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說課稿彙編7篇

說課稿2.69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說課稿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說課稿彙編7篇

說課稿 篇1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做一個有教養的現代人》。本課選自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第三框。

本課的地位、特點和作用:本課作爲結束框題,在前面學會休閒和培養情趣兩框題的基礎上,具體迴歸當前的學生,作爲八年級的學生應該成爲一個有教養的現代人,透過學習給學生以感悟和思考,從而對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

本課的教學目標在於:情感 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要求增強學生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感,樹立正確的爲人處世態度和有禮爲榮、無禮可恥的道德觀念,力爭做一個有教養的現代人;知識與能力方面要求讓學生了解有教養在現代社會生活中的表現,認識到教養必須透過學習和鍛鍊才能形成。主動檢查自己在社會生活學習中的不足,並積極做出相應的改變。

本課的重點: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本課的教學主要結合PPT課件,採取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創設情境,學會反思,依託教材,聯繫實際,讓學生在輕鬆的課堂氛圍中體會教養對現代人的重要性。

下面簡單的介紹一下教學的過程設計:

首先由一段視頻匯入新課,從視頻中的行爲讓學生探討他們的行爲體現的是什麼?教師點出教養一詞。然後讓學生說說他們認爲什麼是教養,教師進行總結,學生透過跟自己答案的對比,能夠對教養的概念印象更深。

進一步挖掘視頻,缺乏一定的教養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學生各抒己見。教師展示洛克的名言讓學生朗讀並解釋自己的理解。從而得出教養的作用。

聯繫生活,對照自己,對他們的行爲進行評析,由四組學生課前進行一定的準備,然後課堂上進行情景演出,活躍課堂氣氛,創設情境,讓學生看到了自己的學習生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表演結束後進行點評,教師對錶演的同學給予鼓勵讚揚。

趁熱打鐵,教師設問:你認爲有教養的人應該是如何來表現的呢?學生小組討論,每組派代表交流。教師總結,補充,歸納,幻燈片展示。具體補充到現代人有教養的特徵,可以採取遊戲接龍的方式讓學生積極參與發言。

教師必須提醒學生:在學習了有教養的表現以後,能夠做到自我反省,不斷落實具體的行動,認識到只有透過學習和鍛鍊才能提升自己的內在品質和外在形象,真正成爲一個有教養的人。

接着讓學生來說說在這堂課的學習過程中,你掌握了哪些知識,以設問的形式,自問自答,教師總結本課知識框架。

最後以“教師寄語”來結束新課!

說課稿 篇2

1,教材選擇:

我國的乒乓球在世界上是羣衆基礎最廣泛,技戰術水平最高的國家。有"國球"之稱。乒乓球在我校也是一個傳統特色項目。有着非常好的乒乓環境和羣衆基礎。讓每一位學生能看懂比賽,領略乒乓球運動的魅力,並從中感悟到體育精神,這也是我校體育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目標,對我校辦好,辦實乒乓球傳統項目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

2,學生分析:

二(1)班是我校體育科研實驗班。該班乒乓球隊員較多,喜歡乒乓球的學生也較普遍,這對上好這堂課提供了較好的教學環境。二(1)班學生在具有一般兒童的心理,生理特徵外,還具有活動能力較強,自我表現意識強,思維敏捷,語言表達能力較好,有一定的觀察能力,有較強的好奇心。這也爲本課提供了較好的實驗環境。

針對以上特點,我是這樣來設計本課的。

一,本課教學目標:1,初步看得懂乒乓球比賽。瞭解乒乓球比賽最基本規則。

2,透過看比賽,體驗到"國球"帶給國人的自豪感。

3,感受到乒乓球的緊張與刺激,初步領略到一點體育精神 頑強拼搏,不輕易服輸。 二,本課教學重點:能初步看懂乒乓球比賽。

教學難點:從比賽中,感受到心理的刺激。如緊張,激動,興奮等。

三,本課所含教學理念:突出"以生爲本",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的教學理念。

教學過程:

(1)謎語匯入,激趣生奇

透過課前瞭解,我知道二(1)班學生對猜謎有較濃厚的興趣。所以一上課我透過乒乓球謎語:"一個白娃娃,二人跟它耍。跑到誰跟前,照頭打一下"來匯入本課,並透過謎語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

