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果實說課稿範文

說課稿3.25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果實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果實說課稿範文

果實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果實和我們的生活》是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中的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認識秋天的特徵;第二部分是果實和我們的生活的關係;第三部分是透過解剖果實,進一步瞭解果實的結構,認識果實。本課主要從“欣賞秋天的風景,引入秋天的果實”、“探究秋天的果實與我們的生活”、“珍惜秋天的果實,熱愛大自然”三個版塊入手,讓孩子們從而知道果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激發熱愛大自然,珍惜勞動果實的情感。

二、說教學目標

鑑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因此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自覺地運用感官瞭解事物的特徵,仔細觀察身邊事物的能力。

2、知道常見的秋天成熟的果實,瞭解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用秋天的果實做成的。

3、透過對果實的認識與瞭解,讓學生感悟果實來之不易,學會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用實際行動珍惜身邊的一切勞動果實。

本節課的重點是:瞭解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是用果實做成的,知道果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難點便在於:讓學生學會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感悟果實來之不易,願意用實際行動珍惜身邊的一切勞動果實。

三、說教學過程

版塊一:趣味揭題,引入秋天的果實。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在這個季節裏有許多果實都成熟了。因此,先播放秋天的風光視頻,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後說一說感受,其實也是對前一課時的回顧,那就是感受秋天的美景之時,也能夠引入今天的新課——果實和我們的生活。課前,我給孩子們佈置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去生活中找找在秋天成熟的果實,然後帶來與大家分享,這其實也是在從小滲透我們的孩子要養成學會分享的好習慣,當孩子說着自己帶來的果實時,心情是愉悅的,這不僅培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也增長了其他孩子的見識,知道了許多隻有在秋天才能收穫的果實。

版塊二:拓寬認識,瞭解秋天的果實

在這一版塊中,我主要以自己在秋天收到的兩份禮物——豆腐和衣服,與孩子們進行了分享。這兩份禮物一來代表我們生活中的吃和穿兩方面,二來也是由秋天的果實經過一系列的加工變化而成,比較有代表性。

我們00後的孩子們時常會吃到豆腐,但是可能從來沒有親眼見過豆腐是怎樣來的,就連我自己85後的也沒有見過,因此,在課上,我也透過形象生動的視頻,讓孩子們直觀感受豆腐的製作過程,進而感謝秋天讓我們吃得飽飽的,解決了吃的問題。而穿的方面,我選擇了棉花,透過一件棉衣的展示,讓孩子們從肉眼就能夠觀察到棉花透過加工就能變成衣服,感謝秋天讓我們穿得暖暖的。

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閱歷,我還出示了一些我們生活用到的其他物品,並讓孩子們自己說一說這些物品分別是由秋天的哪些果實做成的?分類進行了展示。從而讓孩子體會到,其實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到處都有秋天的果實變成的物品,讓孩子們感受到正是因爲這些秋天的果實,我們的生活才能如此豐富多彩!

版塊三:拓展延伸,珍惜秋天的果實

當孩子們稍微能夠體會果實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時候,我便透過我們小朋友生活中經常吃的白米飯進行了剖析,讓孩子們從中體會米飯來之不易,要珍惜秋天的果實。

首先,以比賽剝稻穀爲契機,讓孩子們感受大米來得非常不容易,透過《憫農》的朗讀,並配以一系列稻穀成長的圖片,讓孩子們體會農民伯伯的辛苦。然後出示一些小朋友浪費米飯的圖片,並讓孩子們切身體會自己對米飯的糟蹋是不應該的,引出一些鋪張浪費的社會現象,讓我們的孩子從小就樹立節約糧食,珍惜果實的觀念。

三、結語

總之,我認爲《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特徵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基礎的,是從兒童的現實生活和學習中找到課程的生長點,而不是從老師們的腦子裏想出來的,因此,我們的品德課就應該關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秋天的果實它是生活化的,而孩子們今天在課堂上感悟到的也是與生活有着緊密的聯繫的,他們的生活經驗得到了提升,價值觀也再一次進行了昇華,這也是在助長他們生命的健康成長。

果實說課稿2

本人說課的內容是大象版小學科學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二課《果實累累的季節》。下面我分七部分將我對本課的教學設計做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果實累累的季節》是本冊書《秋天,一幅美麗的圖畫》這一單元的第二課,它在學生學習《尋找秋天》這一課,對秋天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科學、準確地認識果實。本節課屬於綜合過程能力訓練教學範疇,由三個活動組成,即“秋天的果實”、“‘找星星’”和“果實分類”,把探究的事實定位於果實。從三個不同的層面、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果實,使學生對果實的認識由表象到理性,層層深入,最後上升到科學理論上,重點培養“觀察與提問”的能力目標,同時也培養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認知事物,探究事物,檢驗探究性學習的成果。

二、學情分析:

