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錦集六篇

說課稿7.32K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說課稿,透過說課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說課稿錦集六篇

說課稿 篇1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主備的是英國作家比爾博姆的《送行》,在這裏我向各位彙報一下我備課時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敬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

我首先說一下我的教學設想和教學理念:爲了能更好地把握教材,我最先做了這樣一件事——

研讀教材,找尋初三閱讀教學與中考閱讀考查的結點

《送行》是一篇散文,表現的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對真情的渴望,可挖掘的育人因素很多,但如今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初三年級時間緊、任務重,我想,我們不能和以往那樣停留在對文字的精細解讀上,應設法把中考閱讀考查的知識點糅合進來,邊“磨刀”邊試着“砍柴”,方知“磨刀”的功夫是否到家。

這個單元教學的總目標是“疑爲學之始”,意在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而《送行》是本單元的第一課,正是承載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雙重教學任務的鮮活文字。所以教學這篇課文首先要與單元教學的總目標聯繫起來,把設疑法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細讀教材,點點疑問聚心頭。本應情真意切的送行怎麼寫成了尷尬的滑稽場面?爲什麼這樣的送行是一場滑稽戲?……稍加歸納,發現這些疑問其實就是有關主題、結構、情節、語言、標題等方面的一些問題。仔細一想,現在中考記敘文閱讀考查不也就是圍繞這些點去設題的麼?

每年中考,總有不少學生驚呼曾經讀過原文,但看其成績似乎也沒有沾什麼光,究其原因,可能就是當初讀到那篇美文時,他們淺嘗輒止,並沒有學會設疑。掩卷而思,覺得何不借助這篇文章,藉助這個單元培養學生自我質疑、釋疑的東風,指導學生如何去閱讀時文、美文呢!何況新課標就要求中學生要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

找到了這一結點,如何設計這節課,似乎就豁然開朗了。

接下來,我又研究了一下教法、學法。

這節課,我打算分兩個版塊進行,先透過“‘勒羅的車站送行’是真情嗎?”這一主問題,引導學生解讀文字,接着再以“我們閱讀時文、美文時可從哪些角度質疑”的問題,串起這一節課的後一部分內容,引導他們在合作、交流、探究中解決這一問題並結合中考真題進行課堂演練。

透過這兩個環節,不僅讓學生理解了文字,更主要的是讓學生在解讀文字的過程中,掌握質疑問難的方法,學會了自主學習,自主探究。

這篇課文計劃用兩課時,第一課時解讀文字、掌握方法,第二課時提供“親情”美文,進行鍼對性訓練。

這篇課文我擬定了這樣三個教學目標:

1、透過文字去研究文章的內涵,發現作者滲透在文中的思想。

2、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能運用設疑法多角度深入理解作品。

3、瞭解世間百態,瞭解普通人的生活,從世間百態中發現美好趣事。

重難點: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獨立思考,能運用設疑法多角度深入理解作品。

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一、對比激疑,匯入新課

我的導課是這樣設計的:由朱自清《背影》中父子分別時感人至深,但英國作家比爾博姆筆下的送行卻是一種職業,那樣的送行是真誠的嗎?

【這樣匯入的設計意圖:透過設疑,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興趣盎然,讓他們帶着疑問進入本課學習,可謂“疑爲學之始”,然後就進入本節課的第二個環節——】

二、定向設疑,走進文字

爲了能讓學生學會運用設疑法多角度深入理解文字,我先引領學生從標題、結構、主旨等方面定向設疑,第一個角度——

【聚焦文題】

文題是文章的眼睛,備受中考命題者的關注,我研究過的40多套20xx年中考語文試卷中,就有20幾篇閱讀直接或間接從標題來擬題。其實注重對文章標題的分析,也是一種提高閱讀效率的良好方法。

我引導學生圍繞“標題”多思考幾個爲什麼?緊扣這篇課文的標題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

1. 全文都寫了誰的送行?送行對象分別是誰?

2.文中寫的兩種送行,在送別目的、送別場面、效果等方面有什麼不同?

