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說課稿1.2W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9篇,歡迎大家分享。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模板合集九篇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兩小兒辯日》是人教社九年制義務教育十一冊裏的一篇講讀課文。它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敘述古時候兩個孩子憑着自己的直覺,一個認爲太陽早晨離人近,一個認爲太陽在中午離人近,爲此各持一端,爭持不下,就連孔子這樣博學的人也不能做出判斷,這個故事說明爲了認識自然,兩小兒勇於探索,大膽質疑的品質,也說明宇宙無限,知識無窮,再博學的人也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二、說教案

《兩小兒辯日》一課是培養學生的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好課例,因此我教授本課時訓練重點確定爲:

1.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疑難字詞,能根椐課後註釋疏通文意。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兩小兒爲認識自然,探索真理而善於動腦,大膽質疑的精神,及孔子謙虛謹慎,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

預習:

1.熟讀課文大概瞭解文意。

2.搜尋關於孔子的資料(生平、言論)。

3.思考課後練習題。

三、說教法

本堂課因爲是孩子們初學古文,所以在本文教學中,我主要採用的方法是讓學生樂讀趣學,自主感悟。透過藉助課後註釋理解文章,教師適當點撥,講解。重視古文的讀,要求學生讀出古文的韻味,讀懂文章的意思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培養學生學習古文的興趣。

四、說學法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主要以教師的導,學生的學習爲教學主線,去營造一種教師和學生互動的學習氛圍,以接受變探究的演化形式,逐步深入,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惑,積累。從而解決出學生學習古文的困難,引導學生主動地探究學法,快樂輕鬆地學習古文。

五、說過程

(一)引導釋題,匯入新課

爲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採用複習舊知引入新課的方法,由“辛”字入手,加部首說“辯”字匯入課題,解釋“辯”字的字義,從而以“辯”字貫穿全文,讓學生明白這篇課文講的就是兩小兒辯論太陽,此時教師則引導學生再一次讀課題,然後層層深入、質疑,兩小兒辯論太陽的什麼呢?讓孩子深入思考,以此交待了學文的目的,學生帶着疑問走進課文。

(二)指導學法

由於學生初學古文,所以困惑重重,在此我讓學生充分交流初學古文的感受,從而總結出古文不好讀,不好懂,明確了學習古文的方向和目標,緊接着老師配樂範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古文的美,學生透過傾聽總結讀法。學生自由練讀,並由此解決了古文不好讀這一難點,就是讓我們多讀,反覆讀,緊接着教師趁熱打鐵牽出古文不好懂的這一難點,學生各抒己見,自己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老師再一次強調出學習古文的目的就是讀懂意思,讀出韻味。

(三)依照學法逐步解文

在學生讀通順的基礎上,我進一步質疑:這篇文章到底給我們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呢?學生概述的過程中,交流孔子這一人物,爲後面學習文章,揭示人文內涵,做好鋪墊,並且在學生概述故事內容的同時,又緊接着質疑:孔子在什麼情況下遇見兩小兒的?無形中對文章第一節內容就在老師質疑,學生解疑的過程中完成了學習。並在此強調“鬥”的含義,過渡到第二節的學習,明確兩小兒辯論的觀點,透過分析“也”字,重點指導學生的朗讀,由此以“辯”爲主線,教師引導學生先獨立學習,後合作學習的方式,完成三四節的學習,透過抓重點字詞、分析句式、課件演示等方式,讓學生體會兩小兒辯鬥時各持的理由是那麼針鋒相對,互不相讓的,以理解促讀,讀出道,讀懂意思,老師在這則起到的是穿針引線的作用,重點把握住了文字的內容,體現了文字的工具性。

(四)研讀課文,讀後明理

最後,我重點抓住孔子“不能決”,讓學生體會人文內涵,讓學生交流孔子的言論並結合蒐集孔子的資料,體會孔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學無止境的道理,學習兩小兒勇於探索,善於觀察,勤學好問的精神,並將兩小兒提出的問題設計成以教師提供資料,學生課後解決的方法,留給學生充分的探究空間。

(五)總結拓展,延伸課外

初次學古文不能只學不積累,積累什麼?積累的就是我們的學法,“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讓學生感受古文與現代文不同的基礎上,老師總結出學習古文的方法,對學生今後學習古文打下基礎,這樣從開始學生討論學法,到教師最後總結學法,無時不體現,我們學的主動不僅在學內容,還在學方法。也正體現老師的教是爲了不教這一理念,最後佈置學生回去講故事,排課本劇的形式,加強學生對新知識的鞏固,整堂課最終做到的是以理解促讀,以讀明理的辦法,一步步紮紮實實學好古文。

六、說板書

從字數上看板書有些繁瑣,但我認爲板書總是爲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服務的,爲了讓學生能直觀的理解,我從題眼“辯”字爲主線到兩小兒辯論的觀點,理由最後結果,讓學生觀其則明文意,梳理出文字的內容。

總之,初次嘗試文言文的教學,我的這堂課中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略,根據課堂反饋定論),但是,我最終能較好地體現了我此次課堂教學要達成的目標,就是學生要學的有收穫,而我教的要紮實,也希望各位老師能爲我提出寶貴的意見。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和田的維吾爾》是人教版語文六年級下冊第二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間爲一節。本組課文的單元教學目標是瞭解課文表現出來的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民風民俗,體會作者是怎樣寫出民俗特點的。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作者在和田親身感受到維吾爾族人特有的豪氣與樂觀,以及維吾爾族許多饒有趣味的風俗,從而可以感受到維吾爾族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豁達樂觀的精神風貌。基於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讀熟課文,積累“鋪天蓋地、載歌載舞、美不勝收”等詞語和一些生動形象的比喻句。從而感受到語言美。

