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大班語言落葉的說課稿

說課稿6.86K

《落葉》這篇散文詩篇幅適中,語言優美簡潔,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另外也運用反覆的句式結構描繪秋天中落葉的變化景象,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麗。下面爲大家整理的是大班語言落葉的說課稿,歡迎大家閱讀!

大班語言落葉的說課稿

篇一:大班語言落葉的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綱要》中指出,在幼兒園的語言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並透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散文詩《落葉》選材來自我們身邊的自然事物,自然界的神奇變化總是吸引幼兒關注、好奇的目光,激發起幼兒探究的慾望。本教材中童話般的意境將落葉這一平常之物賦予了極強的生命力,生動、形象地向幼兒展現了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象,並在童趣中將散文優美的意境、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將語言美的魅力充分體現出來。重複的句式結構,非常適合幼兒的創編,所以我把活動的年齡段定爲大班上學期,因爲大班幼兒對生活的經驗更爲豐富,積累的詞彙量相對較多,這些都爲創編活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活動目標:

1.欣賞散文詩,感受作品所體現的優美意境,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興趣。

2.有表情地朗誦散文詩,並嘗試創編詩歌,豐富幼兒的想象力。

三、重難點

針對散文詩優美的意境與語言美的魅力,以及幼兒的語言能力發展水平特點,在目標定位中,我注重了“欣賞與感受”這方面,所以目標1是活動的重點。透過幼兒透過多方的體驗與理解作品內容之後轉化爲想象與表徵,進行簡單的創編將是活動的難點。

四、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課前請家長利用週末帶幼兒去郊遊,感受秋景的美,實地觀察秋天的樹是什麼樣的,感受過落葉飄零的樣子,並收集各類落葉,帶回班級進行互動牆的佈置。同時,讓幼兒對動物的遷移現象有所瞭解。

2.物質準備:

(1)製作散文內容的課件。視聽結合,聲圖並茂,形象生動直觀的小動物形象,能有效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2)背景音樂《小夜曲》。優美、抒情的音樂作爲背景音樂來引出或襯托詩歌,可以營造一種溫馨、浪漫的氛圍,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到詩歌的意境中。

五、活動過程:

1.經驗講述。

讓幼兒根據自身已有經驗談談觀秋景、撿落葉時的發現。

指導語:郊遊時,你都看到了什麼景物?有什麼發現要告訴大家?

此環節是幼兒對郊遊活動的經驗講述,幼兒可能會對郊遊中的所見所聞加以表述。若有家長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對秋景、落葉的觀察,幼兒可能還會講到一些落葉的形狀、顏色等特徵。或許還有幼兒還能發現到停駐在落葉上的一些小生命……這些經驗內容雖是比較零散的,但是卻可以爲之後散文的學習做個鋪墊。

2.欣賞感受。利用課件資料欣賞配樂散文詩朗誦,讓幼兒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

指導語:欣賞了這首散文詩你的心裏有什麼感覺?你喜歡詩中的什麼?

散文詩的內容是對幼兒零散的“秋天的感受”的最好概括,但抽象的文字內容幼兒不易理解。幼兒對事物的感知往往是直觀形象性的。此時生動形象的動畫課件將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在配樂朗誦中,幼兒將會再次身臨其境。透過欣賞,幼兒可能會對散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整體感受,初步感受到作品中優美的意境,並對某些畫面或對象有深刻的印象。

3. 領會理解。利用課件動畫畫面,引導幼兒分句欣賞作品中擬人與誇張的內容(如:小蟲爬過來,躺在裏面,把它當作屋子。)

指導語:看到了飄落的樹葉,小動物們都是怎麼做的?落葉分別爲它們帶來了什麼?

此環節中童趣十足的動畫畫面將逐一展示散文中擬人與誇張的內容以及優美的意境:吹拂的秋風、翩然飄落的樹葉、爬動的小蟲……這些動畫內容都將讓幼兒更加細緻的去感受散文中的修辭手法的唯美。在落葉與各種小動物之間的關係問題上,幼兒可能會很快理解小蟲、螞蟻、小魚與落葉之間的關係,但對於燕子、樹葉與信的關係,這將會是幼兒在散文知識點理解上的一個難點,因此有必要在老師的引導下進一步進行梳理。

4.突破難點。組織幼兒討論:燕子爲什麼說來信了?燕子爲什麼要到南方去?

透過經驗準備環節,幼兒們可以進行經驗的分享與交流,再加上教師的適時引導,能幫助幼兒對氣候變化與人類、動植物的影響問題進一步加以梳理

5.仿編階段。利用插入式仿編操作卡讓幼兒模仿原文的句子展開聯想與想象,創編美的語句。

篇二:大班語言落葉的說課稿

一、設計意圖

1.教材分析:《落葉》這篇散文詩篇幅適中,語言優美簡潔,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描繪了秋天的景色。另外也運用反覆的句式結構描繪秋天中落葉的變化景象,讓幼兒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和美麗。

2.教育價值:這是一個具有豐富教育價值的.活動內容。透過欣賞散文詩可以激發幼兒對文學作品的學習興趣;提高幼兒的理解能力。讓幼兒進行仿編時可以促進幼兒的仿編能力及表達能力,透過仿編也可以促進幼兒之間的同伴交往、合作、等待能力。

