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喜洋洋》

說課稿1.93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喜洋洋》,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喜洋洋》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喜洋洋》1

一、說教材

2009年到至今我園參加上海音樂學院陳蓉老師的奧爾夫音樂《從頭到腳玩音樂》的培訓去年,我園嘗試開展奧爾夫音樂活動,我們一直探索將幼兒園教學中的一些音樂活動與奧爾夫教學法相結合,相繼開展過中班歌唱《買菜》、中班韻律活動《打噴嚏的小老鼠》、大班歌唱《捏麪人》等音樂教學研討,這次打擊樂的教學活動還是初次嘗試。現在正逢新年即將到來,因此我選用了比較喜慶的音樂《喜洋洋》,嘗試用奧爾夫音樂教學原理進行教學,《喜洋洋》是《主題叢書》中的一節課,它是一首經典民族樂曲,取材於山西民歌《賣膏藥》和《碾糕面》,A段樂曲取材《賣膏藥》、B段樂曲取材於《碾糕面》,樂曲歡快活潑、熱情洋溢,很容易感染和帶動幼兒。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透過師幼互動,運用了音樂、顏色、圖譜,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二、說活動目標

幼兒階段是音樂感受能力,特別是聽覺能力發展和關鍵時期,應透過各種綜合性藝術活動開發幼兒的音樂潛能。大班幼兒對鮮明而有特點的節奏、音響和舞蹈律動具有濃厚的興趣,節奏性活動是幼兒階段主要的音樂活動。大班幼兒也已積累一定的打擊樂樂器、節奏型的經驗。

一般來說,打擊樂活動是需要兩個課時完成,我選擇了第一課時進行公開研討活動,《喜洋洋》這個曲子呢,喜慶、歡快,是ABA結構型的,一個小型的迴旋曲式大班孩子易於接受,活動前我把這首曲子進行了仔細的分析,A段喜慶熱烈像是敲鑼打鼓,適合配器演奏,B段旋律較慢抒情風格,更適合用紅綢舞感受,當然在第二課時也可嘗試給第二段配樂。

因此我把目標定位於:

1.熟悉樂曲ABA結構,感受體會A段熱鬧氣氛和B段的抒情風格。

2.嘗試爲樂曲A段編配不同的節奏型,並能看指揮輪奏、合奏。

3.活動中能與同伴共享空間,感受音樂活動的樂趣。

三、說準備

由於音樂旋律較快,所以在經過幾次試教後所以只選用兩種樂器(鈴鼓、雙響筒)。另外,《喜洋洋》音樂沒有前奏,孩子很難卡上音樂節奏,所以在A段前面加上一小段前奏。

四、 說重難點

根據幼兒音樂發展水平我將重點定爲培養幼兒節奏感,體驗打擊樂活動的快樂 。

本次活動的難點主要在於跟隨樂曲進行打擊樂器演奏。《喜洋洋》音樂旋律較快,所以在經過幾次試教後我們只選用兩種樂器。另外,《喜洋洋》音樂一出來很突然,孩子跟不上音樂,所以在音樂上我們也做了適當的調整,在A段前面加上了前奏,B段跳紅綢舞部分重複了一遍。

五、說活動程序

我設計的活動程序:音樂進場,感知音樂——感受音樂ABA的結構——樂曲演奏,表現樂曲。

1.幼兒隨老師聽《喜洋洋》音樂進場,老師引導瞭解樂曲。

爲了營造歡快、熱烈的氛圍,活動一開始我就讓幼兒聽《喜洋洋》音樂進場,緊抓住他們的注意力。融入到樂曲歡快、熱烈的氛圍中,透過提問“你聽了曲子有什麼感覺?人們在幹什麼?”激發幼兒在初步瞭解音樂的基礎上表達對音樂的感受,也爲下一個環節幼兒動作表現樂曲伏筆。

2.欣賞音樂,感受音樂的曲式結構ABA,體會A段熱鬧氣氛和B段的抒情風格。

在這個環節,我是用了三張正面是白色紙、反面是紅色和粉色的色紙,白色紙的出示主要是讓幼兒知道樂曲可分成三段,出示紅色紙是讓幼兒瞭解紅色是代表樂曲熱鬧氣氛、粉色就代表B段的抒情風格,三張色紙使幼兒瞭解了樂曲是ABA結構,層層深入欣賞樂曲,瞭解樂曲的旋律、風格、結構、節奏,爲下一步幼兒配器提供了條件。

3.爲樂曲A段創編節奏型並配器演奏。

我先出示一種老師編排的兩拍子節奏型,集體進行徒手練習和分聲部練習,再根據幼兒的意見添上樂器卡,指導幼兒進行分聲部練習,再跟音樂練習,到交換樂器練習,一步一步層層深入。再讓幼兒分組商量方案,並自主進行演奏 。

