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模板彙總六篇

說課稿9.65K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說課稿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說課稿模板彙總六篇

說課稿 篇1

說課內容:1.跨越式跳高,2.遊戲“打鴨腳”自選.

設計思想:在“以人爲本,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指導下,依據學生心理、生理特點,結合教學器材、設施來設計,創造一個和諧、民主、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透過學習“跨越式跳高”來拓展學生思維空間,提高學生運動能力和健身能力。做到以強身育人爲宗旨,始終貫徹“授之以漁”的教育理念,爲學生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教材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跨越式跳高》是《體育與健康》課程(人教版)第二冊跳躍單元內容之一。“跨越式”在生活中常被運用跨越跳過一定高度物的自然動作,更是許多孩子用來展示自己跳躍能力的方法。跨越式跳高因簡單易行,並具有發展彈跳力,提高身體靈敏性和協調性,鍛鍊身體的作用而深受師生喜愛。“跨越式”跳高的學習不僅是深入學習“俯臥式”、“背越式”跳高的奠基石,也是其它跳躍運動項目學習的基礎。

(二)教材重點難點:跨越式跳高技術並不複雜,學生基本有了些跳高技術,但都比較自然隨意。根據多年教學經驗,這節課我確定重點與難點爲:

1.重點 起跳技術,過杆與落地技術。

理論依據:跳高過程是人體運動由動能(衝力)快速轉化成勢能(高度)連續過程,主要透過起跳來轉化;而過杆姿勢方法決定跳高的水平。

2.難點 助跑、起跳、過杆及落地用力協調性、連貫性。

理論依據:因跳高技術是一個需要完整動作過程,如果跑、起跳、過杆、落地不連貫,不能協調完成,那麼整個跳高技術就不能掌握,就不能實現教學目標,所以定它爲難點。

二、說學情

學情分析:學生的身體骨骼、肌肉、韌帶、關節處在快速增長時期,這階段學生思維敏捷,模仿能力強,體能恢復快特點,加之爭強好勝,好奇心強,求知慾望高具有初生牛牛犢不怕虎的性格,正是開展體育鍛煉黃金階段。但由於個體差異大,獨生子女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相對偏弱些,自我抑制能力差,練習時間無法長時間集中弱點,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中既要鼓勵素質好的大膽創新學習,又要考慮弱勢羣體的幫助,引導他們掌握技術的同時樹立自信心,克服心理障礙。力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鍛鍊和發展。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以及學生的跳躍基礎,結合教材的作用,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按水平四《標準》來確定學習目標的。

1.認知目標:透過教學,進一步掌握跨越式跳高運動技能、技巧,運用所學跳躍各種障礙。

2.技能目標:透過練習,熟練運用所學的跳躍技術安全的進行體育鍛煉活動。

3.情感目標:透過學習,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四、說教法與學法

教法與學法是教學過程中一對不可分割的整體。以教學目標爲準繩,依據學齡特點,結合學生原有基礎,在繼承和發揚傳統教學法優勢基礎上。主要運用:

教法:1.啓發式教學法,透過語言、示範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啓發學生積極思考,創新火花。2. 糾正錯誤法;由於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完成練習的情況各有不同,透過糾正獲得正確動作,提高學習的信心。3.遊戲法,用遊戲活動的方法開展教學。 學法:自主嘗試法,合作探究學習法。讓學生採用“聽、看、想、練、問、比”的學習方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透過學生自主去嘗試,互相對比,討論,觀察、練習等方式獲得新知。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認識事物的規律和運動技能形成的過程:即泛化——分化——鞏固——自動化的過程,結合學生的運動基礎,本課教學流程爲:準備部分、遊戲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實施步驟:

(一)準備部分,約2分鐘

常規工作後把準備好的掛圖,分解動作圖解,完整動作圖片,跳高各技術組成部分要領及一些跳高運動員比賽圖片發放、掛起讓全班同學觀摩學習。

意圖:讓學生認識所學內容,明確任務、目標、方向。

(二)遊戲“打鴨腳” (約7分鐘)

玩法1、將全班分成若干組,用單腳支撐,在指定的圓池內跳動(直徑5米),一人矇眼在圈中間,用膠皮杆在地面劃圈平掃,由慢到快,靈活掃動,掃到哪裏,學生必須採用單腳跳躲的方法躲閃。