三年級的學生在學習這部分之前,在日常生活中肯定見過以及吃過一些水果,所以有了一定的經驗與基礎,但對果實的認識比較淺顯,籠統。本節課透過指導學生對果實的充分觀察,掌握果實的特徵,並用這一知識分辨果實與非果實。這些都是貼近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的,學生喜歡和願意瞭解的知識。這些都是進行本課探究學習的有利條件。但三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對事物的認知和分辨能力稍差。所以對於本課內容,要採取符合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由簡入深,逐步遞進的方式來學習本課。

三、教學目標:

結合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爲: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全面探究,知道什麼是果實,明確果實的特徵。

2、能力目標:能從不同角度對特定事物進行定向觀察和提問。

3、情感目標:樂於對生活中和學習中的各種現象,提出問題。

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科學態度和正確的科學價值觀。

4、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爲:探究果實的特徵。

難點確定爲:分辨果實與非果實。

四、說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本節課我主要採用探究法,它透過讓學生對自然事物的觀察、描述、互相交流,形成對事物的認識。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鍛鍊兒童思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我又把比較法、發現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起來,期望學生既能獲得大量豐富的感性材料,又可以提高興趣和求知慾,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美好情感態度。以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完美統一。

2、說學法:在指導學生的學法時,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生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力求將學生的知識、能力、興趣等心理素質融爲一體。爲此我倡導學生“善於觀察,善於提問,善於思考”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學習習慣。

五、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中要加強與生活實際相聯繫,所以我準備了以下教具: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刀、果盤、頭飾、課件等。我爲每組學生也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水果和蔬菜、水果刀、果盤等。

六、教學過程:

爲了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我準備按以下幾個環節展開:

環節一:

1、匯入新課,我設計的導語是:

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人們滿載豐收的喜悅,各種果實也相繼成熟。在這個喜悅的季節裏,老師也同樣帶着喜悅的心情來上這節課,大家想知道今天的課題嗎?(板書課題)

2、緊接着詢問學生生活中所見過和吃過的水果,並出示課件(一副水果圖),讓學生說說果實的名稱。

【設計意圖:在這一環節裏,我首先採用談話法匯入新課,消除了學生上課開始的緊張感。接着讓學生回憶生活中的水果,在課件的幫助下,強化了學生對各種水果名稱的認識,隨即引出後續探究活動】

環節二:

活動一“感知果實”

1、以一個驚喜的形式拿出果籃,並讓學生說出果實的名字,然後引導學生換一種方式猜果實,介紹遊戲“感知果實”。

2、講述遊戲規則,找2—3位學生以比賽的形式進行,並且教師參加其中。矇眼做遊戲,在遊戲過程中表現好的'同學獎勵。結束時師提問:“你是用什麼方法,猜出這些果實的?”引導學生加深對“五官”的作用認識。

【設計意圖:透過拿出果籃,激發出學生的興趣,在“感知果實”的遊戲中,教師參與其中,更好地激發了課堂氣氛,還達到了師生互動。這個遊戲主要引導學生透過用眼看,手摸、鼻聞、耳聽,舌嘗等方式來辨認果實。這一環節我採用了發現法,觀察法,比較法等來指導學生。】

活動二:“找星星”:在學生對秋天的果實有了一些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我設計學生用找“星星”這一趣味活動,探究什麼是果實,什麼不是果實。

1、表揚並提問:你們吃過的水果裏,它們裏面是什麼樣子的呢?並詢問學生有什麼好的辦法可以看到果實的內部。引導學生說出:橫切和縱切。並播放課件。

2、學生可以用桌上的的材料,利用剛剛獲得的方法(橫切和縱切)去探究果實裏面到底是什麼樣的。在活動之前,首先,介紹實驗材料(各種果實,小刀,盤子,餐巾紙)接着介紹注意的事項。如:安全,衛生方面。並且在活動過程中,囑咐學生把觀察記錄記下來。接下來活動,在活動結束時,小組彙報觀察結果,在彙報中對錶現好的小組適當表揚。

3、出示課件:各種切開的果實的圖片,讓學生透過觀看圖片以及剛剛的實驗記錄,引導學生分析,總結果實的共同特徵,並板書:果實的特徵:都是有果皮和種子組成。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是一個教師導趣、學生生疑——教師導思、學生質疑的漸變過程。教學時首先我指導學生自主去生疑、質疑,然後透過找星星的活動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發現。我想,這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還讓他們在活動中體會成功與喜悅,更好地激發在以後的活動中主動探究的慾望。】

活動三:“果實分類”

1、播放課件:各種果實,考考學生對果實共同特徵的掌握情況。(對回答正確的同學表揚)首先以談話的方式介紹蘋果(帶頭飾)出場,並與大家打招呼,說出此行的目的(找朋友一起參加果實大會)接着鼓勵學生一起幫助蘋果找朋友。

