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錦集10篇

說課稿1.67W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我們應該怎麼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說課稿10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選】說課稿錦集10篇

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本冊書第五單元用百分數解決問題的第三課時,具體是百分數應用題中“求比一個數多(或少)百分之幾的另一個數”的兩步計算應用題。本節課的教學目的就是讓學生在已學過的分數三類基本應用題基礎上,學習解答較難一點的百分數應用題,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解答應用題的能力。

2、教學目標

①、透過創設情境,獨立嘗試,理解“求比一個數多(或少)或百分之幾另一個數”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並能正確解答。

②、透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探索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發展學生的思維。

③、透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意識,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3、教學重點、難點

分析理解百分數應用題的數量關係,掌握解題方法。

二、說學法

1、爲了實現教學目標,突出重點,解決難點,利用學生已學過的分數三類基本應用題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

2、採用此種方法的目的在於透過提出問題,畫出線段圖分析數量關係,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獲得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學好、用好數學的信心。

3、從“一題多解”的探究過程中,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提高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教法

本節課的內容是在前面第一、二單元學習分數乘法、除法一步應用題基礎上進行的繼續學習,是一節新舊知識聯繫密切的教學內容。因此,我認爲教師爲學生創識一種問題背景下的探索活動,使學生在一種動態的探索過程中自己提出問題,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體驗成功的快樂,感受數學的思想方法。基於這一點,我以讓學生根據條件,提出問題,分析應用題中的數量關係,找出不同的解法爲教學重點,創識一種“複習-探究-應用”教學形式,以“自主學習”貫穿課中,引導學生遷移舊知,大膽嘗試,突出學生的學習過程。

四、說教學過程

1、利用舊知,匯入新課

以學生身邊熟悉的情境引入、出示條件,讓學生根據這些條件提出可以解答什麼樣的問題。

設計用意,好問是學生的天性,利用這一特性可以很快抓住學生,使他們大腦迅速運轉,回憶舊知,切入正題。同時也是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找準新知識的最佳切入點,爲學生後面的學習做好準備。

2、講授新知

①、出示例題的條件:“學校圖書室原有圖書1400冊,今年圖書冊數增加了12%。”教師提出:根據你自己的理解,可以提出什麼問題,這樣去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的思維活動,從而得出不同需要解答的問題,此時在教師的引導下,把所提的問題歸納成本節課所要講的內容,緊接着放手讓學生獨立解答,得出不同的解法,學生互相對照,探討研究,總結方法,教師再給以指點和總結,然後再練習,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

設計意圖,利用新舊知識的密切關係,使學生在提出問題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比較自然地在頭腦中進行了比較-探究-總結的過程,學生實際能力不一,提出的問題可能不夠準確,甚至是錯誤的,我認爲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識及經驗進行了一次有意義地探索過程。

②、新知識的應用

a、練習的目的:練習是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形成基本技能的基本途徑,同時又是運用知識、提高能力,形成知識結構的重要步驟,讓學生透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得到不同層次的收穫,使學生在思維能力有所發展,增加用數學的意識。

b、因爲此節課內容是在前面學習了分數乘法、除法基本應用題基礎上再學習,又是學習稍複雜分數乘法應用題這一“順向思維”的知識,所以在練習中給出了一些變化,第一題條件變化了“今年比去年減少了05%”;第二題是讓學生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第三題的已知條件:海龜產下約900只海龜蛋,孵化率在40%—60%之間求這些海龜蛋可以孵化出多少隻小綠海龜?這樣練習的設計,既要鞏固所學的基本解題方法,又要透過變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求知的慾望,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意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爲下一節的內容做一個鋪墊。

3、結尾:讓學生說一說透過這節課的學習自己的收穫與存在的問題。

說課稿 篇2

《有序數對》說課稿

天津靜海縣大邱莊鎮大屯中學 楊緒高

各位老師:我說課的題目是《有序數對》.該節內容是人教版義務教育實驗教材(供天津用)七年級 《數學》 上冊第三章《平面直角座標系》的第一節(教材86頁-88頁).我將從以下五個方面對本節課的設計進行說明.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本章的起始內容,是學生學習了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的學習,爲以後學習直角座標系和研究函數的運動變化奠定知識基礎.雖是初始內容,但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用“數對”表示點或事物的位置的意識以很濃,只是談到“有序”感到陌生.這些知識積澱,爲完成本節課內容的學習做了強有力的支撐.同時本節內容有利於增強學生的數學符號感,是“數”向“形”的正式過渡,使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是描述解決實際生活中事物、問題的重要工具,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方面:目標分析.

根據課標的要求和本節內容的特點,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價值觀三個方面確定本節課的目標.

一、知識能力目標:

1.理解有序數對的概念,能說出一對有序數對的實際含義.

2.根據一對有序數對在座標平面內能確定一個點,根據一個點能寫出一對有序數對與它對應,滲透一一對應關係.

二、過程方法目標:

1.透過研究實際生活中座位位置的確定方法的活動,讓學生樹立“數“與”“形”統一的數學思想.

2.透過研究有序數對的含義,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提高歸納整理資訊的能力.

三、情感價值目標:

1.透過參於活動,同學間協商探究,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的意識和探究知識的精神.

2.透過對有序數對的研究學習,進一步感悟數學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樹立刻苦學習品質.

3.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科學、嚴謹的學習品質.

結合以上目標,我在認真研究教材的基礎上,立足學生髮展的宗旨,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有序數對的含義,熟練、科學的達到“數”與“形”的統一.

2.教學難點:“有序數對”中“有序”的含義.

爲了更好凸顯重點突破難點,我在學生已有知識、能力的基礎上,透過確定座位、找路線等活動,探究有序數對的含義.同時藉助多媒體課件合理設疑、啓發引導、解疑點撥以達到預期的目標.

第三方面:教、學的方法和手段.

我認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基本元素.教師的教是圍繞着學生的學展開的,學生的學是在教師的教之下進行的.數學研究性活動成爲數學課堂教學的載體.課堂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和共同發展的過程.爲此,我採用合作探究式教學方法進行教學.

