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化學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說課稿1.62W

作爲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化學說課稿8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化學說課稿模板集合八篇

化學說課稿 篇1

各位評委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化學反應的限度》,選自新課標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節《化學反應的速率和限度》第二課時。

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對本節的教學設計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及處理

二.教學背景分析

三.教學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確定

四.教學策略和教學過程

一、教材分析

《化學反應的限度》是化學學科重要的原理性知識之一,也是深入認識理解化學反應特點和進程的入門知識,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廣泛的應用。

1.本節教材在編排上具有以下特點:

(1)安排在 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進行探究和總結之後,爲學生學習本節內容奠定了知識基礎。

(2)透過化學史實(鍊鐵高爐尾氣之迷),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求知慾,爲學生學習本節知識鋪設了心理橋樑

(3)經過對化學反應的可逆性→可逆反應→平衡狀態的分析推進,逐步形成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體現了學習循序漸進的原則。

(4)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知識的實踐性。

(5)注重知識的基礎性,沒有從原理、定義的高度予以重點討論,體現了大衆教育的思想,併爲選修教材的學習留有充足的空間.

2.教學設想:

本節課的教學旨在由淺入深,從學生日常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和實驗中抽象出有關的概念和原理,形成一個由宏觀到微觀、由感性到理性、由簡單到複雜的科學探究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建立動態平衡的觀點,讓學生理解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及外部特徵,訓練學生的科學思維方法,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主要過程是:

3.教材處理(基於以上設想,我對教材進行了如下處理)

(1)引入學生分組實驗,透過對學生熟悉的化學反應的實驗設計和探究,使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從而認識並相信可逆反應的存在。

(2)透過動畫模擬,變微觀爲直觀,化抽象爲具體,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可逆反應本質的認識和理解。

(3)以學生實驗爲媒介,透過對溶解平衡狀態的分析討論,類比匯入化學平衡狀態和化學反應限度的學習。

(4)將科學史話放到本節最後,爲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社會實際問題創造機會,從而形成其對所學知識價值的認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5)在知識拓展部分,增加演示實驗,激發學生繼續學習本部分知識的積極性,爲選修教材的深入學習埋下伏筆。

(6)透過階梯式的習題設定,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梳理知識脈絡,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背景分析

1.前面對化學反應速率的概念及影響因素的學習和探究爲本節學習奠定了知識基礎。

2.本節知識理論性較強,需要學生要具有較高的抽象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3.學生在此之前缺乏類似的學習經驗和探究經歷

三.教學三維目標、重難點及教學方法和手段

基於以上幾方面的考慮,確定本節教學目標及重難點如下: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可逆反應,化學平衡的概念;瞭解影響化學反應限度的因素

(2)理解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及外部特徵;

(3)學習實驗研究的方法,能設計並完成一些化學實驗,透過實驗探究形成化學平衡的概念及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1)重視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2)透過探究實驗認識化學平衡與反應限度,並用得到的結論去指導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參與化學科技活動的熱情,提高將化學知識應用於生產、生活實踐的意識;能夠對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和生活問題做出合理的判斷。

n教學重點: 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

n教學難點: 化學反應限度的本質原因和外部特徵。

n教學方法:科學探究(問題探究和實驗探究相結合);思考與交流。

n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動畫模擬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導發現、探索問題

我們知道化學反應中,反應物之間是按照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關係進行反應的,那麼,在實際反應中,反應物是否能真正按相應的計量關係完全轉化爲生成物呢?

若以CaCl2與Na2SO4的反應爲例,應如何設計實驗驗證呢?

學生小組交流討論、設計實驗方案。這樣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思維,並能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然後指導學生進行分組實驗,填寫表格。培養其動手能力,體驗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並自主發現化學反應的可逆性。激起其進一步探究的意識。

實驗步驟

在一支試管中加入3~4ml 1mol/L CaCl2溶液,然後滴加1mol/L Na2SO4溶液5~10ml

靜置,取上層清液少許,置於另一隻試管中,向其中滴加適量1mol/L Na2CO3溶液

實驗現象

用離子方程式解釋

列出你對問題的 想法

(二)提出概念、提出新的研究題目

那麼什麼是可逆反應呢?學生可輕而易舉地給出概念。爲加深學生對可逆反應的認識和理解,變微觀爲直觀,化抽象爲具體,我在此處加入了動畫模擬。接着透過問題設定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內化其對可逆反應的認識。

並以此爲契機,提出新的探究題目:根據以上探究,你能否總結出可逆反應具有哪些特徵?