過程與方法目標: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充分地與文字交流,在自讀、感情朗讀、品讀等形式多樣的閱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維吾爾人的特點以及他們雖苦猶樂的美好品質。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學習,體會作者對維吾爾人樂觀豁達精神的由衷讚美之情,學習他們的精神風貌,從而激發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和讚美之情。由於本課文質兼美,因此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感情朗讀,瞭解感受和田維吾爾人的特點及其民風民俗。難點是:體會作者的語言表達特點,並學習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二、說教法學法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文素養,語文素養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創新精神,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理念,因此教學時,我準備採用以下三種教學方法:

以讀代講法: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薰陶,在讀中體會維吾爾人的高尚品質。

情境教學法:用聲情並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畫面,出示維吾爾民族風俗的錄像、圖片,拉近學生和文章的距離,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思考、感知。

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之間相互啓發、補充,實現思維碰撞,在討論中理解維吾爾族的獨特風俗。學生具體的學法就是朗讀、、討論、勾畫圈點批註,讓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爲了更好的上好這一課,我還準備了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以及體現民俗的圖片歌舞錄像片段等相關課件。這樣既提高了學習效率,又充分享受了語言美、音樂美、畫面美,讓學生體會到了上語文課就是美的享受。

三.說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創設情境、激情導課:我設計的導語是“同學們,五千年的中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五十六個民族生活豐富多彩、習俗獨特。這段時間以來我們一起感受了老北京熱鬧的春節、古樸的藏戲、別具一格的民居。現在,我們一起來欣賞歌曲《我們新疆好地方》.(教師播放視頻歌曲)然後我自然過渡引出課題、板書課題。

環節(二)整體感知、自主探究:1、師生共讀課文,做到準確、流利用平時一貫採用的一圈二點三畫四批註的學習方法積累詞句。尤其維吾爾的特色語言要結合課下注釋去理解。2、在讀中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文中最能體現維吾爾人性格的語句是哪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學生帶着問題邊讀邊思考。

環節(三)默讀課文,快速提煉概述維吾爾人特點的語句及關鍵詞,學生感情讀,教師適時板書(豪氣樂觀、酷愛土地、愛美、能歌善舞)

【透過默讀課文,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教師不把現成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地發現問題,積極地思考,從而獲得結論。】

環節(四)重點研讀、品讀、感受民俗、體會情感。我將這樣進行:

1、學生找出最感興趣的部分讀,哪些語段語句給你的印象最深,你是怎樣理解的?如何讀好這些句、段。

2、學生討論彙報到酷愛土地這部分時大屏幕顯示出課文第一幅插圖,邊看圖邊理解相關詞句,並指導朗讀其中的比喻句“遠遠望去,那大大小小、五顏六色、形態各異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畫,給寂靜而單調的沙漠平添了積分韻味”指導學生讀出感情來,而後發散思維,練說比喻句。

3、當學生彙報到維吾爾人愛美這部分時,我會讓學生在音樂聲中閉目聽老師的朗讀,把學生帶入美的情境中:維吾爾姑娘更是漂亮得叫人不敢正視。密密的眼簾,深邃的眼睛,嫵媚的笑容,像花兒般綻放在風沙裏”。師打出屏幕顯示課文的第二幅插圖,一個漂亮的維吾爾族姑娘展現在學生面前,此時發散思維你想用哪些詞語讚美?之後同學們再用文中的詞語來讀、品、悟,就水到渠成了。緊接着師很自然地播放維吾爾族人能歌善舞的錄像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談感受、做總結,而後再品讀、賞讀,學以致用。

【積極構建“和諧高效、思維對話”,教師要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並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環節(四)質疑問難、總結全文這樣更能培養學生邊讀邊想、不懂就問的習慣。而後齊讀課文的最後一句話:(豁達樂觀的和田維吾爾人,縱使生活再苦,感覺也是甜的)。有以上的環節作鋪墊,再理解中心句的含義就輕而易舉了。(教師板書雖苦猶樂)

環節(五)拓展延伸

欣賞維吾爾風情的圖片,激發同學們的民族自豪感,本課在音樂聲中結束了,同時請同學們課下收集不同地區民風民俗的資訊資料,拓寬知識面。另外,課下可積累好詞佳句。也可寫寫自己家鄉的風俗習慣。【將作業的自主權還給學生,拓寬作業渠道,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感受到作業給自己帶來的樂趣。】

四、說板書設計:

9、和田的維吾爾

豪氣樂觀

酷愛土地 的維吾爾人

愛 美 (雖苦猶樂)

能歌善舞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

(此板書體現了文中的教學重點,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記憶)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3

一、教學內容

《賣火柴的小女孩》是第五組的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話,課文先敘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還在街上賣火柴;接着講小女孩爲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燃燒火柴,從火柴的亮光中看到了種種幻想;最後講小女孩被凍死街頭,安徒生透過這個故事,表達了對窮人悲慘遭遇的深切同情。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火焰、暖烘烘、閃爍、靈魂”等詞語。

2.理解重點句:“誰也不知道她曾經看到過多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她們倆在光明和快樂中飛走了,越飛越高,飛到那沒有寒冷,沒有飢餓,也沒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理解詞句,領悟課文中心的能力。

2.指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情感目標

1.透過瞭解小女孩悲慘的命運,喚起學生對小女孩及所有受壓迫的窮苦人的深切同情,對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憎恨。

2.體會小女孩的美好願望,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從小女孩一次次擦火柴所看到的種種幻象中體會她的悲慘生活和作者想象的合理。

2.難點:從最後三個自然段含義深刻的語句中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理念

本課的教學中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利用電影資源,給學生創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致力於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轉變。

教學中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利用電影獨特的藝術形式,拓展了課程資源,將教材內容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眼見其形,耳聞其聲,薰陶了學生的情感,豐富了學生的體驗,發展了學生的創新思維,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

五、教學資源

類型

媒體內容要點

時間

作用

方式

資料來源

課件

出示文中重點句子

1分鐘

突出重點,幫助朗讀。

演示

《賣火柴的小女孩》專題站

片段Ⅰ

大年夜,一個光着頭赤着腳的小女孩卻在風雪瀰漫的街頭叫賣火柴。

3分鐘

創設情境

播放

影片《賣火柴的小女孩》(與原文相同)

