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時常需要準備好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使學生在單位時間內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

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正比例的意義,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養學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

3、培養學生用發展變化的觀點來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徵及其判斷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兩個變量之間的比例關係,發現思考兩種相關聯的量的變化規律。

教 法:

啓發引導法。

學 法:

自主探究法。

教 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定向導學(5分)

1、已知路程和時間,求速度。

2、已知總價和數量,求單價。

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求工作效率。

4、匯入課題。

今天我們來學習成正比例的量。

5、出示學習目標

1、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自主學習(8分)

自學內容:書上45頁例1

自學時間:8分鐘

自學方法:讀書法、自學法。

自學思考:

1、舉例說明什麼是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備幾個條件?

2、正比例關係式是什麼?

(1)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個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例如底面積一定,體積和高成正比例。

(2)構成正比例關係的兩種量,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是兩種相關聯的量,二是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三是比值(商)一定

(3)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一定),正比例關係怎樣用字母表示出來?

y/x=k(一定)

(4)不計算,根據圖像判斷,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釐米,那麼水的體積是175立方米?225立方厘米的水有9釐米。

2、歸類提升

引導學生小結成正比例的量的意義和關係式。

三、合作交流(5分)

第46頁正比例圖像

1、正比例圖像是什麼樣子的?

2、完成46頁做一做。

3、各組的b1同學上臺講解。

四、質疑探究(5分)

1、第49頁第1題

2、第49頁第2題

3、你還有什麼問題?

五、小結檢測(8分)

1、什麼是正比例關係?如何判斷是不是正比例關係?

2、檢測。

六、堂清作業(9分)

練習九頁第4、5題。

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意義的變化規律。

2.學會判斷成正比例關係的量。

3.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正比例的意義,掌握正比例變化的規律。

教學過程設計

(一)複習準備

請同學口述三量關係:

(1)路程、速度、時間;

(2)單價、總價、數量;

(3)工作效率、時間、工作總量。

(學生口述關係式、老師板書。)

(二)學習新課

今天我們進一步研究這些數量關係中的一些特徵,請同學們回答老師的問題。

幻燈出示:

一列火車1小時行60千米,2小時行多少千米?3小時、4小時、5小時……各行多少千米?

生:60千米、120幹米、180千米……

師:根據剛纔口答的問題,整理一個表格。

出示例1:(小黑板)

例1 一列火車行駛的時間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師:(看着表格)回答下面的問題。表中有幾種量?是什麼?

生:表中有兩種量,時間和路程。

師:路程是怎樣隨着時間變化的?

生:時間1小時,路程是60千米;2小時,路程爲120千米;3小時,路程爲180千米……

師:像這樣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這兩種量就叫做兩種相關聯的量。

(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表中誰和誰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生: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

師:我們看一看他們之間是怎樣變化的?

生:時間由1小時變2小時,路程由60千米變爲120千米……時間擴大了,路程也隨着擴大,路程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師:現在我們從後往前看,時間由8小時變爲7小時、6小時、4小時……路程又是如何變化的?

生:路程由480千米變爲420千米、360千米……

師:從上面變化的情況,你發現了什麼樣的規律?(同桌進行討論。)

生:時間從小到大,路程也隨着從小到大變化;時間從大到小,路程也隨着從大到小變化。

師:我們對比一下老師提出的兩個問題,互相討論一下,這兩種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分組討論)

師:請同學發表意見

生:第一題時間擴大了,行的路程也隨着擴大;第二題時間縮小了,所行的路程也隨着縮短了。

師:我們對這種變化規律簡稱爲“同擴同縮”。(板書)讓我們再看一看,它們擴大縮小的變化規律是什麼?

師:根據時間和路程可以求出什麼?

生:可以求出速度。

師:這個速度是誰與誰的比?它們的.結果又叫什麼?

生:這個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它們的結果是比值。

師:這個60實際是什麼?變化了嗎?

