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學習方法

實用的高效學習方法(精選11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需要學習的內容越來越多,正確的學習方法,能夠讓我們學習事半功倍!那麼,大家知道要怎樣正確高效的學習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實用的高效學習方法,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高效學習方法(精選11篇)

高效學習方法 篇1

1、注意力穩定性理論:必須有目的地預習

注意力穩定性。注意力不能長時間保持穩定,而是週期性起伏變化,通俗講就是如果課堂上課45分鐘,真正有效時間大約不到20分鐘。因此,要成爲學霸,有效的課堂時間必須用來聽重點,聽難點,聽方法思路的,而要做到這一點,有目的地提前預習非常重要,必須要帶着問題聽講。很多人不明白這一點,要麼不預習,要麼稀裏糊塗預習,雖然瞪大眼睛聽講,最後只能自證智商確實存在差異!

課堂聽重點太重要了,特別是對於N多年沒踏入課堂的人來講,集中精神聽講基本不可能,時不時就刷刷朋友圈、看看新聞,坐立難安,儘管大多數時候在開小差,但我對上課內容吸收非常高效,這歸功於有目的的預習,帶着問題聽課,一旦老師講解到問題內容,自然就全神貫注!

2、記憶衰退理論:必須及時複習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研究發現,遺忘在學習之後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並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後逐漸緩慢。及時複習非常重要,但實驗又證實,合理安排複習時間也非常重要,並非複習就有效果,正確的時間點進行復習就會事半功倍!

什麼纔是最佳的時間節點?實驗給出的建議是5分鐘後重復一遍,20分鐘後再重複一遍,1小時後,12小時後,1天后,2天后,5天后,8天后,14天后就會記得很牢,很難再遺忘。

但對於較爲繁重的學習,這近乎不太可能,自考君個人的實踐是:即時複述很關鍵(短期記憶轉化成長期記憶),12小時或睡前溫習很重要(最好是透過題目鞏固),1天后、2天后、8天后三次複習,效果通常就已經非常不錯。

3、記憶編碼理論:必須動手構建知識樹

認知心理學研究指出,記憶效果取決於資訊編碼方式,“深層次”加工比“淺層次”加工更有利於知識的記憶和提取。換句話說,記憶和理解取決於如何加工資訊。

加工深度很難衡量、定義,因時而異,但有效的深加工肯定是在記憶內容和已知資訊間建立聯繫,而建立知識樹是最爲有效的方式,透過樹形結構把知識串聯、和組織!

以年初的考試學習爲例,書本不是一個個知識點的無序堆積,而是一個樹形結構,一個節點就是一個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建立並完善這課知識樹,在學習中不斷調整、增刪節點,不斷髮展、壯大這棵知識樹。

知識樹一旦被搭建出來,每一個節點就是一次思考,每一次思考就是與周邊知識節點的一次連接,知識之間的聯繫就越來越緊密,知識樹也就越來越有條理,越來越有生命力,很多問題自然而然就能觸類旁通、融會貫通,而不是雜亂無章的一團漿糊,毫無頭緒!

4、內隱語言理論:打破學習錯覺

很多時候我們自認爲學得好,是錯將熟悉當做知道。比如我們學習一個章節內容,畫了重點記號,甚至還做了筆記,這時我們可能會認爲學得很好,對知識點也瞭如指掌,但如果合上書做個簡單的自我檢測,瞬間就會忘掉三四成。

再比如,問自己一個經典問題:“什麼是囚徒困境”?心裏是不是很快閃出“兩個人”、“博弈”、“策略”等關鍵詞,覺得對這個問題很熟悉,但如果我要求用你完整描述出來,你真的知道嗎?

在學習中,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復習時,我們的內隱語言抓住了幾個關鍵點,就會產生學習錯覺,誤以爲都知道,但知識點不是孤島,是由邏輯關係構成的,這需要外部語言去描述、串聯,唯有經過外部語言檢驗,纔是真正的掌握理解!因此,必須將內部語言轉換成外部語言。認知心理學推薦生成與測試兩種辦法:

生成效應是指向同學、朋友、家人解釋解釋所學知識,在解釋過程中,主動思考組織知識,構建出知識的邏輯性和條理性。有經驗的同學都知道,很多靈感都是在給別人講題中產生,甚至是請教別人時恍然大悟,另外做講座之類的對掌握知識非常有用!

5、情緒績效理論:壓力是資源

考場發揮和臨場心態是非常重要的,那一刻的個人心態抵得上幾個禮拜、幾個月甚至幾年的苦功!這裏涉及到情緒績效理,即情緒喚醒水平和績效間存在着倒U型曲線的關係,情緒太低或太高都會損害績效。所以適當的壓力是有好處的,完全沒有壓力或壓力過高都會影響發揮。

6、合理休息,休息也是學習的一種

有很多關於學習時間與效率的研究,這些研究證實:超過2小時學習效果就逐漸遞減,超過4小時根本就沒有效果了。因此合理的休息與高效率的學習同等重要,長時間無效學習尤其會讓人心生厭惡。要想長期能夠保持穩定的學習效率,就不能一次過度消耗甚至透支,要確保每次學習時精力都能夠恢復。對於長期的學習,明智的做法是,控制每天的高強度學習時間,避免精神疲勞或逆反心理,簡而言之:

1)短期內,要合理調配好學習與休息,避免過度透支精力和興趣,要細水長流。

2)長期看,長時間的堅持學習,能夠讓身心能逐步適應,之後可逐漸增加學習量和學習強度。此外,研究還證實,學習之後休息或睡一會,能有效提高記憶效果。

高效學習方法 篇2

一、掌握預習學習方法,培養數學自學能力

預習就是在課前學習課本新知識的學習方法,要學好初中數學,首先要學會預習數學新知識,因爲預習是聽好課,掌握好課堂知識的先決條件,是數學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預習可以用“一劃、二批、三試、四分”的預習方法。“一劃”就是圈劃知識要點,基本概念。“二批”就是把預習時的體會、見解以及自己暫時不能理解的內容,批註在書的空白地方;“三試”就是嘗試性地做一些簡單的練習,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四分”就是把自己預習的這節知識要點列出來,分出哪些是透過預習已掌握了的,哪些知識是自己預習不能理解掌握了的,需要在課堂學習中進一步學習。