玩法2、將全班分成若干組,每組選四人先在圈外用小沙包打池內鴨子的腳,。其它同學在圈子內跑動,被打到的換打的。

作用:這個遊戲透過躲、跳、跨、跑活動,發展學生彈跳及靈活性素質,激發學習興趣,克服了心理的緊張氣氛。

意圖:一是熱身,放鬆肌肉、關節、神經爲更強練習做好準備。二是激活課堂氣氛,減輕心理壓力。同時爲學習跳遠打下基礎。

(三)基本部分 約27分鐘

1.遊戲“猴子摘桃” 3分鐘

①你能找出讓自己摘到更高的桃子的辦法嗎?把桃(球)掛在不同高度,讓猴子(學生)跳起摸球。

練習方法:透過原地、短距離助跑,單或雙腳起跳摸吊着的不同高度的球。 ②你的腳能踢到多少個桃子(球)?練習方法:透過原地、短距離助跑,用腳尖踢不同高度吊着的球。

目的:用遊戲活動發展彈跳力,提高練習興趣,練習不同起跳、擺腿技術。 意圖:讓學生透過要摘桃就得跳起來,要踢高就得把腿擺起來,將本能的跳躍能力發揮出來。達到起跳、騰空、落地、身體平衡素質練習。

2.討論:2分鐘,出示討論提綱(1)跳高由那幾部分組成?(2)跑得快就跳得高嗎?讓同學之間討論學習內容、透過對圖片、概念、動作要領學習從理論認識跳高是什麼。

意圖:利用恢復些體力時間設問激趣,讓學生帶着問題進入下一階段學習。

3.嘗試“鯉魚躍龍門” 約4分鐘

用“鯉魚躍龍門”的故事發起嘗試跳高練習。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和基礎,選擇小組,嘗試着跨越橫杆,起跳高度自定,完成練習3到4次。部分弱勢可用橡皮筋代替杆或過斜杆來完成任務。

老師巡迴觀察,引導學生髮現問題,讓學生注意觀察別人練習情況。

目的:瞭解學生基礎,發現問題,①助跑與起跳不能連貫;②起跳方法不合理;③騰空不過杆;④心理緊張;⑤女生中出現雙腳起跳等問題。

收穫:初步認識跳高完整技術包括助跑、起跳、騰空過杆、落地四環節組成,體會到並非跑得快就跳得高。

意圖:用遊戲方法複習跨越式跳高技術,用“成功”激發熱情,用鼓勵增強信心,變被動爲主動。爲下一步教學準備。

4.講解、示範,針對主要問題,交流改進方法:約5分鐘

①請兩到三位跳高“高手”給同學們表演示範。老師講解動作要領,分析動作,分析大的問題。

②老師做分步動作與完整動作示範,並與學生交流、解答問題。

目的:使學生在大腦裏快速形成正確動作表象,瞭解自己的問題所在,能針對性的練習與改進。

③技術引導:(口訣)助跑自然輕鬆要快,後步小;起跳先腳跟後前掌,迅蹬伸;身過杆,落擺腿,屈緩衝。

5. 分組學習 約9分鐘

根據學生的水平基礎重新分組,充分發揮體育骨幹作用。

① 學困生練習

這部分學生多爲女生和獨生子,身體素質差些,運動能力低。

從自己弱勢出發,分步掌握到整體配合至基本掌握跳高技術,同時還要注意幫助他們克服心理障礙,減輕心理緊張狀況。

方法:進行分解強化訓練爲主,降低技術要求,用助跳器幫助起跳,從過斜杆起步,用橡皮筋做杆,用海棉墊保護,減輕心理壓力。反覆練習,逐漸掌握各環節技術,達到可以完成助跑起跳過杆完成跳高動作。

目的:是讓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技術。

②一般生練習

這類學生有一定基礎,自己透過認真觀察和圖片資料自學,在經過同學幫助和教師的點撥,很快掌握新知識。

透過多次反覆完整動作練習,熟練掌握跨越式跳高技術。

方法:根據自己存在“問題”透過不斷次練習與改進;觀摩其他同學跳高動作;與他人討論助跑與起跳的結合技術,糾正錯誤、多餘動作,尋找確定最適合自己的跳高方法。

目的:熟練中鞏固提高自己的跳高技術。

③優秀生練習

發揮骨幹作用,幫助弱生,並向更高難度發起挑戰,強調安全問題。

對部分身體素質好,運動水平高,掌握動作快,大膽鼓勵他們自己根據獲得資訊,自己確定高度目標,並進一步探索其它跳高方法,如剪式、臥式、背式跳高,鼓勵大膽創新,向更高的高度發起挑戰。

