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語文說課稿彙總八篇

說課稿2.69W

作爲一名爲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說課稿8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精選語文說課稿彙總八篇

語文說課稿 篇1

課標關於本節的要求

1.要重視朗讀和默讀,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要突出詞句理解、文意把握、內容探究等方面的教學。

2.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要注重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進行教學;簡化教學頭緒,強調內容綜合。。

3.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

本節教材內容分析、解讀。

《秋天》是現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歲時所作。詩不長,僅三節。很精粹,但容量大,而且畫面感很強。以“秋天”爲“經線”,以幽谷、農舍、漁舟、牧羊女??諸般景緻爲“緯線”,爲我們編織了三幅絢麗多彩的秋景圖。它們具有既來自人世又遠離塵俗的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表現了詩人對秋天的喜愛和讚美之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大好河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本詩語言流暢、優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

教學目標設計

透過對教材的分析,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新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爲:認知目標:有感情的反覆朗讀並背誦全詩;進行語言積累;

能力目標:把握詩歌意境,感悟詩人思想感情;培養學生解讀、鑑賞詩歌意象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自然、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反覆吟誦,感悟詩句含義,體味詩歌清遠、閒靜的意境美。教學難點:揣摩詩歌的清麗的意象和質樸曉暢、情景交融的特色。教學活動過程

預習交流:

1、蒐集整理何其芳的相關知識。

何其芳:(1912——1977)現代詩人、評論家,生於重慶萬縣(現重慶萬州)原名何永芳,主要詩集有《預言》《夜歌》《夜歌和白天的歌》。

2、仔細觀察自己身邊的秋天是什麼樣子的。

3、作者寫秋天,主要描寫了哪幾幅畫面?寫出了秋天怎樣的特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引秋

教師給學生們展示秋天的風景圖片,請學生說說看了圖片,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感受?由此創設情景匯入。(出示課題)

(二)誦秋

1、初讀課文,劃出文中的生字、詞。

2、教師範讀,學生劃出朗讀節奏、分辨朗讀語氣、語調。

3、學生自讀與賽讀,並在學生中互評,教師給予適當的鼓勵。

4、請學生找出自己喜歡的詩節朗讀,也可找出你認爲詩中用得好的詞語,做適當的批註,並與同學交流。教師也可找出自己喜歡的詩句、詞語與學生進行交流,對學生加以引導。

(三)品秋

在此環節中,學生組成小組,主要圍繞教師給出的三個問題討論、質疑,探究全詩。

①找出每節詩的點睛之句。

②詩中刻畫了幾幅圖景,請分別給它們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

(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板書。)

③這首詩創造出了一種什麼樣的氛圍?

(歸結出詩文的特點並板書出來。)

請學生仔細聆聽詩人的深情絮語(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展開想象的翅膀,看看在自己的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並把它描繪出來。

(四)寫秋

1、請學生根據自己的認識,也以“秋天”爲題寫一首小詩或畫一幅畫。並給大家展示出來。

2、請同學們一起歌唱秋天(試背)

語文說課稿 篇2

一、關於教材

《涉江採芙蓉》是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二單元《古詩三首》中的一首。這首古體詩不論是藝術上,還是在思想上都已經達到了十分純熟的境界。《古詩十九首》在中國古代詩歌的藝術手法上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在高中語文古詩教學中也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關於學情

這首詩歌在內容上難度不大,可以做多角度解讀。新課程標準鼓勵學生作個性化解讀,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就此作些探討。

學生透過小學、初中的系統學習和本冊古詩部分的集中學習,有了一定的古詩鑑賞能力,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有了一些積澱,興趣漸濃,這是進一步引導學生熱愛古代詩歌、學習古代詩歌的一個前提。

三、關於教學方法

1、聯想想象法

2、意象分析法

3、探究合作法

四、關於教具

1、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投影片

2、課文配樂朗讀

3、課文意境視頻資料

五、教學流程

(一)匯入新課

1、以鍾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的品論匯入。

2、提問: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麼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mdash;mdash;《涉江採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樑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遊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覆言。初無奇闢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評價如此之高,而後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詩歌鑑賞品味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麼?其目的是什麼?

