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5篇

說課稿2.96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模板集合5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圓的初步認識是學生直觀認識圓和已經較系統地認識平面上直線圖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他是曲線圖形的開始,所以正確樹立圓的表象。掌握園的特徵,是本課的首要任務。

二、說教學目標

1、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認識圓的特徵,初步學會畫圓。

2、在認識圓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享受思維的樂趣。

教學重點:圓的特徵。

教學難點:學會畫圓。

三、說教學設計

1、情景中創造圓

課的開始,創設情景:“正確答案離小胖右腳3米處”以右腳爲點,3米長的範圍上去尋找,這一環節,讓學生獨立去思考,並在不完整的交流中,引出各個點,逐步形成圓。

2、比較中初步圓

出示已認識的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等平面直線圖形,讓學生去比較直線圖形與曲線圖形慢慢地引出圓是由一條圍成的平面圖形。

3、緊緊扣住圓的特徵

透過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邊形中的中心點到各個頂點之間的距離相等,讓學生去尋找相等距離的條數,慢慢演變成,圓的中心到圓上各點的距離處處相等,並且有無數條這一圓的本質特徵,引用墨子的一中同長,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一中同長是圓的本質特徵,這一教學重點。

4、畫圓中感受圓

讓學生嘗試畫圓,處處感受畫圓的困惑,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感受到畫圓的步驟,定點,定長,繞一圈,正確掌握圓的畫法。

5、解釋生活中的圓

汽車輪胎爲什麼設計成圓的?再一次讓學生感受到圓的一中同長本質特徵

6、迴歸情景問題,延伸突破圓

迴歸情景問題,並出示籃球與圓,讓學生比較認識到圓是平面圖形,而籃球是立體圖形,他們的共同特徵是一中同長,從而完整正確答案在以右腳爲圓心,3米長爲半徑的球體上,圓的認識又有以重大突破。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2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小學數學四年級第一學期P95-96

教材分析:

本節課所教授的內容是在第五單元學生就已經學習了有關角的知識,以及有關角的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只是因爲剛學,學生對於推理的書寫過程還頗爲陌生。

因此,透過本節課探究相等的角,進一步加深對有關角的知識的理解,並使學生對推理的過程更趨於熟練化、合理化,讓其在複習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使所學知識得到提高與發展。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初步掌握有關角的簡單的加減法計算,因此這節課主要是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究同角的補角相等,同角的餘角相等這兩個簡單的幾何命題,加深體驗幾何推理的過程。同時進一步感受數學思考的條理性,數學結論的明確性,爲後繼學習幾何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過程:

1、引入部分。

因爲本節課所執教的內容需要學生能夠根據角的關係熟練的計算出角的大小。從而推理說明出各角之間的關係。因此,在引入時安排了兩題角的計算幫助同學們進行復習,目的是複習角的計算格式和特殊角的度數。

2、新知探究部分。

因爲兩條直線相交後得到角有很多,而小於平角的只有4 個,同學們基本上都能夠根據以前的知識說出它們之間互補的關係,而對與兩條直線相交後,所形成的相等的角可能部分學生有了初步感知,也許會說到。所以我採用的是猜想- 驗證的策略。而經過總結驗證的策略可能會有如下三種;

(1)學生會想到把四個角都測量一下

(2)舉例法,假設測量出其中一個角,透過計算得出其餘的角。

(3)透過推理說明,根據同角的補角是相等的關係證明出結論。但是在課上不出現同角的補角是相等這樣的話。目的是滲透猜想驗證的數學思想,和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3、練習部分:這要分爲二個層次。其一,找一找,動一動。透過身邊找一找或動一動創造一組的相等的角,培養學生善於觀察的好習慣,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其二,想一想,說一說。本節課主要我的定位是能夠找出各角之間的互補或互餘的關係,在解題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言語表達的條理性。

而對於書寫過程可能學生做起的難度很大,因此,基本上沒要求書寫計算過程的部分。

4、總結部分。其一,本節課的內容涉及到今後要學習的兩條直線相交對頂角相等的知識,但是在小學階段不做要求,但是,我想爲了今後的學習做好鋪墊,透過引入數學文化的方法,介紹最早證明出對頂角相等的科學家是古希臘的泰勒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樹立熱愛科學的爭當數學家的遠大志向。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其二,知識的總結,談一談你的收穫或感受。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3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66頁例2。