(2)帶" "看賽,初解規則。

爲了二年級的學生能專心而投入地看比賽。也爲了讓學生看比賽更有針對性。我先讓學生看學習卡,然後要求每組看完比賽後透過討論後填好學習卡。這樣,學生爲了解惑,也爲了表現自己的能力,自然會投入的看比賽。在填寫學習卡的過程中,學生也許還會遇到問題,這時,我就讓他們提出來,透過全班討論解答,實在解答不出的,我便透過反覆看結合講解去克服困難。解決學生的疑惑。也許,學生提的問題,我無法解答時,我便誠懇說:"我也不懂,讓老師下課查資料後,再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

(3)賽後簡評,共享勝利

爲了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五星紅旗緩緩升起時,莊嚴的國歌奏起時,運動員當時心情,也爲了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我採用問題串結合錄象播放的方法來達到教學目標。我的問題串是:這場球是誰贏的 勝利後的張怡寧做了什麼 這說明張怡寧當時的心情如何 現場的中國球迷表現是怎樣的 說明他們當時的心情如何 當五星紅旗緩緩升起,國歌莊嚴奏起時,張怡寧臉上的表情如何 你看了這段錄象後,心情怎樣 說說爲什麼 看完整個比賽後,你最想對張怡寧姐姐說些什麼 透過這一串的問題引導,同時也結合我當時看球的心情,一步步引導學生去感受運動員的心情,體驗

(4)看男單決賽,品乒乓精神

對二年級的學生,用空洞的說教讓學生去體味乒乓精神,這顯然是毫無效果的。爲了讓他們能體會到這精神,我採用了邊看邊問,邊議,邊評的方法進行教學。當王皓1:3落後時,我讓他們猜這局球王皓會贏嗎 讓他們產生一種懸疑,激起他們看球慾望。當王皓打贏這局球時,我讓

他們猜下一局結果,就這樣,我一邊問一邊讓他們看,從中讓他們的心隨着比賽而跳動,起伏。當王皓輸掉了這場比賽後,我使用一串問題:王皓輸球的情緒怎樣 此時你的心情怎樣 此時,你最想對王皓說什麼 然後讓他們在組內議論交流。同時,結合我當時看球的感受和對這場球的評價,在《真心英雄》的樂曲中點名主題:對王皓頑強拚搏,不輕易放棄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但在比賽中求穩怕輸,不敢搏殺要批評。從中,我們應該明白 ,比賽總會有輸贏的,但不管輸贏,你努力了,盡力了,你就是英雄。

(5)佈置作業,拓展本課。

在課的最後,我繼續採用小組交流的方法,讓學生圍繞這場比賽。用"王皓哥哥我想對你說"……這主題,讓學生進一步正確對待輸贏。在課後作業中,我佈置了二道作業:(1)課後爲其他同學做乒乓球裁判。(2)全班討論後,給王皓哥哥寫封信。透過這種作業一是來鞏固所學知識,二是讓課得到一定的拓展。

本課教學特色:

(1) 充分運用錄象這一電教手段進行教學。

(2) 小羣體的教學模式貫穿於課的始終。

(3) 師生互動,學生自主交流,討論得到充分體驗。

(4) 運用問題串和學習卡結合的方法解決教學重點難點。

(5) 注重課的知識的拓展與延伸。

以上是我說課的內容,說和做畢竟是有差距的,我只希望我的說能給我們的體育課提供一點借鑑與啓迪。誠如是,那將是我是大的快慰。

附:學習卡

1,每一輪發球可以發幾個

A, 1個 B,2個 C,3個 D,贏得連續發

2,每一局打到幾分判獲勝

A,9分 B,11分 C,21分 D,15分

3,這場比賽,採用的是幾局幾勝制

A,三局二勝制 B,五局三勝制 C,七局五勝制

4,張怡寧發球時,擦網,對方把球接過網,張怡寧沒接到這球時,該球怎麼判

A,判張怡寧輸 B,判對方輸 C,判張怡寧重新發球比賽 D,小判對方發球比賽

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材價值

“鳥”是動物世界中的一個大的家族.在廈門,到處都可以看到鳥的身影,聽到鳥的叫聲。而且教育的資源也很豐富:家庭養鳥,花鳥市場,公園,廈門的白鷺洲有鴿子,鼓浪嶼上有“百鳥園”等.大班的孩子對鳥的認識有一定的經驗,他們喜歡給鳥餵食,還喜歡親近鳥.這些鳥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習性,不同的生活環境,對人類有不同的作用.那麼多的鳥也有相同的特徵:有羽毛,有翅膀,會飛…….新《綱要》告訴我們,“要與社區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爲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因此,我認爲,引導幼兒進一步探索鳥與人類的關係,探索不同鳥類的不同的生活環境有着一定的教育價值.