(提示:方式是試圖採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於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麼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爲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託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採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託了對親朋的美好祝願。

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麼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爲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爲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纔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爲什麼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採芙蓉”也是爲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爲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並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後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麼?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纔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餘味悠長。

(四)問題探究

關於《涉江採芙蓉》,有人認爲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爲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麼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語文說課稿 篇3

[設計理念] 《跑進家來的松鼠》是六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較長,要繼續讓學生練習較快的速度閱讀課文。在教學中,可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自擬學習提綱,透過自學和交流完成學習任務,這樣設計旨在將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

一、說教材

動物是我們親密的朋友,《跑進家來的松鼠》這篇課文,作者從兒童的視角觀察,用充滿童趣的筆觸描寫了跑進家來的松鼠在我家所做的儲備冬糧、晾曬蘑菇、給自己墊窩的趣事。課文語言清新,自然生動有趣,松鼠在我家所作所爲在一般人的眼裏,是那樣淘氣頑皮,但在作者一家人的眼裏,松鼠是那麼可愛。細細讀來,課文的字裏行間,充滿着我的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

二、說教學目標、重難點

根據《課標》要求及本組教材的編寫意圖,結合高年級學生特徵,我預設下以下幾個教學目標: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讀記記“儲備、不甘落後、千方百計”等詞語。

3、感情朗讀課文,體會作者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愛動物、愛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難點

1、感受松鼠的可愛,領悟作者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

2、領悟作者透過具體事例,表達喜愛之情的方法。

三、說教法、學法

根據本課制定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結合《新課標》對閱讀教學的要求:“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爲,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我計劃用一課時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在教學中,我採用了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實踐創新等學習方式,引領學生認真研讀課文中描寫松鼠和我們一家人相處中的一些重點語言、心理、動作等句子,體會松鼠的可愛以及我們一家對松鼠的喜愛之情,感悟人與動物之間的和諧與美好,更好地落實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設計了激趣匯入→自主設疑探究→昇華感情→拓展延伸這幾個教學環節。

(一)情境激趣

1、匯入新課

(1)、激情匯入,感受松鼠(播放鬆鼠在森林裏活動的錄像)。同學們,看,這個在森林裏跳上跳下的小精靈是什麼?談到松鼠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們在五年級學過的《松鼠》這篇課文,誰來談一談你印象中的松鼠呢?

[設計意圖]葉聖陶先生說過:“入境始於親”在觀看一段動化錄像後,我設計了這段導語,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激發了學生的興趣,達到了“課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後,一句看似不經意的話:“如果有一天小松鼠跑進我們家裏來,會是一番什麼情景呢?”一下拉近了學生與松鼠的情感距離,爲後面各環節的教學作好了情感鋪墊。

(二)自主設疑探究

1、板出課題,設定疑問。松鼠是生活在森林的小精靈,如果有一天它突然跑到我們家中來了,那將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第22課——《跑進家來的松鼠》,再次認識小松鼠。(板書課題)

2、讀閱讀提示,自擬學習提綱。

過渡:本課是略讀課文,主要透過大家自學來完成,我們先來閱讀“閱讀提示”看看,本課的學習任務是什麼?

