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古詩絕句

關於遇見最美古詩詞徵文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看到過許多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是古代中國詩歌的泛稱,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經典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關於遇見最美古詩詞徵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遇見最美古詩詞徵文

關於遇見最美古詩詞徵文1

那絢麗如彩虹般的,那夢幻如魔術般的,那峻峭如高峯般的,是古詩,是我們身邊的古詩,懷着一顆平靜的心去細細體味,就會沉醉其中,沉醉於那美妙的古詩中。

(一)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國土遭元軍蹂躪,山河破碎,南宋王朝在元軍的攻逼下岌岌可危,如今部下將士犧牲殆盡,親人被元軍俘虜,自己孤零一人,身陷敵軍,猶如風雨吹打的浮萍,無所依託。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中,亡國悲劇已不可避免,個人命運就更難以說起,但面對這種鉅變,詩人想到的不是個人的出路和前途,而是深深的遺憾自己沒能在軍事上獲得勝利,從而扭轉局面。如今路過了伶仃洋,觸景生情,詩人忠貞報國,卻眼看大好河山淪入敵手,痛苦和悲憤是難以名狀的。最終,身陷敵手的詩人對自己命運作出了一種毫不猶豫的選擇:以死明志,以死報國。

(二)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北風勁吹,雪花飛舞,忽然間宛如春風一夜吹來,千樹萬樹潔白的梨花鬥豔盛開,一向迎風招展的紅旗卻硬硬的垂落着,不能翻動,旗上的冰凌何等厚重,天氣如此寒冷,一切都顯示這是一個冰天雪地的世界。詩人和朋友分別時從轅門一直送到輪臺東門,真是依依不捨,“去時雪滿天山路,”只見白茫茫一片,路也看不見,這一路可怎麼走啊!

(三)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暮春時節,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時候,可是詩人賦予落花以生命和感情,花兒雖凋零但沒有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它還要回到養育過它的泥土中去,化作春天的土壤,來養護來年新開的花朵,儘自己的微薄之力,詩人以落花自比,辭官還鄉就好像是花朵凋零,但即使犧牲自己,也要爲下一代的成長出力。

古詩,是絢麗的,是夢幻的,是深厚的,令人沉醉其中,無盡的沉醉……

關於遇見最美古詩詞徵文2

推開宋詞的大門,走進宋詞,欣賞着宋詞的綽約多姿,感受這宋詞的情,宋詞的愛,宋詞的美。

走進宋詞,感受着宋詞的情。“問世間情爲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摸魚兒》中的這兩句話,點出了愛情的本質。“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短短數言便刻畫出李清照此時心中的千萬縷“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意,此情無可消除。更有詞人“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這是一種多麼高尚的愛情啊。爲了愛情竟不顧自己,這遠遠超出了對愛情的堅貞,這是一種高尚的品格。讀罷詞句,令我感動,令我爲之動容。

走進宋詞,感受着宋詞的愛,讀罷辛棄疾的《破陣子》一位將軍的形象出現在我的眼前,他雖有滿腔熱血和一番豪情壯志,然而“報國欲死無戰場”,這又何嘗不是一種悲哀呢?故而辛棄疾在《永遇樂》中才會有那句嘆息:“廉頗老矣,尚能飯否?”這既是一腔無處拋灑的熱血,一種無處可用只能施展於筆下的愛國之情,但這更是一種悲哀,一種仁人志士在那個“暖風薰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時代所特有的悲哀。怎能不令我爲他們嘆息,不爲他們悽然淚下?