片段Ⅱ

小女孩被凍死了

2分鐘

確定探究主題

播放

片段Ⅲ

第一次擦火柴

1分55秒

激發情感,指導朗讀,深化理解。

邊播放邊思考

片段Ⅳ

第二次擦火柴

2分10秒

片段Ⅴ

第三次擦火柴

3分鐘

片段Ⅵ

第四、五次擦火柴

2分20秒

電影

根據課文改編

19分鐘

拓展思維,激發創新,指導寫作。

播放

《賣火柴的小女孩》(日本動畫)

電影

根據課文改編

20分鐘

《賣火柴的小女孩》(真人版)

六、教學過程:

(一)利用電影,設定情境匯入。

播放《賣火柴的小女孩》電影開頭(片斷Ⅰ:3分鐘):這是一個大年夜,一個舉家團聚的日子。街上飄着烤鵝的香味。一個光着頭赤着腳的小女孩卻在風雪瀰漫的街頭叫賣火柴。她又冷又餓,孤苦伶仃。橫衝直撞的馬車差點把她撞了,素不相識的小男孩欺負她,連她自己的爸爸也要打她。風呼呼地颳着,雪紛紛揚揚地下着。小女孩該有多冷啊!新年的腳步近了,而小女孩的結局呢?

(二)利用電影,確定研究主題。

1.默讀課文,找結局。

第二天清晨,這個小女孩坐在牆角里,兩腮通紅,嘴上帶着微笑。她死了,在舊年的大年夜凍死了。

“她想給自己暖和一下……”人們說,誰也不知道(引讀)

她曾經看到過那麼美麗的東西,她曾經多麼幸福地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2.播放影片結局(片斷Ⅱ:2分鐘),聯繫電影開頭,你有什麼疑問嗎?

(爲什麼用上兩個幸福?)(明明那麼悲慘,那麼不幸,爲什麼說她是幸福的?)

3.歸納問題,確定研究主題:小女孩究竟是“幸福”還是“不幸”?

認爲小女孩“幸福”的同學到課文中找找依據;認爲小女孩“不幸”的同學也從文中找依據。好好讀讀,找你感觸最深的一處,好好研究研究,把自己的體會在小組內交流一下。

(三)利用電影,促思導讀解惑。

研究一:交流“幸福”

1.她擦燃火柴後,看到了暖和的火爐是幸福的。

(1)請學生找出有關詞句讀讀。

課件出示:“火柴燃起來了,冒出火焰來了!她把小手攏在火焰上。多麼溫暖多麼明亮的火焰啊,簡直是一支小小的蠟燭。這是一道奇異的`火光!小女孩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大火爐裝着閃亮的銅腳和銅把手,火燒得旺旺的,暖烘烘的,多麼舒服啊!”

(2)播放影片第一次擦火柴(片斷Ⅲ):

指導朗讀——同學們觀後是不是覺得小女孩很幸福。讀得幸福點,自己練練。請同學讀。

欣賞朗讀——自信自己能讀好的同學站起來幸福地讀讀。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體會含義深刻的詞句,領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這篇課文用了大量篇幅來描寫人物的語言,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體會,特別是父親的兩段話給人以深刻的啓迪,應引導學生反覆研讀有關語句和段落,透過字面體會人物的情感,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如在體會父親教育“我”的第一段話時,可引導學生想一想: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爲什麼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讓學生結合課前查閱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談談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在理解有關父親的第二處語言時,可引導學生思考:第二處語言與第一處語言有什麼關係?最後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貫起來體會父親崇高的思想境界。教學時還應引導學生按照提示語的要求,找出含有“驕傲”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再聯繫上下文進行體會,從而深刻感悟“我”和女兒溫迪的思想感情。

二、說教法

1.器官捐獻是社會較爲關注的問題。課前可佈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或調查周圍人們對捐獻器官的認識、態度,瞭解爲什麼會有人反對或不願意捐獻器官,爲學習本課做好準備。

2.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內容不難理解,應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要讓學生先讀提示語,把握閱讀要求;然後初讀課文,從整體入手瞭解課文內容;再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細讀課文,畫出令自己深受感動的語句和段落,並在旁邊做上簡單的批註。之後,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理解和體會。

3.教學時應特別注意朗讀的指導,朗讀要貫穿教學的始終。課文所表達的情意深厚,應注意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人物的心情,讀出人物的感情。可採取小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進行朗讀,讀好人物的對話。

4.在自讀自悟、感情朗讀的基礎上,可引導學生試着對文中的人物進行評價,並談談自己從這些人物的言行中受到了什麼啓發,有什麼感想,同學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啓發,進一步加深體會。

5.課後可讓學生進一步蒐集、整理資料,透過寫倡議書或辦板報的形式向人們宣傳捐獻器官的意義。

三、說教學過程

1.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學們學習之後一定會對器官移植產生新的看法。

2.檢查預習情況:輪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3.仔細閱讀,邊讀邊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畫出來,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4.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會學習。

5.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彙報,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進行研讀:分頁標題#e#

研讀重點:文章爲什麼以“永生的眼睛”爲題?

研讀重點: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

a.投影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爲,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查閱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爲什麼說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

b.投影出示: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爲我自豪!

引導學生討論:第二處語言與第一處語言有什麼關係?

c.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悟。

研讀重點:含有“驕傲”一詞的句子。

a.引導學生說一說誰爲誰感到驕傲,爲什麼感到驕傲,從中體會到什麼?

b.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6.課文到這裏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並沒有結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尾,讀後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沒有想到,僅僅是兩週之後,我再一次爲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

失去溫迪二週後,我收到一封來自俄勒岡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爲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髮的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大膽評議,深化感受

1.評價人物: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歡誰,爲什麼?

