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精選說課稿錦集7篇

說課稿3.17W

作爲一名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說課稿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說課稿8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選說課稿錦集7篇

說課稿 篇1

一、班級情況

本班有46名學生,大部分學生能借助拼音讀準字音,也能自主運用一些識字方法來記憶字形。在閱讀方面,多數學生能做到讀準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標點停頓。一直以來,我在課堂上創設情境,努力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同時也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

二、說教材

《春筍》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以春筍爲描寫對象,介紹了春筍的相關形態和生長特點等等。課文只有短短的76個字,但語言生動、活潑,情趣盎然,語言簡潔、明快、節奏感強,非常適合低年級孩子的朗讀。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對本年段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我們班學生實際情況進行考慮,我確定了以下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綠線格里的7箇中只識不寫的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知道春筍具有衝破重重障礙,不斷向上生長,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四、說教學重、難點

一年級教學重點的是識字寫字,而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讓他們初步明白春筍具有衝破重重障礙,不斷向上生長的個性特點是教學的難點。

五、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激發學生閱讀本課的興趣,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部分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下面我就重點來說一說我第一課時的教學計劃。

1、情境匯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

2、自由課文,引導學生感受課文的語言魅力;

3、學習生字,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4、突破重難點。

第一環節:

1、情境匯入,引導學生進入課文;。

由於沒有竹筍實物,我利用自己畫了一幅筍娃娃圖,把學生帶入課文所設計的情境之中。

第二環節:自由讀課文,感悟課文語言文字的生動形象。 在這一環節中我先要求學生在讀中提出三個要求: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要讀得連貫、流利、不漏字、不添字。

(2)標上自己喜歡的小節號。

(3)根據課後生字表畫出生字詞。

由於一年級部分學生對於拼音仍有困難,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學情學生在讀中採取多種方法讀,自由讀、集體讀、指名讀等。

對於課中的詞語, 讓學生聯繫已有的生活經驗,展開想象的翅膀。

第三環節:生字教學。

新課標對低年段學生的識字、寫字提出瞭如下要求:讓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願望。因此教學本課生字,我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先將生字寫在黑板上,學生先看拼音讀,然後老師帶讀正音,然後學生集體讀、指名讀。在這個環節裏我利用生字卡片讓學生開火車讀,這樣不但有效地做到檢測學生對生字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激發學生樂於參與的 積極性。此外對學生讀音相同易混淆的字進行了點拔,如“再”除了識記字形外,在字意上再作強調,告訴學生“再”表示“再一次,不是第一次”的意思。 “張”這個多音字,念zhang,要帶學生和學過的chang做比較,並讓學生組詞加以區別。

最後一個環節就是要突破本文的中難點

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寫了春筍節節向上、茁壯成長的情景,教師要指導學生透過“讀”、“悟”體會春筍頑強生長的品質和蓬勃向上的氣勢。

我是這樣想的,這句話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小春筍衝破重重障礙,破土而出所付出的努力,低年級的的孩子不可能理解得這麼到位。我先讀這句話,找出春筍正在生長的幾個詞語之後,做出 “衝破”、“掀翻”、 “冒”、“迎着”等動作。透過動作演示來理解重點詞語、感悟情感,這種生動形象的形式適合低年級的孩子,這也是我們教給孩子學習知識的一種方法,更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在此基礎上進行朗讀,在朗讀中進行適當的評價引導學生讀出情感。

說課稿 篇2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後聯繫:

機械波"是高一第五章"機械振動和機械波"的內容之一,它研究的是質點的振動在連續介質中傳播的過程,由於其運動形式相對複雜、形成過程較抽象。因此,是本章的難點內容之一。

由於理解機械波要用到以前學過的運動學和動力學的知識,且是對前半部分機械振動的進一步深化和應用,又跟以後學習的電磁振盪、電磁波、光波有許多共同規律及特徵,故這部分內容起着承前啓後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物理科考試說明,物理教學應包括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因此,本節課教學目標也應該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知識目標

理解機械波的概念及其產生的過程:明確波傳播的是能量、波形和振動形式,而不是質點;理解橫波、縱波的概念及波峯、波谷、疏部、密部的定義。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觀察、推理和綜合分析的能力。

3.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點:

(1)重點:機械波的形成過程

(2)難點:機械波的形成過程

(3)疑點:機械波在介質中傳播時,介質中的質點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動,並不隨波向外遷移。

(4)關鍵點:建立振動與波的聯繫。

4.學情分析及處理對策

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運動學的基本知識及質點振動的特點和規律,但尚未涉及波的知識。因此,本節課從研究質點的振動出發,去掌握波的形成過程,使學生能順利地掌握新知識。