一、教法

我作爲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注重啓發學生自主學習,結合目標,針對我班學生的認知水平,我藉助多媒體課件和教材插圖合理設疑、巧妙點撥.適情設計梯度,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直觀性,激發學生求知慾望,有效滲透數學思想、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我將採用以下方法:

1.引導發現法:在活動中讓學生觀察所給圖片,帶着問題思考、探究知識,體悟有序數對的作用,感觸數學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調動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適當梯度,合理設疑法:提問是課堂教學的基本形式,它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使學生的思維條理化.我結合目標和學生個體間的差異,合理設疑、提問,引導學生完成學習.

3.合作交流,協作探究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在我的引導下,採用學生個體探究、小組內交流的學習形式交叉進行,以逐步突破重難點,讓學生體驗成功,增強合作意識,樹立學習信心.

4.練習鞏固法:合理選配習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檢測是否達標.以此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學法

學生是否學會、會學成爲檢驗課堂教學效果的標準.在本節課中我儘可能多的給學生提供參與學習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體會知識的產生過程,學會學習.因此我注重以下學法的指導:

1.觀察分析法:給學生提供材料,讓學生進行觀察、分析.

2.探究歸納法:透過學生個體研究和小組交流協作進行探究歸納,真正體會有序數對的含義,從中領悟知識的產生,歸納規律.

3.練習鞏固法:讓學生樹立數學重在應用的意識,檢驗學生掌握情況,找出差距,對症下藥.

第四方面: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第一環節:明確目標,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首先我請同學說出自己在班上的座位的位置,就一名同學說的例如:“3排4列”進行討論,讓學生認識它的不足,補充完善,即從左向右數,從前向後數等.再次描述自己的位置,從而體會到:①數對中數應有一定的順序,是非常必要的.②在每一對數對中每一個數所表示的實際意義.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馬上引出本節課題和本節課要達到什麼目標,把課堂教學推進,把學生的思維推向深入.

第二環節:協作商討,歸納總結,達成目標

結合教材中的插圖,“電影院找座位”.我設定了問題是:①9排7號與7排9號所表示的實際意義是什麼?②在實際生活中,諸如表示座位的數對第一個數字表示什麼?第二個呢?③這兩個人誰是對的誰是錯的?請幫助錯的人找到正確的座位.透過問題,學生動腦去思考、探究、歸納,真正體會“有序數對”的含義及有序的重要性.

接下來我出示有序數對(2,4)、(4,2)設問這兩個數對中的數字相同,只是他們呈現的順序不同,結合我班的座位說說他們有什麼關係?他們表示的是同一個座位嗎?問題解決後我馬上又寫(3,3),這個數對中的“3”分別表示什麼意義?有幾個座位和他對應?

說課稿 篇3

我說課的題目是《電腦繪畫-橢圓工具》。

本節課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資訊技術》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第3課的內容。本單元主要介紹“畫圖” 軟件中橢圓工具的使用方法,使同學們瞭解“畫圖”軟件的應用,並能運用它製作簡單的電腦繪畫作品,前幾節課中學生已初步掌握了“畫圖”中一些工具的使用方法,本節課是原有基礎的一次提高課,主要學習橢圓工具的使用方法,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

根據《中小學資訊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通知中關於小學階段的教學目標與內容安排進行內容的安排,本節課以任務驅動爲主要教學方法進行教學設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學會在橢圓工具的使用方法能夠熟練、靈活地美化自己的作品。透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透過對自己及他人作品的評價,激發學生學習資訊技術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根據以上的教學目標,我把教學重點定位在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橢圓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配合使用SHIFT健,畫出圓形。

針對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以任務驅動教學法爲主,根據學生不能在機房上課,主要採取教師邊講授,學生邊練習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不僅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使學生在課堂上能生動、有趣中學習。

(三)教學目標

依據教材的安排意圖和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生學會用畫出橢圓形和圓形。

能力目標:透過教學,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生的操作技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透過作品展示提高學生的自我創新的能力。

情感目標:在不斷嘗試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掌握橢圓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學難點:配合使用SHIFT健,畫出圓形。

(五)教學過程:

首先複習上一節課學習過的內容,使用“矩形工具”可以畫出矩形,配合SHIFT鍵還能畫出正方形。引出本節課的內容:橢圓工具。演示板書:橢圓工具:(1)畫橢圓:選擇工具箱內的橢圓工具,(2)畫圓:按住SHIFT鍵,同時按住鼠標。讓學生知道:橢圓工具的用途,這是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按着教師講使用方法。再用橢圓工具畫一些日常用品,如汽球、杯子等。然後找幾個學生到前面練習操作。

學生初步掌握橢圓工具的使用要領後, 然後趁熱打鐵,開啟上節課圖案畫了一幅面“美麗的家園”,並對同學們說:“同學們,運用你們所學會的知識,今天,我們將繼續畫這幅畫,讓我們的家園更漂亮。藍天中有白雲,我們上節課已尼學習了白雲的方法:使用鉛筆工具,選擇白色,畫出一朵白雲,填充白色。使用橡皮工具,擦出白色。讓學生操作演示。還有一種方法,用今天學習的“橢圓”工具。教師講操作過程:

①鼠標指向“橢圓”將遊標並單擊,選擇“橢圓”工具,

②鼠標指向“顏料盒”, 並單擊,選擇白色,

③鼠標移入畫圖區,畫出橢圓形白雲,

④選擇“填充”工具,填充白色。

學生練習:畫橢圓形白雲。

使用“橢圓”工具畫太陽。

問:教師爲什麼能畫出這麼標準的圓?有什麼技巧?

