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物理牛頓第二定律說課稿

說課稿1.5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物理牛頓第二定律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物理牛頓第二定律說課稿

物理牛頓第二定律說課稿1

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下面我分部分內容來講述我的設計思路。

首先是分析教材、分析學生。

本節課是在學習了直線運動、力學和牛頓定律之後編排的,是對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際應用,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也是高考的核心內容。本節內容主要是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生活、生產中兩類動力學問題,旨在幫助學生建立和理解以加速度爲中心的力與運動關係的知識體系,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拓寬力學的解題範圍。但高一的學生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他們往往存在重結論、輕過程,習慣於套公式得結果。加上剛學完牛頓第二定律,對受力分析還不是很熟悉,我們只能逐步展開、加深,逐漸培養學生良好的解題習慣。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特徵,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幫助學生建立並理解正確的力與運動的關係;培養學生利用牛頓運動定律分析解決力學問題的能力;訓練學生解題規範、畫出正確的受力分析圖和運動情景圖的能力;透過本節課,使80%的學生能基本解決中等難度的力與運動的題目。

作好受力分析圖,弄清物體的運動情景,掌握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題的基本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內容。

根據此特點,我採用了師生討論,以學生活動爲主的教學模式。

透過以上分析,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序:

牛頓第二定律揭示了力與運動的關係,透過複習提問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和公式引入新課,然後透過三個案例分析來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接着是透過練習鞏固加深,提升能力。最後小結佈置作業。

下面一起來看看我是怎麼突破重難點的。

寶來汽車是大家熟悉的,首先以它作爲背景,設計了兩個例題。提出我的問題:例1、例2分別已知什麼?求什麼?目的讓學生自己歸納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的兩種類型的動力學問題。

接下來是案例分析二,也就是例1,這是已知受力情況求運動情況的類型題。爲了解決這類型的題目,我設計了以下問題:1.研究對象? 2.受力分析圖。做好受力分析圖之後再然學生畫出運動情景圖。4.力與運動聯繫的橋樑? 5.選用哪些公式求加速度呢? 6.如何求剎車距離?每提出一個問題,都讓學生討論得出答案。透過逐步深入的問題,讓學生體會運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問題的方法,強調受力分析和弄清運動情景的重要性。

等學生完成得差不多了,再展示解題過程。

下面是對例1的拓展。1。如果考慮反應時間,怎樣求剎車和停車距離;2。在限速的公路上如何判斷是否違章?問題:判斷的依據是什麼?透過拓展,讓學生建立前後知識的聯繫。

案例分析三,這是已知運動情況求受力情況的類型。有了例1作爲基礎,我設計了更深層次的問題。1。與例1比較,有哪些相同的步驟? 2.研究對象的運動包含幾個過程?分別做什麼運動?畫出受力分析圖、運動情景圖。求牽引力F,實際上求哪個物理量?如何求?求解的方法跟例1一樣嗎?解決了這些問題之後再讓學生完成解題過程,然後是展示解題過程,讓學生對照自己的解答分析出現的錯誤。

這是中等難度題。透過與例1的解題思路進行比較,使學生更快地掌握解題方法。問題層層深入又容易達到,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增強解題信心。讓學生分析自己的典型錯誤,提醒自己今後解題要注意的地方。

解完兩種類型題目之後,再提出這樣的問題:1.你認爲解決這兩類問題的突破口是什麼?2.求加速度有幾種途徑?3.歸納這兩類問題的解題步驟。

我設計這些問題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歸納方法,從實踐上升爲理論的過程。

接下來是透過練習鞏固,提升能力。這個題與例2的情景一樣,只是把平面問題改爲斜面問題,目的在於學以致用、暴露典型錯誤。

這個題我只作以下點撥。

等學生做得差不多之後,展示學生答案,指出典型錯誤,使題目加深印象。並強調物體在斜面上受力分析時,要用正交分解法。

這是課堂小結。

透過三個例題的分析、討論,80%的學生能基本解決中等難度的力與運動的題目。

最後說一下我的板書:如課件所示!

