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品】說課稿彙編7篇

說課稿1.22W

作爲一名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品】說課稿彙編7篇

說課稿 篇1

一、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中位線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質.

2.能較熟練地應用三角形中位線性質進行有關的證明和計算.

3.經歷探索、猜想、證明的過程,進一步發展推理論證的能力.

4.能運用綜合法證明有關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結論.理解在證明過程中所運用的歸納、類比、轉化等思想方法.

二、重點、難點

1.重點:掌握和運用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

2.難點: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證明(輔助線的添加方法).

3.難點的突破方法:

(1)本教材三角形中位線的內容是由一道例題從而引出其概念和性質的,新教材與老教材在這個知識的講解順序安排上是不同的,它這種安排是要降低難度,但由於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添加輔助線的練習很少,因此無論講解順序怎麼安排,證明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例1)時,題中輔助線的添加都是一大難點,因此教師一定要重點分析輔助線的作法的思考過程.讓學生理解:所證明的結論既有平行關係,又有數量關係,聯想已學過的知識,可添加輔助線構造平行四邊形,利用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來證明結論成立的思路與方法.

(2)強調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中線的區別:

中位線:中點與中點的連線。中線:頂點與對邊中點的連線.

(3)要把三角形中位線性質的特點、條件、結論及作用交代清楚:

特點:在同一個題設下,有兩個結論.一個結論表明位置關係,另一個結論表明數量關係。

條件(題設):連接兩邊中點得到中位線。

結論:有兩個,一個表明中位線與第三邊的位置關係,另一個表明中位線與第三邊的數量關係(在應用時,可根據需要選用其中的結論)。

作用:在已知兩邊中點的條件下,證明線段的平行關係及線段的倍分關係.

(4)可透過題組練習,讓學生掌握其性質.

三、課堂引入

1.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平行四邊形的判定。它們之間有什麼聯繫?

2.你能說說平行四邊形性質與判定的用途嗎?

(答:平行四邊形知識的運用包括三個方面:一是直接運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去解決某些問題.例如求角的度數,線段的長度,證明角相等或線段相等等。二是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從而判定直線平行等。三是先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然後再用平行四邊形的性質去解決某些問題.)

3.創設情境

實驗:請同學們思考:將任意一個三角形分成四個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

定義:連接三角形兩邊中點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線.

【思考】:

(1)想一想:①一個三角形的中位線共有幾條?②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中線有什麼區別?

(2)三角形的中位線與第三邊有怎樣的關係?

(答:(1)一個三角形的中位線共有三條。三角形的中位線與中線的區別主要是線段的端點不同.中位線是中點與中點的連線。中線是頂點與對邊中點的連線.(2)三角形的中位線與第三邊的關係: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與第三邊,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線的性質:三角形的中位線平行與第三邊,且等於第三邊的一半.

說課稿 篇2

一、教者對認識一位小數教材的理解

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有一位、二位小數的初步認識讀寫法,比較小數的大小以及簡單的小數加、減法。爲了適應學生的思維特點,使學生易於接受,教材採取了小步子的編排方法,小數的初步認識只限於兩位數,而且是直觀認識和具體比較,不抽象概括。

教材編排的順序是:結合十分之幾,先出現一位小數,再結合百分之幾,出現兩位小數,在一位、兩位小數的後面分別出現了小數的大小比較,最後教學一些簡單的小數加減法。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在初步認識分數的基礎上教學一位小數的認識、讀寫法。也是本單元起始教材,是學好小數的初步認識的基礎的基礎,所以採取了多種直觀,結合學過的幾何初步知識和計量單位的知識,聯繫分數引出小數。

因此,這部分知識的教學使學生初步會用小數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計算問題,及孕伏了小數的組成,整數、小數的概念名稱,爲以後系統學習小數打下基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使學生初步理解一位小數的含義。

