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關於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說課稿3.22W

作爲一名教學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關於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1

教材內容:

這部分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個級的所有計數單位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的高一級數的讀法,教材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數級的學習,讓學生明白生活中較大的數用個級來計數是不能滿足的,從而理解學習億以內數的必要性。

教學目標: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懂得如何正確讀億以內數的讀法,並且弄清楚中間有0和未尾有0的數的讀法。爲學習億以內數的寫法和億以內數的加減法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

本課的教學重點主要是引導學生正確讀億以內較大的數,特別要注意糾正學生在讀中間有0和未尾有0的數時所出現的錯誤。

教學難點:

本課的教學法難點主要表現在各數級中間或未尾有0的數的讀法。必須讓學生明白哪些情況下讀0,哪些情況下不讀0。

教學教法:

1、本課的教學方法主要採用觀察法和發現法,讓學生從觀察中發現數的讀法原則。

2、本課在提問方式上,應多用啓發式提問,首先讓學生質疑,然後讓學生經過自身的經驗尋找解決的方法。

教學學法:

我認爲本課的學法,應該是以自主探究式學習方法爲主,學生透過觀察以及總結來解決問題。

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教學目標,以及本課的教學內容步步逼進的特點,我認爲本課教學應按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一、複習舊知,先立後破。

在這一環節中先以複習舊知爲基礎,喚起學生對個級(千位、百位、十位、個位)的印象。

二、設定問題,巧妙匯入。

爲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課前調查20xx年和20xx年山西省、興縣人口分別是多少,從而引出課題(人口普查——萬以上數的讀寫)。

三、透過觀察,找出規律

透過獨立解決給定數的讀法,由一般數到特殊數(中間有“0”)的讀法探究讀數的方法。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遇到困難先小組解決,然後組內彙報,最後集體找出錯誤並改正!

透過發現錯誤,找出錯誤,最後引導學生總結出億以內數讀數的方法。

(讀數時,先分級,再從高位讀起,億、萬級按照個級的讀法讀,再在後面加“億”或“萬”字。不管每級未尾有幾個0,都不讀,其它數位有一個0或連續幾個0,都只讀一個“零”。)

四、加深理解,巧設習題

適量完課後的習題,以加深理解,鞏固新知。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平移與平行》,我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法和學法以及教學過程等五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平移與平行》是北師大版九年義務教育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線的有關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一組線之間的關係的第一課。在此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物體的運動方式——平移和旋轉。教材突破以往僅僅依靠直接觀察得出平行線概念的教法,將平移的操作方法移植到對平行線的認識上。學生畫平行線也變得容易,有利於他們把運動的物體與靜止的圖形結合在一起,這就爲學生認識圖形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感知、體會平行線,是在具體的情境中和實際的操作中認識平行線,變被動學習爲主動的有趣的數學活動。

平移是過程,平行是結果。讓學生充分經歷“具體、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學習過程,學習用整體認識的眼光來觀察一組線,體會兩條直線間距離相等的共同特徵,在日常生活中能用是否平行來判斷線與線之間的位置關係。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和技能:1.藉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能借助工具畫平行線。

2、 過程與方法:學生經歷操作活動和探究過程,認識平行線,學會藉助工具畫平行線。

3、情感與態度:感受數學活動充滿了探索性與創造性,促進學生樂於探究。

三、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藉助實際情景和操作活動認識平行線。

2、難點:藉助工具畫平行線。

四、說教法和學法

(一)說教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的特點,爲了更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指導思想,採用引導發現、直觀演示、動手操作等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設計帶有啓發性和思考性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誘導學生思考、操作,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二)說學法

學法應遵循自主性與差異性的原則,讓學生在“觀察一操作一概括一應用”的學習過程中,自主參與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過程。

五、說教學過程

1、透過平移認識“平行線”

活動1:我將讓學生用鉛筆移一移,體驗平移過程。(當我看到學生是這樣移的時候,我將及時給予表揚,讓學生嚐到成功的喜悅。同時問學生:“平移前後的兩支鉛筆有什麼關係?”估計有學生回答:“平行”;我將及時給予讚許,並板書。

(結論:平移不改變圖形的形狀、大小,只改變它的位置。平移後的兩條直線組成平行線。)

2、畫平行線

活動2:這是本節課的重要內容,我將直接演示用直尺和三角尺以及用兩個三角尺畫平行線給學生看,同時讓學生仔細觀察並動手畫一畫,用兩種畫法畫平行線。這使學生在觀察、動手操作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加深對平行線的理解。

