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大班語言水的說課稿

說課稿7.93K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中無處不需要用到水。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班語言水的說課稿,歡迎閱讀。

大班語言水的說課稿

活動

“停水的日子真的很難過!”這是在一次城市停水後我和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感嘆。近日,又和孩子們聊起那日的停水事件,一個孩子說:“老師,爸爸說我們人類要保護水資源,地球上的水用光了就沒有了”。這句話引起了其他孩子的討論:“不是的,水是從大海里來的,大海很大,不會沒有水的。”“不是,大海的水是苦的,不能吃的,我們用的水是從地下挖出來的!”水哪裏來的?用過的水到哪裏去了?誰會用完嗎?怎樣讓水用不完?一連串的問題從孩子們的嘴裏問出來,也預示着孩子對生活中的水資源有了一定的興趣。抓住這個孩子感興趣而又有價值的教育點,故預設了本次活動。

說活動價值:

我們常常在有水的日子裏一點都不覺得用水的方便,沒水的日子裏才發現一點一滴水的珍貴。環境在我們身邊一點點惡化,但我們每個人卻常常視而不見。本次活動的價值點就是想透過現場的實驗活動使孩子們親身感受到水對我們生活的重要以及保護水資源的重要。

因此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爲:

1、透過實驗感知水變髒容易和髒水變乾淨困難的道理。

2、感知水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3、有良好的堅持參與探究的科學品質和積極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

說目標定位:

目標是集體教學活動的核心和精髓,明確細緻的目標將幫助教師精確地描繪出活動的重點和難點。在本次活動中,我把目標定位在三個方面:

目標1——基礎知識目標:透過實驗感知水變髒容易和髒水變乾淨困難的道理。是本次活動力爭闡述清楚的主要問題。這個目標是整個活動展開和幼兒能力提升的載體平臺,在教學活動的兩個對比實驗環節中能夠非常顯性地達到,也是具體的基礎知識目標。

目標2——價值目標:感知水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更是本次活動的價值點,在兩大環節中,不論是第一環節“水變髒了”能幫助孩子感受到水無處不在,人們生活離不開水,懂得珍惜水;還是第二環節“把水變乾淨”使孩子們懂得水處理的困難和複雜,知道要愛惜水資源,都是圍繞這一目標開展的,這是貫穿整個活動的主線,更是本次教育活動最具價值的教育點。

目標3——情感能力目標:有良好的堅持參與探究的科學品質和積極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因爲的幼兒能力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次教學活動能夠完成的。在本次活動的特定情景中,我預想我的孩子們在獲得知識意識的同時,能獲得更多的情緒體驗和能力培養,爲今後學習打下基礎,因此此目標的設定是爲了放大並着力進行養成教育,以期幫助孩子們獲得更大的收益。

說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生活中哪裏需要水及水的用途。前期的經驗就是孩子的生活經驗,在活動中只需要透過教師的提問幫助其會憶和再現。

材料準備:生活中用水的圖片,生活廢水若干盆(肥皂水、洗手水、洗菜水),過濾物若干(紗布、濾紙、活性炭、網兜等)選用的材料不脫離孩子的生活而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肥皂水是化學物廢水,洗手水是泥水,洗菜水是附有垃圾的廢水。這些不同的廢水爲孩子進入下一環節“把水變乾淨”提供了不同的實驗平臺和實驗結果。也預示了我的預設價值。二過濾物的選擇也是基於不同的過濾要求挑選的,具有一定的層次性。

說教法學法:

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在本次的活動中,根據科學活動的特點我首先採用了問題教學法來對幼兒常見的“水”的情況進行設疑。圍繞從幼兒最有生活經驗的“生活中什麼地方要用到水”——具有一定困難情境的“怎樣把用髒的水變乾淨”——運用已建構經驗的“如何保護地球上的水”等主要問題的展開,使活動環環緊扣、步步深入地展開,而幼兒因此產生的疑問與驚奇正體現了其主動思維的開始。

其次在活動中運用比較教學法來強化了幼兒對水的變化的認知。因爲水的變化具有一定的可逆性,但是正是因爲乾淨水變髒和髒水變乾淨的互逆過程有着很大的差別:乾淨水變髒是極其方便快速的過程,而髒水變乾淨則是非常複雜和繁瑣的過程。因此在這鮮明的對比過程中,幼兒能實實在在地感知到愛惜水資源、節約用水等有價值的知識。

