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三年級數學長方形面積說課稿

說課稿3.26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應當如何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數學長方形面積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數學長方形面積說課稿

三年級數學長方形面積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長方形的面積》一課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實驗數學》第六冊第三課時教學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初步認識面積和麪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是根據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的有關知識,透過學生的實際操作,量一量,擺一擺,初步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與長和寬之間的關係,然後再進一步推廣到任意長方形的面積都可用長X寬=面積的方法計算。根據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確定本節課教學重點是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教學難點是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和歸納。本節課教學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後面正方形面積的教學,以至關係到整個小學階段平面圖形面積的教學。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面積等。這些平面圖形面積的求法都是在計算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推導的。所以,這節課又是小學階段平面圖形知識的重點。

本節課教學目標:

1、透過實際操作,使學生理解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與長方形的長和寬之間的關係,加深學生對此法的理解和掌握。

2、使學生會運用推導結論計算長方形的面積。

3、透過此課的教學,培養學生動手操作、歸納、概括、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精神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二、教法與學法:

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

因此,本節課的教學儘量運用直觀教具、學具和操作手段,爲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手、眼、腦)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教法的選擇以發現法爲主、操作法和演示法爲輔。

教具和學具:多媒體課件、直尺、邊長1釐米的小正方形若干、兩個長方形紙片。

在學法上可歸納爲:

1、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好學。

2、創設操作情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會學,在學習過程中有意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能力。

3、運用電腦輔助教學和直觀教學等多種手段,以便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三、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設疑引入。

前幾天我們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麪積單位,今天動腦筋爺爺想來考考大家。(課件演示動腦筋爺爺的畫面)圖1學生可根據前面所學知識能很快說出邊長爲1釐米的小正方形面積代表1平方釐米,圖2和圖3是在圖1的基礎上將一個長方形用虛線勾勒多個小正方形的形式。學生對圖2和圖3已能透過數方格的方法求出各自的面積。但圖4這個長方形沒有虛線勾勒出來,它的面積如何求,是我們這節課討論的問題。以此匯入課題。

這樣創設情景,提出疑問,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和慾望,以便順利進入下一步的教學。

(二)操作感知,探究新知。

爲了讓學生有目的、有重點地學習新知識,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特點,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解決如何求出圖4中長方形A的面積。在學生放手操作過程中,他們出現的解決方法可能有很多,如(1)擺出小正方形後用()數格法來求;(2)用圖形對比法求;(3)透過量出的長和寬計算求等等。限於學生的知識水平,其思考過程中難免出現錯誤之處,教師要超前估計,順勢點撥,引出學生正確的想法。

這一過程學生透過量一量、擺一擺的方法就初步得出長方形A的面積與它長和寬有關的重要發現,即得出長方形A的面積等長X寬=面積的初步結論。

(三)運用結論,抽象歸納。

問: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面積都可用它的長乘以寬來計算呢?讓我們來驗證一下好不好?

以此提問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於是出示任意長方形B,已知的條件課件中已顯示出(課件演示)。要求學生透過現有的材料,各自操作、探討、驗證。

這一部分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獨立去探索、去發現,驗證、推匯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樣既加強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又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充分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課件演示長方形B的擺拼圖形)

透過進一步的驗證,讓學生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即長方形的面積=長X寬這一結論。

爲了讓學生將理論用於實踐,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我讓學生以《實驗數學》課本爲例,動手量出所需要的相關數據,計算出它的書面面積。接着我講授用字母表示的長方形面積計算方法。

(四)轉化與應用。

爲了進一步鞏固學生掌握知識情況,讓學生完成如下練習:

1、教科書P110頁的“練一練”題(1)和題(2)。透過這一基礎練習,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長方形面積公式來解決一般問題。

2、思考題。(課件顯示)

下面是一張小紅家的平面圖(單位:米)。

(1)請算出他家臥室、客廳的面積。

(2)如果在客廳頂面的四周裝上裝飾條,需要裝飾條多少米?

這些練習由易到難,重在加深學生對這節課所學知識的鞏固,特別是思考題的第(2)題,不僅鞏固了學生求長方形面積和周長的計算方法,更深刻區分了長方形面積和周長這兩種概念,而且注意了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提高了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於生活的能力。

最後,教師以提問,學生自行小結的方式結束:這節課你們學了哪些知識?求長方形面積要知道哪些條件?怎樣計算長方形面積?你們還有哪些疑問?

