一開始,我先給同學們創設這樣的情境:放一段熱鬧喜慶的音樂:今天是個喜慶的日子,我們的“小小商店”順利開張了。(出示課題)熊貓經理特別歡迎小朋友去“小小商店”逛一逛。這時,我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小朋友,從屏幕上你看到了什麼?你想對同學們說什麼?(鼓勵學生大膽自由發言),讓學生交流物品名稱和它們各自的價錢重點是說清楚畫面上每一種商品的名稱和價格。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我及時作以小結,大家說得非常好!那麼,你們自己有零用錢嗎?父媽給你的零用錢,你平時怎樣使用的?分組交流如何使用零用錢。然後小組彙報交流。教師因勢利導,對使用比較合理的學生給予肯定表揚,對花費不恰當的學生給予糾正引導。

我這樣設計,藉助“小小商店”這一情境,透過生動有趣的畫面,把學生帶入到快樂的學習情境之中,使課堂一開始就變得生動有趣,引人入勝,每一個學生都會不由自主地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學習情境之中。這樣就很自然地進入教學的第二個環節:

2、模擬表演,實踐體驗。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瞭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學習數學的重要性,培養實踐能力”。鑑於此,我設計了此環節。具體的我是這樣設計的:

(1)進入角色,若干名售貨員進場。

(2)分發購物登記卡、現金記帳卡。讓學生把所購買的“商品”的名稱其金額、購買理由等記入《購物登記卡》和《現金記帳卡》上。

(3)分組合作進行模擬體驗。

活動要求:

1、顧客要檢查售貨員有沒有找錯零錢。

2、賣易拉罐和礦泉水瓶的同學要檢查廢品回收員有沒有算錯一共應該付多少錢。

3、售貨員要看清顧客付款對不對。

4、可以同學之間互相幫助,可以合夥購買。

教師注意調控場面,諸如“顧客”進入“商場”的先後順序,購物的時間控制。

教師選定一部分學生扮演售貨員,一兩名學生扮演廢品回收員,其餘的扮演顧客。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利用人民幣卡片購買商品、廢品回收活動。在活動過程中,要讓買賣雙方互相檢查對方在進行人民幣計算時有沒有發生錯誤。一方面要注意觀察學生提出了哪些問題,是怎樣解決的,另一方面要在學生碰到困難時給以適當的幫助和提示。

我這樣設計,除了複習鞏固已經學過的知識,也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用人民幣購買商品時經常出現的幾種情形。例如,計算買兩種商品一共要花多少錢,賣東西時怎樣找零,買東西時錢不夠怎麼辦,怎樣比較兩種商品的價格,等等。這些情形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曾經遇到過或將來會遇到的,透過這種現實性和實踐性很強的活動,可以使學生切身體會人民幣在商品經濟中的作用,充分感受到數學來自於生活,又在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並學會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充分讓學生展示選購貨物的自主性,關注學生所購物品的趨向,鼓勵學生認真合理安排自己的“零用錢”,把錢正確合理的使用,並指導學生填好“兩卡”以便交流。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體驗自主的快樂,透過活動的形式,學生在玩中學,在樂中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我們大家都知道,學生的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裏,在設計上我採用了開放式的教學,讓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創造慾望得到了滿足。而這,無不得益於教師對學生的尊重和教學開放式的組織。同時,很自然地進入到第三個教學環節:

3、分組交流,分享快樂。

1)、交流在活動中,各自購買哪些物品。(介紹購物登記卡)

2)、交流買東西過程應該注意什麼事項。

3)、談一談,在購物中,自己有哪些經驗。

4)、交流購買物品的意圖。

5)、交流買東西中應考慮到什麼?