2、目標定位: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依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教材本身的特點,我從情感態度,能力,認知等方面確定了本次活動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和的一面.具體的目標爲:

活動目標:

(1)瞭解生活在不同環境裏的多種鳥類及鳥類的共同特徵.

(2)依據生活環境的不同進行分類並學習自我糾錯.

(3)萌發愛護鳥類和大自然的情感

根據目標,我把活動的重點定位於:瞭解生活在不同環境裏的多種鳥類及鳥類的共同特徵.難點爲依據生活環境的不同進行分類並學習自我糾錯.我們知道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我看了,聽了,都會忘的;只有我操作了,纔會記住.”因此身臨其境的學習定能給幼兒留下深刻的印象.爲此,我們做了如下活動準備:1.知識準備: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認識過一些常見的鳥。

2.物質準備:“百鳥園”的場景,鳥類生活的不同的背景圖,各種鳥的圖片若干,磁帶,錄音機等。

二,說教法:

根據活動的內容和幼兒的年齡特點,我採用的教法主要有:

1.觀察法:

觀察法就是提供大量的直接經驗讓幼兒觀察探索,讓幼兒透過五官的感受來發現,探索事物的現象,獲得具體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概念。

2.操作法:

操作法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動,爲幼兒提供的不同環境,不同的動物的圖片,讓幼兒自己與圖片的互動中,來獲得不同的鳥類生活的環境也不同,並能依據生活環境的不如進行分類的經驗.透過材料的自我糾錯功能使幼兒的能力得到提高。

3,啓發引導法:

幼兒在觀察,操作的過程中遇到問題,教師運用適當語言,幫助幼兒來發現問題,引導幼兒解決問題.並靈活運用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個別活動的組織形式,透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得到發展.

三,說學法:

本次活動採用的學法主要有:

1,討論談話法:

新《綱要》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說一說,看一看,比一比,在多通道,多感官的參與下,瞭解鳥類的共同特徵.

2,體驗法:

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因此爲了加深幼兒對不同鳥類生活的環境也不同的瞭解,我提供了鳥類生活的背景圖及不同的鳥類,讓幼兒在操作,糾錯的過程中加深體驗。

四,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層層遞進的辦法組織活動程序,具體流程爲:

激發興趣――參觀比較――操作體驗――反饋延伸.

激發興趣: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活動的一開始我便向幼兒提出“百鳥園”的要求,激起幼兒的興趣;並在激發興趣的過程中向幼兒提出更進一步的要求:要仔細觀察你認識哪些鳥,它們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在第二個環節我集中幼兒,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發現,鼓勵幼兒自己探索說出鳥類的共同特徵,同時讓幼兒討論企鵝是不是鳥類,企鵝生活在什麼地方目標(1)在這裏自然完成.

操作體驗:

下面進行的是小組式的遊戲教學.指導語:你們知道這些鳥生活在什麼地方嗎(幼兒自由回答)老師爲你們準備了許多鳥的圖片和它們生活地方的背景圖,請小朋友試一試把它們送回家.

幼兒操作,並學習按背後的正確答案自己糾錯.在活動中,幼兒透過自己的操作把各種鳥類送到它們各自生活的地方,判斷,感受鳥類的生活環境的不同,同時,操作材料背後的答案相關會提醒他們重新思考,修正經驗.自我糾錯的能力得到提高.目標(2)在這裏完成.

集體交流:

幼兒作品的展示交流,再次提升和加深了前面的活動經驗,然後教師鼓勵幼兒一起把“百鳥園”裏的鳥都送回自己的家,再次鞏固幼兒的新經驗.新《綱要》在社會領域的目標中提到,“培養幼兒主動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樂意與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在這次的操作中,教師可以鼓勵幼兒不知道的可以問同伴,可以尋找剛纔的操作材料來解決問題,讓幼兒有多種途徑來解決問題.