3、折一折創造平行線並判斷平行線

活動3:在這一環節中,我將讓學生用紙折出一組平行線,這拓寬、加深學生對平行線的認識,估計學生會折出以下這些情況等等,我將以其中一種折法作爲例子直接演示來引導學生如何判斷平行線,隨後讓學生判斷自己折出的一組線是否平行。這能讓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中來,在活動中學習,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結論:兩條直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它們就是平行線。)

4、找平行線、欣賞生活中的平行線

活動4:找一找。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由易到難設計以下兩道題目,加深學生對平行線的理解;第一道題目是……,第二道題目是……。隨後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平行線,體驗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

六、全課小結

本節課,我採用引導發現、直觀演示、動手操作等教學方法,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自己思考、操作,激發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慾望,逐步推導歸納得出結論。使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索問題的積極狀態,從而培養思維能力。 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體會數學的趣味性,增強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歸納能力。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

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溫度》,這一課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的內容,是《生活中的負數》的第一課時,屬於“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數的認識範疇。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自然數的知識,並有了一定的數感,教材在編排上充分考慮學生的已有經驗,從學生熟悉的溫度出發,引導學生進行負數的學習。掌握好這一內容,爲學生下節課學習用正負數表示相反的量打下良好的基礎。

基於以上分析,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正確讀寫溫度計上的溫度,會用正負數表示零上溫度和零下溫度,能在具體情境當中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2、能力目標:經歷觀察、體驗、合作探究等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孩子在數學活動中體會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課的重點是能正確讀寫溫度,難點是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大小。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基於以上認識,在本課的教學中,我主要採用情境教學法,直觀教學法和談論法進行教學。在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側重關注學生學會觀察,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學習。

爲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精心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實際中,感知負數

課的一開始,我給學生播放一段天氣預報,讓學生在紙條上用自己的方式記錄北京和哈爾濱的溫度。記錄完成後,我讓學生找出最簡單明瞭的表示方法,從而揭示課題《生活中的負數》。學生熟知的生活場景,有趣的記數活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也激發了學生進一步學習的願望。在這一環節,我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尊重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讓學生懂得數學來源於生活。

二、從實踐活動中,認識負數

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三個活動:

(1)、觀察活動:學生分組觀察溫度計並透過合作交流回答:1、溫度計的用途?2、它由幾部分組成?3、溫度計上的刻度怎樣排列?透過實物與投影結合來加強直觀性,透過彙報結果突出教學的關鍵點。

(2)、實踐活動:將兩支溫度計分別放入溫水和冰水中,讓學生透過觀察溫度計的變化情況,並請學生來讀出度數,同時讓學生用雙手體會兩杯水溫度的差異,體驗溫度的高低與讀數的大小的關係。

(3)、畫圖活動:讓學生在溫度計圖片上畫出北京和哈爾濱的刻度,並比較兩個溫度的高低。讓學生從直觀形象上理解溫度的高低。

透過上述活動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溫度的表示方法的認識,同時深化了溫度的讀寫,也充分體了溫度的差異與讀出度數的差異。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的難點,強化了教學的關鍵點。

三、回到生活中,理解負數

“生活中除了氣溫,你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負數嗎?你知道它們表示什麼意思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孩子們馬上會聯繫生活說出見到的負數。透過交流,學生清晰地感受到了負數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實用性,開闊了視野,對負數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認識。

四、在分層練習中,運用負數

爲鞏固知識,發展技能,我設計了以下三個層次的練習:

1. 基礎練習,反饋學生對重點內容的掌握情況;

2. 綜合練習,防止學生的思維定勢,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3. 延伸練習,開闊視野,增長才幹

這三個練習設計主要體現層次性,實用性,生活性,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既鞏固了新知,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五、從質疑問難中,暢談收穫

課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提問:“同學們對負數還有什麼疑問嗎?你們還想知道有關負數的什麼知識呢?“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勇於探索。

葉聖陶老先生說過:“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本課的教學中,我從生活實際中創設情境,提供研究素材,誘導學生觀察,討論,比較,合作交流,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體驗成功的快樂,點燃智慧的火花。

我的說課完畢,請專家評委批評指正。謝謝!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4

【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會用三角尺和直尺熟練準確的畫出一組平行線。2、會利用畫垂線的方法準確的畫出長方形。

3、培養學生作圖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透過操作活動,使學生經歷畫平行線的全過程,培養學生作圖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透過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提高學習的興趣。

【說重點難點】

重點:鞏固對平行線的認識,會用三角尺和直尺準確的畫出一組平行線。

難點:準確的畫出垂線和一組平行線。會利用畫垂線和畫平行線的方法準確的畫出長方形。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匯入

1、回憶一下,什麼叫平行線?