“橢圓”工具畫太陽。SHIFT+橢圓

學生練習天空中飄着一個橢圓形汽球

我們學習了用橢圓畫白雲、用“橢圓”工具畫太陽,我們的家園更美麗了,我一定要好好的學習文化知識,將來長大了讓我們的家園更美麗

這幅畫中的環境真好,你愛在這裏嗎?我們也要愛護我們周圍的在今後的課中,我們將繼續學習更多的計算機知識,同時也讓我們的環境更美好。

四、課堂檢測:

(1)畫橢圓時,應選擇工具箱中的( )工具。

A. B. C.

(2)畫圓時,應同時按住( )鍵。

A. Ctrl B. Shift C. Alt

本節課透過以上的檢測,學生都學會了本節課的知識。不足是絕大多數學習只能聽,沒有動手練的機會。

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是在學生已經系統地掌握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兩位數加一位數和整十數的基礎上進行的教學內容。它既是對前面已經學習過的20以內退位減法知識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又是今後學習多位數退位減法的最直接的基礎。教材採用了買玩具的場景,透過求相差數的實際問題,提煉出計算題。教材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上主要體現了三個層次:第一、以實際情景提供計算題,並呈現算法的多樣化。第二、讓學生動手操作、理解、掌握算法;第三、脫離直觀手段,讓學生思考算法。透過這樣的教學內容的安排,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了由直觀操作、依靠實物思考到脫離實物思考的過程,遵循了由具體到抽象的原則,有利於學生抽象思維的培養,爲進一步提高計算速度、培養計算能力,解決實際問題打基礎。這樣的安排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掌握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更好的理解退位減法和不退位減法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是今後進一步學習兩位數減兩位數最直接的基礎。

二。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1、指向策略:

在已有的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經驗上,再用原來的辦法就絕不了了,強調“6—8不夠減了,怎麼辦?”

2、過程教學。

讓學生參與和經歷整節課的思維過程,充分體現知識發生、形成的過程,充分發揮解題的思維價值,突出體現“自主性+思維性”。

本節課讓學生主動體驗擺小棒的過程,在其中感悟退位減法的算理,有助於形成清晰的口算思維。

3、方法滲透。

數學不僅是一種知識,而且具有豐富的思想和方法。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分析(此處要明白退位減法的算理),才能把數學講懂、講活、講深,才能使學生頭腦形成一個具有“活性”的數學知識結構,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發展。

4、問題解決。

把問題作爲數學教學的出發點,是現代教育的又一原則,注意設定問題情境,讓數學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活動,逐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數學的思維”。

(二)學法

1、遷移、推理。數學知識的積累是“堆積——壓縮”的過程,是在紛繁的數學知識中抽取精華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靈活的應用、解決實際的問題。在20以內退位減法和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減法基礎上,有了更大數的概念,積累了“不夠減怎麼辦”的經驗,從而推想出兩位數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與過程。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生的探索能動性。

2、自主操作、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的學法是新教育理念一直倡導的,也是有利於學生髮展的方法與策略,是對學生的一個更高層次的要求,要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需要幾個先決的條件,如:

(1)激起學生興趣的情境,活躍思維,創造參與的全體性。

(2)活動本身必需的物質材料。

(3)展示機會。

(4)及時鼓勵和評價。

兩位數的退位減法是計算的重點和難點,學生在已有知識基上,透過形象的動手操作,清晰退位減的過程,突破重點難點,獲得新的知識。

( 5)說教學準備:白板、、小棒。

三、說設計理念:

本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3部分第二課時。本課作爲計算的一種類型,屬於《新課標》四個領域之一“數與代數”的知識體系中。 數學的學習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所以有效的學習更能促進學生的發展。維果茨基認爲:“只有教師走在發展的前面,這纔是好的教學。”其實質就是——教學要把那些正在或將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進。我們要樹立新的教學觀——從重視認識向重視發展轉變,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自主性、主動性,尊重學生髮展的差異性,強調學生髮展中的體驗與交流的過程,使他們成爲發展與變化的主題,教師要在萬變中“扶植”課堂進行順暢,以變應變。

以下幾點體現了“發展”的教學觀:

1、充分了解學生的經驗。

布魯姆說:“對教學影響最大的是學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在講述新的計算類型之前,要正確且充分了解學生的水平。對於這點的處理,可以在提問的環節不壓抑學生的問題。不僅可以鼓勵學生積極發言、認真思考,還可以順勢複習舊知,有個承上啓下的作用。

2、倡導“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交流”式學習

“自主探究”是一個活動過程也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師將大家帶入一個學生喜歡的情境,學生髮現矛盾“6減8不夠減了”,探究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新課標》明確指出:“要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學習數學的過程不僅僅是計算的過程,還要能在推理和思考過程中學會交流和傾聽,進行體驗,激發更多的思維,有助於創新能力的培養。

3、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新教學理念積極倡導的,也是我們正在進行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瞬間迸發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提供給學生創新的機會。比如在這節課的設計中,計算36—8時可以生成很多的算法,是一個方法創新的好機會。另外創新是在活動中生成的,要提供給學生活動的充足條件,這是創新的物質基礎與可能性的前提。

四、說教學流程:

【一】複習準備

16-8= 36-4= 66-6=

這三道口算題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是學生“自主探究”新知識的基礎,爲知識的有效遷移、正確推理做好充分的準備。

【創新點:注意“66-6=”,這是很有新意的設計。上一節課學習的兩位數減一位數(不退位)是個位與個位相減都有剩的,而要過渡到不夠減,跨越一個正好夠的特殊情況,也是我們之前學習過的“幾十幾減幾”的問題。此處的埋筆不僅將知識層次化、系統化,還可以隱藏後面探討的算法的多樣化。這樣有利於突出教材內容的前後聯繫,有利於新舊知識的遷移,又爲兩位數退位減法計算中的“退位”做好準備。】

【二】情境匯入

1、引出問題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對前面學習的減法計算掌握得這麼好!【舉起雙手的大拇指,這不僅僅是對學生的一種簡單評價,更重要的是給學生一種心理暗示,增加信心。】老師想請你們幫小明解決一個數學難題,你們願意嗎?(出示主題圖)請看上來!他遇到什麼難題了?(個別學生說、齊讀問題)要解決這個問題,你知道怎樣列算式嗎?

2、出示算式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在黑板上板書:36-8=

師:36表示什麼?8表示什麼?

學生:36表示一輛賽車36元,8表示小明有8元錢。要從36元裏面去掉8元,還剩多少元?就是小明還要再攢的錢,所以列式:36-8

3、引導學生探索計算方法。

(1)教師指導學生擺小棒。

師:怎麼算呢?6減8不夠減怎麼辦?【創新點:指向策略,引出矛盾,激發學生思維。】

請你們用小棒來擺一擺,想想你是怎樣算的,與同桌說說你的方法。準備好了嗎?請動手擺吧!(教師巡視)

(2)師:現在請一個同學說一說,你是怎麼擺的?