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得出可逆反應的四個特徵。

(三)問題引導 、 類比分析、合作探究

由實驗可知Ca2+與SO42-反應是可逆的,CaSO4在生成的同時也在溶解,CaSO4的生成速率與溶解速率相等時,溶液處於何種狀態?該狀態有何特徵?

學生透過小組交流討論,得出結論:此條件下溶解量達到了溶解限度,CaSO4達到了沉澱溶解平衡狀態。

此時及時提出問題:那麼化學反應中是否也同樣存在化學反應限度和平衡狀態呢?

透過這樣的類比,由宏觀到微觀,由感性到理性,爲學生營造了積極的心理氛圍和思考空間。

接着,趁熱打鐵,以學生較熟悉的可逆反應氮氣與氫氣合成氨爲例,引導學生展開問題探究:

(1)當反應剛開始時,是反應物濃度大還是生成物的濃度大?

(2)當反應剛開始時,是正反應速率大還是逆反應速率大?

(3)隨着反應的進行,反應物濃度和生成物濃度如何變化?

(4)隨着反應的進行,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如何變化?

(5)反應進行到什麼時間會“停止”?

(6)此時反應物和生成物的濃度如何變化?

(7)給這個狀態命名?

(8)反應真的停止了嗎?

透過以上8個問題的思考討論,步步推進,化學平衡狀態和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也隨着揭開層層面紗,露出廬山真面目。

(四)提出概念、建立圖像、聯繫生活

那麼什麼是化學平衡狀態呢?你能否用時間——速率圖象表示其建立過程?

在學生透過小組討論,完成後。

我用大屏幕播放化學平衡狀態建立的時間——速率圖象,以加深學生對化學平衡狀態建立過程的理解。

接着繼續引導:我們的生活中是否也有類似的動態平衡實例?你能舉出一些嗎?

然後以對“水槽中的進出流水”的生活實例的分析,進一步強化學生對化學平衡狀態的理解。使學生對問題的認識,深入淺出,實現由微觀到宏觀、由理性到感性的迴歸。

此時再提出:化學反應平衡狀態有哪些特徵呢?

透過學生小組交流和師生互動得出化學平衡狀態的五個特徵。

此時化學反應限度的概念也已水到渠成

(五)實際應用 解決問題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科學史話”。

並提出問題:高爐高度增加,爲什麼CO的濃度、比例沒有發生變化?使學生有機會將所學知識應用於社會實踐,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其對所學知識價值的認同,激發學習積極性。

(六)拓展延伸

任何可逆反應在給定條件下的進程都有一定的限度,不同反應的限度不同,那麼影響化學反應限度的因素有哪些呢?

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探究欲,我在此增加了演示實驗:NO2平衡混合氣在冷熱水中的顏色改變

並在說明影響化學平衡狀態的外界條件以後,強調指出:有興趣的同學可在選修模組《化學反應原理》中深入學習。以真正實現知識的延伸。

化學說課稿 篇2

【學習目標】

1.瞭解什麼是化學,認識到透過化學知識的學習能進一步認識自然、適應自然、改造自然、保護自然。

2.對學習化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3.知道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自然科學,它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的關係非常密切。

4.瞭解化學學科的學習特點,從而爲學好化學做充分準備。

5.知道探究性學習是學好化學的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

6.綠色化學必將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教學策略】

1.魔術表演。

(1)魔棒點燈。

在酒精燈的燈芯裏預先放有少量高錳酸鉀,將玻璃棒預先插在盛有濃硫酸的試管裏(試管裏的濃硫酸不要被學生看出來)。表演時將玻璃棒點在燈芯裏的高錳酸鉀上,即可產生火焰。

(2)水變"牛奶","牛奶"變水。

用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呼出的氣體,石灰水變渾,繼續吹氣,渾濁變清。

(3)白紙顯字。

預先在白紙上用酚酞溶液寫好"奇妙化學,源於生活"八個字,晾乾呈無色,將稀氨水貯於小型噴霧器內,表演時,將氨水噴在白紙上即可顯現出8個紅字。

面對學生好奇、興奮的眼神,教師很自豪地告訴學生,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2、小組交流"你對化學學科的認識".在小組交流的基礎上推薦組內最好的1個同學到全班交流。(針對不能很好合作的小組,讓他們加強合作重要性的體驗)3、全班交流(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在全班交流的基礎上,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以下要點。

(1)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2)學習化學的要求:

①認真預習,重視實驗。

②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學會與同學合作與交流。

③善於思考,敢於提問,積極探究。

④獨立完成作業(包括書面、手工、調查、研究等作業)。

5. 化學的作用

學習化學,可以認識物質性質及變化規律,弄清生活和生產中的一些化學現象,並且可以控制化學變化,使其向對人類有利的方向發展。例如,懂得了燃燒的原理,就可以使燃燒充分,節約能源,並能有效地防火滅火等。