走進宋詞,感受着宋詞的美。宋詞不僅僅是一首首詞,宋詞更是一幅幅畫,一幅幅只有大師們才能畫出的國畫。“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我的眼前展開了一幅畫卷,夕陽餘暉似脈脈含情,綠水悠悠而去,如含恨無窮,隻身一人,倚樓望江,久不見歸客,只有水中一片白蘋洲,其上芳草悽悽蘋花搖曳。這是一幅多麼優美的畫卷,令我陶醉其中,不能自拔。但這美麗的背後,又何嘗不是一種無奈呢。

走進宋詞,感受着宋詞的情,宋詞的愛,宋詞的美,體味宋詞背後的感動,悲哀與無奈;欣賞着宋詞的綽約多姿,與宋詞大家面對面傾聽他們的講述,令我受益匪淺。

關於遇見最美古詩詞徵文3

從我讀書以來,我們從小學到現在學過不計其數的古詩,但是我最喜歡的一首詩是孟郊的《遊子鳴》。

以爲他體現了一位慈愛,樸素,偉大的母親對孩子的無限的愛。

當今的生活已經不像以前那樣貧困了,而現在的孩子也無法體會到母親對孩子們的愛,但作爲母親的她們仍然默默關心,愛護自己的孩子。

例如南京發生的7。31空難,在清理現場時,人們發現有位叫貢紅梅年輕的媽媽雙手抱着一個九個月的嬰兒,在二十多個倖存着中,嬰兒傷勢最輕。“當年唐山大地震,人們在清理時,發現一位母親割破自己的血管用熱血哺育懷抱中的嬰兒。”

讀這樣的問字,我的.心爲之震撼。在危險關頭,母親唯一的念頭就是保護自己的孩子,連熱血和生命都能獻出她還有什麼值得保留的呢!在着蒙受這偉大的母愛的感化後,我禁不住想問問世人,我們都想歸回報母親嗎?

不望養育之恩,感恩圖報,着纔是合天理順人情的,可與之相反,我從報子上看到:

新聞一:某男在城市發達起來,拒絕承擔贍養母親的責任,理由是他放棄了農村老屋的繼承權。也不知道這樣的人可曾記得,母親撫養兒子也這樣討價還價嗎?如果你什麼都忘記了,那你是否還記得着包裹骯髒靈魂的血肉之軀呀!

新聞二:某地農村出現一種景觀,大房側建小房,多是爲老年父母提供居住的“方便”,不言自明,那大房已爲其兒女提前佔有了,不知道這些兒女是否深究過,父母歷盡艱辛,將你們養大成人,到現在年老力衰,除了這用汗水換來的房屋,還有沒有別的什麼可以榨取呀!新聞三:某留學生成後不願回國而滯留他鄉,因爲祖國明有西方富有,我想問問這樣的人,你吃過西方富人的乳汁嗎?難道你心中就沒有一點對艱辛而堅定的母親的記憶嗎?就沒有一點黃河長城的印象嗎?

當今,確有一些人缺少起碼的良知,小側不承擔贍養責任,大側數典望祖,他們放縱了人慾的膨脹而遠離了人生的真諦。但是這樣的人畢竟爲衆人所不齒孝順父母,熱愛祖國的傳統美得仍在中華民族的謳歌中發揚光大。我也在報上見到一篇題爲《回報母親》的短論,讓孩子們從小做起,從我做起,給母親以關愛我覺得這是非常不要的,這是“愛”的基礎工程。試想,如果一個人連自己的母親都不愛,那他還能愛人民祖國嗎?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執着的社會自然感是以“愛”開始的,“愛”永遠是“我————母親———祖國”之間揮不去,剪不斷的精神紐帶。“鴉反哺羊跪乳”。讓我們在享受母愛的溫暖中,學會回報母親,扶平母親心靈的創傷。莎士比亞有句名言:“被摧毀的愛一旦重新修好,就比原來更雄偉,更美,更頑強。

關於遇見最美古詩詞徵文4

那一首首詩歌,譜寫的是風花雪月,道出的是離愁別緒······最打動我心靈的那便是詩中如畫的春夏秋冬。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最開始闖入的便是那春風吹拂下蹦出新芽的柳樹,這是春的使者,告訴人們:柳樹發芽了,