4.選擇幼兒自編的節奏型進行集體表演。

六、活動反思

本節活動我主要採用多渠道調動幼兒多個感知通道參與活動,使幼兒主動參與音樂活動,並表達獨特感受與見解。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我始終堅持從孩子的需要出發,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意識,讓他們自由編排兩拍子節奏型、自由配器,尊重他們的選擇,體現出幼兒的主動性,激發了幼兒的演奏興趣。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在第一環節感受音樂部分,我生怕孩子說錯,沒能讓孩子真正說出自己的感受。二是在體會A段熱鬧氣氛和B段的抒情風格這部分,孩子既要用紅綢表現抒情部分,又要用樂器爲A段伴奏,孩子們忙的手忙腳亂,我覺得孩子們透過幾遍的感受,已經感受到兩段音樂旋律、風格的不同,所以在抒情部分可以不用紅綢,可以直接用身體動作來表現。三是在編排節奏型和自由配器部分,孩子們分成了四組活動進行編排和配器,但我怕時間的不夠充裕,我只用了兩組編排的`節奏型進行演奏,我覺得還是應該都拿出來演奏,這樣也能提高孩子們的積極性。

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我會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薰陶下,和孩子們一起探索,一起成長。

幼兒園大班說課稿《喜洋洋》2

今天我爲大家帶來的是一節大班音樂欣賞《喜洋洋》,在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活動中,欣賞活動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視,主要原因就是在音樂欣賞活動中,“讓幼兒主動學習”與“教師怎樣教”二者之間的矛盾表現得格外突出,教師們也對此頗感困惑,今天,我就以這節欣賞活動和老師們進行探討。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點。

1、教材分析:

本節活動是素質教育活動材料大班下學期《音樂》上的一節活動,《喜洋洋》是我國的一首民族管絃樂曲,段式爲ABA三段式,取材於山西民歌《賣膏藥》和《碾糕面》,樂曲歡快活潑、熱情洋溢。對於大班孩子,我們重點是引導幼兒透過欣賞活動,感受樂曲的情緒,豐富幼兒的審美經驗,提高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使幼兒體會到自由表達和創造的快樂,因此,我確定了本節活動的目標。

2、目標:

(1)透過欣賞,引導幼兒感受樂曲歡快活潑的情緒和優美抒情的風格特點。

(2)培養幼兒對欣賞音樂和表現音樂的興趣。

3、重點難點:

從活動目標可以看出,本節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透過反覆感受音樂,感知全曲旋律優美、歡快活潑,充滿喜洋洋的氣氛及節奏特點,培養幼兒的音樂感受力和表現力。難點是感知第一、三樂段與第二樂段的不同。

4、教學準備:

電視機錄像機及錄像帶彩筆畫紙手絹打擊樂器

二、精選教法,引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育心理學也認爲“學習者同時開放多個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個感知通道,能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因此,本節活動,我主要採用了以下兩個教法:

1、把生活經驗融入活動,激發幼兒感受與鑑賞的興趣。

2、多渠道調動幼兒多個感知通道參與活動,使幼兒主動參與音樂欣賞,並表達獨特感受與見解。

三、暗授學法,讓幼兒主動欣賞。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而對想象力的啓迪,音樂欣賞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

根據大班幼兒注意力時間短,愛動、愛表現的心理特徵,我設計了以下學法:

1、用聽、說、看、動等多種形式,體驗音樂,交流互動。

2、融合繪畫、舞蹈等藝術表現形式表達自己對樂曲的感受。

這些方法能使幼兒得到不同的心理滿足,體現了新《綱要》“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更便於實現“因勢利導、因人施教”。

四、活動過程:

1、創設情境,興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樂聲中,教師帶幼兒邊唱邊表演進活動室,營造一種歡快喜慶的氣氛。表演完,引導幼兒談話:我們這兒過年都有什麼活動?過年時人們的心情是怎樣的?

2、完整欣賞,感受樂曲情緒。過渡語:小朋友喜歡看電視嗎?播放一段沒有聲音的鬧元宵錄像。

看後提問:

(1)你看到電視上人們在幹什麼?

(2)人們臉上的表情怎麼樣?你用什麼動作表達自己心情很高興?

(3)這段節目少了什麼?我們爲它配上一段音樂聽一聽好聽嗎?

完整欣賞樂曲。欣賞後提問:你覺得這首曲子聽起來怎麼樣?你最喜歡哪一部分?

教師小結:這首樂曲節奏活潑、輕快,旋律優美,表現了一種喜洋洋的氣氛,適合在熱鬧的場所播放。

想一想,這麼歡快的音樂,除了鬧元宵,還可以在什麼時候播放?

這一提問設計在這兒,是把幼兒的生活經驗遷移到活動中,爲下面的想象創作進行鋪墊。

3、分段理解,想像創作。

欣賞第一段:小朋友可以一邊聽一邊拍手、拍肩,想一想,你好像看到了什麼?

提問:這一段音樂感覺怎麼樣?節奏快還是慢?欣賞第二段:這一段和第一段一樣嗎?哪兒不一樣?你覺得這一段音樂表現人們在幹什麼?欣賞第三段:最後一段和第幾段一樣?分段欣賞完,請小朋友從三段中任選一段把自己的感受畫出來,畫完後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4、整體欣賞,參與實踐

過渡語:過幾天,我們幼兒園要邀請小朋友的爸爸媽媽來幼兒園參加活動,我們用這首樂曲排個節目歡迎爸爸媽媽好嗎?喜歡跳舞的小朋友請拿起綵綢,喜歡伴奏的小朋友請選擇樂器,我們一起跳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