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青島版科學《金屬》說課稿

說課稿2.85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青島版科學《金屬》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青島版科學《金屬》說課稿

科學《金屬》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化學九年級下冊第八單元課題1《金屬材料》。金屬材料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聯繫的教學內容,本課題分爲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紹了幾種重要金屬的物理性質和用途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第二部分重點介紹了合金。

二、說學情

在物理課的相關學習中,學和生對金屬的物理性質已有了一定的瞭解,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一些金屬製品,因此,學生對金屬、金屬材料及其在生活、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已有不同程度的認識。此前,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問題探究能力,能透過查找資料、調查研究進行一些分析和總結。但由於學生參與自主學習時承擔責任的意願和能力有所不同,需要教師給予一定的幫助。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透過日常生活中廣泛使用金屬材料等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

(2)瞭解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知道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但同時還需考慮如價格、資源以及廢料是否易於回收等其他因素。

(3)能區分生鐵和鋼,認識金屬與金屬材料的關係。

過程與方法:

(1)引導學生自主實驗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培養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2)透過討論探究物質的性質與用途的關係,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學會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逐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日常生活中廣泛應用金屬材料的具體事例,認識金屬材料與人類生活和社會發展的密切關係。

四、說重點、難點

重點:

(1)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金屬的物理性質。

(2)物質性質與用途之間的辯證關係。

難點:

(1)培養學生運用探究方法得出相關結論的能力。

(2)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五、說教法

根據化學課程標準"要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的要求,以及本節課的內容。我確定的教學方法是:採用實驗探究法,按照提出問題—實驗探究—觀察分析—得出結論的程序實行探究式討論教學透過教學,將學生的思維活動由認識知識到認識方法,由書本知識拓展到課外知識,教學活動層次逐步深化,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的張揚,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在最佳興奮的狀態。

六、說學法

由於本課實驗的探究的內容很多,學生的思維又特別活躍,學生主動參與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中,會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學生會取長補短,形成技能,培養合作意識,使創新能力逐步得到發展。

七、說教學過程

課堂匯入:教師講授前面已學習了碳、氫、氧等非金屬單質的知識,今天我們要研究另一類單質-金屬。請同學們說出日常生活中接觸到的金屬製品,並展示他們課前收集到的金屬製品,如:銅錢、硬幣、紀念章等,使學生感覺到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金屬材料。並用多媒體播放金屬材料在生產、生活和社會等各個領域中的應用資料,請同學們講出,還有哪些領域用到了金屬製品,進一步突出化學與社會的密切聯繫,同時也增強了學生對金屬材料的興趣和好奇心,從而產生了解金屬性質的探究欲。

新課講授:

教師創設問題情景:我們知道金屬有很多用途,可爲什麼金屬會有這麼廣泛的用途呢?這是由它們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物理性質決定的。同學們想知道金屬的性質嗎?

請學生利用實驗臺上的儀器、材料,儘可能多地探究出金屬的物理性質。(教師可以預先設計一些試驗步驟,並在多媒體上放映。)學生分別取出鐵絲、銅絲、鋁絲。①用細砂紙打磨這些金屬絲,用濾紙擦拭後,觀察它們的顏色和光澤;②用力試試它們是否容易被彎曲、折斷;③分別用小刀割一下;④分別用鐵錘用力錘一下;⑤用手拿着金屬絲的一端,在酒精燈上加熱另一端,試試它們能不能傳熱;⑥用電池、小燈泡試試它們能不能導電。

學生彙報自己的實驗結果,介紹實驗探究方法,同時進行師生評價。科學探究結束,讓學生歸納出常見金屬的物理性質,如:大多數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常溫下多數是固體,密度、硬度一般較大,有良好的導電導熱性和延展性等。

多媒體展示物理性質圖

教師指出:金屬除具有一些共同的物理性質外,還具有各自的特性。如:鐵、鋁等大多數金屬都呈銀白色,但銅卻呈紫紅色,金呈黃色;在常溫下,鐵、鋁、銅等大多數金屬都是固體,但體溫計中的汞卻是液體……金屬的導電性、導熱性、密度、熔點、硬度等物理性質差別也較大。出示幾種金屬的物理性質數據表,請同學們分析,留意導電性最好,密度最大,熔點最高,熔點最低,硬度最大金屬是什麼等)的物理性質。

讓學生結合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其他現象,討論分析課本第三頁中的問題。學生分析討論後分別回答,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得出以下結論:物質的性質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物質的用途,但這不是唯一的決定因素,在考慮物質的用途時,還需要考慮價格、資源存量、是否美觀,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廢料是否易於回收和對環境的影響等多種因素。從而使學生理解性質決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質的辨證關係。

教師提出問題:

1、我們在生活中所見到的金屬是不是純金屬?