春天到了!“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在溫暖春日的照耀下,桃花開始綻放出笑容,小鴨子從舒適的窩中跑入流水裏,向我們大聲宣告;春天來了!大地甦醒了!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當布穀鳥賣弄着清脆喉嚨歡快的唱歌時,夏天一轉眼就到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夏日湖畔,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迎風招展,在碧綠荷葉的裝點下愈加美麗。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秋天的色彩雖然單調,但也表明可它獨有的特點,楓葉紅火,讓人想到火熱——活力,楓的紅火是秋天的寫照。

“燕山雪花大如席,偏偏吹落軒轅臺”,冬天是白雪的世界,是冷酷的,但是,冬天的冰雪卻造就了梅的傳奇:“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在大雪紛飛時,梅的堅韌成就了它的美,那白雪映照着的紅梅散發着淡淡幽香,無言的展示着她的傲骨。

古詩中的風景,隨處可見,但詩人用那敏銳的目光,靈動的筆法,開啓了我們心靈深處的大門,陶冶我們的情操,引導着我們發現美,欣賞美,對我們的靈魂進行着洗禮,讓我們向美求真!

美哉——古詩中的春夏秋冬。

關於遇見最美古詩詞徵文5

我喜歡暢遊詩文的世界,與陶淵明一起種豆南山下,與李太白一起舉杯邀明月。——題記

翻開厚厚的古詩集,我乘一葉小舟穿越風雨來到陶淵明身邊。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正坐在山邊,看着南山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見我來了滿上一杯好酒,與我共飲。他說他今生最大的願望就是前往夢中的桃花源,過着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

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月下李白舉起酒杯邀請明月,與他共飲。希望借月光遙寄對家人的思戀。家鄉的父親還健康麼?母親是否還在村口的小樹下等我。說着說着淚已經劃破臉頰悄然而落。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夜半一女子獨坐梳妝檯前,看的銅鏡中的自己,悄然落淚,昏暗的燭光把他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她獨自面對着這無邊的黑暗和寂寞的侵襲。昔日的誓言又迴盪在耳邊。如今只剩下這空蕩蕩的宅子和他曾與自己定的海誓山盟。黑夜總是短暫的而光明卻是永恆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猶豫的日子將會過去,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李清照今後的日子你要堅強。

我喜歡暢遊詩文與古人對飲,感受他們的悲傷與快樂。

關於遇見最美古詩詞徵文6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唐初,社會安寧,經濟繁華,而隋朝的科舉制度被唐完善,唐朝更是人才輩出的朝代。詩詞是當時的一種潮流。李白稱爲“詩仙”他的詩浪漫飄逸,一代人們口中的佳句。

去年九月份,我要背初一的唐詩,因爲初一學的多都是唐詩。被稱爲“詩仙”的李白,他端着斗酒向我走來,嘴裏卻吟誦“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站在飛瀉的瀑布下,吸了一口天地的清氣,大吼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是多麼的瀟灑飄逸,豪邁的氣勢使他“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這就是“詩仙’超凡脫俗,自信豪氣之美

杜甫他是我很喜愛的古代詩人,杜甫和李白不同,最大的是他憂國憂民,替國家着想,是一位具有強烈的愛國詩人,他生在唐朝衰落的時候,而詩歌《春望》是他表達了他自己對國家快要滅亡的擔心。

唐詩也有貼近生活的詩,比如“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一句詩,我想了小橋和水的關係。它是橋樑,水在橋下,對橋的親近莫過於那些在雲南地區的傣族人他們天天與橋接觸,是多麼的重要啊。古詩詩歌想一個提示,提示着我們現在重要的古蹟或者是文物古時也是重視的。

“一切都要想細水長流”這句話對一些背頌古詩的人正是一句佳句,背頌唐詩是有幫助而且更能領會到古人的心境,它也可以使我們的古文水平的提高,在以後的古文翻譯也有幫助的啊!這是小時候最好的一本古書籍,一句名言,也是郎朗上口。包含着古人知識和思想的產物,值得我們去品味其中的奧祕所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