目的:以點帶面,共同發展。

老師巡迴參與小組練習,全面兼顧不同水平學生,重點放在學困生和一般羣體上。 意圖:根據學生能力的強弱,動作水平的高低,按其不同級別,要求不同,練習方法不同,滿足其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各取所需,自得其樂。

6.創造記錄 約4分鐘

以小組爲單位,發起挑戰,不斷提高跳越高度,並找到自己最好和跳高成績。 要求,學生進行自我展示,對自己與他人點評、互評,用掌聲鼓勵同學。小組長記錄情況。

老師參與技術薄弱組的活動,進一步指導和鼓勵。

目的:讓學生將所學展現出來,用實力證明自己,我能行。

意圖:對學生學習情況全面檢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7.放鬆練習 2分鐘

在一曲“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海面盪漾着美麗的白塔……。”《讓我們蕩起雙漿》歌曲音樂伴奏下,讓同學們根着老師用些節奏輕快,難度小的動作放鬆機體,緩和情緒,恢復體力。

(四)學習總結 2分鐘

把同學集中起來,認真聽取每個小組長的簡單彙報,用提問方法幫助同學複習所學知識內容,明確“要想跳得高,必須彈跳好和必須要的助跑速度與起跳的合理結合,此外不同的跳高姿勢,在騰空中身體重心高度與橫杆間有着不同的距離,因此,選擇過杆技術是跳高的又一個條件。”大家知道今後努力方向。回收器材,下課

六、預計課的效果:

學生能在教師指導下認真參與各個練習,課堂氣氛活躍,師生感情融洽。全班同學能基本掌握正確動作要領,完成率在85%左右。預計課的練習密度爲35%左右,最高心率爲150--160次/分,平均心率達到120--130次/分。讓學生既出汗又臉帶微笑,身心健康全面發展。

七、場地器材:

跳高架8付、橡皮筋4條、錄音機1臺、海綿墊12張、小黑板2塊、跨越式跳高掛圖一套、各階段動作練習圖片、動作分解圖片(多張)錄音機一臺,錄音帶二盒。

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課教學內容是教材中第四個課題的第一節課,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學習了鉗工工藝的基礎理論知識,掌握了劃線和鏨削、銼削的操作技能。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瞭解鋸削工具,掌握鋸削操作方法。鋸削是鉗工最基本的技能之一,在工件中,有很多地方都要用到鋸削,學習好鋸削,才能爲今後加工、裝配機器奠定堅實的基礎。在實訓中,只有掌握了基本的鋸割方法,才能正確的把工件製作出來,在鉗工實訓中起到奠基的作用。因此,本節課在知識結構和技能操作上有承上啓下的作用。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手鋸和鋸削的基本方法。

能力目標:掌握鋸削的操作方法。

情感目標:透過項目教學,任務驅動,實踐操作,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提高對鉗工的理性認識。

3.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手鋸的正確使用和鋸削操作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鋸削方法。

二、說教法:

本課題以“邊講邊示範邊練習”爲主線,透過對鋸削實訓進行授課與示範指導、巡迴指導、總結指導四個步驟,實現對每一個姿勢動作的理解和掌握。

1、講解示範鋸削的基本姿勢和安全知識。

2、教師精講多示範,學生多觀察多練,充分體現生產實習教學的直觀性和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實現師生之間的雙向交流。

3、採用學生之間互相對比,互相指導的方法,使學生感到互相幫助獲得成功的喜悅感。

4、透過在理論指導下的反覆練習,及時的資訊反饋,從而講清重點、突破教學難點,逐步學生提高技能。

基於對本課程實踐技能的要求以及對教材的理解,本節課採用“項目教學法”,以鋸削實例零件爲加工項目,透過實物展示前面實習中學生加工的零件,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在向學生提出鋸削零件的加工項目,學生在項目的驅動下,透過媒體展示,教師講解和示範,學生分組練習和完成任務,最後反饋小結,從而講清重點、突破難點,逐步學生提高技能。

三、說學法

1.透過展示學生自己的零件,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積極性。本課題透過把鋸削的姿勢分解成一個個簡單的姿勢動作,邊講解邊練習,使學生逐步掌握學習鉗工技能的基本方法——科學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法。

2.在項目的任務驅動下,學生透過觀察比較,模仿操作,在實踐中掌握新技能。同時也安排學生互幫互學,讓學生互相關察,相互糾正錯誤的操作姿勢,增強學生的協作精神,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題的特點,主要掌握授課指導、示範指導、巡迴指導、總結指導四個基本環節。