這一部分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教師進行補充,使這一節課的內容在學生大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爲了讓學生學好《長方形的面積》這課知識,我是儘量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去探索、去發現、去歸納,在學生探索的過程中,教師只是啓發者、引路人,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導者。這樣,學生才真正學到了知識。

三年級數學長方形面積說課稿2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正方形的面積》是北師大版小學三年級下冊數學第五單元的第53頁—54頁的內容是本單元“面積”中的教學重點。學好這一內容,對於平行四邊形面積等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作用。鑑於這種認識,我認爲,本節課不僅與實際相結合,而且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一)心理特徵:三年級的學生好學好動,以形象思維爲主,聯繫和模仿能力較強,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創造條件和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感受成功的快樂。

(二)認知狀況: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麪積單位,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爲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於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加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三、說教法

根據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鑑於本節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了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法、設疑誘導法、類比法。

(一)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本課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現,而且便於展開直觀的操作實驗,因此我讓學生透過“實驗——猜想——驗證——概括” 的過程來學習。

(二)設疑誘導法:在講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時,需要老師給予設疑誘導,深入淺出的幫助學生理解。

(三)類比法:正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是由一個長方形漸變成正方形,求面積的過程中得來的。

教具:多媒體。學具:邊長爲1釐米的正方形。

四、說學法

合作交流法 自主探究法 觀察發現法 動手操作法

五、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情境匯入

1.首先複習兩個概念,一是面積,二是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再區分1分米和1平方分米。設計意圖:讓同學們透過複習,爲學習新知識做鋪墊。

(二)自主探索,領悟方法

2.有四個步驟:做一做、猜一猜、驗一驗、說一說。

首先做一做,讓同學們透過小組合作解決例題1,在預習紙上寫出自己的方法,再交流。例 1:一個長方形長5釐米、寬3釐米。想辦法測量出它的面積。小組成員可能三種方法:(1)畫一畫(畫方格)(2)擺一擺(兩種擺法:一是全擺上,二是隻擺一行一列)(3)算一算(5×3=15(平方釐米))

同學們合作交流後得到共識:用乘法計算最簡便。接着猜一猜,我將提問學生有什麼樣的猜想?有人可能會說出:這個長方形面積 = 長×寬。我會肯定這一猜想是對的,然後提問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然後驗一驗,學生自己根據預習紙上的3個圖形(圖1:3行2列,圖2:2行5列,圖3:4行3列),擺一擺填一填,之後再彙報結果。透過剛纔的過程驗證了這個猜想是對的,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最後說一說,我以例題1爲例設疑誘導,找同學說出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不斷的提問:長方形長5釐米,沿着長邊一行可以擺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寬3釐米,沿着寬邊可以擺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說可以擺幾行?(同時配合課件的演示)繼續提問:這個長方形每行擺5個正方形,擺了3行,一共擺了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怎樣列式計算?算式中5、3、15是長方形的什麼?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最後得出結論:每行擺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長,擺的行數是寬,小正方形的個數(即長方形面積單位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也就得出長方形面積=長×寬

(三)利用遷移,探究知識

首先引導學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把一個長7米、寬6米的長方形花壇,漸變成邊長6米的正方形花壇的過程;讓學生去猜想、發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接着讓學生交流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否正確?最後讓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繫。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競賽能手

2.足球場的長是80米,寬是80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3.勤學巧用

籃球場的長是28米,寬是15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六、課堂總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把收穫講給大家聽。

七、板書設計

板書簡單明瞭,基本概況的本節課的內容。

三年級數學長方形面積說課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師、各位評委: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下面我和大家彙報一下我的設想,我主要從教材、學情、教學流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這五個方面來談一談。

一、說教材(課件)

1、教學內容: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一課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77、78頁的內容。

2、地位和作用:

本課是在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並會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知道了面積和麪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小學生從學習長度到學習面積,是空間形式認識發展上的一次飛躍。(課件)長、正方形面積與面積是類屬關係,統一面積單位和用面積單位密鋪則是探究長、正方形面積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方法。本節課教學成功與否,直接關係到整個小學階段平面圖形面積的教學。如: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圓面積等。這些平面圖形面積的求法都是在計算長方形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推導的。所以,這節課又是小學階段平面圖形知識的重點。教材蘊含了數形結合、不完全歸納的數學思想。

3、教學目標:

課程標準對本節課是這樣表述的:探索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年齡特徵,我制定了以下的學習目標:(課件)

①在動手實踐過程中,透過猜想、操作、分析、驗證,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②在小組交流活動中,透過討論、觀察、發現,準確歸納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③在計算和解決問題中,熟練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

④在實際操作中,培養髮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教學重、難點、關鍵(課件)

教學重點:會用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體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推導過程及公式歸納。

教學關鍵:藉助學具操作,找出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的關係。

爲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採用讓學生人人動手拼擺,列表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進行。

5、教學準備:(課件)

邊長1釐米的正方形若干個、方格紙、實驗記錄單、課件(課件)

二、說學情

(一)學生情況

美國的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奧蘇貝爾說過這樣一句話:影響學習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經知道了什麼,要探明這一點,並應據此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對學生情況的掌握與分析。三年級學生(8、9歲),好奇心強,求知慾旺盛,樂於探究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但是學生還缺乏實踐經驗,需加以引導進行學習。

本節課學生學習應具備的入門技能是:要理解乘法意義、面積的意義、常用面積單位,以及用面積單位測量一個圖形面積方法的。根據圖列出乘法算式。這些爲學生學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奠定了知識和技能基礎,但學生具體學習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過程中,還可能存在以下學習困難:(課件)

1、忽視了用什麼測量面積?爲什麼要用面積單位去測量?

2、部分學生不能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清晰的測量面積的表象。

3、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容易混淆。

4、學生對長方形的面積爲什麼是長乘以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5、保留概念可能認識不到位,保留概念是指物體不因大小、方向、位置的改變而改變,這是測量的基礎。(課件)

(二)教法和學法

《數學課標》指出:學生學習活動不能簡單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三年級學生的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的階段。我班的學生對數學有較濃的興趣,思維較活躍,好動,想像豐富,善於發表個人觀點,敢於創新,動手能力較強。所以我在教學中,根據他們的特點,(課件)我主要採用操作法、觀察法、發現法、討論法、演示法。同時藉助多媒體等教學手段,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質量。

古人說:授人以魚,僅供一餐之需;而給人以漁,終身受用不盡。因此,(課件)在本節課我指導學生自主探究,觀察發現,歸納總結等方法,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三、說教學流程

透過對課程標準、教材內容的把握、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的發展爲主,我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一條主線、兩個重點、三個“一”、四個環節。(課件)一條主線即始終以活動探究爲主線;(課件)兩個重點:讓學生透過動手實踐、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掌握面積計算公式;(課件)三個“一”即教學過程中的用到的“猜一猜、擺一擺、驗一驗”;(課件)四個環節即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動手操作,探索新知、聯繫實際,學以致用,總結反思,深化認識。具體環節如下:(課件)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激發學生興趣,爲了跳出陳舊的數學課單純講知傳道的框架,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生活的快樂。在新課伊始,我結合生活實際設疑匯入,讓學生在一個生動的教學中開始探究活動。

首先,我用課件出示烏龜和兔子比賽畫畫的圖畫,問學生,你能想辦法比較出他倆誰畫的面積大一些嗎?有的同學說放在一起比較,有的說用面積單位去測量,這時我就追問:如果想知道游泳池的面積、學校操場的面積也用面積單位去測量,你們覺得可以嗎?爲什麼不可以,這樣就引起了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是呀,用面積單位去量長方形的面積在實際生活中太麻煩,也是行不通的,怎麼辦呢?這樣就引出了一個數學問題:應該尋找一個簡便的計算長方形的面積的方法,從而引出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內容: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課件)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猜想

學生有了探索的願望和興趣,可是不能沒有目標的去探索,那樣只會事倍功半,甚至沒有結果,這時我讓學生大膽猜想,形成統一的認識,使後邊的

探索和驗證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請看視頻,(課件)

