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大數與湊整》的說課稿

說課稿2.77W

一、教材:

《大數與湊整》的說課稿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上海市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四年級第一學期(實驗本)第六單元《整理與提高》第76—77頁的“大數與湊整”。這一知識分爲2教時,第一教時學生自主整理含有萬級和個級大數的讀寫及四捨五入湊整的方法,在此基礎上運用已有的知識拓展到含有億級、萬級和個級的數的讀寫與湊整。第二教時結合情境對湊正的方法進行補充與提高。在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注重學生探索現實世界中對大數的讀寫與湊整;注重學生透過觀察、思考、比較、等教學手段,逐步認識湊整的方法,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教學目標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和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複習大數的讀寫、和四捨五入法來湊整。

2、會正確使用去尾法和進一法進行湊整。

3、能區分三種湊整的方法並能靈活運用。

過程與方法:透過情境的創設,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觀察與比較“去尾法”和“進一法”和“四捨五入”的湊整方法,讓學生經歷和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

情感與態度: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看問題,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重點:理解三種湊整的方法。

教學難點:根據實際生活中的有些情況靈活運用去尾法和進一法進行湊整。

三、教學流程

(一)設計理念

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數學教學活動提出的基本理念:“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基於以上理念,我在教學中嘗試“引導探索學習,促進主動發展”的教學思路,即“設疑激情———引導探索———交流評價———應用提高”的基本教學模式。

(二)教學環節

1、設疑激情:生活化的問題情境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和問題意識,使學生產生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積極心態。在匯入新課中出示學生慶祝元旦購物的生活情境引出新知。在前幾次的試教中,直接出示原價與現價,讓學生觀察比較原價與現價的不同,但總覺得不能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渴望,不能引發新知與舊知之間的認知衝突。在一次次的修改中,先出示原價129元,145元,96元,將這些數用四捨五入法湊整到整十數進行搞促銷,學生馬上會發現搞促銷用四捨五入法湊整不合理。“那精明的老闆用的是那種湊整方法呢?”利用原有的知識和新知之間引發認知衝突,讓學生感覺到現價的湊整用我們所學的四捨五入法湊整不行。在這樣的認知衝突下,引發學生學習的需要,點燃學生學習的`激情。

2、引導探索:當學生產生探索渴望和興趣之後,教師所要考慮的應是如何提供適當的條件,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思考、交流、比較去探索知識,從中體會數學思想和方法。在學生探索過程中,教師是引導者、參與學習,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生動場景。在新課教學中,組織學生透過觀察、思考、小組討論交流,先比較“去尾法”和“進一法”的異同點,在此基礎上再與“四捨五入”法進行比較,並透過自主練習、交流,掌握湊整的方法。

3、交流評價:學生透過自主探索性學習,獲得了新知識、新經驗,無論是認知,還是情感,儘可能的讓學生全方位地得到發展,再透過交流評價引導學生在愉快地交流活動中的感受經驗,交換意見與看法,一方面可將每一個成功的經驗收穫轉化成爲大家共同的財富,成爲影響其他同學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學生在評價交流的過程中,形成自我反饋機制。

4、應用提高:學習數學知識不是目的,重要的是運用這些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踐問題,從中體會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獲得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知道遇到問題試着運用數學方法去探索問題和解決的途徑,以逐步形成獨立探索的習慣和大膽探索的精神。在這一環節中我舉出生活中的用“進一法”和“去尾法”的有關問題。水費單子的出示,以及小胖他們裝巧克力和划船買船票等問題情境,讓學生靈活運用合理的湊整方法,同時也讓學生留意我們身邊的事物,做個有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