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通用技術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8.64K

一、教學分析

通用技術說課稿範文

1、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1》第一章第一節。本教材的第一章是“走進技術世界”,這一章主要是要讓學生正確、全面的認識技術其及性質,而第一節“技術的價值”,主要從“技術與人”、“技術與社會”、“技術與自然”三個方面闡述技術的產生及技術對人、社會和自然的產生的作用和影響。

2、學習者特徵分析

《通用技術》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全新的課程,對於這門課學生充滿了好奇和期待,但在學生心中仍然這是“副科”的思想。從全省各地考進海中的學生都是學生中佼佼者,這些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都很強,但他們對《通用技術》課堂中的高度交互、互助協作的這種學習方式不一定適應和認同,需要慢慢的轉變。

3、學習環境選擇與學習資源設計

學習環境:多媒體教室

學習資源:課本、課件

4、學習目標與任務

本節課授課類型是新課授課。針對高中學生的知識水平及年齡特徵,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知道技術的基本概念和來源;

B、理解技術對人類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2)、能力目標:

鼓勵學生提出各種問題,能對有關技術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在探究中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3)、態度和情感:

培養主動探究技術,學習技術的樂趣。

5、重點和難點:

技術概念的來源和理解;技術對人類的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價值和影響

6、教學手段:

本節課使用通用技術專用教室進行教學。

因爲本節課的內容以案例閱讀分析和師生互動交流爲主,如果單純的口頭語言講授很難讓學生理解和接受,而直觀圖片和教具、詳實的技術資料的使用可以輔助教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知識難度,加快節奏,增大課容量,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目的。

7、教學方法:

新的課程改革改變了原來的講授式、注入式等傳統教學。教師角色發生了根本的轉變,爲充分體現老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我採用了師生互動探究式學習等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

二、教學過程(主要過程)

1、組織教學:

2、複習匯入:

這節課我們開始學習通用技術-技術與設計中的走進技術世界的第一課:技術的價值。(其他匯入語略)

3、出示教學目標:

讓學生明確本節課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

知識目標:

A、知道技術是人類位滿足自身的需求和願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B、理解技術對人類生活、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影響。

4、講授新課:(講授、閱讀案例、提問和討論相結合)

新課內容:

一 技術的價值

(1)技術與人

(2)技術與社會

(3)技術與自然

詳細過程:

(1)、技術與人:

首先,技術是人類位滿足自身的需求和願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技術是因爲人類的需要而產生的。(在這裏,並不需要給技術下一個嚴格確切的定義,只是要讓學生知道技術產生的原因。這裏的大自然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

「閱讀」(學生快速閱讀)

“案例分析”-“從火到燈——人類走向文明的歷程”

「討論」(師生互動進行,教師提問,學生作答)

如果人類沒有控制和利用火、沒有發明燈,我們的世界將會是怎樣的一幅景象?我們人類對光明的需求,是如何推動了照明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其次,技術的產生實現了對人的保護、解放和發展。(讓學生舉出具體的'技術和案例來說明有哪些技術,它們是如何實現對人的保護、解放和發展的)

其後,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技術活動,結合個人興趣和愛好,看能否利用技術上的創造與發明獲得自身的發展和自我價值的實現。

(2)技術與社會:

①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主動力之一。

②技術是社會財富積累的一種形式。

③技術的發展導致社會勞動力結構產生變化。

④技術進步,不僅帶動社會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變化,而且滲透到軍事、政治、文化燈各個領域。

(以上觀點,透過課文的三個“案例分析”:工業領域、農業領域和交通工具的技術發展帶來的變化,讓學生了解技術是如何影響社會的,體現技術在社會的各個領域的作用。) 「討論」(讓學生談生活體驗,教師適當總結)

交通技術的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3)技術與自然:

①利用技術,人類可以利用和改造自然。

(讓學生舉出中外著名的、人類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技術工程案例和技術設想)

②人類利用技術利用和改造自然應有合理的尺度。

(利用技術造成了哪些問題,讓學生舉例說明)

③人類利用技術利用和改造自然帶來的環境問題,最終也會透過技術來解決,利用現代技術應注重環境保護。

(舉一兩個利用新技術和技術更新來解決已有問題的案例,如綠色冰箱,綠色農業等等,提醒學生有關“綠色技術”的說明。)

5、出示課後練習提綱:

透過網絡或者相關資料收集和調查有關綠色農業技術產生的背景和發展過程,並評價對本地的農業發展及當地自然環境的效應和價值。

6、總結:

總結本課知識點和透過課堂討論達成的對技術的認識。

三、教學反思

新的課程改革改變了原來的講授式、注入式等傳統教學,教師角色由原來的講述者變爲幫助者、引導者、促進者,注重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探究、質疑,在實踐中學習。下面我對在實踐本節課中出現的不足及今後的改進方法進行總結:

(一)成功的地方

1、 本節課讓老師和學生積極互動起來,給學生足夠的空間,課堂氣氛比較活躍,接受率比較高,從而反映這節課還是比較成功的。

2、 體現了教師的角色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轉變。

3、 時間分配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二)不足的地方:

1、 學生在質疑問題上未做到全員參與,討論比較集中。

2、 問題考察具有侷限性。

3、 在有些問題引導上缺乏力度。

(三)需要改進的方面:

1、課堂中問題討論應再多一些,力爭達到全員參與。

2、發散思維要更深、更透。

3、儘量給學生空白點,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總之,要在教學方法上改進提高,達到導與學的和諧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