這裏我爲學生了一組感性學習材料,適當進行啓發,使學生的思維有了一定的指向和集中。學生憑着對學習材料的直接反應作出了大膽的設想。避免了學生盲目的猜測,同時又喚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究知識的慾望。當學生髮現長方形的面積等於長×寬時,老師問: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寬”計算呢?同學們想不想親自動手去驗證一下,這樣再次調動學生的好奇心和積極性,圍繞猜想,驗證猜想。(課件)

2、驗證

學生形成基本的猜想後,我就把課堂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探究活動(驗證長方形的面積=長×寬),請看視頻,(課件)

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課前,我在四年級挑選了兩個班(60人)進行了一次調查問卷。l、長方形面積=?正方形面積=?2、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爲什麼是長乘寬?調查的結果令人吃驚:70%的學生能正確回答出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25%的學生回答是周長計算公式。5%的學生不知道。對於第二個問題,幾乎沒有學生知道爲什麼。在三年級時,我們已經教過這一章的知識,而且進行了大量的訓練,爲什麼只有70%的學生記得結論?爲什麼幾乎沒有人能夠回答出長方形的面積爲什麼是長乘寬呢?

顯然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過於重視知識結論的獲得,而對於知識獲得的過程則顯得輕描淡寫,知識的意義並沒有完全讓學生真正理解。(課程標準)那麼對於本節課來說“真”理解就不僅是能夠描述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更爲重要的是要能夠描述出爲什麼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長乘寬。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學生透過一次實驗而發現的,是不能成爲科學發現的結論,還必須透過"驗證"這一環節,使學生明白在任何一種發現活動中,新的認識、新的結論不能盲目、劃率地斷言,必須要有充分的科學依據。在活動中,我既不像過去那樣告訴學生怎麼動手去驗證,讓學生做機械的操作員,不是隨意放開讓學生盲目的操作,而是把放和引有機的結合,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不同的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驗證活動,而且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論證推理能力。我設計這一教學環節,既滲透了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實事求是的嚴謹科學態度。

3、歸納

請看視頻,(課件)

結合擺的過程,滲透“數形結合”思想,總結長方形面積公式。知其然,知其所以然。這樣實現了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的轉化,讓學生接受了一次不完全歸納思維方法的薰陶,符合幾何初步知識數學的課堂教學結構,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同時讓學生盡情享受猜想成功的喜悅,從而激勵學生自覺地大膽猜想、探求知識的奧祕。

4、轉化

學生理解了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後,我設計了一道看似平常無奇的練習:(課件)長是9釐米、寬是6釐米的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然後課件演示:長是9釐米、寬是6釐米的長方形的長不斷縮短,我不斷加速地拋出一個個同樣的問題:此時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當長方形變成長:6釐米,寬6釐米時,學生們發現這時長()方形4條邊相等,它已恍然是一個正方形。從長方形巧妙地變成正方形,我利用了長、正方形的關係,把抓住了知識中的生成機遇,使學生既容易水到渠成地歸納出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又體會到了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的共性和差異,又一次把探索知識的機會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了學生的遷移類推能力】。

(三)、聯繫實際,學以致用

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透過練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透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對此,我非常注意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作用。學生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有了明確認識以後,(課件)讓學生自己解決課前提出的烏龜和兔子誰畫的面積大的問題。另外我安排相應的練習題,練習題的設計由易到難,採用闖關遊戲的方式進行,(課件)最後出示有一定難度的綜合拓展題目作爲作業,(課件)讓學生帶着新的問題走出課堂,期待下一課的到來。透過一系列的練習,使學生不但鞏固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數學思維得到不斷的拓展。(課件)

(四)總結反思,深化認識。

最後,教師以提問,學生自行小結的方式結束:(課件)這節課你學到什麼知識?是怎樣掌握的?這一部分在學生小結的基礎上我在進行補充,使這一節課的內容在學生大腦中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採用的了師評、互評、生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我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學習熱情的評價,以此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

總之,本課教學從實際生活引入,創設問題情境,注重學生的資訊反饋,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的全過程,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綜上述,本節課的設計理念是讓學生大膽猜想公式——驗證公式——歸納公式——運用公式。首先思起源於疑,讓學生敢於提出猜想,圍繞猜想,教師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圍繞着一個個問題自主合作學習,探索出真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體驗成功的快樂。(課件)