2、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邊是互相平行的。

我們怎麼樣才能畫出一組平行線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畫平行線

板書課題:畫平行線

二、探究新知

1.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畫平行線。

步驟:

1).用左手固定直尺,用右手將三角尺的一條直角邊緊貼着直尺,沿另一條直角邊畫一條直線。

2).將三角尺緊貼着直尺移動位置,再畫出一條直線,這條直線與第一步畫出的直線平行。

可以用畫平行線的方法檢驗兩條直線是不是互相平行。

2.大家用自己手中的直尺和三角板自己畫一組平行線,然後小組內的同學互相檢查,對方畫的是否平行。

3.小組活動:

在你所畫的這組平行線之間畫幾條與平行線垂直的線段,量一量這些線段的`長度,你能發現什麼?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全班彙報

小結:平行線間的距離是相等的。

學生彙報

學生舉生活中的實例。

學生認真觀察後敘述畫平行線的步驟

學生畫一組平行線,組內的同學互相檢查。

小組討論後全班彙報

複習所學的平行線知識,爲學習新知識作準備。

使學生掌握畫平行線的方法,培養學生作圖的能力。

透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平行線間的距離是相等的

4.小組討論:怎樣畫一個長3釐米、寬2釐米的長方形?

長方形的對邊是互相平行的。

相鄰的兩條邊是互相垂直的。

可以用垂線或平行線的方法來畫。

全班彙報組內研究的畫法:

先畫一條長3釐米的線段,再過兩個端點在線段的同側分別畫兩條與它垂直的2釐米長的線段,最後把兩條線段的端點用線連接起來。

三、鞏固新知:

1、獨立畫一個邊長是4釐米的正方形。

2、利用所學的畫平行線和垂線的方法,自己設計一幅圖畫。

四、課堂小結

透過學習畫平行線,你有什麼體會

五、作業:68頁4題

學生討論畫法

可以用垂線或平行線的方法來畫。

說畫長方形的步驟。

使學生會利用畫垂線的方法準確的畫出長方形。

透過練習,能夠把學到的知識進行及時的鞏固複習。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5

一、 說教材

《認數》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十單元“認數”86頁至87頁的教學內容,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萬以內的數,並能正確讀、寫和比較萬以內的數的大小的基礎上,教學整萬數的認識。同時這一節的內容爲學生繼續學習含有萬級和個級的數以及億以上數的認識作了鋪墊。教材分爲三段安排教學內容。第一段,教學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和“千萬”。第二段,教學整萬數的含義及讀寫。第三段,教學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

二、說教學目標:

1、憑藉學生的生活和知識經驗,使學生在認識個級數的基礎上,認識萬級的數,認識記數單位“萬”、“十萬”、“百萬”、“千萬”,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確定各數位所對應的名稱;掌握整萬數的含義和讀、寫的方法。

2、透過操作、交流等活動,使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感受大數目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增強應用意識,提高應用能力。

3、培養學生學習大數目的興趣和認識大數目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情感。

教學重點:掌握億以內的數位順序,正確讀、寫整萬數。

教學難點:瞭解整萬數的含義,感受大數目的數值。

三、說教法和學法

由於整萬數相對較大,不便以具體形象的實物進行操作,加上學生已經較多的認數經驗,所以我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採用藉助於直觀教具計數器,幫助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理解每個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並且結合多媒體,展示生活中這樣的大數目,讓學生感受整萬數在生活和學習中的價值,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同時開展遊戲活動,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

四、說教學過程:

爲了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四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在課前我安排學生蒐集生活中的一些大數。讓學生對大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同時也爲新課的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新課匯入時,用課件出示同學們的家鄉——明光市的有關數據,讓學生透過閱讀這些有意義的數據,既感受到大數在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同時也適時地對學生進行了愛家鄉、愛祖國的教育。

在學生感受了這些大數後,透過這樣的提問:“二千三百三十五、六十三萬、十九億、三千二百七十,這些數中哪些是你學過的,哪些你沒有學過。那麼你沒有學過的這些數是多少呢?怎麼寫呢?”