(1)讀提示明確學習任務:①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2)指導擬定自學提綱:現在目標已經明確了,大家想透過什麼方法來完成學習目標呢?(學生自擬定,老師相機指導。)

[設計意圖]在充分調動學生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自己擬定學習方法,自讀自悟,並小組交流討論,互相啓發,體現了他們主體地位。同時學生對於自己擬定的提綱,學生更願主動去實施。

(三)閱讀文字體會情感

1、學生根據提綱自學課文,組內交流,組長記錄要點。

2、檢查自學情況全班交流。

①松鼠在我家做了哪些事?(老師隨機板書)

(讓學生按課文敘述的順序彙報,根據學生的回答,指導朗讀有關句子,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松鼠動作靈活,討人喜歡的語句,讓學生感受松鼠的可愛。)

②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學生暢所欲言,交流體會)

(引導學生抓住我和家人的行爲和語言感受我們一家對松鼠的喜愛,並針對具體事例發表感想,然後再配樂指導感情朗讀重點語句。)

彙報採取以下方式:

從選擇每件事的學生中各選取一名學生彙報,其他學生補充,教師相機點拔、引導。

[設計理念]“以讀爲本”是語文教學的最基本的宗旨。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教學中,我力求把語言的學習、體會、感悟作爲重點,引導學生抓住我一家人的行爲,語言去感受我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之情,並透過感情朗讀達到訓練學生的語感。

(四)拓展延伸

1、複述深化文字

①選三名學生扮演松鼠的角色,針對課文中的三件事,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想象,說一說如果你是這一隻松鼠,跑到了人家裏,你會怎麼樣?你會怎麼和這家人相處。老師適時梳理,引導、點拔。

2、體會表達方法拓展運用

(1)鼓勵談話:如果哪天松鼠跑到了你家裏,在你家做了許多趣事,你會怎麼想?你會怎樣和它相處呢?

(2)讓學生再快速閱讀,找出自己認爲最能表達“我們”一家與松鼠感情的部分,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

(3)全班交流,引導明確作者的表達方法,透過寫松鼠在“我”家的幾件趣事來展現松鼠的可愛,透過爸爸的語言和作者的議論來反映一家人對松鼠的喜愛。

[設計意圖]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是高年級學生的一個重要的學習任務,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我透過引導學生想象,假如你是跑到人家裏的松鼠,在人家裏做着這些有趣的事,你會怎麼樣?你會和這家人怎麼相處?然後快速閱讀課文,找出你認爲最能表達我們一家與松鼠的感情的部分,分析作者的表達方法。設計這一環節的意圖是讓學生先體驗後感悟,達到訓練學生想象能力、語言的組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以及理解感悟的`能力。

(4)根據自己課前收集的資料,以及自己的觀察情況進行口語交際習作訓練。××與××的故事(可以是我與小動物,也可以是別人與動物之間發生的真情故事)。設定這一環節,目的在於使“略讀課”成爲課內、課外閱讀的橋樑,力求實現“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的目標。

總結:透過以上環節的教學,讓學生透過聽、說、讀、寫的訓練,提高語文綜合素質。也達到了高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

(五)板書設計

儲備冬糧

跑進家來的松鼠 晾曬蘑菇 人人喜愛

給自己墊窩 和諧共處

[設計意圖]這是提綱式的板書,突出教學重點,揭示課文中心,起到提綱挈領,畫龍點睛作用。

語文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囚綠記》是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它是我國現代作家、翻譯家陸蠡在抗日戰爭爆發後寫成的一篇詠物抒情的散文。本文講述了作者在北平公寓囚禁常春藤的故事,描述了綠枝條的生命狀態和“性格特點”,也寫出了作者的生存狀態和真摯心願,含蓄的揭示了華北地區人民面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苦難命運,象徵作者和廣大人民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囚綠記》其寫景狀物新穎獨特、含蓄蘊藉,感情真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適合中學生朗讀、賞析,所以,教師應指導學生對其進行鑑賞評價,充分發揮文字的示範作用,實現新課標所規定的教學目標。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表明,語文老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必須落實語言素養訓練方面的目標,在教學中要擺正篇章分析與學生感悟的關係,把分析當成幫助學生領悟的手段,而非目的。本文的意思有兩個層面,一個是敘事層面,表現了作者對綠枝條的無比喜愛,一個是象徵層面,即本文的深層寓意。前者意思淺顯,學生透過閱讀可以理解,後者比較含蓄,學生不易把握,因此我把本文的教學目標設定爲如下3點,並把其中第2、3點作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1、熟讀文字,把握的結構及作者感情脈絡。

