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文明的連結說課稿

說課稿1.3W

作爲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文明的連結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文明的連結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們,下午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開闢文明交往的航線——文明的連結》,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闡述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第一說教材,第二學情分析,第三說教法、學法,最後說教學過程。

一、說教材

1、首先我們先來看課程地位。本課選自人民版歷史必修二專題五第一課,用時兩個課時,文明的連結是第二課時。本課主要是介紹了歐洲人開闢新航路的歷史。此內容在世界近代史教材中的地位相當重要,起着承上起下的過渡銜接作用。它上承資本主義的萌芽,下起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新航路的開闢,打破了世界相對隔絕的狀態,世界真正開始融合爲一個整體。從此,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形成。

2、《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對這一節內容作了如下要求:概述迪亞士、哥倫布等開闢新航路的史實,認識新航路的開闢(地理大發現)對世界市場形成的意義。

3、根據課標的要求,本節課提出了三維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包括:首先掌握新航路開闢的背景。其次,瞭解開闢的經過和航線;最後能夠比較並正確認識東西方航海史上的'壯舉以及新航路開闢給不同地區帶來的不同影響。

過程與方法目標包括:將透過圖表分析、引用史料等方法引導學生理解和歸納新航路開闢的背景,透過地圖動態演示、情境表演、表格歸納幫助學生了解開闢新航路的經過和航線;透過引用史料、討論(或辯論)、歸納等方法深入理解新航路開闢的影響,並能正確評價該事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主要是透過對新航路開闢的動機的分析,使學生認識資本擴張惟利是圖的本質;透過對新航路開闢影響的分析,使學生認識到新航路的開闢是歷史的進步,同時該過程及其結果又充滿血腥味和罪惡感。

4、本節課的重點是新航路開闢的歷史影響,而新航路開闢使人類從分散的歷史開始向相互聯繫的歷史過渡,是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的標誌又是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二、學情分析

1、教學對象是高一文科班的學生

2、優勢:高一學生思維活躍,個性鮮明,參與意識強,有一定獨立思考能力。

3、不足:高一學生的歷史知識儲備不足。大部分學生在初中沒有學過歷史。即使學過的也是以基礎知識爲主,而高中歷史學習更注重思維能力,理解運用是關鍵。這就造成很多學生對歷史定位不準確,沒有形成系統的歷史思維。

三、說教法、學法

1、根據學生的情況,我設計教法如下:提供知識的支架,透過資料、圖片、地圖等補充幫助學生學會構建知識,教師負責歸納總結;透過情境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歷史;透過討論法、空間思維角度變化等讓學生得到理論的昇華;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和參與性。

2、學生透過課前蒐集資料、情景表演、讀圖識圖、討論辯論等積極參與課堂教學。

這一教法學法的設計既適合了教材內容又適合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直觀性教學原則,我將採用多媒體教學法。多媒體演示文稿具有直觀、形象、容量大的優點;同時輔以板書,提煉出重要知識點,便於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

四、教學過程

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以及課標要求,我對本課的教學流程作了如下設計。

1、首先我將使用圖片匯入法進行新課匯入。給學生展示以下兩幅地圖,第一幅是15世紀葡萄牙航海地圖,第二圖是當今世界地圖,學生觀察比較兩幅圖的差別發現15世紀的地圖是非常不準確不完整的,而當今世界地圖則非常清晰準確——此時設問人們從什麼時候起對世界有了完整的認識呢?從而匯入新課——文明的連結。

2、在分析新航路開闢的背景時我將採用支架式教學策略。新航路開闢的背景包括原因和條件兩方面,分析新航路開闢的原因的方法是我給學生建立的支架。我將從經濟、社會、商業、宗教、思想五方面給學生建立支架。首先,從最簡單的入手:透過“想從此路過,留下買路財”這一非常簡潔通俗學生容易接受的語言,幫助學生分析新航路開闢的商業原因,也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進入本課的學習。然後,我將向學生展示《馬可波羅行紀》中的一幅圖片以及當時有關哥倫布的一段材料,指導學生分析新航路開闢的社會根源即追求黃金。其他的就不一一說明了。進一步的輔導學生,師生共同合作,可以歸納出新航路開闢的原因如下所示,包括經濟、社會、商業、宗教、思想五個方面。此時,讓學生用剛纔建構知識的方法,結合教材和我補充的圖片自己去分析新航路開闢的條件。

關於新航路開闢的條件。也是先從知識、科技和政治方面建立支架。將向學生展示這幅圖,用象限儀測地平線,讓學生分析出當時知識的進步的影響,以及地球儀、羅盤、多桅帆船和當時的世界地圖讓學生概括出當時航海造船技術的發展,即科技的發展。那麼學生使用剛纔所學的構建知識的方法,結合補充的材料可以歸納開闢的條件如下:即知識進步,科技發展和政治原因。

在新航路的經過這一模組,我將採用情境教學法。把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代表一個船隊。第一組同學可以作爲迪亞士的船隊,來到非洲南端好望角;第二組同學作爲達伽馬的船隊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南端;第三組同學作爲哥倫布船隊,來到美洲;第四組同學作爲麥哲倫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這樣,自設情境,把學生作爲歷史事件的行爲主體,那麼學生就可以非常輕鬆地歸納出如下表格——新航路開闢的基本經過。

在評價新航路開闢的影響這一模組我將採用空間維度思維教學策略。由於學生進行了航海,成爲歷史事件的行爲主體,可以身臨其境地感悟歷史,我將向學生設問,你們來到這些地方,你們看到了什麼,你們做了什麼,你們的所作所爲對當地人們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向學生展示以下圖片,各個地區生活生產方式的一些變化,如亞洲、非洲等地,讓學生試從西歐、美洲、非洲、亞洲、世界五個角度總結歸納新航路開闢產生的影響。從空間維度啓發引導學生,也是教會學生一種歷史分類思維的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評價這一事件的積極和消極作用,培養學生辯證認識歷史問題的能力,從而感受歷史發展的對立統一性。此時,教師要注意向學生強調新航路開闢對世界的影響——以歐洲爲中心的世界經濟體系雛形開始形成,世界真正的連爲一個整體。(這是對難點的一種突破。)

3、在對本課學習的基礎上,我將用討論、辯論的自主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分析和比較中國的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闢有什麼不同,讓學生從目的、影響和結果三方面去考慮,得出以下結論。

4、在本節課的最後,我用板書的形式對本課進行小結,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本節課從背景、經過和影響三方面對新航路進行了分析。背景包括原因和條件:經濟、社會、商業、宗教和思想;知識、科技和政治。主要由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個國家的四位航海家進行了遠洋航線,對歐洲、美洲、亞洲、非洲乃至世界都有巨大的影響。

5、作業設計上繼續對難點進行突破,拓展思路。有人對新航路開闢持否定態度,也有人持肯定態度。結合目前經濟全球化和世界整體化,寫一篇歷史小論文,談談你的看法!

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教學設計,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