學起于思,透過這樣設疑提問來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以便來引入第二環節的教學“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1、 認識計數單位“十萬”、“百萬”、“千萬”。

學生對於相鄰數位間的進率已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此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透過計數器一萬一萬地數,從一萬數到十萬,理解10個一萬是十萬;十萬十萬地數,從十萬數到一百萬,理解10個十萬是一百萬;一百萬一百萬地數,理解10個一百萬是一千萬。透過師生共同合作、探討,認識更大的計數單位,充分體現了知識的一個逐步形成過程,使學生容易接受,從而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瞭解整萬數的含義,學習寫數、讀數。

在撥數的基礎上,我再趁勝追擊,讓學生在計數器上分別撥出例題中的三個數,並讓學生充分地說說你能很快撥出這些數的方法是什麼。在學生交流的過程幫助學生理解多少萬就是多少個萬,因此需要在萬級上撥出多少。再讓學生撥好後對照計數器寫一寫,讀一讀,並交流讀、寫的方法,讓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充分感悟到,寫數時只要在萬級上寫上多少,而個級上全部是用0補足。

接着再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透過計數器上的數與所寫的數之間的對應關係,進一步鞏固寫法、讀法。

3、認識數位順序表

學生已經有了萬以內的數位順序表的經驗,可以讓學生直接結合計數器,自己探索寫出億以內的數位順序表。老師適時地向學生介紹我們習慣採用四位一級的分級方法,讓學生說說:從數位順序表上看,依此有哪些數級?個級有哪些數位?萬級有哪些數位?此時再出示“想想做做”第3題,請學生讀一讀,然後將每組中的兩個數進行比較,感悟萬級數的讀法與個級數的讀法類似,只要在萬級數的後面讀出“萬”字。

三、聯繫生活、深化新知

數學教學要善於走出“書本數學”,迴歸“生活數學”之中。整萬數究竟有多大,對學生而言比較抽象,也較難理解,透過讀寫生活中的大數目,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數的讀法和寫法,也初步體會到了整萬數究竟有多大。

在“想想做做”第4題可以引導學生比較自己熟悉的教室或校園的佔地面積,從而去感受天安門廣場和頤和園實際佔地面積的大小。最後讓學生再次出示課前收集有關大數目的資訊,請學生來讀一讀,教師可以結合學生交流情況作出及時評價。使學生深刻地體會到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整萬數,感受數學來源於生活,學數學的目的也是爲生活服務的。

四、總結歸納

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小結,說說你在今天的這節課中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疑問。使學生在交流中互相補充,共同完善,有助於知識的積累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由於本人的教學水平有限,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肯定會出現一些不足,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謝謝大家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6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畫一個角。在學之前請同學們先拿出複習資料。

1.把下面各角填入適當的括號內.

40° 135° 180° 91° 360° 90° 127° 4°

銳角( ) 鈍角( )直角( )平角( )周角( )

2.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數.

師: 第一題是複習什麼?生:角的度數!

師:角的分類!好下面做一下第一題。

師巡視、指導。發現有的同學沒有填全。

師:這裏面可不是隻有一個銳角,有的可是有兩個三個吶!

訂正

師:銳角。生:4°、40°

師:有填一個的嗎?

生:我填的是4°。注意,這裏面可不是隻有一個銳角。

師:鈍角。生:91°、127°。

師:什麼叫鈍角?生:大於九十度小於一百八十度的角。

師:剛纔那個銳角,什麼叫做銳角?生:小於九十度的角...師:叫做...生:銳角。

師:直角。生:90°

師:平角。生:180°

師:周角。生:360°

師:下面看第二題。量出下面的角。

生量。師巡視指導。

師訂正角1多少度?;角2多少度?角三呢?學生一一說出。 這裏一邊說開口方向一邊說度數多好!

師:量一個角我們要遵循哪些步驟?

生說師板書:1、找準開口方向 (開口向左用外刻度,開口向右用內刻度。)

2、重合(1)中心——端電 (2)0刻度——射線

3、看另一條射線經過哪一刻度。

師:量一個角我們會了,如果我們知道一個角的度數怎麼畫出這個角呢?好!現在看老師給大家作示範。

師邊說邊作示範:1、先畫一條射線。

2、重合(1)中心——端電 (2)0刻度——射線

3、畫另一條射線。

師:看明白了嗎?好下面開啟書在看一下書上是怎麼畫的。 這一環節沒有必要。

師:看完了嗎?剛纔咱們畫的是開口向哪一方的?生:右!師:好,能不能畫一個開口向左的?生:能!師:好,現在你們畫一個開口向左的55°角。

生畫師巡視。

師:畫完後,同桌交換檢查一下。

生交換檢查。

師:畫完了嗎?再畫兩個怎麼樣?生:好!