2、品味重要語句,體會作者在文中寄託的對綠的情感,理解綠的內涵,把握主旨。

3、學習本文借物抒情和託物寄意的象徵手法。

三、說學習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這是新課程的核心學習觀念,本教學設計爲了切實落實這一理念,將採用儘可能少要甚至不要老師提示的“非指示性教學”。其做法就是強調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

2、指導學生在課前做好預習,用圈點批註的閱讀方法進行個性化的閱讀;利用導學案深入研讀課文;利用網絡、圖書等渠道蒐集、整理資訊,以拓展視野,激發讀書興趣,拓寬學習渠道。

四、說教學方法

本文篇幅不長,且文字不深,學生基本能讀懂,所以本文的教學時間擬定爲一課時。

1、做好學生課前預習。首先指導學生採取圈點批註法閱讀,利用導學案把本課一些問題提示性前置給學生參考,便於學生深入預習。其次要求學生利用網絡、圖書等渠道蒐集、整理資訊。如作者介紹、背景資料,以及常春藤的圖片和常春藤的生長特點。

2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本課我試圖用多媒體手段來增加我的課堂容量以及課堂美感。我在課堂教學中利用班班通各項功能和資源,強化了學生對文字的認知。我還在課前精心製做了,連結一些視頻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展視野,豐富閱歷,擴大知識容量,拓寬學習渠道,力求做到把資訊技術和教學深度融合。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一系列問題,配合多媒體引領學生去讀書,去理解,去思考,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參與、探究、合作,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

五、說教學過程:

(一)、匯入

多媒體播放《常春藤》詩歌朗誦視頻,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

課前預習

(三)、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閱讀記敘性散文,首先要了解的對事件前因後果的敘述過程,抓住的關鍵句子,在此基礎之上理清的結構,體會作者的思想情感。

(四)、走近那一抹綠

1.綠是什麼?“我”爲什麼如此熱愛這抹綠?

2.爲什麼要“囚”綠?

3.我“囚”住了那抹綠嗎?

4、找出文中描寫“囚綠”後“常春藤”的形象的語句。從中你感受到作者筆下的常春藤有怎樣的特點呢?

5、人綠對對碰。在“囚綠”的過程中,“綠”與“我”在對峙中進行了怎樣的心理對話?

老師先對學生提出讀書要求:《囚綠記》一文重點描寫的情節是“囚綠”,要把握作者囚綠的原因,應注意文中哪些語言資訊?請找出來並做批註。學生自主閱讀、思考、批註,必要時小組討論。整個過程先由學生練習、活動,然後老師發現問題,指導總結。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和老師的指導作用。

(五)、認識那一抹綠

知人論世:聯繫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說“綠”的象徵意義,解釋的主題。

小結:

作者透過讚美常春藤“永不屈服於黑暗”的精神,頌揚了嚮往光明、自由、堅強不屈的廣大中國人忠貞不屈的民族氣節,抒發了自己忠於祖國的情懷。

(六)、感悟那一抹綠

本文給你什麼樣的深刻人生啓示?

這個問題設定是爲了引導學生對本課內容進行一個課堂總結,引導學生對主題進一步個性化拓展,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問題,突顯作品的現實意義。

(七)、抒寫那一抹綠色

課文采用象徵手法來描寫景物,試着借鑑本文的寫法,調動你的情感和想象,描寫一種景物,力求寫出景物的象徵意義。

學有所獲,學以致用,以片段寫作方式訓練學生讀寫結合能力,鞏固本課寫景狀物藝術手法的運用能力,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六、說板書