學習化學,可以使人們更好地認識和利用自然界中的物質,如可以從石油中提煉汽油、煤油、柴油等,從空氣中提純氧氣等。

學習化學,可以幫助人們研製新的材料,研究新能源,研究生命現象、合理利用資源,防止污染和保護環境,促進農業增產,促進人體健康等。

學習化學,也有利於人們學習和研究其他學科或領域。

怎樣學好化學

學好初中化學,最重要的是要牢固地、系統地、熟悉地掌握好化學基礎知識,掌握好基本的實驗技能。一部分同學在初學化學時感到有極大的興趣,但隨着學習的深入會感到"容易懂、記不住、難理解,不會解答問題",從而失去學習化學的興趣,其實學習化學同其他學科的學習一樣,只要瞭解學科的特點,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就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

要想學好化學,希望同學們注意以下幾點:

1.樹立信心。要充分認識化學學科的重要性,化學是中學生必須學好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不能有輕視的思想,更不能有畏難的情緒,應該充分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一定能學好化學。

2.加強記憶。要學好化學,記憶是關鍵,初中化學作爲起點學科,要認識、瞭解的新東西太多,如元素符號、元素的化合價、物質的化學式、基本的定義定律等。不能僅滿足聽懂,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記憶,同時透過勤複習、勤記憶更進一步加深理解。

3.認真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要學好化學,必須認真做好實驗,仔細觀察,並記錄和分析實驗現象,還要注意觀察生活中的化學現象,思考生活中的化學問題。

4.良好的思維習慣。化學學習中,思維習慣很重要,對遇到的現象、問題要善於動腦筋,多問幾個爲什麼,並學會對知識的概括和總結,逐漸培養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學習化學的"竅門".在化學解題過程中,更要善於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發散性地進行思考,逐步使問題明朗化。

5.學好其他學科。學好化學,除要注意化學的學科特點外,更要注意多學科間的滲透與聯繫。學好數學、物理、生物等是學好化學的有力保證,當今是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要想在化學這門學科中有所發現,有所創新,除進行化學實驗外,更要利用先進的測試手段,同時透過瞭解世界上關於環境、生命科學、材料、能源等各方面的知識,開闊視野,從而進一步明確化學與其他學科的聯繫。

總之,只要同學們能抓住化學學科的特點,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習慣,多看書、勤記憶,認真做好實驗,一定會取得優異的成績。

*要學好化學必須做到以下"六個字".

動腦──思考、反思

動口──提問、交流、解答。

動手──實驗操作、探究、驗證。

板書設計

第一單元 走進化學世界

課題1 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1.什麼是化學?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科學。

2.化學與人類的關係──生活中處處有化學。

3.化學學習方法。 "六個字"

動腦──思考、反思。

動口──提問、交流、解答。

動手──實驗操作、探究、驗證。

化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五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課以實驗設計爲載體、聯繫生活實際,幫助學生認識酶,包括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酶的本質以及酶的3個特性。透過實驗探究,使學生建立酶的概念、知道酶的特徵,並能初步用酶的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在探究中學習科學解決問題的方法步驟,體會設計對照實驗的原則,學習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本章的學習即幫助學生建立“生物學實驗設計原則”的思想,又爲後面學習新陳代謝打好基礎,尤其是〈第三節呼吸作用〉、〈第四節光合作用〉的學習,無論在知識上還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1、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說明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說出酶的化學本質。

②說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原因。

③解釋酶的作用條件較溫和、催化作用具有專一性、高效性對於生命活動的意義。

④設計“影響酶活性的條件”的實驗方案和步驟,撰寫實驗探究性活動的實驗報告,總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

2).技能目標:學會控制變量,設計對照實驗

3).情感目標:①評價自己的方案和別組同學的`方案,②參與交流,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維護或修改自己的方案和意見。

2、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教學重點

(1)酶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

(2)透過實驗探究酶的高效性

(3)酶的高效性

2)、教學難點

(1)酶能夠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2)控制變量的科學方法

探究性活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有利於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活動具有相當的難度,首先,需要學生自己決定和判斷的因素很多,如:設計探究的方向,設計實驗的步驟,選擇實驗的材料,如何控制變量,如何檢驗結果……等等,無疑,這對於學生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這應該成爲本節教學活動的重點和難點。

學習酶的特性,不能只侷限於瞭解的層次,應該透過分析和引導,將學生的知識上升到理解的層次,才能達到理解生命活動中物質的變化所伴隨着的能量轉換,領悟細胞的代謝活動是細胞進行其他生命活動的基礎的水準,達到課標的要求。這需要從感性上升到理性,因此,這也是本節教材的一個重點和難點。