反饋延伸:

這次的活動後,肯定還有一些幼兒不能完成活動目標,教師可以把各種操作材料繼續提供在活動區內,讓幼兒進行操作,同時提供各種鳥類的圖片,圖書,VCD等材料,讓幼兒繼續豐富相關的經驗,激發幼兒的愛鳥之情。

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這篇課文是蘇教版國標本第9冊第20課,課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困境中前後兩次撰寫明史《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在厄運中堅不可摧、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意志和毅力

說教學目標

1、透過理解課文,感受談遷在厄運面前所表現出來的堅不可摧、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學會正確對待生活的困難和挫折。

2、透過課文中兩組數據的比較,更深刻地感受談遷的意志品質和對歷史的責任感,併爲學習數據說明方法打下鋪墊。

3、從家境貧困、體弱多病、厄運打擊等幾個方面體會任務的精神。

4、理解課文中大量的四字詞語,特別是一些比較重要的詞語,如“翔實可信”、“奮筆疾書”等等,並初步會運用。

這三個教學目標第一個是總目標,後三個目標和可以說是爲實現總目標而擬定的策略。三個小目標實現了,總目標也就達成了。在總目標中我還提到了學會正確對待生活的困難和挫折,這是重中之重。學以致用,關鍵在這個“用”字上,這篇課文的學習就是要學生正確的對待生活,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想這也是編者的之一吧。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難點就是如何實現第一個教學目標,這是理解這篇課文的中心工作,所有的教學活動都要圍繞這個重難點展開,各個環節的設定也是爲了對這個重難點進行抽絲剝繭,最後讓學生有一個明確地認識,對談遷的精神世界有更深的感悟,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有一個正確的態度。

說教法、學法、教學理念

1、在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重點詞句知道朗讀和感悟。

2、創設教學情境,爲學生理解課文提供良好的氛圍,爲學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3、對比教學,在對比中加深學生對談遷品質的理解和感悟。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感受談遷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頑強意志和毅力,懂得在人生旅途中,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就會有希望。

2、領會數據在描寫議論的語句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重難點:

體會談遷在逆境中不低頭、不屈服、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可貴品質。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課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麼?你覺得談遷是個什麼樣的人?

(板書)不向困難屈服自強不息

2、師:談遷經過20多年的奮鬥,曾經過6次修改,終於在50多歲時完成了一部“鴻篇鉅製”——500多萬字的明朝編年史《國榷》。這是何等的偉大啊!你們說說這需要的是什麼——

那麼,課文中還有哪些地方講談遷不向困難屈服,自強不息?我們來繼續學習課文。

二、自學課文第二段。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二段。思考:

(1)談遷遇到了怎樣的厄運?他又是如何面對這致命的打擊的?

(2)談遷有着什麼樣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

2、要求學生邊讀書,邊劃出有關句子,讀一讀。

3、哪些段落最使你感動,請你多讀幾遍。

三、全班討論、交流。

1、談遷遇到了怎樣的厄運?理解:家徒四壁。

2、“書稿被偷”,“下落不明”又這意味着什麼?(意味着20多年的心血轉眼間“化爲烏有”。)“化爲烏有”什麼意思?

3、爲什麼說這對任何人都是致命打擊?而對於談遷又是怎樣的打擊呢?

(當時的談遷已是“年近花甲”“體弱多病”的老人了,可見這種打擊是何等的慘重!)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自然段。

4、那麼,談遷又是如何面對這致命的打擊的?找出有關句子讀一讀,談談你的理解。

5、談遷有着什麼樣的信念?在逆境中他又是如何堅定信念、自強不息的?

自讀課文3自然段,讀後全班交流。

(理解:①爲了完成新書稿,爲了使新書稿更加完善、準確,他“四處尋訪”、“廣泛蒐集”,甚至親自“考察”歷史遺蹟。他不怕苦(一襲破衫),不怕累(終日奔波)不怕孤單,不怕病(年老體弱)又經過幾年的奮鬥,新寫出一部“明史鉅著”。

理解:②文中又一次運用了數字,“104卷”“500萬字”說明談遷爲《國榷》傾注了多少心血啊!

6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7、“名垂青史”什麼意思?爲什麼談遷能“名垂青史”?

四、學習第三段。

1、是啊,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故事啊!作者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呢?

