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的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2.72W

中國古典詩歌是世界藝術園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討的是初中語文課本第一冊第五單元《詩五首》中的一首《錢塘湖春行》。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的說課稿範文

一、教材分析

縱觀新教材詩歌30首,詩歌內容、習題的安排都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由淺入深提出了要求。我認爲大致可歸納爲以下幾點:

1、強調誦讀,讀出節奏,讀出輕重,讀出韻味。

2、體會詩歌感情。

3、品味字句,體會詩歌語言精妙。

4、體會詩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讀和初步賞析詩歌的能力。

二、學生分析

初一學生仍以形象思維爲主,基礎較差、文學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對低下。沒有學習詩歌的意識和方法,教學目標制定應綜合考慮這些因素。

三、教學目標

根據上述情況,我定出了以下教學目標:

1、體會詩歌情感性。

2、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並初步賞析詩歌。

3、培養學生想像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4、瞭解我國古代詩歌重要性,培養閱讀詩詞興趣。

目標2是對方法理解,爲重點。難點是目標3,由學生自身弱點和學生對教材適應情況決定的。

四、教法學法

新的語文教材更爲注重學生想像能力培養,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在發現理論中認爲:“應可能的讓學生參與到探索知識過程中去。”葉聖陶也有理論:“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

初一學生形象思維爲主,活躍好動,再加上詩歌教學一定的難度性。必然採用靈活多樣、形象直觀的方法突破難點。方法定爲:

1、情境法(直觀畫面,音樂

2、誦讀法(反覆誦讀)

3、討論法(交流體驗)

4、競賽法(提高興趣)

五、教學過程(穿插媒體分析)

(一)預習

預習要求:①熟讀詩歌,掃清字詞障礙

②瞭解詩人及創作背景

透過課前預習對新課有一個感性認識,爲課堂教學順利進行作準備,並且可以培養學生讀書習慣。提高釋詞識字能力。

(二)學習詩歌,授之以漁

1、第一步,匯入新課。

導語:

“‘同學們,伴着優美的旋律,在碧綠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在‘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的詩句中我們走進春的世界”。

由學生熟悉的詩句引入新課。利用多媒體,播放流動的春景爲課堂創設情境。隨着柳枝搖曳,伴着春花競放,他們會很快走進萬物復甦、爭奇鬥豔的春天裏。把學生思維引入了正軌,激發了興趣。

2、介紹詩歌方法,授以新知。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一方法符合初中學生心理、生理特點,並且遵循了循序漸進的規律。

3、用方法學習本詩。

“讀詩”——

利用多媒體聲、像具備的特點,展開詩句所對應的圖景。學生跟着讀可讀出節奏、讀出輕重音。在朗朗書聲裏,在生動的畫面中學生快樂的學習着。

“解詩”——

①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

②說說詩大意。

③找出詩中所繪景物並且尋求遊蹤。

這一步由學生討論完成,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地位。解詩是解作者、解詩意,對初中學生而言透過這一步驟可以拓展知識面,同時爲後幾步的學習貯備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詩”——

①景中有情嗎?將你感觸到的說給同桌聽。

②自由誦讀,融入詩情(配樂)。

王國維曾在《人間詞話》中指出“一切景語皆情語”,可見景產生於情,情是作品的靈魂。悟也就是悟詩情。以情爲橋樑與詩人交流容易產生共鳴,體會到了情纔會看到詩詞的精妙。這一步我仍然讓學生各抒己見,同時將誦讀作爲手段來讓學生悟情。這樣學生口、腦並用,在熱熱鬧鬧的課堂裏大膽的發揮。

“賞詩”——

①點擊賞詩辦法

A、抓字眼(抓關鍵字,美詞美句)

B、品詩情(如遊子思鄉情、憂國憂民情、熱愛自然之情等

C、現畫面(找出隱藏着的圖畫)

D、品詩韻(如平仄和諧、末字押韻,對仗、對偶等)

②賞析詩歌(寫、畫)

教師點擊賞詩方法目的在於發揮其主導作用。初中生三年下來不會閱讀、賞析詩歌是屢見不鮮的事情。在這裏提供方法在於爲他們終身閱讀和賞析詩歌奠定基礎。

葉聖陶曾說:“文學鑑賞猶如採礦,你不動手,自然一無所獲,只要你動手,就會採到晶瑩的礦石。”讓學生將體會到的用筆寫下來,或者鼓勵他們用畫筆將腦海中已有的圖畫勾勒出來,這樣,他們是會有所收穫的。在他們尋找美的過程中,表達與創造已經和諧統一。

“想詩”——

請幾位“小導遊”將遊者帶到錢塘湖遊覽。遊者可以閉上雙眼,在“導遊”描繪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飛翔觀光。伴着跳動的旋律,學生心兒也會隨之跳動。這時候他們獲得的不再僅僅是呆板的掛圖,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錢塘湖春景。

“讀詩”——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用競賽形式讓學生進行誦讀。這一讀不僅把前幾個環節有機銜接了起來,在書聲裏,詩情、詩意、詩韻綜合感受。同時,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是最後一步,也是總結性一步。

(三)延伸性閱讀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用捕魚方法捕魚是教學最終目的。這一階段是知識的鞏固運用性階段,同時也是能力深化培養的階段。用本課所授方法自學此詞可以培養學生遷移知識的能力和自學能力。

六、總結

1、這堂課體現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教材爲例子的原則。

2、具有實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