二、掌握課堂學習方法,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課堂學習是學習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環節,要堅持做到“五到”即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手到:就是以簡單扼要的方法記下聽課的要點,思維方法,以備複習、消化、再思考,但要以聽課爲主,記錄爲輔;

耳到:專心聽講,聽老師如何講課,如何分析、如何歸納總結。另外,還要聽同學們的解答,看是否對自己有所啓發,特別要注意聽自己預習未看懂的問題;

口到:主動與老師、同學們進行合作、探究,敢於提出問題,並發表自己的看法,不要人云亦云;

眼到:就是一看老師講課的表情,手勢所表達的意思,看老師的演示實驗、板書內容,二看老師要求看的課本內容,把書上知識與老師課堂講的知識聯繫起來;

心到:就是課堂上要認真思考,注意理解課堂的新知識,課堂上的思考要主動積極。關鍵是理解並能融匯貫通,靈活使用。對於老師講的新概念,應抓住關鍵字眼,變換角度去理解。

三、掌握練習方法,提高解答數學題的能力

數學的解答能力,主要透過實際的練習來提高。數學練習應注意以下幾點:

1、端正態度,充分認識到數學練習的重要性。實際練習不僅可以提高解答速度,掌握解答技能技巧,而且,許多的新問題常在練習中出現。

2、要有自信心與意志力。數學練習常有繁雜的計算,深奧的證明,自己應有充足的信心,頑強的意志,耐心細緻的習慣。

3、要養成先思考,後解答,再檢查的良好習慣,遇到一個題,不能盲目地進行練習,無效計算,應先深入領會題意,認真思考,抓住關鍵,再作解答。解答後,還應進行檢查。

4、細觀察、活運用、尋規律、成技巧。

四、掌握複習方法,提高數學綜合能力。

複習是記憶之母,對所學的知識要不斷地複習,複習鞏固應注意掌握以下方法。

1、合理安排複習時間,“趁熱打鐵”,當天學習的功課當天必須複習,無論當天作業有多少,多難,都要鞏固複習。

2、採用綜合複習方法,即透過找出知識的左右關係和縱橫之間的內在聯繫,從整體上提高,綜合複習具體可分“三步走”:首先是統觀全局,瀏覽全部內容,透過喚起回憶,初步形成知識體系印象,其次是加深理解,對所學內容進行綜合分析,最後是整理鞏固,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3、突破薄弱環節的複習方法。要多在薄弱環節上下功夫,加強鞏固好課本知識,只有突破薄弱環節,才利於從整體上提高數學綜合能力。

高效學習方法 篇3

如果你有一臺計算機,你裝了一個系統之後就整天把它擱置在那裏,你覺得這臺計算機被實際使用了嗎?沒有。因爲CPU整天執行的就是空閒進程。執行空閒進程也是一天,執行大數據量計算的程序也是一天,對於CPU來說同樣的一天,價值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大腦也是如此。

善於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可以無形中比別人多出很多時間,從而實際意義上能比別人多活很多年。我們經常聽說“心理年齡”這個詞,思考得多的人,往往心理年齡更大。有人用10年才能領悟一個道理,因爲他們是被動領悟——只有在現實撞到他臉上的時候才感到疼,疼完了之後還是不記得時時提醒自己,結果很快時過境遷拋之腦後,等到第二次遇到同一個坑的時候早忘了曾經跌過跟頭了,像這樣的效率,除非天天摔坑裏,否則遺忘的效率總是大過吃虧長的記性。善於利用思維時間的人則能夠在重要的事情上時時主動提醒自己,將臨時的記憶變成硬編碼的行爲習慣。

每個人的手錶都走得一樣快,但每個人的生命卻不是。衡量一個人生活了多少年,應該用思維時間來計算。舉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一個人從生下來開始就呆在一個爲他特殊建造的無菌保護室裏,沒有社會交往,沒有知識獲取,度過了18年,你會不會認爲他成年了?

認爲時間對每個人是均等的是一個錯覺,認爲別人有一天,我也有一天,其實根本不是這樣。如果你正在學習一門專業,你使用自己所投入的天數來衡量,很容易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爲投入了不少時間,然而其實,“投入時間”這個說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實際投入的是時間和效率的乘積。你可以“投入”很多時間在一件事情上面,卻發現毫無進展,因爲你沒有整天把你要做的事情,要學習的東西常駐在你的大腦中,時刻給予它最高的優先級。你走路的時候吃飯的時候,做夢的時候心心念念想的就是這件事情,你的CPU總是分配給它,這個時候你的思維時間就被利用到了極致,你投入的時間就真正等於了實際流逝的時間,因爲你的CPU是滿載的。

如果你有做總結的習慣,你在度過一段時間之後總結自己在某某領域投入了多少時間,建議千萬不要粗略地去計算有多少天下班後拿起書來翻看過,因爲這樣你也許會發現書倒是常翻,但領悟卻不見得多深,表面上花的時間不少,收益卻不見得那麼大。因爲看書並記住書中的東西只是記憶,並沒有涉及推理,只有靠推理才能深入理解一個事物,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地方,這部分推理的過程就是你的思維時間,也是人一生中佔據一個顯着比例的“暗時間”,你走路、買菜、洗臉洗手、坐公車、逛街、出遊、吃飯、睡覺,所有這些時間都可以成爲“暗時間”,你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時間進行思考,反芻和消化平時看和讀的東西,讓你的認識能夠脫離照本宣科的層面。這段時間看起來微不足道,但日積月累將會產生龐大的效應。

能夠充分利用暗時間的人將無形中多出一大塊生命,你也許會發現這樣的人似乎玩得不比你少,看得不比你多,但不知怎麼的就是比你走得更遠。比如我就經常發現一些國外的牛人們爲什麼不僅學習牛逼,連“業餘”玩兒的東東也都搞得特牛逼,一點都不業餘(上次在《How We Decide》上看到斯坦福的一個牛人,理論物理學博士,同時是世界撲克大賽的前六名保持者,迄今累計獎金拿了六百多萬刀),你會奇怪,這些傢伙到底哪來的時間,居然可以在不止一個領域做到卓越?