巡迴指導主要着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巡查和指導:

1、站立的位置及姿勢是否正確;

2、鋸弓的握法及鋸削姿勢是否規範;

3、安全文明生產。

(1)鋸條要裝得鬆緊適當,鋸削時不要突然用力過猛,防止工作中鋸條折斷從鋸弓上崩出傷人。

(2)工件將鋸斷時,壓力要小,避免壓力過大使工件突然斷開,手向前衝造成事故。一般工件將鋸斷時,要用左手扶住工件斷開部分,避免掉下砸傷腳。

總結指導

在訓練結束後,老師根據課堂記錄對實習紀律,文明生產方面進行總結;對工件的檢測結果進行分析,找出影響質量的主要因素,使學生真正掌握鋸削姿勢。

五、教學預設

本節課在教法上採用以“任務驅動法”,透過任務驅動,並以啓發提問,講解示範,實踐教學,教師點評,逐步引導學生探究新知,充分體現了理論聯繫實踐的教學理念。

在教學手段上透過展示工件,示範演習,巡迴指導,使學生直觀易懂、降低難度,增強學習自信心。透過任務驅動,使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從而突破教學難點。

本節課透過“任務書”以及教師巡迴指導及時進行課堂反饋,積極肯定學生的思維閃光點,在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中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說反思

課堂上在動作示範後就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學生太多所以有個別姿勢動作不正確無法及時發現及時糾正,造成有些學生養成錯誤的動作習慣。

如果加上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會提高教學評價與反饋的及時性。也就是運用數碼相機,或攝像機將現場將學生操作的典型問題拍攝下來,即時放映共同探討。這樣評價反饋的及時,利用這一手段對課堂效率的提升會起很大的作用。

動手能力的培養絕不是短短45分鐘時間能解決的。這需要師生共同進行大量的實踐操作來體會、交流、感悟的。在以後的實習中,應該多加註意並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還有要強調實習的安全注意事項。

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7課《蟋蟀的住宅》。拿到這篇文章,我讀了十遍。

前兩遍我站在普通讀者的立場,讀這篇19世紀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的觀察隨筆,感受到文章結構的緊湊鮮明、語言的生動形象、描寫的細緻入微;感受到蟋蟀的住宅的確是“偉大的工程”;感受到蟋蟀這一小昆蟲對生活的無限熱愛;還感受到作者透過擬人手法傳達出的對蟋蟀的無限喜愛之情。可以說,這篇文章就是一首人類對小昆蟲、小生命的讚美詩。

第三四遍,我站在學生的立場讀,讀後產生了一些疑問:學生對蟋蟀熟悉嗎?他們理解什麼叫“隨遇而安”嗎?學生能從擬人寫法中感受到什麼呢?這麼一個“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的洞穴怎麼談得上偉大呢?因爲孩子們尤其是男孩子們總是喜歡拿着木棍在地上挖坑挖洞,挖這麼小的一個洞穴對他們來說簡直不費吹灰之力.

第五六遍,我站在教師的立場讀,我找了我和學生在閱讀之後共通的一些感受和疑惑:作者爲什麼說蟋蟀住宅“真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了”?作者是怎樣用擬人的手法來表現這一偉大工程的?這之後的四遍,我在閱讀中積極地思考:怎樣構建一個大家都感興趣的話題,怎樣組織一個和諧的綠色的對話的課堂。思索再三,我將目光鎖定在建構主義理論,鎖定在其下的“拋錨式教學法”並作了教學設計。

據上述對教材、學生及教學理論的思考,我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作了如下安排:

1.學會本課生字詞,會認“宅、蔽、棄、慎”等7個生字,會寫“棄、毫 、遇 、擇”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住宅、選擇”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透過重點語句的品讀,理解“蟋蟀住宅是偉大的工程”的深刻內涵,感受蟋蟀“熱愛生活”、“不辭辛勞”的品質。

3.體會文章中擬人手法的表達效果,學習科學家探索大自然、熱愛小生命的`精神,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愛觀察的好習慣。

教學目標設計涵蓋“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教學重點是第二點,教學難點是第三點。

本課教學安排兩個課時,第一課時透過對話交流達成1、2兩個教學目標,第二課時則在第一課時學習基礎上繼續對話交流以達成教學目標三。下面,我就第一課時的流程安排作一說明。

第一課時我根據“拋錨式教學法”,安排了“創設情境、確定問題、自主學習、協作學習、效果評價”五大環節。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理解“隨遇而安”,對比引出課文,用時5分鐘