我設計本文的板書,是一棵生機勃勃的常春藤。以作者寫作思路“四綠“(即賞綠、囚綠、放綠、念綠)作爲大地,又以“個人”(陸蠡)、“民族”,作爲樹幹,再把象徵意義作爲茂密的枝葉。一棵蓬勃向上的常春藤就堅貞不屈地挺立在我們面前。我力爭做到簡潔而不繁複,直觀而不費解。

語文說課稿 篇5

《大自然的語言》一課是人教版第一冊的一篇講讀課文,課文課文以詩歌的形式親切、富有童趣的文筆向學生介紹了大自然的三種語言,讓學生了解一些大自然的現象,初步感知大自然的美妙,激發兒童對大自然的興趣。低年級的講讀課文區別於中高年級,本課教學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重視朗讀訓練,朗讀是低年級的重點,拿出充足的時間指導學生朗讀。

2、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3、重視自讀感悟,運用啓發性教學原則。

根據課文的特點和結合學生年齡特徵,本課的教學要求是:

1、掌握課文生字,知道課文中的大自然的語言指的是什麼?

2、看懂圖意,理解課文,逐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感知大自然的美妙神奇,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重點:學生對大自然的現象缺乏感性認識,有些句子較難理解。

教學設計:

一、生詞引入,解題激趣。

1、出示生詞(語言)誰能把生字讀一讀?這兩個字有什麼共同點?(都有兩個口)說明和什麼有關呢?(嘴巴、說話)

2、CAI課件展示公雞打鳴、黃葉紛紛往下落、烏雲漫天電光閃,說說都告訴我們什麼?引入課題:這就是大自然的語言。(板書課題)大自然的語言還有哪些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書,去發現吧!

展示接近學生生活的自然現象揭示課題,使深奧的自然現象變得接近,容易理解。

二、組織初讀,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看拼音把每個字讀準,特別是生字的音,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句詩讀通。

2、交流生字讀音情況:指名說說哪些生字在讀的時候要提醒大家注意什麼,並領讀。

3、交流通讀句子的情況:把你認爲讀得最通順的一節讀給大家聽聽,結合交流情況重點指導以下三句。

(1)你如果釣到大魚,魚鱗上有一個個圈圈。(注意輕聲音節)

(2)古老的三葉蟲化石,鑲嵌在喜馬拉雅山巔。(注意名稱連讀)

(3)大自然的語言啊?真是妙不可言。(啊變音讀n音)

(4)正確流利的讀詩句,並說說從詩中你又瞭解到哪些大自然的語言。

用學生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提醒大家讀生字的時候注意什麼,讀得最好的一節讀給大家聽,這種方式尊重學生的意個性,變要我學爲我要學。

三、品讀詩句,指導朗讀。

1、自瀆體會,哪一種大自然的語言你最感興趣。

2互動交流、點撥指導。(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進行教學)

(第二小節)

(1)CAI課件展示(一個個靜態的逗點變成搖着尾巴的逗點)這是什麼?仔細看看這是什麼?

(2)引導想象:你看小蝌蚪上下游動,招呼朋友多高興呀,它們會說什麼呢?你聽了心情會怎樣呢?該怎麼讀這句話呢?

這時學生興趣高漲,急不可待想讀書。生動的多媒體課件展示,讓:逗點瞬間變爲富有生命的小蝌蚪,展現了春天一派生機,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從而又理解了課文,內化了語言。

語文說課稿 篇6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學會12個生字,理解"琥珀、颯颯、拂拭、熱辣辣、前俯後仰、淹沒、澎湃、黏稠、推測、松脂等詞語。

2。理解科學家是怎樣想象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以及這樣想象的依據。

3。體會文章的敘述順序。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的默讀、朗讀、理解能力。

2。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祕的興趣。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法

教師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討論交流並媒體,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

(二)學生學法

讀、思、畫、議、批註、交流。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1。理解琥珀形成的過程和必須具備的條件。

2。體會科學家合理想象的依據。

3。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

(二)難點

理解科學家想象的依據。

(三)疑點

這塊琥珀對於研究昆蟲有何價值呢?