2.會讀寫一位小數。

3.滲透聯繫、轉化的思想。

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理解一位小數的含義。

教學關鍵是十進分數與一位小數之間聯繫。

二、引導學生學習所採用的主要方式方法

遵循知識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的原則,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聯繫實際,注意透過直觀幫助學生獲得感性認識,根據學生實際和教材內容,選用的主要教學方式方法是直觀演示爲主,引導學生親自操作、觀察思維、自學討論,多種方法有機配合使用。

三、教學程序

(一)引起知識正遷移的練習:運用投影儀出示三道口答題。

1.把下列各圖中陰影部分用分數表示出來。

2.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是1米的()(),就是()()米,3份是1米的()(),就是()()米。

3.1米=()分米,1元=()角設計這三道練習題,目的是爲學習新知識做好鋪墊,以舊促新,引起新知識的正遷移。

(二)引入新課

過去學過了整數,還初步認識了分數,今天我們開始初步認識一位小數。那麼什麼樣的數是一位小數呢?是這節課要研究的。這樣匯入新課的目的是喚起學生對學習一位小數的慾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孕伏了新舊知識的聯繫,爲學生做好學習新知識的心理準備。

(三)講授新課

1.教學例1:

(1)影出複合片,例1內容:師指投影片圖問:每段多長?你能在米尺上找到1分米的長度嗎?用米做單位是多少?(板書:1分米是110米),3分米、7分米呢?

(2)講解指黑板,用米作單位表示1分米是110米,還有一種表示方法,師寫作0.1米,讀作零點一米。讓學生讀兩遍。同樣方法,3分米,7分米,9分米,怎樣寫、怎樣讀。師小結,引導觀察我們知道十分之幾米。都不夠1米,可以寫成零點幾米。

(3)嘗試練習:①讓學生拿出米尺,找出1釐米. 1釐米用分數作單位寫成110分米,還可以怎樣寫?②同樣2釐米,5釐米呢?

2.教學小數的組成。

①出示:小青身高1米4分米,用米作單位怎樣表示?

②討論:4分米是410米,可以寫成0.4米。1米是整米數,要在圓點左面寫1,表示1米,合起來寫成1.4米,讀作一點四米。

③講解:小數中的小圓點""叫做小數點,小數點的左邊是整數部分,小數點的右邊是小數部分。看小數是幾位小數要看它的小數部分是幾位,小數部分是幾位這個小數就是幾位小數。④提問:那麼剛纔我們所說的小數都是幾位小數呢?爲什麼?

3.教學例2。讓學生嘗試自己學習回答。

①出示,1元=()角,1角是()()元,用元作單位可以寫成()元;2角是()()元,可寫成()元。引導學生總結出:十分之幾元不夠1元,也可以寫成零點幾元。

②1元3角,用元做單位,可以怎樣表示?

4.教學一位小數的讀寫。以前學過的數、像0、1、2、3、4......都是整數,今天學的數,像0.1、0.2、1.3、1.4等都是小數。那麼怎樣寫小數呢?先把整米、整元的數寫在小數的整數部分,然後寫小數點,再把表示十分之幾米、十分之幾元的數都寫在小數部分。讀小數的時候,先讀整數部分的數,再讀點,再讀小數部分每位上的數字。練習:卡片上的小數讀法、寫法。

5.看書、討論、質疑問難。這部分是新知傳授過程,傳授知識本身是一個動態過程。因此,設計意圖是圍繞本課教學目標,運用多種教法,引導學生探索知識規律,揭示知識規律,以達到最佳動態。教學例1採勸扶着走"的方式,例2採取引導學生"自己走"的方式,並透過演示操作,類推、比較、觀察、嘗練、討論、歸納等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自己參與教學活動,獲取新知識。

(四)練習作業及教學小結的安排。

完成教材做一做1--3題。補充把小數改寫成分數的內容。這樣既鞏固所學知識,又透過逆向思維訓練,加深對小數含義理解,使知識向能力轉化。小結: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有關小數的知識很多,在實際中運用也很廣泛,你們觀察一下,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小數。