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活動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知識,而是學生根據外在資訊,透過自己的背景知識自己建構的過程。所以產生學習活動的一個前提條件是,學生的背景知識和新知識之間有一定的相關度。而教師幫助創設一定的情境是提高相關度的重要方法。所以在這第一個環節中,我讓學生從“說自己的家或小房間”入手,創設一種“用心創造生活”的情境,進而引入昆蟲世界,理解一般昆蟲的“隨遇而安”和蟋蟀的不“隨遇而安”,一方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理解了對他們來說存在一定難度的“隨遇而安”一詞,爲後面感受蟋蟀的熱愛生活、不辭辛勞的精神和其住宅的“偉大”打下了基礎。[小精靈兒童第二環節:確定問題,學生二度讀文,交流閱讀感受,用時10分鐘

在此環節主要完成兩件事情,一是學習生字詞,字詞學習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環節注重將字詞學習與課文語句、課文內涵結合起來進行,幫助學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點,初步感受其住宅的“偉大”,這就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下對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共同關注,真正實現兩者的統一,使學生取得紮實的學習成效。第二件事是確定一個大家共同學習的問題,我認爲,語文教學一定要尊重作者的寫作意圖和學生的閱讀體驗,所以用“作者最想告訴大家的是什麼”和“你獲得的最深感受是什麼”兩個問題來啓發,並最終確定本節課的研究問題:“爲什麼說蟋蟀的住宅是‘偉大的工程’”。雖然閱讀是個性化的行爲,但是正如建構主義所認爲的:世界是客觀存在的,對每個認識世界的個體來說是共通的,這就爲確定相同的研究問題提供了理論基礎和現實可能。

第二環節:自主學習,學生默讀課文,深入體會“偉大”,用時5分鐘

默讀的好處是能夠促進人的自主思考,使閱讀實現個性化,同時實現新資訊與學生背景知識的聯繫和建立。在這一環節,我讓學生帶着確定的問題與文字進行獨立對話,採用在相應語句旁作標記和批註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第二大環節的“概括”性閱讀到本環節的“具體化”研讀,符合閱讀規律,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同時,我提醒學生在默讀中,關注課文中的“魚泡泡”、插圖、生字、思考題、資料袋等材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的概念。

第三環節:協作學習,反饋交流感受,提升“偉大”原因,用時15分鐘

這一環節是課堂之所以爲課堂,區別於完全獨立閱讀的特點。建構主義認爲,自主的閱讀促使了學生情感的變化,而在課堂學習活動中,學生透過與其他學生和教師的不斷交流與溝通,就能更好地實現意義建構和情感變化。所以此環節,我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找出文中相關的語句(或圖片)等各種材料佐證說明自己的觀點。在此過程中,教師是學習夥伴、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激勵者,因此構建了綠色和諧的課堂。教師的作用更多地體現爲在學生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幫助、學生未能提升的時候給予提升、學生朗讀不到位的時候給予指導。因此,本環節中,學生和教師透過對“它常常慎重地選擇住址,一定要排水優良,並且有溫和的陽光”、“它的舒服的住宅是自己一點一點挖掘的,從大廳一直到臥室”等具體語句的品析,感受蟋蟀住宅的科學、精緻、舒服和浩大壯觀,感受蟋蟀在建築住宅時表現出的智慧和不辭辛苦。對於學生疑惑的“這麼一個‘最多不過九寸深、一指寬’的洞穴怎麼談得上偉大”這一問題,則採用對照方式,以相當於一個人在沒有任何工具的幫助下挖掘300米的隧道幫助學生感受,並抓住“工具的柔弱與簡單”和“工程的浩大與壯觀”的極大反差,很好地幫助學生進行真切的感受。同時,在品析之後及時進行朗讀指導,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語感。

第四環節:效果評價,自由表述思想,再激閱讀熱情,用時10分鐘

語文學習成效的最好評價內涵是學生在三維目標上是否得到了提升,該環節透過“你看,它的住宅是多麼科學、多麼精緻、多麼舒服;你看,蟋蟀用它柔弱的、簡單的工具建造瞭如此浩大壯觀的工程。此時,你想對蟋蟀說點什麼?請你把它寫下來”的“我手寫我心”形式,表達自己對蟋蟀熱愛生活的敬佩之情,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就,對三維目標的達成情況是一個很好的檢驗。最後用“文章的作者法布爾是怎樣寫出這篇文章的?他爲什麼要用擬人的方法來寫?”的“激發新疑點”的方式,使學生產生了從另一個角度去探詢的熱情,爲第二課時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