2、這句話是什麼意思?說說你的理解。(人生難免有崎嶇和坎坷,但只要信念不被打垮,希望就永遠存在。)

3、這段在文中起了什麼作用?(既是課文的總結,又點明瞭文章的中心。)

課文學完了,你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五、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六、總結全文。

1、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2、歸納中心思想。

(本文記敘了明末清初史學家談遷在艱難的困境中兩次撰寫明史鉅著《國榷》的感人故事,表現了談遷逆境中不屈不撓、持之以恆的堅強意志和毅力。)

作業設計:

積累本課的好詞好句,請摘抄寫在本子上。

板書設計

20、厄運打不垮的信念

家境貧寒 不向困難屈服

書稿被偷 堅定信念

從頭撰寫 自強不息

《國榷》 名垂青史

說課稿 篇5

《分數乘整數》是九年制義務教育人教版第十一冊第一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主要包括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與計算方法。它是在分數加減法和整數乘法的基礎上安排的,本節課的學習將爲本單元學習分數乘法應用題和混合運算作好鋪墊。

依據新課程“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要求,本節課我確定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2、透過知識的遷移,經歷觀察、討論、交流、推理、驗證等教學活動,主動建構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概括與推理能力,並能利用計算法則正確計算。

3、讓學生參與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增強學生積極的數學情感,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和信心。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分數乘以整數的意義及計算法則的推導。

因爲分數乘整數將爲本單元學習分數乘法應用題和混合運算作好鋪墊,所以設爲重點;而且學生只學過整數的乘法和分數加減法,並未接觸分數的乘法,所以本節課分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是一個難點。

根據教學內容的安排,有效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並考慮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和發展水平,並結合“以學生的發展爲本”的教學理念。這節課透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在同桌間透過獨立思考,資訊交流,抽象概括等數學活動,實現學習者的自覺、積極、主動的構建新知,老師只是作適當的啓發,引導創設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力求讓全體學生全面參與,學得積極,學得主動。

基於上述設想,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我設計以下教學環節:

一、複習鋪墊,設疑激趣,引出新知。

由於學生已學過了同分母分數的加減法和整數乘法,具有一定的知識準備,以此作爲新知的“生長點”。讓學生複習整數乘法以及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爲學習新課做好鋪墊,調動學生的知識儲備。靈活設計,把例1轉成生活中的數學,讓學生幫小新解決這個問題。這富有挑戰性的有趣味性問題,激起學生自主探究的慾望。此時學生處於“口欲言而不能,心求通而末達”的狀態,爲學習新課做好積極的心理準備。

二、自主探究,積極構建,解決問題。

知識不能靠傳遞,而要靠學習者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積極建構。根據學生的猜測,動手計算,就會出現兩種算法,一種是加法,一種是乘法,引導比較兩個算式結構上有什麼特點?有什麼關係?力求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分數乘整數的意義。並透過PPT的展示,生動地把加法和乘法聯繫起來,讓學生學會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利用知識的遷移,透過觀察、思考、討論、交流、質疑等數學活動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我適時鼓勵學生嘗試解答分數乘整數,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學會傾聽,學會反思,學會表達。彙報自己的想法和算法,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再去計算。並討論是怎樣算的,無形中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了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滲透不完全歸納法,培養學生合情的推理能力。

三、邊學邊練,注重應用,鞏固掌握。

本課教學針對重點、難點,完成相應的練習,邊學邊練,及時鞏固強化認識,注重落實知識的應用,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同時練習注意層次的安排,最後我安排三個層次的練習:

(1)鞏固意義,看圖列式,多說分數乘整數的意義。

(2)多練習計算強化對法則的應用和理解。

(3)對比練習。兼顧到學習成績比較好的同學,設計一些比較有挑戰性的問題。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分析:

“認識幾分之一”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一些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一次質的跳躍。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所以,分數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課時只是認識分數的第一課時,也是本單元教材的“核心”,對以後學習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是: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各部分名稱;會進行簡單的分數大小比較。

能力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概括、自主探究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是: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使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得到發展,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2、教學重點和難點 :

我認爲“理解幾分之一的意義和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

3、教具學具:

長方形、圓形等紙片。

二、說教法學法

分層遞進,操作探究,合作交流是我設計這節課基本理念。

三、說教學設計

根據以上分析,我從四個環節進行本課的教學。

(一)實物引入,設疑激趣 (二)操作探究,自主構建

(三)分層練習,寓學於樂 (四)課堂總結,課後延伸

(一)實物引入、設疑激趣

教學一開始,教師問:“把4個蘋果、2瓶水分別分給兩個小朋友,可以怎樣分?”讓學生說出自己想到的分法,接着問:“你認爲哪種分法最公平呢?”在突出平均分的基礎上,然後問:“剛纔的每一份都可以用你學過的數來表示,現在把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黑板演示), 這每一份能用你學過的數來表示嗎?怎樣表示呢?”教師在總結學生表示的各種方法後,介紹更簡單更科學的表示方法,從而引入新課。

