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任務型教學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人教版英語)

尹集中學 孫立志

任務型教學法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人教版英語)

【摘 要】《英語課程標準》倡導在英語教學中實施任務型教學,達到“以言行事”,培養學生綜合語言應用能力。任務型語言教學與傳統英語教學相比有其獨特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都越來越重視任務性語言教學在英語教學的應用。那麼作爲老師應該如何根據任務型教學的特點,結合英語教學的框架與步驟,遵循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設計原則來搞好英語課堂中的任務型教學呢?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任務教學法 中學語法教學 教學設計及應用

任務型語言教學與傳統英語教學相比有其獨特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很多老師都越來越重視任務性語言教學在英語教學的應用。長期以來的語法翻譯法,採用以教師爲中心的課堂教學模式。英語教學無法達到交流資訊的目的,這背離了英語教學的宗旨。如果我們希望在教學活動中有效地實施任務型語言教學,這就需要我們對任務型教學的含義、特點以及任務型英語教學的框架與步驟和任務性語言教學設計的原則要有充分的認識和了解。任務型語言教學的興起並得到許多一線教師的認同,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是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倡導者並不排斥語法教學,反而更加重視和強調學生應用所掌握的語言知識去表達有意義的思想,完成任務。

一、任務教學法來源及其意義

任務教學法(task-based approach)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是指根據現實生活的交際需要確定語言學習任務,由學生圍繞這一任務制訂計劃並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計劃、完成任務,而且在這一過程中不斷評估自己的學習。

任務型英語教學是爲了做成某事用英語進行的有目的的活動。意義是第一位的。學習者在完成一個“任務”時,不是爲了去顯示語言本身,不是主要關注語言形式的正確與否,而是關注如何表達自己的思想,傳遞自己的想法。

任務型教學把語言教學真實化和課堂社會化,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不僅在運用中學,而且爲了運用而學,直接透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去用英語完成各種情景中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從而培養學生綜合應用英語的能力。

二、任務型語法教學的理論依據及特點

1.第二語言習得理論

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運用英語進行交際。Krashen區分出了兩個語言學習概念:學習(learning)和習得(acquisition)。學習是指透過教學有意識地學得語言;而習得則是指透過交際無意識地接觸語言系統而掌握語言。Krashen強調,掌握語言大多數是在交際活動中使用語言的結果,而不是單純訓練語言技能和學習語言知識的結果。Krashen認爲:學生掌握語言必須透過“可理解性的輸入”(comprehensive input)。

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建構主義是學習理論中行爲主義發展到認知主義以後的進一步發展,建構主義學習觀提出,知識不是簡單地透過教師傳授而得到,而是每個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藉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透過人際間的協作活動,依據己有的知識和經驗主動地建構的。 

3. 任務型語法教學的特點

(1)、以意義爲中心,而不是以操練語言形式爲目的的;(2).透過完成任務來學習語言;(3)。將真實的語言材料引入學習環境;(4)。關注語言本身,也關注學習過程;(5).把課內的語言學習與社會的語言活動結合起來;(6)。強調以學生爲中心;根據任務結果評估任務完成的情況。

三、新課程標準對語法教學的要求

1.《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此次課程改革的重點是要改變英語課程過分強調語法和詞彙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忽視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傾向……”顯而易見,“改變過分強調語法的講解與傳授的傾向”只是要求改變以前語法教學的教法,並不是要求放棄語法教學。

2.“語法隱形,功能爲綱”是新英語課程的一大特點。語法教學任務可分爲兩種:隱性的語法活動和顯性的交際活動。爲更好地在教學中既突出語言的交際功能,又使語法知識“內化”成正確應用語言的能力,要淡化對語法概念、定義的講解和記憶,留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於學生反覆接觸和應用語言的過程中,逐步體會和感知語言的規律性,培養學生探索、思考、創造的能力,使學生形成對語法知識自覺運用的習慣。