(這兩個問題,只要學生深入文字,仔細閱讀,能較爲快速的解決,而解決了這兩個問題,其實也就整體感知了文章的內容——

由於學生整體瞭解了文章大意,我迅速帶領他們從第二個角度設疑,那就是從結構設疑,或是從情節設疑——

【聚焦結構(情節)】

中考試題中,對結構的考查一般是考查“爲什麼這樣安排結構”“某個情節能否去掉”“這樣的情節安排有什麼作用”。

因此我引導學生從這個角度思考,讓他們自己提出疑問,我相信絕大多數學生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

文章前一部分寫送行活動中虛應故事的尷尬,後一部分寫勒羅送行的精彩演出,這兩部分的關係是什麼?能不能把第一部分刪去?

(這一問題的提出,能使學生探究出結構中兩部分的鋪墊關係,以及這種鋪墊產生的好處。)

理解了內容,把握了結構,扣住了重點,那理解文章的主旨應該水到渠成,我接着指導學生從文章主旨的角度來設疑——

【聚焦主旨】

《送行》一文離我們學生的生活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我直接給出了兩個疑問讓他們思考:

1.勒羅車站送行時,其眼淚是不是他真實感情的流露?請同學們說說你們的看法,並說明理由。

(這是開放性的問題,只要學生的意見、觀點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據,都要加以肯定。當學生思路堵塞時,老師可從聯繫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中引導學生。)

2.這篇課文的主旨,至少有四種理解:

(1)旨在反對繁文縟節,主張真情實感。

(2)旨在說明“假作真時真亦假”的人生哲理,假戲可以真做,真戲可以假做。真正送行者反而尷尬,扮演的送行者卻能動真情。真的東西不一定有價值,假的東西不一定沒有價值。真與假是相對的,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3)旨在表現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虛僞。

(4)旨在透過側面描寫勒羅從“舞臺”到“月臺”的故事,說明只要根據市場需求,找到合適的崗位,並在崗位上要付出真情,就能獲得成功,就能做到“天生我材必有用”。

以上四種理解,你贊成哪一種?請結合文章內容說出理由。

在此基礎上,引導他們進一步思考:

以上四種理解,有沒有共同點?(人與人的溝通,需要真情實感。)

【設計意圖:這樣設計是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的探究,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評價作品的思想傾向,獲得對社會人生的有益啓示,突出教學重點,力求達到新課標的要求。】

以上三個方面的質疑,是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的定向質疑,其實學生閱讀文字後還有很多疑問,應該給他們一個展示的機會,更主要的是在其展示後,幫他們歸納出所提問題的角度。因此我設定了下一個環節,那就是——

三、自由質疑,以“漁”捕“魚”

我在學生亮疑後藉助大屏幕告訴學生質疑的常見角度——

標題、結構、情節、主旨、人物形象、語言、開頭、結尾等

然後讓學生把同學提出的問題分類,老師啓發、點撥,引導學生從聯繫課文內容,聯繫生活實際中尋找依據,解決問題,有些題目則由學生課後解決。

在此基礎上,老師歸納——

閱讀文學作品,我們應該學會從標題、結構、情節、主旨、人物形象、語言、開頭、結尾等角度質疑,多問幾個爲什麼?

然後讓學生把20xx、20xx年中考語文考查的記敘文拿出來,《做客》《向泥土敬禮》,(兩篇文章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認真閱讀),這時讓學生結合剛纔的角度分組質疑,就會提出這樣一些問題:

爲什麼要向泥土敬禮?

“做客”有什麼含義?以“做客”爲題有什麼作用?

師生共同活動,再次明確多角度質疑對閱讀美文、時文的重要意義。

【設計意圖:這一個環節,是本節課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我希望透過這節課讓學生懂得如何去多角度深層理解時文、美文,這不僅爲備戰中考服務,也能提高他們閱讀感悟的能力,爲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這是一篇含有喜劇成分的散文,文中真正送別朋友的人尷尬、侷促不安,而扮演的送行者卻真情流露;其實有時候人們有真情卻不懂得如何去表達而無話可說,而這是一個渴望理解與溝通的社會,必要的時候,我們得學會去表達感情,學習去流露真情。

在你中考的征程中,這樣的美文還有很多很多,你閱讀時不妨運用這節課所學的方法,多角度質疑,或許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試試吧!