探究實驗法是本次活動中最主要的學法:當幼兒針對問題情境“如何把水變乾淨”有了主動探究的慾望後,提供多種探究實驗的機會就成了幫助幼兒解決實際困難的良好平臺。在多途徑(實驗、看視頻、現場採訪等)的探究活動中,幼兒不僅瞭解的是知識,更收穫了學習知識的多種方法,這比單純習得知識要有意義得多。

說說活動過程:

1 、提出問題,刺激幼兒思考。

活動開始,開門見山,提出第一個疑問:哪裏有水?(海、河、水管、身體、植物、地下、瓶子裏)幫助幼兒建立水資源存在於地球的任何一個地方的概念,爲目標“樹立環保意識”埋下伏筆。緊接着出示一盆清水後提出第二個疑問:地球上的水是哪裏來的?引導幼兒回憶已有的有關水循環的知識經驗,瞭解水是循環利用的。提出第三個疑問“生活中什麼地方要用到水?”後及時透過洗毛巾、洗蔬菜的生活情境再現,讓幼兒感知水是人們生活離不開的東西,同時,親自體驗清水很快變髒的過程。最後提出本次活動的重要設疑點: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的水是循環利用的,那麼我們用下來的髒水怎樣才能再用呢?

2 、自主探究,教師適時點撥。

本環節提供三個可選情境開展分組活動:1是電腦觀看水處理視屏,瞭解髒水變乾淨的過程;2是詢問現場教師瞭解髒水變乾淨的大概過程;3是現場實驗水過濾的過程。要求三個小組在尋求答案的'過程中將方法以自己的方式記錄下來提供交流材料。幼兒以小組爲單位尋找髒水變乾淨的方法,其主要目的1是幫助幼兒知道尋找問題的答案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2、感知髒水變乾淨的過程是複雜而又漫長的;3、學會用自己的符號記錄髒水變乾淨的方法。在幼兒自主探究的過程中,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幼兒的需求,及時進行點撥,如:幼兒遇到記錄困難時的點撥,幼兒遇到操作困難時的點撥等等,以幫助幼兒更好地進行探究活動。

3、交流互動,呈現探究結果

本環節讓各個研究小組展示自己的記錄單,交流自己的答案,進行經驗分享和遷移。順序依次是:第一組現場採訪——達到“知道處理髒水是個非常專業的問題,很複雜,需要很長的時間和很多的步驟,而且有的含有化學物質的髒水很難再利用,會污染環境。”第二組過濾實驗——透過一些簡單的過濾能吸掉髒水裏的髒東西,要讓水變得更乾淨需要許多次的過濾,而肥皂水需要特殊的過濾材料過濾,代價很高。”

第三組觀看視頻——“處理髒水要到專門的水處理廠,運用一些大型的工具,經過一次次的過濾最終才變成生活中能用的水”。在交流的過程中同時關注各小組的記錄方式,幫助幼兒知道記錄也是很好的交流表達方法,同時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科學思維習慣和積極解決問題的能力。

4 、歸納總結。

教師對各小組的探究活動進行客觀的評價,讓幼兒清楚地知道尋求答案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透過活動總結出:水變髒的容易和髒水變乾淨的困難,知道珍惜水資源,知道少使用化學物品,知道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5、延伸活動。

護水小衛士:還有很多人們不知道或者做不到保護水資源,讓我們一起來做個護水小衛士,提醒大家:你認爲可以告訴他們什麼話呢?如:水龍頭,擰小些,節約水,好處大。洗碗少用洗潔精,身體健康好處多等等,與幼兒一起製作成護水標語,貼在班級、校園裏。

說活動亮點:

水是人類最好的朋友,有了水纔有地球上的所有生命,當人們人人都樹立了這樣的理念後,我們的環境惡化的腳步纔可能越走越慢,我們的生命才能更加燦爛。希望透過我們的努力,在孩子小小的心中種下一棵保護環境的種子,使“保護環境”的願望能最終實現,使地球母親越來越健康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