(三)解決辦法

討論、交流並媒體(琥珀的圖片、動畫顯示形成過程)和感情朗讀理解課文內容。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組織學生閱讀、思考、討論、交流。

2。藉助電教媒體幫助學生理解。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學、討論、交流。

2。感情朗讀課文。

五、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質疑

揭題,板題。看到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麼?(學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麼?它是怎樣形成的?誰發現的?)(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教師出示要求:

(1)讀準字音,讀不準的藉助工具書或詢問老師和同學。

(2)邊讀邊畫出帶生字的詞,結合語言環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麼?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琥珀有何特點?

2。小組內討論交流。

3。集體交流。

(1)自己拿不準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詞虛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學請教,答對者給小組加分,激勵同學自學、上進的意識,增強小組榮譽感。在同學交流過程中,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2)第3個思考題,小組議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樹脂的化石。本文所講的琥珀裏面裹着一個蒼蠅,一個蜘蛛,而且這兩個小東西的"腿的四周顯出好幾圈黑色的圓環"課文主要講了根據一塊裹有蒼蠅和蜘蛛的琥珀想像這塊琥珀形成和發現的過程,並且判斷它在科學上的價值。)(三)(電腦出示琥珀圖片)學生對照圖片,練讀課文,熟悉課文內容(四)聽課文錄音,動畫顯示琥珀形成發現的過程,進一步瞭解課文內容(五)學生複述琥珀的形成和發現的過程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自學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明確目標

課文寫了關於琥珀的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生回答)。

那麼作者想象的依據是什麼?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1。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點擊課件,出示問題)。

(l)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由一人執筆把小組意思記錄下來,以便全班交流。)(2)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過程中師相機引導板書。

(4)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

(第一,要有松樹、柏樹。依據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爲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捱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裏面。)

(5)出示課件。松脂球——琥珀。直觀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學家又是怎樣想象發現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

(2)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透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是什麼了嗎?

(討論後學生歸納: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事物的特點創設情境。)3。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l)默讀思考最後一自然段。

(2)小組討論後回答。

4。濟覽全文理清文章的敘述順序,並想一想本課與《黃河象》一文敘述順序有什麼不同。

在學生討論交流的基礎上,教師總結。

(三)感情朗讀課文

1。自由練讀。

2。分角色朗讀。

(四)學生質疑問難

(五)擴展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和同學交流交流。

(六)佈置作業

以《未來的××》爲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語文說課稿 篇7

教學準備:

課件、圖

課前準備:

學生預習課文,觀察天氣變化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認識生字,看圖學習課文。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出示雷雨的課件,問:小朋友,剛纔我們看到的是夏天什麼時候的景象呢?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1、你們想了解雷雨的所有景象嗎?請自己讀課文,注意生字的讀音。

2、出示帶拼音的生字卡,全班齊讀。

(注意:垂是翹舌音。壓是多音字,在本課讀一聲。)

3、去掉拼音開火車讀

4、擴詞練習

5、說記字方法

6、抽生分自然段讀文,要求:字音準確,讀得流利。評議

三、學習課文

1、自由讀文,想想本課寫了雷雨的那些景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

2、出示雷雨前的圖,誰看着圖來說說雷雨前的景象。誰來讀讀雷雨前的景象,從他的讀書聲中,你們有什麼感受?(壓抑)讓我們一塊來看看此時的景象。播放雷雨前的課件,你現在有什麼感受?帶着這種感受再讀一讀,誰願意讀給大家聽。評議。是啊,雨前的氣氛真可怕,想讀的小朋友一起來讀讀。

3、不一會兒,雨下起來了,出示圖,看,雨中的景象怎樣?誰來說說?