3.以任務優化英語語法教學讓學生運用所學的語法表達有意義的思想,而不是僅僅學習語言形式。因爲即使學生能背誦,他們也不一定能正確運用這些語法規則。學習者不僅需要在不同的情景和語境中接觸含有相關語法規則的語言表達,而且需要在不同的情境中使用這些固定的表達方式,從而發展自己的語言系統。

四、任務型語法教學的基本原則

1.真實性:任務的設計可結合學生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的實例展開,也可以結合大家關心的實實在在的話題進行設計,這樣更有利於學生的參與。如:例1:讓學生設計一個通訊卡片,上面列有name,sex,age,school,address,telephone等項目,讓學生填好,然後一人一組編一則對話。

例2:假如你是班長,打算爲全班編一個通訊錄,現在你詢問班上一位同學的地址。

2.資訊差:交談的雙方要給對方提供一些未知資訊。談話人關心的不是語言形式(languange form),如語法語病,句子的正誤,發音的標準與否,而是關心意義(meaning)的傳達。

3.互動性:語言的交際是雙向的,例如:對話、討論、會話、問答、小組活動。互動的雙方和形式可以是多樣的,既可以是老師和學生,也可以是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個體對話的形式;也可以是分小組的多對多的形式。

4.注重素質能力的培養:素質能力包括交際能力、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調研能力、創新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

5.重視做事過程:任務設計要着眼於讓學生都可以或者說盡可能地都參與進來,參與的過程比其參與的結果更重要。

6.趣味性:顯而易見,有趣的任務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在輕鬆的教學環境中高效地參與進來。

7.可操作性:任務的設計在有效的課堂教學時間中要方便組織,便於開展,沒有可操作性的任務是無效的任務。

五、任務型英語教學設計步驟和實踐

1.任務型英語教學設計步驟

任務型教學分爲:前任務(pre-task)、任務環(task-cycle)和語言點(language focus)三步驟。

在前任務階段,進行新語言材料的引人和語言練習(topic,introduction,language activation,language preparation)。新語言材料的引入讓學生獲得第一次感知,而包括機械訓練和有意義的練習在內的語言練習,有助於學生從掌握語言的形式轉向理解語言的內容和意義。

在任務環階段,進行新語言材料的輸出(task,planning,report,assessment)。把語法結構巧妙設計到以日常生活爲素材的任務中去,要求學生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來完成一個個交際性的任務,並透過師生、學生間的合作交流達到新語法知識的準確和流暢應用。

在語言點階段,歸納語法結構(analysis,practice)。對一些特殊的語言形式加以強調並進行強化練習,反饋學生在“任務環”階段的表現。

2.語法教學的任務實踐

爲實現以語言形式爲中心教學與以意義爲中心教學的有機結合,筆者在“任務環”階段將語法學習任務細分爲以下五種類型:

(1)描述圖畫的任務。描述圖畫的任務可以廣泛應用於英語語法教學。例如,在教各種時態的肯定句、否定句與一般疑問句結構的相互轉換時,可以設計描述兩幅圖畫異同的任務。(2)傳達資訊、獲取資訊和處理資訊的任務。(3)發揮學生想象力的任務。(4)角色扮演的任務。例如,在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相互轉變中可以設計一對夫婦因家庭瑣事吵架的情景,讓學生扮演丈夫、妻子和中間人,進行夫妻雙方和解的表演。(5)遊戲式比賽式的任務。

六、小結

任務型教學是對交際法的發展,強調了學生的主體性,增強了實踐能力、創造力和提高綜合英語運用能力,是實現課改目標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倡此法已成爲當今課堂改革的一種必然,新教材中大量的活動內容,爲此方法的實施提供了廣闊的天地。同時,我們教學設計運用任務型語言教學時,還要做到事無鉅細,仔細認真地考慮,遵循它的原則和三個步驟,只有這樣,才能在課堂教學中提高任務型語言教學的實施效果,才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參考文獻】:

[1]侯渝生.新課程理念下的創新教學設計【M】.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

[2]程小堂.任務型語言教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國家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5]林立,易燕,馬青。任務型學習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M】.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