師:這個同學的方法,你聽懂了嗎?他很聰明,從30裏面拿出一個10,把6變成16, 16-8夠減嗎?請看黑板。(白板演示擺小棒。)【給學生充分多的時間去思考,去動手實踐;另外還要爲學生營造一個思考的氛圍和展示的平臺。透過擺小棒方式來理解算理,而不是就小棒說小棒,而是利用擺小棒來理解算理,使“直觀圖”與“算法過程”相連,這樣設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完成了“感知(動作)表象符號”的思維過程。】

(3)引導學生總結計算方法。

師:現在不擺小棒,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學生:計算36-8,可以把36分成20和16,先用16去減8得8,再把8和20加起來就是36-8的差。

學生:個位上的6減8不夠減,把36分成20和16,先用16去減8得8,再算8加20等於28。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算法一: 16-8=8,20+8=28。【給多學生表現說算理的機會,個別說、男女賽說、齊說。】

(4)引導學生探索另外的算法。

教師:還有其他的算法嗎?

學生:也可以把36分成26和10,10減8得2,再用26加2得28。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算法二:10-8=2,26+2=28。

算法三:6和8差2,8-6=2,30-2=28。

算法四:從30裏拿出2和6合成8,30-2=28。

算法五:從30根裏拿出8根還剩22根,22+6=28。

【創新點:在彙報方法上的創新。請有想法的學生先說出自己的想法,然後用“心有靈犀”找知心朋友的方式接着補充想法,完成合作。這樣的設計首先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參與度;其次,找朋友是低年級孩子比較喜歡的形式,學生們很高興去幫助自己的朋友來完成任務,在激趣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最後,可以彌補剛剛思考的不足,在大家都思考的氛圍下,帶着另一部分人去思考。】

4、小結:(出示課題)

教師:同學們真聰明,腦袋一轉,就想出這麼多好方法!在計算時,只要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算得又對又快就可以了。(指着複習題)前面學習的兩位數減一位數,計算時都能直接在個位減,而36—8,被減數的個位不能直接減一位數,像這樣的減法算式就是我們今天學的兩位數減一位數的退位減法。板書: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創新點:方法創新。提倡算法多樣化,以及學生的自主選擇的意識。】

【三】練習反饋。

教師:感謝你們幫助小明解決了難題。現在老師將帶你們去闖關,有信心嗎?

1、第一關:()完成68頁做一做第2題。出示32—5學生在練習本上做後請一名上臺展示並說說理。齊說、個別說。

2、第二關:祝賀你們順利透過第一關,敢挑戰第二關嗎?()完成69頁完成練習十二第5題。咱們一起去釣魚吧!算對了你就釣到魚了。(搶答)

3、第三關:實際應用()看到同學們表現得這麼棒!老師想請你們用今天學習的本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願意嗎?

【四】小結:今天,你們幫助小明解決了數學難題,又順利地闖過3關。高興嗎?說說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五】板書

36 – 8 = 28 36 – 8 = 28

26 10 20 16

說課稿 篇5

幼兒園說課稿:我愛大樹和小花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選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中班下冊科學教育活動《我愛大樹和小花》。《新綱要》科學領域目標中明確提出了:培養幼兒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樹和花,對於孩子來說既熟悉又陌生,每每在戶外活動時孩子總會不經意地去看看、摸摸,有時還會說一句,如:這顆樹好大哦,這朵花好漂亮哦,有時候還會進行追問,如:這顆叫什麼樹,這叫什麼花……然而隨着社會的進步人類慢慢淡化了對身邊花草樹木的愛護,甚至親手破壞身邊的環境,如:亂砍樹木,亂摘花朵……結合中班建構式課程中的主題教學《大樹和小花》的內容,我設計了符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學活動《我愛大樹和小花》,引導幼兒要保護身邊的花草樹木,清楚花草樹木與人類的關係以及對人類的作用。透過掛圖與教材的閱讀理解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從而萌發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

二、說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引導性的作用。根據《新綱要》在科學領域中提出: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幫助幼兒瞭解自然、環境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從身邊的小事入手,培養初步的環

保意識和行爲。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制定了認知、技能、情感三方面的教學目標。

1、目標一:欣賞圖片閱讀教材,理解圖片內容知道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

2、目標二:欣賞圖片並根據生活經驗,說出幾種花草樹木的名稱和作用及其保護方法。

3、目標三:瞭解花草樹木與人類的依存關係,萌發幼兒保護花草樹木及環境的意識,產生愛樹愛花的情感。

(目標定位:透過欣賞圖片閱讀教材來了解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瞭解花草樹木是怎樣爲人類服務的,萌發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

三、說教法與學法

《新綱要》中強調幼兒是中心,教育活動應該以幼兒的需要,興趣,尤其是幼兒的經驗來進行,學決定教。在活動中我和幼兒的角色都是教學活動的主人翁,主要是以幼兒爲主。讓幼兒在教學活動中享受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的快樂。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圖片觀察法”運用直觀、形象的圖片進行欣賞,引導幼兒理解圖片內容及其意思。“遊戲法”透過遊戲讓幼兒親身體驗怎樣愛護花草樹木讓幼兒更深一層的瞭解愛護花草樹木需要做的事情,在遊戲中讓幼兒學會愛護花草樹木的深刻內涵。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中準備:掛圖四幅、幼兒用書第37-38頁、五幅環保畫(例如:樹木被破壞、花朵被摘……)、製作花朵大樹頭飾幼兒人數各一半

五、說活動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幼兒瞭解花草樹木對人類的作用以及與人類的依存關係。(主要提高幼兒自身的認知能力)

活動難點:幼兒理解什麼是光合作用,願意講述花草樹木的好處,用“樹真好,……或者花真好……”的句式表達。(提高幼兒的表達方式能夠用一句完整的話來表達一段有含義的話。)

六、說活動過程

整個活動分爲四大部分:匯入活動;基本活動;遊戲活動;延伸活動。

(一)匯入活動:(問題匯入,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有沒有發現幼兒園裏面開了很多花,種了許多樹呀,那你們喜不喜歡呢?爲什麼?幼兒討論:爲什麼喜歡幼兒園裏面的花草樹木?透過此問題來引出接下去的基本活動。)