二說學生

本節授課對象爲高一的學生:

1)他們對細胞內的化學反應瞭解很少,但對無機化學反應卻接觸較多,對加快化學反應的速率的方法有一定的瞭解。

2)他們思維活躍、求知慾強,具有一定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但缺乏探究經驗,習慣演繹式教學模式。

三說教法和學法:

根據上述對教材和學生的分析,本節採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1)啓發式教學法——以設問和疑問層層引導,激發學生動機,啓發學生積極思考,逐步從常識走向科學,將感性認識提升到理性認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2)實驗探究教學法——從反應物、反應條件、實驗原理、實驗步驟、現象記錄和分析、歸納得出結論等方面,引導學生理解實驗設計,進行實驗操作並嘗試改良實驗設計,從具體到抽象、從實踐到理論來深化科學探究思想,培養學生的小組協作能力和科學探究能力。

3)直觀教學法——教材中活化能概念的文字敘述很抽象,雖然加入了卡通式插圖和圖解,但仍然是平面的、靜止的,很難實現知識遷移。而Flash動畫是立體的、直觀的、動靜結合的,並且能夠展示不同條件下的反應情況,突出重點,易化難點

學習方法指導:

1)、跟隨老師的問題,積極思考,將原有的知識應用到新知識的學習中,完成知識的遷移。

3)、結合書本的文字敘述、圖片和老師展示的動畫,提高分析、歸納能力。

四課時安排:3課時,

第一課時 酶在細胞中的作用和酶的本質

第二課時 高中生物學實驗設計

第三課時 酶的特性

設計理念

實驗是學習生物的手段和基礎,是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造能力的載體。新課程倡導: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不能在讓教學脫離學生的內心感受,必須讓學生追求過程的體驗。並且每年高考都有對生物學實驗的考查,而且比例越來越重,而學生的失分比例大,主要在於他們沒有完整的生物實驗設計模式,考慮問題欠缺,本節安排在第二課時完整講述高中生物學實驗設計,是以學生在第一課時和前面探究實驗接觸的前提下,完整體驗生物實驗設計模式,爲後面學習探究實驗打下基礎,也爲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一開始就打好基礎。

五說教學過程:

1) 教學流程圖

第一課時

聯繫生活,匯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細胞代謝→問題探究,酶在代謝中的作用,掌握科學實驗方法→酶的本質,運用方法,自主歸納獲取新知→小結練習,突出重點易化難點

第二課時

情景匯入新課→實驗設計的類型→實驗方案的內容→實驗設計的一般程序→實驗設計應遵循的原則→設計實驗方案的一般思路→實驗設計的常用方法→練習鞏固。

第三課時

複習匯入→酶的高效性→酶的專一性→酶的作用條件溫和→練習鞏固

六教學評價

實驗記錄和評價表、課堂小結和練習、課後實驗設計。

化學說課稿 篇4

一、指導思想

在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指導下,力求:"改變課程過於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爲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章節選自全日制普高教科書<<化學>>第二冊第二章,本節教材是在介紹了"碳族元素"的基礎上,進一步的認識硅的晶體結構。性質和用途。聯繫C的知識來學習硅的新知識。

2、教學目標

依據教改精神。新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教學目標如下:

a、理解並掌握晶體微粒種類及其相互作用力與晶體類型的關係,晶體類型與晶體主要物理性質的關係

b、掌握理論知識指導學習硅元素性質知識的方法

c、培養空間想象能力,會將平面圖想象成爲空間結構,又能將空間結構表示在平面圖上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爲高二學生,具備有一定的收集處理資訊能力,同時都有一定樂於展示自我。在本節課的概念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祕感與乏味感。

由於理論性較強。採用互動式教學 理論性較強,用圖片

四、教學程序

1、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主體探究式學習的突出特點是實踐性。開放性即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習過程不拘泥於課程,我準備請同學在課前對景德鎮陶瓷。秦始皇兵馬俑等作一定的瞭解,在課堂上早請同學作介紹後,我將給他們較爲具體的去陳述中國陶器的歷史。從而引出現實生活中的含硅的性質。

2、豐富知識的外延,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讓學生閱讀課本,並請學生歸納課本內容並回答

提問如"誰知道硅在地殼中的含量?""誰知道硅在宇宙範圍內的含量?""硅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