誰來讀一讀,你們有何感受?(雨下得真大。)從哪兒感受到的?誰再來讀讀。配雨聲齊讀。

4、漸漸地,雷聲和雨聲都小了,天也亮起來了,雨後的景象又是怎樣的呢?看圖說一說,誰來讀一讀,你們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把看到的、聽到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示出來吧。(可畫畫、可表演、可讀讀等)上臺展示。

5、雨後的景色多美啊!小朋友,請你們看着畫面抒發一下自己的情感吧。齊讀。假如你是那隻鳴叫的蟬,是那隻坐在網上的蜘蛛,或者是那隻快樂的青蛙,你會說些什麼?自己動筆寫一寫。

6、雷雨真是神祕,在我們的日常生活裏,天氣時好時壞,變幻莫測,十分有趣。不過,只有細心的小朋友纔可以感受到。你們願意做細心的孩子嗎?讓我們一塊兒來觀察,把觀察到的情況記錄下來,寫成日記吧。

四、拓展訓練

1、感情朗讀

2、觀察天氣,寫日記。

語文說課稿 篇8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過程”,是“學生個性化行爲”。在打造高效閱讀課堂教學的探索之路中,我對本節課進行了認真地設計,並遵循這三個理念:

1、以學生爲本。

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接受能力和成長需要,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實踐爲教學出發點,組織課堂教學。課堂教學不僅重視教師的知識傳授,更應重視學生與教師的學習交流,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

2、以朗讀爲本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語文老師發展學生語言能力最基本的訓練方式,教師要指導學生有層次的讀、多種形式的讀、有感情的讀。我們要領着學生一次次地潛入文字,在朗讀中感悟,在朗讀中想象,在朗讀中昇華,把人物讀“神”的同時,習得語言,感悟形象。

3、以想象爲本。

閱讀,是培養學生想象力、開闊視野的重要途徑。在閱讀教學中發揮想象的功效,引領學生在品讀中,藉助文字放飛自己的想象力,補白課文中的空間,會使學生漸入佳境,展示才情,產生美妙的閱讀體驗。

下面我就把我的設計思路向各位老師進行說明。

一、結合實際說分析

《女媧補天》是人教版三年級下學期第八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講的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女媧爲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把天補好了。三年級學生感性認識比較強,思維空間廣泛,喜歡暢想,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會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奠定基礎。但是,由於學生的認知水平尚淺,在對閱讀理解文字、體會內涵上,還缺少一些必要的方法。因此,我把引導學生透過抓重點詞句感悟文字的方法作爲教學的重點。

二、依據教材說目標

夯實基礎知識教學,多層面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我們在教學中的不懈追求。根據教材的編排意圖和新課標的相關要求,在第一課時學習的基礎上,我在本節課要引導學生透過自主合作學習和初步學會透過抓住重點詞句的方法理解文字,體會女媧不畏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並能較流暢地複述故事。

三、大膽實踐說流程

故事離不開人物,人物纔是故事的靈魂。本篇課文中的主人公女媧,是一個充滿神奇力量,更是一位具有博大愛心、不畏艱難的神。學生也樂於瞭解這樣的人物形象。所以我將本課教學思路定位在理解人物形象這一條線上,安排以下幾個環節:

1、聯繫教材,揭題匯入,喚出“神”。

匯入新課時,聯繫本單元前面的兩篇課文,讓學生說說自己讀過或聽過的神話故事,引導學生說出神話故事中的人物,教師小結人物共同的特點——“神”,並板書出來,牽出本節課的線。

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堂的第一錘就要敲在學生的心扉上。這樣開課,在喚出“神”的同時,也喚起了藏在孩子內心深處強烈的閱讀期待,激起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2、自主合作,初讀感知,走近“神” 。

在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學生對課文大意有了整體瞭解,現在就讓學生帶着問題走進文字。首先,我就開門見山提出本節課需要解決的總問題:女媧是一個什麼樣“神”?