因此,該課文的學習,我積極遵循《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對話的過程”的理念,遵循建構主義理論,運用“拋錨式教學法”,實現學生在三維目標上的共同提高,並激發了學生更強烈的學習願望,促進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古詩《示兒》是南宋著名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當時的南宋遭受金兵進犯,宋軍節節敗退,最後國都淪陷,從此江山破碎,不復統一。陸游傷心悲憤,臨終前給兒子立下遺囑“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首詩用筆曲折,情真意切地表達了詩人臨終前複雜的思想感情,既有對抗金兵未成的遺恨,也有因祖國未統一的無限悲哀,更有對統一大業必成的堅定信念。全詩真情自然流暢,讓人感到了詩句背後深沉的愛國之情。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古詩的內容和詩中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是:

1、知識目標:藉助教材註釋及工具書,自主學習古詩,瞭解古詩大意。

2、能力目標:誦讀古詩,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培養學生的朗讀理解能力,感受古詩的音韻美。

3、情感目標:理解詩人的愛國情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薰陶。

三、說教學重難點

古詩教學的主旨是讓學生在反覆品讀中品味語言的韻律美,

在吟誦想象中感悟詩歌的意境美。因此,我把指導學生有層次的讀詩,體會詩人豐富的情感,作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在賞析品讀中深入瞭解祖國悠久燦爛的文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古詩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作爲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四、說教法、學法

爲了講清重點,突破難點,讓學生達到本節課所預設的教學目標,我再從教法和學法上談談:

古詩是中國古典文學的一部分,具有音韻之美。古詩讀來朗朗上口的特質,決定了朗讀是引導學生感受、領悟古詩的語言美和意境美的重要方法。遵循“自主學習,自主感悟,合作探究”的教學原則,我採取了指導朗讀,引讀領悟的教學方法,透過創設情境感悟詩歌的意境美,引導學生融入想象,自讀自悟,相互交流,體會意境。在探究討論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並給學生提供動口讀、動腦想、動情說、動手寫的機會,讓學生在讀、想、說、寫中掌握本節教學的重點,又突破了難點。

五、說教具使用

爲了讓多媒體課件更加有效地輔助教學,本節課我選擇了精美的古詩配畫,再配以如泣如訴的古箏樂曲,激發了學生豐富的想象、聯想。在有着詩情畫意、音韻之美的課堂中,讓學生的心智得以啓迪,情感受到薰陶。

六、說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掌握程度,我設計了以下四個教

學環節:

(一)創設情景 激情引課 (二)初讀感悟 讀出韻律

(三)品讀詩句 入境悟情 (四)激情誦讀 昇華情感 具體如下:

(一)創設情景 激情引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熱愛古詩的情感,調動學生學習古詩的求知慾,我設計了這樣的匯入:同學們,在797年前,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間簡陋的茅草屋裏,燭光閃爍,忽明忽暗。牀上躺着一位頭髮花白、奄奄一息的85歲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於是,他把兒子叫到牀前,用微弱地語氣交代遺囑。這位老人就是我國南宋著名愛國志士、大詩人陸游。(板書:陸游)你們瞭解陸游嗎?

陸游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他臨終之夜留給兒子的遺囑到底是什麼內容?同學們不妨猜一下,他或許會交代什麼?那麼陸游在臨終前到底要告訴兒子什麼呢,下面先聽老師朗讀這首詩,看看你能聽出些什麼?

【設計理念:本環節我透過設定懸念,以懸念引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並設定情境,把學生情感帶入到詩境中。】

(二)初讀感悟 讀出韻律

首先讓學生自由讀古詩,並做到字正腔圓,接着引導學生不但要讀正確,還要讀出節奏,讀出詩的韻味來。

【設計理念:】

透過朗讀,找出詩歌的情感線索——悲,從而整體體驗古詩情感,把握古詩朗讀的基調。

(三)小組探究學習,理解詩義。

理解詩意是學習古詩的重要一環。我先讓學生根據註釋自己去理解,自己試說後,就與同桌說一說。在學生說的過程中,教師巡視指導。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在使學生主動地研究古詩的意思,並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羣體作用,在合作中學習,豐富積累語言,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協作,勇於創新的精神,而且透過古詩知識點的教學,提高學生對古詩的鑑賞能力。】

(四)品讀古詩,體會詩人情感。

我首先出示:“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繼而出示:元——原來、本來 同——統一,並提醒學生注意這兩個字的意思。然後再指名說說這兩句的意思 。

在理解這兩句詩的基礎上,我順勢拋出兩個過渡句:死去了什麼都是空的,哪些東西是空的?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這是一件什麼事?

