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學習計劃

英語高效課堂教研計劃

所謂"高效課堂"就是要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教學效益的教學活動,我們現在所提倡的"高效課堂"研究,就是要做到兩個減輕,兩個提高。即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從而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益。最終達到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水平和質量的目的。

英語高效課堂教研計劃

(一)唱歌曲、歌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英語教學中,英語歌謠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animals》這一課中,要求學生掌握cat, bird, rabbit, dog, duck, chicken六個關於動物的單詞。其中rabbit和chicken兩詞較難,我利用英語兒歌“Good morning, my little cat”進行教學。這歌曲不僅可以讓學生容易掌握動物的英文名稱,也能透過改編歌曲來練習新的語言知識。比如可以把“cat”改成其他的新詞彙,如:dog, rabbit, chicken, pig。這樣,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引出新的知識,使枯燥煩悶的語言學習變得輕鬆、簡單,愉快。

(二)遊戲激趣

小學生的語言能力大多是從唱、玩、演、做等形式中獲得,因此,可以在教學中設計一些遊戲來呈現、鞏固和運用所學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如:“guessing game”透過播放動物的叫聲猜一猜是什麼動物來引出單詞;“touching game”透過拍打單詞卡片來讀單詞;“matching game”將文具的英文名稱與圖片進行連線鞏固單詞,“searching game”找一找圖片中都有哪些水果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grouping game”搶卡片說句子,還有“missing game”等。遊戲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形式,也是創設寬鬆的課堂氛圍的一種手段。只有在愉悅的氣氛下,學生才能學得快,學得活。並且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一堂平凡的英語課亮起來。而且我還特別注意了在開展遊戲活動時,不是讓學生單純地玩,而是引導他們掌握知識,完成學習任務。英語的遊戲教學是要把學生的學習過程變成學生歡樂的鼓舞和全面發展的源泉,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的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培養學生的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表演激趣

學習語言目的是能交際語言,而小學生天生好動,模仿力強,進入角色快,教師可將角色的表演貫穿於課堂教學中,並創設生活化的情景,同時採用競爭機制,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如在教授動物話題時,我製作了很多動物的頭飾,請學生戴上頭飾扮演小動物,分層次來練習句型及進行創編擴展表演。如:一般的學生只要求他們對書中的句型進行表演:I’m a duck. Quck, quck! I have a dog. 對一些掌握得好的學生則要求他們將以前的學習內容加入角色表演:Hello, I’m cat. Miu miu. Hi, I’m chicken, jiji. Nice to meet you. Nice to meet you, too. I’m white. I’m six years old. I’m yellow. I’m six, too. Bye bye. Good bye. 這樣讓每個學生在教學實際中,把角色表演擴充爲一個小節目,促使他們對英語表演產生興趣而樂於學,樂於表演,這種學英語的愉快情緒有利於強化他們的認知興趣。

創設情境,提高課堂效率。

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創設各種學習英語的情境,恰當的語境能使學生透過視覺、聽覺器官進行語言材料的感知,有效地掌握語言材料,透過強化能運用語言材料進行交際活動。如在購物一課中,我創設去水果店買水果的情境來學習簡單的交際用語:Can I help you? I’m hungry. I want some bananas. May I have two apples, please? Here you are. Thank you.在動物一課中,我創設動物園的情境,學生戴着動物頭飾,說句子:I see a monkey at the zoo.I have a rabbit. It’s white. I like rabbits. I’m a duck. I’m yellow. I have two chickens.或者進行師生問答,生生問答:What animals do you have? I have a cat. What colour is it? It’s white. How many rabbits do you have? Three.等。在學習數字話題時,可以創設某位同學過生日的情境:Todayis Bill’s birthday. He is six. How old are you? I’ six, too. Happy birthday to you! 如果只讓他們憑空設想,他們很難按要求說出句子。透過創設情境,學生就能很快的表達出他們學習的語言知識,並且進行交際活動,同時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舉一反三的學習能力。

運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優化英語交際情景。

在教學過程中,多媒體技術使教學由單向變成了互交式的英語學習。例如:以前教學生各種動物的名稱時,自己畫幾種動物,上課時一一展示。費時、費力,效果也不好。而現在則可以透過課件,讓學生來參與到有關動物的一系列活動中,讓學生從中找尋學習的樂趣。如:透過聽動物叫聲猜動物名稱來匯入新單詞。在學習節日時,播放聖誕節和春節的視頻,讓學生了解兩種節日的由來、活動及比較中西方節日的不同。學習身體部位時,用動畫課件來爲人物填五官及其他身體部位,並塗色等。這樣一來,學生更關注老師,關注課堂。學習起來更加輕鬆、快樂。課堂內容得到直觀地體現,挺高了課堂的效率。

總之,英語教師要以課堂爲核心,要儘可能地運用多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英語教師除了要掌握好專業知識,更要有全新的觀念和思維方式。在創新的同時講究實效性。不華而不實,尋求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手段與方法。不單一,透過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來完成教學內容,實現教學目標,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新型課堂的核心是以人爲本,強調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關注每個學生個體、尊重個體差異。但在實際教學中,差異較大的學生進入班級後接受的卻是同一教學進度,這勢必造成優等生吃不飽,中等生提不高、差生跟不上的局面。那麼,在現行班級授課制的條件下,如何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衆多學生教學的不足,從而真正實現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呢?這就迫切需要英語教師摒棄傳統的“一刀切”、“齊步走”等教學模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分類指導”、“培優輔差”,以適應學生日益擴大的個性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一、分層教學的依據

