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化作文 > 習俗作文

端午習俗

端午習俗1

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有生氣勃勃的春節,秋意濃濃的中秋節……但是我最喜歡端午節,端午節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呢!

戰國時期,請過爲了統一中國,向楚國發兵攻打,但是卻攻打不下來。就假裝發求跟信,楚懷王就打算簽下求跟信。這是,愛國詩人屈原,他是大臣阻止楚懷王,而受到楚王跟衆臣的指責,被降職回老家。就在五月初五的時候,楚懷王被秦國殺害,楚國就滅亡了,屈原聽到消息後,百感交集、心如刀絞。最後抱着一塊石頭,跳進了楚江裏,自殺了。這是,正是農曆五月初五。

後來,屈原的愛國精神把老百姓感動了,在屈原投江的那一天,他們都到楚江邊,爲了不讓江中的魚蝦吃了屈原,就把米飯投進江中,不讓屈原被持刀,還在那一天坐小舟去打鬧屈原的屍體,後來就出現了賽龍舟、吃糉子,喝雄黃酒跟掛艾草的端午節習俗。

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不僅是端午節,還有許多節日值得我們去探索,屈原這種愛國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端午習俗2

今天就是端午節了,婆婆在包香軟可口的糉子。“加油,加油”電視上正播着賽龍舟的熱鬧情景,我突然有了一個疑問,端午節爲什麼要塞龍舟呢?我問了一下媽媽,媽媽是這樣說的.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趕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我說:“屈原的故事可真感人啊!”媽媽又說:“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兩千多年來,端午節一直是一個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除了媽媽說的,我還知道一些習俗,端午節還有包糉子,於門上艾葉或菖蒲驅邪,系長命縷,飲雄黃酒或以之消毒。

就在我說完的這一刻,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是婆婆包的糉子煮好了,我們一家開開心心的吃糉子了。

端午習俗3

同學們,你們聽過這樣的童謠嗎?“糉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寫的就是我國傳統佳節端午節。

說起端午節,你們知道是爲了紀念哪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嗎?他就是屈原,他被別人陷害,被迫跳江而死,人們爲了紀念屈原,所以就在這天把糉子扔進汨羅江,餵飽魚蝦們,不讓魚蝦們吃掉屈原的屍體。在端午節這天,我們還要賽龍舟,是爲了撈起屈原的屍體,可是沒有撈起來。屈原已經離開我們很久了,我們只是爲了紀念屈原所以才一直這麼做的。

我們合肥過端午節,每家的長輩們都會準備很多的材料,包很多不同餡料的糉子,還要去菜市場買艾草,掛在自家的門窗上,艾草是可以驅蚊避邪的。

端午節每家人都聚在一起吃飯,很有氣氛,而且讓我們這些小朋友們,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看來我一定要好好學習,瞭解更多的文化知識。


端午習俗4

中國的傳統文化有很多的節日,我最喜歡端午節了。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傳說於古時,楚國杯秦國佔領,屈原跳河死去,人們就划船去找屈原,但一直沒找到屈原的屍體。爲了紀念愛國大詩人屈原,我們有了賽龍舟的活動。賽龍舟的人們都非常快樂,船頭有一個人在敲鼓,其他人跟着鼓聲的節奏划船,大家齊心協力劃得很快。

端午節不僅有賽龍舟的習俗,而且還有包香袋的習俗。香袋外觀各種各樣,千奇百怪。我就有個小香囊,它也叫香包,香袋子。香包上有很多花紋,我香包上縫着每種花色,真可謂百花齊放。你看,這些花有的是鮮豔的紅色,有的是翡翠般的綠色,還有的是金燦燦的黃色,美麗極了。香包的布料以五色絲爲主,袋中一般採用艾草等中草藥,其作用是用來防蟲咬,也可以保佑人們幸福、健康。

端午節的傳統文化真多啊!

