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課文《山中訪友》教後記示範

課文2.55W

《山中訪友》是第一單元的第一課,因此我在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備教材、備學生、備作者,但是在教學中還是出現了兩個新的生成點。一是課題是否可以改成《山中觀景》;二是聯想和想象的區別是什麼。教學中只是做了簡單解答,總覺得沒解決透,因此教後我做了深刻的反思並將答案做了整理,如下:

一、課題是否可以改成《山中觀景》

以《山中訪友》爲題更好,因爲在這個題目中作者將大自然人性化了,“友”是文眼,也是文章的切入點,情感的生髮點,作者把大自然當成自己最親密的朋友和家人,達到了人與物的交融、統一,作者是用心和大自然交流,而“觀景”是看景物,不親切。

另外,“訪友”,引起讀者的聯想,使文章象童話般神奇,更加形象生動,給讀者更大的想象空間。

再者,這個題目也可以使讀者走入作者的內心世界,彷彿這些自然界中的朋友也是我們大家的,被作者的情緒所感染,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

二、聯想和想象的區別是什麼

“聯想”指由於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想象”指想出不在眼前的具體形象或情景。

文章中的聯想和想象都是由事物引發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動的結果,所不同的是:

聯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內容比較單薄,一般不出現具體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寫,有的僅僅是一個簡單的想法。例如《菩薩蠻·大柏地》中的“赤橙黃綠青藍紫”,這是眼前看到的'實景(雨後的彩虹):“誰持彩練當空舞”,這是作者由此而產生的聯想。

另外,比喻和擬人修辭手法也都是作者的聯想。如:“遠看長城,像一條長龍”,喻體“長龍”是由本體“長城”引發的聯想;“驕傲的孔雀”,把孔雀當作人來寫,這是把聯想跟實在的事物寫在了一起。還有借喻,也是把聯想和實在的事物寫在一起的,如《沙漠裏的“船”》(課文標題)。至於排比,倒跟聯想沒有密切的聯繫。

想象雖然也是由具體事物引起的,但設想(假想)出來的內容比較豐富,一般都有具體的形象化的情景描寫,而這些形象化的情景是眼前看不到卻又合情合理的。例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寫小女孩在又冷又黑的大年夜到街上賣火柴,實在受不住飢餓和寒冷了,就坐在牆角下,點燃了一根又一根火柴,終於凍死在街頭。這是具體事實。可是小女孩臨死前擦火柴時想些什麼呢?作者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點燃第一根火柴,覺得自己好像坐在一個大火爐前面……;第二根,彷彿看見了正冒着香氣的烤鵝……;第三根,覺得自己坐在一棵聖誕樹下……;第四根,彷彿看見了奶奶……;最後點燃了一大把火柴,彷彿奶奶把她抱在懷裏帶走了……。這些想象都是小女孩當時的心理活動,合情合理,讀者讀後一定格外同情這個小女孩。不僅這樣,作者(安徒生)還藉助想象,提出了窮苦孩子的希望。在大年夜,這些窮苦孩子應當不受凍捱餓,應當跟人們一樣歡度聖誕節,應當得到應有的光明和溫暖。“沒有寒冷、沒有飢餓,沒有痛苦的地方”那樣的理想是會實現的,但在當時的丹麥,這樣的理想還只是窮孩子們的奢望。作者寫出這一理想社會的想象,是要鼓舞人們去創造它,去實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