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節日常識

五月初日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本是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爲紀念屈原的節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五月初日端午節的習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五月初日端午節的習俗

一、賽龍舟

相傳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因屈原憤投汩羅江,百姓們哀痛異常,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無果,便划龍舟來驅散江中的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之後人們於每年五月五日就划龍舟來紀念屈原。

二、吃糉子

端午還有吃糉子的習俗,傳說在屈原投江之後,人們怕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便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從此在每年端午的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來祭奠屈原,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糉子——“筒糉”的.由來

三、吃五紅

相傳在歷五月五日的這一天,五毒妖怪就會出現爲害人間(五毒: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所以在每年端午節的這一天有避五毒的說法,在民間會吃五種紅色的菜,象徵這五毒的血,寓意吃這些菜可以把妖怪嚇跑,着五種菜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

四、畫額

很多地區還有用雄黃塗抹小兒額頭的習俗,用雄黃酒在小兒額頭畫“王”字,一借雄黃以驅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額紋,又虎爲獸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鎮邪。

五、掛艾草、菖蒲

艾草、菖蒲和蒜被稱爲“端午三友”。南北朝時,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採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紮成虎形,再粘貼艾葉於其上。

六、戴香包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用中草藥白芷、川芎、芩草、甘鬆等製成的香料,佩在胸前,香氣撲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