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小學語文《將心比心》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1.92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認真擬定說課稿,說課稿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將心比心》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將心比心》說課稿範文

小學語文《將心比心》說課稿1

一、說教材

《將心比心》一文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組的一篇閱讀課文,本文以“將心比心”爲題,透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根據文章的特點,我爲本課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纔會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讓學生透過閱讀,受到“將心比心”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教育。

3、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根據教材編排和教材本身的特點,我確定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是:體會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二、說教法學法

學法爲:

加強對學生的學習指導和學法指導,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因此,我儘量做到大膽放手,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合作能力,用自己最感興趣,最擅長的方法學習,透過小組合作,全班交流,來取長補短,達到整體的完整。引導學生掌握“讀——思——說——讀”的方法透過讀感知課文內容;透過思,即根據問題認真思考,從深層次上進一步認識課文內容;透過說,進行反饋和交流,檢驗讀和思的效果;再透過反覆朗讀使感情進一步昇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領會,達到感同身受的效果。

三、說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文字的特點及學生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過程劃分爲以下幾個環節:引導揭題──檢查預習──閱讀體會──學習昇華──拓展延伸。

1、聯繫生活中的實例展開討論,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揭示課題。

2、讀課文:

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讀通課文,認識生字,理解生詞,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細讀課文

課標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閱讀又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爲了提高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圍繞“事情的哪些地方溫暖了你的心?”這一主線問題,學生自主讀課文,做批註,小組交流討論,全班彙報。

(1)本環節主要抓住人物語言,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品質。

(2)在讀第一自然段時,抓住阿姨的那段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你讀了這句話體會到什麼?最使你感動的是什麼?交流,討論後,板書:關心幫助他人,然後讓學生思考:如果你是這位阿姨你會怎麼做?

(3)在閱讀第二自然段時,抓住母親的話重點閱讀體會,如“不要緊,再來一次!”你體會到什麼?(寬容)如:這是我的女兒,和你差不多大小,正在醫科大學讀書,她也將面對自己的第一個患者。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讀到這裏,你體會到媽媽什麼品質最使你感到了嗎?

(4)現在我的心情是溫暖的,幸福的,開始我的心情是這樣的嗎?生:不是,是抱怨的。師:原來想責怪護士的我,以爲母親的話語而感到溫暖和幸福。將心比心,我會想到什麼呢?引起學生的思考:要想得到別人的寬容和理解,就要學會去寬容和理解別人。

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學生、文字之間情感交流、心靈溝通的過程。真正的閱讀要是使閱讀者披文入情,能透過文字觸到語言的深層內涵,從而領悟形式與內容的和諧統一。因此此環節教學不能停留在理解內容的層面上,而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4、深入文字,昇華情感

生活中,“將心比心”的表現舉不勝舉,都是“人人爲我,我爲人人”思想,這正如作家羅蘭所說:“如果每一個人在與別人相處的時候,都能先想到別人,後想到自己,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那麼世界上不但可以增加很多歡樂與和氣,而且可以減少很多悲劇和恨事。”

5、拓展延伸,提升品味(板畫出心)讓孩子們在這顆心裏裝入一個分量最重的詞,你會裝什麼呢?學生們會寫很多詞,如:幫助,關心,溫暖,理解,寬容,鼓勵,尊重,信任等等,這樣設計能讓孩子們走進文字,產生了感同身受的效果。

四、說板書

板書設計是課文靜態的呈現,針對課文內容,我設計了這個板書

關心 幫助

將心比心

寬容 理解

我爲人人,人人爲我

這樣的設計既增強了直觀性,又有利於對課文內容一目瞭然,更突出了課文的主旨。

五、教學反思

一堂課結束了,反思這節課我感覺有收穫的是:

學生逐步學會了抓重點句段和詞語體會理解課文的方法,在感受溫暖的過程中,理解了“將心比心”。彙報時雖不夠流暢深入,但卻由心而發,有理有據。

此外,孩子們這節課特別的投入,把心融進了課文情境,並由課文想開去,聯繫生活體驗,感受到要設身處地的爲他人着想。

但本節課也有遺憾之處,我沒能跳出精讀課的圈子,指導、講解過多,還是沒有把學生推上主角。葉聖陶先生說過,略讀指導需要提綱挈領,期其自得。今後,我要把握好“精”與“略”,內容上,理解課文的要求要低於精讀課文的教學,一般是“粗知課文大意”,只要抓住重點、難點幫助學生理解即可,詞句的理解不作爲要求。方法上,要更加放手,要讓學生運用在精讀課文中獲得的知識與方法,自己把課文讀懂,並在以後的大量閱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將心比心》說課稿2

【說教材】

1、教材簡析:《將心比心》是人教版課改實驗教材第二單元的課文,是一篇略讀課文,文中透過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兩個小故事——一、在商店裏,阿姨幫奶奶推開沉重的大門,希望自己的母親碰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二、母親去醫院打針,寬容與體貼沒把針打好的實習護士,是希望別人也能這樣對待即將當護士的女兒。——揭示了一個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作者透過這兩個事例中的人物對話的描寫來告訴學生:生活中只有將心比心,才能使人與人之間多一些寬容和理解。

2、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體會“將心比心”這一成語的`意思。

(3)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

3、教學重難點:重點:透過與本文人物對話的交流,受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薰陶。難點:體會作者如何進行人物語言的描寫,而使表達產生感人的效果。

【說教法】

這是一篇獨立閱讀課文,應以學生自讀爲主,所以我用引導法教學。教學中,我會以學生讀和說爲主,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讀、去理解,要求學生讀不順的地方多讀,不理解的地方同桌或小組間討論,解決不了的請教老師,教師再給予引導。

【說教學過程】

1、透過播放視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讓學生談感受,激發學生興趣,從而揭示課題。

2、讀課文:本環節主要是讓學生讀通課文,認識生字,理解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知道文中主要寫了兩件事,板書寫出哪兩件事。

3、細讀課文:

⑴本環節主要抓人物物語言,透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體會人物品質。

⑵圍繞文中哪兒讓你感到溫暖,展開討論。在讀第一自然段時,抓住阿姨的那段話:“我的媽媽和您的年齡差不多,我希望她遇到這種時候,也有人爲她開門。”你讀了這句話體會到什麼?爲什麼讓你感到溫暖?交流,討論,然後移情體會,讓學生思考:要是你是這位阿姨會怎麼做?如果你是這位老奶奶你有什麼感受?

⑶在閱讀第二自然段時,抓住母親的話重點閱讀體會,如“不要緊,再來一次!”你體會到什麼?(寬容)如:“這是我……女兒我真希望她第一次扎針的時候,也能得到患者的寬容和鼓勵。”讀到這裏,你體會到媽媽的什麼品質最使你感動?(寬容、理解、鼓勵)

⑷移情體會:如果這位媽媽責備,甚至辱罵那位護士,結果會怎樣?等。

⑸你從這件事中體會到什麼?現在的“我”感到很溫暖,很幸福,之前“我”是怎麼想的?出示小練筆。

⑹過渡:生活中,將心比心的事例比比皆是,齊讀第三自然段。

4、設定情景,深化認識:教師在黑板上用紅粉筆畫個心,導語“……此時此刻,我們的心不會是空蕩蕩的,爲了勉勵自己,應該在自己的心中裝入一個分量最終的詞語……”學生說,教師把詞語寫在心型圖案裏。

5、課堂小結:本環節用作家羅蘭的話,深化學生情感。

【說板書】

板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本節課的板書很簡潔,只是清楚地向學生展示本文中的兩件事以及最後畫心型添加學生所說詞語的互動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