2、什麼是合金?常見的合金有哪些?

3、合金與純金屬有什麼不同呢?

學生閱讀課文第4~5頁相互討論。讓同學進行自主學習探究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然後指導學生分組實驗。學生帶着問題分組實驗,觀察黃銅片和銅片、焊錫和錫的光澤和顏色;將它們互相刻劃、比較硬度,比較焊錫,錫、鋁的熔化溫度。總結出合金比純金屬的硬度大、韌性強、熔點低的特性。

鞏固提高:

歸納總結金屬和合金的物理性質,並與合金進行比較。

將從身邊的金屬材料製品中的用途與其物理性質相聯繫設計了以下連線題目。

鐵鍋作爲炊具延展性

金屬鈕釦密度小

古代黃金作爲貨幣有金屬光澤

鋁合金應用廣泛熔點高

小結作業:

課堂小結,讓學生在學案中自己小結,能使學生體會到一堂課中的樂趣和收穫,老師做要點補充。採取學生先小結,老師後總結的方式,目的在於:

1、訓練學生概括總結的思維能力

2、實施以主動建構爲基礎的精簡教學策略,以圖表的方式直觀讓學生清楚本節的內容要點,及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繫,使學生知識系統化,網絡化。

佈置作業:

1、資料"金屬之最"以及"形狀記憶合金"具有較強的趣味性,可以結合這些內容引導學生進一步查閱有關資料,辦一期化學小報或牆報。

2,環顧你家裏的日常生活用品,觀察超市或商店裏貨架上的商品,或詢問你的父母。調查一下你身邊有哪些金屬製品,然後將你的調查結果填入下表裏。

科學《金屬》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鹼金屬是典型的金屬元素,是學生學習的第一個金屬元素,也將是中學階段唯一系統學習的一族金屬元素,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把它編排在高一教材中的第二章討論,是因爲義務教育初中化學教材中已介紹了鐵等金屬,以及碳酸鈉、氯化鈉、氫氧化鈉等鈉的化合物的知識,爲鹼金屬知識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與其它主族元素相比,可能會使學生感到相對更簡單、更容易,有利於減輕學生在高中學習初期的不適應感;還有利於複習鞏固和運用第一章所學的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知識。透過鹼金屬元素的學習,總結出學習主族元素的學習方法和模式,將有利於其它主族元素的學習,也爲學生今後學習元素週期律和原子結構等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2、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本節教材的內容包括三部分:鈉的物理性質、鈉的化學性質和鈉的存在及主要用途,本節課教學的重點是從鈉的原子結構特徵認識鈉的化學性質。而本節課教學的難點則是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

3、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根據大綱、考綱、教材和學生的實際,確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使學生認識鈉是一種很活潑的金屬B、讓學生了解鈉的物理性質

C、讓學生掌握鈉的化學性質D、讓學生了解鈉的主要存在形式和用途

2)能力目標

A、讓學生親自動手做有關實驗,培養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B、讓學生認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根據實驗現象自己歸納出鈉的有關性質,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C、引導學生在實驗的.基礎上,分析所發生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及其對應的鈉的性質,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訓練其科學方法。

D、學生在實驗後,讓他們展開討論,以培養其合作學習的習慣和能力。

E、透過閱讀課本有關內容,進行閱讀理解能力的訓練。

二、說程序、教法

1、透過複習舊知識,引入新課

先複習初中已學習過的鐵的有關知識:讓學生舉出鐵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知道鐵的用途很廣泛,是人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教師再提問:在人類已發現的一百多種元素中,還有沒有其它的金屬元素?待學生回答後,教師再指出除鐵外,還有很多金屬元素,我們今天要一起學習的鹼金屬元素也是金屬元素,而且它們也有很廣的用途。從而引入新課教學。

2、新課講授

1)鈉的物理性質。讓學生觀察實驗室中的鈉的樣品,並閱讀課本關內容,歸納總結出鈉的化學性質。

2)鈉的化學性質。先給出鈉的原子結構,讓學生根據其原子結構推測鈉可能的化學性質,並透過課本上實驗去驗證,最後得出鈉的化學性質。

3)鈉的存在和主要用途。讓學生聯繫實際生活,閱讀課本有關內容,找出鈉的存在形式和主要用途。

3、新課小結

教師在講授完新課後,要小結本節課所講內容,讓學生再次明白這節課所學內容,強調重點,也使學生對所學的新知識加深印象,使他們清楚本節課的知識主線。

4、鞏固練習

1)爲什麼大多數鹼金屬單質儲存在煤油中而鋰單質卻儲存在液體石蠟中?