四、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主要圍繞這節課的兩個重點內容,在揭示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時直接板書公式,讓學生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起到突出重點的目的。(課件)

五、說教學反思

教師的成長=經驗反思,這是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的一句名言。反思是教師必備的意識和行爲。我認爲本節課的設計特點是:(課件)力圖體現:課堂教學“人本化”,讓學生思動、手動、口動、互動。學習方式探究化,讓學生透過實驗探究獲得新知。授課後我還將反思:(課件)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探究活動的設計是否合理,學生認知還存在哪些問題等,以利今後改進。

三年級數學長方形面積說課稿4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下冊。

2、教材地位作用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以及初步認識面積單位和學會用面積單位直接度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主要是引導學生探索出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並利用公式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這樣安排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更爲今後學習其他平面圖形的計算打下良好的基礎。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經歷探索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方法的過程,總結並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能應用公式正確計算並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學生自己親身探索公式的過程,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歸納、推理與概括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在數學學習活動中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教學重難點

理解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推到過程以及計算方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學有法而教無定法,在本課教學中我主要採用如下教學方法:一是自主探索法,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活動中必須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纔有利於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展。數學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之上,透過學生探索、驗證後,再運用概括、遷移的過程來完整地體驗知識的形成與應用就是本課另一個比較重要的教學方法。

三、說教學設計程序

(一)情景引入

1、課件出示“運動會”情景(課件)引導學生觀察屏幕上出現的田徑場和舉重場,從場地中發現學生熟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

2、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和正方形並透過師生談話激發學生計算面積的興趣。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創設有效的問題情景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創設動物運動會的故事情景,不僅趣味濃厚同時也透過田徑場和=舉重場很自然引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計算,爲接下來的探索工作做了鋪墊。

(二)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設計了四個層次猜想—驗證—概括—類推。

1、猜想

在這一層次裏首先讓學生猜想要求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與什麼有關呢,會有學生回答與圖形的長和寬有關。

設計意圖:學生之前已經掌握了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因此會聯想到面積計算也可能和周長有關,而且猜一猜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開拓學生思維。

2、驗證

a、探索

讓學生帶着猜想,利用教師提供的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拼成各種不同的長方形,並把它的長、寬、面積記錄於表中。

長(釐米)

寬(釐米)

面積(平方釐米)

並思考:長方形面積所含的平方釐米數和它的長與寬所含的釐米數有什麼聯繫?它的長、寬分別是多少?面積呢?

設計意圖:提供必要的學習材料和工具,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不僅加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的良好習慣,更符合了人人蔘與數學活動的數學理念。

b、結論

引導學生觀察表格數據並提問:你們發現長方形的面積與什麼有關係了嗎?學生髮現: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關係,並且是長乘寬就可以求面積。長方形面積=長×寬(板書)。

設計意圖:此結論並不是最終結論,提出此結論讓學生獲得了探索後的成果,但是同時又爲學生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要求即要驗證此結論的正誤。使學生思維進一步拓展。

c、驗證並概括

師提問:是不是所有的長方形的面積都可以用長乘寬的方法來計算呢?我們再來研究幾個例子。隨後再讓學生同坐之間互相再用小正方形擺擺看並自己做記錄。發現:長方形面積=長×寬。

設計意圖:剛纔的結論有可能是錯的,因此再次透過自己動手操作並與同桌互相合作驗證出長方形面積就是長乘寬,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得出最終結論,獲得了成功的喜悅,也感覺到探索道路的艱辛,數學知識的`寶貴。

3、類推

師提問那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呢,學生髮現正方形面積是邊長乘邊長,並引導學生說出正方形是長與寬相等的特殊的長方形。

設計意圖:由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很容易類推出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在這過程中不僅回顧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關係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推理與邏輯思維能力。

(三)鞏固練習

1、基本練習:課本P78兩題做一做;

2、發展練習:課本P80第8題。

課本P80第10題。

設計意圖:設計有層次的練習,把鞏固計算與解決問題結合起來,體現了數學學習內容的現實性和練習的挑戰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四)全課小結