(設計意圖: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從學生感興趣的事情入手,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引發學生產生解決問題的原動力。)

(二)操作探究,自主構建

第一步:自主學習,初步認識

教師再次演示平均分一個餅,使學生形成二分之一的表象,初步感知把一個餅平均分成兩份,其中的一份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另一份也是這個餅的`二分之一,接着問: “你想進一步瞭解分數這位新朋友嗎?” 讓學生獨立看書,初步認識分數的讀寫及其各部分的名稱。

第二步:動手操作,促進內化

讓學生小組活動,拿出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的紙片,透過折一折的方法,分別得出這幾種圖形的二分之一,並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比較交流,說一說:你拿的是什麼圖形?如何得到它的二分之一?哪部分是它的二分之一。讓學生體會到:雖然紙的形狀不同、折法不同,但把這張紙都“平均分”成了兩份,所以每一份就表示這張紙的二分之一。

(設計意圖:透過折一折、說一說的辦法,能加深學生對事物的理解,爲以後學生進一步深入理解分數的意義奠定基礎。)

第三步:情感引路,巧妙遷移

剛纔我們把一個餅平均分給了兩個小朋友,他們每人分得了這個餅的二分之一,現在老師也想加入,把一個蛋糕平均分給3個人,每人能分得這個餅的幾分之一呢?引導學生理解三分之一的意義。用同樣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四分之一、五分之一、八分之一。

第四步:直觀演示,突破難點

讓學生拿出大小一樣的圓形紙片,任意折出一張圓形紙片的幾分之一,塗上顏色,並寫出這個分數。讓學生把摺好的圓形紙片貼在黑板上,然後讓學生在黑板上找出二分之一和四分之一併進行比較,哪個大?如果把八分之一放進去,應排在哪?十分之一呢?(讓學生體會: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一份就越小;平均分的份數越少,每一份就越大。)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老師更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更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如讓學生折自己喜歡的分數,讓學生塗自己喜歡的顏色等。)

(三)分層練習,寓學於樂

本環節,我將更充分發揮資訊技術的作用,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率,把練習設計在猜謎語的遊戲中,練習設計如下:

(第1、2、3題主要是加深鞏固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和理解;第4、5題的目的是鞏固分數大小的比較;第6題的設計是引導學生把課堂上、書本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四)課堂總結、課後延伸

先讓學生自我評價:認爲自己這節課表現好的請舉手。然後讓學生用二分之一、三分之一或類似的分數說一句話,這樣做,再次讓學生感悟到分數來源於生活,又迴歸到生活。

說課稿 篇7

今天我所說的篇目是陳從周先生的《說“屏”》,它是八年級下冊語文的教學內容,具體編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五篇。

一、說教材

1、單元教學目標:

(1)單元內容: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發達,中國的建築、園林、名勝古蹟獨具特色,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譽。八年級下第三單元反映的是建築園林、名勝古蹟。共安排了五篇課文,其題材豐富多樣,主題集中,《中國石拱橋》《蘇州園林》《故宮博物院》是比較規範的說明文,《橋之美》《說“屏”》則是帶有一定說明性的小品文。

(2)單元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瞭解說明文的一般特點,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高他們的閱讀現代文的能力和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練習用較快速度默讀課文,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大意;在探究活動過程中獲得一些蒐集資料和研究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目標: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熱愛和保護祖國文化的感情;

2、《說“屏“》教材分析:

(1)內容分析:“屏”是指“屏風”,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本文簡單介紹了“屏風”的功能與種類,但這不是本文的重點內容,本文介紹屏風的目的在於提出期望:今天我們應更好的使用屏風。

(2)教材的處理:這篇課文特點鮮明,作爲教學內容來看,不能把它當作說明文來處理,學習說明文的寫作方法,教學中應強調的是訓練學生的閱讀概括和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體會小品文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教材處理內容取捨方面,我兼顧了兩個方面:一是重點練習學生快速閱讀,抓住主要資訊,概括內容大意,提高學生蒐集篩選資訊的能力;二是適當複習介紹說明文的文體知識。不少學生可能沒有見到過屏風實物,教師應該提供一些圖片,學生有了直觀印象後,本文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可以讓學生自學課文,教師不必過多講解本課內容,要調動學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藝術審美能力等。