程序員們都知道,任務切換需要耗費許多額外的花銷,通俗地來講,首先需要儲存當前上下文以便下次能夠順利切換回來,然後要加載目標任務的上下文。如果一個系統不停地在多個任務之間來回倒騰,就會耗費大量的時間在上下文切換上,無形中浪費很多的時間。

相比之下,如果只做一件任務,就不會有此損失。這就是爲什麼專注的人比不專注的人時間利用效率高得多的原因。任務切換的暗時間看似非常不明顯,甚至很多人認爲“多任務”是件很好的事情(有時候的確是),但日積月累起來就會發現,消耗在切換上的時間越來越多。

另外,大腦開始一件任務的時候必須要有一定時間來“熱身”,這個時間因人而異,並且可以透過練習來改變。舉個例子,你看了一會書之後,忽然感到一陣無聊,忍不住開啟瀏覽器,十分鐘後你想起來還要繼續看書,但要回復到當時理想的狀態,卻需要一段時間來努力去集中精力,把記憶中相關的知識全都激活起來,從而才能進入“狀態”,因爲你上了十分鐘網之後這些記憶已經被抑制了。如果這個“熱身”狀態需要一刻鐘,那麼看似十分鐘的上網閒逛其實就花費了二十五分鐘。

如果閱讀的例子還不夠生動,對於程序員來說其實有更好的例子:你寫程序寫得正high,忽然被叫去開了一通會,寫到一半的代碼擱在那兒。等你開完會回來你需要多久能夠重新進入狀態?又或者,你正在調試程序,你已經花了二十分鐘的時間把與這個bug可能相關的代碼前前後後都理解了一遍,心中構建了一個大致的地圖,就在這時,呃,你又被叫去開了個會,開完會回來,可想而知,得花上一些時間來回想一下剛剛弄清的東西了。

迅速進入狀態的能力是可以鍛鍊的,根據我個人的經驗,至少可以縮短到3-5分鐘。但要想完全進入狀態,卻是很難在這麼短的時間實現的。

所謂完全進入狀態,舉個例子:你看了3個小時的書,或者調試了半個小時的程序之後,往往滿腦子都是相關的東西,所有這些知識都處在活躍狀態,換言之你大腦中所有相關的記憶神經網絡都被激活了,要達到這樣一種忘記時間流逝的“沉浸”狀態(心理學上叫做“心流 / 流體驗”),不是三兩分鐘的事情。而一旦這種狀態被破壞,無形間效率就會大打折扣。這也是爲什麼我總是傾向於創造大塊的時間來閱讀重要的東西,因爲這樣有利於“沉浸”進去,使得新知識可以和大腦中與其相關的各種既有的知識充分融合,關聯起來,後者對於深刻的記憶非常有幫助。

要充分利用暗時間,不僅要能夠迅速進入狀態,另一個很重要的習慣就是能夠保持狀態多久(思維體力)。《The Psychology of Invention in the Mathematical Field》上有一段關於龐加萊的思考習慣的介紹,很有代表性。龐加萊經常在去海邊休假或者在路上走的時候在腦海中思索數學問題,很多時候解答就在這些時候忽然閃現。雖然我和龐加萊是沒法比的,但是常常也在路上想出答案,這真是一種愉悅的體驗。

能夠迅速進入專注狀態,以及能夠長期保持專注狀態,是高效學習的兩個最重要習慣。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包括我自己),工作了之後,要處理的事情一下多出了很多,不像在校園,環境簡單,生活單純,能夠心無旁騖地做一件事情而不被打擾。工作之後的狀況就是,首先需要處理的事情變多,導致時不時需要在多個任務之間切換;另一方面,即便能夠把任務的優先級分配得比較合理,也難免在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心中忽然想起另一件事還沒做的焦慮來,因爲沒做完的事情會在大腦中留下一個“隱藏的進程”,時不時地發個消息提醒你一下,中斷你正在做的事情。

因此這裏就涉及到最後一個高效的習慣:抗干擾。只有具備超強的抗干擾能力,纔能有效地利用起前面提到的種種暗時間。抗干擾能力也是可以練習出來的,上本科那會經常坐車,所以我就常常拿着本大部頭在車上看,坐着看或者站着看都可,事實證明在有干擾的環境中看書是非常鍛鍊專注能力的一個辦法:D 另外,經常利用各種碎片時間閱讀和思考,對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都非常有幫助。

如何高效學習?你需要知道:學習的儀式,學習是方式,複習的重要性。

學習應該有儀式。

在回答什麼是學習儀式之前,大家先想一下春節過年有哪些儀式:穿新衣服,貼春聯,拜祭,放煙花爆竹等等。如果春節沒有了這些儀式,你會覺得沒有了年味,對吧?反過來,假設一個人昏迷了很長時間,當他醒來看到家家戶戶貼春聯,放煙花爆竹,儘管他不看日曆,也會立刻進入春節過年的模式。第二個例子,「中國好聲音」這個節目火到大媽大爺都追着看,其中設定的導師聽到喜歡的聲音按燈轉身這個環節,也成爲這個節目一大特色。其實轉身環節也是一個儀式,導師轉身了,就代表歌手被選擇了。例子舉完了,大家對儀式也有了瞭解。

回到學習本身,過去當我們下定決心學習前往往會先開啟虎撲看看今天比賽比分,拿出手機刷刷朋友圈,出去買個雪糕犒勞自己等等,結果幾個小時過去了,書的封面還沒翻開,這樣的學習非常低效。現在我們需要爲學習創造一種儀式,當儀式開始,你就開始學習,不做其他事。經過一段時間的聯繫,慢慢的你會養成條件反射,儀式開始,立馬進入學習模式,這樣學習才最高效。