佈置作業:

1.課後再讀課文,還能提出什麼問題(譬如語言方面、寫作方面……)並請進行深入探究。

2.結合本文內容,說說你對下列生活中現象的看法。

某日,鎮上的一個喪主爲老人出殯。本來這位霍姓老漢只有兩個女兒、女婿,沒有兒子,而在送葬隊伍的前面,卻出現了兒子、孫子披重孝、打幡、端盆的角色。經村人指點得知,兒子、孫子及隊伍中七八人,都是僱的哭喪公司人扮的。

【設計意圖:這個作業的設計不僅在於強化學生對本節課所學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百態,能“國事、家事、天下事”多多關心,做新時代富有個性的中學生。

說課稿 篇2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有趣的手指畫》,《有趣的手指畫》是江西美術出版社小學二年級上冊第5課的內容,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手指畫是採用壓印、聯想、添畫的方法來創作的。透過對指印的學習,來啓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根據本課教材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教學目標確定爲:

1、認知目標:引導學生認識手指畫,瞭解創作手指畫的基本方法

2、技能目標:學會用手指印畫,透過聯想、加工,組合成有趣的圖形。

3、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創作手指畫的興趣,體驗其創作的喜悅,從而熱愛繪畫,熱愛生活。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體驗手指印畫的樂趣。

難點在於:指紋的輕重、圖形的設計以及畫面整體效果很難掌握。

二、關於教法與學法

爲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運用多媒體播放一個視頻匯入新課,然後採用直觀教學法和講解示範法來幫助學生把握手指畫的製作過程,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自由大膽的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

同時爲了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還採用勾線筆、水粉顏料、水彩筆、調色盤、水粉紙進行教學。

四、本課的教學過程,我分爲五個環節來進行

第一環節:視頻激趣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天真、好動,課堂自制能力較差,過多的批評會引起學生的牴觸心理,爲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我藉助多媒體播放一首兒歌《我有一雙勤勞的手》匯入新課。讓孩子們在愉快的歌聲中,跟着節奏邊唱邊做拍手遊戲,透過這一環節的活動,課堂氣氛一下子變得活躍起來,學生也就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了好奇。(從而進入第二個環節)

欣賞手指畫在這個環節中我出示手指畫作品讓學生欣賞,並提出問題,你們知道這些畫是怎麼畫出來的嗎?趁學生有了創作的衝動,告訴他們這些畫都是用手指印出來的,讓學生感受手指的神奇。你想擁有這樣一雙神奇的手嗎?那就跟我一起走進神奇的世界吧!緊接着出示課題——《有趣的手指畫》。這時,我將印畫的方法展示出來。比如畫一個蘿蔔,先用一個手指沾上你喜歡的顏色印在紙上,作爲蘿蔔的外形,再用勾線筆給它添上葉子、根、表面的紋理,一個營養豐富的蘿蔔就畫好了。接着我又出示其它手指畫的作畫步驟給學生作爲參考。然後問學生,一個手指印可以畫出這麼多圖形,多個手指印又能畫出什麼呢?原來多個手指印可以創作出更多有趣的圖形。爲了使學生更直觀地瞭解手指印畫方法,我透過多媒體課件來展示作畫步驟。

第一步:沾顏色,把手指沾到顏料盤中,注意手指上的顏料要沾得均勻。

第二步:按圖形,將沾好顏料的手指輕輕地按在紙上,不要用力按,就可以輕鬆地按出圖形。

第三步:添畫,請學生注意將印好的圖形晾乾後再進行添畫。爲了激發學生創作的靈感,我又利用課件展示同齡孩子優秀的作品,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緊接着是第個三環節:手指畫創作

爲了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我特意開展了一個繪畫比賽,主題是“我的手,我繪畫”。在創作中要求學生搭配自己喜歡的顏色來進行壓印,看看印出來的形狀像什麼,然後透過添畫讓它變得更形象、更漂亮。最後伴隨着兒童歌曲,讓孩子們在優美的旋律中展開思路,體驗創作活動所帶來的樂趣。

接下來是第四個環節:展示作品,促進交流

對於學生作品的評價,是小學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將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態度,當學生創作完後,我先讓學生把作品展示出來,大膽的介紹自己的作品,再讓學生展開互評,全班互動。最後,我和學生一起評出最佳創意獎,最佳色彩獎。

最後是第五環節:歸納總結,課後延伸

在以上教學的基礎上,我請學生回憶並歸納今天所學的內容。回家後請同學們與父母一起玩玩手指印畫的遊戲。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爲了讓學生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帶到生活中,與家人進行情感交流。

四、板書設計

最後我來說說我的板書設計,一個好的板書設計能在教學過程中起嚮導作用,美術課的板書應融於一體,我將板書設計與作畫步驟相配合,與多媒體課件相對應,透過用手指沾顏料、按圖形、添畫三個步驟達到了直觀教學的效果。

本課的教學活動,從教師的步步引導到學生的主動探索,無不體現了教與學的相輔相成,學生從創作中獲得快樂,收穫了成功!