(二)基本活動:

讓幼兒欣賞、理解圖片內容及其意思,懂得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並與同伴討論自己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

教師:1.請小朋友把教材翻到最後一頁(37-38頁),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幼兒互相討論,教師找一部分小朋友講一講看到了什麼,對圖片的瞭解有多少)2.逐一出示掛圖並分析每張圖示的意思,當出示掛圖

(四)的時候着重向幼兒解釋光合作用對人類的重大作用。(第二次看掛圖目的是爲了讓幼兒能夠更好的瞭解圖示內容,從而幫助幼兒理解教材內容,明白教材的教育宗旨懂得保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萌發幼兒喜愛花草樹木的情緒情感。)3.逐一出示花草樹木被破壞的照片,幼兒進行觀察並說出自己的感想,提出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透過反面的例子來提升幼兒愛護花草樹木的情感並深刻體驗到愛護花草樹木的重要性。)

(三)遊戲活動:

“我是大樹、小花”遊戲,幼兒體驗怎樣保護花草樹木,學會用自己的方法保護花草樹木。

教師示範:3、教師示範扮演花朵帶上花朵的頭飾,讓幼兒扮演花朵的主人並讓幼兒爲花朵天天澆水等等最後教師將花朵開心的心情用肢體語言表達出來,讓幼兒從直觀上發現愛護花草的好處。4、教師組織幼兒玩以上游戲。(教師組織幼兒玩遊戲並帶上相應的頭飾,互相輪換玩遊戲。)

教師組織幼兒總結活動:我們的小朋友都很不錯想了那麼多保護花草樹木的方法,我們的花草樹木們都很高興。小朋友們在遊戲中感受到花草樹木的快樂和難過了所以懂得怎麼去保護他們了,那麼我們以後應該怎麼去做呢,老師請我們小朋友自己說說看以後你應該怎麼做,怎麼去保護我們的花草樹木們,怎樣讓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加的美麗。(幼兒互相總結自己的觀點,互相討論自己的想法並將自己好的想法付諸於行動。)

(四)延伸活動

1、教師帶領幼兒爲幼兒園的花草樹木們貼上愛心標籤。

2、教師選擇合適的時間,帶領幼兒爲花草樹木們澆水、鋤草

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高中全一冊第五單元第三十二課中的鑑賞課《二泉映月》。《二泉映月》除了引子和尾聲外,共分了六個段落,即主題和它的五次變奏。第一段(3~22小節)這一段有兩個主題部分,其中3~10小節爲主題的第一部分(a),11~22小節爲主題的第二部分(b)。第一主題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區進行,低沉壓抑,音域不寬,曲調線以平穩的級進爲主,稍有起伏,表現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鬱悶之情;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對比鮮明,利用不斷向上的旋律衝擊和多變的節奏,表現了作者對舊社會的控訴,也體現了他不甘屈服的個性。透過本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進一步瞭解中國的民間音樂,增進對民間音樂的熱愛。

二、說學情

作爲一名教師,不但要對教材有所瞭解,還要對學生的情況有清晰明瞭的掌握,這樣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接下來我對學生的情況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高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他們不再滿足於音樂的好聽與否,渴望更深一層的瞭解音樂的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顯得尤爲重要。教師可以透過反覆聆聽、直觀演示以及音樂實踐,找到切入口,着重感受音樂、體驗音樂,開闊音樂視野,並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三、說教學目標

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1.能夠體驗和感受民間音樂家華彥鈞倔強、剛毅的性格,同時學習與黑暗勢力作鬥爭的精神,提升對生活的熱愛。

2.透過聆聽、小組合作的形式,提升音樂審美能力。

3.瞭解音樂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樂形象和風格,透過對比、分析,加深體驗音樂的內涵。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課的重點是欣賞《二泉映月》,感受樂曲的意境,難點是理解音樂要素與音樂情緒之間的關係。

五、說教法、學法

爲了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採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爲五個環節:新課匯入——初步感知——分段欣賞——鞏固提高——課堂小結。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是新課匯入環節

上課伊始,我會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光明行》的音頻,提問學生從音頻當中聽出了怎樣的內容,有什麼感受。學生自由進行回答,教師總結樂曲《光明行》是我國音樂家劉天華的二胡作品,這首作品表達了對光明和幸福生活的希冀與渴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今天我們要來學習的是華彥鈞創作的一首二胡作品,聽聽兩位大師的作品有什麼區別,又分別想表現怎樣的思想感情。從而引入新課《二泉映月》。

這樣設計,引發了學生的思考,轉移學生注意力至課堂中,同時初步瞭解所學作品的體裁,能夠爲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

第二環節是初步感知環節

初步感知是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節,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在這一環節,我會先提問學生對民族音樂家華彥鈞有多少了解。學生了解的並不是很深,我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進行補充並簡單的介紹民族音樂家華彥鈞的生平,並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之後,請學生初次聆聽樂曲《二泉映月》,再次提問,樂曲的情緒有怎樣的特點?我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加以補充。共同總結出樂曲的情緒是憂傷的、哀愁的。

透過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音樂的基本資訊,發揮音樂感知能力,爲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好準備。

第三環節是分段欣賞環節

分段欣賞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重點。

這一環節,我會帶領學生對樂曲《二泉映月》進行分段聆聽和鑑賞。當聽到引子的時候,提問學生樂曲的情緒有什麼樣的特點。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加以補充:引子部分以四拍組成的短小音調作爲開端,以一個下行音階式短句,發出了一聲飽含辛酸的嘆息。二胡以輕微的聲音,低沉含蓄內在的音色,把聽衆引入到音樂所描寫的意境中。

聆聽到第一樂段的時候,再次提問學生對樂曲的感受,這個時候,學生對這首樂曲的風格有了基本的掌握,透過對比分析能夠對該問題進行分析和思考。我會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加以補充:第一樂段有兩個主題部分,其中3~10小節爲主題的第一部分,11~22小節爲主題的第二部分(b)。第一主題的旋律在二胡的中低音區進行,低沉壓抑,音域不寬,曲調線以平穩的級進爲主,稍有起伏,表現了作者心潮起伏的鬱悶之情;第二主題與第一主題對比鮮明,利用不斷向上的旋律衝擊和多變的節奏,表現了作者對舊社會的控訴,也體現了他不甘屈服的個性。