教材分析:《垂線的畫法》位於小學數學四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第二課時,是畫規則平面圖形的起源。它將直接影響到對規則平面圖形的畫圖和計算。因此,它在整個小學數學平面圖形的數學中的地位顯得尤其重要,也將影響到學生對平面幾何的學習興趣。

教學目標:1、掌握垂線的畫法,能靈活運用繪圖方法能力。

2、認識垂線的性質。

3、注重發散思維訓練,激發數學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垂線的畫法。

教學難點:垂線性質的理解及實際應用。

教學準備:1、教具:,數學用三角尺一套,題單。

2、學具:學生用三角尺一套。

教學宗旨:突出重點,深化難點,拓綱務本,忠於教材又不拘泥於教材。教法和學法:1、教法:講解法、提問法、演示法、問卷法。

2、學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教學過程:

一、總體上安排有:

1、創設情景、匯入新知;

2、動手操作、探索方法;

3、強化新知、拓展延伸、提高能力;

4、暢談收穫與感受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在創設情景、匯入新知部分。

首先複習舊知組織教學,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課堂中來;接着用富有挑戰性的語言——你們會畫垂線嗎?從而激勵學生去嘗試畫垂線。

第二環節,動手操作、探索方法;

透過“自己嘗試畫垂線——比較畫法——演示”三個環節引導學生總結畫垂線的方法。那就是:

① 手握斜邊,使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與直線重合。

② 兩手配合,沿直線平移三角尺,使另一條直角邊靠近指定點。

③ 沿着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

學生掌握了垂線的畫法後,再次讓學生過直線上的點畫垂線,鞏固正確作圖方法。同時老師重點強調“重合、平移靠點、畫線”這畫法三步曲

二、難點的處理:

也就是探究垂線的性質。

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此處讓學生小組內合作學習,透過“畫一畫、量一量”,而後發現:點到直線的線段有無數條,有一條最短的。這時老師演示且揭示垂線的'性質和點到直線的距離等概念。

透過質疑“你是怎樣畫出這條垂線段的?”抽象概括與過直線上一點畫垂線的方法是一致的。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在強化新知、提高能力。

先獨立完成分層練習題,寫在題單上,及時反饋垂線的畫法。

後運用垂線的性質解決實際問題,二人小組討論完成教材第69頁5、6題,並說說理由。

5、最後談收穫與感受,總結本課。讓學生談談自己在這節課中學到了些什麼?還想知道什麼?有什麼新發現?有何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由“學習享受”轉變爲“享受學習”。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4

教學內容:

北師大出版社四年級數學上冊課本,第27頁的內容,介紹電子計算器,運用計算器進行四則運算,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教學重點:

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四則運算。

教學難點:

對計算器一些功能鍵瞭解。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計算器上各種功能鍵,會利用計算器進行一些四則運算,並探索一些數學規律。

教具準備:

實物計算器、課件。

學具準備:

實物計算器、網上“在線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今天老師請同學們猜一個謎語:小小工具手掌大,不動筆來,不要紙,點點數字和符號,得數它都全知道。它是什麼工具呀?你想認識他嗎?(課件出示)

2,教師展臺展示:實物計算器。

板書課題:神奇的計算工具

【評析:猜謎語是學生喜歡的一項活動,他能激發學生好奇心,它究竟神奇在哪呢?爲後面的學習留下了懸念。】

二、認識與體驗計算器的各種功能鍵

 1,請問哪個學生會使用計算器,請上臺來展示一下。

2,學生嘗試性實踐活動(展臺展示使用過程)。

生①:( )+( )=( )

生②:( )-( )=( )

生③:( )×( )=( )

生④:( )÷( )=( )??

 3、學生在嘗試與評價活動中、發現與認識計算器上的各種的功能鍵,感受到各種功能鍵的魅力。

①開關、清除鍵。

②運算符號鍵。

③數字鍵。

④等號鍵

⑤小數點鍵?