透過初中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觀察、實驗能力,但抽象思維、推理和綜合分析的能力較差。因此,本節課透過演示實驗和引導分析動態過程,來進一步提高學生這幾個方面的能力。

二、教法

1、物理實驗具有形象、生動、有趣、極易調動學生積極性,化抽象爲具體之功效,所以本節課採用實驗演示法,增加感性認識(所有儀器:水波演示儀、橫波演示儀、縱波演示儀)。

2、由於波的形成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學生不易掌握。因此採用計算機模擬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學法:

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透過觀察、推理達到接受知識的目的,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

四、教學程序設計:

教學環節教學程序展示具體目標
複習舊課(3分鐘)

例:使A球擺動,則B、C、D球也會跟着擺動。問:


1、用生動的語言簡單描述幾種波,如:人爲什麼能聽到聲音,地震爲什麼會造成危害,在型開幕式上爲什麼會出現上下起伏的人波等。


1、演示水波、繩子形成波的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總結得出:機械波就是機械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


板書:五、波的分類


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1)有機械波就有機械振動;(2)有機械振動就有機械波;(3)沒有機械振動就沒有機械波;(4)沒有機械波就沒有機械振動;(5)沒有媒質就沒有機械波;(6)有媒質就有機械波。


師生共同回答以下問題:


五、板書設計:


第七節機械波


(一)機械波:機械波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
  (二)產生條件
  1、振源
  2、介質
  (三)形成過程:每個質點的振動都會帶動周圍質點振動,從而使振動在介質中傳播開來。
  (四)機械波傳播的是振動形式和能力,質點並示隨波遷移。
  (五)波的分類
  1、橫波: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
  2、縱波: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在同一直線上。


六、附件
  (一)附圖:



(二)附表:振動與波動的區別與聯繫:






振動波動
區別概念`振動是單質點(物體或物體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附近往復運動。波動是質點的振動在介質中的傳播過程(單個質點振動,引起介質中相鄰質點依次振動,並由近及遠地傳播出去)。
產生條件質點離開平衡位置,又受到一個指向平衡位置的'回覆力的作用。既要有振源的振動,又要有介質將振動傳播出去。

聯繫振動是波動的成因,波動是振動的傳播。波動中每個質點只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動,並未隨波遷移,傳播的只是振動的形式和能量。

說課稿 篇3

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我和我的祖國》,下面我會從以下七個方面去說課:1、教材分析2、教學目標3、重點難點4、課時安排5、學情分析6、教法7、教學程序。首先我們來進行教材分析。

一、說教材

歌曲《我和我的祖國》選自教材:廣東教育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走進音樂世界》第一單元愛我中華歌曲《我和我的祖國》是我國現代題材的一首優秀創作歌曲。演唱者以第一人稱手法,用歌聲訴說了我和祖國息息相連、一刻也不能分割的心情,是許多著名歌唱家音樂會上的保留曲目,深受廣大羣衆歡迎。歌曲的旋律舒展流暢,歌詞純樸無華,旋律與歌詞結合,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歌曲爲6/8與9/8拍子結合,爲主歌、副歌的兩段體結構,旋律在B段從1-1八度變換至高音的段落,令人心潮澎湃,把與祖國的永不分離的情感比作大海永不幹涸的心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這首歌曲不管是獨唱還是合唱,雖然風格不同,但對祖國眷戀之情依然表現得令人神往。

二、說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透過對作品的聆聽和演繹,激發起學生愛國情感。

2、過程與方法:聆聽、模仿、探究、練習。

3、知識與技能:能夠初步感知複拍子的音樂律動感,學會歌曲並能獨唱與合唱作品。

三、說重點、難點:

重點:

1、透過歌曲的不同版本的演繹來認識人聲並辨別唱法。

2、透過作品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難點:

1、樂理知識學習:對歌曲中複合拍子的把握和學習,並能區分單拍子和複拍子,並且學習附點音符。

2、演唱:要讓學生克服對自己聲音的自卑感和激發學生對歌唱的熱情,並能在合唱中學習團隊精神。

四、說課時安排:一課時(40分鐘)

五、說學情:

藉助聽、看、說、唱等多種感官的參與激發想象力;共同完成對複拍子的律動感掌握、適用的旋律和情感表達和總結作用等相關知識的理解;男女生均可能獨立完成作品的演唱並能合唱作品;能認識獨立演唱和合唱的區別;認識人聲演唱的類別;總之,始終把音樂的參與感受活動放到重要位置。

六、說教法

根據新課標中“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現、創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的要求,我確定的教法是:在依據初中學生音樂學習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的基礎上:

①有意識地爲學生創設不同的情景,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

②設定唱、朗讀、伴奏、劃拍子等不同的參與方式,引導複拍子的不同歌曲的比較,激勵學生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