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課文

《半截蠟燭》課文原文分析

課文1.29W

《半截蠟燭》課文以“半截蠟燭”爲題,突出蠟燭在文中獨特的地位。下面是《半截蠟燭》課文原文分析,爲大家提供參考。

《半截蠟燭》課文原文分析

《半截蠟燭》課文原文分析

《半截蠟燭》是記敘文,講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負責祕密傳遞情報的法國人伯諾德夫人及其兩個孩子,爲了保住情報,與德國法西斯軍官巧妙周旋,最終保全情報的事。《半截蠟燭》故事性強,孩子樂於閱讀。但第二次世界大戰這一時代背景孩子們是缺乏瞭解的,對德國法西斯的殘暴、伯諾德夫人一家所面臨的危險可能也僅限於文字的理解,絕對不可能有“感同身受”的感覺。

另外,文中對人物動作、神態、語言以及心理活動描寫特別細膩,着力表現出伯諾德夫人母子三人的機智勇敢與愛國情懷,這一寫作特點也應引導學生細讀感悟。故事發生在保家衛國的戰爭時期,按照事情發展順序來講述的。課文7個小節,按事情發展順序,開篇便交代了伯諾德夫人一家的工作任務及他們是如何收藏情報的。接着便是一波三折的“保情報”:面對闖進來的三個德國軍官,先是伯諾德夫人取來油燈,熄滅蠟燭;蠟燭又被點燃,兒子傑克欲借出去搬柴端走蠟燭卻沒成功;在緊急關頭,女兒傑奎琳撒嬌說要上樓睡覺端走了蠟燭,保住了情報。

蠟燭,已隨着時代的發展逐漸淡出歷史舞臺,只是偶爾在我們的生活中露一下臉。本文以“半截蠟燭”爲題,突出蠟燭在文中的獨特地位。它是伯諾德夫人藏匿祕密情報的所在,它是突然闖進家中的德軍的照明之物,它維繫着伯諾德夫人、傑克、傑奎琳的生命之線,維繫着情報站的生死存亡,維繫着大批軍人、國家的利益命運!全文以半截蠟燭爲線索,層層推進,讓讀者的心隨着它的點燃、熄滅、點燃而一次次揪緊!

附原文:半截蠟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有一位家庭婦女,人稱伯諾德夫人。她身邊只有兩個幼小的兒女,爲把德國強盜趕出自己的祖國,全家三人都參加了祕密情報的傳遞工作。

伯諾德夫人的任務是把收到的絕密情報藏好,等自己的軍隊派人前來取走。爲了情報安全,她想了許多辦法,但始終放心不下。最後,她終於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把裝着情報的小金屬管藏在半截蠟燭內,然後把它插在一個燭臺上。由於蠟燭擺在顯眼的桌子上,反而騙過了前來搜查的德軍。

一天晚上,屋裏闖進了三個德國軍官。他們坐下後,一箇中尉順手拿過藏有情報的蠟燭點燃,放到少校軍官面前。伯諾德夫人知道,萬一蠟燭燃燒到金屬管處就會自動熄滅,祕密就會暴露,情報站就會遭到破壞,同時也意味着他們一家三口生命的.結束。她看着兩個臉色蒼白的孩子,急忙從廚房裏取出一盞油燈放在桌上。“瞧,先生們,這盞燈亮些。”說着,輕輕把蠟燭吹熄。一場危機似乎過去了。

輕鬆的心情沒有持續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煙的燭芯重新點燃。“晚上這麼黑,多點支小蠟燭也好嘛。”他說。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這時候,大兒子傑克慢慢地站起來,“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來生個火吧。”說着,伸手端起燭臺朝門口走去,屋子頓時暗了許多。中尉快步趕上前,厲聲喝道:“你不用蠟燭就不行嗎?”一把奪回燭臺,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運即將到來了。在鬥爭的最後時刻,他從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着。燭焰搖曳,發出微弱的光,此時此刻,它彷彿成了屋子裏最可怕的東西。伯諾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軍那幾雙惡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來越短的蠟燭上。

突然,小女兒傑奎琳嬌聲地對德國人說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樓上黑,我可以拿一盞燈上樓睡覺嗎?”少校瞧了瞧這位可愛的小姑娘,說:“當然可以。我家也有一個你這麼大的小女兒。”傑奎琳鎮定地把燭臺端起來,向幾位軍官道過晚安,上樓去了。

正當她踏上最後一級樓梯時,蠟燭熄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