3.年齡判斷:大班幼兒生活經驗豐富,爲仿編提供了知識基礎,而且大班幼兒的思維能力逐漸發展,這都爲幼兒按一定句式進行仿編奠定了基礎,因此我將此活動放在大班開展。

二、教育目標

根據所選內容,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在《綱要》精神的引領之下,從情感、態度、認知、能力、技能五個方面制定了一下三位目標:

1.欣賞散文詩,理解散文詩內容。

(這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目標,透過教師配樂朗誦激發幼兒欣賞散文詩的興趣;利用散文掛圖的展示來幫助幼兒理解散文詩內容,可以爲幼兒學習仿編做鋪墊。)

2.透過理解散文詩內容,學習仿編。

(這是本次活動的難點,引導幼兒學習仿編並不是要讓他們學會仿編這種形式,而是讓孩子運用生活經驗進行仿編,爲他們語言領域的學習提供經驗,使孩子的語言表達更生動形象。)

3.體驗仿編的樂趣。

(體驗樂趣能讓孩子對活動更加有興趣,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在以後的學習中孩子會以更積極的心態去投入,產生主動學習的動機。)

三、教學準備

我遵循實效性、簡約性、重複利用的理念,準備了秋天景象(ppt)、圖譜、散文掛圖。

1.秋天景象ppt:是爲了引題,透過ppt的展示讓幼兒知道秋天的到來。

2.散文掛圖:是透過直觀教學法讓幼兒更加容易理解散文內容,從而爲仿編做鋪墊。

3.圖譜:是爲了在仿編這一環節中,利用圖譜一一對應的方式讓幼兒瞭解反覆句式的結構,從而進行仿編。

四、教學過程

活動過程主要有五個部分組成,分別是:

(一)出示ppt,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1.師:你們瞧,這是什麼季節呢?(大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透過觀看ppt及教師簡單的提問,幼兒都能夠知道這是秋天的到來。)

2.師:秋天到了,落葉會有怎樣的變化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散文詩《落葉》。(教師讓幼兒帶着問題去欣賞散文詩,從而進入第二環節。)

(二)欣賞散文詩,初步理解散文詩內容。

1.教師配樂朗誦,幼兒欣賞散文詩。(配樂是爲了渲染氣氛,讓幼兒來感受秋天美的意境。)

2.請幼兒說說秋天到了,落葉發生什麼事了?

(這裏的提問是讓幼兒回憶散文詩內容,對散文詩內容有初步的瞭解。而且大班幼兒的傾聽能力及理解能力已逐漸形成,相信多數幼兒都能夠傾聽出其中的內容,如:樹葉落在地上,小蟲爬過來,躺在裏面,把他當作屋子,當幼兒回答之後教師引導用散文詩中的語言來表達,讓幼兒瞭解句式結構。當然也會有個別幼兒傾聽能力較弱,無法理解散文詩中的內容,這時我會結合掛圖再次朗誦散文詩,這也是我的第三環節。)

(三)結合掛圖再次欣賞,進一步理解散文詩內容,瞭解散文詩中反覆句式結構。

1.出示掛圖,再次朗誦散文詩。

(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爲主,利用掛圖可以讓幼兒更直觀的瞭解散文詩內容,透過也可以引導幼兒對散文詩的內容有進一步的瞭解,爲仿編做鋪墊。)

2.結合圖譜,瞭解句式結構。

(圖譜是我爲幼兒搭建學習的支架,讓幼兒透過圖譜來了解句式結構。從中我將幼兒的回答以圖譜一一對應的形式展示,然後讓幼兒結合散文中的語言進行朗誦,對於幼兒的多個回答我會以同樣的形式讓幼兒瞭解句式結構,從而進行仿編。)

(四)幼兒仿編散文詩,並集體朗誦。

1.教師將幼兒分組,請幼兒與同伴討論,落葉還會落在什麼地方。

(大班幼兒的交往能力逐漸形成,讓幼兒進行小組討論可以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促進同伴之間的交、交流能力。小組的討論也是爲了讓能力較好的幼兒去帶動能力較弱的幼兒,讓他們共同來思考。)

2.幼兒朗誦散文詩,體驗同伴合作的樂趣及仿編樂趣。

(教師以簡單的圖畫將幼兒的討論結果記錄並展示,然後引導幼兒朗誦散文詩。)

(五)延伸活動

1.請幼兒將自己創編的散文詩向家長展示。

2.請幼兒和家長共同創編散文詩,並向同伴展示。

(展示可以激發幼兒表現自己的慾望,也讓幼兒感受成功的喜悅及創編的樂趣。另外透過親子互動的方式來鞏固幼兒對反覆句式結構的瞭解。)

五、結束部分

1.效果預測:透過這樣的設計,我相信基本能完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幼兒一定能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發展。

2.亮點介紹:活動中我充分以幼兒爲主體,而且從引入主題——欣賞散文詩——再次欣賞並瞭解句式結構——仿編散文詩——延伸活動五大環節來開展活動,其環節清晰、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從使整個活動有效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