生:這個60是火車的速度,是路程和時間的比值,也是路程和時間的商,速度不變。

駛多少千米,速度都是60千米,這個速度是一定的,是固定不變的量,我們簡稱爲定量。

師:誰是定量時,兩種相關聯的量同擴同縮?

生:速度一定時,時間和路程同擴同縮。

師:對。這兩種相關聯的量的商,也就是比值一定時,它們同擴同縮。我們看着表再算一算表中路程與時間相對應的商是不是一定。

(學生口算驗證。)

生:都是60千米,速度不變,符合變化的規律,同擴同縮。

師:同學們總結得很好。時間和路程是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是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的:時間擴大,路程也隨着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隨着縮小。擴大和縮小的規律是:路程和時間的比的比值總是一樣的。

師:誰能像老師這樣敘述一遍?

(看黑板引導學生口述。)

師:我們再看一題,研究一下它的變化規律。

出示例2。(小黑板)

例2 某種花布的米數和總價如下表:

(板書)

按題目要求回答下列問題。(幻燈)

(1)表中有哪兩種量?

(2)誰和誰是相關聯的量?關係式是什麼?

(3)總價是怎樣隨着米數變化的?

(4)相對應的總價和米數的比各是多少?

(5)誰是定量?

(6)它們的變化規律是什麼?

生:(答略)

師:比較一下兩個例題,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生: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

師:對。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這就是今天我們學習的新內容。(板書課題:正比例的意義)

師:你能按照老師說的敘述一下例1中兩個相關聯的量之間的關係嗎?

生:路程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時間是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是正比例關係。

師:想一想例2,你能敘述它們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爲什麼?(兩人互相試說。)

師:很好。請開啟書,看書上是怎樣總結的?

(生看書,並畫出重點,讀一遍意義。)

師:如果表中第一種量用x表示,第二種量用y表示,定量用k表示,誰能用字母表示成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的量與定量的關係?

師:你能舉出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關係的兩種相關聯的量的例子嗎?

生:(答略)

師:日常生活和生產中有很多相關聯的量,有的成正比例關係,有的是相關聯,但不成比例關係。所以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否成正比例關係,要抓住相對應的兩個量是否商(比值)一定,只有商(比值)一定時,才能成正比例關係。

(三)鞏固反饋

1.課本上的“做一做”。

2.幻燈出示題,並說明理由。

(1)蘋果的單價一定,買蘋果的數量和總價( )。

(2)每小時織布米數一定,織布總米數和時間( )。

(3)小明的年齡和體重( )。

(四)課堂總結

師:今天主要講的是什麼內容?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自己總結,舉手發言。)

師:開啟書,並說出正比例的意義。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

(五)佈置作業

(略)

課堂教學設計說明

第一部分:複習三量關係,爲本節內容引路。

第二部分:新課從創設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導學生主動、自覺地觀察、分析、概括,緊緊圍繞判斷正比例的兩種相關聯的兩個量、商一定展開思路,結合例題中的數據整理知識,發現規律,由討論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識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鞏固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新知識,由此驗證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幫助學生掌握判斷方法。最後指導學生看書,抓住本節重點,突破難點。安排適當的練習題,在反覆的練習中,加強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斷的方法。合理安排作業,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

總之,在設計教案的過程中,力爭體現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精神,使學生認識結構不斷髮展,認識水平不斷提高,做到在加強雙基的同時發展智力,培養能力,併爲以後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正比例關係的意義,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能依據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關係。

2.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和概括等能力,讓學生掌握判斷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關係的方法,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正比例關係的意義。

教學難點:掌握成正比例量的變化規律及其特徵。

教學過程:

一、複習鋪墊

1.說出下列每組數量之間的關係。

(1)速度 時間 路程

(2)單價 數量 總價

(3)工作效率 工作時間 工作總量

2.引入新課。

上面是已經學過的一些常見數量關係,每組數量中,數量之間是有聯繫的,存在着相依關係。當其中有一個量變化時,另一個量也隨着變化,而且這種變化是有規律的,這節課開始,我們就來研究和認識這種變化規律。今天,先認識正比例關係的意義。(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讓學生計算,在課本上填表,並思考能發現什麼。指名口答,老師板書填表。讓 學 生觀察表裏兩種量變化的數據,思考:

(1)表裏有哪兩種數量,這兩種數量是怎樣變化?

