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節日常識

海南的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爲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爲“端陽節”。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海南的端午節習俗,希望有所幫助!

海南的端午節習俗

習俗一:掛艾草

端午節前夕,每家每戶都會買好艾草、百日紅、燈籠草、牙菜、雞屎藤等,兩三枝爲一小束挷起來掛在門兩邊,或幾支艾草插在門口,以保佑家人平平安安。洗草藥澡可以強身健體。洗完澡,老人們就拿出準備好的雄黃粉末,塗抹在孩子額頭、脖子、腋下、肚子等部位,可避百邪。

習俗二:不送糉

在海南島西南部分市縣,樂東縣,東方市,有些地方還有一個“不送糉子”的習俗。人們從五月初四上午就開始包糉子,一般都是在中午前包好。相傳農曆五月初四包糉子,是爲了在農曆五月初五把煮好的糉子拿來“祭祀”以表示對先人的尊敬。在這裏,糉子是不能隨便送人的。若這一年哪戶人家有家人離世,這戶人家端午節是不可以包糉子的,這種情況親朋好友才能給他們送糉子。

習俗三:洗龍水

“接龍水”“洗龍水”,是海南最有地方特色的端午節習俗。“龍水”採用檳榔花、海棠花、野菠蘿花、艾草、蘆葦等多種海南特有的花草泡製而成,將其塗抹在身上或倒在桶中洗澡,有着使人身心健康,平安長壽的美好寓意。

海南許多地方都有着洗龍水的習俗。有這麼一個說法,端午節這一天,天上的龍會下到凡間,從地上所有的水中經過,龍經過後,水沾染了龍氣也就成爲龍水,用來洗最直接的效果就是不長痱子,也不得面板病。記得小時候“洗龍水”是洗頭髮,靠近海邊的朋友就去海里耍一耍。

海南澄邁永慶寺始建於北宋時期,爲古代“澄邁八景”之一,是海南歷史上有名的禪林聖地;每年的端午節,這裏都有洗龍水的節慶活動

習俗四:賽龍舟

賽龍舟的來歷一說是端午時節紀念投江自盡的屈原,一說楚人在屈原投江當日競相划船去相救,另一說則是人們競渡龍舟來驅趕魚羣,以防它們食屈原之體。與大陸城市不同,海南沿海地區的賽龍舟可是在大海里進行得十分有趣,如果內地的'遊客前來遊玩還可以盡情體驗一番其不同之處。在海南,河流、大海里,都是賽龍舟的好場地。船頭令旗,船尾擂鼓。齊心齊力划槳擊水,爭先恐後破浪向前。岸上水裏鑼鼓聲、吶喊聲、號子聲、助威聲,一幅聲色俱烈的陽剛畫面。

習俗五:做公

“做公”其實就是祭祖,海南瓊北地區有端午節祭祖的習俗。端午節當天早晨,人們就準備好雞、蛋、五花肉、魚、酒、米飯等上香祭祖。做公習俗是世代相傳的,無論節日大小,人們總不會忘記祭拜逝去的先人。

習俗六:系五彩繩

五月初一,東方市民爲了迎接端午節即將來臨,每家每戶都會到市場上買“五彩線”回去給家裏的小孩繫上,以圖個吉利。相傳,生母給孩子系“五彩線”代表東西南北中五方神力,從各方面來共同抵禦災病,以保健康平安。一般五彩線都是系在的孩子的手臂、腳趾頭、手指頭上,等到五月初五洗過“龍水”纔可以脫掉。

習俗七:染指甲

在定安、瓊中等部分市縣,端午節會給女孩子染指甲。把指甲花搗碎,放在指甲上,再用特有的葉子包住,用包糉子的麻繩綁好。關於端午染指甲,還有着這樣一句俗語“五月端午染指甲,蠍子蟲子不咬娃”。

習俗八:遊公

在陵水的部分地方,村民還會自行組織“遊公”活動,即擡出本村的“公”(在陵水,基本上每村都有鎮守本村的神像,當地人俗稱爲“公”。)安放在漁船上在陵河下游巡遊,據老一輩的人說這是爲了驅趕河裏不乾淨的“東西”。部分村子甚至“遊公洗澡”,煞是奪人眼球,充滿了地方特色。

習俗九:立雞蛋

海南部分地區有立雞蛋的習俗。相傳端午節當天正午,是陽剛正氣彙集之極,平日不易豎立的雞蛋在此時可直豎在地上。如果在端午節當天正午的時侯能將雞蛋直立起來,表示未來的這一年會有好運的到來。其實原理是於端午節當天,當太陽直射北半球,太陽引力與地心引力相互拉扯,恰巧形成兩股反方向的拉扯力量,從而作用在雞蛋上,就容易使蛋直立起來。

習俗十:躲端午

在東方市,農曆五月初五這一天,還有“躲午”避災的說法。傳說,五月初五的中午是個不吉利的時段,這個時間未滿週歲的孩子要到姥姥家過端午,稱爲“躲午”,意爲有外公外婆的保護,即躲開妖魔鬼怪的侵害。

習俗十一:放風箏

萬寧放風箏活動具有歷史傳統,和樂樂羣村端午節有放蜈蚣風箏的傳統。端午節前後是最佳時間,尤其端午節那天更熱鬧。人們祭罷祖先、吃過節飯,洗過艾水浴,便羣出郊外觀看放風箏。

習俗十二:喝鷓鴣涼茶

鷓鴣茶又稱端午茶、五月茶。萬寧人吃糉子後,都要喝鷓鴣茶解油膩,幫助消化。另外,農曆五月遊山玩水的人,擋不住熱氣的侵襲,喜歡喝鷓鴣茶解渴消暑。鷓鴣茶是解渴消暑的佳品。

習俗十三:吃糉子

端午節吃糉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海南人也不例外。海南糉子以“定安黑豬肉糉、儋州洛基糉、澄邁瑞溪糉、萬寧和樂糉”四大門派爲主。