佈置作業(略)。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等式的性質》是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小節的內容,本節是這一內容的第二課時。旨在爲後繼學習解方程提供理論依據,也爲以後在代數幾何中進行量與量之間的轉換,代數式的恆等變形提供依據,更爲以後學習不等式打下基礎,同時也是對前一小節估算方法求方程的解一次推進,更是對小學學習等式的性質,解方程的一次變革。實現由具體的數向抽象的字母過渡,從而讓學生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優越性。基於教材的安排及初一學生直觀形象思維的特點,特確定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等式的性質及運用等式性質解方程。

難點:等式性質的匯出過程。

二、目標分析:

新課標中要求,數學課堂要讓學生體驗到數學是一個充滿着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猜測的探索過程,考慮到初一學生對這一內容並不陌生,難在從實驗中總結出一般性規律。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掌握等式的性質,會運用等式的性質解簡單的一元一次方程。 綜合、抽象能力,獲取學習數學的方法。

3、情感目標:透過羣體間的交流與合作,培養學生積極愉悅地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的意識和情感,敢於面對數學活動中的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體驗解決問題中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三、教法分析:

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我準備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實驗觀察,自主歸納法:

2、自主探究,討論交流法:

3、自主學習,與講授相結合法;

四、過程分析:

本節課我主要圍繞三個什麼來教學,即爲什麼學習等式的性質?等式的性質是什麼?怎麼運用等式的性質?。

(一)關於爲什麼學習等式的性質?主要是在引入時以古希臘數學家丟番圖墓誌銘上的名題作爲情境匯入,當學生列出方程後,提出問題: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求出方程的解嗎?你要試驗多少次才能找到方程的解?當學生感到用估算的方法難於求解時,引出學習等式的性質的必要性。 2、能力目標:通對觀察、實驗、探究、歸納、應用,培養學生觀察、分析、

這樣設計從學生原有的知識出發,提出新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動機。

(二)關於等式的性質是什麼?是我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主要是透過教師在多媒體上進行演示實驗,讓學生透過實驗、觀察、探究、討論、交流歸納出等式中滿足的規律,進而把規律用式子表示出來。

實驗按以下過程進行:

1、實驗前提出問題

等式像平衡的天平,能否透過加減天平兩邊的重量,使天平繼續保持平 衡?

2、實驗步驟如下:

實驗一:

①出示天平,讓學生第一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②放上兩個同重量但不同種類的物體,讓學生第二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若平衡——這時說明左邊物體爲a千克,右邊物體重量爲bkg,那麼,兩邊物質重量相等,可用什麼式子表示? a=b

③在天平左邊加一個3kg物體,讓學生第三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該怎麼變化?

④在天平右邊加一個物體,但與第三次重量不同,讓學生第四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不平衡?怎麼變化?

⑤在天平右邊換上一個3kg的物體,讓學生第5次觀察天平是否平衡?如果平衡,從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天平兩邊同時加上同重量的物體,天平仍然平衡?把平衡的天平看成等式a=b,相當於在等式兩邊做什麼變化?你能用式子表示嗎?

實驗二:

①出示天平,兩邊各放同重量不同種類的物體,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②拿走天平左邊一個“△”,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麼變化? ③拿走天平右邊一個“□”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麼變化? ④換回“□”、放上“△”讓學生觀察天平是否平衡?若不平衡,怎麼變化? ⑤從實驗中你發現了什麼?

天平兩邊同時減去同重量物體時,天平仍然平衡?

把平衡的天平看成等式a=b.“△”形的重量爲2kg,相當於等式兩邊做了什麼變化?

⑥天平兩邊放上一物體xkg,觀察天平是否平衡?

⑦天平兩邊放上一物體,(x+y)kg,觀察天平是否平平衡?這裏x、x+y都是些式子,說明等式還滿足什麼規律,你能把規律用式子表示嗎?

實驗三:

①出示天平

②天平的左邊由○○→○○○○,天平不平衡,右邊怎麼變化?