6)、交流如何合理正確地使用零用錢。

這樣,讓學生說出自己的心理話,展示自己選購物品的自主性,以及合理安排零用錢的巧妙之處和購買物品的經驗方法。同時,教師正確引導,使學生懂得從小養成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珍惜每一分錢,把錢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和最適當的時候,做一個有主見、善理財巧安排的好學生。最後評選最佳消費者。

4、聯繫生活,滲透思想教育。

具體的我是這樣設計的:

同學們,平時你喝完了飲料之後會怎樣處理用完的易拉罐或礦泉水瓶呢?(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然後,電腦播放好孩子源源的故事:源源是個非常勤儉的孩子,他經常將家裏用完以後的廢舊物品,如:易拉罐、礦泉水瓶等,送到回收站換錢,然後把這些錢攢起來捐給希望工程和貧困山區的小朋友們。

看到這些,你想說些什麼?讓學生各抒己見。

我這樣設計對學生進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的教育。透過設立“回收站”,可以讓學生明白易拉罐和礦泉水瓶都是可回收的廢棄物,幫助小朋友從小樹立保護環境的思想和意識。

到此,整個教學過程全部結束。

六、說板書設計

由於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主要是組織學生具體的實踐操作活動嘗試,基本上不需要板書,所以此部分略寫。

七、在課改實驗中,如何運用"誘思探究"教學論進行教學

最後,我說一下,這節教學設計是如何體現新課改理念和"誘思探究"教學思想的。

總覽整節課,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力求較好地體現新課標理念,內容設計建立在學生生活經驗基礎之上,透過學生大量的實踐操作活動來完成。切實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使課堂真正做到生活化、活動化、自主化、情感化和趣味化。《新課程標準》中特別提出了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目標,本節課的設計,我在這方面也做出了積極的嘗試。集知識性、趣味性、活動性於一體,透過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在取幣、換幣、找幣的操作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識,進一步掌握人民幣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使學生在多種形式的實踐過程中體驗到其中的樂趣,使學生愛學、樂學。整節課洋溢着愉快的學習氣氛。透過大量的生活實例,使學生獲得大量的感性材料,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悟。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是"聽聽練練",而是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的去探索,去操作實踐,去體驗交流。在經歷了之後,學生獲取了知識,提高了能力,思維得到了鍛鍊,並獲得了成功的愉悅,探索的快樂,真正成爲了課堂的主人!

一年級人教版數學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認識鐘錶》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教學內容。本節課要求學生對整時的認識,是學生建立時間觀念的初次嘗試,爲以後“時、分”的教學奠定基礎。

學生分析

時間的知識對學生來說並不陌生,大部分學生在學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過一些關於時間的知識。一般來說,他們的活動都要按照一定的時間來進行,這樣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時間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

設計思路

本課從匯入到實踐活動,學生都是在以非常熟悉的“我的一天”來設計的。注重了學生學習學習方式的轉變,體現了有效教學的理論。進行這一知識的教學,體現以生活爲依託,以實踐爲第一。在教學中,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學習,讓他們在玩中發現數學問題,找尋數學知識,學生的思維可以得到盡情的發展,個性得到盡情的張揚,使40分鐘的課堂變的有效果、有效率、有效應。

學生的學法:

時間的概念比較抽象,要結合大量的實踐活動來學習,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體驗才能把這一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使其主動掌握時間的基礎知識,透過師生互動學生也參與了有效學習的過程。

我的設計理念:

一、感受數學生活化的魅力。

由於時間在生活當中是無時無刻不在的,學生對此也有一定程度的感知,所以我從每一個人日常生活的作息時間入手引入正題,再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生活知識和經驗去認識鐘錶,透過討論、交流的方法由生活經驗上升到知識體系。

二、在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我讓學生應用這節課學到的知識爲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安排表,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促使學生把已獲得的知識、能力應用於生活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掌握。在實踐探究中,學生各自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和意見,課堂成了學生展示自己個性的舞臺。

三、感受數學中的情感。

數學並不是枯燥的,它其中也蘊含着豐富的情感生活,這也是在有效教學中“全人”發展的特徵體現。在本課中我透過讓學生了解自己媽媽的作息時間,讓他們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對學生來說也是一次心靈的震撼。雖然是短短的幾句話,也是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感恩教育。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鐘面和電子錶面,能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正確地讀、寫整時時刻。