接下來對宋朝歷史背景資料的介紹就水到渠成。南宋的皇帝叫趙勾,是個軟弱無能的皇帝。當時戰亂頻繁,金兵頻頻進犯,宋軍節節敗退。由於戰敗,後來宋朝政府拱手把當時的首府開封,送給了金兵,自己退到了杭州。但仍不思救國。至使整個國家山河東一塊西一塊被金兵佔領,山河破碎。而陸游就生活在這樣國

破家亡的年代。

當同學們瞭解了歷史背景,“你知道作者爲什麼而悲”這個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在學生多元回答的基礎上,我把它概括成:這是山河破碎之痛。

爲了進一步激發學生情感,我適時出示詩人68歲時寫的一首詩——《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學生讀後,我動情地發問:這麼壯麗的山河卻被敵人佔領着,你的心情怎樣?那在中原淪陷區的人民,心情又是怎麼樣?

在學生回答後,我隨即板書:遺民淚盡 哀

當學生真正領悟了這種國破之痛後,再次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詩,一定會悲情更濃、痛味更足。

南宋統治者的昏庸無道造成了國破家亡的可悲局面,爲了讓學生清楚地瞭解當時統治者的所作所爲,我出示《題臨安邸》這首詩,引領學生到當時的臨安去看一看

出示:《題臨安邸》 :

山外青山樓外樓, 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薰得遊人醉, 只把杭州作汴州。

在指名朗讀,我提問:他們在幹什麼? (他們在尋歡作樂 ;他們在遊山玩水 ;過着奢侈的生活) 那麼詩人除了爲“不見九州同”而悲,還悲的是( )、( )、( )。

經過一系列感情的鋪墊和渲染,再讓學生帶着這些情感來讀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課出自新課程標準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這個單元是關於成長的主題,單元目標是要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深入體味文中的情感。課文節選自林海音的《城南舊事》最後一部分。課文重點寫的是爸爸對自己的深情和盼望自己長大、懂事的情感,寫得深沉、含而不露。

二、說目標

新課標目標的確立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來考慮。本課的教學目標爲:

1.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2. 理清思路,研讀課文,學會質疑。

3. 理解文章思想感情,體會人間真情。

三、說教法

新課標指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本課中貫穿自主互助的教學方法;新課標還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中活動,加深理解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爲了調動學生情感,我加強朗讀教學。

四、 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能複述敘述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並與他人交流閱讀感受”,結合本課情節波瀾起伏、情感動人的特點,我在這課的學習過程中,指導學生用誦讀法、討論法來把握文字,以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五、 說教學過程

(一) 匯入:“世上只有媽媽好”,是啊,人生在世,我們誇耀最多的母愛,最不能忘懷的是母親,可是,今天我們要爲我們的父親唱首頌歌,他們同樣讓我們難以忘懷,同樣值得我們誇讚。現在,我們就一同去認識一位可敬又可愛的父親吧。

(二) 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學生默讀課文,圈劃字詞,明確故事情節,感知文章內容。期間播放《送別》的曲子。

設計說明:這個環節注重發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爲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使學生對文字有個完整的印象,爲下文的學習打基礎。

(三) 互助學習,合作探究:

討論題目:a文中爸爸是怎樣一個人?

b作者回憶了哪些事情?

c“花兒”在文中起說明作用?

讓學生或三人或兩人一組,討論交流以上題目,然後全班交流。

學生可能回答爸爸喜愛花的較多,也可能是個嚴厲的人,也可能答是很有愛心的人。在引導學生交流完第一個題目後,過渡到第二個題目:文中的父親你們羨慕嗎?有這樣的父親是幸福的,其實我們都有一位非常愛我們的父親,我們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那作者是如何發現並表達的呢?

學生能找出哪是現實的,哪是回憶的。回答出回憶的事情有:

去醫院探病

六年前遲到捱打

爸爸愛花

創練匯款

滿院落花

然後結合學生寫作,指導寫作技巧。

關於花兒在文中的作用這點,讓學生找出文中寫花兒的地方,討論明確花兒的線索作用,進一步結合題目理解。

設計說明:新課程提倡合作探究,這個環節充分體現這一點。

(四) 朗讀體味

指導同學們重點讀爸爸逼我上學以及畢業典禮我急忙回家兩部分,再次播放《送別》曲子,

透過朗讀體會文中的感情。

設計說明:本環節主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感情中活動,加深理解體驗,有所感悟思考。,調動學生情感。

(五) 體驗反思

進一步提問:你有沒有類似賴在牀上的經歷,你的父親是如何處理的?