3、藉助於多媒體向同學們看晶體彩圖

從晶體的外在結構引入硅的結構及其硅晶體結構平面

再展示金剛石晶體球棍模型

透過對比金剛石晶體與晶體的結構分析結構對物理性質的影響

再推出原子晶體的物理性質

透過討論晶體硅。金剛石。二氧化碳。碳化硅四種原子晶體的熔沸點高低

再比較它們的化學鍵,對它們物理性質的影響因素

利用判斷題,解決教學中可能出現的模糊點

4、指導學生歸納本章本節的內容

歸納。總結。及時鞏固

透過課堂練習,及時反饋學生掌握並及時解決可能留下的問題。

五、總結

化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初中教材中介紹過製取O2時要加MnO2加快速率;高中教材中也介紹過制HCl時,濃H2SO4和固體NaCl要在強熱500—600°C時才能大大加快反應產生HCl的速率,而本課題內容是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鞏固和加深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從而利用這些知識解決生活、生產實際中的具體問題,學生透過本節知識的掌握,更加深刻理解知識之間的內容聯繫,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2.教學目標:

(1)透過實驗與分析,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透過課堂演示實驗培養學生觀察實驗、記錄實驗現象、分析實驗,從而得出結論的能力,給學生留下“實驗是研究化學的基礎”的深刻印象。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並能及時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實驗中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分析判斷能力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

3.教學重點:

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二、說學情

高二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化學基礎知識:透過改變一些化學反應的條件可以加快或減緩反映的速率。具備了一定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分析歸納能力,並且採取實驗手段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教法:

針對本節內容的特點,我準備採取教師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的方法進行教學,具體如下:

1.利用實驗的手段,對比的方法,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從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出發,解決生活、生產實際中的具體問題。

四、說學法: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科學,學生透過直觀生動的實驗來學習,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具有說服力。教學時,我注意及時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同時利用這些富於啓發性的問題,活躍學生思維,學會或增強分析總結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化學反應速率時,使學生認識濃度、溫度、壓強和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引導學生尋找知識間的相互聯繫,掌握科學有效的記憶方法,提高識記的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1.複習引入新課:

(1)、化學反應的表達方式和有關計算等;

(2)、化學反應對工業生產和生活實際的影響。

2.影響反應速率的主要因素:反應物的性質

對於同一反應物,外界條件不同,反應速率亦不同

3.(1)、演示實驗:

a 1.5l0.1l/LNa2S2O3

1.5l0.1l/L H2SO4

b 0.75l0.1l/L Na2S2O3

0.75l H2 O

1.5l0.1l/L H2SO4

設定問題情景:哪組反應速率快,從哪方面能看出?

進行討論分析後得出結論:a先出現沉澱,b後出現沉澱,可見在其他條件不變下,增加反應物的濃度,可以增大反應速率。

(2)、演示實驗:

a 1.5l0.1l/LNa2S2O3 b 1.5l0.1l/LNa2S2O3

1.5l0.1l/L H2SO4 1.5l0.1l/L H2SO4

水浴加熱後混合反應 不加熱混合反應

經討論分析後得出結論:a先出現沉澱,b後出現沉澱,可見在其他條件不變下,混合物溫度升高,化學反應速率加快。並且我還會講到當溫度升高10°C ,反應速率通常增大到原來的2~4倍,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以便在以後的實驗課中透過實驗來加以驗證。

(3)、根據PV=nRT,一定溫度下,一定量氣體的體積與所受到的壓強成反比,即與濃度成正比。

得出結論:對於氣體參加的反應,增強壓強,反應速率加快;

對於固體、液體或溶液反應,壓強改變,反應速率不變。

(4)、演示實驗:

a.5l 3%H2O2,加少量MnO2 b. 5l 3%H2O2,不加MnO2

得出結論:a產生大量氣泡,b產生少量氣泡。可見適當使用催化劑,能加快反應速率。

問題:除以上四點外,還有哪些因素對化學反應速率也有影響?

學生討論回答後,老師總結:光、超聲波、激光、放射線、電磁波、反應物顆粒大小、擴散速率等對反應速率的理解。

4.聯繫實際,加深理解:

透過聯繫生產、生活實際,利用改變反應速率解決具體問題,啓發學生思考,從而加深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理解

5.課後作業:

六、說板書

1.主板書: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2.副板書:演示實驗內容及反應現象。簡略其他因素。

化學說課稿 篇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氧氣的主要物理性質;

2.觀察和描述木炭、硫、鐵絲等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從中歸納出氧氣的化學性質;

3.瞭解氧氣與人類關係密切;

過程與方法:

1.觀察與描述物質與氧氣反應的現象,學會從中歸納出物質的化學性質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瞭解氧氣在自然界中的循環及重要意義,增強環保意識

2.養成細緻的觀察習慣和嚴謹的工作作風

二、教學重點:氧氣的性質與用途

三、教學難點:掌握各種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現象

四、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氧氣的性質

1.物理性質:

(1)色、味、態:通常情況下,是無色無味的氣體;降溫後,氧氣可以變爲淡藍色的液體,甚至淡藍色雪花狀固體。

(2)密度:標準狀況下,密度爲1.429g/L,略大於空氣;

(3)溶解性:氧氣不易溶於水

問題:有什麼事實可以證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氣?