但這個問題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說有較大困難,爲此,我有層次地設計了兩個問題。先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畫出描寫女媧的詞句,想一想:女媧爲什麼會這樣做?小組內充分交流,合作探討後,全班彙報。在學生弄明白女媧爲什麼會有課文中這些舉動後,我再引導學生小組討論:從這些詞句中可以看出女媧的什麼精神?經過層層深入探討後,這時,學生們就能較容易體會出女媧的精神了。

新課程標準提出要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我在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正是基於這一理念。三年級的學生能夠在小組交流中相互學習,但如何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還需要老師細心的指導。我在學生討論之前就着重提示同學們:在小組內把自己讀懂的詞句說給其他同學聽,其他同學聽後可以補充自己的理解。在學生討論時,我還逐組指導學生髮表意見。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探究學習的效率。

爲學生喚出“神”後,繼而進行整體的感知後,對於學生而言,又向“神”走近了一步,爲下一階段的細讀感悟做好了鋪墊。

3、抓住重點,細讀感悟,品味“神”。

學生在有了充分的交流和討論後,對人物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有了更進一步表達的慾望,我就順勢進入下一環節,引導學生透過重點詞句的品讀,進一步品味人物的“神”。

女媧爲拯救人類,冒着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這個過程是課文的重點。剛纔這一課堂教學片斷,就是指導學生透過品讀女媧找五彩石的關鍵詞句,讓學生體會出女媧不怕困難的精神。

如何在這個過程中烹調出濃濃的語文味來,我覺得,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就是要抓住幾個詞和句。如爲了找五彩石,“她忙了幾天幾夜”“又找啊找啊”“終於”都是重點,我透過置換詞語、重讀關鍵詞、想象情景、拓展說話等方法體會女媧找石的艱難,引導學生有層次的讀,體會女媧找石時間之長,心情之焦急,行動之勞累,這幾個簡單的、並不引人注目的詞語,經過一番品味,學生就能感受到詞語中所蘊藏的情感。

4、聯想拓展,賞讀昇華,講述“神”。

在讀最後一段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當你看到天邊五彩的雲霞時,你想說什麼?看到那美麗的五彩雲霞,我好像看到了——,將學生的朗讀體驗進一步提升,並藉助“傳說”這個詞語,聯繫女媧補天的神奇,引導學生認識到神話故事的神奇之處,體會古代勞動人民神奇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慾望。

趁熱打鐵,我緊接着提出複述故事的要求,因爲三年級的同學在這方面訓練得不多,所以我出示了較詳細的複述提示。引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

抓住剛纔品讀的重點詞句,用自己的話講故事。學生在再一次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相互交流,基本上都能夠較流暢地把故事講出來。在老師配以視頻感染後,少數同學還能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配以肢體語言,把故事講得更生動,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四、認真總結說反思

在本課時教學中,我遵循了“以學生爲本、以朗讀爲本”的教學理念,尊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利用多種形式朗讀,使學生在讀悟交融中實現與文字的自然融合。着重於學法的指導,透過“讀一讀、畫一畫、想一想、說一說”,培養學生自主以及合作學習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能,透過情境創設,鼓勵合理想象,在故事講述中激活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

縱觀全程,我經過反覆的研討--實踐、實踐—反思,把教學定位於:避免面面俱到的繁雜,把“研究人物形象”定爲主調,將“方法指導”貫穿始終,借“想象複述”深化提升,在大膽的取捨中力求簡約實效,在深入淺出的研析中追求本色語文。

但我在教學中也凸顯出諸多不足之處:

在上課時,對於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語不夠到位,在品讀文字時引導的過程中也不夠靈活。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不敢放開,壓制了學生的一些質疑,沒能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教學參考中要求指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詞句,我也沒有做到位。

最後談談我在構建高效課堂實踐中的一些困惑,與各位老師探討。一是課堂中如何更有效地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特別是中年級的學生,二是在課堂教學中怎樣處理好課堂預設與順勢而導之間的關係,更好地落實“以學生爲本”的理念。

我的說課就到這裏,謝謝各位老師的耐心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