接着我會請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樂曲的三、四、五樂段以及尾聲,請學生自行鑑賞,我會進行適當的補充,並透過師生共同總結的方式,總結出樂曲的情緒變化幅度較大,結束在輕奏的不完全終止上,好像在表達無限的惆悵與感嘆,聲音更加柔和,節奏更加舒緩而趨於平靜,給人以意猶未盡的感受。

透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層層深入地掌握新知,同時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瞭解樂曲本身及其深刻內涵。

第四環節是鞏固提高環節

這一環節我會簡單介紹二胡,並播放背景音樂《二泉映月》,請同學們根據已學知識,爲樂曲進行繪畫、詩歌的創作。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實踐活動中來,透過與不同學科知識的綜合,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

第五環節是課堂小結環節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總結音樂作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

七、說板書設計

說課稿 篇7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四邊形的認識》。

《四邊形的認識》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三章第一節的教學內容。教材透過一幅教學場景圖,圖上有許多關於“圖形與幾何”的資訊。要求從主題圖中找出四邊形,進而探討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

學生已經會認識一些圖形。進入三年級後,他們的求知慾增強了,動手能力也有所提高,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也逐步呈現多樣化,但是,對四邊形和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在理解上還有一定的難度。

因此,我根據:小學數學課程標準中“圖形與幾何”的要求,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根據物體的特徵,抽象出幾何圖形,和教材的特色,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們的角都是直角。

2、透過圍一圍,找一找,塗一塗,折一折,擺一擺,畫一畫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透過情境圖和生活中的事物進入課堂,感受生活中的四邊形無處不在,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課要求學生能夠從衆多的圖形中找出四邊形,並能感悟到四邊形有四條邊和四個角,特別是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生的知識面,這一堂課我創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方法,相應地在教學中採用了許多活動化的呈現方式,調動各種感官,合作中探討學習內容。貫徹“以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訓練爲主線”的三主模式,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教學過程是否部署得科學合理,關係着教學的成敗。因此,爲了圓滿地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下面三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上課前,先和學生交流:你們喜歡哪些體育運動?好,下面我們就到運動場上去,利用課件出示主題圖,形象地再現主題圖中的各種圖形,其中四邊形是用得最多的圖形,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四邊形。這樣匯入,不但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入新課,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課。

這個環節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主要是抓住教學例1和例2來進行的。

首先,透過我的引導,學生的交流討論,得出四邊形的特徵。

在教學時,先讓學生在題卡上找出四邊形,塗上喜歡的顏色,展示自己的成果。教師在課件上展示,讓學生透過比較明確哪些圖形是四邊形,我再引導學生逐步明確四邊形的特徵,並在課件上展示四邊形的特徵。

在學生找出的四邊形的基礎上,給這些不同的四邊形分類。四邊形的分類教材上展示了三種不同的分法,在教學中,我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採用不同的方法來分類,這個環節,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說說你是怎麼分的。

其次,進一步瞭解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學生給圖形的分類中,大部分是把長方形和正方形分爲一類,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根據邊和角,用三角板、直尺、或對摺的方法主動去探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接着用課件展示出它們的特點,讓學生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這個過程學生選擇的方法是多樣的,爲學生創設了一個展現自我的舞臺,讓學生在這個舞臺上盡情演繹,盡情發揮,在老師的賞識中把課堂推向了高潮。

(三)拓展延伸,深化練習

經過上述的教學,我抓緊機會讓學生鞏固已學的知識,在課件上出示練習題。讓學生找出圖中的四邊形,說出生活中的四邊形,畫出自己的四邊形。用這些方法來加深對四邊形特徵的認識。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趣味性的練習,這樣一來,學生不但發現生活中四邊形是無處不在的,而且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來。

板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輔助手段,也是課堂教學中不可缺少的有機組成部分,爲了更好地運用這一手段,我用課件展示四邊形的特徵及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整個板書重點突出,簡潔明瞭,更有利於輔助學生準確理解教學內容。

四邊形的認識

四邊形:四條邊,四個角

長方形:對邊相等

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

這節課主要是以學生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爲主,教師引導爲輔,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值得深思的是,如何加強部分潛能生的動手能力,這也是我在以後的教學實踐中必須關注的問題。

我相信,這節課,學生初步明白:

生活處處皆數學,數學處處皆學問。

謝謝大家!

(四)總結昇華

好了,親愛的小夥伴們,對於今天的學習,你還有什麼話想說?有興趣的同學課後還可以去探索四邊形其他的特點,也許你還能用四邊形設計出新發明呢!

說課稿 篇8

我說課的內容是《爬山》的第二課時,主要從設計理念、教材分析、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板書設計、教學評價等方面作具體的.闡述。下面我先來說第一個版塊——設計理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由此可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充當的,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我在編寫教案時,主要是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爲基礎,透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等方式,引領學生自讀自悟,主動參與,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在學生學的方面,我則更提倡個性化的學習,遵循語文學科教學特點,按照以學爲主,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充分的朗讀時間,創設樂於朗讀的氛圍和環境,以讀代教,在讀中悟,在讀中積累語言,昇華情感。採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第二個版塊——教材分析中的第一個環節——說教材

《爬山》這一課是小學語文S版教材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勵志的記敘文。課文講的是一對父子一同爬山,在爬山過程中,父親教育兒子要克服畏難情緒,努力征服自己,做任何事都要在過程中盡力,還啓發兒子怎樣欣賞大自然的景物。文章還體現了父愛的含蓄,父愛如山一樣深沉。

第二個環節——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對小學年級語文教學的要求,教材特點及單元訓練要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邊讀邊體會,聯繫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似懂非懂、慢條斯理、自以爲是”等詞語的意思。技能目標:透過研讀課文第三、五、八自然段,培養學生敢於質

疑,解決問題、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及初步學會探究性的學習方式。

情感目標:透過有感情朗讀課文,感受父親所說話的深刻含義,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