2、(其他小朋友帶上頭飾,比如:蘿蔔,姜等一些非果實的圖片)播放課件“找朋友”學生遊戲,並以開火車的形式進行。在遊戲結束時,一起看看蘋果都找了哪些朋友。(一一說出它們的名字)。緊接着詢問蘋果:“爲什麼找到它們呢?”引導學生說出“我們都是果實,都是由果皮和種子組成”。然後大家歡送蘋果。

3、師以驚訝的口氣詢問:“咦!怎麼還有一位呀。”引導學生說出馬鈴薯別名土豆。並介紹馬鈴薯也是來參加果實大會的,可是它們沒有和它一起去,誰知道爲什麼呀。接着找個別的學生說出理由。並表揚。

【設計意圖:本環節透過角色扮演,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遊戲中學生沒有壓力,在愉快的氣氛中,教學重,難點會不知不覺突破。使學生在遊戲中掌握了知識,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一環節的教學也體現了“做中學”這一教學主旨。)

活動四:拓展活動。

爲使學生學以致用,課後我給他們佈置了一道實踐作業:採集南瓜的種子。目的是對學生進行動手、動腦的訓練,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習活動中,體會獲得知識的愉快和歡樂,把科學課從課堂走到生活實踐中。

七、板書設計

果實累累的季節

果實的特徵:都是有果皮和種子組成。

果實:蘋果、橘子、西瓜、辣椒。

非果實:土豆、紅薯、蘿蔔。

板書是一堂課的縮影,而科學課的板書更應該是學生探究事物的參考,我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出現,目的是使學生一目瞭然,明確果實的共同特徵,以此服務於整堂課的教學。

以上是我對本課的教學設想,敬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果實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綱要中指出:提高幼兒語言交往的積極性、發展語言能力。創造一個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支援、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交談,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提供普通話的語言環境,幫助幼兒熟悉、聽懂並學說普通話。《秋天果實多》是一篇看圖講述。

中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在秋景迷人的季節裏,孩子們運用自己的觀察發現秋天來了果園和田園的變化。在他們平時的觀察中,逐步體驗到秋天是果園和田園果子成熟的季節。有了這樣的生活經驗,爲本次的活動做了很好的鋪墊。爲此我設計了以下幾點目標:

1,知道秋天是一個豐收的季節,幼兒學習用恰當的詞句描述秋天的果實。

2,幼兒能用恰當的詞句講述動物遠果子的情形。

爲了順利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我也做了相應的準備:

幼兒在成人的幫助下帶到街上看看水果和田裏的果實,便於教師瞭解幼兒的知識儲備,做活動前的準備。

二、說教法:

新《綱要》中指出:“教師成爲學習活動的支援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因此,活動除了教師以飽滿的情緒感染孩子,以啓發式的提問引導孩子,還採取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

1、啓發提問法:幼兒的思維活動需要教師的激活,因此教師的提問要具有啓發性,引起幼兒的思考,培養思維的發散性和邏輯性。

2、直觀法:透過自制的動物頭飾,使教學內容更加形象,引起幼兒的興趣和注意力,便於幼兒理解和記憶。本次活動運用了談話法、講解演示法、等教學方法。

3、遊戲法:遊戲法是萬法之首,遊戲更是孩子們所喜歡的。在活動中親自做動作用語言描述,就能達到幼兒理解、鞏固的目的。

三、說學法:

綱要中指出:“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幼兒對喜歡吃的水果,他們學習的正是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在活動中我以幼兒爲主體,讓幼兒在看看、想想、說說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難點。透過觀察法讓幼兒運用感官積極參與活動,討論法是幼兒最喜歡的方法,幼兒可以在討論、談話中無拘無束地說出自己的理解與看法。

四、說活動過程:

(一)、集體交流

1、談話:現在是什麼季節?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現在是秋天的?

2、啓發幼兒簡潔的語言描述秋天的特徵。

(二)、練習說話

1、出示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上的情景。

2、提出要求:“秋天有哪些果實成熟了?”請幼兒用好聽的詞句說出果實的顏色、形狀、大小和味道。

3、出示實物,啓發幼兒用恰當的詞句描述,如:又紅又大的蘋果,甜甜的香蕉又大又甜南瓜等。

4、幼兒描述的詞好句引導全班幼兒學習。

(三)、鼓勵幼兒講述“秋天的果園”

(四)、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圖片。

1、提問:圖中有哪些動物?它們在幹什麼?它們是怎樣運果子回家的。

2、讓幼兒運用恰當的動詞(如抱、背、馱、頂、挑、推等),講述動物們運果子的情景。

3、請幼兒上臺表演,讓幼兒們能理解記憶抱、擡、馱、頂等動詞表達的不同意義。

(五)、遊戲:運果子。

1、說明遊戲的名稱、玩法及規則。老師邊戴頭飾邊說出某個動物的名稱後,幼兒看圖立即說出該動物運果子的動作,熟悉遊戲後要求幼兒邊說動詞邊做動作。

2、教師與幼兒一起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