如何分層?依據什麼分?依據把握不好同樣會對學生造成傷害。我對學生分層時考慮了以下幾個因素:

1.學生的成績。這是最基本的依據。2.學生的潛力。這是一個最重要的依據。根據這個依據,可以將基礎較差但潛力較好的學生拔高一個層次來分,這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學生的學習態度。一般來說,基礎相對較差,又缺乏學習自覺性、主動性的學生,都應該分在較低的層次,以便對其進行幫助與監督。

二、學生主體分層

根據上述依據,我把學生分爲a、b、c三個層次。把特徵相近的學生分爲a、b、c三個學習小組,a組是基礎好,反應快,成績拔尖有能力幫助老師輔導b、c組同學的學生,定爲助教組;b組是基礎一般,成績中等的學生,定爲提高組;c組是基礎稍差,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定爲基礎組。各層次的人數根據班級情況而定。同時強調,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按自己的情況更改組別,這樣c組學生也就不會有什麼自卑感了,經過一個階段的學習後,隨着學生學習成績的變化,做相應的調整,最終達到c組逐步解體,a、b組不斷擴大的目標。

三、教學目標分層

教師依據對學生一般學習可能性和具體學習準備情況的分析,編制符合各層次學生實際的教學層次目標體系。包括基本目標、遞進目標。

從橫向上考慮,必須分析目標本身的層次性,對後進生,制定基本目標;對中等生,制定發展目標;對優等生,制定提高目標。這樣才能在教學中真正做到面向全體,使每個學生的主動探究學習成爲可能。從縱向上考慮,必須把握目標質量的層次性,把講解再現作爲初級目標,問題答疑作爲中級目標,主動探究作爲進階目標。透過多層級的學習遞進,充分發揮每位學生的學習潛能,有效促進全體學生的意義建構。

四、預習分層

在教學過程中,爲了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也爲了讓學生能更快適應新課的學習,很多老師都會要求學生預習。這一點對中學生尤爲重要。而在平時教學中,每一次教新課前,我們都要進行“導學案”的預習設計,我們讓不同學習能力的同學做不同的課前學習準備。對於a層學生在預習課文後,完成預習作業,並試着向課外發展,如:完成課外拓展或可以去查查有關資料;b層學生則要求他們能初步瞭解課文,考慮預習導學和課文後的`一些問題,如有時間和興趣的則可以去查有關資料;而c層學生僅要求他們能初讀課文,稍加了解課文內容,努力完成預習導學上的基礎題。這樣分層預習,學生學得輕鬆、愉快。這樣做,就會促使學生向上一層次靠攏,向高層次發展,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

五、課堂教學分層

在學生主體分層、教學目標分層和課前預習分層之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分層教學是關鍵。分層教學又稱分組教學、能力分組,分組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能力水平和潛力傾向把學生科學地分成幾組,它是將學生按照智力測驗分數和學業成績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組,教師根據不同小組的實際水平進行教學。例如:在課堂輔導方面我採用了讓學生之間相互輔導的辦法,收到了較好的效果,辦法是:我對a組同學輔導,a組的同學對b組的同學進行輔導,b組的同學對c組的同學進行輔導,這種“兵教兵”的輔導方式,將全體同學的積極性都調動起來。這些羣體在教師恰當的分層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發展和提高。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只有老師講,學生答的教學,最好的也只能獲取15%左右的資訊量。如果只是單一的全班教學,課內提問就會成爲老師與少數優生的對話,多數學生只是學習的陪客。長此以往,大多數學生就會越來越怯於或懶於思考與表達,沒有興趣學習。沒有全體學生共鳴的全員教學形式,定屬低效率的教學了。因此,我們必須把分層教學作爲解決上述問題和突破口,使學生真正做學習的主人。

六、作業設計分層

學生的層次不一樣,如果給學生設計一樣的作業,勢必會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因此作業的設計就必須難易有別,體現分層施教,讓低、中、高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寬鬆的作業氛圍中積極參與作業,增強英語能力。

七、教學評價分層

分層評價可以及時瞭解學生達到分層目標的情況,具有小結、反饋、糾正、提高的功能。分層評價在教學過程中隨時進行,在練習、提問、討論和作業後都有及時的評價。課堂教學分層評價原則上應以鼓勵爲主,使學生感覺到成功的希望,提高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制定學生評價標準要根據學生各自的起點,達到了該層的教學目標就要及時給予表揚、肯定以及獎勵,不同的目標達成後,對於a類學生是信任性評價,b類學生是激勵性評價,c類學生則是讚賞性評價,千萬不要吝嗇“good”“ok”“welldone”等話語,讓他們在一次次的讚揚聲中逐漸樹立起信心,從一個小小的成功慢慢走向大的成功。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習能力的不同層次,對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安排不同的練習,確定不同的教學重點,激發各個層次的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求知慾,增強所有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從而使後進生的成績普遍提高,差生減少,優生增多,較好地解決了“吃不飽”與“吃不了”的矛盾,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儘可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真正打造英語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