(2)路程和時間相對應數值的比的比值各是多少?這兩種量變化有什麼規律?

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得出:

(1)表裏的兩種量是所行時間和所行路程。路程和時間是兩種相關聯的量,(板書:兩種相關聯的量)路程隨着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2)時間擴大,路程也擴大;時間縮小,路程也縮小。

(3)可以看出它們的變化規律是:路程和時間比的比值總是一定的。(板書:路程和時間比的比值一定)因爲路程和時間對應數值比的比值都是50。提問:這裏比值50是什麼數量?(誰能說出它的數量關係式?想一想,這個式子表示的是什麼意思?(把上面板書補充成:速度一定時,路程和時間比的比值一定)

2.教學例2

出示例2和思考題。要求學生按剛纔學習例1的方法學習例2,然後把你學習中的發現綜合起來告訴大家。學生觀察思考後,指名回答。然後再提問:這兩種相關聯量的變化規律是什麼?枝數比的比值一定)你是怎樣發現的?比值1.6是什麼數量,你能用數量關係式表示出來嗎?誰來說說這個式子表示的意思?(把板書補充成c單價一定時,總價和枝數比的比值一定)

3.概括

(1)綜合例1、例2的共同點。

提問:請大家比較例l和例2,你發現這兩個例題有什麼共同的地方?(①都有兩種相關聯的量;②都是一種量隨着另一種量變化;③兩種量裏對應數值的比的比值一定)

(2)概括正比例關係的意義。

像例l、例2裏這樣的兩種相關聯的量是怎樣的關係呢,請同學們看課本第40頁最後一節。說明:根據剛纔學習例1、例2時發現的規律,這裏有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的比值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之間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追問;兩種相關聯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比值是不是一定)提問:如果用x和y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那麼上面這種數量關係式可以怎樣寫呢? 指出:這個式子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x和y,y隨着x的變化而變化,它們的比值k是一定的。這時就說x和y成正比例關係。所以,兩個量成正比例關係,我們就用式子 =k (一定)來表示。

4.具體認識。

(1)提問:例l裏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正比例關係嗎,爲什麼?例2裏的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爲什麼?提問:看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鍵要看什麼?

(2)做練習八第1題。

讓學生讀題思考。指名依次口答題裏的問題。指出:根據上面所說的,要知道兩個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係,只要先看兩種量是不是相關聯的量,再看兩種量變化時比值是不是一定。如果兩種相關聯的量變化時比值一定,它們就是成正比例的量,相互之間成正比例關係。

5.教學例3。

出示例3,讓學生思考。提問:怎樣判斷是不是成正比例?哪位同學說說零件總數和時間成不成正比例?爲什麼?請同學們看一看例3,書上怎樣判斷的,我們說得對不對。追問:判斷兩種量是不是成正比例要怎樣想?強調:關鍵是列出關係式,看是不是比值一定。

三、鞏固練習

現在,我們根據上面的判斷方法來做一些題。

1.做“練一練”第l題。

指名學生口答,說明理由。可以結合寫出數量關係式。

2.做“練一練”第2題。

指名口答,並要求說明理由。

3.做練習八第2題。

小黑板出示。讓學生把成正比例關係的先勾出來。指名口答,選擇幾題讓學生說一說怎樣想的?(必要時寫出關係式讓學生判斷)

4.下列題裏有哪兩種相關聯的量?這兩種量成不成正比例?爲什麼?

一種蘋果,買5千克要10元。照這樣計算,買15千克要30元。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正比例關係的意義是什麼?用怎樣的式子表示y和x這兩種相關聯的量成正比例?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關鍵看什麼?