如何創造學習儀式?如果目標是透過看書學習,可以使用「offtime」這個應用,設定一個時間段,這個時間段內手機所有應用處於凍結狀態。當然電腦也最好是保持關機狀態。如果目標是用電腦學習,比如說寫作,看電子書之類的,你的電腦就不要開啟其他網站,如果中途確實需要上網做其他事情,可以透過手機去完成。久而久之,當你開啟電腦,你立刻進入電腦學習模式,而不會去想開啟其他網站。

學習需要不同方式。

一般來講,學習有三種方式:「從書本學習前人的知識」;「向身邊優秀的人學習」;「從自己的過去總結經驗」。絕大部分人不會侷限一種學習方式。後兩種方式,在此不展開說,重點說一下第一種:透過書本學習。

透過書本學習又包括看紙質書、電子書還有聽書。雖然如今看紙質書不像十幾年前那麼流行,但看紙質書可以邊看邊做筆記。另外一方面,透過平板電腦,kindle等設備看電子書越來越流行,最大的優勢是攜帶方便,隨時隨地能看。無論是看紙質書還是電子書,都要用眼睛去看,長時間用眼,再護眼的紙質或者屏幕都會讓人疲勞,而且在一些場合比如搭車或者躺在牀上,不適合用看的方式,這時候聽書是一個很不錯的方式。視覺,聽覺交替運用,讓學習更加高效。不過聽書,更適合歷史類、小說類書籍,因爲不太需要腦子去抽象思考。筆者試過春節短短一週假期期間,利用早上賴牀和飯後洗碗這段時間聽樑文道先生的「一千零一夜」讀書欄目,聽完了二十個二十分鐘的音頻,收穫頗豐。

學習需要注重複習。

大家都知道人會遺忘,當我們有了大量知識輸入,要想盡量遺忘得少,必須及時複習。相信大家都聽過「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按照遺忘規律去重溫所學知識,才能讓學習更高效。重溫所學知識,不必想首次學習那樣,從頭到尾學,只需要瀏覽所做的筆記。說到作比較,這裏推薦微軟的OneNote,OneNote最大的特點是隨時都在儲存,不必擔心所做的筆記因爲斷電或者忘記儲存而丟失,而且OneNote有PC和移動端,更加方便去複習。

說到複習,除了重溫筆記,向他人輸出也是一種有效的複習。在教導他人的時候,腦袋需要檢索,組織存儲知識,進而輸出。在這個過程中很好地檢驗了自己對知識是否真正懂得。

高效學習方法 篇4

一、不要盲目進行題海戰術,欲速則不達

一定要精選題,精練習,要難易程度不同比例進行練習,要在有經驗的老師指導下練習。否則,會把題目越積越多,從而打擊孩子學習熱情與自信心,後果嚴重時,會導致對奧數的反感。

二、要有信心

只要能夠按照要求往做,突破瓶頸,事在人爲!

三、學會享受

學習奧數並不“痛苦”!很多學生把奧數當作樂趣!“數學實在是很美的!”“方程是美麗的,解方程的過程是一種享受!”愛奧數,從而精奧數。

四、要學會研究性學習

要把一道題當作一類題進行研究。要留意總結,留意拓展,留意自己“編題”。用多種方法解一道題,做“一當十”,形成優秀的思維習慣,這不止是六年級決勝,更重要的是對後續理科學習,益處無窮!

高效學習方法 篇5

淡化分數,培養興趣

評價低年級語文成績的好壞,不要在乎認了幾個字,考了多少分,最重要的是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播下喜歡語文、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種子,不斷累積學習語文的情感和熱情。學習語文更需要"情商"的支撐。不然,孩子會逐漸產生一種學習語文的疲倦感,造成終身拒絕語文。因此,讓低年級孩子"喜歡語文"比"學習語文"更重要。其次,在家庭中營造學習語文的氛圍。引導孩子遠離圖像文化,親近文字文化。家長要與孩子一起閱讀,一起學習,成爲孩子的伴讀者和引領者。新教材精選了優美的兒歌、童謠、童話、寓言、故事作爲教材內容,不但大多數的孩子喜歡閱讀,如果家長也能在孩子面前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種興趣相互感染,無疑會成爲孩子"喜歡語文"的"營養品"。

淡化內容,講究方法

語文學科的知識體系不像其他學科那樣,呈現線形或鏈條形排列,而是螺旋式上升。因而語文學習的循序漸進、由淺入深,不是很嚴格的,是相對而言的。根據上述特點,學語文不能搞封閉式,不能機械死板地學。如用遊戲的形式認記漢字,用比賽的形式練習朗讀,用平等的態度與孩子對話,或者利用書報、影視、商標、廣告、網絡等,既能輕輕鬆鬆過好識字關,又能把識字的功能最大化,爲今後的閱讀、生活打好基礎。

淡化知識,注重積累

"學理如築牆,學文如積沙。"積累是學好語文的一條捷徑,讀背是學習語文的成功經驗,而記憶是孩子學習的最大優勢。抓住關鍵期,讓孩子大量誦讀優美的兒歌、童謠、童話、寓言和淺近的古詩,接受傳統文化薰陶。名家名篇、古代詩文等材料儲存在大腦,將成爲學生的終身營養,也就是語文素養的重要構成,它們一旦被激活,就會產生綜合效應,極有利於接受和表達能力的整體提高。

淡化數量追求質量

孩子們不理解、不相信"量變到質變"的定律。因此,儘量減少機械、重複的作業,如大運動量地抄寫生字、詞語,從頭到尾地抄寫課文,搞枯燥乏味的題海戰術。給低年級孩子佈置的作業,數量少一點,質量精一點,形式新一點,趣味足一點,要考慮孩子"聽、說、讀、寫、悟"的和諧發展。爲低年級孩子提供的閱讀材料,篇幅短一點,一般不要超過500個字,提倡大聲地朗讀而不是默讀,更不是"看書"。我國宋代教育家朱熹在談到讀書時說:"讀之,須要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要倒一字。"篇幅過長,孩子會"望而卻步",不肯"善始善終"。默讀和看書容易走神,造成讀書的假象,養成讀書的壞習慣。