爲了落實本課時的教學目標,我教學重難點確定爲:緊扣課文語言文字,抓住關鍵詞,着重體會父親所說話的深刻含義。

第三個版塊———說教學策略

爲了突破重點,解決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合教材特點和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慾強,樂於表達,樂於交流的學習特點,本堂課中主要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朗讀感悟法:結合本課的語言特色,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透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像,生生評讀、師生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想像”,充分感受課文的語言美,意境美,並將之內化、沉澱,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感。

2、想像感悟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力求挖掘教材的空白處,開啓學生想像的閘,在研讀中,透過換位思考,體驗人物的內心,使人物的形像更生動,更真實,真正做到基於文字,又超越文字。同時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和思維。

3、情境教學法:教學過程中,我藉助優美的樂曲、色彩鮮明的畫面,用充滿感染力的語言,扣住學生的心絃,引領學生搜尋記憶中的印象,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爲下文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研讀時,我藉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利用

4、評價激勵法: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開始的閱讀思維空間,珍視學生的獨特的閱讀體驗,只要言而有物,言而有理,都給予認可與鼓勵。讓學生享受"跳一跳,可摘桃"的喜悅。

除了以上方法外,在本堂的教學中,還穿插了自主探究法、合作學習法等。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和薰陶,在語言實踐中學習語言,在品味語言中積累語言,在內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第四個版塊——說教學程序

1、上課伊始,我便引領學生搜尋記憶中爬山的感受,喚起學生已有的情感體驗,將自己內心體驗帶入閱讀過程中,爲下文和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回憶能較快地使學生入情入境,增強學生說話的自信心。)

2、創設爬山的情景,讓學生身臨其境,使之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再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自讀自悟。

3、讓學生想象在炎炎夏日爬山的感受和心理。引匯出父親鼓勵的話語。抓住重點詞語“似懂非懂”理解父親要我學會戰勝困難,征服自己的道理。並透過不同的方式指導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父親的哲理。

4、利用文中第四自然段的過渡段,再次創設爬山的情景,體會爬山的艱辛。在情景中讓學生體會爬到山頂看到這麼美的景色,你會怎麼樣?(中間穿插情境式表演)而父親又是怎麼樣的?引匯出父親睿智的語言。

5、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第5、6、7自然段,在讀中體會。這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重點。透過引導學生抓住“慢條斯理、自以爲是、雙眼凝視”等重點詞語指導朗讀。還要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談體會,理解父親讓我做任何事都要在過程中盡力的道理。最後還要讓學生分角色朗讀這一部分對話,再次感受人物的心理活動。同時在朗讀的時候,我作適時合理的評價,促進學生向更高的朗讀目標努力。

6、根據課文的第8自然段,創設下山的情景。這一環節以圖畫的展現,音樂的渲染,將學生帶入情境,在有限的課堂裏拓展學生的想像,在無限的想像中讀出自己的體驗。老師利用音樂和文字的結合,讓學生真實體會出父親讓我學會全身心投入地觀察周圍的事物和欣賞大自然的美這一哲理。

7、老師再次透過配樂圖片的出示,創造了與課文相通的具體可感

的生動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得到屬於自己的真實感悟,這樣學生披情入文,用自己的感官去欣賞語言的美麗,領會語言的魅力。(直觀的感受——轉化爲情感的體驗——深化爲內心的感悟。)

8、課文小結,前面讓學生美美地讀了課文的最後一自然段,在接着提問:和父親爬完山,“我”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學生就能輕而易舉地回答出來。然後在老師的引導下去理解這句話。

9、本次採用的是倒敘法。讓學生談完收穫,再回想爬山的時間,回到課文的第一自然段,體會父親那如青山一樣博大、深沉的愛,深化主題,昇華課文的思想感情。

10、課堂總結。利用我與父親爬山的收穫,引導學生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去實踐這些智慧。

11、教師富有激情的表演、聲情並茂的描述把學生帶入了課文,讓學生成爲文中的角色,想角色所想,說角色所說。。。。。。課堂活了!學生有了最深刻的體驗,感悟語言文字不再枯燥,學習成了學生的樂事。

第五版塊——說教學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課文最精華的體現。在這堂課中,我根據課文內容,設計了這個圖文式的板書,力求突出重點,做到簡明,概括。讓學生獲得更鮮明的印象和有關知識。

第六版塊——說教學評價

根據以上的教學說明,我對本課時進行簡要評價:本節課,我做到以讀爲主線,以展想象爲散發點,以愛爲核心,以感悟理解爲目的,把時間留給學生,使學生在本堂課中達到會讀會學會用。

說課稿 篇9

識字七說課稿

我的說課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組的第一課課文《識字七》,我將從說教材、說學情分析、說教學目標、說教學重難點、說教學過程五個方面說說我對《識字七》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

一、說教材

《識字七》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語文第三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本組教材的專題是“保護環境,愛護動物”,教學本組教材,教師應採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童心童趣,調動學生的情感,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很自然地意識到人與動物、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相融相依,從而使環保意識植根於學生的心靈。這是一篇以拍手歌的形式出現的韻文識字教學課文,共十小節,字數相同,讀音押韻、節奏感強,可以引導孩學生從活動中輕鬆地學會生字,同時體會到——地球是人類和動物共同的家園,動物與人類相互依存。

二、學情分析

低年級的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透過一年多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認識20xx個左右的常用漢字,能識記字的基本筆畫、筆順和偏旁部首。學生主動識字的願望非常強烈,但由於識字量的不斷增加,音近字、形近字的大量出現,學生經常會出現混淆,識字的準確性不夠,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採用多種形式,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掌握的識字方法,營造愉悅、歡快的學習氛圍,在輕鬆的氛圍中夯實識字,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識記“孔、雀、鸝、靈、錦、鷹、叢、護、牢、嬉”10 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準確、熟練朗讀拍手歌,讀出節奏感。

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反覆朗讀,用多重方法引導學生自主識字。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激發學生學習拍手歌及學習生字的興趣。在學習中體會人與動物的互相依存,從而懂得保護動物。

四、說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制定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重點掌握本課生字、詞,能正確讀寫。.難點:透過學習拍手歌,培養學生保護動物的意願。

五、說教學過程

本課的教學總時數爲一課時。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課前交流--初讀感知--詞語中識字---集中識字--指導寫字--朗讀拍手歌--遊戲鞏固識字--總結”的教學環節。