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有以下反思

優點:

(1)本節課始終以“寶來”汽車的運動作爲背景,主題明確。

(2)以學生活動爲主,層層深入的設問符合學生的思維過程,讓學生感受每一步的成功,而不是看到題目望而生畏,更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 本節課實際上可以認爲是習題課,選好題目是本節課的關鍵。

缺點:由於一節課時間較緊,學生活動的時間受一定限制。小部分基礎較弱學生可能還沒跟上。另外拓展不能太多,否則完成不了教學任務。

這是我這節課的設計,謝謝大家的指導!謝謝!

物理牛頓第二定律說課稿2

一、教材分析

牛頓第二定律是動力學的核心規律,是第四章牛頓運動定律的中心內容,更是本章的教學重點。本節在第二節實驗探究結果的基礎上分析得出牛頓第二定律,它具體的、定量的回答了運動物體速度的變化率,即加速度和力、質量的關係。牛頓第二定律透過加速度將物體的運動和受力緊密聯繫,使前三章構成一個整體,這是解決力學問題的重要工具。此定律是聯繫力與運動的橋樑,所以本節課的教學在整個教材教學中處於相當重要的地位。

二、重點、難點

在確定本節的重點、難點時我認爲不只是讓學生停留在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更應注重學生認識到牛頓第二定律在現實生活中應用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該定律來解決實際問題。故重點是理解並運用牛頓第二定律;難點是透過簡單應用正確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

三、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需要,確定本節課的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牛頓第二定律的文字內容及數學表達式;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義及相互因果關係;知道國際單位制中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會用牛頓第二定律的公式進行有關計算。

2、過程與方法

以實驗爲基礎歸納出物體的加速度跟它的質量、所受外力的關係,進而總結出牛頓第二定律;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定律的探索過程,滲透物理學研究方法;體驗物理方法的魅力;從認識到實驗歸納總結出物理規律並加以運用,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樹立學好物理學科的信心。

四、教法與學法

"教無成法,但教要得法",高一學生創造力比較欠缺,對於利用已有的知識創造出新理論的能力很弱,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把握還不是很準確,數學推理能力較弱,根據實驗數據總結歸納規律能力不強。牛頓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雖簡單完美,記住也不難,但要全面、深入理解該定律中物理量的意義和相互聯繫,牢固掌握定律的物理意義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尤其對於我們偏遠地區的城步苗鄉學生來說是較爲困難的。何況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與生活密切相連的科學,因此我認爲在教學過程中應運用講解、討論、分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並從學生的認識心理出發,採用設問引入——自主探究——分析討論——交流合作——得出規律——鞏固練習加強應用的教學程序。讓學生觀察與提問相結合,自主探究與交流合作相結合,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並根據學生的認知效果適當講解、引導、糾錯、分析,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數學表達式的物理加以深化。

五、教學過程

(一)引入:首先利用多媒體觀看火箭昇天、運動員劉翔在110米欄比賽的起跑、奧運會上女子100米賽跑的起跑等錄像資料,然後引導學生討論他們的速度變化快慢即加速度由哪些因素決定?進而讓學生回顧上節實驗的結論,共同探討物體的加速度與其所受的外力、質量存在怎樣的關係?(目的:透過實際生活現象分析,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透過探討加速度與物體所受外力、質量的關係來完成牛頓第二定律探究任務的引入)

(二)新課進行:

先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l、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應該怎樣表述?

2、它的比例式如何表示?

3、各符號表示什麼意思?

4、各物理量的單位是什麼?其中,力的單位"牛頓"是如何定義的?

實例探究與鞏固練習

討論a和F合的關係,並判斷下面哪些說法對不對?爲什麼?