2.評價作品:你認爲這篇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好,爲什麼?是否還有不足,應如何修改?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內容:《少年閏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五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以“初識魯迅”爲專題編排,四篇文章中只有《少年閏土》這一篇是魯迅的作品,選自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故鄉》。這是一篇經典名篇,它所散發出來的魅力是叫讀者不可抗拒的。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它在本單元中訓練學生用比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透過對文中優美的、含義深刻的語句多朗讀、多體會,悟出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情感。

全文以“憶——盼——見——佩——思”爲線索分爲五段。課文先描繪了“我”記憶中看瓜刺猹的閏土,接着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雪地捕鳥、海邊拾貝、看瓜刺猹和潮汛看魚四件事。最後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刻畫了一個見識豐富而又活潑可愛、聰明能幹的農村少年——閏土的形象,也反映“我”與他兒時短暫而又真摯的友誼以及對他的懷念之情,表達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是閱讀訓練的好教材。

2、教學目標:

鑑於六年級學生的知識技能現狀和本組文“讓魯迅這一人物形象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這一重要的目的要求,我特別對本課設計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落實點:新課標規定“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同時要注重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發展”。本課要求學生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習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1自然段;感受少年閏土這一人物形象,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透過聯繫上下文、時代背景、同學相互討論等方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言行外貌概括人物特點的寫作方法。

過程方法指引點:新課程倡導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的主要作用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透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運用對比、想像、朗讀等多種方法,進一步理解文字,真正做到學生與文字對話、學生與作者對話,產生心與心的情感共鳴。

情感態度滲透點:新課標規定,“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本文是學生初識魯迅,要讓學生了解魯迅先生的文學成就。本文透過“我”與閏土的對比,流露出“我”對生活在“高牆大院”中的不滿足,以及對豐富多彩的農村生活的嚮往。滲透着魯迅先生對勞動人民的熱愛和對封建主義的批判。要讓學生體會這些並能昇華情感與作者產生共鳴。

教學重難點及解決方法:學習四件稀奇事,揣摩人物語言、動作,體會人物的特點和理解含義深刻句子是本課的重點,而理解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更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對於如何教會學生揣摩人物的語言動作可以採用模仿的方法,讓學生親自去演,既能激發學生興趣,又能豐富課堂。使學生全員參加都能積極動腦,大家暢所欲言,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

對於如何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可以先讓學生課下收集寫作背景的資料結合其背景加以理解,老師再可以適當的引導,幫助學生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情感。

二、說教法

根據課標提倡人文、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精神,我根據;六年級學生的階段水平並結合本單元的重點,確定如下的教學方法:我的教學思路是快速閱讀課文,理出文章脈絡,總體感知人物的個性特點和事件;接着深入學習有關段落,體味少年閏土的性格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樣設計,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一目瞭然,學習目的明確了,學生的主動性就被調動出來了。

三、說學法

教學中主要採用自主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採取多種朗讀方式:自由讀,指名讀,想象畫面讀等方式來學習,在理解中朗讀,在朗讀中領會,在朗讀中昇華感情。以讀代講,適時點撥,使學生走進文字能夠深深的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濃郁的情境中努力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最後解決問題;引導學生讀思結合,動靜結合,在研究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真正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載。

四、教學流程

本課共分三個課時來完成。

第一課時:瞭解課文大意;認識生字新詞,讀通課文;理清課文順序,給課文分段並命名。學習課文第1自然段並背誦。

第二課時:理解課文第四段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閏土是個聰明能幹、機智勇敢、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感受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第三課時:感受作者和閏土之間的深厚感情,瞭解閏土樸實可愛的特點;學有餘力的同學會模仿課文一處片斷,寫一段一個人外貌的話。

在這裏主要說一下第一課時的流程。

1、創設情境,揭示新課。

出示“月光刺猹圖”(不用說出圖的名稱),教師在配樂中用優美的語言描述圖畫的內容引學生入境。介紹圖中的少年就是閏土,引出課題。(如“這是一個幽靜的夜晚,一輪金黃的圓月高高地掛在深藍色的天空中,圓溜溜的大西瓜靜靜地躺在海邊的沙地上。碧綠的瓜地裏,有一位英俊少年,手捏一柄鋼叉,正向一匹猹用力地刺去,這少年是誰呢?對,這少年便是閏土,今天我們一起學習17課《少年閏土》。)

小學生因爲認知上的限制,感性的情景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採用這種方法可以快速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並透過老師對閏土生動的介紹使閏土這個人物在畫面中鮮明地樹立起來,讓學生迫不及待地去鑽研課文。

2、介紹背景,初讀課文。

由學生彙報課下收集的關於魯迅的資料,老師總結歸納:這篇課文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魯迅先生寫的,1919年魯迅回到了故鄉——紹興,兩年後,他就以這次回家的經歷爲題材,寫下了小說《故鄉》。今天我們學的這篇課文就是《故鄉》裏面其中的一段。學生快速瀏覽課文。畫出段落。

在這部份中,由於魯迅的語言文白相間,學生在字詞方面可能會出現問題,學生可能會提出不理解“其間、無端、素不知道、如許”等詞語,教師可透過課件練習幫學生理解;如果提出不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可放在深入理解課文時解決。

把下面的詞語與正確的解釋連線:

其間 只知道

無端 稀奇

素不知道 如此

如許 從來不知道

希奇 其中

單知道 無緣無故

3、重點講讀,以此推彼。

教師可以透過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層層深入的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①三十年後,魯迅回到故鄉,腦中浮出一幅畫面,是什麼畫面?(學生認真讀第一自然段,爲畫面取名——“月夜刺猹”)

②閏土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小組討論,各抒己見:勇敢、活潑、機智……)

③當魯迅回憶這幕時,懷着怎樣的心情?(小組討論:懷念、不捨、留戀……)

④你讀完這段後有什麼樣的心情?(羨慕……)