說課稿 篇3

一、教材淺析

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透過對登山路上,山嶺、大天池等處的雲霧的形態、顏色的描寫,讚美了廬山雲霧的美麗神奇,抒發了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縱觀全文的內容,可按“古人的讚美→特點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爲六大段。其中寫第二大段是重點,不僅佔的篇幅最多,而且寫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體現了本單元教材的教學重點:過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應當作爲本課文的教學重點。

仔細品讀全文,我們還能領會到課文具有以下的三個寫作特點:

一、言簡意賅地引用古代名人言行稍加議論的辦法,增強了讚美的感染力;

二、段與段之間巧用過渡句,段意銜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氣呵成之感;

三、語言形象、生動、有氣勢,採用比喻、對比、擬人等多種寫法寫出了廬山雲霧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極好的寫景範文,宜採用多種教學手段,透過對文章中語言文字的讀、思、議、品等,使學生領會文章的語言美、感受廬山雲霧的景色美,從而使他們的心中升騰起對祖國山河的讚美之情。

二、本課時的教學內容

細讀課文第二大段,會背誦第4自然段,完成作業本的第3、4、5、6題。

三、本課時教學目標

1.瞭解廬山雲霧的特點,會背誦第4自然段。

2.理解詞語的意思,能用“剛剛……轉眼間……”、“時而……時而……”、“尤其”造句,能摘錄有分號的句子。

3.能找出第二大段中的過渡句,並體會其作用。

4.感受廬山雲霧的美麗神奇,激發熱愛自然風光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重點

瞭解廬山雲霧的特點,體會用詞的準確、生動。

五、教學難點

對廬山雲霧美麗神奇的感受。

六、教學思路設計淺析

現代教學論認爲,教師的作用不單是“資訊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爲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爲此,針對本教材的特點,我採用了教師稍加點拔,學生主動自學的“導學式”教學方法。透過一系列教師精心設計的語言文字的訓練,引導學生體會並理解課文的內容。訓練的同時,注意情境教學的設計,使學生在有形的訓練之中無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終獲得知識與情感的雙豐收,本課時的教學設計就體現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一)注重情境的教學

情境教學法能牢牢把握和促進兒童發展的動因——情感,展開和推進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使教學收到最優化的效果。本教材是一篇適宜於進行情境教學的好文章,而且也只有透過情境教學,才能使廬山雲霧的美景在學生的腦海中展現,真切地體會到作者所描述的情景之美。爲此,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情境教學的環節:

①以學生的說話訓練匯入課文,教師又施以啓發性的小結、提問,誘發學生學習課文,想欣賞廬山雲霧的好奇心。

②教師的配樂表情朗讀,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進入觀察廬山雲霧的.情境,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催發學生的想象和聯想。

③投影片的及時展示。再現課文情境,變具體爲生動,變抽象爲直觀,讓學生感到自己彷彿置身於雲霧繚繞的廬山之中,對廬山雲霧的讚美之情得以進一步的昇華。

④以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盡情抒發對廬山雲霧的讚美之情。

⑤教師以充滿感情的課堂環節銜接語,激起學生心中感情的盪漾。

(二)注重學法的指導

成功的語文教學策略應該體現以學生爲主,以自學爲主,以訓練爲主,達到“教是爲了不教”這一教學宗旨。因此,根據本教材的內容及其結構特點,我設計了一系列的學法指導訓練環節:

①採用指導讀第3小節——師生共讀第4小節——獨立自學第5小節的遷移教學方式,教會學生學習寫景文章的“一找;二找;三體會;四朗讀”的閱讀方法。

②以讀範句→補充完整語句→獨立說句的層次訓練,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使學生在有模可仿之中,學會舉一反三。