1、學生談談本節課收穫;

2、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談體會隨後教室作適當的評價,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所教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更容易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年級數學長方形面積說課稿5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根據新課標的理念,對於本節課,我將以教什麼,怎樣教,爲什麼這樣教爲思路,分別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具體闡述我對這節課的理解和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學地位和作用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77—78頁的內容,是本單元“面積”中的教學重點。學好這一內容,對於平行四邊形面積等的公式推導及面積的計算方法的探究有着重要作用。鑑於這種認識,我認爲,本節課不僅與實際相結合,而且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二)教學目標

據新課程標準,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活動中,理解並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經歷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發現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團結協作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定了教學重、難點如下: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會運用公式正確地計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

教學難點:透過動手操作、發現、推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公式。

二、學情分析

(一)心理特徵:三年級的學生好學好動,以形象思維爲主,聯繫和模仿能力較強,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這些特點,創造條件和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感受成功的快樂。

(二)認知狀況: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面積和麪積單位,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有了初步的認識,這爲順利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打下了基礎,但對於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的理解,學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中應加以簡單明白,深入淺出的分析。

三、教法分析

根據課程標準的指導思想,鑑於本節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了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法、設疑誘導法、類比法。

(一)組織小組合作探究:本課探究的難度不大,結論比較容易發現,而且便於展開直觀的操作實驗,因此我讓學生透過“實驗——猜想——驗證——概括”的過程來學習。

(二)設疑誘導法:在講解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推導時,需要老師給予設疑誘導,深入淺出的幫助學生理解。

(三)類比法:正方形面積公式的得出,是由一個長方形漸變成正方形,求面積的過程中得來的。

教具:多媒體

四、學法分析

合作交流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動手操作法

在學生的學習方面,我將小組合作探究作爲首選。學生分小組進行“實驗”、“猜想”、“驗證”、“概括”等活動,探索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

學具:預習紙、學具盒中的1平方釐米卡片、直尺。

五、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情境匯入

這一環節將用時7分鐘。首先複習兩個概念,一是面積,二是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再比較1釐米和1平方釐米的圖形

設計意圖:讓同學們透過複習,爲學習新知識做鋪墊。

(二)自主探索,領悟方法

這一環節是重點環節,將用時17分鐘。有四個步驟:做一做、猜一猜、驗一驗、說一說。

首先做一做,讓同學們透過小組合作解決例題1,在預習紙上寫出自己的方法,再交流。例1:一個長方形長5釐米、寬3釐米。想辦法測量出它的面積。

小組成員可能三種方法:(1)畫一畫(畫方格)(2)擺一擺(兩種擺法:一是全擺上,二是隻擺一行一列)(3)算一算(5×3=15(平方釐米))

同學們合作交流後得到共識:用乘法計算最簡便。

接着猜一猜,我將提問學生有什麼樣的猜想?有人可能會說出:這個長方形面積=長×寬。

我會肯定這一猜想是對的,然後提問其他長方形的面積是不是也可以用“長×寬”來計算?

然後驗一驗,學生自己根據預習紙上的3個圖形(圖A:2行6列,圖B:4行3列,圖c:1行8列),擺一擺填一填,之後再彙報結果。

圖形長/釐米寬/釐米面積/平方釐米

圖A

圖B

圖c

透過剛纔的過程驗證了這個猜想是對的,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最後說一說,我以例題1爲例設疑誘導,找同學說出長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不斷的提問:長方形長5釐米,沿着長邊一行可以擺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寬3釐米,沿着寬邊可以擺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也就是說可以擺幾行?(同時配合課件的演示)繼續提問:這個長方形每行擺5個正方形,擺了3行,一共擺了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怎樣列式計算?算式中5、3、15是長方形的什麼?這個長方形的面積與它的長和寬有什麼關係?最後得出結論:每行擺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長,擺的行數是寬,小正方形的個數(即長方形面積單位的個數)就是長方形的面積。也就得出長方形面積=長×寬

設計意圖:讓學生透過思考、交流、合作、討論的方式,積極探索,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形成正確地數學價值觀。同時也體現課堂中學生主體,教師主導,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參與到課堂的活動當中來。

(三)利用遷移,探究知識

這一環節將用時8分鐘。

首先引導學生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我把一個長7米、寬6米的長方形花壇,漸變成邊長6米的正方形花壇的過程;讓學生去猜想、發現其面積的計算方法。得出: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

接着讓學生交流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否正確?