四個問題後學生就已經把第一段學的很透了,然後老師再提出要求:像這樣的畫面在課文中還有很多,你能找出來嗎?(小組分工合作找出其他三幅畫面——雪地捕鳥、沙灘拾貝、潮汛看魚)

在這個環節中,教師的四個問題其實就是交給了學生讀課文的方法,即:(板書)

讀懂畫面——命名

讀懂人物——印象

讀懂作者——情感

讀出自己——心情

體現了“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理念。

4、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本課重點講了課文的第一段,而第一自然段也是全篇的重點。在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出的閏土是一個勇敢、機智,喜歡刺激的少年,而在《故鄉》中,成年以後的閏土卻是呆板、痛苦,將一切希望都寄予神靈的愚昧農民,前後的對比反差之大令讀者深思。關於這點教師在講課時可以做適當的滲透。而對於“我”與閏土在年少時和成年時的強烈對比,如,年少時“我”非常羨慕閏土,自己生活在“高牆大院”之中 也應該做適當的滲透,使學生能夠更多的瞭解魯迅的思想

5、佈置作業

閱讀魯迅的作品,寫一篇讀後感。

老師可以提供題目,如《我心目中的魯迅》《論閏土形象》《一代文豪——魯迅》《我看舊社會》等,也可以由學生自由命題。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6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這一理念,本課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老人與海歐》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九冊五單元的一篇課文。本課文字流暢、 舒緩,講述着人與動物的感人故事,牽動出人與動物的真摯情感,描繪出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動人畫面。

2.學情分析:五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能夠根據課前預習要求在閱讀中思考、做批註,並能抓住感受深的詞句發表自己的看法。知道結合課文內容蒐集相關資料,輔助理解課文內容。

3.設計思路:本課文情濃厚、真摯感人,在教學時大膽取捨,活用教材,緊抓情線、層層深入:1、由動作悟鷗情,引疑問 2、看老人舉動, 憶溫馨、知不捨 3、 看外貌,結合資料,知不易 4、 再看鷗情,明情理 5、 續寫詩篇,情綿遠。抓重點詞句,品重點段落,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親情之美,感悟人與自然和諧之美。

三、教學目標:

1、 抓住課文的重點詞句,感受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濃厚感情,感受到動物是有靈性的,是人類親密的朋友。我們對它們所付出的每一份感情,都能得到它們的回報。

四、教學重點:抓住老人的外貌、 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體會蘊涵其中的濃厚感情。

五、教學難點: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六、教學過程

(一)、 悟鷗情,引疑問

1、齊讀課題,出示學習提示:快速默讀課文15、16自然段,想:安放老人遺像時,海鷗有哪些意想不到的舉動,你體會到了什麼?有什麼問題?

2、反饋交流找到的句子。

3、重點體會16自然段的“海鷗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上方,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這兩句話,抓住“輪流”、 “瞻仰”、 “肅立不動”“白翼天使”體會海鷗的傷心與對老人的依戀。

4、帶着自己的體會,自由讀讀

【教學意圖】:透過品味朗讀,讓學生抓住鷗羣的動作體會它們傷心與不捨的同時又會心存疑問“是什麼讓海鷗有了如此意想不到的舉動?”從而引出老人對海鷗的愛。

(二)看舉動、知不捨看外貌、知不易

1、 默讀課文第一部分,畫出感受最深的語句,並作簡單批註。

2、 班內交流:此處,孩子們的感觸會有所不同,交流是可以打亂課文順序,談清自己的體會,隨品隨讀。在品讀時注意抓住課文中的四字詞語加以體會,在學生彙報時,隨機點評追問“你找的是描寫老人的什麼?描寫動作的語句還有那些?這樣對老人神態、

外貌、

動作、

語言的描寫有個歸總。

預設老人每天步行二十餘里,“只爲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老人給海鷗取了名字,“親暱”地叫着它們的名字,邊餵食邊聊天;“太陽偏西”,海鷗即將飛離,老人眼裏滿是“企盼”;要讓學生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表達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讓學生真切地體會老人對海鷗的情感。

3、

重點體會第三自然段老人餵食的畫面:

出示課件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鷗的領地。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cuō)起嘴向鷗羣呼喚。立刻便有一羣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乾乾淨淨。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自由讀課文第3自然段,想:老人喂海鷗時與其他人有什麼不同?(學生讀書思考,是引導學生畫出關鍵詞語加以體會。)

師:正是老人細緻入微的關心和愛護,才使得鷗羣吃食的場面成了一道讓人駐足的風景。有感情朗讀

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有聲有色的樂譜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師:讓我們帶着想象讀出這有聲有色的畫面吧!看着這有聲有色的畫面,你想說什麼?(真美,我也想去看看,希望時間停止在這一刻)

【教學意圖】:這聲,這色,譜成了一曲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樂譜。這樣的設計學生不僅深化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也發展了想象的思維和語言,起到了事半而功倍的作用。

4、出示課件(師生合作讀:可是,老人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學生讀。)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它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教學意圖】:在孩子身心都沉浸在老人與海鷗之間和諧、 其樂融融的美好瞬間時,老師告知老人走了。瞬時間的失落與海鷗不謀而合,再讀海鷗祭拜老人的段落,感情真實。這樣既理解了前面的疑問,又讓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情誼緊緊相連。

5、出示課件:老人外貌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引導學生抓住三個“褪色”談感受,有感情朗讀。

老人何止是衣着簡樸阿!出示資料。

出示課件

被昆明人稱爲“海鷗老人”的吳慶恆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飛抵昆明的紅嘴鷗是他唯一的寄託。每當紅嘴鷗“駕臨”,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進城給它們餵食,和它們嬉戲,風雨無阻;老人每月三百零八元的退休工資有一半以上都用來給海鷗買吃的,爲此,老人平時幾乎捨不得花一分錢坐公交車。四元五角一斤的餅乾,老人毫不吝惜買給海鷗,他知道那是海鷗最喜歡的美食;他還經常買來雞蛋爲海鷗製作“雞蛋餅乾”;而他自己,唯一的奢侈品是兩毛錢一包的金沙江香菸。他與紅嘴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於他能將水中的海鷗一隻只叫上岸,其中就有“獨腳”,有“老沙”。在老人生命的最後時光,老人最牽掛的依然是紅嘴鷗。