師:畫65°、110°的角,開口方向隨意!

生畫。

師:我們畫了4個角了,那你能不能總結一下畫一個角應有哪些步驟呢?

生回憶剛纔老師畫角的步驟。舉手。

師根據學生的總結,邊說邊板書:1、先畫一條射線。

2、重合(1)中心——端電 (2)0刻度——射線

3、畫另一條射線。

師:好,再畫一個角怎麼樣?生:好。師:用量角器畫一個45°角。生畫。

師:畫完了嗎?生座正以示畫完。能不能不用量角器畫?生:能!用三角板!

師:好,拿出你的兩個三角板。兩個三角板中六個角各是多少度?指兩名學生回答。

師:好,現在用三角板畫出45°角。

師:用三角板還能畫多少度的角?(30°、60°、90°)

師:好了,我們學會了用量角器,三角板畫角了,下面我們拿出一張紙來,用紙來折出角來。

師:用紙折出45°角。生折然後訂正。

師:再折出各135°角來,折完就下課。

四年級上冊數學說課稿 篇7

一、說教材:

《數據的分段整理》是蘇教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九單元《統計與可能性》中第1課時的內容。本課是初步教學分段統計數據,所以例題和習題都明確了數據以及各段的數值範圍,不要求學生獨立設計分段。教材透過創設學校準備爲鼓號隊員購買服裝的教學情境引出分段整理數據,使學生能想到要按身高數據分段整理,感受分段整理的必要性。然後引導學生自主分段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分析整理後的數據,根據分析結果解決實際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不應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做教材的開發者和建設者,要學會創造性地使用教材。爲了更加貼近每個學生生活經歷讓學生有話可說,我對教材進行了重新開發把購買鼓號隊服改爲購買武術隊的服裝。圍繞購買服裝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經歷分段整理--製作統計表--分析數據的全過程,而學習重點放在分段整理數據上整理的方法,採用多種方法,在交流比較的過程中,逐步優化,突出畫“正”字的方法。

二、說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解決現實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分段整理數據進行統計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感受分段整理數據的必要性。

2.在經歷收集、整理和分析數據的過程中,體驗畫“正”字法整理數據的優越性。會根據實際情況,用畫“正”字法對一組數據分段進行整理,初步學習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

3.使學生進一步增強用統計的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發展統計思想,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與人合作的態度。

4.結合統計,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學會數據的分段整理,難點是能對統計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做出決策。

三、說教法與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根據教材內容的特點,並結合學生實際,在教學中,我靈活採用談話法、比較法、討論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經歷畫“正”字分段整理數據、完成統計表、分析統計數據的全過程。學生在迫切完成任務和強烈的探究興趣驅動下,對本來枯燥的統計知識產生一種新鮮感和真實感,每個學生都能自覺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生能自然而然地根據已有的經驗透過探究嘗試、合作商討、交流反思等多種學習方法,真實經歷用統計解決問題的全過程,特別是學會了分段整理的方法,從而獲得了成功的愉悅體驗。

四、說教學過程

1.情景匯入、激發需求:

以學校準備爲武術隊隊員購買新的服裝引入全課。在師生的交流中得出:要知道每種服裝各要購買多少套,先要知道每段身高的人數,從而引出分段整理。

2.自主探究、學會整理:

(1)初次嘗試:同桌合作,嘗試分段整理。此時學生的方法是多樣的,在交流中進行方法的最優化,提出畫“正”字法整理。

(2)再次嘗試:同桌繼續合作,但規定整理的方法,用畫“正”字的方法整理。學生操作中教師巡視,收集資源。在資源的對比中,體會畫“正”字分段整理時的注意點,如:合計的意義,統計表中日期的填寫等,讓學生初步學會畫“正”字分段整理的方法。

(3)回顧總結:分段整理數據-製成統計表-分析數據。

3.聯繫實例、感受方法: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活動要求,讓學生自己完成統計表。

(2)讓學生交流分段統計的結果。

(3)分析統計結果,說說知道了什麼

4.運用方法,解決問題:完成想想做做第2、3題。

(1)第2題採用4人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統計,第3題是獨立完成統計。過程與第1題一樣。

(2)介紹:你知道嗎?

(3)出示2、3題的兩張統計表,談談自己的看法。

透過練習,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初步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5.全課總結: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

五、板書設計:

數據的分段整理

分段整理數據(畫“正”字)——製成統計表——分析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