【評析:學生現有的經驗是最好的切入點,教師着力引導學生在嘗試計算與討論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到各種功能鍵的魅力。】

三、網上“在線計算器”的應用

 1、教師引導學生嘗試性計算。

(1)請同學們在計算器上、輸入任意一個自然數(7)→×878→-765→×2→+20xx→-470→÷1756→( )

結果會怎樣呢?(課件出示)

(2)請同學們計算第一組同學早餐的價錢。(課件出示)

生①:3.00元

生②:2.00元

生③:1.50元

生④2.00元

生⑤:2.50元

生⑥:2.00元

生⑦:2.50元

操作過程:輸入3.00→+2.00→+1.50→+2.00→+2.50→+2.00→2.00=( )屏幕上呈現的15就是結果。

 2、教師引導學生在計算中感受一些數學規律。(課件出示)

(1)1+2+3+4+?+98+99+100=( )

(2)11×11=121 111×111=12321 1111×1111=1234321 11111×11111=123454321 ??

學生在嘗試計算與討論的實踐活動中獲得:(課件出示)

第(1)題:就是50個101是多少。101×50=( )。

第(2)題:積的中間位就是1的個數,如:11111×11111中間位就是5,中間位前面是1234,中間位後面就是4321。以此類推,不需要計算,就知道得數。

 3、鞏固練習:教材第27頁第3、4題。

【評析:網上“在線計算器”的應用,其實是老師不得已而爲之,因爲全班只有10個計算器,不過師生恰到好處地嘗試了網上研究數學之樂趣,陶冶學生之性情,使神奇的計算工具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

 四、本課小結

同學們,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會使用計算器了嗎?它是人們生活中常用的計算工具,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與快樂。同時,我們嘗試了網上研究數學問題,對學習數學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知道了數學起源生活,服務於生活,數學原本就是趣味無窮。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你們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有趣的算式》,我準備從說教材,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三個部分完成說課。

一、說教材。

《有趣的算式》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探索與發現(一)》中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學會運用計算器進行一些簡單的四則運算的基礎上來進行教學的。學生學了這部分內容,能爲以後進一步體會探索的過程和方法,發現乘法的結合律和分配率打下基礎。爲了更好地體現《數學課程標準》的理念,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發展,使學生在面臨各種問題時,能夠從數學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能夠發現其中所存在的數學現象並並運用數學的知識與方法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意義。

根據以上對教材的理解與內容的分析,按照新課程標準4~6學段數與代數中的要求,我將本節課的目標定爲:

1、 知識與技能目標:透過有趣的探索活動,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

2、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探索的過程中,體會探索的方法。

3、 情感與態度目標:感受數學的奇妙,養成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的習慣。

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定爲:鼓勵學生對算式及其結果的特點進行比較,從中發現一些有趣的數學規律。

教學難點定爲:培養學生探究發現的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思維特點,以及新課程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我準備採用以下幾種教法和學法:

1、 教學中,我將透過談話來創設情境,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積極思維的動機,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索。

2、 觀察分析、主動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給學生較大的空間,開展探究性學習,讓他們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並與同伴交流,親身經歷數學問題的提出和解決的過程。

3、 透過靈活多樣的練習,鞏固計算器的使用方法,提高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

4、 聯繫生活實際解決身邊的問題,讓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的應用,促進學生的發展。

三、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我力求突出“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育思想,首先創設有趣的情境——挖掘寶藏。這一環節的設計,可以喚起學生學習的慾望,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再根據小學生好動、好玩的特點把整個教學過程設計成有趣的闖關遊戲活動,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去。透過引導學生的探究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獲得探索規律的體驗,懂得應用規律解決問題。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活動探究,獲取新知。

透過四次闖關,在每一關中經歷“計算、觀察、思考、交流、歸納”這一過程,主動獲取知識,探索規律。

第一關:奇妙的寶塔。在每個同學都想一想的基礎上,透過小組議一議、全班交流、老師板書等啓發引導。

第二關:奇怪的142857。透過計算,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疑問,進行討論總結出規律。

第三關:神奇的9。透過設定“9999999×9999999=?”的難題,經歷解決問題的挫折,激發尋找新辦法的探索慾望。

第四關:尋找神祕的數。透過“賣關子計算得到的最後結果如果是6174的就是

好孩子,否則就不是好孩子”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一環節的設計,爲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實踐、探究與合作的學習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揮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作用。

第三環節:聯繫生活,深化應用。讓學生學以致用,從山腳到山頂有2222222層,每一層有5555555級臺階,要走多少級臺階才能到達山頂?解決22222222×5555555=?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用學到的知識與解決實際問題,促進理論同實踐的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