3、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及教參的要求,結合本文的特點,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掌握重點字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瞭解屏的相關知識;理解文中古詩句的含義;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徵,進一步提高說明文的閱讀能力;

4、過程和方法目標: 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目標:以屏爲媒介,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審美情趣,學習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裝點更加美好的生活。感受濃濃的詩意和韻味,進一步提高語言感悟力。

在教學設計中,我認爲本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屏的相關知識,把握說明對象及特徵,掌握常用說明方法的運用。由於學生還是初中生,閱讀鑑賞能力還比較欠缺,爲此我把理解本文詩情畫意的說明語言作爲本課的難點。

二、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我準備藉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採用“激趣——感知——品讀——探究——延伸”的教學模式。課前讓學生查找收集資料,課堂上倡導“教師必要的牽引到放手到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構建師生間和諧平等互動的語文課堂。

三、說學法

《綱要》明確提出: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據此,我準備採用朗讀法,自主學習法及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透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研討課文的重點段落,參與說話,讓學生共同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說教學過程

分爲教學環節設計和師生活動

(一) 匯入新課 激發興趣

1.由於上期學過的一篇文言文《口技》中提到過屏這種傢俱,因此由《口技》匯入。

2.觀賞幾幅屏風的精彩圖片感受屏文化的內涵。(利用多媒體技術讓學生觀看幾幅不同色彩、風格的屏風圖片,並讓學生談談這些圖片給他們留下什麼印象,從而初步感知屏文化。)

(二) 明確目標、檢查預習 出示學習目標,明確本堂課學習任務。

1.閱讀課文,瞭解“屏”的有關知識,理解作者對屏風的感情。

2.體會本文生動的說明語言。

3.激發大家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

檢查學生預習生字詞情況。

(三) 朗讀課文 整體感知

學生自已喜歡的方式自由閱讀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問題。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麼是屏?設計意圖 透過對舊課文的複習引入新課,既達到溫故知新的目的,又爲創設情境做好鋪墊。由精彩的屏風工藝品畫面匯入,創設情景,揭示課題,激發興趣,讓學生身臨其境,獲得切實的感受。用幾句話說明,又檢查了學生對說明文寫作的掌握情況。透過此環節,引起學生與課文對話的慾望。明確學習任務,同時也檢驗了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能力。

透過限時快速閱讀課文,根據思考題概括課文內容要點,從整體上把握課文。這一環節實際也是訓練學生獲取關鍵資訊的能力以及篩選、歸納概括資訊的能力的調動自己的知識積累,給屏作一解釋。並說明其作用。

(2)文中作者對屏的感情是怎樣的?請找出具體句子。

(四)研讀課文 合作探究

出示問題組,四人小組合作探究,推薦代表全班交流

1、 文章採用了哪些說明方法?這些方法在表達上有什麼作用?

2、 文章語言上有何特點?

(五)品味賞析 拓展延伸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說我們每一件傳統器物裏都浸潤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屏風只不過是一個例子,仔細觀察你會發現好些小小的器物裏都有一個迷人的世界。想一想,說一說我們生活中那些器物能反射出傳統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

(六)佈置作業,經驗存儲

1、美讀課文三遍。

2、從課堂上所說的其它那些能反射出傳統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國人民的智慧的器物中選擇你最熟悉的一個,整理好,寫在週記本上。

(七)板書設計

如:《說“屏”》陳從周。 作用: 實用性 藝術性。說屏分類: 金屏、石屏、木屏。設定 :大小因地制宜、講究造型、色彩、繪畫 與整體相稱、曲屏折度、視線遠近得體。

注重朗讀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反覆朗讀,在朗讀中注意變換方式。學生在朗讀中理解文章內容,明確作者的寫作思路。

兩個問題旨在對課文寫作特色做全面探究,體味文章語言的詩情畫意。在品讀交流中,讓學生的思維互相碰撞,引起共鳴,產生更多的火花。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在此基礎上,適當地引導和點撥,讓學生對本課的重點難點問題有更明晰的掌握。

語文學習要出於教材,但又不僅侷限於教材,應向生活延伸。由傳統的器物引發體驗,注重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引導,激發大家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審美情趣,讓語文課堂向更遠的方向延伸。

佈置此項作業,其目的是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並將已經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透過寫短文,鍛鍊學生的寫作能力。

板書設計的功能是簡要而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

標籤:彙編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