A、只有物體受到力的作用,物體才具有加速度。

B、力恆定不變,加速度也恆定不變。

C、力隨着時間改變,加速度也隨着時間改變。

D、力停止作用,加速度也隨即消失。

E、物體在外力作用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當合外力逐漸減小時,物體的速度逐漸減小。

F、物體的加速度大小不變一定受恆力作用。

教師總結:力是使物體產生加速度的原因,力與物體的加速度具有矢量性、瞬時性和獨立性,牛頓第二定律是由物體在恆力作用下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情形下匯出的,但由力的獨立作用原理可推廣到幾個力作用的情況,以及應用於變力作用的某一瞬時。

對牛頓第二定律的理解

1、下列對牛頓第二定律的表達式F=ma及其變形公式的理解,正確的是:

A、由F=ma可知,物體所受的合外力與物體的質量成正比,與物體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m=F/a可知,物體的質量與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與其運動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a=F/m可知,物體的加速度與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與其質量成反比;

D、由m=F/a可知,物體的質量可以透過測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外力而求得。

2、在牛頓第二定律公式F=kma中,有關比例常數k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在任何情況下都等於1

B、k值是由質量、加速度和力的大小決定的

C、k值是由質量、加速度和力的單位決定的

D、在國際單位制中,k的數值一定等於1教師總結:定義力的單位"牛頓"使得k=l,得到牛頓第二定律的簡單形式F=ma、使用簡捷的數學語言表達物理規律是物理學的特徵之一,但應知道它所對應的文字內容和意義。

對牛頓第二定律的應用

地面上放一木箱,質量爲40kg,用100N的力與水平方向成37°角推木箱,如圖所示,恰好使木箱勻速前進。若用此力與水平方向成37°角向斜上方拉木箱,木箱的加速度多大?(取g=10m/s2,sin37°=0.6,cos37°=0.8)

(三)課堂小結及作業佈置:略

六、教學後記

重點的突出、難點的突破方法:

我是透過定律的辨析和有針對性的練習進行的,當然另外還需在後續課程的學習和應用過程中去體會和理解;使學生明確對於牛頓第二定律應深入理解、全面掌握,並着實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問題。避免學生將活的規律變成死的公式。

有待思考的教學問題:

高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對牛頓第二定律有比較精確的理解和熟練的運用。但是對於我們地處偏僻的城步苗鄉來說,無論是教學資源還是學生素質,我們要想在教學中充分地達到新課標的要求,面臨着巨大的困難。

物理牛頓第二定律說課稿3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牛頓運動定律以力和運動的知識爲基礎,進一步研究了力和運動的關係。牛頓運動定律是經典力學的基礎,從牛頓運動定律出發可以推匯出動能定理、動量定理等一系列重要的物理規律。牛頓運動定律還是學習熱學、電磁學的重要基礎。因此,這一章內容在力學和整個物理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是中學物理教學的重點。牛頓第二定律是動力學的核心規律,是本章的重點和中心內容。

(二)教學內容、教材體系與教學目標

本章教材在牛頓第一定律之後,安排了一節“運動狀態的改變”,起到了承上啓下的作用。它既是對牛頓第一定律的深化,使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力是產生加速度的原因,質量是慣性大小的量度,也是爲學習牛頓第二定律做的鋪墊,使學生認識到物體的加速度由力和質量兩個因素決定,並且對它們的關係有了定性的`認識。

本節教材利用控制變量的實驗方法,分別研究了加速度跟力、加速度跟質量的關係,再把這兩個關係綜合起來,總結出牛頓第二定律。然後把牛頓第二定律從物體受一個力的特殊情況,推廣到受多個力的一般情況,從物體受恆力的情況推廣到物體受變力的情況,並且進一步強調了牛頓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和瞬時性。

根據以上分析和大綱對本節內容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的知識教學目標爲:

1.知道牛頓第二定律內容及表達式,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含義,能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分析和解決有關問題。

2.理解牛頓第二定律的矢量性和瞬時性。

3.知道力的單位“牛頓”的定義。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還應滲透科學方法教育。讓學生透過研究加速度跟力和質量的關係的實驗,掌握控制變量法。在總結牛頓第二定律的過程中,讓學生體會實驗研究、分析數據、總結規律的科學研究方法,並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實驗、觀察、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採用的教學方法是:以演示實驗爲基礎,以引導學生探索規律的活動爲主線,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貫穿教爲主導,學爲主體的教學思想。