高效學習方法 篇6

一、課前預習

在老師上課之前,將所學內容先預習一遍,心中有個大致的印象,也有困惑,這樣帶着問題去聽課,學習上就佔有了主動權。不預習聽課是無目的,被動的,預習後在聽課是有目的,主動的,學習效果兩者存在較大的差異。

二、課堂聽講

課堂是獲取知識,培養能力的主戰場,在課下需要較長時間弄不明白的問題,在課堂上經過老師講解幾分鐘就可以弄明白。所以提高學習效率的關鍵就是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保證課上時間全身心的投入,緊跟老師的教學思路,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每個問題,不留“夾生飯”,這樣可以爲完成課下作業帶來充裕的時間,省去課下的許多麻煩。

三、整理筆記

俗話說得好“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記筆記是理解記憶的過程,課堂上要記老師講的重要結論,典型例題,典型的解題方法,課下要記作業檢測中存在的問題和教訓,建立自己的“背忘錄”,以備複習參考。

四、複習功課

“重複是記憶之母”,“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等都是表明複習對於學好功課的重要性。複習有天覆習,周複習,月複習,考前複習之分,複習的過程是先在自己大腦中“過過電影”,回憶不起來的知識點在看筆記,問老師或同學。

五、作業解題

做作業的目的是爲了鞏固複習當天所學內容,培養規範的答題習慣,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般作業題都是老師精選的題目,做作業要按照先複習,規範作答,再檢查的順序進行,不存在敷衍了事不規範答題和抄襲作業的現象。

六、獨立探究和合作探究

新課程提倡學生要學會“獨立地,探究地,合作地學習”,這樣能使他們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髮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收集、分析和利用資訊的能力,學會分享與合作,培養科學態度和社會責任感,

七、記憶表達

有的同學認爲數學能力是靠理解和大量做題獲得的,不是靠記憶獲得的',這種觀點不全對。數學中有許多概念,公式和結論是必須記憶且要記住的,例如有的同學在利用導數解題忘記了導數公式,在解三角函數問題時忘記了三角變換公式等,“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數學也是需要記憶的。同時在學習過程中要自覺地培養用數學語言交流的能力,例如立體幾何中,不會將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互相轉化,解答概率問題和應用題時存在“掐頭去尾燒中間”現象等都是不會用數學語言表達的結果。

八、應試

一個學生考試成績如何不僅取決於其實力,會取決於其在考試過程中的發揮。在考前要精心備考,調整好應試的心態,暗示自己“我已胸有成竹,我能行”,在考試過程中要“我易人易不大意,我難人難不怕難”,力創佳績。

高效學習方法 篇7

一、要重視自學。由於現代社會的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舊知識和舊技術的老化週期日趨縮短,“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學習的人”。在老師的指導下不斷提高自學能力,不僅有助於學好中學課程,而且將來能更好地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需要。

二、要重視思考。俗話說:“多想出智慧”,“眉頭一皺計上心來”,就是說明我們要勤于思考。學習是複雜的腦力勞動,只要在學習上勤於動腦,具有“鍥而不捨”精神,才能學得深,學得紮實。

三、要重視質疑。讀書要有疑,疑是探究知識的起點,所以要學會質疑,提出問題。學問學問,連學帶問。一個人要博學多才,既靠學又靠問。大膽地向老師提出疑問,不是愚笨的反映,而是追求真知、積極向上的表現。

四、要重視循序漸進。循序漸進是掌握知識的規律,也是學習文化知識的捷徑。在學習中,要像攀登臺階一樣,步步穩重拾階而上,不斷地藉助“舊知”去獲得“新知”,溫故而知新,慢中求快,穩中求好。如盲目追求速度和數量,其結果必須是“欲速而不達”,多學而不獲,事倍功半。

五、要先預習,後聽講。對自感困難的學科進行課前預習是被動變主動的重要選擇。透過預習,對自己能看懂學會的內容,可從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對已感生疏的有關舊知識,複習之後,可爲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對個人看不懂的難點、疑點,心中有數,便於課堂上集中精力聽講,破難解錯。對基礎較差的學科長期堅持預習,就會逐步變被動爲主動。

六、要先複習,後做作業。知識是形成技巧的基礎,只有知識掌握得正確,才能形成正確的技能技巧。保證作業不出錯誤或少出錯誤,迅速完成作業,作業前必須先讀書,將知識很好地消化理解。很多同學不懂這個道理,也沒養成這個良好習慣,總是急於完成作業。由於對知識理解不深,記憶不準,常常發生錯誤,從而降低了作業的質量。雖然增加了作業的時間,卻沒有達到複習鞏固知識的效果。

七、要先自己用腦,後請教別人。實踐證明,透過自己用腦學到的知識,印象深,記憶牢;即使有些問題自己用腦解決不了,仍需請教別人,然而一旦弄懂,其記憶效果仍然是深刻的。“信心比天才更重要”。自己用腦解決問題,可以堅定信心,鍛鍊意志,這就是克服困難,爭取勝利的重要品質。

八、要養成自我總結的習慣。每做完一個習題,要總結本習題有哪幾種類型,每種類型的一般解法或證法是什麼,在運用基礎知識方面有哪些重要技巧,透過練習對基礎知識有哪些新的認識等等,從而提高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九、要學會繪製知識網。在學完一章或一單元后,應會根據教科書的內容,以某一原理或某一概念爲線索,繪製知識網(也叫知識結構網),從而使自己能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已學的知識。

十、要編制複習提綱。每學完一單元,要在認真看書的基礎上,對本單元基礎知識總結出簡單的複習提綱,然後離開課本順題綱默想或重點默寫,力求把課本知識變成自己的東西,做到融匯貫通、準確熟練。對重要思路和推理方法及運用技巧等,要歸類對比,轉變爲自己的實際技能。

高效學習方法 篇8

一、對物體做出正確的受力分析圖

應該從兩個方面去考慮:

1.對分析之後的受力分析圖做認真的審查,看每個力的施力物體是否存在,若存在則看該物體對受力物體施加了什麼樣的作用力。若某個力的施力物體找不到,或某物體對該受力物體沒有任何作用,如放置在斜面上的木塊受到沿斜面向下的下滑力,是不存在施力物體的,因此該力也是不存在的,但學生往往會錯誤地畫出了這個力。在水平地面的牆角處放置一個籃球,豎直牆壁對籃球接觸但沒有作用,因此也就沒有作用力。

2.根據物體所處的狀態對受力分析圖做一個正確的審查,看受力物體在這幾個力的作用下能否處於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處於某一加速度的運動狀態等。

二、處理各個力的關係

在這個問題面前許多學生常常是無從下手,像無頭的蒼蠅,一般都是從力的合成、力的分解、正交分解中去亂碰,心中沒有譜,從而導致破不了題,或者題目都做完了,正確性沒有保障。我認爲,有了正確的受力分析圖,應用好三角形法和力的正交分解法就足夠了。

1.三角形法求解力學問題。在求解三個力作用下物體的動態平衡問題時,如一個重物被兩根細繩懸掛起來,一根繩子的固定點不動而另一根繩子的固定點不斷緩慢移動,求兩根繩子中拉力大小的變化情況。這顯然是一個三力作用下的力學動態平衡問題,對受力物體做出正確的受力分析圖,即重力、兩根繩子的拉力,三個力的作用,然後透過力的平移法把這三個力平移到一個三角形內,就會形成一個以三力箭頭首尾相接的封閉三角形。理論研究知道,以三個力爲邊長箭頭首尾相接的封閉三角形其合力等於零。在這個問題中,重力的大小和方向是不變的,當讓其中一個拉力的方向改變,仍然保持以三力箭頭首尾相接的封閉三角形,就很容易看出兩根繩子的拉力大小變化情況並求出問題。所以三角形法求解三力作用下的動態平衡問題,方法靈活新穎,需要教師對學生加強訓練、精心指導,讓學生做到得心應手,這樣就能有效地解決三力作用下動態平衡的力學問題。

2.正交分解法求解力學問題。當一個物體受到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共點力作用時,求出合力應用牛頓第二定律解決問題;隨着物體受力個數的增多,應用力的正交分解法求解就會變得十分簡單。但是如何靈活多樣地應用好力的正交分解法,是許多學者十分迷茫的事,究其原因是把力學問題沒有進行分類。我對許多問題作了分析,歸納爲:首先閱讀題目把問題分類,即把問題分爲平衡態和非平衡態兩大類。如何判斷問題屬於平衡態還是非平衡態呢?這需要在審題時注意題目中的幾個關鍵詞語,如“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這類問題就屬於平衡態問題,否則就按非平衡態去處理。

確定了問題的類型,接下來就是建立正交座標系。正交座標系的合理建立,會讓解題過程大大簡化,也不容易讓問題出錯。平衡態就是合力爲零,正交座標系建立的原則是任意的,但爲了簡化問題,我們一般是讓更多的力落在座標軸上,讓分解的力的個數儘可能減少,然後在x軸上求合力∑Fx=0,在y軸上求合力∑Fy=0,聯立求解方程,就可以求出某個未知力的大小,並能確定出力的方向。而對於非平衡態,就是合力不爲零,產生加速度,建立座標系的原則是:要讓x座標軸沿着加速度或者合力的方向建立。這樣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就會有∑Fx=ma、∑Fy=0,聯立求解方程是很方便的。但在非平衡態問題中,常有一些問題是加速度的方向或合力的方向不容易看出。比如有一小球被一水平細繩向左拉着,且被另一細繩斜懸掛於天花板上,小球偏離豎直位置處於靜止狀態,當突然剪斷水平細繩的瞬間,求懸於天花板的斜細繩所受到的張力的大小。很顯然,小球在斜懸掛細繩、水平細繩拉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處於靜止狀態,屬於平衡態;當水平細繩突然剪斷的瞬間,水平拉力消失了,小球只受到重力和斜懸掛繩子的拉力共同作用,而這兩個力的方向不在同一條直線上,合力必定不爲零,由牛頓第二定律可知,必定會產生加速度,屬於非平衡狀態。那麼正交座標系如何建立呢?這主要是水平細繩剪斷的瞬間,小球的位置還沒有動,合力的方向和加速度的方向還不清楚,正交座標系就不好建立。我仔細觀察了小球的運動後發現,水平細繩剪斷的瞬間,小球的位置雖然還沒有動,但這時小球已經產生了加速度,我們知道有了加速度,在加速度的方向上小球的速度就要增加,必然會動起來,即給小球一個很短的時間,就會發現小球沿着圓弧做圓周運動。因此我明白了,水平細繩剪斷的瞬間,小球就會有一個沿着圓弧切線方向的加速度,即讓x軸沿着小球的圓弧切線方向建立,y軸就沿着半徑方向建立。這樣斜懸繩的拉力落在y座標軸上,只需要把重力分解爲mgsinθ、mgcosθ,在y座標抽上有F-mgcosθ=0,在x座標抽上有mgsinθ=ma,聯立解方程,就會得到F=mgcosθ,問題很快就得到了解決。

把問題分爲平衡態和非平衡態,掌握好這兩類問題下正交座標系的合理建立,教師多指導,讓學生多練習、多理解,使學生的力學學習方法得到鞏固和優化,思維方式不斷形成,學生學習物理力學知識就會變得得心應手、輕鬆愉快,進而學好高中物理就不再是一件頭疼的事了。所以在高一引導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受力方法,靈活應用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是學好高中力學乃至整個物理學的關鍵所在。

(一)課前預習。就是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對第二天所要學習的課本內容進行預習,透過課前的閱讀了解知識重、難點和疑點,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提高學習效率。透過課前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二)專心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爲是,要虛心向老師請教,不要以爲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複習、鞏固。儘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上課以聽講爲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爲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一直儲存。