③天平左邊由○○→○○○○○○,天平不平衡,右邊怎麼變化?

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說明天平左右兩邊同時擴大相同的倍數,天平仍平衡,擴大多少倍,也可以看成什麼運算?相當於在等式a=b的兩邊做了一個什麼變化呢?

④天平左邊○○○○○○→○○○,天平平衡嗎?右邊怎麼變化?

⑤天平○○○○○○→○○,天平平衡嗎?右邊怎麼變化?

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天平左右兩邊重量同時縮小相同倍數時,天平仍平衡?縮小多少倍也可以看成什麼運算?相當於在等式a=b的兩邊做了一個什麼變化?

引導學生說明等式性質2,並用式子表示?

這樣設計讓學生透過觀察、實驗、探究、歸納、探索發現等式的性質,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綜合運用能力,讓學生經歷產生知識的過程。

(三)關於怎麼應用性質,對書中例題只點撥,不講解。特別是例題中的(3)強調一題多解。並在後面安排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先簡單應用,再逆用性質,最後解決數學家的歲數問題。

這樣設計,一方面是鞏固本節的重點知識和易錯點;另一方面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四)關於小結:

主要是讓學生辨析兩個性質的相同和不同點。

五、幾點思考:

1、演示實驗能否達到效果。會不會有同學在已知結論的情況下,直接用結論,而不是透過實驗發現結論。

2、等式是生活中的平衡狀態,除了相等還有不相等,如果有學生問,就給學生作進一步的解釋,爲後面學習不等式的性質打下基礎。

3、習題中有ax=-3x,推出a=-3,可能有學生忽視x不等於零。

4、實驗後,學生可能無法用語言描述等式滿足的規律。

5、求數學家的年齡時,可能有同學不會合並,這時降低要求,能做的更好,不能做的,放到下節課再解決。

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編排是在學生學習了電流、電壓、電阻等概念,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使用方法之後安排的,它既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認識規律,又保持了知識的結構性、系統性。透過本節課學習,主要使學生掌握同一電路中電學三個基本量之間的關係,瞭解運用“控制變量法”研究多個變量關係的實驗方法,同時也爲後面學習電功、電功率內容做鋪墊。歐姆定律是透過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出來的定律,它的邏輯性、理論性都很強,實驗難度也比較大,特別是實驗設計、數據分析對學生來說都有難度,所以教師要做好適時引導、恰當點撥。透過學習歐姆定律,經歷實驗探究過程,領悟“控制變量法”這種科學探究方法,理解這種方法在實驗探究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體驗科學探究的樂趣,形成尊重事實、探究真理的科學態度。

二、學生分析

初中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是:開始從具體的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思維還常常與感性經驗直接相聯繫。學生在沒有學習本節知識之前,已瞭解了電流、電壓、電阻的概念,初步學會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的使用,但他們都是單個的技能操作,沒有綜合應用。對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聯繫,認識是膚淺的,不完整的,沒有上升到理性認識。

三、教學目標

依據《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計將本節課分爲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講實驗探究過程及結論,第二課時講公式及其簡單的計算。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爲:

(一) 知識與技能

1、會用實驗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之間的關係;

2、會同時使用電壓表和電流表測量導體兩端的電壓和其中的電流;

3、會用滑動變阻器改變部分電路兩端的電壓;

4、理解歐姆定律的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

1、使學生初步領會用控制變量法研究物理規律的思路.