2.經歷操作、討論、交流等實踐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動手、動口、動腦的實踐應用能力和合作精神,發展數感。

3.建立時間觀念,學會合理地安排作息時間,養成遵守和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教具、學具:教學課件、鐘錶和鐘錶模型

教學流程

本課我主要由五個教學環節來完成

一、激趣匯入。

1.創設情境。

(1)猜謎:小小駿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聲噠噠似戰鼓,提醒人們爭朝夕。(創設情景,有效的課堂提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根據出主題圖設題提問。

提問:你能說出你自己的作息時間嗎?你怎麼知道的呢?(看掛鐘或電子錶。)

2.揭題: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鐘錶”。(板書課題:認識鐘錶)

二、探究新知。

1.認識鐘面、電子錶面。

(1)觀察鐘面和電子錶面:學生自由地選擇自己喜歡觀察的對象,可以觀察鐘面,也可以觀察電子錶面,互相討論、交流意見,教師參與共同研究。

(2)學生交流、反饋(得出以下幾種答案)。

鐘面:①有1~12個數字(點擊閃爍)。②有2根指針,長針和短針。(身體又細又長的叫分針;身體又粗又短的叫時針。)

電子錶:①由數字表示時間。②中間有2個點會閃爍。

(開放式的課堂,調動學生主動參與的能力。學生自主、有效的獲取知識,學生掌握知識也就更加紮實。)

2.認識整時。

(1)課件依次出現“我的一天的生活”。

觀察畫面,說一說我接下來的一天是怎樣安排的?

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觀察、交流。

學生互相評價,教師引導學生體驗:描述任何事物時都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學生的評價客觀、真實。培養學生的自主評價能力。)

(2)認識鐘面上整時刻。

①觀察鐘面,你有什麼發現?學生充分交流

③引導學生小結:我們在看鐘面時不僅要看時針,

還要看分針,如果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④反饋練習。出示模型鍾:說說這是幾時?你是怎樣想的?

(設計此環節引導學生思考、觀察、探究中發現知識。)

(3)認識電子錶的整時刻。

1、學生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可以自行完成,也可以小組討論完成。

2、教師:說一說你是怎樣認識電子錶上的時刻的?

3、引導學生小結:在電子錶上,如果點的後面是2個0,前面的數字是幾就是幾時。

4、反饋練習。

出示模型鍾:這個時刻用電子錶的方式來表示,該怎樣寫呢?

(強調:電子錶表示的整時刻時,點的後面是2個0。)

5、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用兩種方法來表示整時刻。一種是文字表示,一種是電子錶的形式。(小結加深學生對時間兩種表現形式的理解)

三、知識延伸。

1、引導學生思考:爲什麼我起牀的時間是6時,看動畫片的時間也是6時呢?(得出一天有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初步感知時針每天轉2圈。)

2.練習十六第3題。

(1)提問:①鐘面上現在是幾時?

②再過1小時是幾時呢?

(2)反饋(教師演示課件):分針轉一圈,時針走一格。(4時)

(3)學生獨立認識其餘鐘面時間。

3.實踐活動:小組合作設計一份合理的作息時間安排表。

(這個實踐活動體現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之一的關注發展和關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四、情感體驗。

你能說出媽媽一天的作息時間嗎?她的作息時間和我們有什麼不同呢?爲什麼會這樣呢?(體現有效教學的特徵,關注“全人”發展。)

五、小結。

師:學習了這節課後你有什麼收穫?懂得了什麼道理?希望透過這節課大家不僅能認識鐘錶,還要懂得珍惜時間,和時間一起賽跑!應用較少的時間做更多的事情。

(滲透有效教學的內涵,節時高效。相機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課後總結

作爲一名青年教師,作爲一名剛剛踏上數學教學之路的我來說,整堂課的設計和實施免不了會有許多不足。希望在座的各位老師能夠給我批評指正,我虛心接受,並將努力改善。謝謝大家!我的說課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