③注意課堂上學法的及時梳理與小結,讓學生明確並掌握學法的步驟。

(三)注重讀寫結合

讀和寫是個互逆的過程。它們之間既相對獨立,又密切聯繫着。讀是理解的吸收,寫是理解的表達。兩者相輔相成,在閱讀教學中,有目的地“見縫插針”,在學生理解了課文表達方法之後有針對性地設計一定量的片斷練習,實現讀寫的遷移,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透過組織多種手段讓學生欣賞廬山雲霧,感受廬山雲霧的美之後,學生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已油然而生,極想淋漓盡致地抒發一番。此時,我便不失時機地推出《家鄉的晨霧》的寫作訓練,使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注重語言文字的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要加強語言文字訓練,這是語文教學改革的世紀之聲,也已逐漸成爲廣大教師的共識。針對本課的特點,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充分利用圈、劃、刪、改、讀等多種途徑,讓學生感受語言的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語言欣賞能力。

①用上“神祕、探求、令人心醉”,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進行說話及遣詞造句能力的訓練。

②按要求找、劃出描寫雲霧的詞句並進行賞析,是典型的語言文字訓練形式。

③模仿例句,發揮想象進行造句練習,加深學生對文中關聯詞的理解,並真正達到學以致用這一目的。

④“默讀→有感情地讀→表演讀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對課文語句的循序漸進的理解過程。“個人讀→自由讀→齊讀→分角色讀”的多種形式的替換變化,則能有效地調節學生的學習情緒,提高學習效率,對課文語句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七、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初讀課文,熟悉第一段

1.師出示詩句:“一起千百里,一蓋千百峯”問:這是古人用來描述什麼景物的?

(一)初讀課文,學習第一段: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廬山雲霧)

2.出示投影片:神祕、探求、令人心醉,請運用以上的詞語圍繞廬山雲霧,說一句比較通順的話。

3.師小結。

同學們,廬山雲霧是充滿神祕的,廬山雲霧是令人心醉的。現在,老師就帶大家去觀察這令人心醉的廬山雲霧好嗎?

(二)細讀課文,品味精美

1.師配樂表情朗讀課文第二大段,要求學生認真聽、潛心感受雲霧的美,邊欣賞,還要邊想想:我們分別在哪幾個地方觀賞雲霧?

2.議:剛纔,我們欣賞了廬山哪幾個地方的雲霧,請完成下列填空題。(回答)

我們觀賞了在()看到的濃霧,在()看到的霧氣和在()等處看到的雲海。(先在書上用“____”劃出,再回答。)

(引:這些地方的雲霧各有什麼特點?現在,我們再回過去細細地欣賞欣賞。)

3.默默地欣賞課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這個地方的雲霧有什麼特點?(用“____”在文中劃出一個能概括其特點的詞。)

4.理解“瞬息萬變”,哪些詞與它意思相近?

5.要求學生圍繞“瞬息萬變”提問。

6.師小結學生的問題,要求學生自由輕聲朗讀課文第三小節,思考:①哪些詞句體現了廬山雲霧的這一特點?(用“~~~~”在文中劃出有關的詞句)

②你認爲哪些詞句用得好?爲什麼?

7.討論以上問題中的第1個問題。

8.討論第2個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語句:

遊客乘車登山,剛剛在九江看到的山間雲轉眼間變成瀰漫窗外的濃霧。

9.有感情地齊讀這一句:體會“剛剛……轉眼間”在這句話中的作用。

10.用“剛剛……轉眼間”進行說話訓練。

A.六月天,孩兒臉,說變就變,剛剛還是(),轉眼間就()。

B.火燒雲的變化真快,剛剛看上去(),轉眼間()。

C.自己說一句話,用上“剛剛……轉眼間”。

11.出示語句

霧來時,風起浪涌;霧去時,飄飄悠悠;霧濃時,像帷幕遮住了萬般秀色;霧稀時,像輕紗給山川披上了一層飄逸的外衣。

議:將以上的話改成下列這一段話,好嗎?爲什麼?

霧來時,好壯觀;霧去時,好輕悠。霧濃時,遮住萬般秀色:霧稀時,給山川披上外衣。

12.指導並練習有表情地朗讀這一句話:

指名朗讀——指導——自由練讀——男女分角色讀。

13.師小結:“瞬息萬變”的濃霧真的是好美呀,讀了作者的解說,我們真的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剛纔我們經過了哪幾個步驟才領略到這一番美景的?