2、進一步培養學生電學實驗操作能力及根據實驗結果分析、概括結論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透過探究過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認真謹慎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實驗方法;理解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

教學難點:實驗數據的分析、歸納,得出結論。

教學方法

以實驗探究爲主的啓發式綜合教學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啓發探究想法

透過家用可調亮度的檯燈實驗,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進行交流、討論,利用手頭器材自己設計模擬實驗,可以讓兩個學生上臺來做,做完後講解,得出調光檯燈亮度發生變化的原因。這樣透過學生親自動手實驗,鍛鍊了他們的思考能力和操作能力,又爲後面的實驗方法做了鋪墊,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充分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基本理念。

二、展開探究活動,深入研究實踐

(一)、利用FLASH和學生剛纔的小實驗引導得出:電流的大小與電壓、電阻有關。板書課題: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

(二)、猜想與假設

學生分組討論,這時學生的想象會是豐富多彩的,教師應留給學生交流猜想的機會,多肯定,多鼓勵,多引導。最後派代表向全班同學彙報,其他小組也可以適當補充。引導學生根據猜想完成學案1、2題。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設計電路圖

透過幻燈片的提示問題,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分析應選用的實驗器材以及器材的連接方式,在此基礎上設計電路圖。這個實驗是一個綜合的定量實驗,用到的器材也多,除了同時用電壓表和電流表外,還要用滑動變阻器調節電路,對學生來講有一定的困難,這就要求老師要實時引導,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最後形成統一的電路圖。

(四)、學生分組實驗,教師巡視

讓學生探究自己的猜想,因爲這是他自己急於想驗證的,當然也可以兩個實驗都去探究。連接電路是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但這麼多的器材一起連接還是第一次,可以採用多種引導方法,教育學生有序連接,可以先串聯再並聯。在此基礎上完成學案第4題。強調每個探究至少要做3次,這樣的結論才具有普遍性。教育學生應尊重事實,千萬不可不填數據或捏造數據。穿插講解中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小組物理組副組長何潤偉先生在美國的故事,刺激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認識到實驗的重要性。

(五)、收集證據,分析得出結論

可以讓一組學生寫出自己的實驗數據,其他組同學檢查糾正,剔除壞值,引導學生分析數據,發現數據之間的關係,得出結論。交流探究成果,及時調控糾正。這一階段學生的認識將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飛躍,學生的情感將在互動中得以昇華。

(六)、評估與交流

旨在引導學生分析實驗誤差,認識到誤差的存在,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課堂小結

讓學生回憶探究實驗過程,回答本節課的收穫,鞏固所學。

四、課堂練習:旨在進一步鞏固控制變量的思想以及歸納出的結論。

五、課外活動

上網蒐集有關歐姆生平資料,交流感想。激發學生學習科學家刻苦鑽研、大膽探索的科學精神。

板書設計

探究——電流與電壓、電阻的關係

電阻R= Ω

電壓U/V 電流I/A

電壓U= V

電阻R/Ω 電流I/A

表1 表2

導體中的電流,跟這段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跟這段導體的電阻成反比

說課稿 篇5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xx省幼兒園課程指導》大班下冊健康活動《整理書包》我將從設計思路、活動目標、活動準備、教學法以及活動過程等幾個方面來闡述我對本次活動的理解與認識。

一、設計意圖:

每次畫完畫,桌面、地上都有蠟筆,練習寫漢字收拾書包後,總會發現掉在地上的鉛筆,有時家長來詢問,孩子的筆盒是否在教室裏等情況。作爲大班的孩子,再過一個學期將進入小學,爲了培養幼兒會收拾、整理自己的東西,獨立管理好自己的學習用品,我設計了《我會收拾、整理書包》來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二、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的作用。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爲依據,在《綱要》指出在健康領域中要增強幼兒體質,培養健康生活的態度和行爲習慣。同時形成生活獨立自主,自理的能力。因此根據綱要我確定了情感、態度、認知等方面的目標:

1、願意幫助他人,練習歸類分類。

2、喜歡整理書包,瞭解整理書包的重要性,學習整理書包的方法,提高幼兒的自理能力。

3、培養幼兒做事有始有終,激發幼兒"愛整潔"的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激發和培養幼兒"愛整潔"的情感。

2、難點:學習整理難點的方法

四、活動準備:

爲了此次活動組織符合幼兒學習方式,以及特點,注重綜合性、趣味性、活動的統一性,寓教育與生活情景遊戲之中,我做了一下兩方面準備:

1、物質的準備:錄像《上課》。藍貓頭飾。各種學習用品,如:書包、鉛筆、橡皮、鉛筆盒、中格本、蠟筆等,各種玩具,如:汽車、積木等。藍貓商店四個漢字,若干玩具框。"我能幹"金、銀、銅獎牌。紙、蠟筆、剪刀、透明膠等。

2、空間的準備:課桌椅子。兩個小朋友一位,模擬小學的情景

五、說教法、學法。

(一)教法:

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和教材自身特點,我運用了情景創設法、直觀演示法

1。情景法:創設逼真的教學活動場景佈置藍貓商店,讓幼兒身臨其境,能更好地喚起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

2。直觀演示法:透過電教手段,多媒體動畫"上課"引導幼兒仔細觀察裏面發生了什麼事。現代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發揮了傳統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能形象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帶給他們視覺上的享受,使理解和認識更透徹。

(二)學法: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了實物操作法、討論探究法。

1。合作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幼兒,幼兒在參觀藍貓商店時發現凌亂,共同合作打理分類收拾整潔。

2。實物操作法:幼兒在對書包以及對藍貓商店整理後,自己再次親自操作,整理自己的物品,讓幼兒多次的操作,充分鍛鍊有的動手實踐能力。

3。討論探究法:引導幼兒積極參加討論,探究等方式,培養幼兒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習用多種方式表現、交流分享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六.活動過程:

1、活動匯入:老師:"今天藍貓商店要開張了,小朋友,你們想不想去參觀藍貓商店?"在《藍貓3000問》音樂的伴奏下,幼兒走進教室。

2、老師:"藍貓,你好,咦?你的商店不是開張了嗎?怎麼到處都亂七八糟的?"藍貓說:"對不起,剛剛到貨,還來不及收拾,不過這麼多商品,我都不知道怎樣擺放?"老師說:"小朋友們,藍貓遇到困難啦,你們想一想,有什麼好辦法把這些商品擺放整齊?"幼兒自由討論。

3、根據幼兒的討論,引出做各種商品的標誌。

(1)老師:"標誌有各種各樣的,不同的標誌代表不同的意思。藍貓的商店裏有什麼商品?"

(2)幼兒利用桌面提供的材料分組進行設計製作。請幼兒自由結伴給這些商品設計相應的`標誌指導:

a、能突出商品的特徵,讓幼兒一看便知道是什麼商品。

b、使用完的用品收拾擺放整齊。

(3)讓幼兒評出最佳標誌,並貼在相應的玩具櫃裏或櫃面上。

(4)幼兒根據標誌把商品放進相應的框裏。

(5)老師:“在小朋友們的幫助下,藍貓商店終於開張了,我們來看一看,這個櫃裏放些什麼?(積木、汽車等),這些屬於哪一類?(玩具類)。這個櫃裏又放了些什麼?(鉛筆、筆盒、橡皮、中格本、書包等)屬於哪一類?(學習用品)……”

4、老師:"再過一段時間,你們即將成爲一名光榮的小學生,知道上學要帶哪些東西嗎?"讓幼兒積極發表意見。

5、認識學習用品

(1)幼兒自選商品,並請幼兒放進書包內整理好。

(2)檢查幼兒整理的情況,並介紹每種學習用品的用處。

(3)老師:“有的小朋友選擇了適當的學習用品,有的把玩具也放進了書包,有一些小朋友的學習用品隨便放進書包內,還有一些小朋友把書包收拾的整整齊齊”。表揚整理好書包的小朋友。"你知道上學爲什麼要整理好書包嗎?"引出錄像《上課》。

說課稿 篇6

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

人生道路上,每個人都難免遇到困難,遭遇挫折,身處逆境。今天我就圍繞挫折這一主題來說課。我說課的課題是《直面風雨》,這是教科版八年級下冊補充教材三《與挫折同行》中第一課時的內容。