(三)及時複習。要及時複習鞏固所學知識。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裏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及時完成作業,有能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準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四)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完成一些題目。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另外,對於完成作業要有如下的五點要求:①書寫工整;②作圖規範;③表達清楚;④推理嚴密;⑤計算準確。還有作業批改完發下去以後,有錯的要認真訂正並裝訂儲存好,留待以後複習時用。

(五)解決疑難。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要隨手拿專門的本子記下,然後透過再思考琢磨或請教老師和同學來解決。專門的本子命名爲“疑難問題記錄本”,記完一本要再換一本,每本都要編號儲存着。

(六)系統總結。每學完一個板塊,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識點連成線、鋪成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想活躍。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七)課外學習。閱讀適量的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實踐表明,物理成績優秀的同學,無不閱讀了適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爲,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閱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學到很多巧妙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見識一多,思路當然就活了。

高效學習方法 篇9

高三語文高效學習方法

一、複習總目標

在一輪複習基礎上查漏補缺,梳理總結解題方法,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強化學生的踩分意識,培養學生的應考能力。

二、複習指導思想

①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查找知識盲點,據此有針對性地對知識點進行“切塊”複習。②提高審題能力,注重思維訓練,做到規範答題。③強化讀寫能力,有意識地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④依據2010年《考試說明》,強化高考複習的實效性。

三、複習基本措施

(一)注重學情分析,狠抓薄弱環節,鞏固一輪複習成果。針對學生一輪複習的實際情況,確定目標,對重點知識進行“切快”複習。

1、有的放矢,落實背誦

背誦不能搞突擊,要細水長流,分課突破,而且每一篇要落實到紙上,讓學生切實消滅錯別字,力爭背誦拿滿分。

2、病句難點突破:

(1)使用學生以前做過而出現問題較多的帶有典型性的題目,透過再做題,再分類,使學生進一步熟悉語病判斷的方法。

(2)把容易出現語病現象的敏感詞語,合併歸納爲五大類,便於學生記憶。

3、語言運用,重視題乾的審讀和答題規範化的訓練。

4、透過多種途徑,抓升格作文

(1)分類指導

現在,學生的作文已基本定型,各自的缺點也日益凸顯,此時,要想使他們突破制約水平提高的瓶頸,寫出升格作文,我們教師不妨根據他們作文“審題是否準確”“思路是否清晰”“說理是否透徹”“語言上是否有亮點”“材料是否豐富”等情況,把所教學生進行分類,然後有針對性的進行評改、指導。

(2)研究近三年高考範文,借鑑立意和構思,找準感覺,然後課堂進行思維訓練。

(3)課後加大訓練量,訓練不妨以列提綱的形式進行,一週兩篇,要挖掘出話題的內涵,要重點把“爲什麼”這一部分作爲重點落實到筆頭上。如果寫議論文,說理要透徹,可指導學生綜合運用假設論證、正反對比論證等方法,從多角度把“爲什麼”講深,談透。

當然,高考作文要出彩,還要引導學生做好以下幾步:品味原材料或話題,仔細揣摩、領會出題人的意圖,準確把握材料話題或標題的內涵,結合自己熟悉的素材,從而確立的立意角度;訓練時應有自己的主攻方向,選擇自己擅長的文體,盡力展示自己的個性;行文過程中,結構要清晰,要讓閱卷老師迅速地把握你的思路;要有較強的扣題意識;平常要多關注現實,廣泛閱讀,注重積累新穎鮮活的寫作素材,使自己的文章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使用材料時,古人的事例不要太多,太熱的材料儘量避免,以免出現“撞車”現象,讓閱卷老師產生審美疲勞。

5、閱讀,採用循環式複習方法,常抓不懈,讓這種題型一直保持一種常新的感覺。訓練時,要注意如下幾點:

(1)讓學生抓住文體特徵,快速瀏覽,整體把握文意:關注題目作者,留心小注,抓關鍵段和句。

(2)認真審題:找出明示、隱含資訊,圈點問題、關鍵詞、賦分,落實好踩分點。

(3)改變一輪複習答題太滿、不留空間、“以多取勝”的現象,讓學生學會規範答題:找準答案所在的區域,篩選整合有效資訊;緊扣題幹要點,巧用原文詞句來組織答案;題幹中有“多角度多方面”等字眼,要分點作答;探究類題,要先明示自己的觀點,然後緊扣文章主旨作答;答題要快速準確簡潔,不羅嗦,條理性要強;答題語言要規範,要積累一些必要的名詞術語,並能準確使用;答題步驟要規範,要梳理各種題型的答題思路,不能遺漏要點。

6文言文版快,重點突破語句翻譯和虛詞用法,方法:訓練,側重方法指導,讓學生熟練運用詞義推斷的方法,實現知識的遷移。

(二)發揮集體智慧,精心完善每一個板塊的每一個學案。授課前一週,負責該板塊的老師就要先備出該板塊的重點、授課思路、方法、及典型試題,然後利用每週集體備課時間進行討論。所有教師各抒己見,見仁見智,最後大家集思廣益,討論確定正式導學案,提前一天發給學生。

(三)講究方法,啓發思維,注重效率。高三課堂很容易出現沉悶的現象,我們教師要想辦法利用提問設計調動學生積極的思考,做到課堂的全過程都能使學生處於亢奮的狀態,注重提高單位時間內的學習效率,向課堂45分鐘要成績。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溫故知新,增進知識,提高能力。

(四)精選資料,講求實效。高三學生時間寶貴,教師一定要充分佔有資料,本着“題型要對路,材料要典型”的原則,精心篩選資料,提高複習效率。教師應注重有效指導,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練習和反思、總結時間。防止學生被淹沒在題海訓練中,要重點培養學生解答出題目後對同類知識的比較、辨析和對方法、規律的總結、歸納的能力,真正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五)堅定不移地貫徹“每日一練”方案和“每週一測”制度。鞏固卷一的12個單選題,半小時完成。採取課前查找、上課講解、課後糾錯的方式,各個環節有條不紊,注重平日積累。要把基礎知識的識記、理解、運用統一起來,堅持“記憶是基礎,理解是核心,運用是目的”的策略,做到全面複習中突出重點,重點複習中夯實基礎。