(六) 拓展延伸

世上只有媽媽好。但今天的文中讓我們重新認識了父親,感受了那深沉的愛,感人的愛,讓我們說真話,訴真情,用自己的心聲說說:世上還有爸爸好。

設計說明: 佈置這篇小作文的目的是,爲了語文教學中把讀落實到寫上,爲了體現以學生爲本的理念。

說課稿 篇6

教材分析:

本節課《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是義務教育新課標實驗教材P84例2的(1)與(2)及練習十五相關內容。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及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爲學生主動、自主地學習本課打下基礎。學習本節課之後將爲以後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及分數小數除法打下基礎。

教材先呈現教師購書地情景,從中提出一本《作文書》多少元?地實際問題,引出算式:8421=;把21看成20進行計算學習。然後出示五入的例子展開學習。

學生分析:

對於四(1)班學生預設大部分的學生已經對《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除法有了一定的接觸能利用除數是一位數除法進行正遷移,從而更有效的進行學習,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一學生能獨立解決此類問題。

設計理念

在本節課中,力圖體現學生學習方法的轉變:從被動接受學習變爲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學習。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再自己想辦法解決,並能以小組爲單位共同合作完成;讓學生親自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夠運用四舍、五入的試商方法,正確地計算除數是兩位數、商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初步掌握試商調商的方法。

2、培養學生估算能力,培養學生自主觀察、分析、歸納及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3、激發學生自己探求知識的慾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在學生討論和交流中,促進學生之間在交流中合作精神,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透過生活實例的估算,理解、掌握試商和調商的過程。

教學用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情景匯入

1、昨天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對於這樣的題,你會做嗎?13320=(一生扮演,其餘學生看大屏幕)

[設計意圖:透過複習上節課所學《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喚醒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正遷移主動、自主地學習新知識。]

2、根據情景圖,你能發現哪些有聯繫的數學資訊?

(王阿姨有84元錢,買《作文選》21元/本;李叔叔帶了196元錢,買磁帶39元/盒)

3、你能對有聯繫的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嗎?

(選擇2個:84元能買幾本作文選?196元能買幾盒磁帶,還多幾元?)

二、主動探究,學習新知。

(一)兩位數除以兩位數(四舍)

1、你能解決這些數學問題嗎?列出算式。(板書)

預設:8421=()19639=()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問題從生活中來。同時學生自己提出的問題更樂於自己解決。】

2、我們先來看一看,剛纔扮演的這位同學,請他說說計算過程。

3、同學們今天要學習的除法中的除數和上節課的除數有什麼不同嗎?(上節課的是整十數,今天的不是整十數。)對,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是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板書課題)。猜一猜第一題可能是多少?(8421=4)

4、你的口算能力很強,能把你的想法用豎式來表示嗎?同時檢驗你的口算是否正確。(獨立完成,一生扮演)

5、剛纔我們遇到的除數不是整十數的除法,你是怎麼想的?

做題的學生彙報(本節課的重點)

預設:把21看成20

(也就是說你把除數看成了整十數(板書,除數看成整十數)這樣能更快、更準確地試出商是幾。)

(二)三位數除以兩位數(五入)

1、現在我們來算一算19639的商是多少?

教師建議:

(1)獨立豎式計算(一生扮演)

(2)與同桌說一說你的計算過程

(3)全班彙報(本節課的重難點)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與合作交流的精神。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結論的形成過程,發展了學生的思維。注意算法多樣化充分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在原有基礎上提高,還注意算法的優化,使學生從比較中選擇更簡便的方法。】

(教師巡視,並找出錯誤資源。如:餘數比除數大時,沒有調商。彙報時先請正確的同學說說它們的想法,然後出示錯誤算法並改正。)

預設:

生一:19639我把39看成40(板書),40乘5正好等於200,比196要大,因此商要小一點變成4。

生二:19639我把39五入看成40,400乘5正好等於200,確實比196要大;但是39乘5結果是195,比200小,所以商還是5。

(此時必須明確餘數比除數大時,還可以商一個39,因此商要調大一些。)

(四)教師總結

在豎式計算時,我們通常利用四舍、五入法把接近整十的除數看成整十數進行計算,使計算比較快速、準確。在試商過程中發現商太小時,就把商改大一個數;商太小時,就改大一個數。

三、課堂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