端午習俗5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其中也有些不可缺少的習俗和文化需要了解。

每年端午節都格外熱鬧,全家都會聚在一起,參加一個特別的活動包糉子。

只見外婆手中拿着一束白白的絲線和糉葉擺到桌上,可一回頭白線已消失的無影無蹤,原來是淘氣的小貓把它當毛線團玩了,到處都是線,就像迷宮一樣,爬向大廳的各個角落。孩子們忙來幫忙,卻只有添亂。再看大廳的另一頭,已經進行的井然有序,包糉、添餡、收緊、纏線,一步步工程,一個個糉子魚貫而出。孩子們也學着大人的樣子,把糉葉交叉疊在手中,呈漏斗狀,然後往裏面放上滿滿一勺米,再把佐料按在中間,使上九牛二虎之力,把它包攏,但它卻像不聽話的孩子一樣這裏漏點,那裏冒點。孩子們就像打地鼠一樣,玩得不易樂乎。糉子的餡也有很多,任你挑選,金燦燦的蛋黃;水靈靈的紅棗;香噴噴的瘦肉,使人口水欲流三千尺。接着就是煮糉和食糉,一家人吃得其樂融融。

除了包糉子,端午節其實還有好多習俗,如驅瘴的掛艾草;驅毒鎮邪的點雄黃;經典隆重的賽龍舟

只有我們傳承傳統節日習俗,才能留住這些美好的回憶,才能找回已漸漸消失的傳統文化,找回原本就屬於我們的那份精神。

端午習俗6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的由來,傳說是楚國愛國詩人,當聽說自己的國家滅亡時,難忍亡國之痛,悲痛欲絕,於是,在公元前二七八年農曆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主要的活動是包糉子,賽龍舟。我先說包糉子吧,包糉子先要把蘆葦葉煮一下,糯米泡兩至三個小時,然後把米包在葉子裏,再煮上一小時。賽龍舟就更有意思了,每條船上都配有漿手和舵手船頭有?船尾有鑼,用鑼鼓指揮槳手們行動一致。因此,划龍舟比賽時,河面上鑼鼓喧天,加上兩岸觀衆的吶喊聲,真是熱鬧非凡啊。

如今,每到端午節,人們仍要在江河裏划龍舟,包糉子……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可見詩人作品和愛國情懷是永存的。

端午習俗7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是紀念古代忠臣屈原的節日,那是楚襄王九年,屈原在五月五日抱石投江自盡的'。許多人不捨得屈原先生於是駕船追至洞庭湖歸來;還有許多人唯恐河裏的魚蝦傷害屈原先生的軀體,就把糯米裝竹筒煮熟扔入江中。從此,便有了賽龍舟比賽,而竹筒裏裝糯米便成了現在我們用糯葉包的糉子了。

端午節不僅是紀念屈原的,還是紀念吳國的伍子胥的節日。吳國伐越國之時,伍子胥助夫差一臂之力,一舉滅越,那時吳國士氣高昂,百戰百勝,攻無不克,戰無不勝,於是越王求和,吳王夫差答應了。越王又派他的宰相去說伍子胥的壞話,讓吳王痛恨伍子胥。果然不出所料,吳王大怒,要殺伍子胥,伍子胥知道後要鄰居挖下他的雙眼,掛在城門上,要讓他的雙眼看到越國侵入吳國。這句話更讓吳王火上加油,即刻處死他。結果這位忠國忠君的忠臣被人害死!

端午節還有許多的來歷呢!要你們自己去了解,在此祝大家端午節快樂!

端午習俗8

一眨眼的功夫就到了端午節,一道門口就聞到一股艾草的香味。

我在我家門口看見了幾條東西,長長的薄薄的中間有圓柱形的莖。如果直一點,硬一點,裝上把柄,就成了一把寶劍,我問媽媽:“可以摘下來玩嗎?”我媽媽回答說:“不可以玩,這是習俗。”聽朋友說這個東西叫蒲劍,是用來辟邪的,別的東西也是用來辟邪。只不過這些都是迷信。在古代,端午節是個不好的日子,妖魔鬼怪多,蚊蟲鳥獸多,疾病多等,現在端午節不像古人說的那樣邪。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比如:吃糉子,佩香袋,賽龍舟,吃五黃(分別是雄黃酒,黃魚,黃鱔,黃瓜,蛋黃。)

既然我知道這麼多端午節的習俗,那我也要照做。

端午習俗9

“五月五,是端午。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早上,聽到奶奶嘴裏唸叨着這首歌兒,讓我想起了端午節的一些風俗習慣。

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的門上都要插艾枝。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楣中央或隨身帶着,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更得吃糉子。糉子的傳統形式爲三角形,一般根據裏頭包的東西而命名。其中,摻紅棗兒的最多。摻紅棗兒的叫棗糉,棗糉諧音爲“早中”,所以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風俗習慣。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村民百姓划船追趕。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屈原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