一、說設計理念

本節課的教學理論依據是以新課程改革的精神爲指導,以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要求爲依據,以學生的心理特徵和認知規律爲基點。我的設計理念是先學後教,當堂訓練,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體現主導地位;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凸顯主體地位。

二、說教材

首先說說課程內容標準:本課依據的課程標準是“成長中的我”中的“認識自我”:客觀分析挫折和逆境,尋找有效的應對方法,養成勇於克服困難和開拓進取的優良品質;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逆境,提高心裏承受力,保持積極進取的精神狀態。接下來說教學目標:我確定的知識目標是透過引導學生觀察錄像及圖片、閱讀教材、小組活動等方式使學生認識到人生難免身處逆境、遭遇挫折,學會正視現實,直面風雨;能力目標是透過各種探究活動培養學生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透過用名人、英雄模範人物、先進人物戰勝挫折的事蹟和名言激勵自己,使自己在挫折中奮進。

三、說教學重點

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認識到人生難免有挫折。因爲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是《思想品德課程標準》之一。另外,目前,我校部分學生面對挫折,缺乏正確的認識,無心學習,突出這一重點,有利於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四、說教學難點

本課的難點是使學生正確認識挫折,敢於直面風雨。我確定的依據是: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自信、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是課程標準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目標之一;從現實看,部分學生自我認識不足,意志不堅強,缺乏自信,給人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感覺。而在全面構建和諧校園的今天,有可能會成爲不和諧之音。因此,突破這一難點,有利於解決這一難題。

五、說學情

初二,是學生人生定型的關鍵時期,他們中一部分是留守學生,另一部分又是父母的“掌中寶”,很少受過什麼大的委屈或挫折。而在人生的征程中,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是在所難免的。特別是在初中時期,學習壓力增大,學生一時適應不過來,有些學生對挫折的承受能力差,產生了不良後果。所以,在本課的教學當中,我主要是從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讓學生自己舉例,激活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感悟到挫折是普遍存在的,挫折是難免的,從而能正視挫折,直麪人生的風雨。

六、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主要實踐“洋思”經驗: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方法。在教法方面,教師利用各種資源,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來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探尋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法,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學會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學法方面,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透過小組合作探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創新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七、說教學手段

我主要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本節課我主要的教學準備是採集生活中的各種資源,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八、說教學過程

我共設計四個環節來完成整個教學過程。第一個環節:以5·12地震後“東汽”重建爲背景資料的音樂《從頭再來》匯入,整體感知。我引導學生觀看錄像,讓學生獨立思考問題:

(1)什麼是挫折?東汽人遇到了哪些挫折?

(2)他們遇到挫折有沒有退縮,是如何戰勝挫折的?

我透過創設生活中的情境,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拓展教材。學生看完錄象後,2人小組交流看法,發表見解。接着,我引導學生總結。最後,我提出一個引領性問題:在遭遇挫折過程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學生帶着這個問題先學本節內容,並把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我透過引導學生自學,小組討論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整體感知人生難免身處逆境、遭遇挫折,學會正視現實,直面風雨這一目標,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

接着說第二個環節: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先引導學生觀看圖片、視頻資料,思考二個問題:

(1)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認識挫折(人生難免有挫折,導致挫折的原因)?

(2)認識了挫折,我們應該如何對待挫折,面對人生風雨(坦然面對挫折)?

看完圖片、視頻資料後,我讓學生組成4人小組交流、討論、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及學生在自學中遇到的問題。討論完以後,各小組代表彙報學習成果,其他小組成員進行糾正或補充。最後,我進行點評、精講,並引導學生進行總結。

下面說第三個環節:鞏固強化、拓展延伸。在這個環節中,我設計了二個步驟。首先是學生活動,我讓學生組成6人小組,說一說:

(1)自己在生活中經歷過的挫折有哪些?

(2)在遭遇到這些挫折,你是如何抗拒挫折的?