學生談體會,再讀老人外貌的語句

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tuì)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

老師接着導讀:就這樣衣着老人十多年來,一到冬天,每天必來。

出示課件(可是,老人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學生讀。)

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一羣海鷗突然飛來,圍着老人的遺像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叫聲和姿勢與平時大不一樣,像是發生了什麼大事。它們急速扇動翅膀,輪流飛到老人遺像前的空中,像是前來瞻仰遺容的親屬。過了一會兒,海鷗紛紛落地,竟在老人遺像前後站成了兩行。它們肅立不動,像是爲老人守靈的白翼天使。

【教學意圖】:以外貌爲突破口,引出資料和課文內容,讓孩子們瞭解到老人對海鷗的是如此厚重,再讀海鷗對老人之情,必會升華。

(三)、再看鷗情、印心跡

順着學生的朗讀,在前文情感積澱的基礎上,再來學習17自然段。

師: 看着這些爲老人守靈的親人們,這些守靈的白翼天使們!我們不得不收起遺像。(課件演示遺像消失,描寫鷗羣的文字出現)

海鷗們像炸了營似的朝遺像撲過來。它們大聲鳴叫着,翅膀撲得那樣近,我們好不容易纔從這片飛動的白色旋(xuán)渦(wō)中脫出身來。

這裏把“撲”字換成“飛”字好嗎?爲什麼(“撲”字更能讓我們感受到海鷗如親人般的激動、傷痛、焦慮、無奈的心情,更能感受到海鷗對老人的情誼。)

【教學意圖】:挖掘“撲”字引領學生懂得如何遣詞造句,推敲語言。更加突出海鷗對老人的那種情誼,讓老人和海鷗之間的深情深深印在心跡。

(四)、續寫詩篇、情綿遠

老人去世後,昆明人爲了懷念他,集資爲他塑像。本文的作者鄧啓耀先生,爲他寫了這篇《寂寞鷗靈》,在此基礎上改變爲我們現在學習的課文。

讓我們把這真摯的情誼繪成詩篇,獻給仁慈的老人、

獻給靈性的鷗羣吧!

出示課件

爺爺

孩子

我是您最(疼愛 )的孩子(老沙 ) 沒有你們的日子裏

沒有您的日子裏 我牽掛( )

我懷念(您親暱地呼喚) 我企盼( )

爺爺

我是您最( )的孩子( )

沒有您的日子裏

我懷念( )

【教學意圖.】:續寫詩篇,把文中濃情暈染開來,學生既可以聯繫文中的好詞句,還可以展開想象,把畫面補充完整。

根據學生書寫情況來決定鷗羣由幾小節構成,預設詩篇,朗讀完下課。

【教學意圖.】:溘然而至的課堂,會餘味尚存,況且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已經深入每個孩子的心,無論是理性的倡導,還是感性的抒情在這裏只會畫蛇添足。

七、板書設計

相依相隨

【教學意圖】 : 1、來自文字、尊重文字。

2、充分體現人鷗之情。

3、寓意深遠,預示人與動物與自然的共存關係。

4、本文重在抒情,不在說理。爲了不破壞文字本身的美,所以在課堂上不過分涉及第三點。

八、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同步訓練

九、教學特色:

1、文隨情動、情因文生

結構上:鷗情----人情----鷗情,讓學生的情感隨文跌宕起伏,產生共鳴,從而更好的理解文字,內化感情。

詞句上:注重有特色的詞句加以品味,並輔以資料,使句子內容更豐富,情感更飽滿。注意四字詞語的積累。

朗讀:讀句子-----理解句子-------再讀句子,學法簡單容易掌握。

2、內化語言、融情詩篇

既充分使用文字中的詞語,又把文字中的“企盼、牽掛”加以想象,使課文學習落到實處。

3、無聲勝有聲:溘然而至的課堂,會餘味尚存,況且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已經深入每個孩子的心,無論是理性的倡導,還是感性的抒情在這裏只會畫蛇添足。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7

各位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說的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的第6課《花瓣飄香》。

這是一篇洋溢着濃濃親情的課,它透過一個小女孩摘花瓣送給生病的**的事,讚美了小女孩愛惜花草,體貼**的美好心靈。十年教書,百年樹人。作爲我們教育者,怎樣去塑造孩子們那還不成熟的心靈,不但要言傳身教,透過課文學習而授之於理,也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途徑。《花瓣飄香》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能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說教材

1、教材分析

《花瓣飄香》這是一篇敘事的記敘文,全文共十一個自然段,依循事情發展經過,以“花開→摘花瓣→談花→送花”爲線索,層層敘寫,引人入勝。也是按時間的不同分爲四個部份。

第一部份(第一自然段):寫我家門前開滿了紅豔豔的月季花。

第二部份(第二自然段):寫“我”看到了一個小女孩的花叢中摘了一片花瓣,飛快地跑遠了。

第三部份(第三至第十自然段):這是文章的重點段,寫“我”透過與小女孩對話,得知她摘花瓣是爲了送給生病的媽媽。

第四部份(最後一個自然段):寫我買來兩盆月季花,一盆送給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自己母親的陽臺上。

教材中有一幅插圖,畫的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在花叢中,小心翼翼地捧着一片花瓣。教學中能讓學生根據插圖來理解學習課文內容,可以增強教學效果。

2、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分角色朗讀課文。

(2)會讀、會寫、會用10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認、讀1個二類識字。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敬愛父母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

教學重點:透過充分的朗讀,體會小女孩真摯、純樸的親情。

教學難點: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

說教、學法

說教法:爲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我主要採用以下兩種教法:

1、據圖想象法:“圖”是對內容的描繪,“內容”是語言文字對事件的記載。本文可以利用插圖來想象課文的內容,體會人物的內心。

2、以讀代講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透過分角色朗讀,引導學生體會小女孩純樸的親情。

學法:

1、回答問題法:解答問題是加強理解的必要手段,自己解答,充分動腦。聽別人解答,也能對問題有所認識。

2、對話練習法:根據課文內容,進行對話練習。訓練口語,進一步理解文章的內涵。分頁標題#e#

說教學設計

我是抓住“小女孩”這個主要人物與“花”來進行設計的。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請學生觀察課文中的插圖,說一說小女孩在幹什麼?想一想小女孩手捧花瓣在想什麼?談話後揭示課題。並提出問題“花瓣飄香”是什麼意思?課文爲什麼以“花瓣飄香”爲題?

二、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啓發思考:這篇課文是怎樣圍繞月季花展開敘述的?

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確,教師出示板書:

第一自然段寫花開。第二自然段寫摘花。

第三到十自然段寫談花。第十一自然段寫送花。

三、逐層理解,品位語言,推敲句意

1、思考:第一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讓我們知道了什麼?

2、思考:第二段中作者爲什麼要用“小心”與“飛快”兩個字來描寫小女孩摘花後的神態與動作?

我這樣的設計,不但能讓學生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同時還能讓學生掌握一些寫作知識。

3、精讀第三段,因爲這一段是全文的重點,是以人物對話爲主線展開敘述的。教學中啓發學生抓住提示語中的關鍵詞,(如“我輕輕地問”)來感悟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人物的美好情感。小女孩的答話是朗讀的重點,要讓學生邊讀邊想,用心領會,從中體會到這個小女孩“是個懂事的孩子”。她雖然爲了讓媽媽高興而摘花瓣,但卻不忍心摘下整朵花,怕影響別人觀賞的心理。

具體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讀,使學生入情入境,充分體會小女孩話語中蘊含的親情。抓住第5自然段中的省略號,讓學生去發揮自己的想象。省略號省掉的會是什麼?引導學生體會出小女孩不但懂事,而且還有着一顆美好的心。她不光爲了媽媽,還要想到別人。

4、學習第四自然段,啓發學生思考。作者聽了小女孩的話以後,爲什麼買了兩盆月季花?爲什麼要擺放一盆在母親的窗臺上?讓學生從中體會到小女孩的行動,給作者心靈上帶來的極大震撼與感染。

5、最後總結,①抓住題眼,加強對“飄香”象徵意義的理解。解答揭題時提出的疑問。這一點要注意,準確地進行點撥、引導。②根據板書對全文進行概括性複習。

說板書設計

6、花瓣飄香

開花 (概述)

摘花 小心 飛快

談花 讓媽媽高興 別人要觀賞 (懂事,心靈美)

送花 小女孩 作者的母親

一個好的板書,不僅能清晰地顯示出課文的內容,還能突出文章的重難點。並能讓學生能根據板書,理解文章的中心,複習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所以有人說板書是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它能體現出教師教與學生學的特點,也把文章的脈絡展現出來了。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8

一、教材簡介:

《最大的麥穗》是小學語文第11冊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散文,敘述了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而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全文共7節,可分爲3段:第一段(第1節)寫蘇格拉底要求弟子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第二段(第2—6節)寫弟子們摘麥穗的經過和蘇格拉底對他們的教訓;第三段(第7節)寫弟子們從蘇格拉底的話中悟出了做人的道理。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語文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一節。

2、能前後聯繫,領悟最後一節語言文字,明白必須善於抓住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3、能聯繫實際,談談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纔是實實在在”這句話的理解。

教學重點:着重讀好蘇格拉底說的話,體會弟子們所悟出的道理。

本課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是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意,;第二課時主要理解課文內容。這裏主要講第二課時。

二、教學理念。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已成爲大家的共識。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應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透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語文能力。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應讓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

爲了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最大的麥穗》。

2、過渡:小小的麥穗,給人很大的啓示。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會解開心中的疑惑,並從中受到啓發。

二、學習第一段。

1、自由朗讀第一段,劃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的話,並讀一讀。

2、出示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的話:

“你們去麥地裏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3、指名讀,並說說爲什麼這樣讀。

4、齊讀

過渡:弟子們有沒有摘到最大的麥穗?你認爲是什麼原因?

三、學習第二段。

1、自由朗讀課文2—6節,思考上述問題,在書上的有關地方做上記號。

2、小組內交流,要說出自己的理由。

小學生的研究性學習要有實效,一個重要的問題就是幫助學生找到可以操作的有針對性的學習策略。這個教學環節避免了學生許多無效或低效的學習活動,維護了研究性學習的嚴肅性。

3、全班交流: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

“這時,兩手空空的弟子們才如夢初醒,他們回頭望了望麥壟,無數株小麥搖晃着腦袋,似乎在嘲笑他們。”

(弟子們沒有摘到的原因是:眼光不夠開闊、猶豫不決……)

用“邊讀邊議”的方式交流,既是讀重感悟的研究結果的呈現,有是自然的思維與說理的訓練。

(2)、想一想,此時,他們的心情如何?他們會想些什麼?

4、面對弟子們的表現,蘇格拉底會有什麼想法,請大家讀讀他說的話。

出示:“這塊麥地裏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碰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指讀,說說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討論:如何才能讀出自己的體會。練讀。齊讀。

因爲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爲,因此在教學中,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5、過渡:蘇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麥穗這件小事來教育他的學生,含蓄的告訴學生一個深刻的道理,他的學生聽懂了嗎?