14.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學法。

一找:找出能概括雲霧特點的詞。

二劃:劃出能體現雲霧這一特點的詞句。

三品:品味用詞用句的準確、生動。

四讀:有感情地朗讀,表達自己的讚美之情。

15.生自學第4小節。

16.彙報交流。在生彙報的同時,適時地出示投影片,領會“時而……時而……”的用法。

①小貓釣魚真不專心,時而____,時而____。

②雨斷斷續續地下了兩天了,時而____,時而____,時而____,真令人擔心會不會發洪水。

17.指導背誦。

這段話共有____句話,第一句話先講廬山雲霧對山鎮牯嶺特別____,一年365天,有____天與它____。第二句講廬山雲霧時而____,時而____。第三句講山鎮牯嶺一半____,一半____。

18.試背。

19.師小結:猶如仙境一般的山鎮牯嶺真令人流連忘返,但這不是最壯觀的。因爲最壯觀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雲海。(出示雲海的投影片)這就是雲海的兩幅照片,想去體會體會它的美嗎?

20.生按學習第3小節方法,自學第5小節。

21.集體交流彙報。出示檢測題:

A.雲海的特點是()。

B.作者生動地描述了()和()兩種情況下的雲海。

C.找出與以下結構相類似的詞:

波濤起伏()青峯秀嶺()

22.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

(三)總結全文,找出過渡

1.師根據板書,小結學習內容。

廬山雲霧是美的,但是作者的敘述更是天衣無縫,連貫而又自然。作者是*哪些詞句連接起課文的內容的呢?

2.有感情地齊讀課文第二大段。

3.師小結,並要求學生進行仿寫:《家鄉的晨霧》。要求寫出晨霧的特點。

(四)作業。

1.片斷練習:《家鄉的晨霧》。

2.補做完作業本上的第3、4、5、6題。

附板書設計

廬山雲霧

登山路上 濃霧 瞬息萬變:剛剛……轉眼間……

霧來時……霧雲時……

霧濃時……霧稀時……

山鎮牯嶺 霧氣 朝夕相處,時而……時而……

一半……一半……

大天池等地 雲海 壯觀絢麗 雲海茫茫,波濤起伏

雲絮翻飛,色彩斑斕

本課時採用這種對應式的板書:

一、便於體現出廬山雲霧的特點;

二、便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與記憶;

三、體現了文章的重點,使板書真正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說課稿 篇4

說教材:

《牙齒刷得白又白》這個活動主題選自教育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內容。它所處的單元是一個以“讓我的身體更棒”爲主題的教育單元,包含“坐立走,有精神”、“愛清潔,講衛生”、“伸伸腿,彎彎腰”三個活動主題。本單元總目標: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識,養成正確的坐、立、走姿和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瞭解常見的衛生保健設施的作用,並能在成人的指導下利用;瞭解一些基本的鍛鍊身體的方法。《牙齒刷得白又白》是“愛清潔,講衛生”中的一個小主題,旨在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牙齒,認識牙齒的重要性,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讓他們終身擁有潔白健康的牙齒。

學情分析:

本課是針對剛剛上二年級的小學生設計的,正處於換牙期的他們自我的意識發展迅速對自己的身體充滿了好奇和關注。他們對於自己的牙齒有一定的認識,也知道自己正處於換牙期,對於牙齒脫落這一生理現象還比較緊張需要成人的幫助,同時他們在如何保護牙齒方面的知識還比較缺乏,部分學生沒有養成愛牙護齒的衛生習慣。因此,本課的教學旨在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了解自己的牙齒,對換牙有正確的認識,獲得更多的保護牙齒的知識並逐漸養成正確的護牙習慣。

說教學目標:

介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從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出發,將本課的目標定爲以下三個

1、讓學生了解牙齒的部位和名稱,知道齲齒是怎樣形成的,並瞭解愛護牙齒的一般常識。

2、掌握正確刷牙的方法。

3、透過本節課學習讓學生懂得養成良好的愛護牙齒習慣的重要性,保護好自己牙齒。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重點: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

2、難點:懂得愛護牙齒的重要性,培養愛清潔講衛生的習慣。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

1、牙齒模型和了解我們的牙齒的課件。

2、醋泡雞蛋實驗的相關物品。

3、正確刷牙的演示課件。

(2)學生準備:

1、每人一面小鏡子。

2、每人準備一把小牙刷。

說教法:

《品德與生活》課程倡導“積極引導兒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獲得基本的健康意識和生活能力。”在本課的教學中,力求做到:

1、根據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實際認知,努力創設開放的教學環境,以探究式學習和直觀的情景教學爲主,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課堂充滿人文精神的氛圍。以體驗式學習爲主要形式進行教學,使課堂氣氛輕鬆、和諧、活躍,把知識寓於活動和感性的認識之中,做到情理交融。

2、充分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採用多媒體課件,透過聲、形、像的有機結合,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學生把“知”轉化爲“行”。

說學法:

嚴格遵循“以學爲中心”的思路,一切的教學設計都以學生的學爲基礎。讓學生在以興趣爲基礎的探究式學習和活動中得到現實生活的體驗,瞭解牙齒、關注牙齒健康,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並受到啓發在今後的生活中做到正確認真刷牙護齒。

說教學過程: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倡導教師應是學習的支援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課堂教學只有引導兒童關注和實踐他自己的生活,纔會成爲有意義的教學。本課的教學以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和探究式學習爲主設計以下六個環節:

(一)謎語匯入,激發興趣

(二)小眼睛會觀察

(三)小腦袋會思考

(四)動動手,來體驗

(五)小巧手來實踐

(六)好習慣要堅持

下面我依次爲大家進行介紹。

(一)謎語匯入,激發興趣

興趣是一切需求的動力。只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開展有效的教學。在開課之初,採用猜謎語:兄弟生來白又白,整整齊齊排兩排。切菜舂米快又快,人人吃飯離不開。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教師在學生積極快樂的情緒中揭示課題《牙齒刷得白又白》帶領學生走進了解牙齒,愛護牙齒的學習活動。

(二)小眼睛會觀察

現實生活是兒童瞭解自身和獲得知識體驗的源泉。小學2年級的孩子有較強的自我意識,已經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聯繫兒童自身的生活體驗設計了小眼睛會觀察的交流探究活動。請學生用小鏡子照一照自己的牙齒,認真觀察自己的牙齒後讓學生你一言我一語交流自己對牙齒的瞭解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積極性。接着出示牙齒模型請學生一起觀察牙齒模型,讓學生獲得直觀的知識體驗。最後採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達仔拾牙記》讓牙博士給孩子們介紹牙齒,學生對牙齒有正確的認識。

(三)小腦袋會思考

有了感性的認識作爲基礎,由聽故事開展第二個活動“小腦袋會思考”。教師播放課件《打敗老虎》,透過故事引起學生思考的興趣:動物們用聰明腦想了什麼辦法打敗了兇猛的老虎?在學生的動腦活動中,讓護齒的重要性在無聲中滲透進學生的大腦。

(四)動動手,來體驗

有了充分情感認同後,開展第三個活動“動動手來體驗”。將學生分成四人學習小組,分別合作做醋泡雞蛋的小實驗,讓學生感知蛀牙的形成。當然,短短的時間是不可能獲得實驗的結果,最後的環節是老師展示提前做的實驗結果,讓學生認真觀察被醋腐蝕了的雞蛋殼體會酸性物質對牙齒的腐蝕讓學生對蛀牙的形成有直觀深刻的認識,自己意識到早晚刷牙的重要性。

(五)小巧手來實踐

學生對蛀牙的形成有了充分的認識後,就可以開展活動“小巧手,來實踐”。先讓孩子們交流平時在家時怎麼刷牙讓學生明白護牙最重要的是早晚兩次認真正確刷牙。接着播放課件讓學生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有了示範指導後,請學生交流正確的刷牙方法,刷牙有哪些注意事項。對正確的刷牙方法有了充分的瞭解後請學生拿出小牙刷親自實踐正確刷牙。學生練習刷牙後開展“刷牙我最棒”的小比賽並用“刷牙小能手”的評選提高學生操作的積極性。這一環節重在讓學生親身感受,親自體驗,進一步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認識到怎樣才能保護好自己的牙齒。