我這樣設計,是讓學生透過自我反思,懂得正確面對挫折,培養學生的抗挫能力,突出思品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的特點。同時也有效地利用身邊資源,動靜結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徵及認知規律。第二個步驟是當堂訓練。學生透過當堂訓練,把所學知識與社會熱點聯繫起來,做到學以致用,解決實際問題,突出思品課的時效性的特點。另外,讓學生提出並解答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我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讓學生將知識和行爲融合起來,以拓展學生的知識技能,豐富生活經驗,提高綜合實踐能力,達到知、行、信的統一。

下面說教學過程的最後一個環節:情感共鳴,思想昇華。我讓學生跟隨投影畫面,高唱《真心英雄》,達到本接課的高潮。學生唱着這高昂的歌曲,他們的心靈將會引起震撼,思想將會得到淨化和提升。以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物爲楷模,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坦然面對人生道路上所遭遇的挫折。從而再次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再次強化本課的重點、難點。

八、說板書設計

我採用結構式的板書,直觀性與系統性相結合,重難點突出,條理清晰,使人一目瞭然。

板書設計:

九、說教學效果預測

本節課充分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聯繫社會熱點,創設情境,運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使學生自覺正確認識自我;同時,學生透過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來提高各種技能,從而有效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另外,本節課安排的內容較多,在一個課時內有可能不能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探究問題的廣度和深度有可能會有所欠缺。

我的說課完畢,謝謝!

說課稿 篇7

一、課的設計:

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關注學生在學習中的個體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是本課的基本思想。用模仿動物跳躍來主導,使教材童趣化。本課的“匯入”把聽音樂、看圖片和模仿練習緊密結合在一起,充分調動學生視、聽、本體感覺一起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使學生一入課堂就感到生動有趣,既能保證學生智力的發展,又能幫助學生培養手、足、腦並用的能力,滿足了學生好玩、好動的心理和生理要求,增強學生的下肢力量、協調性等素質的練習。另外,在以遊戲爲主導的同時,還引進了音樂和舞蹈,提高了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在此基礎上,我按此制定了這節體育課,嘗試採用情境教學模式.

二、教學內容:

(1)、快樂的小兔子(2)、遊戲:揪“狐狸”尾巴

三、教學流程:

隨音樂跳兔子舞(熱身)-----師生同做模仿操-----兔子創想跳躍動作-----兔子雙腳連續跳比賽----遊戲----放鬆------小結------師生告別

四、教學目的:

1、透過主題式情境教學,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

2、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簡單的跳躍動作和遊戲的方法與規則。提高學生的協調能力和力量素質。

3、培養學生機智果斷、團結友愛的優良品質。

五、教學要求:

學會簡單的模仿操,並能發展想象力和自主模仿動作的能力。加強學生的上肢鍛鍊,培養身體的正確姿勢和節奏感。

六、教學重點:

(1)學生的想象、創新和表現能力。

(2)單腳前腳掌蹬地跳起和落地方法。

(3)輕巧落地的方法。

教學難點:學生動作協調、優美大方,節奏感強。

七、教學任務:

1、使學生掌握兒童模仿操的動作,培養學生的協調性和節奏感。

2、培養學生正確的身體姿勢,促進身體各器官的正常發育。

3、發展彈跳力和團結合作、集體配合的良好作風。

八、教學方法:

講授法,直觀教學法,集體練習法

九、教學原則:

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生理原則,適應心理原則,統一性與靈活性相結合的原則

十、教學過程:

因爲兒童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興趣和愛好非常廣泛,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散,又對單調持久的動作容易感到疲勞和厭倦,爲了能把這節課上的更好,我運用了電教手段,讓學生在遊戲中學習,透過音樂進課堂,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下面我透過五個部分來加以說明這節課的內容。

情境一:(1)全班成散點站立,閉上眼睛跟老師同聽一段音樂,聽完音樂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說出音樂裏所唱的是什麼動物?

(2)教師出示圖片(兔子)

(3)引出課題後,師生跟音樂同跳兔子舞。

要求:學生自由發揮,大膽去想去嘗試。

預期目標:鼓勵學生共同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熱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