答:水中的生物就是依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氣生存的。

2.化學性質:

實驗探究:帶火星的木條復燃

(1)木炭在氧氣中燃燒(黑色固體)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熱,生成一種無色無味氣體,該氣體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

文字表達式:

碳(c)+氧氣(o2)點燃——→二氧化碳(co2)

在空氣中的燃燒情況:木炭紅熱,無煙、無焰,生成無色無味的氣體

(2)鐵絲在氧氣中燃燒(銀白色固體)——介紹鋁箔在氧氣中可以燃燒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火星四射,鐵絲熔成小球,生成一種黑色固體。

文字表達式:

鐵(fe)+氧氣(o2)點燃——→四氧化三鐵(fe3o4)

注意事項:集氣瓶底部鋪少量的細沙或加少量的水,防止生成的固體物質濺落瓶底,致使集氣瓶炸裂。

在空氣中加熱情況:持續加熱發紅,離火後變冷。

(3)紅磷在氧氣中的燃燒(暗紅色固體)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白光,放出熱量,生成大量的白煙

文字表達式:

磷(P)+氧氣(o2)點燃——→五氧化二磷(P2o5)

空氣中燃燒情況:黃白色火焰,放熱,有大量白煙

(4)鎂帶在氧氣中燃燒(銀白色固體)

實驗現象: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放熱,生成白色粉末狀固體。

文字表達式:鎂(mg)+氧氣(o2)點燃——→氧化鎂(mgo)

3、氧化反應和緩慢氧化

(1)氧化反應物質與氧發生的反應

(2)緩慢氧化某些物質在一些條件下,與氧氣發生緩慢的氧化反應,成爲緩慢氧化。如:動植物新陳代謝,金屬的鏽蝕,食物的腐爛等等

4、化合反應

二、氧氣的用途

1.供給呼吸:醫療上急救病人,登山、潛水、航空、宇航提供呼吸;

2.支援燃燒:鍊鋼、氣焊與氣接、液氧炸彈、火箭助燃劑

介紹:

(1)一般情況下,我們呼吸使用空氣就可以了。正常的人呼吸用純氧氣對人體有害,吸入純氧氣會損害肺的上皮層。吸入100%的氧氣,只需幾天就會發生肺氧氣中毒。一般醫院中的氧氣只是大於40%;

(2)用氦氣代替氮氣與氧氣混合,可得到“人造空氣”。人造空氣用於代替空氣供深海潛水員呼吸。因爲用空氣供潛水員呼吸時,在壓強較大的深海里,會有較多的氮氣溶解在潛水員的血液裏,當潛水員從深海上升,血液裏的氮氣將成爲氣泡釋放出來,大量氣泡會阻塞微血管,引起病變。

反思:本課題是全書的重點,學生理解容易但不能靈活運用,我認爲應在課後透過反覆練習進行鞏固!

【練習】

1、判斷下列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①燈泡發光②石蠟熔化③石蠟燃燒④光合作用⑤動植物的呼吸

2、歸納氧氣的物理性質:

①氧氣在常溫下爲_______色,_______態,固態、液態爲_________色。

②氧氣的密度比空氣_____。

③氧氣__________溶於水(填“易”或“不易”)。

3、下列四個反應中,屬於化合反應的是(),屬於氧化反應的是()。

A、水→氫氣+氧氣B、氫氣+氧氣→水

c、酒精+氧氣→水+二氧化碳D、木炭+氧氣→二氧化碳

化學說課稿 篇7

尊敬的林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題目是《溶液的形成》,選自人教版初中化學九年級下冊第九單元第一節第一課時。是一節課前說課。

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法學法分析、教學設計、教學設計特色五個部分進行說課。首先是第一部分

一、教材分析

溶液是物質共存的一種狀態,是中學化學遇到的一類分散體系。在下一單元裏將要學習常見的酸和鹼,有關它們之間的化學反應幾乎都是在溶液裏進行的,要學好這些內容,就很有必要要求學生系統地掌握溶液的有關知識,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也正好爲下一單元的學習提供知識準備。

本課題是有關溶液的初步知識。第一部分主要是使學生在宏觀上認識溶液的特徵,從微觀上認識溶液是溶質以分子或離子形式,分散到溶劑中形成的均一體系。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建立一個有關溶液的較爲科學的概念,進而認識溶質、溶劑及辨證關係。最後透過實驗簡單介紹了乳化現象,以激起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根據教材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我設定了三維的教學目標:

1.認識溶解現象。

2.理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3.知道一些常見的乳化現象。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4.瞭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問題討論和實驗探究,觀察、記錄和分析實驗現象學會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

1.初步瞭解生活中溶液的重要意義,培養學生關注環境、熱愛生活的情感。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2.透過實驗和問題的探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團結合作的科學探究態度。

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分別是:

重點:溶液的概念以及溶液、溶質、溶劑三者的關係

難點:從微觀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

二、學情分析

思維特徵:九年級學生的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教學中應注意積極引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透過觀察現象、理論分析和推理判斷來獲得新知,發展抽象思維能力。

心理特徵:培養學生對化學的興趣,充分發揮演示實驗的作用,迎合他們好奇、好動、好強的心理特點,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教法與學法

教育學理論認爲,選擇和採用教學方法時,不僅要根據學科的特點,而且要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認知特點選用。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心理特點和教學內容的實驗要求,爲了凸顯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情景教學、實驗探究教學、啓發式教學,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討、分析推理和比較歸納,並結合多媒體輔助教學,減少板書的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說學法

直觀生動實驗是學生最喜歡、效果最好的學習方法。所以本節課學生以分組實驗和探究式學習爲主要方法。

這是本節課所需要的教學器材。

化學說課稿 篇8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學生已基本學完化學必修教材,已有了較全面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化學研究和應用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開發利用自然界可能的資源,海洋資源的開發就成爲人類生存和發展必須面對的問題。從化學變化角度來看,主要是從海水中提取各種元素。教材中透過海帶中提碘的實驗和從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圖設計,一方面複習元素化合物知識,養成學生應用知識的習慣;另一方面使學生認識到實際問題的處理遠比書本知識複雜,這有利於學生形成正確對待科學的態度;同時學生也能瞭解開源節流方面的知識,明白在開發利用資源的時候,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有利於增強學生社會意識和責任感。

可以說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三維目標的很好素材。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情況,我確定的本節教學目標是:請大家看屏幕

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瞭解海水淡化、海水製鹽等知識;能順利完成從海帶中提取碘的實驗,設計出從海水中提溴的流程,並能正確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過程與方法:能透過圖片或文字資料獲取需要的資訊,得出海水綜合利用的幾個方面;在交流、探討的過程中,學生歸納能力、比較能力以及合作精神得以提高和鍛鍊;透過資料和討論知道開源節流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節約資源、愛護環境、熱愛自然等意識,認識和體會化學在海水綜合利用中的意義和作用,揭示化學與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關係;在今後人生道路上,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相互協調共存,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作爲指導思想之一。

瞭解了教學目標以後,讓我們再來看看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及其成因。

教學重點、難點及其成因

重點:我把“海帶提碘、海水提溴;以及使同學們形成熱愛自然,熱愛化學,環境的開發和利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思想”設爲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原因有二,一是學以致用,回報社會;二是人們常說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環境教育也應一樣。

難點:我把從海帶中提取碘的實驗設爲本節課的教學難點。因爲雖然是高中階段,但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仍較差。

以上是我的教材分析,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學情。

學情分析

學生在必修教材已經學習過化學實驗的基本方法,它是本節課學習蒸餾法淡化海水的基礎;氧化還原反應知識和元素週期律的相關知識是海帶提碘及海水提溴的理論基礎。在老師引導下,他們能夠根據已有的知識進行自主學習,獲得成功並享受到學習的快樂。

針對以上學情,結合教學目標,我確定的教法學法是:

教法學法分析

問題統領下的小組合作探究、學生自主歸納,自主構建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感知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重要性。

鑑於以上分析,下面讓我們來看看本節課的具體實現部分:即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首先,我設定了課前音樂:《請到天涯海角來》。目的是以歡快熟悉的的歌曲創設愉悅的學習環境,同時也暗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海洋。

關於教學過程,我分爲3個環節。

環節一:(時間約10分鐘)

新課匯入:以三亞爲什麼能夠成爲海南國際旅遊島建設的排頭兵,引出三亞優美的自然環境——椰風海韻、三面環海(同時展示相關圖片),呈現廣袤的大海。追問海水資源如此豐富,那麼面對三亞的旱季出現的間歇性停水,能不能直接飲用海水呢?從而匯出新課。

(這樣的匯入設計有利於提高學習興趣,體驗熱愛家鄉的情感,爲感知人與自然的的和諧相處埋下伏筆。)