端午習俗10

端午節的習俗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爲相同的是吃糉子。關於端午節有許多說法,比如我的家鄉;在農曆五月初一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迴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夠驅蚊蟲。洗完臉之後就開始吃糉子,糉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將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習俗,雖然是個傳說但是家鄉的人都很相信。

媽媽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家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端午習俗11

端午節的風俗農曆五月初五的端午節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都知道端午節這天,全國最爲相同的是吃糉子。關於端午節有許多說法,比如我的故鄉;在農曆五月初一這天要給家人帶兩色絲線,五月初五要換五色絲線。傳說;帶彩色絲線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體健康,驅走瘟災,萬事如意。

端午節這天,太陽還沒出來,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迴來,用艾葉水洗臉,傳說這樣能驅蚊蟲。洗完臉後就開始吃糉子,糉子是用糯米,紅棗,紅豆包成的,特別好吃,吃上一個還想再吃一個。還有把蛋黃煮灰了的雞蛋。吃完飯太陽露出半個腦袋,一家人還要弄些柳條回來,再用彩色紙疊成葫蘆,插在大門上方。這樣就國泰民安了。傳說;這是人們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留下的風俗,雖然是個傳說但故鄉的人都很相信。

母親說這些都是姥姥告訴她的。故鄉的端午節非常隆重。

端午習俗12

農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在這一天人們要賽龍舟、吃糉子。是因爲要紀念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膠蛟蝦蟹吃飽了,就不在吃屈原的屍體。

關於端午節有一個好聽的歌兒“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草、戴香囊、吃糉子、三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

端午節的時候,人們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每到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撒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習俗13

說到端午節,大家一定都知道。

端午節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節、賽詩節、重五節等等。

端午節有很多風俗,像吃糉子、賽龍舟、戴五絲線、吃"五黃"等。

說到糉子,我可是很喜歡。我見到的糉子有兩種,一種是竹葉糉,一種是竹筒糉。餡兒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紅棗餡的,豆沙餡的,有香米餡的,有糯米餡的,有八寶粥餡的,這些餡都是粘粘的,吃在嘴裏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饞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聽家長說,端午節還有一個故事呢。楚國時期,當時正是 五月初五 ,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頭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百姓聽到這個消息後,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撈了半天都沒撈到。他們怕魚蝦吃了屈原的一屍一體,就在汨羅江上劃龍船、丟糉子,引開魚蝦。

後來,人們爲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愛國人士,一直把賽龍船、吃糉子的習俗延續到今天。

端午習俗14

幾千年前,見逐而作《離騷》的屈原先生,懷着一腔愛國熱情,懷抱對祖國沉淪的悲痛,跳進了滾滾江水之中。人們爲紀念這位爲人敬仰的愛國志士,每年的農曆5月初5(屈原跳江的日子)都會向江中投擲糉子(葉包飯,飯夾棗)。久而久之,這便成爲一個習俗,而這天也被命名爲端午節……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不僅是寶貴的文化遺產,也是激發人們愛國熱情的契機,每每開啟糉子,眼前就會情不自禁地浮現一份流傳千古的愛國忠魂……

然而,時過境遷,如今的端午節已不再屬於中國,在不久前的聯合國科教文組織頒佈的新一批文化遺產中,端午節堂而皇之地成爲韓國的文化遺產,不禁讓衆多華夏子孫大跌眼鏡。我們在得知這條消息之後該做些什麼呢?抱怨聯合國相關機構處事的不嚴謹?批判韓國對歷史的歪曲?或是爲“糉子”的專利移交而感到惋惜?我想都不是,應該反思……

端午習俗15

每年五月初五是中國人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 楚國的大夫,因看到楚國衰亡,人民遭受苦難,自己又無力挽救百姓,心中悲憤難忍而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爲了紀念他,邊把他投江的日子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我們這裏最長見的習俗就是吃糉子。雖然超市裏的糉子品種很多,但是我還是喜歡家裏包的糉子。因爲家裏包的糉子非常新鮮,吃起來特別清香。包糉子也是一件特別有趣的事。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奶奶就會把包糉子的葉子買回來,用清水洗乾淨,然後準備好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肉、紅棗等。接下來就是包糉子,奶奶每次總是取兩三片糉葉捲成圓錐體形狀,把準備好的原料放入裏面,再用葉子把錐口封住用棉線捆結實,這樣一個有模有樣的糉子寶寶就誕生了。

這一天,人們還會插艾葉、賽龍舟。端午節真是一個充滿神奇而熱鬧的節日。

標籤:習俗 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