(六)好習慣要堅持

迴歸生活是品德課的基本目標。透過調查瞭解發現學生都會在生活中刷牙,但是部分學生是不情不願地每天完成刷牙任務,即使刷了也是草草了事。在本課最後設計了“好習慣要保持”的活動。7,8歲的兒童多樂觀活潑,他們喜歡模仿喜歡唱歌,在愉悅的心情中樂於接受長輩,老師的教導。因此,教師採用聽兒歌,學兒歌的活動變被動爲樂動,鼓勵他們在生活中養成天天刷牙,正確刷牙,認真刷牙的愛清潔講衛生的好習慣。

說課堂評價: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校裏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接觸。”教師在課堂上不是高高在上的教者,也不單只是一個課堂的設計者而是一個引導者和傾聽者。因此,在和學生的互動學習中,教師要注意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用發展的眼光關注學生並且採用適當的評價提升學生的發展,進一步提高學生求知的興趣。

板書設計

早晚刷牙

牙齒刷得白又白 正確刷牙

認真刷牙

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關於可能性這一內容,小學數學教材分兩次進行了集中編排。第一次是在三年級上冊,主要是讓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事件則是不確定的。第二次就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形象,引導學生觀察分析生活中的現象,能用恰當的詞語(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等)來表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情況。

2、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創設的問題情境力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從而引起學生的思考。由於學生概括能力較弱,推理能力還有待發展,很大程度上還需要依賴具體形象的經驗材料來理解抽象邏輯關係。所以在教學時,注重讓學生充分實踐,幫助他們對生活中的常見現象發生的可能性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判斷。

3、教學目標

我結合本節課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並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整合的角度來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能夠正確使用可能不可能一定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猜想、推理、驗證的過程。能夠舉例說出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一些事件。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在觀察、猜想、實踐和交流的過程中,培養他們的猜想意識、表達能力以及初步的判斷和推理能力。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正確地描述事件發生的情況。

教學難點: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到不同情況下可能性的區別。

二、說教法和學法

教法:情境教學法 、引導發現法 、觀察實驗法 。

學法: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相結合的方法,全課自始至終,引導學生去探索、發現規律、發展學生思維,讓學生成爲實踐的主人,發現的主人,詮釋的主人。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1、課文內容:

本文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課文。課文透過古今兩個具體事例,告訴讀者: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只有一生勤奮,纔能有所作爲,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本文選擇的兩個事例非常典型,一個是古代的,一個是現代的;一個是天資聰穎的人勤奮成才的,一個是基礎較差的人靠勤奮成才的。這樣,使道理說得更深刻,更能令人信服。

2、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懂得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知道只有勤奮學習,長大才能對人民、對社會作出應有的貢獻。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 重點:透過讀文感悟兩位名人成就的事例。

(2) 難點:理解“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二、說教法

關於教法,有一句話對我的啓發很大:“真正的閱讀是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是正在成長的中學生,而書的作者是民族與世界、人類的大師、巨匠,那麼,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編者—教師—學生四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係。”教師應當設法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和編者的意圖。據此,我採用討論法激活學生的思路,開拓他們的思維。

三、說學法

課堂教學要充分讓學生自主學習,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因此,我準備以自學討論法作爲總的學習方法,以朗讀訓練作爲突破口,體會課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四、說教學過程

(一)、複習。

透過上一次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學生交流)

(二)、細讀課文。

1、自由輕聲讀課文第一段。

(1)、找中心句。

(2)、教師出示: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是什麼?是勤奮。

(3)、用自己的話說說句意。

(4)、換一個說法。

(5)、出示:成功者手中的鮮花,是他們用汗水和心血澆灌出來的。

這句話什麼意思?

(6)、指導朗讀第一段。

2、細讀第二段。

(1)、讀課文第二段,思考:圍繞“勤奮是通往理想境界的橋樑”這一中心,作

者主要寫了哪兩個人勤奮成才的故事。

(2)、學生自讀課文,圈圈、劃劃。

討論交流。

(3)、兩位名人成功的事例說明了什麼?

(4)、齊讀課文第二段。

3、細讀第三段。

(1)、自由讀第三段,思考這一段主要講了什麼?

(2)、默讀課文思考,這一段在全文起什麼作用?

首尾呼應,總結全文。

(3)、有感情地朗讀第三段。

(4)、教師小結。

(三)、背誦課文。

學生選擇背誦2—4自然段中的任意一段。

檢查背誦。

(四)、課外作業。

蒐集有關名人成功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