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課文白楊主要內容

課文2.3W

導語: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用了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的比喻手法;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的心願。下面由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課文白楊主要內容,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鑑!

課文白楊主要內容

課文白楊主要內容(一)

概述: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服從祖國需要;爲建設邊疆作貢獻的志向及希望子女也能紮根邊疆的心願,這篇文章主要寫了在通往新疆大戈壁的列車上,一位父親與他的孩子們的對話,父親望着窗外的白楊,藉助白楊,熱情謳歌了祖國邊疆的建設者們,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服從祖國的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具有無私的奉獻精神。

根據課文內容可以把課文分成四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講列車在茫茫的戈壁上行駛,車窗外不時閃過白楊的身影。

第二部分:主要講爸爸介紹白楊樹的特點。

第三部分:講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

第四部分:講爸爸希望孩子們像小白楊一樣在邊疆茁壯成長,成爲祖國有用之材。

《白楊》一課是五年級第十冊第一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馮驥才運用了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表達方法,記敘了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文筆清新,人物描寫生動。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們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的心願。

本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寫法,表達含蓄,意義深刻。在課文裏作者抓住了人物的神態變化描寫和人物對話描寫,突出了人物的不同特點。在教學中主要透過有感情朗讀幫助理解。而爲了培養學生的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課堂上應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我只做適當的提示或點評,讓學生當學習的主體,教師則起主導作用。所以,我着重引導學生運用朗讀、直觀、自己提問題,大家共同研究等方法來讀懂課文,體會西部建設者的博大胸襟。

課文白楊主要內容(二)

一、《白楊》課文解讀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樹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作者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的心願。在作者的描寫和敘述中,沒有直接歌頌這些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楊與紮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車窗外的白楊——於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親眼中的白楊——不擇環境,不懼災難,茁壯成長;父親心目中的白楊——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作者的描寫非常傳神,對父子三人進行了語言描寫和神態刻畫,孩子天真爛漫,父親嚴肅而又不失親切。在心理描寫上則非常含蓄,沒有過多直接的敘述,而是以神傳情,意境深遠,透過神態的變化來表現感情的波瀾。

學習這篇課文,一是要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讚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本課的重點是透過白楊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難點是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

二、《白楊》難句解析

1、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哪兒需要它,它就在哪兒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不管遇到風沙還是雨雪,不管遇到乾旱還是洪水,它總是那麼直,那麼堅強,不軟弱,也不動搖。

【解析】

爸爸向孩子介紹白楊樹時共說了三句話,講了白楊樹的三個特點。第一句講白楊樹外形很直,很高大。“從來就這麼直,這麼高大”是回答孩子“爲什麼它這麼直,長得這麼大。”第二句講白楊生長的範圍很廣,不論在什麼地方都能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第三句講白楊不怕風沙雨雪、乾旱洪水,不管遇到怎樣惡劣的氣候條件、自然災害,它都能茁壯成長。

2、爸爸只是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嗎?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解析】

這個句子在全文中起着點明中心的作用。從句子中的“也”字可以看出,爸爸是在向孩子們介紹白楊樹,但不僅僅是介紹白楊樹,還在借介紹白楊樹表白自己的心。“表白”就是對人解釋、說明自己的意思。這裏所說的“表白着自己的心’是爸爸看到戈壁灘的衛士——高大挺秀的白楊樹而觸景生情,以白楊樹勉勵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

3、爸爸一手摟着一個孩子,望着窗外閃過去的白楊樹,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絲微笑,那是因爲他看見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解析】

這幾句話含義深刻。“一棵高大的白楊村’暗指爸爸;“幾棵小樹”暗指孩子。看見“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爸爸嘴角“浮起一絲微笑”是講爸爸由眼前的小白楊想到自己的孩子在父輩們的教育影響下,也一定能像小白楊那樣在邊疆茁壯成長。爸爸嘴角浮起的一絲微笑,說明爸爸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孩子們也會像自己一樣。

4、車窗外是茫茫的大戈壁,沒有山,沒有水,也沒有人煙。天和地的界限並不那麼清晰,都是渾黃一體。

【解析】

這兩句話概括地介紹了作者透過車窗看到的大戈壁的三大特點:

⑴ 大:“茫茫”,一望無際,形容戈壁非常大。

荒涼:“沒有……沒有……也沒有”,說明大戈壁非常荒涼,人跡罕至。

⑶ 氣候惡劣:狂風捲起黃沙,地是黃的,天也是黃的,天地一片黃色,這是渾黃一體。

三、《白楊》中心思想

本文講的是一位邊疆建設者在旅途中向子女介紹生長在戈壁灘上的白楊,藉以表達自己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

四、《白楊》結構分析

全文共分成四段:

第一段(第1~第3自然段):主要寫的大戈壁的鐵路線上長着高大挺秀的白楊。

第二段(第4~13自然段):講的是“爸爸”向“孩子們”介紹白楊的特點,並以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意。

第三段(第14~15自然段):講的是“孩子們”不理解爸爸的心意,但他們知道在通往新疆的路上,有很多白楊樹。

第四段(第16自然段):講的是他們看到火車前進方向的右邊,有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有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

課文白楊主要內容(三)

《白楊》疑點解析

1、爸爸爲什麼要帶孩子們去新疆讀書?

爸爸就象白楊一樣,戈壁需要他,他就來到戈壁,不怕困難,頑強不屈地建設戈壁。爸爸決心紮根戈壁,希望孩子們也象他一樣,所以把孩子們也帶來。

2、白楊具有哪些精神品質?

不講條件,不畏艱苦,堅強不屈。

3、爸爸爲什麼開始沉默,後來又微笑?爸爸的希望能實現嗎?爲什麼?

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一定能像白楊一樣適應那裏的艱苦的生活,一定能像白楊一樣很頑強地生活下去。

4、“在一棵高大的白楊樹身邊,幾棵小樹正迎着風沙成長起來。”你能體會到它的含義嗎?

作者用小白楊的茁壯成長,來暗示在父母的影響教育下,孩子們一定能夠像白楊那樣紮根邊疆,建設邊疆,成爲祖國建設需要的人。

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文章寫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車上,一位父親和兩個孩子,望着車窗外的白楊展開討論的事。作者借白楊,熱情歌頌了邊疆建設者服從祖國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遠大志向和奉獻精神。

作家文筆清新流暢,人物描寫生動。文章由樹及人,從孩子關於白楊的爭論開始,引出爸爸對白楊特點的介紹,託物言志,借物喻人;然後寫爸爸借白楊表明了自己紮根邊疆的志向,並希望孩子也能夠成爲邊疆建設者的心願。在作者的描寫和敘述中,沒有直接歌頌這些無私奉獻的建設者,而是將戈壁上高大挺秀的白楊與紮根邊疆的建設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車窗外的白楊——於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親眼中的白楊——不擇環境,不懼災害,茁壯成長;父親心中的白楊——就是紮根邊疆、無私奉獻的邊疆建設者的化身。

作者的人物描寫非常傳神,對父子三人進行了語言描寫和神態刻畫,孩子天真爛漫,父親嚴肅而又不失親切。在心理描寫上則非常含蓄,沒有過多直接的敘述,而是以神傳情,意境深遠,透過神態的變化來體現感情的波瀾。

選編這篇課文,一是讓學生繼續學習把握課文主要內容的方法,聯繫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二是體會課文是怎樣借物喻人,讚頌邊疆建設者的;三是進一步加深對西部的瞭解。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透過白楊樹的外在特點感悟其內在品質;難點是體會寫法,感悟樹的某些特點與人的某些品質之間的相通、相似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