(六)講評的方式要高效。

我們要求教師做到考後快速認真閱卷,透過具體數字分析學生答題情況,抓錯誤點、失分點、模糊點,剖析根源,徹底糾正。也可採取“自助”的辦法,讓學生講方法,析錯誤,展開爭論。結合自己的體會,讓學生談解題思路,這種方式,極易讓他們接受,效果也非常突出。

(七)嚴格規範細緻,注重實效。

所發的試卷要求學生統一編號,充分運用好紅色筆。每個週六、週日,讓學生瀏覽糾錯本、重點知識積累本,複習已做過的試卷,將複習中徹底解決的題目和沒有弄明白的問題用紅筆和不同的符號標記出來。複習資料規範有序,便於學生查找資料和及時地突破疑難問題。

(八)一如既往地堅持閱讀

每週還是由一位教師精選美文和專題編寫閱讀素材,指導學生鑑賞、借鑑,以增加學生的閱讀量,開闊學生視野,提升閱讀品位,指導學生寫作。

(九)平常練習,注重細節

1、書寫規範。卷面整潔美觀,字跡要清楚,不寫錯別字。

2、修改規範。不要亂塗,用雙線或每字斜線輕劃。

四、複習應注意的問題

1、研究考試大綱

考綱是我們備戰高考的資訊嚮導,它規定了高考的能力要求、內容形式、試卷結構、考試角度等。所以,研究考綱是高考複習中的第一要素,要抓住考綱的前後變化,把握高考命題趨向,從而在高考備戰中,明確方向,有意識地加強識記、理解、運用,讓學生的知識儲備豐富起來,在考場上做到遊刃有餘。

2、研究高考試題

高三語文複習最起碼的一點就是要研究三年內的高考考題。一是研究試卷的總體設計,二要研究知識考查的目的、設題的角度,三要研究題型資訊透露方式,四要研究解題思路。在研究中發現哪些題型有穩定性,哪些試題具有變化性,真正把高考試題研究利用到極致。

3、探究答題規律

在高考語文二輪複習中,我們常常發現有的學生知識儲備並不少,但在做題或考試中往往會出現答非所問、答案不到位的現象,考不出應有的成績。這主要是由平時做題沒有把握好答題的角度、對答題規律性的東西沒有研究造成的。這就要求在專題訓練中,強化審題意識,提醒學生關注典型題例,多注意答題規律的探索,做到舉一反三。

4、教育學生認真對待每次模擬訓練。訓練中,不僅要注重審題訓練,量化甚至固化每個部分的答題時間,把握好答題節奏,而且還要讓他們注意答題過程中自己心理的調適。

5、要對學生加強心理疏導。最近幾個月,學生學習負擔重,心理壓力大。我們老師可以發揮我們的學科優勢,和學生多交流,力爭在交流中增進感情,發現問題,促進他們的學習。

高效學習方法 篇10

到今年,我連續擔任了七屆畢業班的語文教學,這其中有一屆是非課改畢業班,六屆是課改畢業班。無論是非課改畢業班語文複習還是改畢業班的語文複習,我們都注意做到四條:

1、明確導向、把握目標;

2、突出主體、優化訓練;

3、重視方法,培養能力;

4、集思廣益、取長補短。

正因爲堅持了這四條,這五年來,我校的語文中考,才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

當然,由於教學理念、課標要求、中考命題的指導思想的不同,課改畢業班的語文複習在複習理念、複習內容、複習方法、都同非課改畢業班的語文複習有所不同。

根據中考課改語文遵循的“重視積累,突出讀寫,強調運用,鼓勵創新”的命題思路和新課標要求,四年來,我校的初三語文複習,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加強閱讀和寫作能力的訓練,着眼於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效果。

語言積累複習,強化四個環節。

學習語文需要日常的積累,沒有積累的語言是蒼白的,沒有積累的學習是徒勞的。有了厚實的積累才能激活思維,能觸類旁通。初中階段語文學習的主要任務,首先是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其次纔是理解和運用。

分析近年來中考命題趨向,不難發現,時下語文教學十分重視語言材料的積累。積累的內容主要有:

(1)字詞積累;

(2)古詩文積累;

(3)名言警句積累;

(4)名著積累;

(5)語文常識積累等。

透過分析我校學生作業、測試情況,我們發現在積累方面,學生主要的存在的問題是記憶不清晰、不完整,表現在作業、試卷上,要麼是寫不出,要麼是書寫時添字、漏字、寫錯別字、筆畫不清等等。

高效學習方法 篇11

一.化學學科特徵和課程目標:

化學是一門基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的學科,是一門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和變化規律的科學,是研製新物質的科學,是資訊科學、材料科學、能源科學、環境科學、海洋科學、生命科學和空間技術等研究的重要基礎。

1、知識與技能:

認識幾種常見物質的性質、製法,掌握化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理解物質的多角度分類,認識化學變化的多樣性和規律性,能分析簡單化學問題,並用化學語言表達。能分析化學問題中量的關係,學會簡單的化學計算。認識常用化學問題的方案設計、操作和完成實驗報告。

2、落實課後複習鞏固課堂所學

課後複習是鞏固知識的需要。常有同學這樣說:課內基本上聽懂了,可是做起作業時總不能得心應手。原因在於對知識的內涵和外延還沒有真正或全部理解。

這正是課後複習的意義所在。

二、課後複習的方法如下:

(1)再閱讀:上完新課再次閱讀教材,能夠“學新悟舊”,自我提高。

(2)“後”作業:閱讀教材之後才做作業事半功倍。有些同學做作業之前沒有閱讀教材,於是生搬硬套公式或例題來做作業,事倍功半。

(3)常回憶:常用回憶方式,讓頭腦再現教材的知識主線,發現遺忘的知識點,及時翻閱教材相關內容,針對性強,效果很好。

(4)多質疑:對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多問些爲什麼?能夠引起再學習、再思考,不斷提高對知識的認識水平。

(5)有計劃:把每天的課外時間加以安排;把前一段學習的內容加以複習;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

標籤:高效 學習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