四、學習第三段。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最後一節,劃出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聯繫實際,說說自己的體會。

2、同桌交流。相機板書。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讓學生學會感受、體會、揣摩。要重感悟、重語感訓練。

3、出示名言,讀一讀。

機會是每個人都有的,但許多人不知道他們已碰到它。

——達爾文

機遇只垂青(重視)那些懂得怎樣追求她的人——查理

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說課稿 篇9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 “感受自然”中的一篇課文。我將從學習目標的敘寫、教材分析、學情、學習流程、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說課。

俗話說“有的放矢,才能百發百中”,學習目標是指引着一節課的方向,爲此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

一、課程標準中的相關要求:

課程標準的總體目標及學段目標中對本節課的有關描述是:

1、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意思,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體會其表達效果。

3、在閱讀中瞭解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的基本表達方法。在交流和討論中,敢於提出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

教材中本單元對本節課學習目標的描述是:

第一單元:學習本組課文,要注意體會作者是怎樣細心觀察大自然的,有哪些獨特的感受;還要體會作者是怎樣展開聯想和想象,表達這些獨特感受的。

二、教材分析。

《山雨》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獨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聯想、清新的筆調向讀者展示了一幅有聲有色的山林雨景圖,字裏行間洋溢着作者對山雨、對大自然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選編本文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有聲有色的山雨的韻味,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感受語言的優美,,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但是由於受生活經驗所限,學生對山雨陌生。

三、學情分析:

大部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強,並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部分學生學習還不夠靈活,理解、感悟比較膚淺,語言表達能力弱。再加上課文內容遠離生活實際,小組合作建設還不夠成熟。這對本課的學習造成了一定的困難。

綜合以上分析,我確定了以下學習目標:

1、能借助工具書正確讀記下列詞語: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

2、透過朗讀課文,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會用自己的話說出山雨的特點,體會出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並從中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學習重點:

透過朗讀課文,抓住文中重點詞句,會用自己的話說出山雨的特點,體會出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學習難點:

透過朗讀課文,品讀詞句學習作者透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寫法。

四、教學過程

下邊我說一下我的學習流程。

爲了完成學習目標,解決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我準備按以下四個環節展開學習。1、談話匯入、揭示課題;2、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3、熟讀精思,品味欣賞;4、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一)、談話匯入、揭示課題

我是這樣匯入新課的:

自然界中,美無處不在,只要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就一定能發現美。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山雨》就是作家趙麗宏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後描繪的自然景觀。

我的設計意圖是:教學從已知內容入手,意在溫故知新,既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產生強烈的閱讀期待。

(二)、初讀課文,理清文脈

對略讀課文的教學,應充分放手讓學生自學,略讀課文略的是教師的教,不能略的是學生的學。所以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我出示自讀提示: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課文讀通順。

2.課文是按什麼順序寫的?(雨前、雨中、雨後的順序寫山雨),請你找出相關段落。

3.想想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畫出相關語句。

(三)、熟讀精思,品味欣賞

在這一環節中,我以“作者是怎樣細緻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課件)這一問題爲切入點,來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突破學習難點。具體分這樣三個環節:

1、學習“雨來”,感知“悄悄” (1-4自然段)

來得突然──跟着一陣陣溼潤的山風,跟着一縷縷輕盈的雲霧,雨,悄悄地來了。

(1)自由讀這句話,感受雨來時帶來了怎樣的感覺?(悄悄然的、有節奏的??)

(2)就帶着這種靜悄悄的韻味有感情地朗讀。

(3)出示

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作者將____比作“無字的歌謠”,描寫了雨來時聲音由____及____、由____及____的動態過程。

2、學習“雨中”,感悟神奇 (5-7自然段)

(1)那課文中的山雨又是怎樣的一番韻味呢?拿起書,輕聲地讀,體會山林中飄飄灑灑的山雨帶給你的感覺。

(2)你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又了山雨的神奇、韻味?細讀課文,找到那些令你喜歡的話語,將它們劃下來。

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作者將“岩石、樹葉、綠草”聯想成“________”,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想象成“________”,將此時的雨聲聯想成“________”,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山雨的________美。

(3)討論:如何理解”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

眼睛,流進我的心胸”這句話。

(兩個流進說明了作者不僅是用眼睛看還用心去感受)

3、學習“雨後”,感受韻律 (8-10自然段)

(1)學生自由朗讀文章的最後三個自然段,同桌交流感受。

(2)彙報交流,自主朗讀。教師適時點撥。

(四)、背誦積累,拓展延伸

1、我會這樣引導:孩子們,如果你們能熱愛身邊的大自然,用心去看,每一處景物都會似人間仙境。用心去聆聽,每一個聲音都會是優雅的樂曲。那麼你願意把這有聲有色的雨景永遠留在心中嗎?從而引導學生積極背誦。

2、這是作者眼裏的雨,那麼我眼中的雨又是怎樣的呢?

(夜幕降臨,它那黑色的魔爪將大地籠罩。窗外的雨依然在下,那是一支不諧調的曲。昏暗的房間,潮溼的空氣,使我窒息。天空容不下雨,便讓它降臨大地,做人間的天使,但是,它卻讓我迷惘??撩開窗簾,本想看看縹緲的景色,可是雨水,卻阻擋了我的視線,於是,我便看不到遠方。雨水,是在爲我哭訴嗎?呼之欲出的淚水,便在此刻,傾瀉。正如窗外的雨,不知何時纔會結束。)

我的設計意圖是:透過對比閱讀,讓學生髮現:同樣是雨,不同的人、在不同心境時會有不一樣的感受,這也許就是境隨心生吧!但是,無論怎樣心境下的景,融入了聯想和想象,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方法,都會使文章更精彩!

3、師總結:

最後,我這樣結束本課的教學:同學們,有關雨的文章、精彩片段還有很多,有興趣的同學課下蒐集閱讀,看看作者運用什麼樣的方法表達了自己獨特感受。

五、說板書

這節課我設計的板書清晰明瞭,既是對課文的一種總結,又理清文章的脈絡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整個板書力爭簡潔明瞭,教學重點一目瞭然,清晰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