1.海水水資源的利用

關於海水水資源的利用的教學,首先我簡單介紹海水淡化的歷史,給出常見的淡化海水示意圖,按照課前的分工,組織學生討論海水淡化原理及應用的優缺點,並由小組中心發言人歸納得出結論:蒸餾原理、優點、缺點,老我再做出點評。

這樣設計採取了課前佈置討論內容,有利於節約時間,同時透過這一活動形式來培養學生的歸納比較能力及團隊精神。

關於海水化學資源的開發利用的教學,我設計爲讓學生自主閱讀相關內容,瞭解海洋中的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認識到海洋是一個巨大的資源寶庫,至於製鹽和以鹽爲原料的鹽化工內容的處理,我整合到後面對海水資源綜合利用的總結上,指出在《化學與技術》模組還將深入學習,有利於突出本節重點。

環節二:(時間約25分鐘)主要解決兩個問題:一是從海帶裏提取碘的實驗,二是從海水裏提取溴的流程設計。

2.海帶中提取碘的實驗

在對從海帶裏提取碘的實驗教學上,我打算以圖片的展示爲引導,設定一系列有梯度的問題——

⑴、海帶中的碘元素以什麼形式存在(單質還是離子)?

⑵、I-具有什麼性質?(高價氧化低價還原)

⑶、怎樣纔可以把I-轉化爲I2?(加氧化劑H2o2)

⑷、加氧化劑怎樣才知道有碘單質生成呢?(用澱粉溶液檢驗,是否變藍)

⑸、很多氧化劑都可以氧化I-,用H2o2有什麼好處?(顏色變化明顯,綠色氧化劑,環保)

然後要求各小組相互討論,根據書本上的提示,自行設計實驗方案,再請各小組中心發言人把討論結果與大家分享。最後由我評價總結得出正確合理的結論。而後,組織學生分組實驗,巡視觀察學生的操作、步驟、分工等情況,處理偶發事故,如指導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提出猜想,課後再設計實驗驗證)、規範操作等。強調特別要注意安全問題,對於分工不明確的予以指導,確保人人蔘與,個個有收穫。

這樣透過步步緊逼的追問,實際是以問題爲抓手,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在問題統領下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自主構建知識體系,使後面的教學一氣呵成。

3.海水提溴

在對從海水裏提取溴的流程設計部分的教學上,我打算以對溴的“海洋元素”名稱由來的介紹爲過渡,教師設疑導學,要求學生根據海帶提碘的實驗啓示,結合書91頁的[資料卡片],分組設計具體的提取流程,彙報、交流、總結,畫出從海水中提取溴的流程圖,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這樣讓同學們根據書上的資訊設計提取溴的流程的設計,既培養了學生自主閱讀獲取資訊的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也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其明白化學原理和技術在海水開發中的作用。

透過環節二的教學,學生能夠體會到:從海水中富含碘元素的植物中提取碘,從提取氯化鈉後所得的母液中提取溴,原理非常簡單,但原理與實際應用之間有相當大的距離,所以,真正從海帶中提取碘單質和從海洋裏提取溴要經過多個步驟才能實現,讓學生體會書本知識與實際應用有很大差距,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對待科學技術的態度。

環節三:(以下時間約5分鐘)——自然資源的開源和節流

本部分教學內容我打算透過幻燈片分別展示:一個是海水綜合利用的具體實例,另一個是藍色海洋與污染後的海洋對比。這樣既拓展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和知識視野,又進一步讓學生明白海水資源同人類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聯繫,認識到我們海南雖然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但在開發利用上,一定要合理開發,在建設國際旅遊島大背景下,我們更要愛護我們的環境,把我們的旅遊資源合理開發,絕不能只求經濟發展以犧牲環境爲代價,也絕不應違背可持續發展的原則。使學生感慨學好化學這門學科對人類貢獻的重要性。

然後再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

最後佈置作業

1、課本第93頁第4題(目的是爲了補充教學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海洋資源的重要性,幫助學生進一步熟悉鞏固從海水中提取元素的流程、原理。)

2、用手機

視頻或圖片的方式記錄生活中體現:“環境的開發和利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思想”這一理念的行爲,在建設國際旅遊島大背景下,作爲三亞市民的你,關於環境開發和保護方面,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觀點。(目的是爲了進一步實現“使同學們形成熱愛自然,熱愛化學,環境的開發和利用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的思想”這一教學目標,不使其過於空洞,流於形式。)

以下是我上課時的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海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1.海水水資源的利用

4.自然資源的開源和節流

結束語:

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體現“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教學理念,突出化學學科以實驗爲基礎的特徵,積極倡導“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學中的情況千變萬化,這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上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學習活動,不斷地反思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