本節課將教材的定性實驗,改爲利用氣墊導軌所做的定量實驗,並且利用圖象分析實驗數據,這樣可以把加速度跟力的關係及加速度跟質量的關係,更直觀地表示出來,使學生更信服從實驗中得出的結論,有利於學生掌握好牛頓第二定律。本實驗雖爲演示實驗(限於實驗條件),但從實驗的設計到實驗條件的控制和實驗數據的測量與分析,以及規律的概括和總結,都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教學程序

1.引入新課

透過複習加速度跟力和質量的定性關係,使學生明確物體的加速度與物體所受的力和它的質量兩個因素有關。進一步提出問題:加速度跟力和質量存在什麼定量關係?由此引入課題。

這樣引入新課簡捷明快,直接切題。

2.新課教學

(1)設計實驗

①設計實驗裝置。

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從實驗對象(沿氣墊導軌運動的滑塊),實驗源(提供拉力的重物),實驗效果顯示器(光電門及電腦計時器)三個方面設計實驗裝置。

②設計測量方法

在實驗中需要測量滑塊的質量、它所受的拉力及它的加速度。

滑塊及配重片的質量用天平測量(課前測好)。

滑塊所受拉力可看作等於所懸掛重物(小桶及砝碼)的重力(懸掛的重物的質量遠小於滑塊的質量)。

滑塊的加速度是測量的關鍵和難點,也是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設計實驗的重點。首先,使學生明確,我們不能直接測出加速度,而應測出相關的物理量求出加速度。在實驗中,滑塊運動的位移s和時間t容易測量,再由公式求出加速度。這就要求在實驗中應測量滑塊從靜開始做勻加速運動的位移s和相應的時間t。

③設計研究方法

引導學生回顧初中學習歐姆定律時研究電流跟電壓和電阻的關係時採用的方法,明確研究多個物理量間的關係時,需採用控制變量法。在本實驗中,採用控制變量法,分別研究加速度跟力的關係和加速度跟質量的關係。

把向學生介紹實驗裝置和實驗方法,改爲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師生共同根據實驗目的設計實驗裝置和實驗方法,使學生變被動接受爲主動設計,變旁觀者爲主人,學生對實驗裝置更清楚了,對實驗方法更理解了,對實驗過程更明確了。這種設計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2)實驗探索

保持滑塊質量不變,透過改變懸掛重物的重力來改變滑塊所受的拉力,測出在不同拉力作用下滑塊的加速度,利用多媒體投影演示建立a—f座標系,根據測量的數據描點連線的作圖方法,由圖像得出:m一定時,a∝f。

保持拉力不變,改變滑塊的質量,測出相應的加速度。利用多媒體投影建立a—m座標系,根據測量數據描點連線,得到一條曲線,由該曲線引導學生提出猜想:加速度跟質量可能是反比關係。進一步啓發學生,爲驗證猜想,需畫出a—1/m圖象,再讓學生根據上述方法建立a—1/m座標系,描點、連線,得出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從而證明了猜想a∝1/m是正確的,找到了加速度跟質量的定量關係。

利用圖象分析實驗數據總結物理規律的方法,學生纔剛剛接觸,是本節課教學的難點之一。所以,教學中教師應透過多媒體投影,結合畫a—f圖象,給學生講清如何建立座標系、選標度、描點、連線,那麼,學生根據這種方法,就可畫出a—1/m圖象,找出加速度跟質量的關係。

(3)概括規律

引導學生綜合上述兩個實驗結論,總結出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及表達式,並透過討論比例係數k的取值,定義力的單位“牛頓”。進一步結合實驗說明加速度跟力的方向關係,強調牛頓第二定律的矢量性。

3.鞏固提高

透過例題和練習,鞏固牛頓第二定律,透過思考與討論使學生認識到牛頓第二定律的瞬時性。

4.課堂小結

知識總結:回顧牛頓第二定律的內容,強調其矢量性和瞬時性。說明牛頓第二定律是動力學的核心,它確定了力和運動的關係,它能解釋物體爲什麼做這種運動或那種運動,強調牛頓第二定律的重要性。

科學方法總結:總結控制變量法,根據實驗目的的設計實驗的方法,利用圖象分析實驗數據總結物理規律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