最後讓小組交流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聯繫。

設計意圖:學生在交流、討論中知道: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就是兩條相鄰邊長的積;只是求長方形的面積必須知道長和寬的長度,而求正方形的面積只需要一條邊長的長度。明確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計算間異同。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這一環節將用時10分鐘。

爲鞏固本節學習內容、解決實際問題我設計以下習題:

活動一,求一張長方形餐桌的面積。(學生聯繫生活,練習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課本例3)

活動二,求出數學課本的面積。(學生自主操作,獨立完成。課本78頁下邊做一做)

活動三,強化訓練,提高難度。求陰影部分的面積。(外面長方形,裏邊正方形,剩餘陰影部分)

(五)總結過程,突破重點

這一環節我將用時2分鐘。

引導學生回顧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新知識?並引導回顧研究的過程。

設計意圖:一節課總結必不可少,能夠加深學生對本節重點內容的掌握。

(六)作業佈置

爲鞏固本節學習內容我佈置以下習題:課本79到80頁2、4、6(必做),8(選做)。

設計意圖:透過不同層次的習題,讓水平不同的同學都能達到很好的練習效果。

六、板書設計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長方行面積=長×寬7×6=42(m2)

正方形面積=邊長×邊長6×6=36(m2)

三年級數學長方形面積說課稿6

一、教學內容:義務教育五年制小學教科書(實驗本)《數學》第五冊第146—147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二、教學目的:

1.知道長方形、正方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2.掌握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3.會應用公式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三、教學過程:

師:我們已經學過面積和麪積單位。現在複習,什麼叫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生:物體的表面或圍成的平面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師:什麼是1平方釐米?

生:邊長是1釐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積是1平方釐米。

師: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邊長是多少?

生: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邊長是1分米。

師:[掛出小黑板,上面畫有一個長方形。教師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這個長方形的面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生:6平方分米。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用面積單位直接量出來的。

師:假如有一個很大的正方形的操場,要想知道它的面積,用面積單位一個一個地量麻煩嗎?

生:麻煩。

師:假如有一個長方形的養魚池,要想知道它的佔地面積,能把面積單位擺到水面上去量嗎?[邊說邊用抽拉幻燈片演示水面波動的養魚池]

生:不能。

師:這說明用面積單位直接量的方法,不是最好的方法,不僅麻煩,而且在很多情況下,無法用面積單位直接量。因此,這就需要我們學一種計算面積的好方法。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好方法,愛學嗎?

生:愛學!

[出示課題: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

師:我們首先研究長方形面積的計算。請同學們從學具袋中拿出長方形紙板,這是一個長5釐米,寬3釐米的長方形紙板。請你們用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擺一擺,看看它的面積是多少?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師:[學生操作完畢]爲了讓同學們看得清楚,我把這個長方形放大了[貼在黑板上]。

師:這個長方形長5釐米,沿着長邊一排可以擺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生:沿着長邊一排可以擺5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學生說,教師擺]

師:寬3釐米,沿着寬邊可以擺這樣的幾排?

生:沿着寬邊可以擺這樣的3排。

[學生回答,教師演示](見圖14)

師:很好!想一想,一排擺5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擺了這樣的3排,一共有多少平方釐米呢?

生:一共有15平方釐米。

師:你是怎樣算的?

生:5×3=15(平方釐米)

師:對,它的面積是15平方釐米。

[教師又出示一個長方形](見圖15)

師:[看圖]誰知道沿着長邊一排可以擺幾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生:沿着長邊一排可以擺6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

師:你沒有擺,怎麼知道能擺6個1平方釐米的正方形呢?

生:因爲這個長方形的長是6釐米。

師:對!

師:沿着寬邊可以擺這樣的幾排?

生:沿着寬邊可以擺這樣的兩排。

師:你沒有擺,怎麼知道能擺兩排呢?

生:因爲寬是2釐米。

師:對!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怎樣列式?

生:面積是12平方釐米。6×2=12(平方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