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正比例的意義小學數學說課稿

說課稿9.98K

作爲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說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正比例的意義小學數學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正比例的意義小學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正比例的意義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西南師大版第十二冊第3單元的內容。本節教科書安排的是正比例,其內容主要是正比例的意義和正比例圖像,並透過例1和例2介紹這些內容。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生學習了除法、分數和比的知識等的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的一個重點內容。教材透過實例說明: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擴大(或縮小)若干倍,另一種量也隨着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這兩種量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另外從具體的數據中看出: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擴大、縮小的變化規律是它們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商)總是一定的,寫成關係式就是:y/x=k(一定)。引導學生學習正比例的圖像,並利用正比例圖像解決問題,透過正比例意義的教學,向學生滲透初步的函數思想。

二、說目標

1、使學生透過具體問題情境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義,並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實例,並進行交流。

2、透過探索正比例意義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感受事物中充滿着運動、變化的思想,並且特定的事物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

3、透過觀察、交流、歸納、推斷等教學活動,感受數學思維過程的合理性,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推理能力、歸納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

三、說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識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義,並能判斷兩種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

難點: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感受事物中充滿着運動、變化的思想,並且特定的事物發展、變化是有規律的`。

四、說學情

學生在前面已經初步接觸了正比例的變化規律,學習了比的意義、比的化簡與比的應用等。學生最容易掌握的是判斷有具體數據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最難掌握的是離開具體數據,判斷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

五、說教法

透過本課教學,使學生學會利用舊知構建新知的方法、合作探究的方法、分析小結的方法等等。例1利用小區收水費的事件,引導學生體會在單價一定的前提下水費隨用水量的變化而變化的規律,並根據這種規律概括出正比例的意義。爲了便於學生髮現規律,用表格分戶把用水量和水費對應起來,使學生一看就容易發現“用水量擴大幾倍,水費就擴大幾倍”的變化規律。例2主要是引導學生學習正比例的圖像,並利用正比例圖像解決問題,與傳統的小學數學教科書相比較,這是一個全新的內容。教科書仍然用實際問題引入,透過小麥和麪粉之間的正比例關係引出圖像,教科書只作了在方格紙上描小麥質量和麪粉質量對應點,並連線表示兩者之間正比例關係的方法提示,而正比例圖像包括描點、連線等步驟都由學生自己完成。重要的結論教科書都沒有將結果寫出來,而是讓學生透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方式去概括出來。教學過程中我給學生也留下了自主探索的空間。首先是正比例的意義,我讓學生根據兩個具體事例透過討論交流,從三個方面得出概念的內涵。其次,正比例圖像教科書不僅讓學生在方格紙上作圖,同時還透過問題“觀察上圖,你發現了什麼?”向學生提出探究任務,讓學生根據其圖像去探究正比例中兩個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趨勢。

六、說學法

在本節課中,我着重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小組合作交流。具體表現在學會思考,學會觀察,學會表達,學會思考教師要設計好問題,學會觀察教師要指導學生觀察表格和圖像,學會表達教師要引導學生如何說,並對學生進行激勵性的評價,讓學生樂於說,善於說。

七、說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匯入新課

二、引導觀察,探究新知

三、鞏固練習,深化提升

四、全課小結教師:這節課你們學到了哪些知識?用了哪些學習方法?還有哪些不懂的問題?

五、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