2)鈉的金屬活動性很強,,爲什麼跟鹽酸或硫酸銅等鹽溶液反應時,考慮情況不一樣?

5、佈置作業

課本第31頁:一、二、四做在書上;三、五兩題做在作業本上。

三、說教法

講授新課採取的主要方法:

本節課主要採取實驗探究法,按照問題實驗觀察分析結論的程序進行教學。

1)採用邊講邊實驗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親自動手做實驗,真正體會和近距離觀察實驗現象,但教師一定要強調實驗時的注意事項,加強安全教育。

2)儘可能讓學生實驗和觀察得出結論。

3)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邊實驗、邊觀察、邊分析,最後自己得出結論。每個學生在做完實驗時,讓學生調動所有感觀,認真觀察,並且讓學生互相討論和補充。

4)密切聯繫生活和生產實際,引用高壓鈉燈和節日焰火等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事例進行教學,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讓學生閱讀課本並歸納總結。

四、說學生

剛進高一的學生,在初中已學習過金屬元素(如鐵)及其化合物的一些知識,同時還學習過鈉的化合物(如氯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一些知識,他們有進一步探究更多金屬元素的求知慾和興趣;另外,在初中他們已看過教師的演示實驗,也做過一些學生實驗,具有了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只要透過教師的引導和指導,都會成爲本節課教學的有利支撐點。

五、說學法

教與學是雙邊活動,一堂課是否成功,除了看教師如何教,還要看學生是怎樣學的,不能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應使他們主動地獲取新知識。

1、學生要先預習本節內容。學生在預習將要學習的內容後,在聽課的時候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而且要特別強調預習實驗的內容,知道實驗的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在課堂上才能達到邊講邊實驗的目的。

2、學生要認真做好有關實驗。在教師的指導下,按操作要求和安全要求,完成每一個實驗內容,訓練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3、學生要認真仔細觀察實驗現象,培養其觀察能力。

4、學生要根據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自己得出鈉的性質,以加深印象,真正理解性的記憶新知識。

5、指導學生完成課堂鞏固練習,達到鞏固、運用新知識的目的。

科學《金屬》說課稿3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金屬》這一課是蘇教版《科學》教材小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它們是什麼做的》第4課。本課是根據小學課程標準中“物質世界裏的物體性質”的相應內容編寫而成的。是以金屬爲題,引導學生探究金屬這一類物質的共同性質,即金屬的共性。本課在結構上遵循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即先認識金屬物品的金屬屬類,然後由此提出問題:爲什麼人們用金屬製作的問題,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接着利用不同的探究方法,引導學生透過實驗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啓發學生歸納出金屬的基本性質,即有金屬光澤、容易傳熱、有延展性。最後,以拓展的方式補充常見金屬性價。在比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

2、教學內容:

《金屬》這一課安排這幾方面的教學內容:

(1)、認識常見的金屬製品,討論人們爲什麼用金屬製作它們;

(2)、利用實驗探究金屬性質;

(3)、瞭解金屬在生活中的應用,不僅考慮它們的性能,還要考慮它們的價格等因素。

3、學情分析:

生活中,學生對於金屬並不陌生,但對金屬的性質、價格、性能、優缺點並沒有作專門的研究,雖然是很熟悉的常見材料,但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說,初步接觸科學,讓其獨立探究,還是有一定難度,尤其《金屬》與前面的幾課相比,要引導學生探究同類物體的共性,更具有挑戰性。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介紹一些探究方法,引導學生透過實驗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

4、教學目標:

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的分析,本課教學目標確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

(1)知道金屬具有金屬光澤、容易傳熱、有延展性的性質。

(2)瞭解常見金屬的性能,知道性質決定了金屬的用途,但同時也要考

慮價格等其它因素。

過程與方法:

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金屬,透過實驗研究不同金屬的性質。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5、教學重難點:

金屬這一課的教學重點是: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難點是:探究金屬具有延展性。

6、教學準備:

本節課用到的實驗材料和工具很多很特殊。要用到開水、鐵絲、銅絲、鋁絲、水槽、小錘、石塊、塑料棒、竹筷等。考慮到學生的安全,所有材料和工具都由老師準備,並把燒杯換成塑料保溫杯,各組加一個水槽,防止學生實驗時弄倒杯子,被開水燙傷。

二、教學方法:

根據本單元的具體內容和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在教學金屬這一課時,我讓學生以合作探究爲主,但由於三年級的學生年齡小,剛剛接觸科學,所以我又加以必要的指導。科學課程標準強調,以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爲宗旨,以學生爲主體,以探究爲核心。但是學生在課堂上的探究,離不開教師必要的幫助和指導。

三、具體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根據“先學後教,主動學習,和諧發展”的教學理念。按照“主動——和諧”課堂教學模式設計教學,本節課分四個教學環節,即獨立自學、互動交流、總結評價、運用拓展。

1、獨立自學:

上課一開始,我出示學生比較常見的金屬製品鐵碗和銅號,讓學生說一說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再匯入本節課課題,然後接着出示本節課主要探究的問題,即問題生成單。這樣教學的好處是實物展示能引人入勝,讓學生見識豐富多彩的各種金屬製品,迅速激發學生探究金屬的慾望。接着出示本節課要探究的問題,讓學生進行獨立自學,關鍵是尊重學生的心裏

感受,培養他們的學習情趣。使學生在“問題生成單”的指引下,限時學習教材,理解教材,初步把握教材,建立知識體系和方法體系。其能有效發揮主觀能動作用,自主參與學習。

2、互動交流:

互動交流是每節課的重要教學環節,本節課我分三個小環節來完成。第一個環節:引導交流常見金屬製品。先讓學生找出生活中常見的金屬製品,同時補充金屬製品的圖片,接着出示鐵碗和銅號,提出:“爲什麼鐵碗用金屬鐵做,銅號用金屬銅做,而不用其它材料製作?”的問題。這個環節我先採用創設感官情境,期望學生髮現金屬在日常生活的更多的運用,揭示其金屬的優越性。同時重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和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了對金屬共同性質的初步的感性認識。

第二個環節:引導實驗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這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所在,爲了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引領學生利用三個實驗來探究金屬的共同性質。

(1)、金屬有金屬光澤實驗:

我讓學生用砂紙對鐵絲等進行打磨,讓他們仔細觀察,得出金屬有金屬光澤這一特性。在這一組的實驗活動當中,既有學生的自主探究,也有我的演示實驗,再加上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學生已經對金屬的性質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學生由看一看、做一做,自然明白了很多,同時逐步培養了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品嚐到了成功的喜悅。

(2)、金屬容易傳熱實驗:

這是學生所做的第一個有關金屬導熱性的實驗,需要用到開水,而要保證學生的實驗安全。所以,我把燒杯換爲塑料保溫杯,各組加一個水槽,在實驗時,把保溫杯放在水槽裏面,防止學生弄倒杯子,使開水燙傷學生。這樣做既能讓學生安全實驗,又能保證實驗有明顯的效果。當學生用手去觸摸,發現銅絲、鋁絲很熱,而塑料棒和竹片沒有變熱,我接着提出一個問題:爲什麼銅絲和鋁絲很熱呢?這熱是從哪來的?透過對比讓學生明白,原來熱透過銅絲和鋁絲傳到了我們的手上,揭示金屬容易傳熱(導熱性)的性質。

(3)、金屬延展性的實驗:

關於金屬延展性的實驗,是本課的教學難點,所以,讓學生也透過動手操作,仔細地觀察,認識金屬的延展性。我爲學生準備了鐵錘、石塊,銅絲,鋁絲等實驗器材,但考慮到學生年齡小,只選擇比較容易敲扁的鋁絲給學生敲打,實驗更容易做一些,效果也明顯。在這一實驗中,學生未必能準確說出延展性這一概念,我在學生說的基礎上,直接揭示,因爲我認爲科學課堂上,有時候,一些準確的科學概念,是有必要向學生直接傳輸的,而不能始終停留在一種模糊的操作階段。

第三個環節:引導學生了解常見金屬的性能,知道性質決定了金屬的用途,但同時也要考慮價格等其它因素。在這個環節中,我提出:“誰知道哪種金屬傳熱最好?哪種金屬延展性最好嗎?哪種金屬最昂貴?”的問題,讓學生帶着問題有針對性閱讀教材中提供的資料,學生更能準確地獲取知識。

3、總結評價

這個環節,我先讓學生談談自己的學習收穫,簡要進行學習總結,然後老師進行點撥評價,補充總結,形成知識體系。

4、運用拓展

我讓學生做三題鞏固練習題,做一題拓展練習:(如果要製作鍋、易拉罐、首飾,你會選擇哪種金屬?爲什麼?)其目的是及時鞏固所學知識,進行目標檢測,讓學生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增強學生的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