(一) 課前交流

直擊課題匯入本課,告訴學生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拍手兒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初讀感知拍手歌

上課開始,我引導學生藉助拼音自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把文中講到的動物用圓圈圈出來。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使學生對保護動物”有個初步的感受。並隨即認識了的八種動物。之所以這樣設計,是爲了讓學生整體感知拍手歌的特點及讀拍手歌的樂趣,激起學生的讀書慾望。讀書時提要求,更能使學生有目的地讀書,有層次地讀書。

(三)詞語中識字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科學、有效地掌握生字,更要注重識字方法的指導和識字興趣的激發。爲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首先,引導學生透過指名讀、齊讀、男女生接讀等方式讀八種動物的名字。隨後依次出示八種動物的圖片和名稱。學生直觀的感受動物的形象,將圖片與生字相結合,把生活和語文學習相貫通,使得識字學習更加水到渠成。接着,分類讀詞語。將八種動物分爲鳥類和獸類,學生先發現,在朗讀詞語。在這一環節中“嬉戲”一詞較難理解,我引導學生先觀察熊貓玩耍的圖片,再總結出有玩耍和嬉戲是一個意思。讓學生再熟讀句子,效果較好。

之所以這樣設計,既是爲了託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是爲了夯實詞語朗讀。

(四)集中識字

出示詞語中的生字,識記生字。這一環節我分兩步走,首先,利用形聲字認識“護 鸝 嬉”三個生字。利用形聲字的識字方法再介紹“錦”字,掌握了

形聲字的識字方法讓學生自主利用形聲字的方法認識“猩、鯨、坪”三個字。緊接着講“隹zhui”這個部件表示鳥類。我們的祖先根據鳥的特點造出了隹這個字(出示課件)。“隹”的四橫表示鳥的羽毛。所以“雀”字也有“隹”這個部件(出示課件)。第二步,學生自主利用多種方式識記“叢、牢、鷹、孔”四個字,這時我會幫助同學識“牢”字,利用象形字講解。“牢”放置這裏透過字理分析來識記,在古代“牢”就是指關牲口的地方,我們祖先造字的時候,“牢”是這樣寫的,房子裏關着一頭牛,而關牲口的地方就要建得堅固結實,用很久很久也不容易壞,所以就有了“牢固”這個詞。後來人們說一件事過了很久很久都不會忘記,這個詞就是──“牢記”。這樣設計基於兩點考慮:1、“牢”字形簡單,學生完全可以解決字音的同時識記這個字。2、透過字理來識記“牢”,是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牢記”一詞,不僅解疑,還回扣了課文,點明瞭主題。本環節注重教給識字的方法,注重實用結合。

(五)指導寫字

指導書寫“牢”字和“叢”字,學生先交流這兩個字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再出示田字格中的“牢”字和“叢”字,觀察、分析結構後,教師接着示範在田字格中寫,學生跟着書空,最後由學生在田字格中自己練寫。這一環節我們主要是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的書寫技能,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和良好書寫習慣的養成。

(六)朗讀拍手歌

首先,學生試讀教師正音。接着師範讀,邊拍手邊讀。最後,讓學生們反覆拍手打節奏朗讀,與夥伴互相拍手朗讀。這個環節,讓學生們與小夥伴們拍手朗讀,激發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最後,我會強調“夥伴”與“朋友”,讓學生們發現這是一組近義詞,並且提升學生們的感情領悟,讓學生們知道人和動物是朋友,要保護動物。

(五)遊戲鞏固識字

遊戲一:猜謎語,鞏固識字,此環節的識字遊戲,既是檢測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情況,又對幾種識字方法做一個回顧,不斷滲透各種識字的技巧。遊戲二:拍手遊戲,鞏固識字,本環節透過師生和生生玩拍手遊戲讓學生再一次感知拍手歌的特點及讀拍手歌的樂趣,激起學生的讀書慾望,並在讀書中體會“拍手

歌”的兩大特點:一是押韻,二是節奏感強,讀起來朗朗上口。指導朗讀時充分利用這兩個特點讓學生讀得流暢,讀出節奏感來。

(六)總結

透過對本節課的學習,再次總結我們學到的知識,再次強調保護動物要牢記。

六、說板書

二年級孩子板書設計要以簡單明瞭的板書呈現在學生眼前。板書設計有兩個我會寫的生字並組詞。本課主要讓學生明白保護動物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設計板書的時候就寫了動物、保護、愛。

說課稿 篇10

新《綱要》在科學領域的目標中指出: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而科學教育的內容應從身邊取材”,讓他們感受到科學就在身邊,激發他們的探索慾望和對科學本身的興趣,從而順利地實現活動目標。

在《動物園裏裝電話》第一環節:討論家中電話號碼的祕密時,高老師頭戴獅子頭飾帶孩子們進入了活動中,讓孩子們從日常生活經驗着手,回憶電話號碼及其作用,透過觀察,思考、討論、區分出了固定電話和移動號碼的區別,感知了電話號碼不能有重複。不足之處,就是這一環節時間稍微長了點兒,可少幾個幼兒介紹自家的電話號碼,還有教師要交代一下856是新埭地區的號碼。動物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親密夥伴,給小動物裝電話既激起孩子們對活動的興趣又聯繫了孩子們的生活實際,第二環節:爲動物裝電話,教師是直接匯入的,提出設計要求,先請個別幼兒上來示範,教師針對幼兒在示範中出現的情況進行分析、指導。在孩子們清楚明確操作要求後,集體進行設計,教師巡視指導。在這一環節裏,教師也爲能力強的幼兒提供了繼續探索的慾望,她讓先完成設計的幼兒相互之間交流自己設計的電話號碼,然後進行撥電話遊戲。在周俊超小朋友提出疑問:“什麼叫重複”,高老師及時解惑。第四環節:我的設計,請幾位小朋友展示自己的記錄結果,請集體檢查是否按要求完成。孩子們在繼續動腦的過程中,進一步感知了6個數字的不同排列順序組合,體驗了數字的神奇。第六環節:延伸活動,告訴幼兒以後我們將爲小動物設計移動電話號碼,激發了幼兒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一節課聽後,讓我學到了很多,反思自己的不足,借鑑同事們的好方法,這樣會讓活動的目標達成度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