五、家庭作業

練習八第3題。

正比例的意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學生根據具體情境教學,結合實例認識正比例,理解正比例的意義。

2、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3、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體會數學源於生活,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結合豐富的事例,認識正比例。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難點:

能根據正比例的意義,判斷兩個相關聯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學關鍵:

理解成正比例的兩個量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口答

1、已知路程和時間,怎樣求速度?

2、已知總價和數量,怎樣求單價?

3、已知工作總量和工作時間,怎樣求工作效率?

二、數學活動。

在學活動的過程中,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條理性和數學結論的確定性,並樂於與人交流。

活動一:在情境中感受兩種相關聯的量之間的變化規律。

(一)情境一:

課件出示:

1、觀察圖,分別把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情況填入表格中。請根據你的觀察,把數據填在表中。

2、填完表以後思考討論。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變化是否有關係?它們的變化分別有怎樣的規律?規律相同嗎?說說從數據中發現了什麼?

3、小結:正方形的周長和麪積都隨邊長的增加而增加,在變化過程中,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的比值一定都是一定的。

特點是:

①兩種相關聯的量

②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擴大(或縮小)

③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4、正方形的面積與邊長的比是邊長,是一個不確定的值。

學生在小組內練說發現的規律,初步感知正比例的判定。

(二)情境二:

1、一種汽車行駛的速度爲90千米/小時。汽車行駛的時間和路程如下:

2、請把下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說說你發現的規律:路程與時間的比值(速度)相同。

(三)情境三:

1、一些人買一種蘋果,購買蘋果的質量和應付的錢數如下。

2、把表填寫完整。

3、從表中發現了什麼規律?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也就是單價)相同。

3、說說以上兩個例子有什麼共同的特點。

小結:路程隨時間的變化而變化,路程與時間的比值相同;應付的錢數隨購買蘋果的質量的變化而變化,應付的錢數與質量的比值相同。

4、正比例關係:觀察思考成正比例的量有什麼特徵?

小結:

(1)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着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係叫做正比例關係。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

追問:判斷兩種相關聯的量成不成正比例的關鍵是什麼?(比值是不是一定)

(2)字母表達關係式。

如果字母y和x分別表示兩種相關聯的量,用k表示它們的比值,正比例關係怎樣用字母表示出來?=k(一定)

(3)質疑。

師:根據正比例的意義以及表示正比例關係的式子想一想:構成正比例關係的兩種量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三、鞏固練習

(一)想一想:請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與同桌交流,再集體彙報。

1、正方形的周長與邊長成正比例嗎?面積與邊長呢?爲什麼?

2、根據小明和爸爸的年齡變化情況

把表填寫完整。父子的年齡成正比例嗎?爲什麼?

(二):練一練。教師適度點撥引導,強調正比例關係判斷的關鍵。先自己獨立完成,然後集體訂正,說理由。

1、判斷下面各題中的兩個量,是否成正比例,並說明理由。

(1)每袋大米的質量一定,大米的總質量和袋數。

(2)一個人的身高和年齡。

(3)寬不變,長方形的周長與長。

2、根據下表中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與高相對應的數值,判斷當底是6釐米的時候,它們是是成正比例,並說明理由。

3、買郵票的枚數與應付的錢數成正比例嗎?填寫表格。先填寫表格,再說明理由。

4、畫一畫,你會有新的發現。

綵帶每米4元,購買2米、3米…綵帶分別需要多少錢?

①填一填:(長度:米,價格:元)

②畫一畫,把上表中長度和價錢對應的點描在座標紙上,再順次連接起來。看發現了什麼?

板書:

正比例的意義

①兩種相關聯的量

②一種量擴大(或縮小)另一種量也擴大(或縮小)

③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量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路程÷時間=速度(一定)總價÷數量=單價(一定)=k(一定)

標籤:正比例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